中国注册明星的instagramm能关注国外的明星吗

您好, []|
中国类Instagram调查:商业模式不清 VC观望
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正强劲,把握各个细分领域风向标,必能给从业者和欲涉足此领域的人们以一定借鉴意义。腾讯科技走访众多奋斗在第一线的创业者,推出《移动观察》系列文章,希望尽量从宏观方向上给投资人、创业者指引方向。腾讯科技专稿 雷建平 5月28日报道图片分享应用网站Instagram的成功让无数人艳羡,不过,Instagram在中国的同行们却没有如此好运,即便领头羊美图秀秀在PC端用户过亿,一年可取得数千万元营收,美图秀秀们的价值仍远不如Instagram。尽管魔图精灵被千万美元收购、美图秀秀获得天使投资人早期投资,Camera360获得戈壁投资千万元投资,整个行业仍处于被低估状态,包括金沙江创投、启明创投等VC均对行业持观望态度。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表示,10亿美元收购的价值考量不是Instagram本身价值,而是Instagram对的价值。在国内美图秀秀、百度魔图、Camera360单独产生不了价值。因此,美图秀秀们要想产生这样大的出售价值,不是取决于自身,而是在于其买家。对于不被资本看好的现状,美图秀秀和Camera360并不担心。美图秀秀CEO吴欣鸿()并不希望惊动行业巨头,搅乱自己的好生意,他更希望静悄悄生长,低调赚大钱,适当时候利用庞大用户群发展社交圈子,形成类Instagram应用。Camera360创始人徐灏则认为,不被VC关注可让创业者专心练剑,在适当时机脱颖而出。艾媒咨询CEO张毅则认为,目前图片处理软件营收都是雏形,在用户没有形成海量规模前,不建议过早商业化,而是利用这一工具,发展海量社交圈子,拓展社交背后应用,并设法让资本推动企业的成长。强行在中国做Instagram难成功 中国部分主流图片处理软件(腾讯科技制图) 目前国内已知的手机图片处理软件有10多种,最知名的有美图秀秀,百度魔图、腾讯Q拍、Camera360、乐么乐么等。不过,相比国外同行Instagram的大红大紫,国内的同行们显得黯然失色。以美图秀秀为例,据美图秀秀CEO吴欣鸿介绍,美图秀秀在PC端的用户数突破1亿,在手机端用户为4000多万,其中,Android版比iOS版用户多。但美图秀秀价值远远低于Instagram。吴欣鸿认为,Instagram的成功在于前期拍照处理和多样化后期分享,遭遇的竞争不如中国激烈,Tiwtter甚至都没有图片上传功能,Facebook在手机端也没领先优势,相反,国内微博等平台很强势,图片会遭遇审核、存储条件制约,使得短期内很难有类Instagram产生。百度魔图产品负责人杜琳对腾讯科技表示,中国诞生不了Instagram跟中美环境有很大关系,美国陌生人之间可以有很友好的关系去分享,从而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在国内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在路上微笑都不会有,在手机上建立圈子就很难。杜琳说,国内图片处理软件不能为做SNS而做SNS,比如美图秀秀就是一个工具,并非说有多少量级用户就可以做社区,即便百度魔图去打造社区,也是确实基于用户需求。对于这一点,乐么乐么创始人崔刚自然感受深刻。乐么乐么曾效仿Instagram在图片社区领域有一番尝试,不过,并未取得好的效果。他对腾讯科技感叹道:“不要看到什么热就做什么,尽管会让自己脸上有光,但这些不能创造价值,乐么乐么去年就在图片分享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人力,但得不偿失。”崔刚认为,国内图片处理软件达不到Instagram效果的重要原因是,国外VC和创业者很清楚,做出一个应用的目的就是卖给大公司,成为其产业链一环。中国VC则不一样,需要创业者打出一片天地。此外,国内与国外在人才储备方面也存在差距,Instagram虽然人少,但个个都是精英,可以以一抵十,中国则不得不培养新人,一点一点的累积。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腾讯科技表示,Facebook十亿美元收购Instagram一事没有可复制性,Instagram有社交性,而且Facebook在手机端起步太晚,不得不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弥补在移动互联网端的短板。中国则不一样,微博、腾讯微博等在手机端已经很强大,现在完全没必要在美图秀秀等上面做社交应用。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Instagram区别于国内图片处理软件的是前者的定位是基于图片分享的社交应用,社交化元素(好友关系的建立、回复、分享和收藏等)使得它更容易被人们发现并传播,而国内图片处理软件的定位集中于图片处理功能,这也决定了它只能在小范围内得到认识、使用,却不能像Instagram那样迅速的蔓延传播。从中美两国的产业环境来看,也注定中国的创业型科技企业不可能会有如此高作价。在美国由于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企业迅速成为超级霸主所必须的法律环境、资本市场以及人才基础等,都有比较成熟的环境配套。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短期成IT龙头,而后的、 ()
乃至Facebook,都是奇迹的见证。张毅认为,Instagram作为成长性非常好的品牌,其模式与Facebook的社交模式有太多共同之处。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对于Facebook而言,是花了高价格把一个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中国,首先类似的创新型企业很难有机会成为谷歌、Facebook等奇迹,而且,创新型企业的被巨头们的复制不乏其次,没有人会开出高价收购一个轻易被复制的企业。多数VC观望 称单独应用产生不了价值美图秀秀成长于草根,满足的是一种很普遍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的照片更美,眼睛再大点儿或是脸再瘦点儿。这在以前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完成,而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又十分繁琐。但就是美图秀秀这种“傻瓜”应用,成为2008年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如今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美图秀秀的巨大成功也让其背后的投资人蔡文胜深感自豪,尽管投资众多,蔡文胜仍认为美图秀秀是近两年来最成功的投资案例,其发现这样的投资需求也来自草根呼声。不过,腾讯科技致电蔡文胜让他谈及对美图秀秀及行业看法时,蔡文胜以今年不接受采访为由婉拒了采访。不过,更多的VC并未对图片处理应用行业前景看好。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腾讯科技表示,百度收购魔图出于战略目的,对于VC来说,投资图片处理应用价值并不大。金沙江创投寻找的是未来可以诞生10亿美元的公司,在投资策略上是保守的,项目必须可惜,有潜力。朱啸虎认为,当前国内图片处理应用软件商业模式还不明朗。“美图秀秀用户很多,也能每年挣几千万,但这不是我们追寻的方式。我们只能说其有需求,但没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表示,10亿美元收购的价值考量不是Instagram本身价值,而是Instagram对Facebook的价值。在国内像美图秀秀、百度魔图、camera360、照片工坊、乐么乐么单独是产生不了价值,必须产生价值给它的买家才行。有时候买家需要插件在移动上面增加本身地位。美图秀秀必须要产生同样的价值给它的买家,它才会值那样的钱。中国的Facebook会不会花这个钱买美图秀秀?这是个问号。对于VC的不看好,美图秀秀和Camera360不以为然,相反认为是好事情。吴欣鸿本人很低调,更愿意静悄悄的野蛮生长和闷声赚大钱,并不希望资本介入搅坏了当前好生意。Camera360创始人徐灏认为,不被投资人关注可以让创业者更专心练剑,并在适当的时机脱颖而出。实际上,相比其他移动互联网团队扎堆北上广,图片处理软件行业显得另类,其创业者“遍布全国”。美图秀秀在厦门、camera360在成都、乐么乐么在西安、只有腾讯Q拍、百度魔图集中在一线大城市。乐么乐么创始人崔刚在谈及这一有趣话题时表示,远离一线城市不一定是坏事,这可以使创业者不受外界干扰,更加静心研发这些不能快速赚钱的产品。他笑着说,“在大城市可能就是光顾各个论坛,跟着VC的风向标走了。”读图时代来临 创业者主攻方向各不同此前,百度CEO对读图时代有一番精彩表述。李彦宏认为,中国互联网内容主流正出现从文字转向图片的趋势,各大网站不再限制用户上图,读图时代来临,主营图片内容网站将随之获得更好发展和成长。美图秀秀们对此自有一番感悟。不过,各自方向并不相同,美图秀秀和百度魔图更注重的是后期图片处理,Camera360和乐么乐么更注重的是成为相机类应用。当然,融入社区概念也成为各自心照不宣的想法,都想成为中国的Instagram。美图秀秀CEO吴欣鸿说,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及相关云服务的产生,将有可能诞生独立小众社区的需求。美图秀秀现在作为工具在抢占互联网入口,未来会根据自身节奏和外部变化做出调整,在新版的美图秀秀客户端也将融入更多社交功能。在吴欣鸿看来,一款图片处理软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几个要素:抓住特点用户需求在好的时机推出来;产品设计要足够简单,美图秀秀遵循的就是简单易用的原则。如今,美图秀秀推出全平台的概念,各个终端加在一起有9个版本,不过,对于如何做好一款图片处理软件吴欣鸿并不愿多讲。值得注意的是,美图秀秀起源于草根,更注意满足的草根的需求。站长之王蔡文胜曾经表示:“你到网吧去看看,上网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你就知道他们的需求在哪里了。”实际上,美图秀秀很多功能改进也是来源于对网吧人群的观察。作为后来者产品,百度魔图甚至在百度收购前只有Android版本,但百度魔图在今年2月推出首个iPhone版时不仅没有添加更多功能,反而还减少了一些在Android版上的原有功能。百度魔图产品负责人杜琳谈及竞争策略时表示,魔图要做好的是在杀手锏功能——美容功能给用户的体验一点都不能输、不能差。杜琳指出,如果一些功能看上去会让产品品质降低,变得粗糙,那就宁可舍弃。比如,百度魔图在Android版上有一个腮红功能,直到现在iPhone版上没有加,但实际上腮红开发早已做出。之所以没添加这一功能,主要是其无论是配色还是交互都不能让人满意。“腮红,女孩子能够特别理解,腮红的通透性,精致、精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如果你做不好就变成了恶搞,而不是美容。”杜琳还把百度员工当初用户。“百度大厦这一楼层的人,不管是用过触屏手机的,还是没有用过触屏手机的,几乎都被我们扫了一遍,每做出来一个版本都会拿去让他用,会不会用,不会用我们就去琢磨什么问题,琢磨出来立马改。包括提示文字,提示在哪个位置都一点点调,保证大部分用户看到都会用。”未来百度魔图也将展现出与Instagram类似的部分特征,比如与用户通讯录有直接联系。最新版本的百度魔图已经添加了百度相册入口,并可以基于通讯录分享。目前,百度魔图也是国内图片处理Apps中,第一个在手机端提供从拍照、到美化、分享、云端相册的一站式服务的应用。Camera360更侧重的是拍完后立即有效果,属于相机类应用。徐灏认为,图片处理类软件技术是基础,创意和用户体验是关键,如何好用好玩、让用户产生依赖感是关键点。Camera360目前宣称已有4000多万用户,其中6到7成来自Android版。Camera360创始人徐灏介绍说,iOS版比Android版晚推出一年。他认为,在技术方面并不输给美图秀秀,在用户体验方面还需向美图秀秀学习。乐么乐么创始人崔刚指出,从去年开始国内与乐么乐么同类型软件越来越多,团队去年3月到7月对版本做了一轮更新,不过,市场并无太多反应,乐么乐么已有8个月没大更新。不过,团队并未放弃乐么乐么,而是在研发新应用,乐么乐么准备推新版本能够将数码相机功能装进手机,并在此基础上做社区应用。崔刚认为,如果集中于后期处理仅仅是花样多,并不能做到功能最简单。“此前版本主要是集中在照片的后期处理,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怎么让手机直接拍出元相机的效果。”崔刚对国内图片处理软件行业发展充满信心,过去一段时间,他和团队仔细研究Instagram,Instagram上面发得最多的是明星、设计师、模特,这些人为有更多浏览量,就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图片吸引大众。这些也构成了Instagram自身的价值。崔刚认为,国内图片处理软件也存在这样的需求。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国内图片处理软件的核心竞争点不在于拼图、特效等板块,而在于谁能够找到更适合国内环境和用户的模式,用户认可才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寄望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竞争力。配备高性能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将是国内图片类处理软件发展的制高点,谁在这个领域占据位置,谁就有机会,归根到底,最后的机会肯定在社交。盈利并非是当前考虑重点实际上,美图秀秀的团队在厦门已经有150多人,通过广告等收入每年可以获得数千万元的收入,并且通过PC端庞大的用户群,也在扩展很多美图看看等新业务。据介绍,美图秀秀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是精品推荐,一个简单的推荐位一天就可以赚几万。因此,美图秀秀并不急于在手机端盈利,相反,是作为一个有前景的新方向在扩展。百度魔图依托着百度这颗大树,也并无盈利需求。杜琳介绍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并与百度其他应用功能打通,积累用户。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魔图、百度相册及其所在部门在百度内部地位很高,已经划到与贴吧等同一个级别。相对于美图秀秀PC端的优势,百度魔图背靠百度,Camera360也已在今年初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目前Camera360并没可观收入,有限的收入主要来自付费及广告位的出售。Camera360创始人徐灏认为,当前,当前最重要的降低用户准入门槛,加强创意,进一步扩大用户群。未来盈利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广告、照片买卖、线上存储编辑、线下冲印,与本地商家建立合作也是途径。与前三家不同的是,乐么乐么团队并非主要靠融资。从09年开始创业,乐么乐么创始人崔刚和他的团队在手机终端上已有几十个APP,乐么乐么只是其中之一,不过,乐么乐么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应用,也是公司主攻方向。公司的策略是,其他APP通过付费下载等方式获得收入。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目前,类似图片处理软件谈论盈利模式为时尚早。长远来看,目前的营收都是雏形,在用户没有形成海量规模之前,不建议过早商业化,而影响用户体验。从海外经验来看,图片处理与分享仅仅是一种工具,靠工具来获利的都是小钱;而利用这个工具,发展海量的社交圈子,拓展社交背后的应用,会形成巨大的发展空间。张毅称,无论是广告、互联网增值,还是直接参与游戏、电商等运营,想象空间都是无穷大的。所以,不建议这个阶段过早把商业模式看得太重。设法让资本推动企业的成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活,同时也是资本愿意掏钱的生意。
据 VeatureBeat报道,Instagarm 四月份独立访问量大涨 78%。ComScore 通过统计发现 Instagram 网站四月份的独立访问量(来自美国的)约为 1460 万,而网站的三月份的访问量仅为 820 万。
移动观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skylei]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Instagram 为什么这么火?
请回答者不要站在“中国用户”这一单一角度分析。谢谢!
按投票排序
刚做完一个关于Instagram的作业,查了些资料,补充一点想法: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重要因素。Instagram的团队下了很大功夫提升用户体验,创始人之一Mike Krieger前段时间做了个讲座就叫“Secrets to Lightning-Fast Mobile Design”,介绍了他们如何尽量减少用户处理、上传照片及完成一般的评论、关注等社交行为时的等待时间。比如Instagram从用户选择滤镜时开始上传图片,而非等用户按下上传按钮之后,以此缩短最终上传步骤所需时间。我在更换滤镜的时候还发现只要是选择过的滤镜,再次选择时都不需要等待图片被处理了,之前的处理结果会直接显示出来。此外,当打开页面时无论用户是否会查看图片均加载页面相关图片,以提高图片显示速度;当发布评论、like某张照片或关注某人时会立刻看到操作成功的结果,而这时操作实际还在进行,如果最终操作失败用户会得到通知。除了感觉各种快以外,很喜欢“拍照、加滤镜、分享”这个简单的线性流程。其他的app多是设置一些按钮让用户自己来选,但是选来选去的其实并不方便,切换的页面越多等待的时间越长。Instagram提供的这个流程使得通过最少的操作就能发布一张效果不错的照片,这是其他同类软件无法比拟的。滤镜也是个很棒的设计,将图像处理调各种参数的过程简化为若干好用的模板,快速而高质地满足了人们发布照片前对照片做简单处理的需求。Instagram的追求非常明晰,就是让用户能快速发布一张美丽的图片。他们在这方面精益求精,也让人看到了功能单一化的意义,就是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将简单的功能做到最好。(如石先生所言)总之,我认为Instagram成功既不是不小心撞大运也不是迎合了老外小清新的口味,他们的确有牛掰之处。
滤镜质量很高,至少是在他刚出来的那个时代是的,当时市面上能达到 Instagram 水平的滤镜的公司、能有这么多滤镜的产品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关注度。用户体验做的很棒,即便到现在还很少有产品像他们一样是用社交辅助一个功能。整个 Instagram 的使用逻辑都是在围绕一个拍照的流程,似的新人用户也不会有上手难的问题。并且加上一些预上传图片之类的鸡贼设计,更是深得人心。运气好,或者说把握的时机很好。Instagram 爆火的阶段正好是移动应用所在话题中心,用户也开始对 Twitter 之类的文字消息感到乏味,同时包括 iPhone 在内的手机注重拍照能力时候出现,这堆时间点上的优势在同时出现,使得当时包括中国在内也有一些图片应用短时间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分享做的太棒了。在取得了一点成就后又选择了「年轻」和「小清新」这种完美的切入点,俘获年轻人的心的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同年龄段明星的青睐,Ins 在很长时间内的发展都不能忽视追星族的存在。Instagram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现在为止最成功的商业案例,我觉得 Facebook 这单收购的很赚。
楼上各位说的都是INSTAGRAM为什么在全世界这么火,而我想探讨一下这个软件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1。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 今天早上起床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了很多朋友在刷关于“如何再上instagram”的信息,粗略看了一下,方法就是下载VPN代理器翻墙。其实这些方法早在YouTube被封的那年普及过一次,而大部分国人并没有在意,因为国人其实对YouTube的需求不是很大。在我看来,无论是YouTube还是Facebook被封,在我的交际圈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甚至在当年,我的同学们根本就不了解Facebook或者YouTube。
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对优质社交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巨大,随着微博热度的褪下,微信的朋友圈和INS逐渐成为了我们不缺的,用以展现自我的社交途径之一。而随着微信的普及,你的长辈也加了你的微信,你的老师,你的师兄,你的工作伙伴都成为了你的微信好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QQ里是“好友列表”,而来到了微信,则变成“通讯录”了。他们不一定是你的好朋友,但他们是你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人。2.微信朋友圈并没有很好地照顾这些急需和别人交流的年轻人,微信是“房间里的政治”但微信的野心越大,也就使得目标人群不够细化,许多年轻人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喜欢炫耀,喜欢无病生吟,渴望得到话语权,但他们不想被大人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想给大人们指指点点,他们需要属于他们的好友圈,即使微信出了屏蔽功能,但是许多子女也不想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屏蔽了他。接着微信出了分组功能,但是这功能使用起来有点不方便,很快就给大多数年轻人给无视了。3.明星与摄影达人的吸引 这个时候一个国外的修图软件进入了众人的视线,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instagram,它的使用界面非常友好,页面的中心就是拍照,拍好之后直接对照片进行修图,选取滤镜,选完滤镜后按确定即可分享,里面的关注与取消关注也非常简单,没有微博上那些“你确定要对他取消关注吗?”让人看到就生气的废话。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的手机上都必备INS,那上面还有许多明星的账号,明星们通常会发一些自拍照,而这些自拍照无论是在微博或者新闻网站都是很少见的。当然,摄影在哪一个时代都是极受欢迎的,许多摄影达人在INS上分享他们的照片,迅速吸引粉丝,并且成为红人之后还能发一些广告赚取生活费,这让许多草根网民非常羡慕,去探索手机摄影这条道路,立志成为下一个会赚钱的“猫力”。4.年轻人想表现自己的欲望,而INSTAGRAM软件成为“潮”的象征,于是跟着玩不过大多数用户还是只想通过INS发表自己的生活状况,想在INS上面多交点(照片好看的)朋友,我们都知道,年轻人总希望获得关注,包括我,写下这一篇东西也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我作为INS的一个轻度用户,很少在发表图片之后附加语句,但是别人给我的图片点了“LIKE”之后还是会觉得开心,感觉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
“我好怕别人会忘记我这个人,我怕他们说我没有特点,我怕他们觉得我的生活就是一坨屎,就是宅。我喜欢看他们的无病呻吟,因为我能从那些语句中获得安慰,我的生活需要别人评论,因为我想和别人不断有交集。他们把INS封了,我又少了一个途径去宣泄情感(求关注)了。“JIMGEE如是说。以上内容全是胡编乱造,纯属个人猜想,杂乱无章。
两点:一/提高生产力,在没有这些滤镜前你想照一张拿得出手的照片需要多久,学习摄影技术或者用PS挨个加工?这些都是吸引早期用户的必备品质。简单易用,只是产品体验层面的事,但绝不是本质。二/记录自己的生活见闻和浏览别人的生活。应用上被大量喜欢的照片,基本的构图和光影使用(即滤镜)都还算赏心悦目,而这是一扇扇窗,通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全球不同的地方。不用语言,连接自己及朋友每天的见闻。和新浪微博很大的不同是,新浪上是媒体倾向,本来就以引导信息传递为主要诉求,人们也习惯了在这里干什么,对构图对光影的追求不是主要目的,对照片美感也没有强烈的追求。而ISG是图片发迹,早期用户为高效简易拍出优质照片而来,后期加入用户为社交/生活/记录,但是一定会遵从产品最初的气质和规则。当产品与生活记录相连,与朋友相连,这里就形成了FB/twitter无法取代和转移的元素,就是生命力和扩张力。
要不是被墙了,应该会更火。
Instagram 火的原因有很多,我說兩個覺得較重要的,一是濾鏡質素高,拍照後使用其濾鏡製作的相片都很美,很有質素,加上能同時在高質素相機鏡頭與低質素鏡頭上提供相同好質素的相片,讓用戶願意使用,讓照片更美。二是使用方法簡單,拍照後只要按下一個,便選濾鏡,再向下,每一頁只有一個功能,簡單方便快捷,這是把簡單做到最好的另一個表表者。Instagram 能夠成功,我覺得這兩個是最重要的原因。石先生 Stone IP
因为有很多美女玩
Instagram在国内并不算火。它在国外火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总结起来也不过就三点:刚性需求,社交元素,易传播介质。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软性因素,比如短小精悍,目标专注,体验良好之类的。
Instagram在国外火主要是因为早期Twitter不支持传播图片(而只是140个字)。所以Instagram得以积累许多的铁杆儿粉丝。当铁杆儿粉丝都使用Instagram上传极具作品感的图片后,其他followers也就开始使用Instagram了。当然,除此之外产品本身也还不错。但是其他因素的重要程度远远比不上早起Twitter给它留下的“未满足需求”。
看了一些其它instagram(后简称IG)相关的问题和回答,都是在这个产品火了之后非常牵强的硬把一些理由凑到成功因素上,我不是很满意,所以这个问题再次提出来,希望更有意义。抛砖引玉,抛出个我自己分析的“为什么IG那么火”
让我无法理解(中国用户角度)。1、功能重复因为一直关注爱范儿,这个网站从早期对IG就开始了详尽的报道,所以我也比较早的就接触了IG。IG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图片分享应用,功能与微博、人人、空间、开心非常重复,而且功能太简化,连图片保存都不能实现,所以对于IG的热度非常快的就消散掉,这个app保留至今的一个原因是想显得我比较国际化比较文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虚化效果比较简单,虽然这个功能在别的app上也可以轻易实现。很多“解析IG为什么那么火”的回答里总是要提到一点——IG做的最为简单、易用。但在微博、人人、空间、开心等等社交应用上,发图都是非常非常简单的操作,我也非常赞赏IG的UI,但我不认为这个是它成功的原因。2、功能单一其实这点和第一点可以合并,但我特别把这点拿出来说,就是我想强调这一点。其他app应用都可以非常容易、同样简便的完成图片分享这一功能,而且还有很多其他IG没有的功能,但IG只有一个图片分享功能,但IG竟然火了,真的是功能&UI简单做到极致加了大大的分么?那是不是开发一个纯文字分享应用,只要UI和代码搞的好,也能火起来呢?3、用户的迁移成本facebook、twitter那么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用户黏性已经非常强大,这也是我完全没有想到instagram能火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IG的各平台同步功能了得,但如果说IG的成功归功于facebook等社交应用开放的API,那又是毫无疑问的无稽之谈了。用户已经可以在那些社交应用上方便的实现了那些功能,为什么要迁移到另一个平台?4、平台单一虽然IG可以同步到facebook、twitter甚至新浪微博等,但说到底IG只有一个IOS平台,android平台甚至是刚刚推出,也没有桌面应用,连个网页版都没有,间接的也增加了第三点提到的用户的迁移成本。综上,作为一个深度的互联网用户和深度的手机使用者,我不会选择IG,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它火了。这些都是从我的角度的分析,但这个产品火了,而且是在消费者更加成熟的美国市场先火起来,它必然有过人之处,优美简单的UI、极致方便的上传&多平台同步,但我都不认为这些因素可以让IG那么火,facebook10亿收购IG我认为也只是一个人才收购、战略收购,如果真是收购竞争对手,那么一定是收购“反社交”的path。砖头扔出来了,求玉。
我这样子的俗人爱上instagram的原因简单的两点,喜欢拍照的大都是好看的小姑娘,而且各各不同风味;喜欢看看不同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像facebook靠校花图片起家一样,粗浅的认为一部分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说说我的用户体验吧。我关注了许多摄影师,每天他们都会发美得窒息的图片。我还关注了一些家具设计师,每天感觉我的家也可有些微小变化。我也关注超模明星,身材真好。一张图片,几句描述,感觉自己也可以从一张张图片认识世界,还是原装的,不是微博微信好些Twitter,YouTube玩剩的。一张图片底下有好几种语言的评论,虽说中文的大多代购,不再有语言不通的情况,看你图片好看,点个赞,哎,你那也挺好,互赞喔。
补充一点其他人没提到的,看英文分析,据说,明星们爱用Instagram也是原因之一,粉丝多啊
其实,我觉得在中国还不够火!一款美帝软件,怎么才叫在天朝火——被封。就我个人而言,我用IG也是买iPhone后的这两三个月,但真正回用了就会发现这款软件的精良。一是简单易用,二是不累赘内容见真章,三是很多用户在认真的打理他们的图片,这提高我的积极性,四用图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逼格高,五明星多,六还未封
移动应用的普及和内容的移动化也造就Instagram快速发展。时势造英雄,时机把握的准。
大家都没说到重点,成功的原因就是滤镜。对,就这么简单,这是所谓的通常的产品经理永远都不能理解的
从个人角度说一下:对我来说就是个兴趣导向社区,兴趣就是对美的要求比普通人稍微高一点,拍照的时候会试图表现美和创意。但是发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会被吐槽,你拍这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发在ins上就完全没关系了还会被一些陌生人点赞好开心。还有就是围观别人。看看别人分享的美美的创意图
应该是比较早提供了质量较好的滤镜,而且实现了手机端图片社交,成了手机端的flickr。
看到了随手答一下 曾经在一个讲座上听到的故事:演讲人和IG的创始人是同学还是朋友 那个人有一次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在处理照片 觉得很繁琐 于是下决心做一个APP 能简单快速的处理照片 并上传到网络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IG
演讲人讲的这个故事我没有求证 但我看来简单快速的确是IG的一大优点 而且它的滤镜做的的确牛逼 能把一张普通的照片变得很有感觉 然后借助社交网络就火了
Instagram是twitter离职人员弄的。Instagram就是图片版的twitter,加上一大堆滤镜。当时twitter连图片都不支持。Instagram自然就火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明星的instagra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