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里面的许仙怎么好象白娘子的儿子不象丈夫

《新白娘子传奇》看来看去都觉得许仙赚了,里面的紫韵龙王参修炼两千多年才位列仙班,白蛇修炼二千四百多年最后由儿子高中状元孝感动天终得出塔,归位仙班,而许仙只出家二十年就可以位列仙班上天庭了,看来成仙除了积善行德,也是要有背景才行的
发布: 21:32:26作者:最女性新潮流
《新白娘子传奇》看来看去都觉得许仙赚了,里面的紫韵龙王参修炼两千多年才位列仙班,白蛇修炼二千四百多年最后由儿子高中状元孝感动天终得出塔,归位仙班,而许仙只出家二十年就可以位列仙班上天庭了,看来成仙除了积善行德,也是要有背景才行的!!
大家都在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请问&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知道白娘子是蛇精是哪一集?_百度知道
请问&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知道白娘子是蛇精是哪一集?
请问&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知道白娘子是蛇精是哪一集?记得许仙知道后并没有特别介意的样子
提问者采纳
而许仙就是救她的小牧童。白娘子亲口告诉他的,许仙已经从金山寺回来了,说她是蛇妖,在杭州姐姐家是第21集的前半部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只有上天庭!”怀中渐渐冰凉的身躯已让白素贞悲恸不已《新白娘子传奇》分集剧情简介 第7集
“莫非是你喝了雄黄酒,为今之计,盗仙丹?。再悲亦无用,而小青的言语更让她生不如死,把官人给吓死了,现了原形
许仙第一次知道是19集,法海告诉他的白娘子主动向他吐露真相是21集!
准确的告诉你,白娘子亲口告诉他的应该是26,27的哪一辑,我刚看完
第7集许仙被显出原型的白娘子吓死了,但好象复活之后就忘了.第19集时法海告诉许仙,最后第20集白娘子亲自告诉许仙的.
第5集左右,那个时候已经去姐姐家了
新白娘子传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是谁演的_百度知道
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是谁演的
她是女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至于为什么找女演员演许仙,人们概念中的古代书生都是戏曲中那种女性化的奶油小生.那种女性气质,用当时的男演员表现起来不适合.现在这种奶油小生多了,也许可以找到合适的演员了.
下面是她的详细资料:
1980年,十八岁的叶童应征广告模特,由于应征人数众多 ,她被挤在最后,却仍然使担任广告导演助理的陈国熹一眼就注意到这个独特的女孩,并且认定“从此会与她朝夕相处”。应征成功后,广告拍得并不顺利,反复的重拍使叶童真的长时间与陈国熹朝夕相处,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爱情。
1982年,叶童被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谭家明看中,懵懵懂懂地踏进了影圈,由于年纪轻,在片场遇到大导演大明星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连话都不大敢说。然而谭家明请她主演的电影《烈火青春》是一部意识前卫...
叶童,是个女演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新白娘子传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许仙为什么与叶童来演?_百度知道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许仙为什么与叶童来演?
为什么让女人来演男人戏??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所以又推辞.导演说女主角是娃娃(潘迎紫的昵称)?kz=3698085" target="_blank">http:<a href="http,怕演不出那种感觉,所以找芝做女主角,后来导演给芝姐做思想工作. {以上选自潘迎紫论坛的消息,但芝觉得自己的国语不行所以推掉了,女主角换成芝后叶童当时虽不认识芝但听说她是个出道很早的演员口碑不错就答应合作出演了.baidu,于是又考虑换潘迎紫(《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扮演者)做女主角.com/f.据说导演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男主角.com/f,以前从没听过,赵雅芝同意了接这部片子!.大概的来龙去脉好象就是这样,后来觉得叶童不错,好象是当年台湾观众票选的香港最漂亮女艺人第一名.baidu,叶童觉得难度太大,考虑了很久才答应,决定让叶童反串,也是听说的!://post!} 参考资料://post,叶童说跟娃娃合作擦不出火花,因为赵是观众选出来的制片方最开始找的就是赵雅芝
因为在新白拍摄之前,叶童所演的碧海情天在台湾十分受欢迎,而其中的叶童所演的角色由于自小被当作男孩子来养,故有不少女扮男装造型,而且也非常逼真.于是新白的拍摄组才考虑让叶童来反串出演许仙和许仕林两个角色,没想到还是一样轰动,就此叶童在台湾人气达到顶盛!
因为赵雅芝眼睛太会放电,一般男人受不了.所以就找个女的啦而且那个叶童看上去也确实象个男的!呵呵
导演安排的,得问导演
那你去演吧!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真的是演的很不错,经典~~
新白娘子传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五《新白娘子传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及佛教教育
青儿对白娘子说:恐怕日后你会因为舍不得割舍这份亲情而永堕尘劫。
世间人的情执是六道轮回的第一真因,只要有情执,就出不了六道轮回。
佛家讲“超凡入圣”,“凡”是什么?凡情,情绪就是凡情。情绪用事就有过失,感情用事。能够把情执放下了,这个人就是圣,圣就是个觉悟的人。如果不把“情执”转变成智慧,就做不了圣;换句话说,就永远不会觉悟。
你们夫妻待民如子,自有善报……
陈伦,许仙命里的又一贵人。陈伦一出场就是拜求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而白娘子刚好在这一时刻以观音大士的形象出现点化陈伦。关于观音菩萨应化世间救苦救难的场景,前面仅七集就已经出现过多次,不再详述。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
浮屠,梵语音译,正译为窣堵波,即塔、佛塔,俗称宝塔。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戒律有“止持”与“作持”两个方面。就“不杀生”而言,为“止持”;就“救人命”而言,为“作持”。这就是佛家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说到救命,这里正好又是救一产妇和胎儿,那我想借此提一下堕胎这桩事。
堕胎的果报是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因为这等于是杀害人命,是非常重的罪。因为儿女来投胎不是随便来的,多少人求儿求女,一生求不到,就是因为过去生中跟这些众生没有缘;凡是来的,是有很深厚的缘。佛讲有四种缘,有报恩的,如果这个小孩是来报恩的,而堕胎把他杀掉了,恩就变成仇了,这很可怕!下一次再来的时候,不是报恩是来报仇的。如果这个小孩是来报仇的,把他杀掉,仇上再加仇恨,这更不得了。
所以,要常常劝导别人,千万不可以堕胎,要把堕胎的严重后果告诉别人,帮助别人不犯这个过失,这是很大的功德。劝一个人把堕胎的念头打消,就是救人一命,正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功德很大!所以要多劝人,多把这个道理说给人听。
(三皇祖师会嫁祸保安堂这一段,我不是很喜欢看,因为这件事导致白娘子和许仙、许仙和青儿、白娘子和青儿都起了小冲突。若是以前,我就把这一段跳过去,可这次有任务,再不喜欢也是硬着头皮看完,还是挺有教育意义的。)
张德安啊!他的嫉妒心非常强,还搧风点火添油加醋地唆使整个三皇祖师会的人都听从了他的栽脏嫁祸主意。
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嫉妒心,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殊不知嫉妒、嗔恚、贪爱是三恶道的业因,如果这三种心不断,将来的果报是在三途。嫉妒,也是菩萨不能向上提升境界的三重障之一,另外两个障碍是傲慢和贪欲。这三种障碍只要有一种,无论你怎么用功,怎么样勤奋修学,你想进一步就非常困难。
前面我好像已经重复了几次,《新白娘子传奇》是一部非常好的因果教育剧。佛法里面讲三世果报,这一世得宝贵,是前生修的;这一生贫贱,是过去生中没修。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产生怨恨和嫉妒心了,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就能心安理得。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五——“随喜功德”,是对治凡夫嫉妒心的。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成人之美。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了。(节选自净空法师讲述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二人第一次有意见上的不和。看下面的对唱,感觉两个人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我更支持白娘子),处理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顺势而为吧。
鹤顶剧毒害无辜
手段阴狠难宽恕
此人若是不诛除
不如掩门藏悬壶
娘子菩萨慈心肠
轻言藏不应当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必坚持上公堂
国法若是不伸张
鼠辈横行永猖狂
是非善恶要分明
不容恶人欺善良
人间原本事非多
圣贤也会有差错
只要知错能改过
留人余地勤回头
对于这一段,我不确定应该讲点什么,就引用《了凡四训》(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关于是非偏正的一段文字吧,希望大家读了能有所启发。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於诸侯,皆受金於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於诸侯矣。」
子路拯人於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於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於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於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许仙:要是我不来到苏州城开药铺行医,也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所以我也该负一点责任。再说,如果下毒之人能够因此改过迁善,也是功德一件,何乐而不为呢。
- 陈伦:恻隐之心和宽大的胸怀真是人间少有。
陈伦一句话就把许仙赞扬得非常到位。可我在此处看到的许仙展现出来的最大美德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来自百度知道)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与人为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的本意是汲取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同做善事。后来它的语意有了引申和发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善莫大焉。“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加强这种道德修养。
- 小青,你不能怪官人,这不是他的错。
- 不是他的错,难道是我们两个人不对吗?
- 官人他生性善良,所以才会在一千八百年前救了我一命。你想想,他连牲畜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是人呢?
- 可是呢,有时候人性的贪婪险恶更甚于其它。难道他不知道姑息养奸会害了更多的人吗?
- 小青,在官人的眼里面,世上根本没有坏人。
- 所以嘛,我就说官人他是个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的人。你就偏不相信。
- 也许,这就是许仙可爱之处。
- 姐姐,许仙他到底有什么好处,竟然叫你包容他到这种程度?
- 小青,我现在才体会到什么叫作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又忍不住多截了几张图,娘子和小青这一段对话很感人,而且娘子的表情也非常生动,把她对许仙的欣赏与信任都展现了出来。娘子非常了解许仙,所以即使二人意见相左,即使许仙跑到外面喝酒半夜不归,她还是一点也不责怪他,反而只想他的优点他的可爱之处。
“在官人眼里,世上根本没有坏人”,我感觉这句话有很深的道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说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真实的教诲。世间没有过,过是从自己的分别、执著里来的。但是明明那个人有过,怎么说是从我的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很深,初学佛法之人很不容易理解,也很不容易接受。真正深入经藏之人,修行有功夫、有心得之人,听了就能理解。
修行,就是修一个纯善的心。恶人、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这是绝大的错误。放在心上我们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恶业。
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比喻,指自己、善人和恶人。善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效法、学习;而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凡夫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只会看别人的过失;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会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无则嘉勉,有则改之,所以恶人也是老师。佛菩萨之所以能作佛菩萨,道理在此地。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欢喜,看到恶人心生讨厌,永远堕落在分别、执著里,所以不能作圣。
白娘子能说出这句“都是我不好,惹你心烦”需要有多么包容的心胸啊!这次白娘子与许仙因意见不一而起了小冲突,但她也念念都是为了官人着想,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官人的误解仍旧完全没有丝毫的怨言,还在找自身的错误。许仙也是一样,找自己的毛病,而不是对方的。
试问,当今社会还有多少有如此心胸的女子呢?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有理,就特别理直气壮,咄咄逼人。如果双方都是如此,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得理不饶人,那家庭冲突矛盾肯定会特别多,而且很难解决。女人对丈夫柔顺,是家庭和睦的一个关键。
夫妻相处之道我在前面也提过不少了,这里再引用蔡礼旭老师在谈五伦关系时讲的一个小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那就再多体会一遍。
“当对方念念为你着想,你就是在那种爱的感受里面很舒服。所以看中国字,「爱」是心在一个受当中。所以,爱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现在的人拿着爱伤害别人、压迫别人、控制别人: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做什么;我很爱你,所以你不准出去。
我们要能真正了解,爱确实要替对方着想,彼此感受就很舒服。但是结婚的时候,证书一签下去之后,心态变了,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从原来我能替他做什么,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你的感受会不会压力很大?会不会不舒服?一念之间就从天堂跑到地狱去了。
有一个人,遇到了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讲:我带你去看天堂和地狱。这个人就说:「好,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两旁都坐了人,他们正准备吃饭。统统坐定之后,桌上有很多菜,拿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开动后,所有的人,拿起筷子夹起来,拼命要往自己的嘴巴送。结果看到这些筷子都在打架,菜也没夹起来,掉了满地。所有的人不只是筷子打架,眼睛也在打架,很凶,不断地怒视对方……令人不忍再目睹下去。到天堂之后,这个人赫然发现,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两旁还是各坐了一排人,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觉得很纳闷。但开动之后,所有的人菜夹起来,都往对方的嘴巴里送,大家配合得很好,其乐融融。
念念都想着别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一念自私自利就在地狱;一念处处为人着想,就到了天堂,那个气氛非常和睦。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夫妇关系如何从地狱升到天堂,也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处处替对方着想,当我们处处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整个家庭气氛马上就变得和乐。”
观音大士:你无故拘人魂魄镇在净瓶里,日后你将自食其果。
观世音菩萨手中杨柳净瓶的表法意义,杨柳取其柔顺,是象征观音慈悲救苦难众生之意,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净瓶是清净平等的密语,暗喻观世音菩萨涵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平等的修行法门。只有六根六识都觉悟,才能具足清净的心念平等的行为。
还是因果教育。青儿将五名衙役的魂魄拘在净瓶里,这是因,将来会受果报。这里也许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观音菩萨不阻止青儿呢?
《太上感应篇》里第一句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己造的,自己修善,自己回头,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能回头,那就得祸,与别人不相干。所以大乘经上讲“佛不度众生”,佛说的是老实话。
那众生怎么得度?众生是自己觉悟,自己得度的(自悟、自修、自度),佛说的是真话。自悟、自修、自度,就是「惟人自召」。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免除我们一点罪,那是办不到的。佛菩萨是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把福和祸的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我们听了、我们看了,合情合理合法,欣然接受,自求多福。
白素贞的作为为何与你大相径庭,背道而驰。
白素贞他的医术造诣胜过我许仙
悬壶行医为济世
救人积德在人间
佛手仁心在苏州
苏州府也颇得人缘
大人何必在意是他当家还是我掌管
这部剧可以说看过无数遍,但以往都是多去欣赏白娘子,这次才发现许仙的种种优点,现在才写到第十集,已经快被他迷倒了…… 呵呵~
诸位还记得第二集末尾二人成亲的时候许仙是怎么唱的吧。
夫唱妇随度一生,好梦如今成了真。
娘子她也会医道,南海拜过观世音。
洞房花烛遇知己,春宵一刻值千金。
两人不但是夫妻,更是医道中同仁。前面有一集许仙在经过为陈夫人接生一事后就已经对白娘子的医术非常佩服了,并且还谦虚地说要娘子看病他抓药,那是在家里夫妻之间的对话。这次是在外人知府大人面前,许仙仍旧是对白娘子的医术大为赞叹,全然没有旧式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白素贞心地善良为人又谦虚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绝不耍心机
白素贞坚持惩凶是为伸张国法正义
白素贞不是存心要与三皇祖师会为敌
从前面白娘子与青儿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许仙的了解,而从这里许仙与陈伦的对话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许仙对娘子的了解,二人又互相信任、互相欣赏,在生活、事业上相互扶依,是真正的知己。
其实本剧中知府陈伦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尤其是对于那些政府公务人员。只可惜我是个对政治极不感兴趣的人,对从政为官之道也就没有过任何研究学习,故暂时略去本剧中这方面的内容不谈。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白娘子传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