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对虾长毛明对虾,钟形虫,纤毛虫,防治

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组成质量!质量是公司存在、发展的根本!质量是客户、你我收入的保证!
站内搜索搜索
【字体: 】
对虾疾病与防治
&&&&&& 1、对虾患病时有哪些表现?①摄食减少 在正常投喂、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对虾的消化道呈全空或半空状态,或者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水中残饵增多。②活动量减弱,反应迟缓 将幼体放在烧杯中,可见趋光性差,常随杯中水旋转并沉入水底。幼虾和成虾则表现为游动缓慢,对人为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如受到刺激后不出现逃避反应,严重者伏在池边不动。③行为异常 对虾在水面上长时间游动、转圈或上下翻动,有的无目的地游动,有的用头和剑突反复撞击池壁或失去正常的生活习性(如日本对虾的“潜沙”习性消失)。④体色的改变 病虾多表现为体色较正常的深而灰暗,甲壳表面色素斑点增多,身体的局部可以变红(如红肢)、变黑(如黑鳃、甲壳黑斑和褐斑等)或变白(如甲壳白斑、肌肉坏死部位在外观上呈白色混浊)等。幼体患病时,多身体透明度降低,肝胰急性坏死时由于大量的胡萝卜样物质释放,可出现全身变红的现象。⑤养殖群体死亡率增高 正常情况下,一个养殖群体的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可出现个体减少的现象,这可以作为自然死亡,但如果在短期内出现高于平时的死亡率,则往往是患病的表现,有时在管理不很细致的养殖单位,这种死亡现象是所观察到的最早疾病症状。&&&&&& 2、如何用血凝法野外快速诊断虾病?步骤①从养殖池内选取待检对虾,擦干体表的水分;准备好一块载玻片(可用普通的玻璃片)和一张白纸(在观察血样时,用以衬托玻璃片);②用刀片(或粗针头,或直接用手指)割破(刺破、撕破)对虾的头胸甲和第一腹节处的背关节膜,使血液流出。③以最快的速度将流出的血液,滴到已经准备好的玻璃上。④观察并记录血液的颜色,清澈程度以及有无凝血反应。诊断 健康对虾的血液,在以肉眼观察时为清澈透明,呈淡青色。与空气接触后,能迅速凝结成冻胶状(越是健康的对虾凝血的时间越短,一般仅需5~10秒)。如果血液呈浅黄红色,浑浊、与空气接触后凝结的时间变长(超过20秒),或者完全不能凝结,则是不健康的对虾,血凝法既可以直接检查出对虾是否已经患病,又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3、养成期的药物给药方法有哪些?①全池泼洒法 尽量准确的测量出虾池的实际水体积,然后再计算出用药量。用药时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先投喂完饲料让对虾吃饱以后,再全池泼洒药物。有增氧机的应开机,使药物分布均匀。泼洒药物后,尽量保持对虾安静,不应再人为干扰。虾池溶氧过低或对虾“浮头”时不可用药。②口服法 将药物按一定比例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后投喂,主要用于发病季节的预防和治疗。具体方法见下:将一餐的饵料量(应比正常的投饵量减少30%~40%)乘以用药剂量,得出用药总量;将药物加适量的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喷洒于饵料上,晒干;用海藻粉做保护膜,均匀喷洒于药饵上,以防止药饵入水后药物扩散与流失;一般选择对虾摄食量较大的傍晚投喂药饵,以使之尽快被对虾吃掉。此法的缺点是如果对虾失去摄食能力或摄食量明显减少,则无疗效或疗效不会很高。&&&&&& 4、虾池泼洒药物的最适宜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一般气压低、溶氧低,这时用药,会使本来就处于应激状态的对虾承受不了药物刺激,窒息而死。而在傍晚,也不适宜用药,这时尽管溶氧也很充足,但是对虾摄食最旺的时间,这时用药后往往会影响其正常摄食,而且不易观察对虾的反应,如果对虾出现不良反应,也不方便采取应对措施。而上午10时左右,溶氧较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也方便采取措施,是虾池用药的理想时间。&&&&&& 5、如何预防虾病的发生?总的原则 预防为主(无病先防)、积极治疗(有病早治)、防治结合,无治早出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①定期使用药物对池水消毒 高温季节,定期选择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四烷基季胺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对池水进行消毒,预防疾病发生。②口服允许使用的抗菌药物 1~2‰土霉素、1%盐酸蒽诺沙星或0.5~1‰氟哌酸制成饵料,连用5~7天,用量要足,时间要够,第一次投喂可加倍。可用海藻粉包被,晾干后投喂,据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售虾前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免药残超标。③使用优质饵料 使用优质、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的饵料,必要时可在饵料中另添加1~1.5‰Vc脂和万分之二至五的VE,用海藻粉包被后投喂。④保持良好的水质。&&&&&& 6、对虾养殖生产中的药物选择原则是什么?①鉴于水产品药物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也影响水产品的出口,国家新近颁布了最新的渔药使用准则。部分原来常用的种类这次被列入了禁用的范围,如五氯酚纳、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西林、氯毒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喹乙醇等。②对虾养殖生产中的药物选择必须遵循“有效性”和“安全性”两大原则。要使用“三效”(高效、速效和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用量小)、无公害、低残留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伪劣药物用品。③有效性 生产中选用的药物必须是有效的,使用后能使患病对虾很快好转和恢复健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并且正确使用。④安全性 要考虑三个方面:药物对对虾有无毒性作用,毒性的大小如何;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对水环境有无影响(如是否会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等)。⑤使用渔药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的停药期(休药期)制度,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按各种药的休药期,在对虾收成前10~30天不可再用药物。&&&&&& 7、在我国危害最大的对虾病毒病有哪些?①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 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严重的传染性虾病之一,对虾一经感染,死亡率可达80%~100%。它不但感染各种养殖对虾,如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等,对其它甲壳动物也会感染。水温在18℃以下呈隐性感染。水温在20~27℃为发病高峰。其致病性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病毒直接感染爆发,二是病毒和细菌交叉感染,三是由于水环境不良和气候突变等原因,诱发带病毒的对虾发病。该病自93年在国内流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患病对虾甲壳,尤其头胸甲出现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同心圆状或菜花状白斑;肝胰腺肿大或坏死,易破溃。外观浅黄色或灰白色,外层呈红色。血淋巴混浊,遇到空气后不凝固。诊断 上述二点基本可以诊断白斑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做电镜、PCR和核酸探针等进行确诊。②桃拉病毒病 南美白对虾的重大病害之一。大量死亡通常持续10~15d,尔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一般情况幼虾较易感染,呈急性死亡,死亡率极高。成虾感染此病多属慢性。感染后所幸存的病虾甲壳角质层会出现黑斑化现象。该病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d期间,它可由水生昆虫和海鸥的肠容物和粪便、水流等传播。一旦发病可造成40%~90%的幼虾死亡。在急性传播时,死亡率可高达60~90%,死亡大多数发生在蜕皮间或蜕皮后,带毒不死亡的对虾为病毒的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提供了条件。症状 急性感染后发病的白对虾体色微红或呈暗红色,尾扇后部变红,触须也呈淡红色,或深红色。肝胰腺肿大,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外层红色,有的病虾头胸甲也具有白斑。有的游泳足变红,步足局部变红,有的病虾胃肠道变红,肿胀。慢性感染的症状为患病的对虾甲壳上出现黑色斑点,病虾尚能摄食,但生长缓慢。诊断 观察体色和病灶出现情况。有几种不同情况。病虾如有尾扇变红,体色淡红色,触须红色,或者甲壳上出现黑色斑点,即可诊断为桃拉病毒病;如果病虾头胸甲出现白斑,可能桃拉病毒病与白斑综合症的并发症,如果病虾游泳足变红,则可能为桃拉痛与红脚病的并发,病虾胃、肠发红,可能与肠炎病并发进一步的诊断应通过电镜观察或PCR实验,才能最终确诊。&&&&&& 8、如何预防对虾病毒病?病毒病的爆发有可能会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而且在一个环节上出问题均有可能导致病毒病的发生,所以预防和控制病毒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同时着手。①健康亲虾的选择和健康苗种的培育;②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彻底清淤、消毒、除害;进水、肥水和保水;良好水质的控制和维持;消毒剂、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增氧机的配备与使用;③高效饵料的应用:禁止使用鲜活饵料或有可能携带病毒饲料,全程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最好使用可以增加对虾免疫抗病能力的功能 性饲料;④新的养殖模式的建立•建立贮水池、沉淀池、消毒池、大型藻类净化池或生化处理池•封闭内循环系统养殖•利用滩涂地下水养殖•采用卤水加淡水模式养殖•淡水养虾•综合生态养殖等&&&&&& 9、如何防治病毒性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病毒性虾病。如果发病相对较为缓慢且对虾规格太小,则不妨采取以下措施:①适量使用消毒剂,杀灭池底或池水中的部分病毒;②池中放部分肉食性鱼类将病虾吃掉,减少相互残食而传播疾病的机会,病虾应及时捞出;③使用部分抗菌性药物,以免健康虾因感染细菌性疾病,而增加发病的机会;④使用优质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以增加健康虾的免疫抗病能力;⑤发病后要捞出所有在水面上漫游的病虾,以防病情迅速扩散。此外要尽量减少换水量,以防因大量换水导致环境变化过大而引起对虾大量蜕壳,加速疾病的蔓延。已经无法控制的发病虾池,应封闭全部进排水闸门,而后用20~30ppm的漂白粉处理;禁止排出虾,以免造成整个海区的污染。&&&&&& 10、对虾常见的弧菌病有哪些?①红腿病(红肢病) 由弧菌或气单胞菌中的一些种类入侵对虾血淋巴并大量繁殖引起。病虾附肢变红,尤其是游泳足中的红色色素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色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流行季节为7~10月,大批发病和死亡多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池塘底质恶化是红腿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②烂眼病(瞎眼病,眼球坏死症) 河口半咸水地区养殖中国对虾常见病害。由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该菌适于在高温、低盐、微碱水中生长。患病对虾多浮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游于水面旋转翻滚。患病对虾的眼球由表面不光洁、浑浊变白到逐渐溃烂、脱落,有的仅剩眼柄。一般一星期内死亡。发病季节7月中旬至9月上旬。③烂鳃病 病虾鳃丝灰色或黑色,质地脆、肿胀,从尖端向基部坏死、溃烂,有的发生皱缩和脱落。发病季节通常在8月份的高温季节。④白黑斑病 病因不详,有的认为由弧菌引起,有的认为由于环境异常或饲料质量低劣所致。患病初期,腹部甲壳腹面两侧的中部各有一个白斑,不透明,大小约3~5毫米,位置固定,腹部两侧下方形成一行白斑,随病程发展,白斑逐渐变为黑斑。发病多在7~8月,病虾多在8cm以上,死亡率高。&&&&&& 11、如何治疗对虾弧菌病?①漂白粉(1~2ppm)、生石灰(15~20kg/亩)、漂白精(0.5~0.8ppm)、三氯异氰尿酸钠(0.3~0.5ppm)、二氧化氯(0.3~0.5ppm),任何一种全池泼洒消毒;②用大蒜1~2%或氟哌酸0.05%制成药物饵料,连用5~7天。用量要足,时间要够,第一次投喂可以加倍,可用海藻粉包被,晾干后投喂;据摄食状况,适当调整投饵量。③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必要时可在饲料中另添加1~1.5‰的Vc和万分之二至五的VE,用海藻粉包被后投饲。&&&&&& 12、对虾丝状细菌病的病原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病原 毛霉亮发菌、发硫菌,也有屈挠杆菌、噬纤维菌和黄杆菌等,往往是多种细菌综合作用的结果。病证 细菌主要生长在鳃丝、附肢刚毛和游泳足上,最严重的是鳃。细菌丛生于鳃表面,粘附有许多单胞藻、原生动物、食物残渣和污泥等,使鳃丝呈黑色,附肢和游泳足色汗暗淡,似有旧棉絮状附着物。在营养盐多,池水污浊的虾池易发此病。防治 ①养殖中、后期勿过量投饵,适当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促使对虾正常蜕壳;②12~15ppm茶籽饼全池泼洒,脱壳后换水。③2.5~5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小时后换水。④1ppm氯化铜或0.7ppm铜铁合剂全池泼洒。注意:PH值越高毒性越大,用量酌减。&&&&&& 13、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病因 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主要有:聚缩虫、单缩虫。危害 主要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附肢和鳃上。数量少时没有危害。数量多时,鳃区变黑,附肢、体表各处呈灰褐色、淡绿色、铁锈色等(因种类不同而异)绒毛状,病虾在水面缓游,呼吸困难,摄食下降甚至不进食,不能蜕皮。防治 ①彻底清淤消毒,适当换水,合理投饵,保持水质清新。②10~15ppm茶籽饼或1~2ppm茶皂素全池泼洒,8小时后换水。③5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5小时后换水。④全池泼洒20~25ml/m3水体浓度的福尔马林,24小时后换水。&&&&&& 14、对虾黑鳃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治疗?病因①水质受化学物质的污染:镉、铜、高锰酸钾、原油、氨、亚硝酸盐等物质的污染,均可使对虾产生慢性中毒而引起黑鳃病。②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易引发黑鳃病。③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当,如长期过量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均可引起黑鳃病。④弧菌、丝状细菌的感染亦可导致鳃部变黑。⑤真菌如镰刀菌的寄生有的鳃丝也变黑。⑥原生动物的大量寄生,粘附了大量有机碎屑和污物,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⑦池底没有彻底清淤消毒,存在着大量淤泥、残饵和有机污染,对虾长期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鳃丝也会变黑。治疗①彻底清池消毒除害,适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合理投喂高品质的全价配合饲料,尽量少用或不用鲜活饵料及粗加工饲料,以免严重污染水体。③不要长期过量使用铜制剂或高锰酸钾等药物。④合理使用抗菌素类、抗真菌或杀原生动物的药物。⑤必要时在饵料中添加Vc、VE等营养物质。&&&&&& 15、对虾软壳症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防治方法?病因①多与钙、磷的代谢失调有关,如饵料中含量的不足或比例不当等。②也有的认为与中毒有关。③对虾的甲壳软而薄,在养殖环境差、投喂劣质饲料养殖单位,发病率高。一般在1%~5%左右。患软壳症的对虾的抗逆能力低,易并发其它疾病死亡。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减少各种污染。②提高饵料质量,保证饵料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能充分满足对虾的正常生理要求并且比例适当。&&&&&& 16、对虾为什么蜕不下壳?怎么防治?病因①对虾得病,但不太严重或慢性病。因而个体进食少,体质衰弱。因为蜕壳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往往导致对虾体力衰竭,中途蜕不下壳而死亡;②水质不良,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条件下或者夜间溶氧过低。对虾蜕壳多在夜间,且要求溶氧较高,如果再加上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毒性影响,使对虾无力完成蜕皮;③缺钙或钙代谢出现障碍。防治方法①发现对虾有病及时治疗。并定期投喂少量优质鲜活饵料补充营养,促进其蜕壳及时完成;②改善底质和水质,使池底和水体内的溶氧经常保持较高的浓度。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并增加换水量;③每月向池内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0~20kg/亩,或者用过磷酸钙1~2g/m3全池泼洒,以增加水体的钙含量。尤其是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因淡水中含钙少,增加钙更有利于对虾蜕皮。&&&&&& 17、如何辨别饲料的好坏?好饲料的选择标准:营养全面均衡(绝不可只注重饲料价格,也不宜只看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而要注重各种氨基酸、脂肪酸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诱食性强;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浸泡时间适宜,污染少;具有免疫抗病等功能。&&&&&& 18、饲料腥、泡得久,价格便宜又赊账,这样好不好?①饲料并不是越腥越好,若是鱼粉的自然腥味那还可以,而有的不法厂家加入“鱼腥香”或“腥味素”之类的物质,表面嗅起来很香,但一放到水中这些“腥味”就很快溶于水而跑掉,且对对虾生长也没任何好处。虾饲料是给虾吃的,而不是给人嗅的,人用鼻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应当以虾爱不爱吃,吃后生长得快不快为客观标注。②虾料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浸泡时间(2~3个小时比较适宜),若时间太短,虾还没来得及吃就溃散了;若浸泡时间太长,很多溶于水的物质(如水溶性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等)都溶于水而损失掉,到最后只剩下一些粗纤维之类的物质,虾摄食后很难消化,还会给人造成一种假象,看到虾胃饱满而减少投料。③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有个别不法厂家利用一些低质、廉价、难以消化的原料(如羽毛粉)加工一些价格便宜的饲料,虾摄食后因营养需求不够或者某些成分缺乏,导致对虾生长慢,抗病力差,饵料系数高,污染塘严重,得不偿失。④目前饲料行业赊账成风,导致没有条件和经济实力的人也跟随养虾,造成养殖面积越来越大,排出的废水越来越多,有的已严重超出海区的自净能力,海区水质越来越差,虾越来越难养,且养出的虾多,虾价难免太便宜。因此赊账并没有保护到投资者的利益,相反地把养殖风险转嫁给饲料厂家,养殖户的风险意识降低,管理责任心不够,也容易导致养殖成功率下降。另外,还有人希望将虾料的蛋白质再提高,殊不知对虾利用蛋白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某消化吸收利用能力时,对虾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分解这些多余的蛋白质;且排泄物中含氮物质更多,会加重虾池的水质污染程度。
新闻录入:admin 更新时间: 16:41:34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杀灭纤毛虫的好方法_虾类专题(南美白对虾养殖)_中国水产养殖网
当前位置:&→&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杀灭纤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杀灭纤毛虫的好方法
出处: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作者:郑程磊
中国水产养殖网
本图为纤毛虫引起的南美白对虾黄鳃病  这是与浙江施老板交流时他说效果很好的一个杀纤毛虫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施老板有一口10亩塘,养殖五十多天,大概一百来条的虾,镜检发现有不少纤毛虫。他是卓越的忠诚客户,用卓越产品好多年了,很多产品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用药方法,他尝试着用百安威+纳米氧配合沸石粉一起拌起来干撒,第二天再解毒,第二次镜检虾时发现纤毛虫少了很多,虾脱壳也恢复正常。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广东阳江、茂名片区技术专员郑程磊。欢迎您的咨询!  卓越提醒您:  ◇&nbsp纤毛虫滋生的原因: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钟形虫等寄生虫在虾塘有机物多,pH值较低,流水不畅的污浊水中生长繁殖,游泳体附在卵、幼体、虾的体表、鳃、附肢上而发病。    ◇&nbsp纤毛虫引发的症状:当虫体大量附生时,病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具灰黑色或淡绿色、铁锈色(随不同种类)的绒毛状物,头胸甲鳃区变黑,病虾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脱壳、生长停滞,主要影响对虾呼吸。  ◇&nbsp纤毛虫的防治方法:用促进虾脱壳的方法来防止纤毛虫的危害,操作方法:每亩.米用百安威(200克)+沸石粉(10公斤)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用时开足增氧机,然后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改良底质。同时内服清源(1%)+金肽康(0.5%)+离子对钙(0.8%),每天两次,连用2~3天。用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本文已被浏览 2945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信息:
& 相关文库:
& 相关新闻:
&&文章链接
扫一扫水产微信群申请
客服热线:
电话: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纤毛虫 - 简介
来自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找到了已知最古老的纤毛虫生物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7亿年前 纤毛虫(ciliate)具纤毛的,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纤毛亚门(Ciliophora)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小膜或棘毛。 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了解。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 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 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Holotrichia)、、和。
绝大部分纤毛虫生活史各阶段虫体尤其是滋养体的外表覆盖有纤毛,体内有大核和小核各一,有胞口、胞肛和胞咽等器官。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为寄生生活。主要寄生在牛、羊、马、豚鼠等动物的消化道内,与医学有关的纤毛虫主要是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为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该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也可寄生于回肠,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形成溃疡而导致结肠小袋纤毛虫性痢疾。猪为重要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纤毛虫 - 形态习性
纤毛虫 纤毛虫的体形多样化,有球形、椭圆形、瓶形、杯形、树枝形等。其营养体在成熟期营固着生活,用柄或身体后端固着在各种基质上。全部纤毛均退化,只有自身体表射出1至多个吸管状的触手以捕获和吮吸食物。掠食方式十分有趣,能因口味不合而放过细小的,如果感到有可口的猎物(如草履虫)靠近,就突然伸长触手刺入捕获物,并立即放出毒素以麻醉它,然后慢慢吸吮其最有营养价值的细胞核部分。在掠食时伸缩泡的活动频率也大大加快。这种吃食用的触手的顶端有一个小的球形结节,叫吮吸触手。另一种触手较细长,顶端是尖的,作为抓食时卷缠捕获物之用,叫抓握触手。只有少数种类同时有这两种类型的触手。触手在全身分布均匀,或聚集成束。柄自身体后部的帚胚处伸出,长短不一,有的种类无柄。一般有一个伸缩泡及大、小核。大核的形状多变,有椭圆、长带、树枝等形状。有的种类还有几丁质的外壳以保护身体。
纤毛虫 - 繁殖
纤毛虫 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各一,偶尔也可见到几个小核,以二分裂法增殖或接合生殖。前者采取无丝分裂,后者为有丝分裂。接合生殖时,遗传特征由小核传递,但也有证据表明大核可能含有决定虫体表型特征的因子。 纤毛虫的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序完成,它的近4万个(它是一个基因非常丰富的基因组)表明,至少有三个连续的全基因组复制。由于基因顺序在Paramecium中保持得特别好,所以有可能对在每个事件中所复制的基因进行识别,从而为在复制之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损失情况提供一个完整的画面。
纤毛虫 - 危害
纤毛虫病流行特点,该病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寄生引起。南方全年都发生,7-11月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水产养殖品种都会被纤毛虫寄生。特别是河蟹和虾,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发生。卵被寄生,不能正常发育。虾被寄生,幼虾会大量死亡,成虾不能食用。1-5期幼蟹被寄生后,会爬上岸,不下水,死亡率高达70%-95%;成蟹被寄生,因不能正常脱壳而死亡。 发病症状,纤毛虫能在河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又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像一层滑滑的油状物。严时,虾、蟹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最后被饿死或累死。 药物防治,每公斤饲料添加土霉素5-8克、菌毒散10克或10克。外用药选择纤虫必克(0.15-0.3毫克/升)、鱼用鳋鲺净(0.01-0.015毫克/升)。&
纤毛虫 - 防治方法
纤毛虫 1.甲醛溶液浸泡用布缝制成网箱状的网套,深1—1.5米,准确计算水体,用200x10—6-300x10—6甲醛+10克/米3呋喃唑酮浸浴30分钟,浸浴时药物先溶解稀释后均匀泼洒,并在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放掉布网套即可。2.溶液浸泡将病鱼集中在布网套中,使水体药物浓度达2克/米3,同时加10~20克/米3氯霉素进行浸浴。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泼洒浸泡效果更佳。3.病轻或未发病的网箱,采用杀虫1号(硫酸铜制剂)片剂挂袋防治,具体操作为网箱内对角各挂1片。药袋深为0.5—1米。
纤毛虫 - 化石
科研小组是于2008年在蒙古国西南部的岩层中发现最古老纤毛虫化石,外形有点像是微缩版的水瓶,这些化石都被包裹在一个气泡状的结构中。波萨克将这些化石和现代生物结构进行对比,发现这种化石内部结构拥有一个几乎完美的对应体:一种名叫“tintinnids”的纤毛虫。
和大多数的纤毛虫不同,tintinnids拥有一个坚硬的瓶状外壳。这种小生物就生活在壳内,通过毛发般纤细的附足伸出去捕捉猎物。而其外部的气泡则是其悬浮机构,帮助它将身体悬浮在水中,而那根纤毛则帮助它在水中游动。
由于它的硬壳结构,tintinnids成了罕见的保留有化石的纤毛虫种类。当绝大部分其他纤毛虫死亡后辈彻底分解,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不同,它们死后的尸体逐渐沉入海底沉积物中,它们的硬壳结构让它们被保留了下来。波萨克认为这种含碳硬壳尸体的积聚导致了碳的富集,这有助于其后更复杂生命形式的形成。
纤毛虫 - 结肠小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属小袋科、动基裂纲,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coli。Stein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该虫寄生人体结肠内,可侵主的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balantidialdysentery)。
形态与生活史1.滋养体&& 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0~200)um×(20~80)u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外。胞质内有两个伸缩泡(&),分别位于虫体中部和后部,其大小可变化以调节渗透压(图1)。后可见肾形的大核一个,大核凹侧缘附1个圆形小核。 2.包囊&&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0~60um,活体时呈淡黄绿色。囊壁厚、双层、透明(图1)。新鲜的包囊内可见有明显纤毛、活动的滋养体,经染色的包囊可见一个肾形细胞核。
图1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及包囊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人或猪等食入包囊后,其在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滋养体脱囊而出。滋养体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寄生,以淀粉、肠壁细胞、细菌等为食物,以法或接合生殖法繁殖。在接合生殖时两个虫体互相靠近,在胞口附近连接,交换部分核物质后分开,然后各自以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随着肠内容物向肠管远端移动,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就壁物质形成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在人体内寄生的滋养体很少形成包囊,而在猪体内则可大量形成。滋养体也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
致病与诊断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可借助于机械性运动、分泌透明质酸酶等物质,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造成损伤并形成溃疡。如果宿主肠壁损伤,且存在某些细菌如金葡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在宿主食物中含糖、淀粉类物质丰富时以及宿主抵抗力下降时,均增强虫体的致病性。病变部位以盲肠和直肠多见,也可侵犯整个结肠,偶可侵犯回肠末端及阑尾。肠壁损伤的病理变化与阿米巴性痢疾导致的口小底大溃疡非常相似,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肠粘膜表面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溃疡口流出的液体及溃疡内四周壁附近有大量滋养体。也有肠外其它器官组织寄生的报告。 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型,无症状带虫者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急性型也称痢疾型,发病突然,腹痛、腹泻,每日十多次,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者有脱水、营养不良及显著消瘦等临床表现。慢性型表现为长期周期性腹泻,大便呈粘液稀便,亦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滋养体偶尔可经淋巴管播散至肝、肺、泌尿生殖器官等。 粪便涂片法检测滋养体和包囊即可确诊。由于虫体较大,粪检一般不易漏检。检查时应注意:患者排虫呈间歇性,故需反复检查;滋养体在外界可活6小时,故取材后应立即送检。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活检如乙状结肠镜取粘膜组织活检,以及用阿米巴培养基对结肠小袋纤毛虫进行培养等。
流行与防治结肠小袋纤毛虫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亚热带较常见,已知30多种动物可感染该虫,其中猪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可达60%~70%,也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一般认为人体并非该虫的适宜宿主,因而感染较少,呈散在发生。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台湾等省、自治区有病例报道。不少病例有与猪的接触史,有的地区发病率与猪的感染率一致,故认为猪是人体的主要传染源。 人体感染方式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包囊作为,其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活2周~2月,在潮湿环境里能活2个月,干燥而阴暗的环境里能活l~2周,在10%福尔马林中也能活4小时。滋养体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如在厌氧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能活约10天,但在胃酸中很快被杀死,故滋养体不是主要的感染阶段。 结肠发病率不高,以预防为重点。防治原则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避免污染食物与水源,人粪、猪粪无害化处理。治疗药物可选用灭滴灵、四环素和黄连素等。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海洋与湖沼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高技术通讯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生态学报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9:40:2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毛对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