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变色龙是蜥蜴吗吗

这个是蜥蜴吗?什么品种的
这个是蜥蜴吗?什么品种的
刚分被吞了,有满意回答加分
  是蛙眼守宫,有图有真相:  蛙眼守宫 科 名:壁虎科(守宫科)  中文名:蛙眼守宫  英文名:Frog-eyed gecko  学 名:Teratoscincus scincus  属 名:Teratoscincus  食 性:以小型蜥蜴、蜘蛛或昆虫为食。  分 布:旧苏联里海东岸至中国西部间,阿富汗北部,伊朗北部。  形态特征:全长可达17公分。在四肢、躯体及尾部等位置,均覆有大型鳞片。此外,尾背上另有一列更大型的盘状鳞片。体色以淡褐色为主,并杂有黑色直纹或断续带状斑纹。尤其在幼年阶段,大多是以黑色带状粗纹为主。  生活习性:夜行性,栖息于沙漠或半沙漠地带,白天通常会潜藏于自己所挖的80公分深穴内。每胎可产2颗卵,经75-95天后即可孵出60mm的幼体。  中文学名: 大壁虎  中文目名: 蜥蜴目  中文科名: 壁虎科  中文属名: 壁虎属  同物异名: Lacerta gecko Linnaeus, 1758年, Gecko reevesii Gray, 1831年,  中文俗名: 蛤蚧 仙蟾 多格 哈蟹 蛤蚧蛇  拉丁文目名: LACERTILIA  拉丁文科名: Gekkonidae  拉丁文属名: Gekko  拉丁文种名: gecko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年)  英文俗名: Tokay gecko  [编辑本段]【形态】  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大约12~16厘米,尾长10~14厘米,体重50~100克。它的外貌与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头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象蛤蟆的头,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部的两侧;口也大,上下颌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颈部短而粗。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背部有明显的颗粒状疣粒分布在鳞片之间。体色变异较大,基色就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蓝色、绣灰色、青黑色、青蓝色等,头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蓝褐色、青灰色等颜色的横条纹,身体上散布有6~7行横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点,还有砖红色、紫灰色或棕灰色,密布桔黄色及蓝灰色小圆斑点,以及不规则的宽横斑。背部疣粒状的小鳞片之间还杂有均匀散布的粗大疣鳞。尾巴较圆而长,但长度不及体长,有6~7条白色环纹,基部较粗,容易折断,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没有白色环。四肢不很发达,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单行褶皱皮瓣,能吸附墙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鳞,具有圆形的股孔,叫做股窝,数目为14~22个,雌性没有或者不明显。  [编辑本段]【分布】  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据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林地区外,其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编辑本段]【习性】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主要捕食蝗虫、蟑螂、土鳖、蜻蜓、蛾、蟋蟀等昆虫及幼虫,偶尔也吃其他蜥蜴和小鸟等,咬住东西往往不松嘴。它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化脂肪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死去,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壁虎的断尾巴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谬说法。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不过,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编辑本段]【繁殖】  大壁虎的繁殖期为5~8月,5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6~7月产卵最多。每次产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35~45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8厘米。广西桂南地区8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时198~205天。10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  [编辑本段]【濒危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编辑本段]【濒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大壁虎去内脏干制的整体中药称蛤蚧,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据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更加乱捕滥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栖息地破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壁虎去内脏干制的整体中药称蛤蚧,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更加滥捕乱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此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宠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这是蜥蜴吗??那这是什么品种的蜥蜴??
这是蜥蜴吗??那这是什么品种的蜥蜴??
它是在石头下面发现的!!它身上有黑色和金黄色的条纹相间,侧身有金黄色的斑点,蓝色的尾巴!!!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蓝尾石龙子
4线蓝尾石龙子,和3线5线不同,长大了尾巴也不掉色,喂面包虫就好了,环境干燥点,要有个躲避物,这可是国产蜥蜴中的圣品哦,好好养吧
别乱说&& 这是中华石龙子的幼体
LZ& 是这种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宠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蜥蜴好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