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山~怎么言字组成的词语词言

想知道一些与山有关的诗词,有意境的。_百度知道
想知道一些与山有关的诗词,有意境的。
写文案用。
提问者采纳
(杜甫: 云来山更佳,夏山苍翠而欲滴。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 (王维 《汉江临泛》) 晋·陶渊明,水之妙在风起波生,迢迢见明星,虚步蹑太清(李白,一片孤城万仞山,悠然见南山,阴阳割昏晓。(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 停车坐爱枫林晚: 江流天地外。 唐·张锡。素手把芙蓉,只缘身在此山中,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远近高低各不同。——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 唐·李白,草盛豆苗稀。 荡胸生层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不识庐山真面目。——《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不教胡马度阴山?齐鲁青未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虚步蹑太清,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 唐·李白, 白云深处有人家,青山削出金芙蓉,云去山如画。——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会当凌绝顶,吾将此地巢云松。高谷为岸: 逢人渐觉乡音异,关山度若飞,山色有无中。 元·张养浩,雪上空留马行处:《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决眦入归鸟,深谷为陵。——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水面初平云脚低: 春山淡冶而如笑。——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春望》) 种豆南山下。——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造化钟神秀。 会当凌绝顶。——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飞流直下三千尺;古风) 山高月小。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山因云晦明: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望岳》) 国破山河在。 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遥看瀑布挂前川,青山郭外斜。 (《诗经》) 江流天地外,一览众山小。素手把芙蓉: 泰山嵯峨夏云在,迢迢见明星,轻舟已过万重山: 庐山东南五老峰,山如碧玉簪,黄河入海流,春水渡边渡,一览众山小,秋山明净而如妆。 唐·韩愈,山冢碎甭。 唐·王维,疑是白波涨东海,山色有中无。(杜甫。 宋·郭熙,云共山高下绿树村边合,城春草木深,疑是银河落九天,水落石出,一览众山小,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九江秀色可揽结: 江作青罗带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1条回答
写山的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望敬亭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风雪夜归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好鸟相与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也迢迢,水也迢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苏轼我见青山多妩媚,料想青山见我应如是。苏轼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由于很多,就不多写了,写个名字吧。晏殊的《蝶恋花》(山长水阔知何处);赵佶的《宴山亭》(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晏殊的《清平乐》(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欧阳修的《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呃~其实我是来捞分抽奖的,所以,先写一个.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心入深林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气。导,佚我以闼闺。定闻法,梦作猊。悟公禅,忽。得半席,春缯绨。养苍云,大似开昔迷。计程北,东院西。床,而置妻。是身于,碍。师本无,客亦携。颇闻①弁,髯松作。喝,已受篦。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云,未觉睽。幸勿使竹归,留与栖。恐,当②。
亦作“昆山”。
(1).山名。 昆仑山 的简称。《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 昆山 之玉, 江
汉 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 晋
诗:“ 昆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2).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北。:“髣髴 谷水 阳,婉娈 昆山 阴。” 李善 注引《吴地记》:“ 海盐县 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 陆逊 、 陆凯 居此。谷东二十里有 昆山 ,父祖葬焉。”(3).县名。今属 江苏省 。因境内有 昆山 而得名。(4).指昆腔。 明
王骥德 :“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昆山’。‘昆山’之派,以 太仓
魏良辅 为祖。”参见“ 昆腔 ”。昆仑山 的省称。:“今陛下致 昆山 之玉,有 随
和 之宝。” 汉
桓宽 :“美玉珊瑚出于 昆山 ,珠玑犀象出于 桂林 。”亦称“ 昆山腔 ”。
传统戏曲剧种名。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 的革新,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初只行于 吴 中,后渐流传各地,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兼用笛、笙、箫、琵琶伴奏,舞蹈优美,曲调细腻婉转,又有“水磨腔”之称。 明
《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 江西 ,两 京 、 湖南 、 闽 、 广 用之;称馀姚腔者,出于 会稽 , 常 、 润 、 池 、 太 、 扬 、 徐 用之;称海盐腔者, 嘉 、 湖 、 温 、 台 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 吴 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花月痕》第六回:“好一会, 曼云 等以次唱完, 小岑 笑道:‘如今该是 秋痕 昆腔一开生面了。’”《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又把那南方的什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地方戏曲声腔之一。 元 代产生于 江苏
昆山 ,故称。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北曲、弋阳腔之特点,加以改革,遂渐臻于完善,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又称昆曲、昆山腔。(1).老年人。:“养长老,慈幼孤。”:“近世之事,语尚在于长老之耳。” 唐
《谏用刑书》:“臣闻长老言: 隋 之末代,天下犹平。” 清 唐甄 :“ 清 之有天下也,党人之长老犹有存者。”(2).佛教对 释迦 上首弟子的尊称。如:长老 舍利弗 ;长老 须菩提 。(3).住持僧的尊称。 宋
善卿 《祖庭事苑·释名谶辨·长老》:“今禅宗住持之者,必呼长老。”《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径来 灵隐寺 投奔 印铁牛长老 出家,做了行者。”《水浒传》第四回:“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 智真长老 ,是我弟兄。”(4).用为僧人的尊称。 唐
诗:“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西游记》第十三回:“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 明
《夷白斋诗话》:“南方谚语有:‘长老种芝麻--未见得。’……﹝芝麻﹞种时必得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长老,言僧也。若独种必无可得之理,故云。”(1).有极高道德的人。:“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 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晋
葛洪 :“禀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以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谄黩者,贤人也。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颜师古 注:“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卷八一二引 汉
桓谭 《新论》:“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3).道教徒;道士。“ 傕 使公卿诣 汜 请和, 汜 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明
汤式 《风入松·寓意》曲:“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4).佛教徒;和尚。 汉 牟融 《理惑论》:“仆尝游 于阗 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南朝
宋 刘义庆 :“ 竺法兰 在 简文 坐, 刘尹 问:‘道人何以在朱门?’” 宋
卷下:“ 晋
宋 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清
《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5).佛寺中打杂的人。《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参阅 清
钱大昕 。飘逸爽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卿形虽散朗而内劲狭,以此处世,难得其死。” 宋
《叶君宗儒墓志铭》:“父 良臣 ,有尘外趣,虽在田野,而散朗简远,言不及利,对之泊如也。” 明
《宛委馀编》:“ 袁 应声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忘,道不可损。’” 清
:“襟怀散朗,有 王夫人 林下风。”(1).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 南京 的迅速溃退及 广州 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2).人情事理。:“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3).指人世间事。:“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5).人为的动乱。:“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6).指仕途。 晋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而 法兴 、 明宝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8).指赠送的礼品。 唐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系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1).当今,如今。 三国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针关,透针关。”(2).从今以后。 晋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馀所得之资,并从均分。”(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 荀爽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2).指湖滨。:“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3).海面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悯海上之惊凫,伤云閒之离鹤。” 唐
:“意超海上鹰,运局辕下驹。”(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赓续此报,复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1).年高有德。:“今 彪 聪明康彊,可谓老成黄耇矣。” 李贤 注:“老成,言老而有成德也。”(2).指年高有德的人。 宋
《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彫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日变而不复还。”《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不料那些前辈的老成,渐渐的死去;那些忠厚遗风渐渐的浇漓。”(3).指旧臣,老臣。 宋
之一:“ 元祐 开皇极,功归用老成。”:“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4).成年。:“卿尚年幼,言若老成,美哉!”卷二四:“如此过了几时, 伯皋 与他娶了妻,生有一子,指望他渐渐老成,自然收心。”(5).精明练达;精明强干。 宋
《为君难论上》:“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如 王猛 、 苻融 ,老成之言也,不听。” 明 陈大声 《新水令·渔隐》套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谏的忒直正,堆金的少见识,拜将的多侥倖。” 清
:“我又不善择参,可否存此样银于店,命老成伙计,多带上等参,同往主人处,凭其自择,何如?”(6).稳重;持重。 清
《怜香伴·随车》:“我老成不作轻佻计。”参见“ 老成人 ”。(7).老实;规矩。 元
《金线池》第三折:“本分的从来老成,聪俊的到底杂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唐卿 ﹞欲待调他一二句话,碍着他的父亲,同在稍头行船,恐怕识破,装做老成,不敢把眼正觑稍上。” 清
:“由此 昆生 亦老成,不作恶谑,于是情好益笃。”(8).谓辞章功力深厚。 唐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明
《升庵诗话》卷三:“ 子山 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清
《怜香伴·闺和》:“诗便和得好,只是末后二句欠老成。”(9).复姓。古有 老成子 ,著书十八篇。见。(1).年高有德的人。:“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明
《答郑仲辩书》之二:“数百年礼义之门,而足下于今为老成人,在乎慎重学术,以表厉后生。”(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3).特指旧臣。:“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传:“老成人,旧臣也。” 唐
《论孔戣致仕状》:“﹝ 孔戣 ﹞今年才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馀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馀年,何有?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4).练达持重的人。 唐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群众中,人不敢旁戏嫚。”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况你。”(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言者俦善博惠。”“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字 辅嗣 , 山阳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馀岁便好 庄
老 ,通辩能言,为 傅嘏 所知。” 宋
《制科》:“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来,能言之士有是论矣。” 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 曹
陆 ,下及 李
杜 ,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能言莫不褒 尧 ,而 尧 政不必皆得也;举世莫不贬 桀 ,而 桀 事不必尽失也。” 北魏 《高湛墓志》:“皇上动哀,能言洒泪。”今 江苏
吴县 一带。亦泛指 吴 地。:“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于 吴中 。” 唐
《答李秀才书》:“故友 李观
元宾 ,十年之前,示 愈 《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 宋
词:“ 吴中 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清
《管夫人画竹记》:“﹝ 余尉 ﹞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 吴中 求国工装之以献。”(1).山与水。:“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4).山中之水。:“山水暴出,漂溺宅舍。”:“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5).犹山野。 宋
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1).人与物。:“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2).指人与财物、财富。:“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绝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4).指人。:“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5).他人。:“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骞腾富贵之事也。” 宋
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沉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阍阀称。”(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宁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净。” 清
韩泰华 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西洋所制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镂精绝,俨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指住房向阳的廊檐。:“啸慠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吕向 注:“轩,檐也。” 南朝
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1).形容盛多。:“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2).发美长貌。:“鬒发如云,不屑剃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3).比喻德化广大。:“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1).不慰问。:“出入三积,不问壹劳。”(2).不过问;不询问。:“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协 :“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回军讨之。” 明 沉德符 :“乃父子俱死箠楚,宁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见“ 可知道 ”。亦省作“ 可知 ”。
1.难怪。 元
《王粲登楼》第三折:“那 王仲宣 别也不别,竟自去了,有这般傲慢的!可知道 荆王 不肯用他。” 元
《两世姻缘》第四折:“元来如此,可知 韦皋 他前日见面生情也。”《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却是 乐和 舅,可知尊颜和姆姆一般模样。”(2).犹当然。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不知前世今生甚的缘法,相会在花枝下,可知道 刘郎 喜杀,又值我 玉真 未嫁。”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你便道:‘ 李顺 ,你要饶么?’他道:‘可知要饶哩。’”《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若是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3).须知。 元
《蝴蝶梦》第一折:“一壁厢碜可可停着老子,一壁厢眼睁睁送了孩儿。可知道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老人家不晓事,耳根边只管聒絮,可知我染病哩。”(1).一昼夜;一天。:“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2).一个白天。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3).犹昨日。:“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说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复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复爱也。”(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一日即位,天下旷然。”(9).谓短暂;一时。:“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憔悴。” 明 沉德符 :“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旧山。喻家乡。 汉 应玚 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
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犹田野。:“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到处;处处。 唐
诗:“京城在处閒人少,惟共君行并马蹄。” 宋
《与王龙图书》:“所云少朋俦宴处为乐,此乃在处皆然,何独 济 也。” 明 李时珍 ﹝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本出 顺州
南河县 ,今在处有之。”(1).令人发愁。:“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1).心和眼。泛指记忆,眼前。:“上下左右,以相心目。” 三国
《又与吴质书》:“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唐
《剧谈录·白傅乘舟》:“每见居人以叶舟浮泛,就食菰米鲈鱼,近来思之,如在心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2).想法和看法;内心。“故至诚如神” 宋
朱熹 集注:“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清
:“觉口噤体僵,有如梦魇,然心目仍了了。” 巴金 《家》十一:“我想要是她知道大哥为什么特别爱梅花,在大哥底心目中梅花含着什么意思,那么她不晓得会怎样悲伤呢。”(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复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软弱不任守,复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复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复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诏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复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复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复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2).再来写。 汉 王充 :“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复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复作,亦当俯就范围。”(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亦作“ 作壹 ”。
劳动专一。指专务耕战。:“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商君书·说民》:“作一则力抟,力抟则彊。”《商君书·农战》:“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彊;作壹十岁者,百岁彊;作壹百岁者,千岁彊。千岁彊者,王。”(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村,卜邻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3).旧时妻对夫之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清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6).美酒。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7).竹之雅号。 宋
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指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以心腹组成的军队。:“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墙有千竿君子竹,绕寺长百株大夫松。”(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邪!”:“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2).行进和静止。 宋
:“ 秦 女乘鸾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系向裙腰同出处。” 宋
诗:“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 异 曰:‘圆方之说,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才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黾 或作 彭 , 谷水 出处也。’” 宋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3).产地;来源。 清
:“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镯之类,又买了一挂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1).大体上,基本上。:“天命符验,可得而见,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归于信顺乎!” 茅盾 《林家铺子》五:“这一晚上,林家铺子里直忙到五更左右,方才大致就绪。”(2).大略的内容或情况。 宋
《江州揽秀亭记》:“予不及落是亭之成,既序其大致,而复乱之以诗。”(3).大约,大概。 丁玲 《母亲》一:“﹝她﹞大致不会缺少什么的,而且大家都会快乐。”(4).不凡的情致。:“于亭中与刺史笺,久不成, 卞 教之数言,卓荦有大致。”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曲名知者鲜,偏宛转。” 宋
:“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有智慧的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唐
诗:“郁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妒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1).平素;往常。:“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唐
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3).旧交;老交情。 唐
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阅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南朝
宋 刘义庆 :“ 庾 公权重,足倾 王公 。 庾 在 石头 , 王 在 冶城 坐,大风扬尘。 王 以扇拂尘,曰:‘ 元规 尘污人。’” 元规 , 庾亮 字。 王导 恶 亮 权势逼人,故发此语。后以“庾公尘”喻权贵的气焰。 宋
:“北牖已安 陶令 榻,西风还避 庾公 尘。” 宋
诗:“万里欲呼 牛渚 月,一生不受 庾公 尘。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元 汤式 《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省作“ 庾尘 ”。 宋
《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西风正好狂吹帽, 庾 尘那解关吾事。” 金 冯壁 《和希颜》诗:“虎守天门未易通,庾尘无扇障西风。”古州名。西魏时改万州为通州,唐因之,宋时改名达州,在现在的四川达县及邻近地区地处今江苏省南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南通州地处今北京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北通州地处今通县的旧市名(1).犹言去。:“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诗:“朅来游 嵩 峰,羽客何双双。” 唐
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2).犹言来。归来;来到。:“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渑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暧微微。” 唐
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4).助词。 晋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辔越飞岑。” 唐
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5).何来。朅,通“ 曷 ”。:“回车朅来兮,绝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复辞。” 宋
诗之三:“朅来岩谷游,却在浮云外?”(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形容日光暗淡微弱。 唐
诗:“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悽。” 仇兆鳌 注:“日瘦,谓日色无光。” 宋
诗之三:“命轻人鲊瓮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壁无梯闻杜鹃。”见“ 惨悽 ”。亦作“ 惨凄 ”。
悲惨凄凉。:“心闵怜之惨悽兮,愿一见而有明。” 三国
《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则莫不憯懔惨悽,愀怆伤心。” 宋
诗:“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爹何处未归,叹家贫教娘惨凄。” 老舍 《月牙儿》二:“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1).春天的风。 战国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 三国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8).指茶。 宋
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1).《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汉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遂以“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第三七回:“ 骥儿 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 韩燕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2).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梁斌 《播火记》十九:“将来到了春风化雨的时候,这些火种就会烧起来。”比喻美丽的容貌。 唐
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宋
之四:“ 含章 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比喻领略一番意境或情趣。多指男女间的欢爱。 元
《丽春堂》第三折:“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 吕望
严陵 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沉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花月痕》第四五回:“不料 碧桃 竟禁得起春风一度,而且曲尽媚妩之态。”(1).谓有贵相。 汉 王充 :“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 武明太后 ﹞及产,命之曰 侯尼于 , 鲜卑 言有相子也。” 唐
:“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2).指有贵相的人。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鬼云:‘ 庚 命贫,无位禄。’ 仁亶 问:‘何以致之?’鬼云:‘或绊得佳女,配之有相,当能得耳。’”(3).佛教语。佛教主张万有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一:“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唐
诗:“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何谓违宗?彼以物有如种极微也。而忌言人有庵摩罗识。因言无相者无有。诘之曰:如种极微有相不?则解矣。”(1).佛教语。犹前生。:“ 祜 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 祜 即诣邻人 李氏 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 悲惋。时人异之,谓 李氏 子则 祜 之前身也。” 唐
诗:“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第一○三回:“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说破。”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第十章第二节:“ 陶弘景 虽然是道教徒,但他晚年宣扬自己前身是佛教中的 胜力菩萨 投胎下凡来渡众生的。”参见“ 前生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农民--这是 中国 工人的前身。” 巴金 《家》六:“只要能够买到的他们都买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也被那个老店员从旧书堆里检了出来送到他们的手里。” 马南村 《燕山夜话·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当时煤窑的出现毕竟是一种新鲜事物,那些窑主们毕竟是后来的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些窑工们也毕竟是后来的无产阶级的前身。”(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1).先出生。《西京杂记》卷三:“或曰:前生为兄,后生为弟。今虽俱日,变宜以先生为兄。”(2).原为佛教语。谓前一辈子,对今生而言。 唐
之四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短命冤家薄情煞,兀的不枉教人害,少负你前生眼儿债。”第四回:“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 张天翼 《儿女们》二:“ 黑二 前生跟我有冤仇。”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唐
诗:“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三生梦断九泉幽,兄弟也谁想你一日无常万事休。” 清
:“幸蒙垂盼,缘在三生。”(1).愚笨迟钝。 宋
:“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痴钝若寒蝇。”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蓬头垢面妆痴钝。”(2).指韬晦藏拙。 前蜀
之十五:“长忆 南泉 好言语,如斯痴钝者还稀。”(1).迎接客人。:“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
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2).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杜牧 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诗:“霜清 东林 钟,水白 虎溪 月。” 唐
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缥缈,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见“ 招邀 ”。亦作“ 招要 ”。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唐
诗之三:“洒扫 黄金台 ,招邀青云客。” 宋
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辇,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据 明
卷八记载,其制法为:“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宋
诗:“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 清
《二十夜》诗:“破窗蕉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1).指 终南山 ,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节彼 南山 ,维石岩岩。”:“夫 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 、 淮 ,北有 河 、 渭 ,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凤翔府》诗:“ 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 高接 杜陵 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2).指 祁连山 。:“﹝ 张骞 ﹞留岁馀,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复为 匈奴 所得。”:“﹝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3).指 南屏山 。 宋
:“卧闻禅老入 南山 ,净扫清风五百间。”(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今 越王 放于南山之中,游于不可存之地。” 晋
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诗:“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村里都使得。”(6).诗篇名。。:“《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7).诗篇名。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寄宿;借住。 明 《杀狗记·家门大意》:“酒人中,聊托宿;诗社内,聊容足。” 明
:“夜不能归,愿托宿,可乎?” 清
:“ 茅山 有 秦桧 女绣 大士 像,甚灵异,居人不敢托宿。”极其喜爱。 宋
诗:“绝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明
诗:“绝怜草色绿铺地,可爱梅花白照人。”(1). 维摩诘 的省称。 唐
诗:“ 维摩 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宋
词:“白发苍颜,正是 维摩 境界。” 清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2).即《维摩诘经》。通行 后秦
鸠摩罗什 译本。共十四品。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 普州 。” 元
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清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佛教语。谓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维摩经·佛道品》:“法喜以为妻,慈悲以为女。”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 宋
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清
《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二:“满室天花都不著,长留法喜伴 维摩 。”(1).空虚。:“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三国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2).天空;空中。:“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叹。”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绝不;全不。 晋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有楞角的圭玉。比喻锋芒。 唐
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方世举 注:“角圭,即圭角也。” 宋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参见“ 圭角 ”。(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比喻锋芒。“毁方而瓦合” 汉
郑玄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孔颖达 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宋
《张子野墓志铭》:“﹝ 子野 ﹞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守志端直,临事敢决。” 宋
诗之二:“独眠被出圭角,晏起帐承隙光。” 明
《智囊补·上智·王守仁》:“ 阳明 平日不露圭角,未尝显与 濠 忤。”(2).引申为突出的特点。 清
昭梿 :“一百八人原难铺排,然以必各见圭角,始为著书体裁,如 太史公
汉 兴诸王侯是也。”(3).痕迹,迹象。《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如今赏他一两银子,教他以讨银为名,不时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来。” 清
昭梿 :“上知其意,吟咏中毫不露圭角。” 蒋维乔 《中国教育之回忆》:“ 蔡孑民 虽不以社员为然,而态度温和,不露圭角。”(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于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 道晖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钟, 宋公 鼓, 宗道晖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何处。:“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亦作“ 山嵎 ”。
山角;山曲。 汉
《美人赋》:“防火水中,避溺山隅。”:“微幽兰之芳蔼,步踟蹰于山隅。” 张铣 注:“徐步徘徊于山之隅角。” 清
《宦官论》:“昔西山之狐往见南山之虎,曰:‘子跋步林薄之间,日一得食,何其惫也!诚能假我以皮毛与牙爪,子安坐山嵎之中,而饮食不乏。’”(1).小孩啼哭。 汉
贾让 《奏治河三策》:“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2).谓声似小孩啼哭。:“丁壮号哭,老人儿啼。”(3).即儿啼帖。卷六四引 晋
束晰 《近游赋》:“书儿啼于客堂,设杜门以避吏。”主管某山的神灵。:“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眩耀之,夷人益畏惮焉。” 宋
《峻灵王庙碑》:“而伪 汉 之世,封山神为 镇海广德王 。”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十六章:“这个山洞,岛上没有几个人晓得,就是山神也不易找到。”(1).一声紧接一声。《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 项羽 连声唱祸事,不遣诸门乱出兵。”《水浒传》第十六回:“我在 东京 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茅盾 《子夜》二:“ 徐曼丽 的一张粉脸立刻通红,假装作不理会,连声唤当差们拿汽水。”(2).谓声音应和。 南朝
鲍照 《舞鹤赋》:“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延木石,运斧斤,山谷连声,春夏不辍。”(1).数词。十的三倍。:“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成王 定鼎于 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灏 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 唐
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鼓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2).谓离去而又归来。:“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须鬓旧,行藏转觉去来新。”(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于去来。” 清
:“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1).共一,合一;统一。《韩诗外传》卷五:“三苗同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同一。”(2).相同;同样。 南朝
宋 张镜 《观象赋》:“三极虽殊,妙本同一。” 唐
诗:“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清 周中孚 卷二:“ 唐 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 净名 默然、 达磨 得髓同一关捩。” 艾青 《旷野》诗:“却好象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1).事理;事物的规律。:“用众人之力者, 乌获 不足恃也;乘众人之势者,天下不足用也。无权不可为之势,而不循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功。” 唐
《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人见近事,习耳目所熟,稍殊异,即怪之,其于道理有何所伤?” 宋
《〈张文叔文集〉序》:“是时 文叔 年未三十,喜从余问道理,学为文章,因与之游。” 清 沉德潜 卷上:“ 白乐天 诗能道尽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听说 曾大先生 非常懂得喝茶的道理。”(2).规矩;情理;理由。:“窃闻 长君 弟得幸后宫,天下无有,而 长君 行迹多不循道理者。”:“夫纠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也。” 宋
《答西京王相公书》:“其言乖谬,不合道理。”《花月痕》第四七回:“大抵做人,总要懂点道理,有个器量,难道武夫不吃饭么?” 毛泽东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二:“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3).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 宋
《挥麈录馀话》卷二:“ 俊 道:‘若番人探得知,必来夹攻。太尉南面有 张相公 人马,北面有番人,太尉如何处置?’ 张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 明
《量江记·皇甫醉遁》:“将军醉得这个模样,不如大家扶他上马,逃回 金陵 ,再作道理。” 吴组缃 《山洪》二八:“这样研究了半天,还是得不出结论,只好暂时用 戚先生 的主张,等以后斟酌情形,再作道理。”(4).阐扬称说某种教义。 汉
:“生于乱世不得道理,而迫于暴虐不得行义,然而仕者,为父母在故也。”(5).道术;法力。《封神演义》第三七回:“今有 张桂芳 ,以左道旁门之术,征伐 西岐 。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6).道里;路途。 宋
《汴都赋》:“据偏守隅,则无以限西方之贡职,平道理之远迩。” 清
《广阳杂记》卷二:“上因修《一统志》,令天下皆具舆地图册,以考疆域道理之远近,皆聚于统志馆中。”(1). 唐
宋 时称丞相。 明
《小凤小仪》:“ 唐 人谓中书舍人为小凤,翰林学士为大凤,丞相为老凤,盖以中书省有凤池也。”《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 曾鲁公 自 嘉禄 秉政,至 熙宁 中尚在中书,年虽甚高,而精力不衰,故台谏无非之者。惟 李复圭 以为不可,作诗曰:‘老凤池边蹲不去,饥乌台上噤无声。’”参见“ 凤凰池 ”。(2).对别人父亲的誉称。 唐
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1).禁苑中池沼。 魏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勖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 勖 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南朝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2). 唐 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唐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引 宋
危稹 《妇叹》诗:“记得 萧郎 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3).池水的美称。 唐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诗:“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亦指仙池。 宋
:“埋瘗肯同鹦鹉冢,飞鸣不到凤凰池。”(4).砚名。 宋
《砚史·样品》:“余尝以紫石作之,有上圆下方,于圆纯上刊两窍置笔者,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于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虽大风立于青丘,凿齿奋于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发、儋耳、衣卉、面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1).无双;无敌。 南朝
《〈玉台新咏〉序》:“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自伤者也。”:“时 琅邪
王融 有才俊,自谓无对当时,见 昉 之文,恍然自失。” 唐
诗:“歌舞尝无对,幽明忽此分。”《三国志平话》卷中:“ 赵云 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 清
:“ 陶 饮素豪,从不见其沉醉,有友人 曾生 ,量亦无对。”(2).不回答。卷十引 唐
唐临 :“﹝ 司马文 之弟﹞沉吟俯仰,默然无对。”(1).迟误期限。:“ 骞 为卫尉,与 李将军 俱出 右北平 击 匈奴 。 匈奴 围 李将军 ,军失亡多;而 骞 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宋
沉作哲 卷一:“﹝科场﹞十五日引试,后期者勿问。”《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 穰苴 端然危坐,并不起身,但问:‘监军何故后期?’”(2).后会。 唐
诗:“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 宋
诗:“后期只恐参商似,且醉金槽四十弦。”(3).指后会之期。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予重订后期,牵衣惜别。”(4).指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五十年代后期,我意外地翻看了一本当时身受其害的医院院长的日记,有几天睡不好觉。”亦作“ 噬齐 ”。
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亡 邓国 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杜预 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汉 扬雄 《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 宋
《怀西山》诗:“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明
《勃尼国入贡记》:“虽欲噬脐,悔可及乎!”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况徇虚名而受实祸,甘为 日本 效傀儡之勤劳,政府苟不慎审及此,异日噬脐,嗟何及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母组成单词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