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扬花期肥大但是要出穗了,可以晒田吗

水稻晒田是干嘛的_百度知道
水稻晒田是干嘛的
水稻破口期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不宜断水晒田、看天气而定,长势旺,且晒田时间可稍长,顺利实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则宜迟晒,每次中耕均把田扒平。
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晒田要适度
晒田的轻重及时间长短根据看苗;
促进分蘖成穗,并保持一段时间不灌水的做法、轻晒,抑制无效分蘖,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提高晒田质量?
水稻晒田,就是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抑制病虫害。2,晒前开好腰沟,且晒的时间要短,水稻对水的敏感性较强。
所谓“苗”,泥脚深及冷浸田,叶色深,田面开裂。促进水稻促进根系生长。4,培育大穗,就应晒田,晒田晒到“禾苗褪色,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早于或者过了这段时间。凡分蘖早,将田间水层排干,又称搁田或烤田。
所谓“时”,插秧时要预先留好晒田沟,以利排水,只要主穗和三片叶以上分蘖数量达到要求的有效穗时、晒田的时间
掌握“时到不等苗,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晒田的作用、重晒,即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进行晒田最适宜。就是在水稻大田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或者幼穗分化进入一定阶段时、底肥足的均宜早晒,提高禾苗抗倒性和抗病性、看田,白根露面”为好。3,就是群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最高苗数85―90%开始断水晒田、什么是晒田1;反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一、晒田作用
  通过晒田既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控制地上部长势,使基部节间缩短,增强抗倒,抑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增加茎鞘物质积累,改善群体质量,基部透光好,增强通透性,改良土壤环境,消除有毒物质,减轻病虫害,有利于以氮同化作用为主,逐步转向以碳同化为主,促进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顺利转移,对培育大穗十分有利。
  通过晒田,使大量空气进入耕作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原来渍水土壤中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还原物质得到氧化,含量减少,加速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二、晒田技术
  晒田技术常因气候、土壤、施肥和禾苗长势不同,应掌握好适宜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
  晒田时期;一般以...
水稻晒田技术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可防治或减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一、适时晒田:晒田应掌握“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所谓“时”,就是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即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进行晒田最适宜,过了这段时间,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断水晒田。“苗”是指包括主穗和分蘖在内的单位面积上的总苗数,一般常规精稻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应有30万穗以上,杂...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可防治或减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一、适时晒田:晒田应掌握“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所谓“时”,就是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即在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进行晒田最适宜,过了这段时间,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断水晒田。“苗”是指包括主穗和分蘖在内的单位面积上的总苗数,一般常规精稻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应有30万穗以上,杂交籼稻亩产超过千斤的应有20万以上的有...
晒田主要有三大作用:
1、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
分蘖时期由于较长时间水层灌溉, 土壤还原性增强,氧化还原电位下降,不利根系生长。及时采取搁田蹲苗,可有效地改善稻田土壤环境,提高稻田土壤通透性。空气进入土壤内,增加了土壤中氧气,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氧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加快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水稻根下扎和支根大量发生,根系分布范围扩大,提高后期根系活力。
2 提高秧苗碳氮比,增强抗病虫抗倒能力。
搁田使氮素代谢(蛋白质合成)水平下降,碳素代谢提高,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并且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转入叶鞘和茎秆中,充实茎秆,使其健壮。同时也为水稻在幼穗分化初期增加了较多养分来源,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可以减缓水稻叶片和节间的生长速度, 使叶片变硬直...
脱水换气,增强根系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水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晒田控蘖、穗肥运筹均是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不同晒田程度下适宜的穗肥运筹,以及不同氮效率品种间氮肥利用差异,对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及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年在温江进行大田试验,2011年以代表性水稻品种杂交籼稻Ⅱ优498为材料,设置3种晒田程度(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第8和第15d施用第一次氮素穗肥,分别记为S1、S2和S3,第二次氮素穗肥均在叶龄余数为2时统一施入);2012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设置3种晒田程度(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Ml、M2和M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第8和第15d施用氮素穗肥,分别记为N1、N2和N3),研究不同够蘖晒田程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氮素积累和利用效率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关键酶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适度晒田和合理穗肥运筹能增加颖花总量和有效穗数,最终增加水稻产量。产量较高的处理均具有较高的颖花总量、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成穗率,不同品种间千粒重变化存在差异。晒田处理W2配合复水后第1d施用第一次氮素穗肥,W2S1产量达10.96t ha-1;德香4103晒田处理M1配合复水后第15d施用氮素穗肥,M1N3产量达10.07t ha-1;宜香3724晒田处理M2配合复水后第8d施用氮素穗肥,M2N2产量达8.80t ha-1。
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和氮素利用:适度晒田能够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积累,收获指数,稻株氮素积累和利用效率。适当穗肥运筹能改善光合速率,物质生产与转移,氮素利用效率;抽穗后氮高效品种比氮低效品种具有更高的物质和氮素转运,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Ⅱ优498成熟期氮素积累晒田处理W2比W1和W3分别高出22.29kg hm-2和11.31kghm-2,穗肥运筹S1比S2和S3分别高出4.61kghm-2和9.25kghm-2,晒田强度W2的表观利用效率比W1和W3分别高出6.10%和12.38%,穗肥运筹处理S2和S3比S1分别高出5.14%和2.58%;德香4103成熟期稻株氮积累量,中度晒田强度M2比M1和M3分别高18.10kg hm-2和18.85kg hm-2,穗肥运筹N3比N1和N2分别高出19.25kg hm-2和13.17kg hm-2;德香4103中晒田强度M2的氮素表观利用效率比M1和M3分别高出10.12%和15.97%,穗肥运筹N3比N1和N2高出12.94%和8.95%;宜香3724成熟期稻株氮积累量氮肥运筹N3比N1和N2分别高出3.99kg hm-2和12.50kg hm-2,宜香3724晒田强度M3的氮肥表观利用效率比M1和M2的分别高出14.20%和17.01%,穗肥运筹N3比N1和N2分别高出2.65%和8.13%。
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适度晒田有利于改善水稻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通过穗肥运筹可以调控水稻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波峰或波谷出现的早迟,增强后期GS/GOGAT循环。2012年试验,在晒田期间,德香4103晒田处理的GS、GDH、 GOGAT、NR、SS和SPS活性均高于淹水处理,宜香3724晒田处理的GOGAT.NR和SS活性均高于淹水处理,宜香3724在轻度晒田M1条件下GS活性高于淹水处理,宜香3724晒田处理M2、M3的SPS活性高于淹水处理;在水、氮交互影响下,晒田复水后至抽穗前,德香4103全展顶叶的NR,GS,GOGAT,GDH, SS,SPS活性整体上高于宜香3724;抽穗期至抽穗后20d,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对剑叶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有异有同: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差异,合理的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能改善水稻碳氮代谢,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增加稻谷产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S511【目录】:
摘要4-6Abstract6-91 文献综述9-22 1.1 引言9-10 1.2 水稻群体研究概况10-14 1.3 水稻晒田控蘖研究概况14-18 1.4 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现状18-21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21-222 材料与方法22-28 2.1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群体光合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的影响22-25 2.2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碳氮代谢影响的生理基础25-27 2.3 参数计算27-283 结果与分析28-62 3.1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28-31 3.2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31-34 3.3 群体冠层透光相关指标34-35 3.4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35-38 3.5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的影响38-40 3.6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稻株氮素积累及利用40-44 3.7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根系形态、根冠比和干重44-46 3.8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氮代谢关键酶46-57 3.9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叶片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57-624 讨论62-68 4.1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62-63 4.2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光合特性的影响63-65 4.3 哂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65-66 4.4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叶片中碳氮关键酶活性的影响66 4.5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的影响66-685 结论68-696 参考文献69-78致谢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锦丽,王长虹;[J];安徽农业;2003年07期
耿学双;赵加生;孙朋;张从标;郭瑞;张婧;;[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张林青,马爱京,张亚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黄峰伟;[J];中国稻米;2005年05期
赵锋;程建平;秦炎;陈杰;戚华雄;游艾青;;[J];中国稻米;2011年03期
刘丽,甘志军,王宪泽;[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7期
黄锦文,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郑景生,林文,姜照伟,李义珍;[J];福建农业学报;1999年03期
李忠;陈军;林世圣;林登贵;张志兴;陈冬梅;林文雄;;[J];福建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杨惠杰,李义珍,黄育民,郑景生,姜照伟,林文;[J];福建农业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洪欣,柳建军,祝青燕;[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范仲学,王璞,梁振兴;[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张玉华;王秀峰;张民;王连新;史庆华;魏珉;杨凤娟;;[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张超;孟繁勤;史春余;;[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魏建林;崔荣宗;杨果;管力生;岳玉德;肖建军;;[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孟泽凤;李放;孟霞;刘怀龙;刘晓丽;王毅;;[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姜善涛;马京波;马淑丽;牟胜茂;张日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冯志文;宋凯;王翠玲;张继祥;;[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家忠;施小泉;胡淑恒;;[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肖新;杨露露;邓艳萍;赵言文;汪建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凤荣;;[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黄农荣;黄秋妹;;[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尹宝重;张月辰;陶佩君;尹淑丽;邓小鹏;;[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刘连涛;李玉清;孙红春;韩秋成;李存东;;[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王英;庄南生;高和琼;韩平原;;[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史金丽;王立刚;刘景辉;邱建军;;[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程建平;曹凑贵;蔡明历;原保忠;翟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文革;张四海;杨联松;吴文斌;赵决建;白一松;朱启升;;[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盖玉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吉艳芝;[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王爱芳;[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王平;[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徐立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晓艳;[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谢晓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杜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朱晓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朱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曼迪纳(DIAKITE MORY MANDIANA);[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苏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邓姗;[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柯传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承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田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志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颜晓;[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张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文江,黄义德,陶汉之,张玉屏;[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唐先来;邵红星;王继宏;杨联松;白一松;吴文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尹兆友,汪继发,卜建英,钱之云,李吉树,梁华金,唐淑菊;[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廖传双,林华,张剑;[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刘辉;赵竹青;;[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程文;李勇;朱亮;顾佳;杨林章;;[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陈婷婷;杨建昌;;[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詹其厚;[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李泽福,藤井俊夫;[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崔力拓;耿世刚;李志伟;;[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秀华;[N];上海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岳芳;[D];扬州大学;2006年
陈丽楠;[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联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陈晓飞;[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进;[J];云南农业;2002年05期
张效忠,王宏锦,李本福,王社平,黄树存,徐应忠;[J];耕作与栽培;1994年06期
黄得禊;[J];湖北农业科学;1966年02期
王书全;[J];湖北农业科学;1984年07期
徐云,刘玉彬,尹正红;[J];云南农业科技;1994年03期
角田,公正;[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06期
夏宁;;[J];云南农业科技;1993年03期
杨录威;[J];辽宁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高健;;[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张国平;杨昌达;陆引罡;;[J];耕作与栽培;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保军;刘淑华;赖翰峰;唐健;;[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培建;曹开蔚;程飞虎;黄大山;;[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木英;王竹青;曾蕾;石庆华;潘晓华;谭雪明;;[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肖泽海;马宏卫;陈卫明;娄德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肖泽海;马宏卫;陈卫明;狄恒荣;林玉清;刘大仪;高豫汝;;[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张镇铭;姚金富;邵达孚;高莲英;;[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马宏卫;毛久庚;陈卫明;王厚荣;;[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夏宁;;[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费良军;朱兴华;;[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孙长锋;周大川;何高;李成;单爱容;王建法;;[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毛国强;[N];楚雄日报(汉);2007年
滕建锋;[N];镇江日报;2007年
方福平;[N];农民日报;2011年
;[N];江苏科技报;2002年
陈贵善;[N];福建科技报;2006年
孙鲁威;[N];农民日报;2005年
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
张洪程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朱德峰;[N];农民日报;2011年
刘勇 记者
柳德新;[N];湖南日报;2010年
孙新;[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郑家国;[N];四川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明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忠成;[D];扬州大学;2010年
朱利群;[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孙爱华;[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丁承强;[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霍中洋;[D];扬州大学;2010年
于林惠;[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马雪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袁志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许育彬;[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从桦;[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吉志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张金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张小翠;[D];扬州大学;2012年
张培培;[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朱晓彦;[D];扬州大学;2003年
白建江;[D];苏州大学;2010年
孟祥海;[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李刚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杨兰;[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展会知识文章正文
稻田晒田有什么好处
&&&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水稻大田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或者幼穗分化进入一定阶段时,将田间水层排干,并保持一段时间不灌水的做法。晒田可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抑制病虫害;促进分蘖成穗,培育大穗,抑制无效分蘖,顺利实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促进水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禾苗抗倒性和抗病性。
&&& 一、晒田的主要作用
&&&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 二、晒田时间与方法
&&&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拨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粘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拨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左右。
&&& 5、晒田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
&&& 以上信息由小编摘自网络,更多农资信息请点击中国农资网。
[编辑:xiaofang]
下一篇:&&&&
【】【】【】欢迎来到3456.TV
当前位置: >>
>> 水稻晒田时间,水稻晒田意义
水稻晒田时间,水稻晒田意义
&&&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很重要,如肥水管理、秧苗的管理等,都影响着水稻产量和质量。而水稻晒田对水稻种植益处很多,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结构、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秧苗根系下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但水稻晒田,只有掌握好“火候”,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水稻晒田有讲究&&& 在晒田程度上,要看田、看苗、看天气灵活掌握。一般叶色青绿、长势一般、施肥不多的瘦田,以及灌水困难的旱田要轻晒;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肥田,以及低洼冷浸烂泥田要重晒;对保水性能差的沙土田,晒后土质易变硬、复水后难泡软的胶泥田,以及缺乏灌水条件的“望天田”,就不宜晒田。晒田时间一般控制在5~7天,以晒至田面出现鸡爪裂纹、秧苗叶色转淡、叶片挺直如剑、进田站立不陷脚、新根现田面、老根往下扎为宜。晒田后要及时复水,同时根据苗情长势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直到抽穗前不再断水,促水稻孕穗拔节。&&& 在晒田时间上,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所谓“苗到不等时”,是指够苗(一般每亩总茎蘖数20万~25万)就要晒田,不必等到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时期才晒。由于杂交水稻分蘖能力较强,刚开始晒田时仍然能够继续分蘖,因此应将晒田时间适当提前,在总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八成时就要开始晒田。所谓“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进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每亩总茎蘖数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也要及时排水晒田。否则错过时机,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再断水晒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持续干旱缺水,有的水稻 “被晒田”,即还未到晒田时间田中已无水层,有的甚至田面干裂,导致水稻分蘖困难,苗数不足。遇此情况,要对稻田实施浅耕,疏松表层土壤,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防止田面大面积开裂,同时利于接纳雨水。一旦有水后,要及时追肥,促苗恢复生长。&&& 水稻晒田的好处很多,但是晒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晒田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水稻晒田的意义&&& 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渍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得到氧化,含量显着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复水后又会急剧提高。因此,晒田在调节土壤养分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能够起到先控后促的作用。晒田期间稻株总根数和白根数增多,复水后的根数增加更多。由于晒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层的分布比例增加。由此可知,晒田可以提高根系的质量,扩大根系的活动范围,增进根的吸收能力。晒田后叶色由青绿变成淡绿或黄绿,株型由披散变为挺直,分蘖受到抑制,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增强。&&&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一般多选择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进行晒田,时间一般为5~7天。晒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晒,反之则轻晒。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 水稻晒田的标准&&& 地势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烂泥田,或因稻草还田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田块要早晒、重晒,以使田土沉实,达到进人不陷脚的程度。同时还需要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 水稻生长正常的高产田要及时晒。这类稻田一般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晒田主要是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当每 667m2 茎数达到预计穗数或稍前时,即应开始排水干田,到田面硬实,出现小裂纹时可灌一次浅水,待自然落干后继续晒,直到幼穗分化期。&&& 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稻田要早晒、重晒。一般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即开始晒田,达到田面出现小的龟裂,下田不陷脚,使苗色逐渐落黄。中间可过水一、二次,以延长晒田时间,使田面不至于干裂过甚而妨碍水稻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前期生育不良、茎数不足的稻田以及肥力差、土壤渗透性强的漏水田,一般不必晒田。另外,中、重度盐碱荒地不宜晒田。
文章标签:
最新资讯:
最新农资招商企业
最新供求信息
最新农资招商产品
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晒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