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躬不阅,遑顾我后。订阅是什么意思思?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
来源:未知
作者:发表时间: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 [译文]& 不要往我渔梁那儿去,不要拆开我的渔篓!可我自身已经得不到人家的容纳,哪里还顾得上为我走后的事担忧呢!
& [出自]& 春秋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 习习(s&飒):象声词。
&&&& 谷风:一说东风,一说暴风,一说来自山谷的风。
  & 黾(min敏)勉:勤勉,努力。
  & 葑:蔓菁也。叶、根可食。菲:萝卜之类。
   无以下体:意指要叶不要根,比喻恋新人而弃旧人。以,用。下体,指根。
&&&& 德音:指夫妻间的誓言。违:背,背弃
  & 迟迟:迟缓,徐行貌。
   中心:心中。 违:恨也。
   伊:是。迩,近。
   薄:语助词。畿(jī机):指门槛。
   荼(t&图):苦菜。
   荠:荠菜,一说甜菜。
   宴:快乐。昏,即&婚&。
   泾:河名。泾水,其水清澈。渭:渭水,其水浑浊。
   湜湜(sh&时):水清见底。沚(zhi止):水中小洲。一说底。
   屑:洁。不我屑以:不愿意同我亲近
   逝:往,去。梁:捕鱼水坝。
   发:打开。笱(ɡou苟):捕鱼竹笼。
   躬:自身。阅:容纳。
   遑:来不及。恤(x&序):忧,顾及。
   方:筏子,此处作动词,用木筏渡河。舟:用船渡河。
&&&& 丧:灾祸。
   匍匐:手足伏地而行,此处指尽力。
   能:乃。慉(x&序):好,爱惜。
   雠(ch&u仇):同仇。
&&&& 阻:拒绝。
   贾(ɡu古):卖。用:指货物。不售:卖不出。
   育:长。育恐:生于恐惧。鞫:穷。育鞫:生于困穷。
   颠覆:艰难,患难。
   于毒:如毒虫。毒:害人之物。
   旨:甘美。蓄:聚集。旨蓄:储藏的美味蔬菜。
   御:抵挡。
  洸(guang):粗暴。溃:发怒。 洸(ɡuānɡ光)、溃(ku&愧):水流湍急的样子,此处借喻人动怒。
   既:尽。诒:遗。肄(y&义):劳也。
&&&& 伊:惟,只有。余:我。来: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墍:爱。
&&&&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 同心协力苦相处, 不该动辄就发怒。
  采摘蔓菁和萝卜, 怎能抛弃其根部。 相约誓言不能忘, 与你相伴直到死。
  出门行路慢慢走, 心中满怀怨和愁。 路途不远不相送, 只到门前就止步。
  谁说苦菜味道苦, 和我相比甜如荠。 你们新婚乐融融, 亲热相待如弟兄。
  有了渭河泾河浑, 泾河停流也会清。 你们新婚乐融融, 从此不再亲近我。
  不要去我鱼梁上, 不要打开我鱼笼。 我身尚且不能安, 哪里还能顾今后。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 过河遇到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 亲朋邻里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 你已拒绝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 如今丰衣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 你们新婚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对我粗暴发怒火, 辛苦活儿全给我。 从前恩情全不顾, 你曾对我情独钟。
&&& 山谷中大风飒飒作响,阴云满天雨水流淌。本应共同努力心心相印,不该如此发怒把人损伤。采来蔓菁和萝卜,却将根茎全抛光。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与你生死相依两不忘。&
踏上去路的脚步迟缓踉跄,心中充满了凄楚惆怅。只求近送几步不求远,哪知仅送我到门旁。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水底却清澈如故明晃晃。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不要把我来诽谤。别到我修筑的鱼坝去,也别碰我编织的捕鱼筐。我的自身还不能见容,又怎能顾及我去后的情况。
&&&& 就像到了深深的河流,用木筏或小船过渡来往;好比到了浅浅的溪水,便浮着游着来到岸上。往日家中有什么没什么,我都为你尽心地操持奔忙。凡是邻居有了难事,就是爬着也要前去相帮。
&&&& 你不能体怜我也就算了,反把我当作仇敌孽障。拒绝了我的一片好心,就像货物无法脱手交账,以往生活在忧虑和贫苦中,与你一起患难同当。如今家境有了好转,你却把我当成毒物祸殃。
&&& 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贮藏,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却用我的积蓄把贫穷抵挡。粗声恶气地拳脚相加,还把苦活狠压在我肩上。全不顾惜当初的情意,&唯我是爱&真像空梦一场。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卫风&氓》是一篇,这首《邶风&谷风》又是一篇。同样是用弃妇的口吻陈述被弃的痛苦,与《氓》相比,《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决绝果断,因此在回忆往事和述说情怀时怨而不怒,使人读后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则更能体现被孔子称道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从全诗的叙说来看,这位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基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将她赶出了家门。诗中的弃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如泣如诉地倾吐了心中的满腔冤屈。
  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选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时刻,使用对比的手法,凸现了丈夫的无情和自己被弃的凄凉。这个时刻就是新人进门和旧人离家,对于一个用情专一、为美好生活献出了一切的女子来说,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人哀怨欲绝的了。诗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最佳契机,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提供了基础。而一方面&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热闹和亲密,另一方面&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的绝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种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无比愁苦,那种典型的哀怨气氛被渲染得十分浓烈。
  其次是借用生动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丢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浊&,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嫌弃、&比予于毒&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叹、反覆吟诵,也是表现弃妇烦乱心绪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二章的&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从三章的&毋逝我粱,毋发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对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在反覆的述写和表白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弃妇沉溺于往事旧情而无法自拔的复杂心理。顺着这一感情脉络的延伸展开,循环往复,人们更能接近和触摸这个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弃带给她的精神创痛。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面再、再而三地出现&宴尔新昏&的句子,又在断续错杂的回忆和抒情中,突出和强调了丈夫背信弃义对她产生的强烈刺激,她无法忍受眼前出现的这一现实,更不能以平常之心来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反覆咏之,以示铭心刻骨,难以忽忘。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抒写弃妇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现,表明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尽管作品没有直接对负情男子作明确的谴责,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终的弃如脱靴,仍为此作了有力的点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谷风》里哀怨弃妇的悲情女子,是个刻画细致传神的悲剧角色。读完《谷风》,为诗里的这个女子,心里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哀怨与激愤。或许在有记载的诗中,《谷风》里,遭无情丈夫遗弃的女子的哀诉,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之一,因为她天性里的软弱,因为她不能自己去质问。用解读式的路子来理解文字里的虚构人物一般来说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文本的方法,因为让每一个读到这个女子经历的读者,自己的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压抑,这正是写作者的一种目的,这也是生活本身就潜藏的一种特质。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更多是在按照非反省的方式,在自己的人生迷雾里穿行着,这既是生活神秘的地方,也是生活无尽的苦涩之处。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小弁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小弁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6:17:1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小弁
官方公共微信谷风(《诗经》中作品)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诗经》中作品?????? 收藏 查看&谷风(《诗经》中作品)[gǔ fēng]
《谷风》,《诗经·邶风》篇名。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共六章,四十八句。描写弃妇诉苦,反映妇女悲惨遭遇,是中国古代弃妇诗名篇。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对子女已不能顾及的悲痛;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第五、六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诗经》这部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卫风·氓》是一篇,这首《邶风·谷风》又是一篇。创作年代春秋作品出处作&&&&者无名氏地&&&&区中国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1]。黾[mǐn]勉同心[2],不宜有怒。
采葑[fēng]采菲,无以下体[3]。德音莫违[4],及尔同死[5]。
行道迟迟[6],中心有违[7]。不远伊迩,薄送我畿[jī][8]。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9]。宴尔新昏[10],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shí]其沚[11]。宴尔新昏,不[1]我屑以[12]。
毋逝我梁[13],毋发我笱[gǒu][14]。我躬不阅,遑恤我后[15]。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16]。
何有何亡[17],黾勉求之。凡民有丧[18],匍匐救之[19]。
不我能慉[xù][20],反以我为雠[chóu]。既阻我德[21],贾用不售[22]。
昔育恐育鞫[23],及尔颠覆[24]。既生既育[25],比予于毒[26]。
我有旨蓄[27],亦以御冬[28]。宴尔新昏,以我御穷[29]。
有洸有溃[30],既诒[yí] 我肄[31]。不念昔者,伊余来墍[jì][32]。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将安将乐,女转。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
将恐将惧,置予于怀。
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1]习习两句:习习,和舒貌。谷风,东风,生长之风。以阴以雨,为阴为雨,以滋润百物。这两句说,天时和顺则百物生长;以喻夫妇应该和美。一说,习习,风连续不断貌;谷风,来自大谷的风,为盛怒之风;以阴以雨,没有晴和之意;这两句喻其夫暴怒不止。
[2]黾[mǐn]勉:犹勉勉。尽力自勉。
[3]采葑两句:葑,芜菁。菲,萝卜。下体,根茎。《正义》说:“言之菜者,无以下体根茎之恶,并弃其叶。以兴为室家之法,无以其妻颜色之衰,并弃其德。”
[4]德音,善言,犹好话。莫违,不要违反。
[5]及,与。同死,犹偕老。及尔同死,与你白头偕老;也即上文所说的“德音”。
[6]迟迟,缓慢。这句写女子被逐而离开家庭,在路上行走很慢。
[7]中心,心中。违,通作“愇”,怨恨之意。
[8]不远两句:伊,义同唯。迩,近。薄,语词。畿,门限。这两句写女子被弃逐而离开家庭时,其夫只送到门限以内,极言男子的薄情。
[9]谁谓两句:荼,苦菜。荠,甜味的菜。这两句说,谁说荼是苦的?我觉得它跟荠一样甜。言外之意,说自己的遭遇还比荼苦。
[10]宴,安乐。昏婚古字通。新昏,指其夫和新娶的女子。
[11]泾以渭浊两句:泾,泾水。渭,渭水。二水皆发源于今甘肃省境内,至陕西高陵县合流。泾水浊而渭水清。以,犹与,给予之意。湜湜,水清见底之貌。沚,《说文》、《玉篇》、《白帖》、《集韵》、《类篇》引此诗时皆作止。沚当为误字。这两句大意说,泾水虽然把污泥之类的东西带给渭水,但渭水在静止时仍然清澈见底。泾喻其夫新娶的女子,渭喻自己。意谓新人一来,丈夫对自己就更看不入眼了;但自己在实际上仍跟以前同样的美好。
[12]不我屑以,犹言不屑和我在一起。不屑,有嫌恶轻鄙之意。以,与、和。
[13]逝,往。梁,,流水中拦鱼之物。这句说,不要到我的鱼梁那儿去。写女子恐家中鱼梁被新人弄坏。
[14]发,发乱。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其口鱼能入而不能出。
[15]我躬两句:躬,身。阅,容。遑,闲暇。恤,忧念。这两句说,我自己还不被丈夫所容,哪有余暇忧虑我走后的事。
[16]就其深矣四句:方,泭,即筏子。此处方和舟皆作动词用。泳,潜水而行。游,浮行水上。此四句以渡水比喻治理家务,言一切都处理得恰如其分。
[17]有,谓富。亡,与“无”同,言贫乏。这句说,不论是富有或贫乏。
[18]民,指邻里。丧,死亡凶祸之事。
[19]匍匐,本义为小儿爬行,引申义为尽力。
[20]能不我慉,今本《》皆作“不我能慉”,为转写之误。今据《》所引诗句校改,能,读为“而”。慉,喜悦之意。这句连下文意为,不但对我无好感,反以我为仇敌。
[21]阻,阻难。德,善。这句大意说,你既对我的善行加以阻难。阻,《韩诗》作“诈”。意谓你既把我的德行当做是虚假的。与《》义可互通。
[22]贾,。用,因而。这句说,我的善行就像商贾卖不出去的货物一样。意谓没有作用和意义。
[23]育,生养,犹今言生活。恐,恐惧。鞫,穷困。这句说,以前生活在恐慌、穷困中。
[24]及,假作“岌”。岌岌,危殆状。颠覆,跌倒。
[25]既生既育,已经有了财业、能够生活了。《》:“生,谓财业也。”
[26]毒,毒物。
[27]旨蓄,美味的蓄菜。旨,美好。蓄,指蓄菜,即干菜、咸菜之类。
[28]御,抵御。御冬,犹言备冬、防冬。
[29]以我御穷,用我抵御穷苦。《》:“穷苦娶我,至于富贵而见弃。似冬月蓄菜,至于春夏则见遗也。”
[30]有洸有溃,《》:“洸洸,武也。溃溃,怒也。”洸溃指其夫虐待打骂之事。
[31]诒,通作“贻”。肄,劳,劳苦。
[32]伊,犹维。来,是。墍,疑假作古文爱字的异体。伊余来墍,维余是爱,只爱我一个人。[1]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同心协力苦相处, 不该动辄就发怒。
采摘蔓菁和萝卜, 怎能抛弃其根部。相约誓言不能忘, 与你相伴直到死。
出门行路慢慢走, 心中满怀怨和愁。路途不远不相送, 只到门前就止步。
谁说苦菜味道苦, 和我相比甜如荠。你们新婚乐融融, 亲热相待如弟兄。
有了浑, 泾河停流也会清。你们新婚乐融融, 从此不再亲近我。
不要去我鱼梁上, 不要打开我鱼笼。尚且不能安, 哪里还能顾今后。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过河遇到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亲朋邻里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你已拒绝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如今丰衣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你们新婚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对我粗暴发怒火, 辛苦活儿全给我。从前恩情全不顾, 你竟就将我休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一个获得平衡的问题。正如时髦话说的,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少了另一半,这一半就失去平衡垮掉了。夫妻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夫妻各撑半边天,“人”字就树立起来了,家也就有了。问题在于,取得平衡容易,保持平衡长久不变困难。建立家庭容易,维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困难。
追求尽善尽美,追求永恒,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理想。现实可以朝理想前进,却难以完全到达。中途转向或中途偏航是常有的事,完全达到理想境地却很少见。
常言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夫妻的争吵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在具体的、有形的、物质的层面上争吵,比如为锅碗 瓢盆油盐酱醋抚养子女孝敬公婆之类;在理的、无形的、精神的局面上争吵,比如为性格冲突、观念差异、精神追求之类。可以说,这两个层面大的任何一种争吵,都有可能导致夫妻反目,分道扬镀,形同路人,视若仇敌,至死不相往来,甚至加害于曾经亲如手足的对方。也可以说,天下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而天下最危险、最脆弱的关系也是夫妻关系。
然而,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一样的是,对夫妻关系最大的威胁和危险是来自外部,来自外部力量的诱惑。夫妻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争吵导致“人”字解体、平衡丧失,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在时间过程中多次的重复。一两次争吵不足以构成威胁,两三次、三五次甚至也不会有根本的妨碍,都还有妥协、缓和、补救、修好的回旋余地,都还可以退后一步天地宽。来自外部的威胁和诱惑,可以迅速地从根本上瓦解“人”字的平衡。这种致命的炸弹,常常就是另外一个具有力的异性。他或她出现在夫和妻之外,从外部吸引着妇或夫,先形成三角形,然后是一个“人”字垮掉,另一个“人”字搭起来。如今,这已是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的情形。对此无论是褒是贬,反正在一天天发生,还一天天多起来,地球也照样在运转。这些都是后话。时光倒流百年、千年,与如今应当有很大的差别。那时,人与人之间,夫与妻之间有种种维护其间关系的规则,也就是被称为“道德”的东西。这些规则不能说不严格,但却不能说是平等的。比如妻子,她不是独立的,要依赖于丈夫。而丈夫可以不依赖妻子,甚至可以拥有妻子之外的妾。这样一来,规则对丈夫移情别恋网开一面,为夫妻关系遭受威胁和危害留下了一道不设防的地段。关系焉有不失去平衡的保证。
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内在的“良心”了。可是,良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即使有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也难以抵御新人的诱惑。
所以,昔日的妻子被抛弃,道德规则本身就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播下了悲剧的种子。弃妇诗,便是由这种子开出的幽怨的花朵。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是一篇,这首《邶风·谷风》又是一篇。同样是用弃妇的口吻陈述被弃的痛苦,与《氓》相比,《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决绝果断,因此在回忆往事和述说情怀时怨而不怒,使人读后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则更能体现被孔子称道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从全诗的叙说来看,这位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基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将她赶出了家门。诗中的弃妇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如泣如诉地倾吐了心中的满腔冤屈。
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选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时刻,使用对比的手法,凸现了丈夫的无情和自己被弃的凄凉。这个时刻就是新人进门和旧人离家,对于一个用情专一、为美好生活献出了一切的女子来说,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人哀怨欲绝的了。诗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最佳契机,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提供了基础。而一方面“宴尔新昏,”的热闹和亲密,另一方面“不远,薄送我畿”的绝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种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无比愁苦,那种典型的哀怨气氛被渲染得十分浓烈。
其次是借用生动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丢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浊”,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嫌弃、“比予”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叹、反覆吟诵,也是表现弃妇烦乱心绪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从的“同心,不宜有怒”、“,及尔同死”,到二章的“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从三章的“毋逝我粱,毋发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对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在反覆的述写和表白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弃妇沉溺于往事旧情而无法自拔的复杂心理。顺着这一感情脉络的延伸展开,循环往复,人们更能接近和触摸这个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弃带给她的精神。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面再、再而三地出现“宴尔新昏”的句子,又在断续错杂的回忆和抒情中,突出和强调了丈夫背信弃义对她产生的强烈刺激,她无法忍受眼前出现的这一现实,更不能以平常之心来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反覆咏之,以示铭心刻骨,难以忽忘。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抒写弃妇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现,表明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尽管作品没有直接对负情男子作明确的谴责,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终的弃如脱靴,仍为此作了有力的点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谷风》鉴赏及审美探析
作者:□莫志华
摘要:通过对《诗经·谷风》的鉴赏,进行审美探析。领悟《诗经·谷风》的构思之美,文学形象之美,比、兴之美和形式之美。引导大学生感悟诗歌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经·谷风》 鉴赏 审美 探析
文学作品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艺术品,蕴含着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其独特的构思、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比兴之美和形式之美,无不体现其巨大的审美价值,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文学鉴赏就是一种审美的愉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对《·谷风》鉴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美探析。
一、构思之美
《谷风》的主题属弃妇诗,从的《诗经集传》、的《诗经原始》,到今人的《诗经今注》和的《诗经译注》等均取此说。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诗中通过弃妇的自述,叙述了由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本诗构思新颖、独到,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写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同心,不宜有怒”,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不能自保的悲痛,“毋逝我梁,毋发我笱”;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第五、六章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本诗篇幅较长,节奏缓慢,,情节结构简单明了,构思与众不同,但在主题、缘由、结局等方面与其他弃妇诗相类似。《谷风》与《氓》、《佳人》中的女子实在是有太多的相似点,她们同属“”。由于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诗中的男子以及像他一样的男性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至上权利。杜甫的《佳人》:“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只能以最本能的反抗方式寄托婚姻的哀恸。诗中女主人公婚姻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妇女婚姻的缩影,她爱情的“毁灭”更多的引起人们对她“毁灭”的“同情”或“怜悯”,特别是对旧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憎恶,对男权统治而酿成的女性悲剧的深刻反省。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简练精辟地指出了悲剧的性质和美学效果。本诗表现的不是崇高壮烈之美,而是凄楚哀婉之美,因而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性。可以说,《谷风》中的弃妇,她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婚姻,将有价值的婚姻毁灭给人看,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其独到的构思,堪称弃妇诗之首。
二、文学形象之美
《谷风》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文学形象既是文学家创造性形象思维的结晶,也是阅读者再造性审美欣赏的出发点。《谷风》中弃妇形象之美体现 在:
温柔善良之美。表现在她的痴情与专一、吃苦耐劳等方面。诗中尽管没有多少文字叙写她与丈夫结合的过程,但她对丈夫是真情实意的,没有半点虚情与假意,特别是在夫家贫困之时嫁过来,与丈夫艰难地营造贫苦但充满了幸福与爱情的家,她承担了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抚育子女,体恤丈夫,与人为善,“既生既育,比予”,日子稍微好转,他却变了心,另觅新欢,她忍受着丈夫的背叛,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自己的忠心,企图劝说丈夫回心转意。“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诗用作比,泾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品德,固执地留恋丈夫,旧情难却。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责备,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把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劳动妇女温柔善良的动人形象。
意志柔韧之美。当《谷风》中女主人公的爱情遭遇挫折,甚至在丈夫已迎新人入门,使她处在无法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劝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不远,薄送我畿。”大多评论家认为她软弱,类似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笔者认为,当一个人为争取自己应有的婚姻权利,极尽所能,仁至义尽,甚至卑躬屈膝,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我从中看出了她极韧的个性,能忍的度量。匹夫之不能忍,是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终究不能成其大事;《谷风》中女主人公之忍,是大忍,甚至有伟丈夫的容人度量,采取温和的反抗方式,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最后竟也无法挽回负心丈夫的心,退一步说,即使地挽回负心丈夫的爱情,也是貌合神离,那样的爱情结局必然是苦涩的。女主人公之忍,是其反叛方式的另类,她为爱情所作的诸种努力,足以表率后人。她不像《氓》中女子坚决果敢,采取更为激烈、暴风骤雨般的反抗方式,而是以柔克刚。她是婚姻的受害者,丰满的形象美也在这场婚姻的中逐步展现。常言道,,正是这场失败的婚姻,使她彻底看清了丈夫的嘴脸,她以自己婚姻的毁灭成就了人物形象之美,勾勒出活脱脱的鲜明个性,体现悲剧美。她被弃后,物质上也许极为贫困,精神上备受折磨,但她面对婚姻毁灭时的勇气是可嘉的,特别是极尽人性之忍,其精神不朽,灵魂不灭。因为她是正义的,是被赞美而且能激起人们无限情思的一方;而男性处于配角地位,是负心汉,是被憎恶、受谴责的一方。
三、比、兴之美
《》“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年之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集传》所谓比就是,可以把抽象的理念、人的思想情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使本体更加鲜明,或本质更加突出。诗中主要有四处用比,不仅比喻贴切,而且富有变化。“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比喻丈夫只重外貌而不重内在品质,“葑”和“菲”这两种植物主要食用长在地下的根茎,“下体”比喻人内在的品质,只重容颜而不重品质的前夫的嘴脸活脱脱地勾勒出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弃妇自比其苦,朱熹说:“言荼虽甚苦,反甘如荠,以比己之见弃,其苦有甚于荼。”(《诗经集传》) 表现出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巨大痛苦。这两个句子都用,形象与事物结合隐约而密切。只不过第二个借喻中又用了“其甘如荠”的,同样用比,同中有异。第三个句子“,”属明喻,将丈夫与新人新婚燕尔,亲亲密密之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第四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用借喻的方式将作比,比喻自己的容颜也不一定丑,是丈夫,浊清不辨。以上用比,手法多变,灵活而不呆板,赋予诗歌以美感,通过外在形象将内在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兴”就是托物兴辞。“兴”的手法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可以是一种寓意或象征,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或环境的作用。《谷风》开头两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以兴的手法烘托出整首诗哀怨悲苦的基调,以凄风苦雨的天气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一曲哀歌的悲剧性调子。认为“习习”是“和舒也”,而认为 “习习”不是朱熹说的“和舒也”,而应是“大风声”(《选》)。笔者认同此观点,以大风声预示丈夫的狂怒,开头用兴,先言他物“以阴以雨”以引起所咏之辞“”。实际上,“比”“兴”常连用,很难绝对区分。“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情、志),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智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这样,文学形象既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单的复制,也不是个人情感的任意发泄,更不是用概念囊括的理性认识,它是具有力量的文学形象,因而赋予人以美感。
四、形式之美
修辞之美。对比,《谷风》中善将人物对比,凸现丈夫的无情和弃妇被弃的凄凉。新妇进门和弃妇离家,对于一个用情专一、为美好生活献出了一切的女子来说,没有比这一刻更让人怨怼的了。诗由比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最佳契机,一方面是“,”的热烈和亲密,另一方面,是“不远,薄送我畿”的绝情和冷淡,形成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无比愁苦。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矛盾,使美丑善恶更加显豁分明,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激起强烈的爱憎情感。本诗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设问、比喻,也是夸张。写荠菜别开生面,一句“墙阴老春荠”,形象描绘出荠菜家族生长的;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简直就是一幅春季风物大写意的;将荠菜写得最美的,当数夫人《隐身衣》中的“三月三,荠菜开花赛牡丹”,夸张修辞运用极致,实在令人叹服。“”是反复,在诗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吟唱,就是为了突出丈夫喜新厌旧的感情。重沓之美。本诗一唱三叹,反复吟诵,音调悦耳,铿锵自然。全诗在反复的述说和表白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弃妇沉溺于往事而不能自拔的复杂心理,特别是失败的婚姻带给她的精神创伤。作品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宴尔新婚”的句子,突出和强调丈夫的背信弃义,以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本诗凄恻而委婉,怨而不怒,反映了女子在爱情生活中,很早就属弱势群体,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充当着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特别是生活在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更加呵护美满的婚姻生活。并尝试运用笔者已有的审美经验,调动大学生火热的审美情感,真实、审美地来表达、去创造,审美的教学目的就会实现。(莫志华:教师)
参考文献:
[1]于夯:《》,,1999。
[2]李泽厚:《美的历程》,,1984。这首诗的主题,旧说大体相同,《毛诗序》说:“《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诗集传》也说:“此朋友相怨之诗,故言‘习习谷风’,则‘维风及雨’矣,‘将恐将惧’之时,则‘维予与女’矣,奈何‘将安将乐’而‘女转’哉,”“习习谷风,维山’,则风之所被者广矣,然犹无不死之草,无不萎之木,况于朋友,岂可以忘大德而思小怨乎?”但他没有将伤友道之绝与刺周幽王硬拉到一起。《原始》认同朱熹的观点,并力驳《毛诗序》“刺幽王”之说穿凿空泛。从本诗的内容考察,我们认为这该是一首被遗弃的妇女所作的诗歌。今人的《诗经今注》、的《诗经译注》等均取此说。《诗经直解》虽仍取旧说,但又说:“此诗风格绝类《国风》,盖以合乐入于《小雅》。《邶风·谷风》,弃妇之词。或疑《小雅·谷风》亦为弃妇之词。母题同,内容往往同,此歌谣常例。《后汉·阴皇后纪》,光武诏书云:“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小雅》曰:)‘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此可证此诗早在后汉之初,已有人视为弃妇之词矣。
诗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因此她唱出这首诗谴责那只可共患难,不能乐的负心丈夫。
诗歌用风雨起兴,这手法同《邶风》中的那篇《谷风》如出一辙,两诗的主题也完全相同,这大概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最容易触发人们的凄苦之情。被丈夫遗弃的妇女,面对凄风苦雨,更会增添无穷的伤怀愁绪,发出“”的哀叹。
本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宛,只是娓娓地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骂詈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这也反映了几千年以前,妇女就处在被压迫的屈辱境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前人评此诗说:“道情事实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直解》引孙缄语)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阅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