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里的鱼为什么在晴天也缺氧

高原里的鱼蛙也缺氧吗?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河流中也会有鱼类,但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缺氧?该怎样用文学性的语言描俗这种感觉?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怎样养鱼?
缸里的金鱼为什么总是缺氧?
养鱼最关键是养水,困水、换水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循环过滤系统也是鱼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过滤系统的第一个作用是将水中一些可见的杂质过滤掉,比如食物残渣、粪便等,然而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依赖与过滤系统的硝化细菌。水中的有机物会被霉菌分解利用,然后生成氨,这就是水时间长了会变臭的原因,而氨是有剧毒的。硝化细菌的主要作用就是分解氨,亚硝酸菌会将氨氧化为亚硝酸根,亚硝酸根与氨相比毒性有所减弱,然后硝酸菌再将亚硝酸根氧化为硝酸根。硝酸根可以被水里的植物吸收。
另外,鱼对水温很敏感,虽然金鱼适应性很强,但是最好也能保持水温恒定,避免,换水每次换20-30%,3、5天换一次即可。
所以,建议楼主首先给鱼缸中放置一个合适的潜水泵,一个合适大小的上过滤盒,里面放上滤棉,水经水泵进入过滤盒,然后流回缸中。另外建议鱼缸底部放2、3cm厚的底砂,有条件的话种几棵水草。现在冬季,鱼缸过滤24小时开着,把水养1星期-15天再放鱼。养金鱼没必要用加热棒,但是尽量避免急冷急热。鱼缸里面鱼的密度不要过大,如果经常发现鱼嘴伸到水面呼吸,证明密度过大,需要打氧。
  家养的长方形水族箱因体积较小,千万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为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7厘米长的小金鱼6 ~8尾。如直径为26厘米、高为13厘米的圆形玻璃缸,可养4~6厘米的小金鱼4~6尾。鱼体身长超过8厘米的成鱼,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饲养,而需在豪华型的大玻璃缸中或的陶瓷缸中饲养,并配以小型充氧机备用,以防缺氧。这些放养密度只是参考数字,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强弱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养数少;冬季多养,夏季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
  家养金鱼,如掌握了上述要点,就一定能够使金鱼保持健康活泼,色彩鲜艳,游弋水中,受人喜爱,使您百看不厌,其乐无穷。
222.177.63.*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夏季的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浮头是因为水中缺氧.______._作业帮
夏季的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浮头是因为水中缺氧.______.
夏季的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浮头是因为水中缺氧.______.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夜里水中的植物及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清晨水中氧含量最少,天亮以后,有阳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大量的氧气,水中氧气充足,因此鱼常常在黎明前浮头或跳出水面,来获得氧气,因此,池塘里的鱼浮头是因为水中缺氧.故答案为:√
本题考点: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问题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池塘里的鱼在黎明时刻出现浮头现象,是鱼类与藻类植物在黎明时竞争水中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引起的.门户网站集群:
池塘里的鱼儿为何“走水”? 可能与高温和污染有关
 发布时间: 17:39 --
&&& 上月29日早晨,什么原因导致荆州三国公园池塘鱼儿“走水”?荆州区三国公园负责人昨透露,该公园西北角处排污管道仍未封堵,公园池塘出现鱼儿“走水”,有可能是排污所致。
&&& 三国公园是荆州古城内唯一的公园,公园背倚城墙,现有300多亩湖面,公园于1990年对外开放。
&&& 当日,记者在公园内池塘的一角处发现,除漂浮着一层似油漆状的漂浮物外,密密麻麻的似水虱生物在水中蠕动着,沿着公园内的池塘岸沿线查看,记者发现暴露在外的排水管道就有两个,排污管道口不断泛起油污。
&&& 在公园晨练的数位市民介绍,每年春夏交替时,三国公园内池塘都会发生缺氧翻塘死鱼现象,这可能与大量雨水、渍水等污物经连接公园内涵管,一并流入池塘湖中有关,再加上其本身水体流通性差、气温升高,使得池塘污染加剧,翻塘死鱼就不再是稀奇了。
&&& 三国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池塘被一位姓周的男子承包。公园西北角池塘的排污管道尚未封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排污所致。(记者 李波涛)
【相关新闻】
【看到这篇文章你的心情是?】
【新闻评论】
荆州新闻网欢迎您参与评论......
【道听图说】
【更多相关】
主管: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荆州市委外宣办 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荆州电视台
承办:湖北江汉明珠新媒体有限公司
鄂ICP备号 -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当前位置: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主要考查你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动物的数量及类群:生物圈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大约有150万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 地面上的动物多种多样,有用乳汁哺育后代的哺乳动物,也有体表具角质鳞片,用四肢在地面爬行的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动物油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蚯蚓生活在富含复制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水生生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水中的动物除了鱼类还有腔肠动物(如珊瑚虫、水母);节肢动物(如虾、蟹);软体动物(如河蚌);两栖动物(如青蛙)及哺乳动物。鱼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两个特点:一个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一个是能在水中呼吸。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也适于飞行。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比较:(1)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充足。(2)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水温的恒定性。(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气管等。(4)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易错点:误认为海马、鲸鱼、海豚和海龟都属于鱼类鱼类有一些特征适于水中生活,如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只有有这些特征的动物才属于鱼类,故海马、鲸鱼、海豚和海龟中只有海马属于鱼类。 鱼类“浮头”现象的辨析:这是水中缺氧所引起的。在夜晚,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消耗了大量氧气。在黎明时分,水中含氧量最低。此时,鱼类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之后,由于池塘中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含氧量大大增加,这时,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知识梳理:动物可以跨越多种环境而生存:&&& 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例如,鸟类在空中飞行,但还要到陆地或水中栖息;水生动物中的龟、鳖还要到岸边的泥滩上产卵;昆虫中的蚊,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上栖息和在空中飞行。雄性怀孕的海马&&& 海马并不是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形状古怪的小型鱼类,如图所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整个身躯像“龙”。从头部和躯干相交的直角状顶端到卷绕的尾尖,形成一条明显的骨栉状脊椎。它平时依靠卷曲的尾部缠住水藻休息,游泳时则将身子垂直地立在水中,利用背鳍的扇动做直升直降的游泳。&&& 海马生儿育女的方式非常特殊,是由雄海马代替雌海马怀孕和生育的。原因是雄海马尾巴前面的下部有一个袋子,叫孵卵囊,此囊是由两层褶皮接在一起构成的。袋前面有一个孔,是雌海马放卵入袋和小海马出袋的通道。每次雌海马将产出的数百枚卵通过此孔塞入雄海马的袋子后,卵胚便在袋里发育成幼海马,直到成熟出世。&&& 海马生活在浅海,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都有,尤以南海最多。海马的药用价值极高,与人参齐名,民间有“南方海马,北方人参”之说。
发现相似题
与“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4274128227479104276104338357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池塘钓鱼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