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婚纱摄影费雯丽和泸州伊丽莎白婚纱摄影区的服装有什么区别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影后费雯丽只因性欲太强与丈夫离婚吗?
[新闻链接]&&昨天(日),是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演员、“一代影后”费雯丽的100周年诞辰。
奥利弗与费雯丽,王子与公主,如花美眷,神仙称羡。但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在王子娶了公主之后戛然而止;因为残酷的现实不容许完美的爱情神话。幸福只是一个过客,它来的时候步履匆匆,离去的时候也同样悄无声息。
美丽与才华并存的费雯丽
圆润而俊俏的下颌,唇线清晰而优雅,双眸闪动出夺人心魄的聪慧,面庞秀丽精致得举世无双,被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称为“上天的杰作”。她为影坛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乱世佳人》中庄园千金斯佳丽·郝思嘉狡黠的眼神、《魂断蓝桥》中舞蹈演员玛拉纯真无邪的笑脸、《欲望号街车》中迟暮美人的无奈与疯狂……这就是费雯丽,世界影坛永远的佳人。她独特的气质、传神的眼眸,即使衣着朴素也散发出光艳迷人的魅力。
她从影生涯长达30多年,主演影片超过50部,角色多变;但只要提起她,世人多会马上想起《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或是《魂断蓝桥》中的玛拉。假如选择世界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十大爱情片,那么《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肯定上榜。
1940年的《纽约时报》评论说:“费雯丽所扮演的郝思嘉如此美艳动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员有什么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华横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美貌。”
费雯丽以美貌出名,她认为有时这一点使她不能作为一个女演员被认真对待。其实她的演技也是一流的。
费雯丽(Vivien&Leigh,1913~1967年),原名维维安·玛丽·哈特利,出生于,籍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演员,因成功主演了《》和《欲望号街车》,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名次低了点)。
有人说:她的身上,有着英国人的高贵、法国人的文雅和美国人的气魄。如果你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你肯定被她深深地迷恋过;如果你生于70年代,你肯定被她深深地感动过;如果你生于80年代,你应该知道,这个女人让你六、七十年代的老大哥老大姐是怎样地被吸引;这种吸引,不只是在她的影片中,还在她传奇般的爱情经历中……
爱情,诗人将之看得重于生命。而对费雯丽来说,爱情如酒浓烈,如蜜香甜,而又如罂粟一样是一座温柔的陷阱,攫取了她一生的欢笑泪水,绽放着痛苦的诗意。几段情感,滋味不同,发酵成属于她的坎坷情路……
作为一个演员,费雯丽在银幕上演出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一生的爱情生活却十分凄婉。
费雯丽出生于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海峡附近一个偏僻地方,父亲是一个原籍美国的股票经纪人(一说是不列颠印度军队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业余戏剧爱好者;母亲的身世是一个谜,她宣称自己是爱尔兰人,但似乎也同时具有印度帕西人血统,还有人说她是法国和爱尔兰的混血儿。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6年,3岁时就在母亲供职的业余剧团上台表演牧羊女并朗诵诗歌。母亲试图培养女儿的文学修养,让她阅读了安徒生、吉卜林等人的作品,以及希腊神话故事。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父母想要返回祖国英国,但因战火阻隔,还是呆在了印度。
母亲想要她接受正规的教会教育,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把她送回了英国。费雯丽6岁时在伦敦附近的圣心女修道院读寄宿学校,成为当时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天性活泼的她,最喜欢的是音乐和戏剧训练、芭蕾舞课程,并学会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她在修道院的密友是后来同样成为女演员的莫琳·奥沙利文。她说自己梦想着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后来母亲又把她送到位于伦敦西区的一所戏剧学校里,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她的出色才貌和开朗个性,让她成为极受男孩子欢迎的快乐女孩。1931年她回家与父母团聚,挽起父亲手臂开始在欧洲各地旅行,后来父亲又帮助她进入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第一任丈夫霍尔曼
1931年底,费雯丽认识了年长她13岁的律师赫伯特·利·霍尔曼。当31岁的霍尔曼在街区舞会上遇见18岁的费雯丽时,这位一向举止得体的律师竟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张令人神往的脸,律师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现了爱情故事。他用最绅士的风度带着她起舞,并关切地与她聊到她的生活和愿望。对于在修道院长大的费雯丽来说,霍尔曼成熟的亲切与温存,是情窦初开的她从未遇到的,颇具杀伤力。霍尔曼所有朋友后来对那时的费雯丽记忆最深的是:美丽而柔顺。
尽管律师对戏剧界人士不以为然,两人仍一见钟情。翌年费雯丽考上皇家戏剧学院。于是,霍尔曼每天都在她下课的时候等在学院门口。儒雅稳重,出身名门,剑桥毕业,在伦敦有自己的事务所,还有众多事业有成的朋友,辐射着成熟男子特有的沧桑魅力——霍尔曼所具有的一切,令费雯丽感受到一个男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敬重。
只有母亲了解费雯丽的生命里其实潜藏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她知道这一点是温文尔雅的霍尔曼根本无法理解也不可能接受的。她警告费雯丽,钦佩一个人并不等于爱这个人。但是,费雯丽从6岁起就独自与修道院嬷嬷一起生活,这让她后来一生遇事总是习惯于首先揣摩别人愿望,哪怕要隐忍住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当霍尔曼律师向她求婚时,还是学生的费雯丽就答应了。
一枚绿宝石戒指见证了二人的婚约。他们于1932年圣诞前夕的12月20日,在西班牙圣詹姆斯教堂结婚,年仅19岁的费雯丽成了霍尔曼家安逸的女主人。费雯也就拥有了沿用一生的姓氏——丽,却亦因此而辍学。日,其女儿苏珊娜出生,费雯丽成了一个漂亮女孩的母亲。但是不久,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的她告诉霍尔曼,自己要回皇家戏剧学院继续学习。她没对霍尔曼说的是,她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霍尔曼对舞台不屑一顾,他的智慧再也不曾造访过费雯丽内心的渴望。他先是愤怒,继而嘲讽,后来就不解地沉默了。
霍尔曼需要的是一个传统英国淑女的家庭主妇,这便与费雯丽的艺术追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尽管二人平日相敬如宾。费雯丽渴望继续走上舞台;同时,她又不愿伤害霍尔曼和女儿。费雯丽天性的敏感令她深切地感受着自己的痛苦,她在这种苦痛中获得了对男女情爱最果敢也最伤怀的理解:爱情应该是自由的。
其实霍尔曼也帮过她一些。在他朋友的介绍下,费雯丽曾获得在英王宫演出的机会,出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一次演出,再度唤起她要当一个伟大女演员的愿望。
1934年费雯丽的朋友推荐她参加电影《渐有起色》的拍摄,在其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这也是她初次登上银幕。翌年,她雇佣了经纪人约翰·格利登,后者认为她的名字“维维安·霍尔曼”不适合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的名字。格利登将她推荐给导演和制片人亚历山大·科达作为候选演员,可是刚开始科达认为她缺少潜力而拒绝了。
但不久,她却因出演话剧《道德的面具》而声名鹊起,很多报纸采访了她,其中《每日快报》的文章提到“她的表情改变得很快”,这也是公开出版物中第一次提到她情绪变化迅速。这成为她的一个特征。后来,桂冠诗人约翰·贝奇曼也为她撰文,将她描写为“英国少女的本性”。科达在观看了她的演出后,承认自己的失误,肯定她的表演才能,与她签定电影合约,并将她的名字改为“费雯丽”。费雯丽继续从事戏剧表演,但是当科达搬到一个大剧场时,她发现自己不能把声音送到足够远来吸引使观众注意,因此很快演出结束了。同期她还在《乡村绅士》、《看一看,笑一笑》和《》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多年后,1960年代,当费雯丽回忆起第一次遭受评论界赞颂和突然而至的名声的复杂感受时说:“一些评论家看起来很傻地认为我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我想,这么说真愚蠢和缺德。因为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责任,而我无法承受。这使我花了很多年学习足够的东西来实现他们的期望。我发现这非常傻。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个评论家,并永远不会原谅他。”
劳伦斯·奥利弗,英国戏剧舞台上最伟大的莎剧王子,将莎士比亚戏剧进行最成功影像表达的奥斯卡影帝。奥利弗声名鹊起时,费雯丽还名不见经传,她狂热地崇拜着这位舞台上的王子。二人相会于1935年奥利弗主演《皇家剧场》期间,这部戏费雯丽接连看了14遍。她对女伴立下狂热的誓言:“总有一天我要嫁给这个人!”
时光荏苒,费雯丽小有成就,而奥利弗和她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触。她因为主演《道德的面具》表现出色,奥利弗前来观看,由衷向她表示祝贺。男才女貌,爱情的种子悄无声息地萌芽疯长。1936年5月,费雯丽被告知,她将与奥立弗合拍电影《英格兰大火记》。费雯丽见到奥立弗时说:“很荣幸能和您一起拍片。”奥立弗却说:“片子一旦拍久了,我们很可能要讨厌对方。”事实是,当影片停机后,奥立弗因为不能忍受分别,而成为霍尔曼律师家每天必定出现的客人。
接着,他们又在一起扮演了《二十一天》中的浪漫情侣。尤其是在经历了同赴丹麦演出《哈姆雷特》的浪漫海滨之旅后,纵然是罗敷有夫、使君有妇的现状,却已阻挡不住焚身以火的爱情,他们开始同居,搬进了奥立弗新买的一幢别墅。他们像任何一对平凡而幸福的恋人一样,参观美术馆、在五月广场喂鸽子、散步谈心。朋友们直到费雯丽去世后,依然记得他们当年“彼此深深为对方所陶醉”的情景:“我从未见过这么相爱的一对,那时候费雯丽美得简直不可思议。”但是,费雯丽的丈夫霍尔曼和奥立弗的妻子——女演员吉尔·埃斯蒙德都不同意离婚。
费雯丽天天晚上坐在剧院里看奥立弗演出《哈姆雷特》;回到家后,霍尔曼律师冷漠的目光令她只有通宵达旦地读书。双重生活折磨着费雯丽与生俱来的优雅,直到有一天不堪承受。她告诉霍尔曼,尽管他不同意离婚,但她也必须离去,因为一个人应该葆有心灵的健康,她要和一个懂得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奥立弗对他的朋友说,他们两个都克制过,但已无法坚持。奥立弗有过贫困的童年,有过等待成功的屈辱,费雯丽给予他的无限的爱是他从未遇到过的。而奥立弗的支持也令费雯丽的舞台生命更加动人,并最终使她走向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乱世佳人》。
1938年奥利弗正在美国拍摄影片《》,演男主角。他尝试拓宽自己的银幕生涯,尽管他在英国非常成功,但是在美国的知名度并不高,早期打入美国市场的一些尝试也以失败告终。费雯丽远渡重洋去新大陆看望他。在那里,经奥利弗介绍,她幸运地遇见了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兄弟,他俩正在为影片《乱世佳人》布置焚毁的市的拍摄现场(还有一个说法是,最初就是费雯丽把小说《乱世佳人》推荐给大卫的)。片中的女主角郝思嘉还没有确定演员,费雯丽被邀请去试镜。1400多位新、老艺人参与角逐,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难产的女主角。当时有好几位大牌演员都是候选人,像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诺玛西拉、保利特·戈达德等,事实上舆论都认为戈达德夫人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
尽管如此,4天后,费雯丽被通知她获得了自己梦想的角色,与好莱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头牌影帝克拉克·盖博搭档,其余者则被淘汰。制片人给她高达3万美金的片酬,并与她签定了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在大卫眼里,费雯丽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既温情脉脉如秋水,又流露出猫一样的狡黠;她那高贵的外表下,压抑着瞬间即可爆发的情感力量;她没有一丝的怯懦和造作,柔媚可人中混杂着惊人的桀骜不驯——他终于找到了郝思嘉!导演乔治·丘克持有相同意见,并赞扬费雯丽有“难以置信的野性”。
此片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成了世界电影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之一,并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而费雯丽亦荣耀封后,一时美誉如潮。但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拍摄影片所需要的红色尘土令她染上了肺结核。(到1940年代中期,她被诊断为有慢性结核,因反复发作而变得更加虚弱。)随后,费雯丽又主演了好莱坞另一部经典影片《魂断蓝桥》,她将人物初恋时的幸福、分手时的忧伤、失去爱人后的绝望表演得淋漓尽致。
随着费雯丽在坦荡星途上越走越远,霍尔曼已逐渐意识到,与她继续结伴而行是不可能的了:他们不再有共同的生活方向。而当日渐成熟的费雯丽开始感受到伟大爱情的滋味,随着奥利弗的出现,貌合神离的霍尔曼夫妇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二人于日正式离婚。
但是,在费雯丽的坎坷人生中,霍尔曼却是相伴她最长久的挚友,他们的友谊坚持到了人生最后一刻;尽管在费雯丽人生戏剧的爱情场景中,霍尔曼只是配角。13年的年龄差距,使得他更像一个长兄甚至慈父,而不是情人、丈夫。而费雯丽终其一生,都对霍尔曼怀着巨大的歉意和友情。她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快乐,认真对待他的建议和看法;而在费雯丽最不幸的时刻,霍尔曼也都尽自己所能安慰和帮助她,还经常来陪伴她,直到她离开人世。
擦肩而过的有缘人,有的可以碰出爱情的烈焰,浓香如酒却未必持久;有的却可以默默守候在灯火阑珊处,任时光飞逝,清淡如茶却回味悠远。对于费雯丽,霍尔曼无疑是后者。于一生命途多舛的费雯丽而言,这何尝不是一份天赐的幸福呢?
永远的爱人
奥利弗与费雯丽,王子与公主,如花美眷,神仙称羡。但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在王子娶了公主之后戛然而止;因为残酷的现实不容许完美的爱情神话。幸福只是一个过客,它来的时候步履匆匆,离去的时候也同样悄无声息。
千难万险之后,他们长达4年的爱情苦旅在好莱坞终成正果。在达到结婚条件的那一时刻,二人一分钟也不愿意等待,午夜时分即在圣巴巴拉举行了结婚仪式。被从睡梦中叫醒的凯瑟琳·赫本,开心地担任了伴娘。这个时刻是日零点过1分,如水月华见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姻。除了凯瑟琳·赫本,只有友人加森·卡宁参加了仪式。此时此刻,月正圆,花正好。
在费雯丽夫妇的黄金岁月里,他们共同经营着家居生活,携手创造着英国戏剧界的辉煌,结婚不久后便合演了影片《汉密尔顿的女人》。他们的演出获得了成功。感情与事业的丰盈收获,把二人带上了从未有过的幸福顶点。其前后合作出演的10几部影片,见证了英国最著名的一对银幕夫妇的灿烂轨迹。
当时费雯丽认为,爱情能够展示人性的美丽与尊严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她坚信自己与奥立弗炽烈而忘我的爱情能经受住一切考验。20年后,当她发现自己错了时,竟难以置信。
第二年,他们一起回到战火纷飞的英国,并经常成为首相丘吉尔家的座上宾。在此期间,费雯丽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出现了精神分裂症前兆。但是,她仍然不愿离开银幕和舞台。
每部电影都有落幕的时候。二战期间担惊受怕的艰苦生活和高强度工作,给费雯丽的精神状态带来了沉重打击,拍摄《埃及艳后》期间小产更是雪上加霜,费雯丽患上了间歇发作的狂躁症。她非常沮丧,严重时会对奥利弗辱骂和动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事件之后却毫无印象,但是会非常局促不安和后悔。
而夫妇二人在戏剧舞台和大银幕上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也成为他们婚姻中的隐患。—直到奥利弗因《哈姆雷特》一片赢得奥斯卡的肯定之后,费雯丽才敢把自己获得的奥斯卡小金人摆到桌上。令朋友们惊异的是,费雯丽无视自己在银幕上的成就,她更仰慕奥立弗杰出的舞台表演。
其实,早在1937年,在伦敦老维克剧院,费雯丽出演由奥立弗导演的戏剧《哈姆雷特》女主角奥菲莉娅。奥立弗后来回忆:有一次,她正在后台安静地候场,情绪突变,在没有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她对着他尖叫,然后又很快安静下来;演出时一切正常,次日她恢复了常态,也遗忘了整个事件。这是奥立弗第一次见到她这样的行为。
1938年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莱昴内尔·巴里莫尔、莫琳·奥沙利文一起出演《牛津风云》,这是她第一部在美国引起注意的影片。影片制作期间,她得到了难以相处和不可理喻的名声。科达让她的经纪人警告她:如果不改变她的行为,将不与她续签合同。其实,这还是她的精神病在作祟。
她在拍摄《乱世佳人》时,也有一些不好的表现,如与新导演维克多·弗莱明经常争吵;和男主角克拉克·盖博、盖博的妻子卡罗尔·隆巴德、德哈维兰相处友好,但是与男配角莱斯利·霍华德发生冲突,而他们之间有好几场感情戏。使她更苦恼的是,有时她被要求一周工作7天,经常忙到深夜,而她很想念在纽约工作的奥立弗。她给霍尔曼写信说:“我厌恶好莱坞……我永远不会适应——我真讨厌拍电影。”奥立弗的传记中也提到了费雯丽的这些狂躁言行。2006年,德哈维兰为她辩护道:“费雯丽在拍摄《乱世佳人》时非常职业和遵守纪律,她有两件很忧心的事情——以最佳水平饰演一个特别有挑战的角色,以及与在纽约的奥立弗分离。”
除了不时的歇斯底里外,费雯丽还是个闻名的烟鬼,抽烟成瘾。据报道,她在拍摄《乱世佳人》时,每天抽4包烟。她还说脏话,从奥利弗那里学来了“fuck”。
有人认为,费雯丽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对每个角色都要求尽善尽美;最后压力过大,使得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并导致奥利弗琵琶别抱。她在拥有绝世美貌的同时,又拥有无与伦比的才情和上进心。她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苛刻给自己施加的压力,最终毁了她的婚姻与生活,因而她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离婚后的费雯丽,虽然有过几段恋情,但并没有像伊丽莎白·泰勒等人那样再次步入“围城”。直到去世,她都深爱并仰慕着奥利弗。但无论如何,她实现了自己成为伟大女演员的梦想。
1950年费雯丽再次回到阔别9年的好莱坞,扮演《欲望号街车》中一个堕落的女性,又一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随后,费雯丽的精神狂郁症越来越严重。1953年在印度拍摄影片《象行》时,她被送进了医院,伊利莎白·泰勒代替她出演女主角。
1960年费雯丽接到在外地演出的奥利弗的一封长信。稍后不久,她发表声明,表示同意奥利弗爵士的请求。20多年的爱情长跑走到尽头,费雯丽不是胜利者。没有了爱情滋润的她迅速老去,奥利弗始终是她心中挚爱。直到费雯丽匆匆结束54岁生命,永远长眠的那个夜晚,她床头供奉的,依旧是有着迷人微笑的奥利弗的照片。她晚年还说,如能重新拥有生命,她还会做一名女演员,还会嫁给奥立弗。
爱恨离别,世事无常,岁月模糊了曾经清晰的往事,局外人更无从探究其是非对错。奥利弗不是伟人,他也有他的痛苦和脆弱。日渐老去的王子没有了庇荫爱妻的翅膀,善解人意的后来者琼·普洛莱特(比他小22岁)更适合他。至少他们曾经相爱过,一如汉密尔顿夫人爱着纳尔逊大将,一如罗密欧爱着朱丽叶。所幸,世间的纠缠纷扰尘埃落定,王子和公主都已安然长眠。也许梦中不会再有悲伤。
奥利弗过去出版的传记,说他与费雯丽离婚唯一的原因,就是费雯丽的精神经常失常使他实在难以忍受。但是,最近据台湾媒体报道,经过授权的奥利弗新传记即将上市,里面附录他与费雯丽的亲笔书信揭露:费雯丽对房事索取无度,甚至要求一天3次,终于令奥利弗避之唯恐不及。据说,“乱世佳人”费雯丽的美貌与才华都属举世难得,但她个性骄纵、我行我素,很不好相处。此外,她还有比正常女性更强烈的性欲,时时对丈夫奥利弗构成困扰。奥利弗在信中抱怨:“跟费雯丽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要3次,我都快被榨干了。”费雯丽在与他离婚后,又火速结交同属老维克剧院巡回演出阵容之一的梅里韦尔;意外的是,奥利弗再也不感到难受,而是乐见其成。根据奥利弗另一本传记的作者指出,“老维克剧院巡回演出”桃色事件发生后,奥利弗没有不悦,还很开心能摆脱嗜性成瘾的费雯丽,把她丢给梅里韦尔应付。
最后的知己梅里韦尔
也许是造物主不忍看到自己的艺术品晚景凄凉,所以薄施恩惠。戏剧演员约翰·梅里韦尔作为费雯丽寂寞余生的知心伴侣,陪她走过了最后的岁月。
梅里韦尔是费雯丽的崇拜者,他比她小10几岁,在戏剧舞台上耕耘日久,曾和费雯丽合作出演《复仇天使》。他也是昔日费雯丽和奥利弗高朋满座的家庭聚会中的常客。10数年时断时续的交往,梅里韦尔发现自己对费雯丽的崇拜之情,并没有因为她的红颜老去而减弱,反而成长为更深厚的情感。因此,当费雯丽与奥利弗的婚姻破裂后,梅里韦尔适时出现在费雯丽身边,给濒临崩溃的她以莫大的支撑,并从此不离不弃,直到费雯丽去世。实际上,早在1958年,费雯丽当考虑到自己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就已开始偶尔和梅里韦尔同居。梅里韦尔知道了她的健康情况,便向奥利弗保证自己会照顾好她。
这个宅心仁厚、心地善良的男子配得上一切赞美。他了解费雯丽的病情,对她细心呵护,每一次费雯丽发病的时候都陪伴在侧,并在她哭诉“为什么自己不能得一种体面的病呢?”的时候好言宽慰,在她给因为发病而失仪得罪的朋友写道歉信时递上名单。他明白奥利弗在费雯丽心中的地位,即便是给自己写信,费雯丽的落款也永远是“费雯丽·奥利弗爵士夫人”,但他宽容地接受了这一切。从1961年的7月到1962年的5月,梅里韦尔还陪她一起参加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的巡演。
费雯丽后,曾经的爱巢诺特利被拍卖,奥利弗不想保留引起回忆的东西。梅里韦尔则和费雯丽买下了提克利治恬美乡间的一所磨坊。在静谧的田野之间,依着一泓碧水,费雯丽得以在最后的岁月里享受了一份宁静,她也不再演出电影和戏剧。她似乎很满足,但她又对记者说:“宁愿和奥利弗度过短暂的一生,也不愿和别人共度漫长人生。”
1967年7月7日,在外地演出的梅里韦尔,在电话中感到费雯丽虚弱无力,于是连夜赶回,看到心力交瘁的她正在熟睡,小猫琼斯在一旁陪伴。但一刻钟之后,梅里韦尔早餐归来,却物是人非,佳人香消了。梅里韦尔真正陪伴费雯丽到了最后一刻。尽管她心中挚爱的是奥利弗,但梅里韦尔永远是她生命中最温暖的烛火。
这是全世界影迷们都伤心的日子。当晚,伦敦所有剧院都熄灭舞台脚灯1分钟,演员和观众一起默哀悼念这位天才的表演艺术家。按她的遗愿,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骨灰洒进她生前最喜爱的家乡小湖里;她收藏的名画德加的《浴女》赠给前夫奥利弗。
(本文出自本人所著《外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一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费雯丽《魂断蓝桥》剧照(与罗伯特泰勒)
费雯丽《乱世佳人》剧照(与克拉克盖博)
费雯丽与第一任丈夫霍尔曼
费雯丽与第二任丈夫奥利弗
费雯丽与第三任丈夫梅里韦尔
我的更多文章:
( 00:13:34)( 01:08:01)( 18:16:58)( 23:39:30)( 23:00:58)( 01:22:21)( 16:04:15)( 14:25:05)( 00:32:14)( 06:19: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泸州伊丽莎白婚纱摄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