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流行病学研究不同时间对比性的用什么研究方法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操
分​析​方​法​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流行病学中,描述性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 A.现况调查B.普查C.筛查D.队列研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流行病学中,描述性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现况调查 B.普查 C.筛查 D.队列研究 E.干预试验法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不同碘摄入量农村社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对比流行病学研究.pdf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一一~---一--------
中 文 摘 要
目的、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物质,人体缺碘可导致甲
状腺功能减退状态。碘缺乏病
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 是
一种危害世界约 1/3人口健康的疾病。自1990年以来,WHO、国
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
Internationalcouncilofcontroliodine
deficiencydisorders,ICCIDD 和其他一些国际性组织在全世界范
围内倡导实行普遍食盐碘
Universalsaltiodization,USI 政策,
使IDD得到了有效控告 我国于 19%年通过立法形式实行了普遍
食盐碘化。但是在补碘后出现了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病率的增加,尤其是在严重低碘地区补碘后尤为明显
不同碘摄入量及其变化与甲亢流行病学特点之间的关系
三个不同碘摄入量的农村社区进行对比性流行病学调查,以研究
19%年我国实行普遍食盐碘化后不同碘摄入量农村社区甲亢的流行
病学情况和实行USI后甲亢发病率的变化情况。
厉‘法一、试剂与仪器:1、试剂: 1 第三代TSH检测试
剂盒。 2 TPOAb检测试剂盒。 3 TGAb检测试剂盒。 4 FT3
检测试剂盒。 5 FT4检测试剂盒
以上均为INIMULITE试剂盒,
美国DPC公司生产 。 6 TRAb1251放射受体分析试剂盒,美国
DiaSorin公司生产。 7 快速尿碘检测试剂盒:购于湖北省卫生
防疫站。 8 高氯酸:优级纯,上海化学试剂二厂生产。 9 浓
硫酸、三氧化二砷、硫酸饰、碘酸钾:均为分析纯试剂,上海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牙齿磨耗的对比性研究
下载积分:1698
内容提示: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牙齿磨耗的对比性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1:50: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西安地区三千年来人牙齿磨耗的对比性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 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代表性原则
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代表性原则
&&&&&&&&&&&&
预防医学&&&&&&&&绪论&&&&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和确定的群体。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健康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2.物质环境:建筑环境、空气、水、土壤3.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4.卫生服务:服务网络、卫生经济投入工作模式、生态健康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临床易感期,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根本性预防。包括:健康个体的预防措施、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常见预防接种。(不适用于病因未明的疾病,而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第二级预防:疾病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或加上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的“五早”,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慢性非传染病的“三早”,传染病的“五早”)第三级预防:发病期预防。对已确诊的患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主要使之尽量功能恢复、心理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主要任务是预防传染病,第二次是预防慢性病。&&&&&&&&第一篇&&&&第一章: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分布论:人群特征、时间特征、地区特征(三间分布)病因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饮食行为因素、机体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对群体而言,健康高分布(健康问题低分布)→健康低分布(健康问题高分布)→健康高分布(健康问题低分布)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数理模型: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代表性原则:样本的随机性和样本量足够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第二章: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规定的是暴露人品,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但实际工作中,有&&&&&&&& 时由于人群较大,具体暴露人口数不易得到,分母多采用该人群该期间内的平均人口数作为暴露人口。罹患率:与发生率一样,但适用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例题: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罹患率。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升高可能与发病率升高、医疗水平提高、病程延长、病情有关。)&&&&&&&&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若人口构成不同,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多用于急性传染病。)&&&&&&&&疾病分布的形式:地区分布:国家间的分布、国家内的分布、城乡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种类:自然疫源性(动物)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统计地方性、(习惯、卫生等)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亦称时点流行或暴发。(暴发:小范围、小人群;短期波动或时点流行:较大范围、较大人群)2.季节性:也称季节性波动,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3.周期性: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如传染病、流感等。4.长期变异:也称长期趋势,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一般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如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人群分布:年龄分布、性别、职业、社会阶层、种族或民族等。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进行分析。1)横断面分析主要用于急性病如传染病,若作多次横断面分析,则可显示不同年代各年龄组的疾病分布变化。2)对于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它适用于慢性疾病。该方法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间空间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适用于较大范围。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与散发相对。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以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是流行的一个特例。第三章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用途:1.病因未明时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1.描述分布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提供病因线索和假说2.供依据3.确定高危人群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4.4.早期发现病人5.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5.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种类:1.普查: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包括普查和筛查。可以调查患病率。(所以可知,现况调查所获得的指标是患病率)(目的、用途:三早、可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长发育情况、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化。)优点:1)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2)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缺点:1)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2)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3)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2.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估计总体参数。(目的、用途:描述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分布相关因素、为决策提供依据、衡量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及健康状况、检查和衡量信息、资料的质量)优点:1)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2)调查结果容易做到仔细、准确。缺点:1)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以及资料的分析都较复杂。2)重复及遗漏不易被发现。3)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对象。4)当某病的发病率很低时,小样本不能提供所需的资料,而样本大到总体的75%时则抽样调查的种类:&&&&&&&& 1)2)3)4)5)&&&&&&&&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抽样。按顺序抽样。分层抽样:按特征分成若干层,在每层中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抽样误差大。增加1/2的样本含量。多级抽样:抽样方法综合运用,如先分层后整群。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调查多采用按行政区域逐级进行整群抽样的方法。例题:东北三省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抽样调查样本量:1)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2)&&&&&&&&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一)病例对照研究一、定义: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若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或暴露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关联。)二、特点:1)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2)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只能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而难以证实因果关联3)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三、目的、用途:1)初步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四、种类: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也称配比,是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要求对照组和病例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降低了研究效率的情况称为匹配过度。)目的:一是提高研究效率,三是为控制混杂因素五、研究对象地选择:1)病例的选择:A.病例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B.首先新发病例,尚未接受临床干预C.各方面有代表性(如病情、疾病分型、人口学特征、所处的社会环境等)D.为处理干扰因素,对病例某些特征限制※病例的来源与特点:医院、社区、疾病监测点/系统、队列研究A.来源于医院的病例:优点:易收集、配合好、信息质量高缺点:外延性不好、容易发生选择偏倚B.来源于社区的病例:优点:研究结论可推及该社区人群(还有机会外延)&&&&&&&& 2)&&&&&&&&缺点:病例较难获得,费时、费力,不宜作为首先的病例来源。对照的选择:A.确认对照的标准B.对照的代表性C.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D.对照不应患有与所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E.可同时选择两种以上对照※对照的来源:A.与病例同一医院的患其他疾病的患者B.产生病例的一般人群的随机样本C.与病例同一队列的非病例D.病例的邻居亲属、朋友、同事、同学等E.自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来源选择对照&&&&&&&&六、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七、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3)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4)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不需要随访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3)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偏倚4)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5)易发生混杂偏倚6)不能计算以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二)队列研究一、定义: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
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二、目的、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由因及果)2)描述疾病的自然史三、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也称同时性或即时性队列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对象的分组由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定,此时结局尚未出现,是由现在开始到将来结束。信息准确、不易偏倚,但长期随访、费时费力。2)历史性队列研究:也称非同时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此时结局已出现。性质还属前瞻性。3)双向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前瞻性,历史资料不够,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四、研究对象的选择1、暴露组的选择:1)特殊暴露人群2)一般人群3)有组织的团体(特别便于研究的团体)4)职业人群2、对照组的选择: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对照形式:&&&&&&&& 1)内对照:暴露组与对照组(非暴露者)来自同一人群2)外对照:3)总人口对照:以该地区全人群的发病(或死亡)资料与暴露组进行比较4)多重对照:上述形式选择,以加强说服力五、资料的收集1、基线资料: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信息、与结局有关的其他信息、人口学资料2、随访和结局资料的收集:1)结局变量:也称结局,是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结局是对列研究的观察终点。(不同的队列研究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适当数量的结局变量。)2)随访:是队列研究的关键环节。3)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4)观察终止时间:六、资料分析&&&&&&&&七、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2)由因及果的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3)可计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局限性: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2)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3)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一、定义: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地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二、四个基本特征:1)要施加干预措施(当一项实验研究缺少234中的一个或更多时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2)是前瞻性观察3)必须有平行对照‘4)随机分组三、研究方法分类: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社区试验、个体试验※现场试验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设有比较组和进行前瞻性随访2)在随访过程中都必须注意避免失访和保证信息质量3)都经比较各组结局的差异判断分组特征与结局的关联4)都对两个样本率差异的检验,故估计样本含量也采用同一个计算公式不同点:现场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组方式随机分组按照研究对象的自然暴露状态分组是否干预措施是否简说:分组方法不同、研究因素给予方式、病因研究价值不同(一)临床试验:&&&&&&&& 一、定义:是将临床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二、临床试验的设计类型(简单解释):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前瞻性随访各组的疗效3)研究结果可靠性最好2.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试验:1)由研究者指定的试验组和对照组2)该方法易使临床试验的结论产生偏倚3.历史对照临床试验:非随机、非同期4.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仅比较同一批研究对象试验前后观察指标的差别5.交叉设计对照:(仅适用于病程长且病情稳定的疾病)1)同期的随机对照2)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的处理方法: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三、资料的收集:盲法观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尤其在资料收集和分析阶段,可产生来自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本人主观偏见的偏倚,可避免此类偏倚的产生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单盲:研究对象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实验流行病学:优点:实验的标准化、随机分组和前瞻性观察、结论的肯定性缺点:设计和实施较复杂、代表性有问题、依从性不高、医德&&&&&&&&第四章一、偏倚定义:是指研究或推论过程中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它属于系统误差,是一种人为的非随机误差。)分类:(一)选择性偏倚(二)信息偏倚(观察偏倚、测量偏倚)1)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病例对照研1)诊断怀疑偏倚究)2)暴露怀疑偏倚2)检出症侯偏倚3)回忆偏倚(病例对照研究)3)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奈曼偏倚4)报告偏倚4)无应答偏倚(队列研究、实验研究)5)测量偏倚5)易感性偏倚6)错误分类偏倚6)时间效应偏倚7)领先时间偏倚选择性偏倚:指由于研究对象的确定、诊断和选择等方法不正确,使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具有系统的差异,使得样本得到的结果推及总体时出现了系统的偏倚。混杂偏倚: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部分或全部地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A混杂偏倚:控制方法:B资料分析阶段的偏倚控制措施:1)限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1)分层分析:2)配比:频数或个体配比2)标化的方法:3)随机化3)多因素分析方法4)分层抽样(A+B合起来答)&&&&&&&& 二、病因(一)概念: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被认为是病因,当它们当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二)№多因论观点,环境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具有代表性的因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流行病学三角:疾病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病原物、宿主和环境2)轮状模型:宿主占据轮轴的位置,其核心是遗传物质,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宿主的是环境,包括生物、物质和社会环境,机体生活在环境之中,而病因存在于机体和环境之中。3)病因网(三)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总结现象、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因果概论即病因推导)建立假设:Mill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病因推导:只有排除了非因果关联后,才能进行因果推论1)因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A.虚假的关联:偏倚造成B.间接的关联:当两种疾病都与某因素有联系,则这两种疾病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它们间的联系就是间接的联系C.因果联系:排除AB之后,两事件的联系才有可能是因果联系,才能进行病因推导。2)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8种:1.关联的强度: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的大小来评价,值越大关联性越大。两点注意:1、弱的关联并不能排除因果关素;2、在作因果关联判断时,并没有公认、明确的关联强度的界值。2.关联的重复性:N个不同存在的情况下调查的结果还是一样的。3.关联的特异性:4.关联的时间性(最肯定):因一定先于果,这是病因判断中的必要条件,暴露到发病之间的时间间隔应满足疾病的潜伏期。5.剂量-反应关系:存在增加了说服力6.关联的合理性:即要求能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解释。7.实验证据:如干预实验和动物实验8.相似性重点名解:筛检: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现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目的:1)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实现二级预防2)发现高危人群,实现一级预防3)了解疾病自然史分类:按筛检对象分:整群筛检(普查)和选择性筛检按项目数量分: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按目的分:治疗性筛检和预防性筛检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时,其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即判为阳性。并联试验可使灵敏度提高,减少漏诊率,阴性预测值升高,但使特异度降低,增加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下降。当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均不理想,或急需做出诊断,或医生希望尽可能发现病人、漏诊后果严重时才采用此方法。&&&&&&&&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是指依次应用多项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时才判为阳性。串联试验可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什,降低误诊率,但使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升高,阴性预测值下降。当几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不理想,或不必急于作出诊断,或进一步确诊造价高且不安全,或误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常用此法。&&&&&&&& 循证医学:认真、慎重地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证据用于处理各个个别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是建立在日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患病率与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关系公害病:由环境来得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污染物的分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土壤污染的特点:1.掩蔽性2.累积性与地域性(有害物质不易扩散,土壤自身的固定,吸附)3.不可逆性4.治理周期长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水型污染、固体废弃物型污染健康效应谱:从预防医学的观点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将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看作是连续的健康效应谱。我们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不能只注重有无临床表现,更应该研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早期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及早发现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临床前期表现和潜在的健康效应,及时加以控制。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主要是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一般有:相加作用、协同~、拮抗~、单独~烟雾事件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根据烟雾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对比:1、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成分:SO2和烟尘多发:冬春季的特定气象条件与地理环境下2、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强紫外线)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以氧化剂为主的二次污染物,蓄积于空气中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一种浅蓝争烟雾。成分:O3、过氧乙酰硝酸酯、其它:醛类、酮类、过氧化氢类多发:高温季节与城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POPs定义:符合以下四个特性的环境污染物:1、环境持久性2、生物蓄积性(可在食物链中蓄积并放大)3、半挥发性(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4、高毒性(在环境浓度下就有毒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危害:1、具高亲脂性和高疏水性,易在体内脂肪组织、肝脏等器官组织及胚胎内积聚,产生毒性2、免疫毒性3、内分泌干扰作用4、致癌作用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切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甲基汞对人体的靶器官:中枢神经系统黄曲霉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主要是肝脏损害,最强的致癌物质。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性质不稳定,不易长期残留,但毒性较大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表现为肝脏病变、血液和神经系统损害,在环境中稳定,经食物链危害;两者均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N-亚硝基化合物: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 防止它对人的危害措施:1.食品应冷藏(保证食品的新鲜度,防止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变质)2.合理食用咸菜、泡菜,一般应在腌制1周后再食用3.经常摄取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含VitC和胡萝卜素较高的食物(阻止前体在胃内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4.不要长期大量饮用啤酒5.注意口腔卫生铅中毒: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腹绞痛,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性肝病,白内障,职业性膀胱癌?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现象,并连续性地监控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等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离岗后随访。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基本特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病原体的变异性:耐药性变异、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易感人群:是指可能发现传染病感染的人群。影响人群易感性因素:升高: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降低: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之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人口增加。&&&&&&&&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