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在一平浪濮阳盐矿在哪里五地区3号的王丽嫁给谁了

矿业:随共和国一起成长——写在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发布日期: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浏览次数:字号:[
]  日下午3点,毛泽东用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华诞。
  从1949年到2014年,65年的变化天翻地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支撑。中国矿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在当代中国,矿业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95%的能源资源和80%的原材料。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成就了中国矿业的繁荣;中国矿业的繁荣,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矿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基业曙光初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矿业与华夏文明是同生的。矿业的发展,创造了华夏文明。
  中国古代矿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古代,中国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近代矿业是在连年战火的条件下诞生与发展的。自1840年至1949年这110年间,经历连年战争的影响和旧的社会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中国现代矿业走过了一条极其困难的道路。
  从历史的发展来讲,与中国古代的矿业作纵向比较,确有质的进步与大的发展,但在同一时间段里与世界其他矿业发达国家作横向比较,则中国矿业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方大地上宣告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矿业自此进入了现代矿业发展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多年的战争,在近代兴建的一些矿山均遭严重破坏,设备陈旧损坏,井巷年久失修,采掘失调,后备可采资源情况不明,矿工生活处于饥寒交迫状态,至全国解放时,矿业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949年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原煤仅有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吨,10种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石1.3万吨,硫铁矿1.5万吨。
  为了医治长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稳定与改善人民生活,恢复与发展矿业来提供经济社会所需矿产资源,就成为整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2月在苏联访问期间为中国留学生任湘题词时就发出了&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矿业生产主要有两方面任务:一是抓紧恢复因战争损坏的矿山生产;二是组织地质队伍对现有矿山的资源情况进行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以便为恢复生产和扩大建设新矿山创造条件。
  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与发展矿业采取的系列措施及成效:
  一是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了以陈云为部长的重工业部和以陈郁为部长的燃料工业部,负责组织管理与领导全国矿业开发工作。
  二是政务院于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燃料工业部和重工业部于日联合编制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细则》。明确指出,全国矿藏均为国有,分别由重工业部和燃料工业部主管。
  三是于1950年成立了以李四光为主任委员、以谢家荣和尹赞勋为副主任委员的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2年改建为地质部),负责全国地质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与管理。
  四是为了培养地质人才,将焦作工学院从河南迁至天津,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由陈郁兼任院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矿业学校。其间还在南京成立了重工业部地质探矿专科学校,谢家荣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在长春和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包括北京地质学院在内的一批地质和矿业院校。
  五是运用东北等解放区恢复矿业生产的经验来指导全国矿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包括在矿山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把头制度,由工人当家作主,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立功先进,发挥广大矿业职工积极性来恢复矿业生产。
  由于上述一系列措施,经过3年的努力,矿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和全国其他领域的经济恢复工作一样取得显著的成效,为后来矿业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煤矿方面。1950年6月,燃料工业部成立地质勘探室,负责全国煤田地质调查,煤田勘探,矿山恢复与改扩建中的地质工程测量、化验、资料编录等有关地质勘探事项。起初地质工作主要在老矿区探边摸底,&就矿找矿&,稍后即向矿区外围发展,以求发现新的矿区。经过3年的努力,83%的国有煤矿矿山完成了恢复工作。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增长到7000万吨,原煤产量1952年达6149万吨,约为1949年的两倍。
  铁矿方面。为了恢复与发展钢铁工业生产,重工业部把恢复铁矿矿山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批重点矿山恢复了生产。年这3年间共生产铁矿石近千万吨,其中1952年生产铁矿石429万吨,为1949年的8.5倍。
  石油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石油和煤炭等资源一样,成为非常急需的能源资源。当时主管石油和煤炭的燃料工业部作出了部署,一方面抓紧老油田的生产恢复,力求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在广泛征求李四光、黄汲清、潘钟祥、翁文波等地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地质队伍在一批有一些工作基础的沉积盆地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并发现几十个可能的储油构造。陕西、甘肃、四川是当时这项工作的重点地区。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恢复了甘肃玉门油田、陕西延长油田和新疆独山子油田生产,1952年原油产量达19.55万吨,约为1949年的3.6倍。
  有色金属矿产方面。经过3年的努力,赣南钨矿,云南个旧锡矿,安徽铜官山、山西中条山和甘肃白银厂等地的一批铜矿,湖南水口山和广西的铅锌矿等30多个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厂也恢复了生产。1952年全国钨、锡、镁、钼、铜、铅、锌、锑等8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达47697吨。
  金矿方面。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黑龙江的漠河金矿、吉林的夹皮沟金矿、辽宁的玉龙金矿、山东的玲珑金矿、河北的马兰峪金矿、湖南的平江金矿、广西的东南金矿等23处金矿均已恢复了生产。1952年全国产金6.452吨,为1949年的1.6倍。
  建材非金属矿产方面。矿业活动由重工业部归口管理。在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辽宁本溪、河北秦皇岛鸡冠山、内蒙古甘旗卡、江苏苏州清明山等地的玻璃硅质原料矿,以及哈尔滨、大连、本溪、鞍山、抚顺、锦西等地的石灰石矿,均已恢复了生产。这为中国水泥厂等18个水泥厂和秦皇岛、沈阳等地的玻璃厂恢复生产提供了矿石原料。1952年全国产水泥286万吨,平板玻璃200万箱,分别为1949年的4.3倍和3倍。
  化工矿产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重工业部成立了以张珍为局长的化工局,负责化工矿产的勘查开发。为了适应发展农业生产和钢铁工业对化工矿产资源的需求,主要开展了磷矿、硫铁矿和萤石矿的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磷矿3处、硫铁矿3处,探明磷矿储量3700万吨、硫铁矿390万吨、萤石矿50多万吨。并重点恢复了江苏海州磷矿,四川乐山峨嵋磷矿,安徽向山、广东英德、山西阳泉、辽宁草河口等地的硫铁矿,以及浙江萤石矿的生产。1952年生产磷矿石3.8万吨,为1949年的3倍;生产硫铁矿石21万吨,为1949年的2倍。1952年生产化肥3.9万吨,为1949年的0.6万吨的6.5倍。萤石矿2.1万吨,为1949年的8倍。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矿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恢复性生产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矿业最基本的特点;煤矿、铁矿、盐矿、磷矿等矿产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矿业生产的重点;矿山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苏联专家的帮助是顺利恢复矿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民主改革是成功恢复矿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夯实工业化之基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自此,中国矿业的发展也就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在1953年~1978年这25年间,就矿业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尽管期间因&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给矿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和许多困难,但是,由于全国矿冶战线职工的努力奋斗,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矿业开发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矿业活动有这样一些重大进展和重要特点:
  一是从中央到省(区、市)都建立了矿产勘查开发管理机构。在国家层面设置了地质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材工业部、轻工业部、核工业部等政府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各相关方面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在地方,各工业部门在各个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局,像地质部在各个省(区、市)普遍建立了地质局,来组织领导各自管辖区域的地质勘查工作。期间政府管理机构虽时有分分合合,但从整体看,多头分散管理的格局没有改变。这种管理体制从一方面说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了对各自负责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的管理与领导;另一方面,由于多头分散管理,全国缺乏统一规划与组织管理,甚至造成了一些工作不必要的重复与浪费。
  二是地质矿业教育获得大发展。在中央和不少省(区、市)建成了一大批地质院校和矿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长春地质学院等,以及黄金、建材、化工等矿业建立的一些相应的大专院校,这几十所大中专院校都是这个时期建立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不少综合性大学里,也设置了地质矿产专业,为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三是建立了一批矿产勘查开发机械设备仪器制造工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矿产勘查设备制造工厂,全部探矿、采矿、选矿设备都是从苏联引进。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地质部门和各工业部门陆续建成了一批制造探矿、采矿和选矿设备仪器的专业工厂,为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大量转给,有力地促进了矿业的发展。
  四是矿产勘查工作获得了大丰收。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的指示,并制定与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青年投身地质事业,支持地质勘查工作,地质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国形成了一支百万地质大军,在神州大地全面地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今天仍在开发的矿产地中,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发现和成功勘探的。
  截止到1978年底,累计发现并探明有探明储量的131种矿产(1949年仅有2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70种、水气矿产2种。为建设新矿山发展矿业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
  五是矿山企业均为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矿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公有制矿山一统天下,在公有制矿业企业中,国有矿山为主,地方国营次之,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只占少数。
  六是矿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设了一大批矿山企业,其中有一批矿山的冶炼厂是苏联帮助援建的&156项目&中的工程。今天还在开发的一些大型矿山中,绝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煤矿方面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鹤岗、阳泉、淮南、峰峰、萍乡、枣庄、新汶、鸡西等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平顶山、包头、潞安、鹤壁、中梁山、兴隆,轩岗、汾西、山丹、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的建设工作。
  铁矿方面:扩建和新建了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和邯郸、四川攀枝花、内蒙古白云鄂博、海南石碌、安徽马鞍山、甘肃镜铁山、广东大宝山、山东莱芜、湖北大冶等地的铁矿。
  石油方面:建设起了大庆、胜利、大港、辽河、中原、克拉玛依、苏北等地的油田。
  此外,还在云南、湖南、广东、辽宁、甘肃、河南等地新建起了一大批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
  金矿方面:在河南小秦岭地区、山东招远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一批新的金矿和新的矿床类型。
  1953年~1978年的25年间,我国的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78年原煤产量达6.1786亿吨,为1949年的19倍;原油10405万吨,为1949年的867倍;铁矿石11779万吨,为1949年的199倍;十种有色金属95.24万吨,为1949年的73.26倍;黄金19.673吨,为1949年的4.8倍;化肥869.3万吨,为1949年的1448倍;原盐1952.5万吨,为1949年的6.5倍。
  通向市场之路
  中国矿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消除&洋冒进&时期提出的&搞十个大庆&、&建十个鞍钢&等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给矿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安排矿业生产,矿产勘查开发取得重大成就。
  到2000年底,全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
  据原地质矿产部资料,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含台湾省)探明储量潜在价值985437亿元,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居世界第三位。
  截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矿产地25000多处,全国建成各类矿山有153063座,其中国有矿山9000多座。2000年全国矿石采掘量54亿吨,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中国从此由一个矿业小国跃入世界矿业大国行列,成为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矿业国。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矿业也随着改革大潮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从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矿业经济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元所有制。改革开放时期,在矿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全民、集体、股份、民营、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格局。
  矿山企业进行了公司化改造。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矿山企业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矿山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改革开放期间矿山企业均由单一矿业生产向&以矿为主,矿与非矿并举,实行多种经营&转变。
  中国矿业由封闭走向开放。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矿业也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大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外开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矿业技术、先进仪器设备与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二是引进外资参与合作勘查开发国内矿产资源。2000年,外商投资的矿山企业项目有164个。这一方面以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特别是中国石油海洋总公司与国外资本合作开发海上油气的成效最为显著。
  中国矿业从无法可依走上有法可依的法治轨道。1986年月3月19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明确重申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并实行探矿、采矿登记许可证制度,以及变矿产资源无偿使用为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矿产勘查开发监督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国务院还发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法规条例。从而使中国矿业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之后还颁布有煤炭、石油等方面的一些法规。
  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矿产勘查开发技术的进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二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信息交流也更为便捷,加上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所以有条件也有可能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为我所用,以提高我国矿业生产效率和水平。这个时期,国外的一些先进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方法被广泛引进并应用于地质勘查工作和矿山生产过程之中,采矿设备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期间由于我国矿业战线广大技术人员的精心研究也为提高我国矿业生产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时期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矿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到2000年,在国务院内设机构中,除地质矿产部与国家土地局、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海洋局合并组成国土资源部负责矿产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外,其余与矿业有关的各工业部,有的转变为全国性大集团公司和区域性、专业性公司;有的撤销,只是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设有几个职能局负责相关矿业的管理,但不直接管理矿业和经济工作。原地质矿产部在各省(区、市)的地质队伍和其他几个工业部门的部分地质队伍被下放给各省(区、市)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新星石油公司也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其间为了加强对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管理,还成立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的中国地质调查局。
  从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初和之前,人们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认为破坏生态环境是矿业开发过程中必然的事,从而不注意节约与保护资源,不注意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以致造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人们从资源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和给国家及人民带来的不良影响中逐渐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矿业开发过程中注意认真处理矿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三废&(废石、废水、废气),注意开发过程中尽量少占用土地,少破坏土地,对已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注意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现代化的引擎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矿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中主要有:
  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受到国家的空前重视。为了解决矿业发展&等米下锅&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2006年国务院专门做出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还专门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加以落实;二是大幅度增加地质勘查投入,201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1220亿元,为亿元的近5倍;三是国家作出规划,对全国探明可采储量濒临枯竭状态的危机矿山开展深部和周边地区找矿。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制定并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求发现与探明新的可采储量,使危机矿山摆脱危机状态,并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实现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危机矿山找矿计划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四是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作出给予支持的决定,并先后公布了两批包括焦作、白银、个旧、东川、盘锦、阜新、铜川等44个享受优惠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这个决定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避免经济衰退,实现城市经济由单一矿业型转为综合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五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采取行动解决矿工的生活困难问题,有计划地对常年居住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并逐步解决矿工社保、工资等福利待遇问题。
  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有了新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勘查事业费全部由国家(中央财政)统一拨付。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变,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在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主体多元化又有新的发展。中央财政投入已经不占主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资本的投入。
  矿山企业规模集约化水平有新的提高。2006年国土资源部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的通知》加大了对矿产资源整合力度,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大大提高。
  矿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矿山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二是矿山企业通过改革,主辅分离,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将核心业务部分改造成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上市,从而完成了公司彻底化改造。
  矿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新时期中国矿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除了继续扩大&引进来&规模之外,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大步&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全球人类资源成果,扩大利用国外资源。
  资源利用率在进一步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指引下,人们的资源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矿业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页岩气列为新的独立矿种,至此我国已发现172种矿产。
  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自2011年起,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年)》,开始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行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自2011年起,努力实现&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三个阶段性目标。
  3年来,累计投入找矿资金约3500亿元,和年的3年投入相比,增长了28%,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占85%以上。
  3年中,全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找矿成果非常显著,新发现中型及以上矿产地451个(其中大型162个),其中天然气、铀、钼、钨等发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矿床。
  能源方面。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位增长,新增石油39.47亿吨、天然气2.3万亿立方米,分别是以往累计探明储量的12.57%、25.3%。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渤海湾盆地连续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在鄂尔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发现6个千亿方的气田。煤层气主要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新增 2877亿立方米,比2010年底前累计探明量翻了一番。页岩气率先在重庆取得突破,探明首个千亿立方米整装页岩气田,形成15亿立方米产能。煤炭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886亿吨,新疆和山西新增一批大型-超大型煤炭矿产地。铀矿勘查在鄂尔多斯盆地查明一个超大型砂岩型铀矿,有望形成我国铀矿开发利用新格局。
  在其他矿产方面。铁矿新增资源储量92.50亿吨,在鞍本、冀东和攀枝花等传统铁矿基地新发现了一批特大型矿产地,新疆中部和南疆铁矿有望形成一批新的资源基地。铜矿新增1507万吨,滇西北和西藏中部有望形成新的铜矿资源基地;此外,藏北多龙铜矿成为2013年全球铜矿勘查最大发现,初步估算新增铜资源量600万吨以上,伴生金约150吨。铝土矿新增2.8亿吨,主要在山西、河南、贵州等我国传统铝土矿基地取得。金矿新增2395吨,胶东地区金矿勘查的重大发现,在每年产量140多吨(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保有资源储量仍保持了大幅增长;滇北、青海中部取得重要进展,有望形成一批百吨级金资源基地。这些成果为我国黄金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提供了资源基础。钨矿新增氧化钨174万吨,在赣北新发现大湖塘世界最大钨矿。钼矿新增1105万吨,新发现安徽沙坪沟等3个200万吨级的钼矿,我国作为世界钼矿资源第一大国的资源基础更加稳固。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于2013年顺利收官,完成了煤炭、铀、铁、铜、铝等25种重要矿产的定量预测,基本摸清了25个矿种的资源家底,总体上已查明资源量占预测资源量的1/3,还有很大找矿潜力。圈定了5万个预测区,为未来找矿勘查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深部找矿的情况,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勘查技术装备,对深部矿体的定位更加准确。特别是航空物探综合测量系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构建了&空地一体&快速作业机制。制约页岩气勘查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初步实现了国产化,成本不断降低。在国际上首次形成非一致时延地震技术系列,微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应用新增一批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地质储量。
  此外,针对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贫矿多、共伴生矿多&的特点,为加快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于2011年启动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首批40个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进展良好。
  国土资源部作为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在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生态补偿、严格监管、责任考核等方面,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构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新机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系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我国已经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即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全球矿业呈现重大调整、下行趋势,矿山企业高利润时代也渐进尾声,全球矿业进入发展&寒冬期&。
  但中国经济体的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在将来保持相对高速但更加健康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中国对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比较高的规模和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巨大的内在市场需求正在不断释放,世界经济的变化正在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加快从外需拉动型走向内需拉动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资源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刚性上升。因此,当前的矿业下行趋势是暂时的。从中长期看,中国矿业的前景依旧看好。五、盐都岁岁翻新曲&&&一改当年旧容颜
五、盐都岁岁翻新曲&&
一改当年旧容颜
一丝晚风吹来前,三更难眠诗砚田。
花马池畔盐如雪,铁角城边柳似烟。
隆隆钻油声犹在,雄雄井架气中悬。
盐州颔首迎贤至,红水萦怀润韵绵。
闲话少说,“盐”归正传。盐的制作与使用起源于中国,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盐的重要性。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我国盐的资源很丰富,产盐区遍及全国,产量也很大,不仅能充分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组织出口。我国所产的食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食盐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盐(粗盐)、洗涤盐、再制盐(精盐)。原盐是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食盐晶体,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钠等杂质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涤盐是以原盐(主要是海盐)用饱和盐水洗涤的产品;把原盐溶解,制成饱和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蒸发,这样制得的食盐即为再制盐,再制盐的杂质少,质量较高,晶粒呈粉状,色泽洁白,多为饮食业烹调之用;另外,还有人工加碘的再制盐,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饮食之用。
(一)、榆林市盐业概况与沿革
1、榆林盐业概况:
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除没有海盐外,岩、湖、井、土硝盐均有,其中榆林奥陶纪岩盐,由于其储量巨大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岩盐田为我国最大,全球少有。市内盐田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120米,最大厚度360米;基础储量2.7亿吨,探明储量8854.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26%;若年产1000万吨,可开采60万年。仅岩盐的潜在价值就达33.2万亿元,是青海察尔汗盐湖的2.2倍。使陕西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跃居全国第一。若开采一平方公里的盐,就达2亿吨,可供全国人吃28年,全球人吃6年。盐质属硬石膏型,杂质的含量在0.5以下,几乎直接采出来就可以使用;榆林岩盐品位高,岩盐矿床主要为块状石盐,钾石盐赫尔硬石膏,有少量光卤石和钾铁盐;矿石品位大部分属工业一级品,质纯,氯化钠含量高达99.8%,最低为81.46%,平均95%,是世界矿史上罕见的精品矿床。
2、榆林盐业沿革:
食盐是榆林市最早的轻工产业。榆林市的定边县盐开采历史悠久,始于汉,昌于唐,盛于明清。
1942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在定边就开始了盐的开发生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
1960年,创建了“定边盐化厂”,国家副主席王震曾题词:陕西定边“三五九旅”盐化厂。95年实现利税51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建厂至今累计为地方贡献利税1.4亿元。2001年改制为定边县长城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资产4000多万元,职工357名,拥有天然盐湖14个,湖盆面积98平方公里。该公司现有8个原盐生产分厂,5万吨深水结晶机械化采掘生产线一条,建有盐田4100亩,硝田1200亩,年产原料盐20万吨。拥有年产能力8万吨食用盐生产线一条、工业盐洗涤线一条,可实现年总产值3000万元,上缴两税400多万元。该公司所属盐湖群探明储量为3101.8万吨,其中含氯化钠1825.66万吨、硫酸钠339.69万吨、氯化镁201.64万吨、硫酸镁731.36万吨、氯化钾3.45万吨。业主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在“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将继续依托盐湖,依赖资源,依靠科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盐化工,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全面发展,力争达到原料盐生产100万吨/年,聚氯乙烯30万吨/年,烧碱30万吨/年,食用盐8万吨/年,芒硝15万吨/年,元明粉5万吨/年,硫酸镁2万吨/年,硫化碱1万吨/年,氯化镁1万吨/年,氯酸钠5万吨/年的远景目标。
榆林市盐务局于1992年成立,2000年与轻工局分设,独立行使职能。2008年11月,根据省政府要求,系统整体规划,更名为榆林市盐务管理局,并与市盐业公司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榆林市盐业公司是国有独资的盐业专营公司,成立于1993年,与榆林市盐务管理局职能分设、合署办公,隶属于陕西省盐业总公司;承担着榆林市1区11县,347万居民食用盐、150余家工厂小工业盐的调运和供应,并组织合理储备。全市盐业系统现有干部职310人,其中全额预算事业人员130名,企业人员180名,各县人员分布不均。下面是该局的几个工作片段举例:
﹝1﹞、榆林碘缺乏病及碘盐“三率”情况:全市均为碘缺乏病区。其中有3个县9个乡16万人口为硒碘缺乏病区。上个世纪,儿童甲肿率高达40%(局部地区高达60-80%),是全省唯一的盐产区和碘缺乏病重病区。近年来,市县政府高度重视普及碘盐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并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市碘盐普及明显提高。
1999年,全省十个地市中,有8个达到国家规定的地甲病基本控制标准,榆林市只有清涧、横山、神木、府谷四县达标,其它8个县区均无达标,病区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2002年开始实施碘盐配售工作,我市碘盐“三率”基本逐年提高。2007年9月,国家三部委对我市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达标考核验收,我市12县区全部达标。2010年,榆林市地病办对榆林12县区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进检测,检测结果分别为98.86%、99.85%、99.01%。
﹝2﹞、碘盐配售:1998年原榆林地区行署制定印发了《榆林地区碘盐配给制实施方案》(榆政[1998]7号),标志着我市碘盐配给制的开始。但由于当时盐款不能及时返还等原因,碘盐配给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2002年,市政府重新修定印发了《榆林市碘盐配售制实施办法》。并且成立了“榆林市推行碘盐配售制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范围。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行业主管、社会参与”的方针,通过
“行政配售、财政担保、盐政保驾、公司服务”等措施,使我市碘盐配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市12县区全面推行碘盐配给配售制,碘盐普及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3﹞、财政补贴: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神木、府谷、定边三县率先由县财政补贴,使城乡居民全部免费食用碘盐。2010年,他们继续将打造“百姓吃盐、政府买单”惠民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由市级财政对南部的绥德县、米脂县、佳县、清涧县、吴堡县、子洲县6县农业人口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10元/人。目前,我市12个县区全部实现碘盐配售配给,据统计,2010年全市碘盐配给经费共计2100万左右。对全市居民碘盐配给费用实行财政补贴,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工程”,也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共享榆林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举措,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宣传教育:为了使广大群众普遍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做到自觉食用合格碘盐。榆林市盐务管理局与卫生、地病、教育、广电等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和“5&15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通过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组织宣传队伍,出动宣传彩车,散发宣传传单,发放宣传图册,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标语条幅,刷写宣传口号,播放教育影片,免费向群众发放碘盐等措施,大力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并邀请政府领导进行电视讲话,与此同时,还组织工作组开展走进中、小学校开展防治碘缺乏病一堂课知识讲座,由地病和盐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学校,讲授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通过孩子向家长进行普及碘盐消除碘缺乏病知识宣传,还利用手机彩铃等不断扩大普碘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使广大群众普遍能够树立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意识,主动食用碘盐,自觉抵制私盐,为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每年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达40万份(含学生问卷),书写固定标语180条,悬挂横幅120多条。
﹝5﹞、队伍建设:近年来,榆林市盐务管理局积极推进盐业队伍建设。按照要求,他们认真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五型机关创建、三明两创、书香榆盐建设、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达到了丰富生活、提高品位、陶冶情操、推动工作的目的,促使全市盐业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6﹞、取得成绩:通过不懈努力,榆林市盐务管理局近年来获得较多荣誉。2005年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任务考核“先进单位”和万名干部下乡包村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度被陕西省盐务管理局授予盐业工作“先进单位”、被榆林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食品安全“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万名干部下乡包建新农村“先进集体”;2008年度被陕西省盐务管理、陕西省盐业总公司授予盐政管理“先进单位”、被榆阳区街道办事处授予目标任务考核“先进单位”;
2009年被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10年被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创建省级卫生、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被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授予09年度先进单位;被榆林市创建“五型机关”领导小组授予深化创建“五型机关”优秀组织奖。同时,在省局、省总公司进行的0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被授予优秀单位。
﹝7﹞、盐政稽查情况:为了保障我市群众食盐安全,保证合格碘盐供应,我们市县盐政部门充分履行全面监管盐业市场的职责,按照“管疏结合,查防并举,内外兼治”的工作方针,通过源头驻厂稽查、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网、布暗哨、设眼线,确定属地管理责任制和专项整治,有普查、巡查、换位稽查等措施,全面规范盐业市场。同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加大涉盐案件的查处力度,先后查办了定边抢盐案、吴堡1&2涉盐案和田庄私盐贩销案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并与甘、宁、陕、蒙、晋五省区26个市县(盟旗)实行联合执法和互通情报,共同维护盐业市场秩序。从2000年至2010年每年查获私盐占全省私盐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这些举措,我市盐业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走私贩私案件逐年减少,群众食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市县盐业部门全力克服金融危机对盐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障,盐品运销取得较好成绩。09年,全市共生产原盐41万吨,其中,中盐榆林盐化公司生产原盐21万吨,定边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原盐20万吨。全市共调运各类盐品22313.5吨,完成省局下达计划任务20000吨的111.57%。其中,食盐调运14542吨,完成计划14000吨的103.87%;工业盐调运5290吨,完成计划4000吨的132.35%,畜牧盐调运389吨。二是坚持碘盐配售配给,食盐“三率”显著提升。目前,我市已有10个县区实施了碘盐配售配给,县区政府共补贴840万元,完成碘盐配售配给6300吨。根据市地病办通报,09年我市碘盐质量明显提高,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显著。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由08年的98.99%、98.97%、97.74%上升到09年的99.39%、99.16%、98.56%。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19%,稳定在5%以下,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三是打防宣教紧密结合,盐政管理成效明显。09年,他们克服市场低迷、私盐贩销减少带来的松懈思想,继续强化执法。一是加大宣传。二是狠抓食盐质量监管和盐政执法。三是加强食盐质量检测,严把食盐生产、批发环节内部质量监控关口。四是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全市共查获盐业违法案件175起,没收私盐133.983吨,罚款62350元,检查市场次数1457次,盐品变价和罚款合计元,结案率100%。今年年上半年,市县盐业部门遵循调运计划,规范经营行为,累计调运各类盐品吨,完成省盐务局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65.4%。
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陕西榆林皓海盐化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2月,由中国盐业总公司(相对控股)、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盐业总公司、陕西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陕西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榆林市盐业公司六家股东共同出资4500万元重新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食盐定点公司,是陕西省唯一的一家井矿盐生产企业,现有员工263人,总资产达1.08亿元。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四效真空蒸发制盐装置,产品质量优、品质高,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优级品标准。2005年11月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主要产品有精制食用碘盐、精制工业盐、肠衣盐等。产品主要销往山西、内蒙、宁夏、甘肃和陕西省各市区。
2007年 9月20日,市长李金柱主持召开过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榆林盐田开发有关问题。会议确定将岩盐开发纳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项目,走煤、油、气、盐并举的资源开发路子,做大做强本土经济,推动全市区域经济协调、跨越发展。
2009年3月31日经榆林市盐务管理局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榆林市盐业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是全国第二家市级盐业协会,首批共有团体会员34个,个人会员175人,将在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打造涉盐单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盐及盐化工建设出谋划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3月17日注册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5月7日的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原盐和电石资源优势,公司在现有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正在建设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主要建设装置包括:100万吨/年聚氯乙烯等,项目于2008年4月28日全面开始建设,计划于2010年第三季度一期5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配套热电、水泥装置建成投产,2011年全部装置建成投产,加上公司现有10万吨规模,聚氯乙烯生产总规模达到110万吨。届时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年可直接转化原盐150万吨等产业的升级,促进地方煤炭、电力、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安排3000多人就业,现有员工2300多人。公司“北元”牌聚氯乙烯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北元”牌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公司将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科学管理,不断超越,全力打造中国一流盐化工企业,努力实现经营规模化、运作集团化、融资上市化、合作国际化、管理靠文化的战略目标。
&2010年3月3日,榆林市召开了盐业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保障盐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副市长万恒出席并讲了话。会议要求,要做好食盐专营工作,加强管理,文明执法,健全市场信息网络体系,推进食盐批零网点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维护盐业市场秩序稳定。要全面推进碘盐普及,加强生产、调运、储存、分装、零售等各个环节碘盐质量的监管,研究建立“百姓吃盐、政府埋单”的碘盐供给机制,最终实现全市100%碘盐覆盖。会议认为,我市岩盐开发在规范、有序、就地转化和打造产业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开发的条件。到“十一五”末,榆林市岩盐产业将实现产值130亿元,利税15亿元,就业1万人。到“十二五”末,将实现产盐1000万吨、氯碱等盐化工业产品400万吨,产值300亿元,利税50亿元,就业2万人,成功变成“中国新盐都”。
在米脂的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是由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西部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榆林丰富的岩盐、煤炭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3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已建成投产,年生产聚氯乙烯10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其中片状固碱2万吨、粒状固碱5万吨、32%和48%液碱3万吨),还有工业用液氯、高纯盐酸、工业用合成盐酸、次氯酸纳溶液等产品,年实现销售收人约7.8亿元人民币,上交税金 8000 余万元。
2010年8月2日,从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传来的喜讯看出:中煤水文四队凭借资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和良好的市场信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成功中标该公司10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盐井钻探工程Ⅱ标段盐井一对(BYT3、BYP3),工程总造价1247.72万元。这是该队全面提速主业建设步伐,推进“四大产业板块”协同并举,在陕北连续承揽多个超千万元的大型岩盐勘探项目特别是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600kt/a真空制盐项目鱼河盐矿探井工程近5000万元后,实现项目良性滚动发展的又一成功突破。本工程是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配套的岩盐探井工程,是为加快榆林岩盐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榆林盐化工业发展的资源勘探与采卤结合项目。该盐井对接井共计5790m/2孔(一对井BYT3、BYP3)。其中直井钻探BYT3约2750m,水平井钻探BYP3约3040m。本次勘探将充分利用本区已有地质勘查成果及邻井实钻资料,全面收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遥感、探矿工程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采用MWD随钻加伽玛地质导向监测技术和MWD随钻测量仪配合螺杆钻具定向钻井测控这一核心技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区内岩盐矿产资源条件进行评价。据了解,今年是该队进入陕北岩盐勘探市场开发的第6个年头。6年来,该队紧紧抓住中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敢为人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敢打胜仗,倾心打造特色施工优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促生产,靠科技创效益,核心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效能力显著增强。先后实施了华奥盐田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绥德郝家沟盐井对接井工程、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氯乙烯米探103#盐井104#井盐井对接井工程、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600kt/a真空制盐项目鱼河盐矿探井工程等多个超千万元的大型岩盐勘探工程,累计钻探进尺1.8万余米,基本掌握了陕北奥陶纪岩盐田(湖)的储藏情况和地质资料,在超深孔盐井对接、深孔段盐岩取芯、盐岩厚度和层次精度勘察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水平,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其中米探103盐井、米104盐井对接井钻探进尺5365.47米,裸眼钻进5176.47米,深井段连续取芯160.20米,超地下2600米一次性对接成功;绥德县满堂川绥盐1井、2井盐井对接井钻探进尺5103.88米,其中绥盐1井裸眼钻进2559.88米,深井段连续取芯长度208米,盐岩采取率高达90%以上,所探纯盐岩层厚度为173.62米(居国内之首);为陕北榆林及内蒙古自治区盐化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开创了煤炭地质系统在岩盐勘探领域的先河,在陕北岩盐市场上得到了众多盐田化工企业的认可和信赖,被业主单位列为最佳合作伙伴之一,彰显了“中煤水文四队”的品牌优势,极大地拓展了水文地质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2010年 9月22日,正逢中秋佳节,陕西省盐务局刘镇局长放弃假日休息,赶赴榆林考察盐化工建设情况。在榆期间,刘镇局长一行先后考察了定边长城盐化有限公司、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米脂金泰氯碱厂和神木北元化工等四家涉盐企业,对子洲县马蹄沟土盐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视察了靖边、定边、米脂、绥德四县盐业部门的工作情况。市盐务管理局贺定森局长、樊延祥副局长全程陪同,并详细汇报了市县盐业的发展状况。在调研时,刘镇局长指出,食盐生产企业要搞好项目开发和技术改造,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规范经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4日下午,市委书记李金柱、市长胡志强、副市长万恒与刘镇局长就榆林盐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盐化工的建设和发展规划进行了座谈。李书记指出,省局、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努力开创榆林盐业新纪元。
2010年10月11日下午,榆林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公司)在神木组织召开全市碘盐配给工作座谈会。县区盐业部门负责人、市局(公司)部分科室负责人、中盐榆林盐化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盐务管理局纪检组长毛小萌应邀参会指导,会议由郭庆阳副局长主持。会上,樊延祥副局长宣读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市农业人口实施碘盐配给补贴的通知》、《榆林市盐务管理局(盐业公司)碘盐配给实施方案》;郑宏飞副经理对各类盐品利差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并对配给盐品调运作了周密安排;神木、府谷、靖边三县盐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碘盐配给工作的先进经验;盐政科师万生科长宣读了《陕西省无碘盐销售管理办法》,并对1—10月份全市盐政情况作了通报;贺定森局长详细传达了省局刘镇局长来榆视察期间的讲话精神,并要求各级盐业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做好贯彻落实。针对碘盐配给工作,他强调,实行碘盐配给是防治和消除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政府埋单,百姓吃盐”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2010年10月13日,西部鲁花盐化科技有限公司一行由常务副总经理程刚带队,赶赴榆林考察盐化工开发情况,并与市局(公司)进行了盐化工开发座谈。会上,樊延祥副局长详细介绍了榆林盐资源的状况和特点,并对榆林盐资源的开发优势及发展思路进行了重点阐述。贺定森局长对西部科技公司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投资盐化工项目建设,要首先做好市场、规模、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的定位。
2010年10月18日,为了推动全省盐品调运计划的完成,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陕西省盐业总公司2010年运销工作在榆林召开了会议。会议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运销工作要围绕盐品经营做文章,在提高盐品效益上下功夫,在挖掘盐品利润上动脑筋,并以此为基础,搞好非盐产品的经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十五”期间,榆林市主要矿产资源均已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岩盐勘探主要集中在对榆阳区、米脂和绥德等县(区)的详查,其余地方岩盐勘探程度较低,对定边湖盐也进行了详查。榆林积极发展岩盐产业,积极走上打造新盐都的快车道。如今,岩盐规模开发已提上榆林市日程,预计到“十一五”末,该市将实现产盐500万吨。由榆林市政府投资的探井工程——绥德县满堂川乡“绥盐1井”近日封井,根据钻探取芯测定,这口井累积岩盐厚度达到173米,属国内之最,同时还探明储量惊人的焦煤层。绥德县岩盐探井工程是榆林市政府为扶持南部县经济发展,启动的鱼、米、佳、绥盐化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水平对接井工程经公开招标,由中煤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设计由中盐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经钻探测定,盐井在2104米处发现煤,再钻深90米开始有焦煤,煤层累积厚度为20—30米,在2320米处发现盐,厚度达173米,是我国内陆地区目前已钻探完成盐井中最厚的岩盐矿藏。
2010年11月11日,绥德县盐务管理局按照计划安排,把最后一批碘盐配送至名洲镇政府,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碘盐配给目标任务。全县20个乡镇, 用时12天完成全部配给任务。部分乡(镇)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发放仪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榆林盐业资源储藏分布及开发现状
1、盐类的储藏分布状况:1955年,陕西延长油矿延深1#钻到奥陶系,发现多层石盐岩,这是陕北首次发现岩盐,但当时未得到重视。1987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在镇川1#相同层位钻到厚盐层并取出矿芯,引起钾盐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1988年开始,地矿部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了钾盐普查及综合研究。岩盐是榆林市的优势和特色资源之一,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盐田大多属于奥陶纪岩盐田,由于其储量巨大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岩盐田为我国最大,全球少有。具有大、多、高、贵、强五大特点。榆林奥陶纪岩盐田北起红碱淖、南抵清涧、西至靖边、东临黄河。岩盐分布于榆阳镇川及其以南的米脂、绥德、佳县、清涧、吴堡、横山等县(区)。奥陶系岩盐埋深米,平均层厚120米,含盐层12-23层,平均NaCl含量95%。芒硝资源总量为728万吨。湖盐分布在定边县周台子、盐场堡、白泥井三个乡,面积98平方公里,共有天然盐湖14个,已经开采生产的7个。盐湖区盐类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100万吨,年动态补给量5~7万吨。土盐产于子洲县马蹄沟镇,东起薛家崖,西至马蹄沟,长约十华里,称“十里盐湾”。榆林盐业矿藏品位居亚洲之首,誉称‘煤都盐海’。”
2、榆林盐业的开发状况:盐资源发现以来,我市就高度重视对岩盐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加快资源勘探,规范资源开采,实现资源转化的工作目标。1998年,镇川8万吨真空制盐项目被省计委批准立项并被省政府列入我市能源重化厂基地建设起步项目之一,并于2003年建成投产,米脂金泰氯碱厂、神木锦界北元10万吨聚氯乙烯已于2005年开始投产,榆林能源重化工开发区15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也正在筹建。同时,神木北元年产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中盐60万吨制盐项目,浙江光宇集团100万吨纯碱项目,陕西金田5万吨氯酸钠,米脂华龙60万吨制盐项目等被列为重大建设项目。米脂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达成共识,共同开发米脂盐化工业园区。全市盐化工业发展强劲,为保持地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榆林盐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近10年的开发,我市岩盐及盐化产品的产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投资约25亿元建成中盐、北元、金泰三个项目。2009年生产原盐35万吨、聚氯乙烯17万吨、烧碱16万吨、盐酸6.5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这三个项目都在扩建,计划投资约100亿元,扩建后新增产能:原盐230万吨、聚氯乙烯115万吨、烧碱110万吨、水泥260万吨,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榆林盐业开发的区域初步确定为“一带两区三园”,即:规划面积140平方千米的鱼米绥盐化工业带,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的吴堡、子洲两个盐气共采区,以及“红、白、定”(榆阳区大河塔乡红石磕、横山县白界乡、定边盐厂)三园,规划总占地260平方千米。
(三)、榆林盐业区位优势
随着盐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榆林盐业在市场营销的发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榆林盐业创建的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等方面具备优势;榆林是地处周边几个城市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信息与交通发达,煤、油、气、盐资源品种极大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四者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地下资源聚集、产业优势、区域创新、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作用,将有效推动榆林盐业事业进入发展的新局面。就以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公司为例:该公司所在地镇川镇,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可呈扇形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区),而这些省(区)恰是国内井矿盐空白地区,市场潜力极大。公司门前有210国道和西包铁路经过,距镇川火车站仅500米,具备良好的外运交通条件。
(四)、盐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大开发,使榆林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此而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同样令人关注,而法律的缺失和脱节是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改变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利益分配制度和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体制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市场不旺,效益较低;认识片面,思路不清;产业规划盲目,开发利用缺乏统筹性;条块利益冲突,制约盐业发展;投资环境差,项目落地难等。具体分以下几种:
1、食盐专营水平仍然较低。市县公司盐业运销虽然稳步增长,但人均销盐量与先进标准相差还很大,食盐专营水平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个别企业还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2、企业管理能力滞后。县区盐业部门仍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帐目不全,企业资产不明,奖金补贴发放不规范,利润吃光分尽,随意开支等现象,经营管理制度未能完善落实,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3、部分县碘盐普及存在差距。吴堡、绥德、清涧等县仍未实施碘盐配售,农村地区碘盐普及滞后,私盐存在市场,影响全市普及碘盐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深入推进。
4、盐资源管理难度增大。盐资源开发项目大多是政府主导或重点项目,受上划等因素影响,市县盐业部门对盐资源开发进行监督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5、专营队伍素质仍需提高。市县盐业经营管理队伍中还存在学习氛围不浓,文化程度较低,纪律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等现象,制约着榆林盐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盐类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发展趋势
1、岩盐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方向:中国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盐国,盐产量占全球盐产量的18.3%,其中,海盐总产量2004年世界排名第一,并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中国的重化工业迅猛增长,带动两碱工业以每年约8%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盐消费市场。当前盐业面临的形势,既具备一定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从总体上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目前,国内原盐市场在经历了2003、2004连续两年的供应紧张后,2005年逐渐达到供需平衡。预计未来几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原盐市场仍将表现平稳,但季节性的价格波动仍将难免。预计2010年,中国总用盐量将达到6500万吨,这为盐和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区位生得贵。榆林岩盐田处在我国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处在我国北部半径1000多公里无盐区的中央,处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腹部。西(安)、太(原)、包(头)、乌(海)、银(川)等1000多万吨用盐市场的中心,用盐量大,位置重要。比较优势强。榆林不仅岩盐资源丰富。而且煤、电、油、气、地、劳、运、通等匹配资源组合更好。盐及盐化工品的制造成本特低。吨卤折盐成本价50元,吨烧碱、纯碱、电石成本价分别比市场平均价低300元以上,吨氯酸钠、金属钠、氯乙烯单体、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等生产成本比市场价低近千元,成本竞争优势极强。岩盐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水采盐技术发展为连续开采、切割和爆炸开采技术。
2、盐业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了当前国内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有蕴藏丰富的资源优势的巨大支撑,有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的有力支持,有高素质的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和全市人民的努力,榆林盐业矿产资源开实现又一次腾飞是有希望、有把握的!在不久的将来,榆林必将成为全国经济建设的亮点,成为让世界瞩目的能源竞争大市场!
(六)、榆林市盐类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与布局
“十一五”期间,盐类资源开发项目4项,投资1.8亿元)。资源勘探项目2项,投资2.07亿元。综合开发项目3项,投资0.53亿元。盐类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大保当至高杰村沿河200km盐化工业带,盐井项目布点,包括高杰村2对4口,崔家湾6对12口,白家硷3对6口,米脂5对10口,镇川2对4口,鱼河镇12对24口,白界乡10对20口,马扎梁、左界3对6口,波罗镇2对4口(待探明),麻黄梁、大河塔5对10口,大保当5对10口,每对井时出卤量120m3,共54对井,年产卤折盐1060万t;盐化技改项目,重点对定边相关盐企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年产18万t深水结晶盐项目;滩晒盐项目,在佳县建成30万t滩晒盐企业,在子洲建成年产60万吨工业盐的综合利用企业。
榆林盐业资源的储藏与开发,力争用10年时间全部建成。调整结构、联动发展。开发岩盐资源,要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狠抓轻工业的发展,用轻工业来拉动盐化工的发展。建议榆林盐化工产业有清醒的认识,全面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要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建立具有持久活力的发展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向创新、科技、管理要效益,提升盐文化内涵,不断推动榆林盐化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经济与投资企业的双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改革已取得重大成就。由于价格改革在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致使有的企业面临困境。新时期榆林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以此带动相关和其他产业,实现榆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榆林,正在从能源转换输出领域向中国、向世界重新展示自己的能源、投资热土的广阔前景和无限魅力!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快速发展榆林盐业的必然选择。解放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后,在工作实践中要时刻不忘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以更加开放的眼界和更加开放的思维,推动榆林盐业发展。
榆林人民愿与社会各界朋友精诚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让每位来榆林参观者感叹大自然是如此偏爱这个地方!末了,我就用形容榆林四大矿产的16个字来结束此文吧:“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一盐难尽!”……这正是:
苜蓿花紫,饮金盐水,定边毓秀钟灵。烽火台上,蛇吞气象,行云万里无横。把酒谢天庭!看夕阳几度,历史雄英。大浪淘沙,花良故里话征程。
盐田大笔丹青。看高楼塔架,万器轰鸣。花马池边,城乡换貌,能源产业方兴。富县乃民声!通东西南北,惟酒宾朋。金光盖地,皓月浮金正东升!
2011年4月28日写于榆林苦陋斋
,女,《西部法制报》驻榆林记者站策划部主任、记者,笔名,石林;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地址:陕西榆林人民路繁荣巷3排2号
邮编:719000
电子邮箱:
新浪博客:.cn/tylz8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濮阳盐矿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