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2歌词分配改编那个歌词怎么唱的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期许晴在车上听唱的男英文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MP3歌词试听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期许晴在车上听唱的男英文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MP3歌词试听
08:32:17&&&编辑:&&&来源:网络&&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期许晴在车上听唱的男英文歌曲背景音乐叫MP3歌词试听地址:http:
www yy521 com 2012zuixingequ plays liuxinggequ index19453 html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期许晴在车上听唱的男英文歌曲背景音乐叫MP3歌词试听地址:/2012zuixingequ/plays/liuxinggequ/index19453.html
&
&&&&
本网站为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画乡网〗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陕ICP备号 客服QQ:
邮箱: qq客服: 全国热线/举报监督QQ:您(@)目前可用积分:163939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花儿与少年》及其后续的事
4229 次点击
9:08:55 发布在
&&《花儿与少年》及其后续的事作者郭德茂,复旦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转眼间到了抗战胜利的1945年。西宁虽是个小城,但庆祝抗战胜利的气氛却十分热烈。人们放鞭炮、打太平鼓、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整个西宁和全国一样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庆中。&&&&要准备过1946年的春节了,马步芳把王洛宾叫到自己身边说,“王教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咱们要好好热闹一把!你很有才,施展一下,让咱们西宁好好红火红火!”王洛宾提议搞汇演,由军队、地方、学校编排文艺节目,比赛、表演。取名叫“军民同庆抗战胜利文艺汇演”。马步芳听了很赞成,指示一切照王教官说的办。&&&&马步芳兴致很高,他要组织自己的卫戍 部队参加演出,而且决心要出彩,要拔头筹。但是上什么节目呢?马步芳没有了主意,又找王洛宾商量。&&&&王洛宾认为在西宁这个地方,老百姓最喜欢“花儿”,你要是搞“洋东西”一是没那个条件,二是老百姓也未必接受。如果能把青海的“花儿”推陈出新,弄出花样,一定能大受欢迎。他的意见得到马步芳的赞成。&&&&但是“花儿”老土,西宁的人天天都有人唱,听惯了,怎么出新呢?马步芳又犯了愁。马步芳别看是个军人,是个武夫,可他很喜欢文艺,很有点艺术情趣,他还专门请王教官教儿子马继援弹钢琴唱歌呢。&&&&王洛宾知道马步芳喜爱“花儿”,就让他唱家乡的“河州花儿”,希望从中有所发现。马步芳开始时不好意思,但是唱着唱着就放开了。王洛宾觉得有用的,就赶紧记下来。&&&&马步芳唱的“ 河州花儿”有荤有素,有的文雅些,有的很粗俗。王洛宾说不要紧,尽管唱。马步芳唱了什么“二妹子好来实在好,走起路来好像水上漂”,还有什么“这么大的窗户这么大的门,这么大的姑娘不嫁人。”王洛宾笑着说“这是土匪的歌嘛!”马步芳也不生气。马步芳还唱了什么“情哥哥,小肉肉”等等。唱着唱着,王洛宾叫马步芳停下来。&&&&问他,“这叫什么歌?”&&&&马步芳感到很奇怪,“这就叫花儿呀!”&&&&“唱的是什么内容?”&&&&“儿娃子少年和花骨朵姑娘呀,你连这都听不出来?”马步芳疑惑不解。&&&&“它没有名字吗?”王洛宾问。&&&&马步芳想了想说,“那就叫我们回族的四季歌吧。”&&&&王洛宾问:“这是谁写的?”&&&&马步芳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瞎编下的,我自己喜欢,很少给人 唱。”&&&&王洛宾问:“你能编歌?”&&&&马步芳说,“我是根据我们家乡的调调子瞎唱,让王教官笑话了。”&&&&王洛宾说,“这首歌不错呢!来,咱们一起琢磨琢磨。”&&&&就这样,经过几小时的切磋,应该署名马步芳词、王洛宾曲的这首《花儿与少年》歌曲写成了。为什么说是马步芳作词呢?因为词的基础是马步芳编写的,王洛宾只是提出了修改和润色的意见。为什么是王洛宾作曲呢?因为他把原来粗糙散漫、不成曲调的芜杂成分去除,按照规范音乐的标准重新进行整饬、再创造,使它完美和定格。&&&&王洛宾说,“就用这个歌做节目,一定精彩!”王洛宾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但是这表演唱叫什么名字呢?《四季歌》?不够响亮。马步芳说,“那就叫《花儿与少年》吧。花儿,既是我们的青海民歌叫花儿,又是姑娘如花儿,少年,我们这搭把尕娃子、小伙子叫少年,就叫《花儿与少年》吧。”王洛宾一听有道理,就把他歌谱上面的《四季歌》三个字划掉,写上《花儿与少年》。&&&&春季里么就到了(这)水仙花儿开&&&&年轻轻个女儿家呀踩呀么踩青来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托一把手过来&&&&夏季里么就到了(这)女儿心上焦&&&&石榴花个籽儿结的赛过红玛瑙&&&&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亲手么摘一颗&&&&秋季里么就到了(这)丹桂花儿香&&&&女儿家个心儿上啊起了个波浪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扯不断情丝长&&&&冬季里么就到了(这)雪花满天飞&&&&女儿家个心上是呀赛过那雪花白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认清了你再来&&&&1946年的春节,西宁南广场上的《军民同庆抗战胜利文艺汇演》开始了。军人、市民、从远处赶来的各民族群众使广场显得人山人海。欢乐的竞赛的气氛非常热烈。前面的节目一个接一个,掌声笑声不断。&&&&这是最后一个节目了,是歌舞表演《花儿与少年》。帷幕拉开了,八个面目姣好的妙龄姑娘和八个英俊潇洒的回族小伙操着浓重的河州口音唱着跳着登上了舞台。偌大的广场一下静了下来,人们惊呆了。那桃红的扇子,水绿的裤子,俊俏的脸蛋,轻快的身姿着实令人惊艳。只见他们一边唱一边跳,姑娘妩媚多情,小伙诙谐幽默,广场上的气氛又变得轻松热闹了。人们指指点点,说着笑着。当表演完毕,立即响起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演员们在掌声中登台谢幕时,八个扮演姑娘的 小伙子摘去头上的彩巾,人们发现原来是八个小伙子扮演的,掌声和笑声又一次响起来,久久不能停息。&&&&这个节目成了西宁人经久议论的一个话题,说那歌唱的太好了,舞跳得太好了,他们知道八个姑娘是由八个青年军人扮演的,就把这个节目简称《八大光棍》。&&&&这个节目夺得了汇演的第一名,西宁人心服口服。不是因为马步芳的卫戍部队,也不是因为马步芳的威势,而的确是因为它在所有的节目中最精彩。当然他们也动了不少心思,排练不让外人看,由音乐教官王洛宾从战士中挑选能歌善舞的人用心指导,所以在演出时一炮打响。&&&&马步芳当然很高兴,他专门设宴,请了所有演职人员和筹备组织人员,来庆祝春节汇演的成功。&&&&很多年后,王洛宾受难了,但《花儿与少年》却走红。不知就里的人只知 道是“青海回民民歌”,但不知道它成型的真实背景。还有人以为是由青海“花儿王”朱仲禄创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朱仲禄,生于1922年,卒于2007年,他比王洛宾小9岁,卒年晚于王洛宾,是王洛宾的朋友,他们1940年代就相识。朱仲禄出生在青海南黄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堡永安村,是当地著名的“花儿王”。1956年冬,全国音乐舞蹈在北京汇演,朱仲禄和作曲家吕冰、舞蹈家章新民改编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这是由三部分音乐组成的,一部分是民间小调《蓝桥会》,一部分是《五更调》,主体部分就是这《四季歌》,而舞蹈动作也是来自“八大光棍”,连节目名字也是取自当年马步芳拟定的“花儿与少年”,因为原生态的民歌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新”名字。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就说它是“青海民歌”,根本不 说原创是怎么回事。朱仲禄从来没有说他是《花儿与少年》的原创,在王洛宾生前和死后他都没有说过。青海那么多人,老人都是知道这两个版本的歌舞的来龙去脉的。朱仲禄和王洛宾是同时代人,一生也是既坎坷又丰富,诚如人们对他的评论,是“鲜花与掌声相伴,牢狱与批斗相连。”他也属于另一个故事。&&&&我曾在长篇人物传记《艰难时代的传歌者――王洛宾评传》中写到《花儿与少年》的创作,然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很多年后,王洛宾受难了,但《花儿与少年》却走红。不知就里的人只知道是“青海回民民歌”,但不知道它成型的真实背景。还有人以为是由青海“花儿王”朱仲禄创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朱仲禄,生于1922年,卒于2007年,他比王洛宾小9岁,卒年晚于王洛宾,是王洛宾的朋友,他们1940年代就相识。朱仲禄出生在青海南黄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堡永安村,是当地著名的“花儿王”。1956年冬,全国音乐舞蹈在北京汇演,朱仲禄和作曲家吕冰、舞蹈家章新民改编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这是由三部分音乐组成的,一部分是民间小调《蓝桥会》,一部分是《五更调》,主体部分就是这《四季歌》,而舞蹈动作也是来自“八大光棍”,连节目名字也是取自当年马步芳拟定的“花儿与少年”,因为原生态的民歌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新”名字。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就说它是“青海民歌”,根本不说原创是怎么回事。朱仲禄从来没有说他是《花儿与少年》的原创,在王洛宾生前和死后他都没有说过。青海那么多人,老人都是知道这两个版本的歌舞的来龙去脉的。朱仲禄和王洛宾是同时代人,一生也是既坎坷又丰富,诚如人们对他的评论,是“鲜花与掌声相伴,牢狱与批斗相连。”他也属于另一个故事。&&&&那么今天就讲讲朱仲禄的故事。&&&&朱仲禄日出生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堡永安村,汉族,笔名花丁。他的爷爷叫朱成林,出生在甘肃河州大北源朱家坡,清同治年间避战乱逃亡到青海同仁,当时才13岁。朱仲禄的父亲朱瑞(1885――1953),擅长皮匠手艺,还是唱花儿的能手,朱仲禄唱花儿,就是从小从父亲那里学的。他的著名的《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就是由父亲传给他的。小小年纪的朱仲禄,父亲每次外出唱花儿,都把他“尕成娃”(朱仲禄小名)带在身边,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花儿的熏陶,八九岁就被乡民称为“花儿尕把式”。朱仲禄还从小深受同村的“百歌阿爷”和“瞎佛保”的影响。“百歌阿爷”和“瞎佛保”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是唱花儿的能手,没有留下名字。“百歌阿爷”会唱很多花儿,所以有了这么个称谓,而“瞎佛保”更是个盲艺人,经常住在和尚庙里,他唱的特别好,高音部的假嗓子、抖音唱得特别有味。朱仲禄先是读私塾,12岁入村里的小学,三年后以作文第一考入同仁县的县办学堂,一年后又考入青海西宁的昆仑中学,而音乐教师,就是王洛宾。1939――1941年三年,朱仲禄在昆仑中学读书。朱仲禄后来能成为集“演唱、编写、研究”于一身的花儿王,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一定的音乐知识素养,昆仑中学的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朱仲禄不同于一般没文化的“亮嗓子”演唱者的原因。&&&&朱仲禄的恋爱婚姻有一段珍贵的故事。当时当地的青年一般十七八岁就忙着结婚,而朱仲禄20岁了还没有找对象。一天清早,他在隆务河边练嗓子,看见一个回族少女背着木桶来河对面取水。远远望去,那姑娘的身段和面庞都很好看,朱仲禄的心动了,他清了清嗓子,唱起来――&&&&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上去容易折上者难,&&&&折不到手里者是枉然。&&&&没想到那姑娘放下水桶站起身回唱起来――&&&&阿哥是孔雀半空里旋,&&&&尕妹是水边的牡丹。&&&&冰糖的嗓子圆圆的甜,&&&&泉水边打了个转转。&&&&啊,民歌就是这样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发挥着实际的作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朱仲禄恋爱了!他一天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希望第二天早上还能在河边见到那姑娘!第二天一早,朱仲禄就来到了河边,不多久,那姑娘也就来河边背水了。朱仲禄大胆而深情地唱起来――&&&&清泉的水边天天转,望眼穿,&&&&见不上你是可怜。&&&&莲花山上的盘盘路,路难走,&&&&追不上你是枉然。&&&&姑娘用手把水抛向空中,清粼粼地对唱――&&&&珍贵不过红玛瑙,&&&&得不到手里枉然。&&&&清茶不喝者奶茶喝,&&&&馍馍不吃者你茶喝。&&&&这姑娘长得好,花儿唱的好,还心灵得很!从这一刻,朱仲禄确定这就是他要找的爱人!结果他们从对歌开始,成为终身相守的夫妻。这姑娘名叫白存女,汉族,因母亲改嫁给回民,所以随母亲信仰伊斯兰教,她的回族名字叫索菲亚,花儿唱的很好。&&&&1949年9月,西宁解放不久,朱仲禄就报名考入中国人民革命大学三分部,简称“革大三部”,这是一个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速成学校,设在西宁的邓家花园。1950年8月,“革大三部”的毕业晚会上,大家知道朱仲禄花儿唱的好,就一个劲地鼓掌让他唱,朱仲禄高兴,一连唱了好几首,迎来了一阵阵掌声和满堂喝彩。听众中有来自西安的“西北文协采风团”,音乐家关鹤岩老师发现了朱仲禄,晚会结束后记录了河州大令《上去个高山望平川》的曲谱,并使之广为流传。其后他们多有合作,其大部分成果收入了朱仲禄1954年出版的《花儿选》一书中。关鹤岩先生还热情邀请朱仲禄来古城西安工作,1953年在关先生的推荐下,朱仲禄进入西北文工团,成为专业的花儿独唱演员,从此开始了朱仲禄的专业演唱生涯。&&&&好景不长,1955年肃反运动中,朱仲禄因为在旧政府里的工作经历,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日,他被戴上手铐,投入监狱。这时关鹤岩先生多次到监狱探望,安慰和鼓励朱仲禄。1956年底,经审查,被关了一年多的朱仲禄无罪,平反释放。&&&&被释放后的朱仲禄,一阵儿不让他唱花儿,一阵儿又叫他唱。这一时期他演唱了《上去个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下四川》等花儿,这些歌后来成为花儿经典。他为电影《太阳照亮红石沟》、《阿爸的愤怒》配唱花儿插曲。朱仲禄的名声渐渐大起来,被西北以外的人们所知。可是出狱后的朱仲禄却从独唱演员变成了“鞋匠”,成了个打杂的,被安排给歌舞团舞蹈队做舞鞋。在不能唱歌的时候,朱仲禄就研究花儿,并教几个找上门来学花儿的学生。&&&&因为觉着离家太远,1963年底,朱仲禄告别西安古城,调到了隶属于西北民族学院的甘肃省民族歌舞团,来到了兰州。他在兰州有多场演出,都是独唱花儿,深受喜爱花儿的兰州人的赞赏,于是兰州无人不知朱仲禄,更有“聊天便说朱仲禄(花儿)”&&&&的口碑,这时兰州人给了他“花儿王”的美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朱仲禄落入无底深渊。他从“花儿王”变成了“毒草王”,胸前挂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历史反革命、毒草王朱仲禄”。他被无数次地批斗游街,被监禁在“牛棚”中。这时妻子索菲亚承担着外部的压力和家庭的很多困难,抚养孩子长大。他们有五个儿女。&&&&到了1969年,“牛棚”中只剩下四个“牛鬼蛇神”,而朱仲禄是其中之一。他们每天要做的事除了检讨自己的“罪行”,就是打扫厕所,拾倒垃圾。1969年的除夕夜,朱仲禄等四个“牛鬼蛇神”是在“牛棚”里度过的。一阵阵凄凉和孤独袭来,在同伴们的提议下,朱仲禄唱起了几年没有唱过的花儿,这是他心底反复编成的――&&&&尕蜘蛛摆下的八卦阵,&&&&蜜蜂哈孽障,(意思是无能、倒霉)&&&&打灯虫我跌的这火坑,&&&&死里吗活哩是由你们整。&&&&尕妹妹孽障,&&&&阿哥哈跌在这难中……&&&&唱得四个人泪流满面。朱仲禄狠了狠心,又唱了早年唱过的“孟达令”《不死就是这么个唱法》――&&&&三股子麻绳背扎下,(意思是,胳膊被三股麻绳绑在背后面)&&&&大堂里金柱上绑下,&&&&钢刀拿来头割下,&&&&不死就是这么个唱法。&&&&唱的几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唏嘘,然后默默无声地睡觉。&&&&1970年12月,隆冬飘着大雪,朱仲禄被逼下放,离开兰州,回到故乡青海同仁。回到故乡后他一方面受到乡亲们的安慰和关爱,还称他为“我们的花儿把式”,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监督改造,被派到距离村庄几公里外的尕玛沟,给生产队放羊,外加看护树林。他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土屋里,度过了整整8年的“羊倌”生活。那里没有人,放羊寂寞时,他就放开嗓子吼几声花儿。远方有一棵高大的孤独的松树,人们叫它“禅体松”,仿佛它在人间修炼,这成了朱仲禄的情感寄托。他把这颗松树看作是伙伴,编花儿唱给它听――&&&&莲花山上擎天松,&&&&喜迎了新来的牧人。&&&&深山中放歌无人听,&&&&鹰窠壁给了个回声。&&&&小溪知音弹起琴,&&&&老山鹰同情者和鸣。&&&&青山含笑花含羞,&&&&擎天松高兴者点头。&&&&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民众要求花儿王朱仲禄出山的呼声很高。1978年朱仲禄才被青海省政府派人接出尕玛沟,朱仲禄迎来了“新生”。在朋友和学生为他举办的庆祝宴席上,朱仲禄哭了,为他在文革中抄家丢失的几千首花儿痛苦不已。在朱仲禄被关押的几年间,他的家被抄家三次,翻了个底朝天,凡是与花儿有关的书籍和资料都被扫荡一空。&&&&日,在青海省首届民歌汇演会的开幕式上,朱仲禄作为省政府特邀歌手,放声歌唱了以“金晶花令”填词的《鸟儿出笼马脱缰》――&&&&鸟儿出笼马脱缰,&&&&金凤凰展开了翅膀。&&&&党中央还给我银铃嗓,&&&&端唱个百花齐放。&&&&这被看作是朱仲禄的正式出山,人们奔走相告。&&&&为他平反的好消息纷至沓来,甘肃和青海两省同时要为他补发8年工资,争着要他。经过慎重考虑,朱仲禄决定留在青海西宁,被安排在省群艺馆工作。后来形势越来越好,朱仲禄任中国音协青海分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花儿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等。&&&&朱仲禄将精力主要放在花儿的研究和学生的培养上。他写了很多关于花儿的研究文章,比如厘定了什么是花儿,指出“花儿”和“少年”是一种民歌的两种称谓,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将河州花儿改称为“少年”。他培养了不少学生,其中最优秀的是马俊。马俊,东乡族人,1964年生于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民和县官亭镇,他现在被称为新一代的“花儿王”。&&&&一代花儿王朱仲禄日下午两点10分,在青海西宁家中去世,享年85周岁。按当地人习惯,一般称虚岁,享年86岁。&&&&朱仲禄曾作《花海行吟》,似是总结自己的一生――&&&&蜜蜂采蜜捐身躯,&&&&花丁育花白了头。(朱仲禄笔名花丁)&&&&心泉喷出千首歌,&&&&唱尽人间乐和愁。&&&&而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歌手们忘不了朱仲禄写下的那首“宴席曲”《青溜溜青》,算是对花儿王朱仲禄先生一生为花儿做出巨大贡献的纪念――&&&&青溜溜青来,青溜溜青呀,&&&&青溜溜的果树上,果子么青呀。&&&&果子么好吃,树难种呀,&&&&吃果子时忘不了种树的人呀!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50)
已经有 1 人打赏,共 50 分
打赏的猫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21:23 &&
上网不聊天,气死活神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28:34 &&
你读《花儿与少年》的歌词,就能看出它不是一般的没文化的老百姓能唱出的“花儿”,很有文化素养。它是经过马步芳和王洛宾“打磨”后的杰作!它完整和精彩,可见马步芳的文化水平并不低。&&&&《花儿与少年》:&&&&春季里么就到了(这)水仙花儿开&&&&年轻轻个女儿家呀踩呀么踩青来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托一把手过来&&&&夏季里么就到了(这)女儿心上焦&&&&石榴花个籽儿结的赛过红玛瑙&&&&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亲手么摘一颗&&&&秋季里么就到了(这)丹桂花儿香&&&&女儿家个心儿上啊起了个波浪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扯不断情丝长&&&&冬季里么就到了(这)雪花满天飞&&&&女儿家个心上是呀赛过那雪花白呀&&&&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小呀阿哥哥呀!认清了你再来五十年代朱仲禄先生等人改编的歌舞,也只有“四季”中的第一段“春季”!并没有上面完整的“四季”!这是提醒大家应该知道并注意的。那么《花儿与少年》的来龙去脉大家也就清楚了。历史不能虚无,而是要还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41:17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7:21 &&
光棍,是未结婚,爱捣蛋爱搞笑的意思,包含着“不正经”的贬义,也包含着“会戏耍”的褒义。“八大光棍”,就是笑骂褒扬的意思,如同有时候我们会笑着称赞某人“你真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6:42 &&
《花儿与少年》的首演是庆祝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是1946年。当时表演的就是四段,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956年冬,全国音乐舞蹈在北京汇演,朱仲禄和作曲家吕冰、舞蹈家章新民改编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这是由三部分音乐组成的,一部分是民间小调《蓝桥会》,一部分是《五更调》,主体部分就是这《四季歌》,而舞蹈动作也是来自“八大光棍”,连节目名字也是取自当年马步芳拟定的“花儿与少年”,因为原生态的民歌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新”名字。&&&&新歌舞中,主体部分“四季歌”也只用了春季,而没有夏季、秋季和冬季!&&&&――由此可以还原历史,《花儿与少年》的来龙去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1:53 &&
阶级斗争抹杀人类最美好的情操,用假,恶,丑取带真,善,美。毁灭美好的东西只有一瞬间,要建造美好的东西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13:38 &&
&&&&花儿《尕模样骨头里渗》上歌词:花儿:沙燕绕令&&&&上天的梯子你搭上,天上的星星哈摘上。&&&&尕手儿抓住脸上望,尕模样骨头里渗上。水红花令:&&&&左边是黄河右边是崖,崖顶上踏出个路来。&&&&阿哥你拿出个实心来,尕妹我豁出个命来。沙燕绕令:&&&&一根柱子三根梁,凤凰展翅的盖上。&&&&尕妹的身套是一炷香,尕脸活像个太阳。水红花令:&&&&大石头根里淌清泉,淌成个长流的水了。&&&&我俩是羊毛擀成的毡,到老时心不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39:32 &&
王洛宾大师永垂不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6:41 &&
不要轻视民间文学!《诗经》的最优秀的部分十五国风,就是民间文学。《豳风》(也写作风)就是我家乡的民歌,流行在咸阳、宝鸡、天水一带。花儿,是现在的诗经遗传和遗存!已经有研究朱仲禄,拿到博士学位。2002,福建师大。若写作《从诗经到花儿》,是很好的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选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7:22 &&
&&&&<img SRC="/BBS/up_file//a685d020-9c51-4e42-aa0d-af2abe96d32c.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朱仲禄和青年马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8:21 &&
&&&&<img SRC="/BBS/up_file//bda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朱仲禄1962年在广州演唱花儿,大提琴伴奏者安志顺。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9:23:01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9:47 &&
&&&&<img SRC="/BBS/up_file//03c7ff03-db07-4d89-a684-a8490cec162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朱仲禄和他的青年弟子马俊。摄于80年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4:59 &&
&&&&《月亮偏西了》(河州二令)朱仲禄编写传唱:&&&&月亮偏西(者哟)快亮了,&&&&(哎哟天呀快亮了)&&&&架上的鸡呀叫了,&&&&睡着的阿哥摇(哟)醒了,&&&&(哎哟摇哟醒了)&&&&离去的时候(儿)到了。&&&&(哎哟离去的时候到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5:42 &&
&&&&<img SRC="/BBS/up_file//f5cb1bed-fcfe-41fc-8beb-3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朱仲禄50年代演唱花儿。
共 4229 次点击,22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848939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549 / 昨日发帖:3569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花儿与少年》及其后续的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儿与少年歌曲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