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四年级上学科计划编什么辫子最合适最好看!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怎样写好四年级作文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curative_wchl(江苏)
leo-4444(上海)
购物之人123(上海)
577平阳县黄茂兴(浙江)
153*****555_p()
jd_8351573(北京)
jimmyalt(上海)
大鱼儿mm(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我不想说》变摇滚版 杨钰莹巧手编辫子|杨钰莹|摇滚|《音乐大师课》_新浪娱乐_新浪网
《我不想说》变摇滚版 杨钰莹巧手编辫子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杨钰莹与韩磊
可爱杨钰莹
杨钰莹《音乐大师课》
  新浪娱乐讯 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本周即将迎来“经典影视歌曲”的主题内容,众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会通过四位明星老师的指导,被孩子们唱出新时代的味道。
  亲选礼物送小康显贴心
  杨钰莹为学生向小康选择了一首深情大气的《绒花》,这首1979年的电影《小花》的主题歌一经问世就红遍了大江南北,电影中所讲述的亲情故事也特别贴合由于母亲长年卧病而在母爱上有所缺失的小康的心境。辅导课上杨钰莹不仅播放了电影片段给小康仔细讲解剧情,更亲自挑选了一件小礼物送给她。因为小康是个少数民族姑娘,所以杨老师精心选了一支充满民族风情的银簪,还亲手给小康编了好看的辫子。经过杨钰莹的巧手装扮后,插上漂亮簪子的小康更显秀丽,心中对母爱的渴望和来自老师的温暖帮她很快找到了演唱《绒花》的感觉。
  感受庄前才华心中喜悦
  在得知庄前选择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我不想说》时杨钰莹大赞他有勇气,她坦言这首歌自己唱了很多年已经不记得唱过多少遍了,也很期待听到庄前会给这首歌带来的新变化。庄前承认是因为妈妈很喜欢这首歌才决定在原唱面前挑战经典,但是他很自信自己的改编一定会让杨老师大开眼界。果然,00后的庄前对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了颠覆性的全新处理,让这首充满着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娓娓道来式曲风的歌曲变得摇滚味道十足,这种变化也着实惊到了杨钰莹,连连夸奖庄前的演绎让她这个原唱者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很高兴自己能在学生身上获得对音乐的全新感悟。
  想知道庄前改编的摇滚版《我不想说》有多石破天惊吗?本周六晚21点08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给音乐加点料。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_发型师姐
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这样的细嫩与陶瓷娃娃般的感觉,卷法就不用了,一不小心就会把可爱丸子头绑成端庄师姐头,跟我一起来学习: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
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 相关标签
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 推荐内容
好看简单的发型扎法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发型师姐() 版权所有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当年奥数初起,从普通小学升入最好初中最好班的经历
梦里江河的话:
作为家长,不应一窝蜂;作为政府,不应一刀切;作为专家,不应一根筋;作为记者,不应一边倒。
从普通小学升入最好初中最好班的亲身经历
作者:中二门&&&2010年6月
我小学上的东绒线小学,现在合并为长安小学,那天看到一个帖子列出了好多小学的赞助费,我一看长安小学是“0”,和北长街小学、顺城街一小并列倒数第一。才知道我的母校这二十年来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定的。其实我的母校还是出过牛人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就是我的校友,不过并不是我的母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北京棋院离得近,她中途转过来的。
我们年级一共三个班,主要由九大胡同组成,没有分班考试,按胡同分。我在班里学习不错,但也没有出类拔萃,就是数学我能得100,他们也能得100,语文我能95以上,他们也能95以上,“他们”有10个左右。后来老师从学习好的10个人里挑了5个最守纪律的,指定为班干部。由于我是男生里面最守纪律的,被指定为班长(中队长)。后来老师发现我在人多的时候说话怯场,就贬成了学习委员,后来又发现我学习不是最好的,又贬成了文体委员。不管怎样,从2年级到6年级这5年,我一直是“两道杠”。
我从来没给老师送过礼,只是在6年级新年的时候,给过老师贺年卡。我觉得普通学校的学生家长相对朴实一些。名校的学生家长擅长搞关系,说不定为了孩子当个班干部会去“贿赂”老师,或者孩子没当上班干部会去“骚扰”老师,用北京话讲就是“事儿事儿的”。
我中学同学里面,来自实验二小的有好多都没当过班干部,竞争太激烈了,倒是有一个实验二小的同学是“三道杠”,可是他比我还怯场呢,一问才知道他的爸爸是当时一个政治局委员的秘书,那个政治局委员后来进了常委。倒不是说班干部有多好,毕竟小学的活动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安排,班干部需要干的事情不多,但毕竟是个荣誉,也是个锻炼的机会。
胡同里面的小孩都在一个学校,不同年级的都认识,都在一起玩。去官园买洋画儿,去中山公园逮蜻蜓,去宣武公园偷弹球,去工厂偷铁片儿。洋画儿、不干胶、弹球、三个字、踢锅儿、剁刀、单车、扑克牌、游戏机……有一阵,小伙伴们都喜欢听田连元的评书《杨家将》,听完了,大家都跑出来交流,精彩部分轮流学。动画片看完了,马上出来大家交流,什么《聪明的一休》、《咪咪流浪记》、《咪姆》什么的。还有一阵旁边的学校教室翻修,跑我们学校来上课,我们为了腾教室,每天只上半天课,另半天老师留一些作业,并且不定期家访,看看我们是不是在玩。有一次我们躲在一个同学家玩,突然老师敲门,我们另几个同学马上躲到了里屋,这个同学马上把作业本摆上去开门,老师挺满意就走了。我们几个马上尾随在老师后面,趁她进了另一个院子,马上跑回家做学习状。
总之,有了小伙伴,我没有感受到独生子女的孤单。而如果同学不住邻居的话,不会玩得那么爽。后来到了初二,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札记,自拟题目,我一个学期都在写《我的童年》,足足写了20篇,没办法,太有生活了。
如果说小学前三年我主要是在胡同里玩,那么后三年我就主要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玩。而且4年级的一次考试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4年级刚一开学,老师就把我们班数学最好的四个人叫去,说让我们去考西城区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由于那时汉城奥运会刚刚结束,我对“奥林匹克”这个词比较熟悉,可是奥林匹克不是体育吗?跟数学有什么关系?老师也说不清楚,就说:“这个学校前15名,将来会保送实验中学,当然那是后话,至少现在多学学东西没有坏处”。我担心地问:“那我们考上以后就不在咱们学校读书了吗?”老师笑了,“这个是个业余学校,周日上半天,放心吧。”我们几个踏实了,老师让考就去考吧。
后来才知道那是西城区数学奥校首次招生,4、5、6年级同时招生,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第三届,但是是完整的第一届。上世纪80年代应该是奥数从无到有的时期,刘彭芝老师在人大附中搞的华罗庚学校早我们几年,而其他各区,比如西城、东城、宣武、崇文、丰台都在80年代末搞起了奥校。西城奥校分为南片北片,以西四阜成门一线为界,北边是北片,南边是南片,北片保送师大二附,南片保送师大实验中学,各15名。
考试地点在中华路小学,这个小学最有名的是它的鼓号队,北京市选了7所学校的鼓号队组成“七色光鼓号队",中华路小学是西城区唯一的一所。考试分两试,第一试全是学校里面学过的题,但是题量极大,铃声响起时我差点哭了,好多题没做。我哪经历过这种挫折呀,平常考试都是做一遍检查一遍时间都还富裕。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入了第二试,题量不大,但是都很奇怪,做起来很有趣,什么鸡兔同笼、抽屉原则、数字谜之类的。
成绩出来了,我们学校三个班一共12个人考上6人。从此开始了我的奥数之旅,第一年上课在阜外一小。第一节课是分析试卷,我第二卷果然得了满分,第一卷很惨,总分80多。让我惊喜的是我们学校其他5个人有一个70多人,剩下的全5、60分。我竟然比他们高这么多,真令我意外。因为学校在三年级的时候举行过两次数学竞赛,一次是计算题比赛,一次是智力题比赛,都取前三名,我都没有获奖,而获奖的那6个人这回全参加了考试。
可以说我爱上奥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题目本身有趣,一个是终于发现一个比周围人强的地方。
说到这里,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些我的观点:千万不要为孩子幼升小考试没考好而认为孩子不够聪明,每个人开窍的时间不一样,我是4年级开窍的,我的一些同学到了初中才开窍(后面还会讲到),而且这种考试适合他,那种考试适合你,任何一次考试都是片面的,都不能考察孩子的综合能力。发现孩子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一定要加以放大,哪怕是玩游戏比别人强,然后告诉他你这方面出众,其他方面努努力也能很棒。
当然在我们学校拔尖了,和全区一比还相差很远,我也在奥校见识了大名鼎鼎的实验二小。
在上奥校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实验二小,因为老师一直跟我们说力学怎么怎么好。力学在我们片儿是毫无争议的最好的学校,没想到山外有山、校外有校。前面说了,考奥校我们学校有12个名额,而实验二小的名额是全部学生,200多人;我们学校考上6个,他们考上40多个。在阜外一小上课的一共5个班,实验二小自己占一个班,而我们学校和力学、北长街、自忠、府右街等很多学校凑成了一个班。而且从入奥校分数上看,我们班最高分90多分(是北长街小学的一个学生),80多分的好几个;而实验二小最高分100分,90多分的好几个。不由得赞叹:实验二小太强了!
不过既然上了奥校,大家就都到了同一起跑线,将来谁先到谁后到就不一定了。
周日上奥校解决了我空虚寂寞的问题。因为以前每到周日,胡同里的小伙伴们要么去爷爷奶奶家,要么去姥姥姥爷家,要么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要么出去学电子琴、书法、画画。而我父母都不在周日休息,我又和奶奶住在一起,所以没有事情做,只有一个人在胡同里面溜达。现在好了,上午上课,下午写作业,非常充实。
我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次道路全被隔离墩堵住了,走不了汽车,我们家只有一辆自行车,我爸又不会带人,我们俩就从和平门到阜成门外步行去上课,那天班里只来了1/3。紧接着的一个周日,早上我走到胡同口,异常地安静,看到好几个士兵扛着枪站岗,往六部口方向一看,吓我一条,一辆坦克停在那里,炮口对着我。我想出胡同去坐7路汽车,一个老爷爷说:“孩子别乱跑了,赶快回家吧。”我说:“那我还要去上课呀!”老爷爷说:“都这日子口了,还上什么课呀!”我一看,好像也过不了士兵这一关,只好回家了。后来知道,那一天没有人去上课,老师也没去。那一天也被载入史册——“六*四”。
前面说到了中华路小学的鼓号队,其实我们小学也有一个不错的鼓号队。一次片内的鼓号队比赛,主场在我们学校,其他学校每个队也就2、30人,都穿着蓝底白条的运动服,并排站在操场上,依次演奏。他们都演奏完,把操场让出来,只见我们的鼓号队一边走一边演奏,从远处走到操场正中央,足有100多人,都身穿白色海军服,把全场都震了。四年级时,我也光荣地加入了鼓号队,司职大鼓。鼓号队谁都可以报名,不论出身、不论学习成绩,男生有三个乐器,小号、大鼓、大嚓,牙好的去吹号,个儿高的去打鼓打嚓。大家都想去吹号,很威风,我牙不齐,只好去打大鼓。由于我们学校是离人民大会堂最近的小学,所以鼓号队活动特别多,经常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演奏,有时候还给点劳务费。
当然,学校的活动远不止这些。
我学好数学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方法,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课内数学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写作业就够了。奥数本身很有趣,学起来就更自然了,解题的过程就像玩电子游戏(特别是超级玛丽那种有很多暗道机关的),想方设法找出路,这条走不通了,走下一条,也可能走着走着突然想到上一条路或许还能走下去。总之思维是发散的,并没有什么套路。做完一道题不管做没做出来,都要好好总结。如果做出来了,回顾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会很有成就感;如果没做出来,看看正确的解题思路,会觉得很巧妙。这个过程也是愉悦和自然的,题目见多了就会形成一定的套路,但是在解决新的问题时,依然需要发散式思维。
不过就像世界杯,不同风格的球队都能够取得胜利。相信学好数学也有许多方法。
我很喜欢体育,虽然远没达到特长的水平,但是总是能掺和掺和。学校每年有两项体育赛事,秋季运动会和春季跳绳比赛。运动会前一天晚上,通常我会睡不好觉,兴奋的,还有春游秋游的前一天也是一样。尽管年级里有5个人可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比我强,但是一个人限报两项,一共有10个项目,他们要岔开了报,所以我总能混个第二第三,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5年级那次就没发挥好,只得了一个第三一个第四,很伤心。虽然我们的操场很小,但是老师们把运动会组织的跟奥运会似的,入场式、升旗仪式、颁奖仪式一个都不少,大喇叭还经常念打油诗,搞的很隆重,学生很兴奋。100米要跑一圈;还有个项目是30米往返跑,是专门根据操场大小设计的;投掷比赛,6年级的个别男生能把垒球从这边投到另一边的围墙上,裁判(也是我们的自然老师)会根据打到墙上的高度和角度,估计出距离,很科学。
跳绳比赛最具观赏性的项目是跳大绳,集体力和技巧于一身的项目,而且是集体项目,每个班都很重视,比赛之前要练很久。我由于发挥不够稳定,只能当替补。两个抡绳的最累了,要在3分钟之内不停的抡。
学校有田径队,每年要参加区里的运动会,我曾经看到过体育办公室贴的奖状——“团体总分第廿七名”,评的名次真够多的。我虽然没资格参加比赛项目,但是参加过一次入场式,而且是举校旗的。那次入场式也是练了很久,因为要单独评名次,还找来了解放军教我们踢正步,最后成绩还不错,得了西城区第二。
一个暑假,在月坛体校训练的一个同学,通过他和教练的关系,把我们弄到一个体育夏令营玩了一周,打篮球、踢足球、橄榄球、接力赛……各种各样的趣味体育项目,还免费给冰棍吃,玩得可带劲了。有一次下了课,我们四个看时间还早,就去动物园玩,结果捡到了20斤全国粮票,找了一个卖鸡蛋的,换了6块钱,猛吃了一顿冰激凌。
乒乓球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一个同学在他们院子里用床板搭了一个乒乓球台子,每天中午,院子里玩得又吵又闹的,他爷爷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出来骂我们一顿,我们就会收敛一些。我还正经参加过几次乒乓球比赛,是西城区“春芽杯”乒乓球比赛,自愿报名。四年级时第一场被淘汰,对手是《星星火炬报》(少先队的一个报纸)的副主编,和我一个年级,来自力学小学,他的头像曾贴在报纸上,也算是小学生里面的名人,输给他估计也是因为他的“明星效应”。五年级我又参加了,第一轮顺利过关。第二轮对手是矮我一头的一个小孩,第一局轻松拿下。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个小孩居然哭了,哭得还特伤心,旁边有好多老师安慰他。我心说,不就是输球吗,至于吗?再说输给我也算光荣呀!结果我受到了影响,连输两局,输掉了比赛。不过我没哭,只是感觉很没面子,无地自容,我居然输给了一个小毛孩子。结果旁边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学生跟我说了一句话,我马上乐了。他说:“那个小孩是去年全区第五名。”后来得知,我国乒坛名宿庄则栋那时在北长街小学教他们乒乓球。之后我经常炫耀:我曾经赢过庄则栋的徒弟一局。
我真正代表学校参加外面的体育比赛,只有一次,就是西城区体操比赛。只有两个动作,一个是跳山羊,一个是前滚翻转体180度接后滚翻。一个代表队五男五女,那时候每天早上五点多去学校拉韧带,下午放学后继续加练。下午训练的时候,我们的大队辅导员总来体育室和体育老师聊天,我们在一旁一边训练一边听他们聊,当时都觉得大队辅导员是来蹭冰棍儿吃的,后来回想起来他们分明是在调情。由于学校太多,需要预选赛,我们先在自忠小学进行预选赛,结果自忠小学和我校分别以小组前两名出线。决赛在宏庙小学举行,我校技压群芳,勇夺第二名。后来回想,我们预选赛第二名为什么到了决赛还是第二名?不是预选赛东道主贿赂了裁判,就是决赛时我校贿赂了总裁判(总裁判以前在我校当过体育老师)。
体育活动说了这么多,下回说说其它活动。
我上过三次新闻联播,这让我后来的同学羡慕不已,不过我没有告诉他们,这三次有两次是背面,有一次是侧面。
第一次是建国49周年,在天安门广场有一个纪念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49名少先队员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这49人全部来自我们学校,排成7&7的方阵,缓缓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来看新闻,摄像机是从远处照向纪念碑,所以我们全是背影。我在最边上,算不错的了,还能看见胳膊和腿,大多数人干脆只有个后脑勺。
第二次场面更大,是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主厅的什么会议,国家领导人基本全在场,最高level的是当时党的总书记江泽民,那时候“六四”刚过,老江刚上台,但还没有完全掌权,小平同志依然是老大。领导人入席时,我们6个学生正在后台准备,有几个领导人走过来与我们亲切握手,我只认识两个,一个是杨尚昆,一个是李铁映。会议正式开始,第一个仪式是少先队员献花篮,我们6个人抬着一个大花蓝,走向主席台中央,放下花篮,向右转,敬队礼,老江离我只有两三米远,我一直盯着他,他看我们敬队礼,马上鼓掌,顿时全场掌声,然后我们退场。后来我妈说,上午现场直播的时候,在后台我还有很长时间的正脸,到晚上新闻联播,只播了我们在前台的动作,由于摄像机对着主席台,所以我们只有侧面和背面。这6个人全部来自我们年级,一个班出俩。
第三次场面就小多了,也随意很多,是华罗庚金杯赛初赛前,参赛学生代表与知名数学家座谈。西城区考点设在力学小学,貌似现在力学不行了,但当时真的很强,座谈会就设在那里,各大媒体去了很多,包括中央电视台。没有几所小学有能力承办华杯赛初赛,因为那时候初赛是看电视答题,每个考场放一个电视放中央一套,解说是董浩叔叔(米老鼠的配音)。
和数学家座谈开始有些尴尬,我们小孩都不敢说话,数学家都是老爷爷,也都比较内向,一度气氛尴尬。后来一个同学灵机一动,拿张纸找爷爷们签字,我们一看这招儿不错,一人拿一张纸找他们签,这样气氛才活跃起来。数学家们也放松了,开始给我们出题,问我们学习方法。后来看新闻,我正好和数学家说话,图像是数学家的正脸和我的后脑勺。
学校的文艺活动也不少,我基本上都是跑龙套的,或者干脆是观众。主要有三大文艺活动:红五月歌咏比赛、六一联欢会和新年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所有人都要参加,每个班都是自己伴奏,不用伴奏带,绝对live。六一联欢会是全校的联欢会,每个班选派几个节目,然后进行层层筛选,都是拿得出手的节目。记得我们班曾经出过一个独舞,那个同学据说给孙佳星伴过舞;还出过一个相声,逗哏的爷爷就是说相声的;还出过一个弹琵琶的,和别的班的同学来了个民乐合奏,现在想起来有点像女子12乐坊。新年联欢会是班里自己的联欢会,之前大家一起用气球和纸花布置教室,黑板上再画满了艺术字和图案,然后桌子摆一圈,中间是舞台,大家一边吃花生瓜子水果,一边看节目,做游戏。节目都是自己人演的,我就算演过一次节目吧,其实也不是特意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霹雳舞,他跳着跳着就跳High了,就拉我们几个一起跳。他是跟他哥哥学的,我们是一个胡同的,也学过两招。
到5年级,奥校淘汰了1/4的人,上课地点也从阜外一小转到了实验中学。
我对实验中学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因为里面的楼大多数都是灰色的,很古老,很沉稳,再加上我们小学的特长生基本上都升入8中,所以觉得实验中学的学生都是学习好的,缺乏活力。不过后来进去才知道,特长生非常多。
那时候的奥校是没有补录的,4年级考进去,每年都淘汰一些人,不会新吸收人。所以那些4年级没有得到考试机会的,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一点不如现在,现在机会还是比以前多多了。奥校用4次课把5、6年级学校课本的内容全讲完了,之后我在学校的数学课上基本上就是和老师一唱一和,一个逗哏一个捧哏(估计挺讨厌的)。五升六的时候,又淘汰了一批人,留下的也分成两拨,一拨还在实验中学上课,而前25名改在西城教研中心(西四北五条)上课。同时师大二附中那边的北校也出了25人,和我们共同组成50人的西城区集训队,备战迎春杯。
进入西城区集训队后,我第一次意识到保送实验是有希望的,因为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在5年级的时候,我还和几个同学相约8中,用31中保底。后来那些同学一水儿的去了31中,凭分数考上重点中学,对我们来说真是可望不可及。因为两门要195分才能上重点中学,而作文只要不是一类文,就直接扣5分,其他地方再扣一点就没戏了。我写10次能有1次一类文,我们班也就有3个人有把握得一类文,所以光作文这一项就剥夺了广大考生上重点中学的机会。
为什么录取分这么高呢?因为统考招生名额太少,西城最好的三个初中(实验、二附中、8中)总共录取120人左右,平均一个学校40人,其他名额都是三好、特长、奥数、后门。而我们那届西城区有9000毕业生,可以说那时候的统考已经名存实亡了。
集训队的日子还是很充实的,每周上四次课:二、四、六、日,都是在业余时间。每周二和周四放学后,我都和隔壁班的一个同学坐22路车去西城教研中心。他是个历史迷,尤其喜欢二战,在车上经常口沫横飞的跟我侃。我实在是没有兴趣,就找个机会转换话题,跟他聊刚刚结束的“意大利之夏”。而他对体育也没什么兴趣,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一个共同的兴趣点——电子游戏。
5年级暑假,我妈做了一家非常伟大的事情,就是给我买了任天堂游戏机,而且更伟大的就是,买完之后直接把我送到大姨家玩了一周,等回到家的时候,商场已经不接受退货了,所以我爸不同意也是白搭。期间我还特地跑回西单商场,问售货员魂斗罗一代的30条命怎么调,和我表弟玩得非常爽。那个42合1也非常好玩,到现在我还经常用里面的音乐哄孩子。
集训队中南校的25人是这样构成的:实验二小4人,复外一小4人,白云路3人,北长街3人,宏庙2人,东绒线(长安)2人,育民、中古、三里三、力学等都是1人。北校的那25人后来出了个高考状元。
上课的内容就是:讲课、考试、分析试卷,循环往复,到后期就只是考试和分析试卷,有点题海战术的意思,但是并不枯燥,因为奥数是千变万化的,每份卷子都有很多新意。
我也渐渐意识到为什么叫奥林匹克数学,和奥林匹克有什么关系:都是超越自我、超越极限,一个是智力上的,一个是身体上的。
临近迎春杯的时候,已经是寒假,集训也停了。西城教研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个竞赛考好了,就肯定会被实验、二附中录取。于是我对这个竞赛生涯的第一次竞赛非常重视,考前5天,除了吃饭睡觉,只干一件事,就是专心的研究以前的错题。本想着考进北京市前100,确保保送就可以了,也没有太高的追求,结果状态太好了,考“冒”了,获得北京市并列第4名。
开学后,我们又回到实验,开始奥校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坑班”考试。第四次考试后,老师说下周四来校门口看录取名单。周四下午,我放学后就坐7路汽车去实验,还没进校门,就看见有人哭着出来,我开始有点小紧张,毕竟不知道后四次考试考的怎么样。学校门口放着一块黑满,上面写满了粉笔字,我直接看名单,第二名!这下踏实了。
录取名单有40多人,仔细看了一遍,集训队的人基本上全在上面,皆大欢喜。粉笔字写的非常漂亮,路过的穿着红、黑校服的学生也纷纷议论:“这是那个X老师写的吧?”。当然除了名单,还有一段话,大体意思就是:对录取的学生表示祝贺,对没有录取的学生表示歉意和鼓励,三年来,家长和学生放弃了周日的休息时间来奥校学习,不管刮风下雨,能坚持到最后,不管从智力上还是毅力上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相信都会有非常光明的未来,而且奥校学习的东西也会终生受用……。总之是写的很煽情,怪不得有人会哭。
熟人陆续都来了,大家一起看着名单,一起谈论着名单中陌生的名字,我们这些人也将开始6年的同窗生涯。
本文开头的一段话是论幼升小的,因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大,搬到这里了:
在这个版上,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没必要死气白赖的追求名校。这主要是跟我自身的经历有关。当然也不是说名校不好,白给都不去。白给咱还是要去的,比如关系足够硬,别人会主动帮你办,或者你不去找他们办他们会觉得你见外,这种情况下我也主张去。但是从网友们的帖子看,有许多情况都是被幼升小搞得要么心力交瘁,要么和老公吵架,要么欠下许多人情,甚至失去尊严。那就没必要了。并不是说名校不好,而是说普通小学也不差。我一直没有用我的经历来支持我的观点,主要是怕两方面:一是别人会说你小时候和现在差着20多年,没有可比性;二是别人会说你只是一个个例,不能代表整体。我也承认,别人要是这么说,我就没话说了。不过,前几天看了一个网友的帖子,说她小时候上中一小的经历。她提到了20多年前和现在其实变化不大,好小学还是好小学,普通小学还是普通小学。所以过去和现在还是可以对照的。而且个例也是可以说的,况且我也不认为这是个例,我中学的同学和我情况相似的多着呢(后面还会仔细说)。
此文2010年6月发表于E度论坛北京幼升小板块。梦里江河转载,做了划分段落和加粗处理,并改正了个别错字。
被删除了,我找到了这个应该是最早最完整的版本,应该是真正的老师写的,推荐给关心此事的网友们。我近期不准备在网上谈论围剿奥数和消灭公办名校的事,但会与现实中的朋友们交流。后面附有我博客里一些以前的文章。【深度解读】对奥数说不:触动心弦...
奥数教育专家的孩子为何不学奥数更有成就徐鸣皋教授是北京竞赛数学教育界资深专家,研究和参与竞赛数学教育、教学、培训工作达二十年之久,长期在人大附中仁华学校和北京巨人学校任职。最近他在接受巨人学校专访时介绍了自己的教子心得和对超常教育的认识...
具备哪些特征的孩子适合学奥数梦里江河引言:如今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奥数,同时也有很多孩子视奥数为畏途。那么,究竟哪些孩子适合学奥数呢,对这些孩子如何引导教育呢。这里转贴一篇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十几年前发表的一篇获奖论文,题目是《数学天才儿...
人大附中:“天才”是怎样炼成的校长刘彭芝称“奥数不是反革命”本报记者 堵 力《中国青年报》(日 03
版)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篇文章中吴宝珠的一些观点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从奥数冠军到菲尔茨奖获得者 越南数学家吴宝珠《科学时报》( A3
综合)王丹红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季理真吴宝珠在清华大学接受采访。王丹红/摄 对国内读者而言,越南数学...
12:55:59)孩子长大了,我也就不再关注教育的是是非非。突然有一天,在媒体上看到刘校长哭诉“奥数不是反革命”。心里一沉。印象中的刘校长是个刚强的女性,为她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宏图呕心沥血,奔走呼号,怎么一个奥数竟让她数次抹泪,还用带有那...
20:17张瑞祥语录:“如果学好数学需要5个小时的话,那么学好奥数就需要5000个小时。”“每次开动自己的大脑,攻克一道道难题,揭开题目本质时的成功感,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打开一盏灯那样让人兴奋,这也许就是学习数学的乐趣吧!”今天中...
6:56:18 来源:成都商报奥数比赛20人参加 仅2个女生 模拟高考14个满分 仅2个男生 调查 高考状元“阴盛阳衰”高考是否真是女生更占优势?在部分四、七、九中的老师看来,“这说法确实有点谱。”在尖子生云集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里,老师...
偶尔会在中午或下午的自习时间,出几道题,让大家做一做。儿子对老师出的题目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就这样,一直到他上六年级前,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奥数班或奥数辅导。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大人!在学校时,我教过小孩也教过大人学习使用计算机。我就...
既注意孩子的全面培养,又注意强化孩子的特长。这就需要为人父母的智慧了,也是张丽萍的成功所在。相关链接:奥数之外还有很多精彩:剑桥学子肖盾母亲谈教育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爆笑感人语录19条幸运女孩如何搭上哈佛提前录取末班车晒晒哈佛本科生陈亦...
4岁多开始学习,除了剑少预备级还有几种其它读物,都忘了名字了。我们从5岁开始比较正式系统学习数学吧,买了两张光碟,分别是2和3年级的奥数练习,难度不大,最主要的是动画形式,有很多数学闯关游戏,特别有趣。孩子特别喜欢玩,为能闯关,学的不亦乐乎...
陶哲轩也告诉本报记者,很多奥数奖牌得主后来没有继续数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研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的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在攻克大难题之前...
07-来源:南方周末一场政府“禁奥令”下明目张胆的“小升初”比拼奥数战,让一个曾笃信教育局红头文件的公务员父亲,老牛,痛感自己“太傻太天真”。经此一役,忍受了一连串打击和折磨,老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教育怀疑主义者”。南京某...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如何搞晕学生和家长的(爆笑加内幕)天使or魔鬼?名家对奥数的深层剖析 具备哪些特征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奥数教育专家的孩子为何不学奥数更有成就超常儿童的教育之道:陶哲轩是如何成才的耶鲁教授陈志武: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温...
把这些孩子稳定在人大附。同组参加面试的孩子中我们认识的都录取了。放暑假时进行了1、2班的分班考试。我女儿除了奥数之外其它都不行,分在了第二实验班,但我们已经很满意了。初中三年她在班里一直排在30-40名之间,全校排名是130名左右,成绩波动很...
登陆新浪首页,赫然看到巨幅标题:《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不禁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点击进入,这篇文章和文革大字报的写法也差不多,就是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抓的辫子,就是“小学四年级考了初二的几何题”;扣的帽子,就是奥数教育“对...
45成绩极为优异的很多。其中6位同学在人大附中高考喜报上被特别提及,我对他们点评如下:杨奔和张瑞祥各获一枚国际奥数金牌,展示了北京最顶尖学生的水平。贺虎获得北京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市长奖,每年只有5名学生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而人大附中每年榜上...
我的更多文章:
( 16:38:28)( 12:12:28)( 17:08:55)( 07:20:32)( 06:50:54)( 07:57:46)( 09:20:33)( 17:49:35)( 00:00:49)( 06:25:3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辫子的编法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