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后想去东京艺术大学读硕,那么现在是考中国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好还是中央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好?

要报考美术学院,参加的统考满分是多少啊?_百度知道
要报考美术学院,参加的统考满分是多少啊?
我有个侄子,他现在在北京读高一,不过他不是北京户口人,所以毕业了还得回温州参加高考。他想考中国美术学院或者中央美术学院。我想问一下,如果他毕业了想考这类艺术类学校,是要参加什么考试,考试的要求和程序有哪些,要考到多少分才能通过啊?希望知道的朋友能为我解惑,尽量详细点,答案采纳会高悬赏分献上的,谢谢~~~
提问者采纳
是这样的专业考试首先要通过省联考 然后才有资格报考比较好的美术院校 省联考过后就是各个学校的专业考试 不同学校的考试时间不同地点也不同 通常要在考试的1个月里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 然后等待专业下证 有了该学校合格证才能报考这所学校通过美术专业下证成绩的好坏选择要报考的学校 不同的学校换算的公式不同 一定要提前拿到该学校的招生要求清华的文化分要求比央美国美略高 清华的语文英语小分要过90 央美语文90英语80 国美语文80英语70 如果三所学校的专业证名次在30以内的话文化分数450左右就可以了 (三所学校都有专业小圈 专业不同名额也不同 专业过小圈文化课的分数相应降低5到10分不等)其中国美招生人数较多文化分数要求相对较低 专业名次20名左右文化科400左右就够了但是专业证在100名左右的话 文化课就要在500分以上
提问者评价
谢谢,很有耐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一 联考达到省内最低控制线(这个一般不会有问题)只要考了都能达到
二 查看2个美术学院的招生简章查看报考学校的时间与地点(央美和国美一般在2月于3月之间 地点.央美在北京郑州武汉广州南京成都都有考点选择最近的考点参加考试)建议:这两个学校都非常难考 需要进行考前培训 全国最好的画室都云集在北京 推荐 黑白画室,101画室,李靖画室.
三 专业合格后学校会发下专业通知书. 专业录取规则 根据学校当年招生的人数从高往低排(就央美来说一般发800个合格证但是一般只录取200名 怎么录取那就看文化了 文化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假如前200名都不合格那就从200名开始录.学校招200人 那就录到400名后面的就等于没有希望也就是说一般考到前300名文化合格者就会录取)
四 文化考试 各个学校对于文化考试的要求有所...
考生先进行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再参加美术学院专业校考,然后再参加高考文化考试。2010年浙江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报考简章温州市教育考试院温州市龙方路(二十一中学校内)2
美术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展览介绍
开幕时间:
日上午10点
开幕式地点:
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及校区
展出时间: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学术总监:许江
媒体支持:中国宝藏网
五谷杂粮与学院精神
作者:许江
  “五谷杂粮”,带着综合媒体艺术在一个绘画与雕塑艺术的隐定结构学院中自我放逐的任性情态,在它的祥瑞祈福式的愿景中包裹着一把利刃:当代艺术需要“杂粮”,需要汇通型的综合语言的养育。纯粹传统画种的单一“精粮”已然带出众多弊端。真正回归本土形态的博采是当代艺术更生的营养链。
关于五谷杂粮展的意图
1. 用视觉思想打开观念的包袱,展现“学院”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2.以“五谷杂粮”为题,强调教育资源的综合、跨域、开放性的特质展现当代艺术教育与试验性创作的成果。
 陈守义 
陈守义:一九四四年生于浙江。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六年,相继担任美术教育系主任、院研究学部副主任、综合绘画系和综合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与浙江油画家协会理事。
陈焰:1970年10月生于杭州。1989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年获油画大奖留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200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至今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与实践类博士学位。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陈君: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讲师。
1959年生于中国杭州市,1977-82年跟随郑德涵先生以及浙江美术学院丁正献教授,潘韵教授学习传统山水画,2006年获德国政府“艺术与学术”勋章,中国美院客座教授,担任2006汉堡“中国时代“艺术总监
,2007年英国白金汉郡大学名誉博士。
 邓国源 
邓国源:1957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现代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南德克塔大学荣誉教授,德国哈雷美院客座教授。
 高世强 
高世强:1971年生于山东,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十八相送剧照
装置作品《城市》
 顾黎明 
顾黎明:1963年12月生于山东潍坊。曾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主任,综合绘画工作室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大学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及国内外画廊收藏。
《鞭锏-黄色版》160x114cm布面油彩2006年
《人才两旺》195x146cm布面油彩2003年
 管怀宾 
管怀宾,1961年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出生,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998日本国立斡翊笱Т笱г罕弦担ㄋ妒垦唬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综合造型工作室导师。
1967年10月生于杭州。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04?2作为交换学生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学习,2004毕业于综合艺术系获硕士学位,2004?8―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何士扬 
何士扬 、字壬元、斋号雍言馆,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8年起任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2002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博士生,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泉州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小鹏 
这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模糊、多义、交叉、可疑、迷惑、暧昧和骚动的成分,那些被户略,视而不见或被相机的自动调焦功能虚掉的东西。对人们在街上擦肩而过的“实际”瞬间的改变将其带回到自身的不可视维度。通过金山快译软件重复翻译的SNOOP DOGGY DOGG歌词与影像荒谬地结为一体并逐渐演变成错综复杂的心理过程,语境的错位恰恰显示了人类的某种黑暗共性。正是这种集体偏执狂中的身体秘语构成了一种与“他者”之间的张力
1954年 生于中国福建厦门
1982年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1989年起至今在法国巴黎生活
 井士剑 
1960年生于中国辽宁省黑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多维表现艺术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位。
200CM,250CM纪念毛泽东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Ⅰ 布面油画 200×300CM
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居中国杭州。
山与丘(右)
山与丘(左)
小丑与王 120X90X2 2007
 刘韦华 
刘韦华:1972年生于中国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
 吕胜中 
吕胜中: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作品有《地方天圆》、《人文书》、《山水书房》、《降吉祥》、《剪纸招魂》、《彳亍》、《生命-瞬间与永恒》等。
吕胜中-人墙砖-2004年作
吕胜中-太平意境(部分)-2003年作
吕胜中-空书2-2005年作
 吕振光 
吕振光:1980年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其后于1994年于英国伦敦金匠学院修毕硕士课程。在留学台湾其间,吕氏曾于多个展览中获\,较重要者为1978年[第四十一届台阳美展]的西画金\及1980年[第九届台湾全国美展]水彩第一名。吕氏现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名誉顾问和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孟禄丁 
孟禄丁:1962生于河北保定市,祖籍北京通州,1979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1983升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留校执教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1990 就读于德国卡斯鲁赫国立美术学院,1992年移居美国,2006年底在北京设立工作室。
丙烯 400x400cm 2007
元速系列1 丙烯 200x200cm 2007
元速系列2 丙烯 200x200cm 2007
 邱志杰 
南京长江大桥计划是作者正在进行的大型总体艺术计划,包括了多种社会调查、文献、纪录片、行为、装置等。石版画《南京》系列使整个计划的“早期造型”,也就是用一些图形来为自己铺垫一个工作的环境。既是早期想象的图像化,也是要为此后的工作勾画一张地形图。同时也可以视为是一些装置的草图。
革命的草稿纸
黑暗中的宣传家
首都: 等待龙的诞生
一切伟大的事物都带着疤痕
庄子的镇静剂
施慧,1955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现居住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学术主持。
 谷文达 
谷文达一九五五年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一九七三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一九八一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王广义 
王广义:195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市,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唯物主义者》铸铁雕塑
1994年《VISA》装置作品
《大批判》200X200cm布面油画
 吴俊勇 
吴俊勇:1978年福建莆田出生,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年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2005年杭州
2007carps鲤鱼
2006Parade出游记
 吴山专 
吴山专:1960年生于浙江,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1995年毕业于汉堡艺术学院获硕士,现在在德国汉堡生活和工作。
《今天下午停水》
《国际红色幽默》
《@ = p3wc》
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创作作品“析世鉴天书”
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
日中央美院对外宣布,徐冰同志任副院长
2007年《地书》
《鬼打墙》1
《鬼打墙》2
新英文书法
新英文书法:《艺术为人民》
英文书法《生活中可以逃避,但在艺术中是不可能的》
 严忠斌 
《良种培育之金石四号――大豆》
《良种培育之水墨一号――水稻》
 杨福东 
杨福东:1971年10月生于北京,1991毕业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竹林七贤―1
竹林七贤―2
黄小姐昨夜在M餐厅
 杨劲松 
杨劲松: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综合艺术系主任,总体艺术工作室导师。曾先后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1987年策划“新学院主义”运动,被称为90年代中国美术重要思潮。作品为柏林Checkpont chairlin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高知县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姚瑞中 
1969年生于台湾台北,1994年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系理论组毕业,曾参加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横滨三年展及许多国际大展,也曾从事过小剧场、电影、美术史教学、艺术评论、策展等工作,专长为摄影、装置及艺术理论,作品曾被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及国立台湾美术馆及许多私人单位典藏。
 尹朝阳 
1970年9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96年至今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
尹朝阳作品--乌托邦--布面油画-162×130cm-2005年
尹朝阳作品--乌托邦--布面油画-180×350cm-2007年
尹朝阳作品--无题--布面油画-220×180cm-2008年
 袁进华 
袁进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5年7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研究生。
红绳198x98cm
塑198x98cm
张浩:日生于天津市,河北高阳人。
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舒传熹教授工作室,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精神旅行目的地之八,2007,宣纸水墨,210X166CM
无法结束的精神旅行之二,2007,宣纸水墨,146×127cm
 尹朝阳 
关于“喜悦”的陈述:我感兴趣的是电影或者老电影中所具有的语言模式,这种模式代表了人的理想,梦和原则。在此,“喜悦”表现为超越个体经验的集体态度和情绪,欢笑、拍手是与个体无关的一般的动作反应。
首发:  主编:赖可妮 编辑:吴正诚 编辑邮箱:  热线:7 美编:郎寅嘉
服务热线:7 在线服务:
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中河南路钱江路口(复兴大桥旁)大名空间商务大厦5F
Copyright Reserved走访杜滋龄老师——刘海勇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赴京访师问学记(四)
核心提示:杜滋龄,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系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六、七届理事。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时间:日
地点:杜滋龄老师寓所。
访谈人物:杜滋龄,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系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六、七届理事。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访谈主持: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访谈学生:邓学梅、姚琦、郑婧婧、谢佳玲、杜学天、杜昕、包若冰。
刘海勇:这次访师问学,是带着我的几位研究生来北京,走访一些前辈、专家、学者。尤其像杜老师这样,在学界属于德高望重、很有成就的先生,同时还是我们的老校友,所以特别亲切。我们已经陆续走访了一些先生,从前天开始的刘曦林老师、薛永年老师,还有昨天走访的张立辰老师,今天早上还去了中央美术学院走访了于光华老师。杜老师今年快75岁了,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博导,以前都是在很多杂志刊物上看到您的作品,这次能与杜老师面对面交流,倾听您的教诲,是大家的荣幸。
杜老师:很高兴大家能够来北京访师问学,你们非常幸运,能够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而我是在70年代末来到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我是天津人,当时是想去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我当时在出版社当美术编辑,因为那年单位不让我考,就这样错过了一年。那时央美的人物班是叶浅予先生带的,叶先生是我老师,他和我的师傅一样,在我十九岁时就认识了。第二年,中央美术学院又在招生,我还想考,因为这里离家近,后来叶先生说这一年没有人物班,只有山水花鸟班。我是画人物的,但觉得学学山水花鸟也挺好,但叶先生说,你还是去报浙江美院的人物班,因为浙江美院比较重视笔墨和传统技法。后来我就决定考浙美,当时我38岁,已经快要到报考年龄上限了。浙江美院,我体会到和中央美院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整个浙江地区的人文气氛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而且当时浙江美院有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顾坤伯先生,还有浙派人物画的周昌谷、方增先、李震坚、宋忠元、顾生岳等这些老先生们。他们多年来实践,那时的浙派人物画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他们很多人开始是学习西画的,后来转到中国人物画,他们对传统的认识,再有潘老他们对中国画的见解,使这些老先生们对中国画的发展进程起很大作用。那个时候学校还有林风眠、黄宾虹这些大师,所以整个的学术气氛就不一样。浙派的人物画和北方的人物画要求相比,更集中在传统、现代的相结合,比如它很重视造型和笔墨处理。我有幸能到浙江美院来读,有时候在想这就是我的命运,如果当时考上中央美院,现在绘画的面貌和学术的思想肯定不一样。
杜滋龄老师寓所访谈
当时考学的时候,浙江和北京也不一样。浙美特别注重笔墨的修养、造型、理论、速写,而且当时我们还考了插图,这是别的美院不会考的。考试时方增先先生给每位学生发一本杂志,翻到杂志的第十九页,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插图,这就是一门考试科目。还有速写考试,我们在校门口集合,老师把我们带到体育馆,组织一场二十分钟女篮比赛。运动员都是穿着短袖短运动裤,开始比赛后两队队员跑过来跑过去,这可是考验真本事的,没有造型基础,又是动态的对象,你说怎么画?结束以后又把大家带到体操馆,画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虽然动作相对稍微慢一点,但也很考验造型能力。举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浙江美院的要求有多高,同时期别的美院大多就是找个模特坐在那里画速写,静止状态要容易很多。我原来画过一些体育的速写,所以还算擅长,静止的和动态的都没有问题,后来就顺利考上浙美了。
杜滋龄老师讲述当年考学历程
我的导师是李震坚先生,浙派几位代表人物画家中他年龄最大。李先生的西画底子很好,造型能力都没有问题。另外,他在用线和造型方面要求很严格,画模特时捕捉瞬间感觉的能力很强。我看他画画,刚开始勾勒的时候感觉就像画速写一样,但也有笔墨变化,在铺颜色的时候就注意冷暖色彩变化。所以画完之后,和起初变化很大,非常完整。我们这个班是两年制的,李先生安排的课程是半年画人体。学生们会感觉有点枯燥,因为对象没有衣纹的变化,就是整天对着模特画,天天如此。山水班,陆俨少先生安排的课程是半年临摹,基本上是以元四家和明清为主。我当时特别不理解这样的安排,后来才知道老师的苦心,所以那个班的同学基本功就特别扎实。李先生和陆先生的教学思路是一样的,要求把画画的基本功训练到位。我是北方来的,当时到浙江来看这里中国画感觉很不一样。在北方看得都是叶浅予先生、黄胄先生他们的作品,到浙江来看到方增先先生他们的人物画就觉得特别&率&,因为他们吸收了很多中国花鸟画和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法在里面。但是浙派人物画也有缺点,就是画一两个人还行,人多的时候就会容易显得单薄。因为它都是一遍完成的,相对黄宾虹先生的画,他的积墨,一遍遍地往上画就会显得厚重。而北方的画法容易死板,有时候笔墨上不是那么的讲究,也会太过素描,缺少中国画线的感觉。比如你在画模特时,你要对他的结构了解,再去捕捉最能表现情态的表情,这个还需要默写的功夫。画的时候要轻松,不能把人物当作静物画,要抓住人物的心里状态。我在浙江美院读研究生时,周昌谷先生病了,我去看望他,他并不认识我,但后来聊了就知道,本来是他来带我们班的。我们聊了很久,主要谈论的还是中国画的线,之后的我就琢磨,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注意线的练习,而中国画的诸多面貌,我觉得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在用线上,好的画家就是在用线上讲究。周先生就说我的画里中锋用笔很好,加强自己线的练习,线的好坏和书法有关系,把字练好,自然而然的两者就柔和到一起了,这就是用线的一种习惯。那时候我们就是白天画模特,晚上李先生带我们去资料室里翻画册,自习。就是这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给了我很大帮助,希望你们也能珍视在美院的时光。另外,你们学习中国画不要单一,人物、山水都要画,我带学生要求他们几点:一.别临我的画。二.要多画山水,因为山水画里的皴擦点染技法比较多。三.多画速写。四.多练习书法。我也常告诫学生画花鸟,千万不要画成图谱,在了解了结构之后,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画进去。
杜滋龄老师给大家解答疑问 & & & & & & & &&
前两天我到浙江雁荡山,抽了半天时间去看了周昌谷纪念馆。我当时看了以后就感觉在浙江的山山水水里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名家,确实是有道理的。我去小龙湫那,就在想潘天寿先生的那幅创作,因为景还是那个景,潘先生是怎么构成他的想法,还有雁荡山花,老先生是如何体会,如何构思的。有时候对着景画,就会被特定的景,特定的环境所束缚,不能发挥。你看潘先生的画,比如《雁荡山花》里的小溪,泉水出来,旁边组织了草和花,都是经过他精心构思组织而成的。所以浙江给我的恩惠不少,尤其在艺术学习上的帮助。
杜滋龄老师的画室
学生:杜老师,您说过中国画的评品标准就是笔墨,我想听听看您对评品笔墨的看法。
杜老师:中国画的标准就是笔墨,当然也包括很多问题,比如意境、气韵、布局、构图、色彩等等。但是中国画,关键在于笔墨,这是根本的标准。从古至今,看这些大家的作品,就是笔墨,每个人的笔墨都不一样。黄公望,比较潇洒厚重,很率性;倪云林,就比较清廋,清淡,然而就是百看不厌,归其原因还是笔墨的魅力。我们再看近现代的任伯年花卉,他加了些水彩画的技法进去,笔墨的味道又有所进步。比如他画正面的透视的母鸡,把白的地方空出来,是非常难画的。但他有西画的底子,知道这个造型写生的结构。所以中国画的评品标准还是笔墨,而西画评品的好坏是色彩。西画就是颜色,我们到国外看大师的一些东西,你看印象派的东西,除了风格不一样,他们的色彩都有独到的地方。我年轻的时候也画过西画,如果不从色彩着眼,这画好不了。你们当时考学的时候不知道画不画水粉,我们那时也是画一些香蕉,苹果、橘子的静物,分析颜色的冷暖。我们先不说西画,中国画我觉得就在笔墨,我指的还不是简单的水墨,是线、力度、用笔,还有黑白灰的关系。我上学的时候和吴永良开玩笑,那时国画系经常讲&笔笔墨墨、墨墨笔笔&,我说这是念经吧,然而这就是国画系的经,也就是所谓的&笔墨&。不论写意画或者工笔画,都有用笔的问题,是描还是是写,画出来就不一样。我特别赞成画工笔画的人注重用笔,也注重写的味道,不能描。我们不是工艺美术,所以不能描、不能涂。还有一点就是你们的写意画也不能落下,一定要不断地去实践。你看我们老先生的一些作品,光彩依旧,像潘老的一张小画,拍了两个多亿。我们不是说价格高低,就是说好的作品就会有他的价值。当然,现在的社会也很浮躁,你们做学问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不断地去追求,认定自己的方向走下去。
杜滋龄老师的作品
学生:杜老师,您好。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可以说花鸟是最微观的一个画种,它不像山水本身就固有很大的气势。就是花鸟画如何在这种特有状态下来表现那种丰富,或带有宏大气息的情感。
杜老师:中国画一般初学之时就会学习花鸟画,因为它最容易入门,但是想要画好却是最难的。花鸟画要画到大师水平,可真是太难了,能出来的很少。我刚才已经说了些,就是花鸟画不能画成标本那样,要有意境、情感在里面。同时,花鸟画要多观察生活,一定得多注意些生活中的细节、微观的东西。山水也一样,除了注意物像本身的美感,它跟时间、气候都要结合。比如雨景下的荷花和早晨的荷花,就不一样;雾里的、雨里的也不一样,所以这个就需要观察,你们平常随身带的小速写本,要经常记。我这次到雁荡山写生,有几位画花鸟的画家,也挺好玩。别人都往外看,在画大山大水,他却转过来,对着画路边的小草。他说&老杜,我准备画一百张白描&,我们当时一听就乐了。
花鸟画,我觉得难就难在笔墨的磨练。而且我觉得别太单一,多选择几个题材尝试,有的以线为主,有的以墨为主。不能像有些画家那样,笔墨太过简单,寥寥数笔,从二十多岁画到八十岁都一样。那是不行的,还得注意气象,应该有那种博大的精神才能画出好画来。不能光有小家气,所以也要观察生活,从生活里来,而且我感觉生活中,比如在山林里的鸟、植物、松鼠就生动极了。另外,画花鸟还应该多读读诗文,要有诗情画意。山水也一样,但山水有时候和花鸟不同,花鸟是微观的,山水有时候坐在大自然里,容易抒怀气象。但是,你们看潘老就不一样,我不是说让你们去学潘老的面貌。他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在中国美术馆展示,丈二的画立起来,石头大树,他能够用这几根线立得住,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杜滋龄老师画室一隅
学生:杜老师好!我看了您的画,里面动物的配景很多,我也比较喜欢画动物,想请教下您对画动物的一些经验体会。
杜老师:其实我也没怎么画动物,有些也画不好,比如说马。
刘老师:我路上和同学们说了,一个月前在上海王伟平老师的展览里,您就三下五除二画了只狗,非常传神。
杜老师:那是当时展览主办方的会所里面挂着一幅工笔画的藏獒,非常工艺画,我看着就累得慌。我说拿纸来,在最短的时间里也给你们画一张,最后一气呵成。
我画动物是因为人物画里的配景需要,同时我画藏族、新疆题材的多,去西北也多,像那边的牦牛、骆驼、狗、牛、羊、马等等,都涉及到了。画动物也是需要多写生,结构到位了,再锻炼笔墨上的功夫。我很喜欢马,经常想能有机会去马场画画马,长时间的观察马,因为我觉得动物里最美的就是马。徐悲鸿画马不错,但是他有些西画味道,要用传统笔墨去画就更好了。黄胄画马也不错,但黄胄可能是在新疆画的马,又有所不同。我画牦牛有些体会,很多人画牦牛画不好,都只知道这是一块黑。但是牦牛长得和黄牛不一样,和水牛也不一样。它脸是方的,你需要观察,我当时也不知道,后来去西北,去藏族仔细观察后才发现的。冬天在雪地里牦牛就是一块黑,再加上藏族人的装饰,就容易出效果,笔墨上也有变化。所以画牦牛还和地理环境有关系,你得不断练习、概括。
画画和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密切相关,画花卉也一样,南北地域不同,品种也不同。有一次我去日本,看见一棵六百多年的玉兰树,大到几个人都搂不过来。在春天时候,御花园里花开得非常漂亮,当时正好盛开,我拿照相机拍,那个花实在太大了,画出来都不太真实了。我看到的紫藤萝也是,有个美国人拿着哈苏相机在拍照,那个藤萝的花大概有一米多长,一片的花海,气势了不得。所以你们画花卉,就是要经常去写生观察,而且要画出点自己的心意来。画都是通的,总的来说有笔墨问题,有造型问题,有线的问题。人物画还有更严格的造型,你们会发现现在成功的人物画家都是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然后再去探索笔墨、意境等问题。
杜滋龄老师的画桌
学生:杜老师,您好。我感觉平时画画到最后结尾收拾的时候,总会遇到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协调统一地去处理画面。想请问下您有什么经验建议?
杜老师:山水、花鸟、人物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在画最初的时候就要有整体的构思考虑。花鸟画,我在想你画之前草图一定得要画得多,尝试不同构图。比如我想画向日葵,一整片向日葵,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主观的东西画出来。或者一幅画就画一片藤萝或者月季,你想要表现什么内容、意境在起初构思的时候就要想好。另外画面的处理,包括画面的分割构成,哪方面的分量有多重,还有画面需要加哪些东西,不能等落墨的时候再考虑,一定要在打稿子的时候,或者画小草图的时候就构思好,不管工笔还是写意都是一样的。另外,你们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经常训练构图。比如到一个地方去,并没有什么可画的东西,晚上回来,想想白天看到个什么东西,把它画成构图留着。有时候你看到别人的画,联想到一些也是可以的,引发你的一种联想。你们趁着年轻的时候要多看多走,有时候不是下乡一次就能画出一幅好画,它是多年积累的。你们现在下乡,有可能联想到十年前在我家乡看到过什么东西,和眼前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就出一幅好作品,它是好多联想构成的。还有就是默写能力一定要强,照景写生的能力也是必须的。养成习惯,把默写当作记笔记一样,有图有文字,就像一句话&多年积累,偶然得之&。这次我去雁荡山,就在不断的联想潘老的几幅创作,有大石头块上趴几只青蛙,或者水牛休憩在水溪边。这就是潘先生当时在那边见到的情景,他有可能连浙西都没有去过,就在浙东这代活动。可是黄宾虹,我去安徽到浙江这段,所看到的就是他笔下的山山水水,还有富春江这一带,密密麻麻的树,层次非常厚重。
刘老师:这次过来拜访老先生们,就是想听听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像杜老师说的&多年积累,偶尔得之&,包括刚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先生到雁荡山写生,他能马上联想起潘天寿先生当时是怎样画出那些画的,他是以怎样的视角去观察体会的。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和经验之谈让我们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非常感谢杜老师!
杜滋龄老师与大家合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