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事,木,生,浮,朽,蛀,流,月,七,于,火,分别是那三个成语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精锦(附答案)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14)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 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15)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28|
上传日期: 21:23: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精锦(附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我 2011 年 8 月离开广州北上,开始独自一人的北漂生活。&br&&br&一开始其实很容易:新公司的同事都很友善,楼下便利店的老板会帮你留两瓶冰镇啤酒到深夜,小区保安会拉一张板凳和你聊聊天下大事。我是一个乐天派的小胖子,走到哪都不会讨人厌,只要和人有接触,就不会觉得孤独。&br&&br&但有时候浮尘满身地回到家里,把双肩包扔在沙发上,连帽衫胡乱挂到门边,坐在桌前,对着黝黑的电脑屏幕不知该做什么的时候,那是真的孤独和寂寞。上优酷看一集美剧,把自己逗笑,发现一个经典老梗,转头却发现没人分享的时候,可能真的会忍不住掉下泪来。这时候才明白,少年时为赋新词憋出来的不是寂寞,那就是个屁。&br&&br&我试过看书,做饭,研究咖啡的品类,看电影,跑步,学编程,喝酒,看展览,听演出。它们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功效都不是很持久。我需要不断地变化焦点,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慢慢地,我发现独自一人生活其实是件好事。我现在会做土豆炖排骨和糖醋鲫鱼,懂得爱尔兰咖啡的起源,了解了「果」在北京酒吧文化里是什么意思,用至少十种不同的办法喝过伏特加,从零基础开始写了一个工作中用到的小程序(又在接触了 OOP 后重写了一遍)。&br&&br&现在,我很庆幸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尝试了独自一人的生活。我的生活或许会寂寞,但也让我接触到了喧嚣时不太可能学到的东西。&br&&br&回答这个问题:人需要在多大的时候学会忍受寂寞?越早越好。这是种奇怪的体验,痛苦而新奇,能让你走出自己习惯的生活圈,看到平时无法看到的东西。只是要记住,别让寂寞打败你的好奇心。&br&&br&---&br&&br&&b&Edit:&/b& 时过境迁,现在的心境和当时大不一样了。过了这么久,当时在评论里求交往的朋友,现在可能已经都不用知乎了:)&br&&br&取消匿名,让这个答案成为我那段生活的一个注脚吧。祝你生活快乐。
我 2011 年 8 月离开广州北上,开始独自一人的北漂生活。一开始其实很容易:新公司的同事都很友善,楼下便利店的老板会帮你留两瓶冰镇啤酒到深夜,小区保安会拉一张板凳和你聊聊天下大事。我是一个乐天派的小胖子,走到哪都不会讨人厌,只要和人有接触,就…
谢邀。&br&&br&先回答问题:&b&一个艺术家的道德水平是否会必然影响其艺术高度?&/b&&br&&b&答:是的,一定会。&/b&&br&&b&但是:这影响,不一定是负面属性的。&/b&&br&&br&&br&&br&&br&第一个例子。&br&1654年,伦勃朗被教廷传讯,他不去;教廷只好传讯他的女佣兼情人亨德克里琪,逼迫亨德克里琪承认“我犯了妓女的罪行”。实际上,亨德克里琪的罪行只有俩:其一,她和伦勃朗同居,没有婚姻名义;其二,她比伦勃朗小二十岁。&br&(是的,扯淡吧?这他妈也叫罪行?但这就是17世纪的观点。)&br&(顺便:伦勃朗无法和亨德克里琪结婚,不是因为他们彼此不相爱,而是伦勃朗第一个妻子于1642年死去前,为了保证伦勃朗的权益,把遗产都留给丈夫,但同时如果伦勃朗结婚则遗产归儿子支配,以便不让其他女人侵吞伦勃朗的资产,但当时伦勃朗需要这笔遗产做抵押来对付他的债务,所以不能和亨德克里琪结婚……一笔糊涂账,就被教廷认定是道德沦丧了)。&br&&br&&b&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b&&br&&b&道德观念这玩意,是被外界认定的,是随时代变化的。许多我们如今认为无比正常的事儿,在古代却会被认为是道德沦丧。所以道德这玩意本身就很飘忽而缺少标准。&/b&&br&&br&&br&第二个例子。&br&瓦格纳的人品,公认的相当一般。实际上他自己也放过话,无意做巴赫那样虔诚的圣徒。“我生来与众不同,我生来就要享受一切,我才不像你们的大师巴赫那样,过艰苦的人生。”&br&实际上,他的歌剧也是如此。爱之者奉为宇宙真理,恨之者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还有尼采这样,先爱后恨的人。&br&仅仅想象一下:如果瓦格纳是个温柔善良的人,他还能做出那样黄钟大吕、力量纵横的大歌剧么?&br&&br&&b&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b&&br&&b&艺术家的道德也许很糟糕,但对其作品未必是坏影响。甚至这种黑暗面,许多时候是不可或缺的。&/b&&br&&br&&br&延伸开去说一下。&br&之前我答过这个问题:&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杀人、抢劫、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在水浒传中这些人为什么会被作者塑造为英雄?&/a&&br&&br&我的结论是:&br&&b&许多伟大的作品都不是为了导人向善存在的。&/b&如果你当道德标准看,就可惜了文本本身了。《伊利亚特》里的英雄嗜血残忍,莎士比亚戏剧里麦克白是篡位者、奥赛罗暴躁吃醋害死了妻子、李尔王耳根软结果亡了国;《红楼梦》里两位主角一个纨绔浪子一个刻薄姑娘;《西游记》里猴子也不是什么善人,唐僧迂腐不堪;堂吉诃德虽然人不错但说到底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家伙;《巨人传》里都是屎尿屁;《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个有病的人臆想——但这些不妨碍它们是伟大的文本。&b&实际上,许多时候,恰恰是这种黑暗面,才构成作品的伟大。&/b&&br&&br&&br&&b&实际上,艺术品——包括画作和歌曲——亦复如是,未必是朝着真善美、政治正确、道德高尚去的。&/b&鲁本斯的画作充满肌肉之余也有暴力,博斯喜欢画地狱,戈雅的绘画里有许多阴暗的东西;实际上奥赛博物馆春天时还开过个展,关于黑暗浪漫主义的。瓦格纳的歌剧里并不都是真善美,莎士比亚也并不总是歌颂美好的人间,但谁能否认他们的艺术造诣呢?&br&&br&&br&&b&与此同时,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例外与本人人格有关。&/b&&br&如果巴尔扎克是个良善君子,而不是个粗俗好色贪慕虚荣说话没准的死胖子,他能在不断挥霍不断缺钱花的巨大压力下,写出《人间喜剧》么?&br&如果卡拉瓦乔是个性格温柔的意大利人,而不是个会一刀捅死别人的暴躁脾气,他还能成为明暗对照+现实主义的大宗师,画出历史上对比最强烈的画作么?&br&高更的故事,读过《月亮与六便士》的人都理解。只要想一想:如果他是个好人,乖乖守在家里对老婆好,他还能画出那些塔希提的大作么?&br&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品,毛姆大肆批评过,但倘没有这等脾气,他小说还有如今这黑暗幽深的心理剖解么?&br&&br&做个小结。&br&&b&道德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相对保守的,是推崇不互相伤害的。&/b&&br&&b&艺术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一切)则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外,恶、侵略性、破坏性是其关键的一环。&/b&&br&&b&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多少与其性格相关。许多时候,性格的幽暗面,反而会雕琢伟大作品。&/b&&br&&b&所以,道德是会影响艺术家及其艺术高度的——但并不总是负面;许多时候,不那么高明的道德对作品价值反而是有益的提升。实际上,还有艺术家是被道德束缚了其作品高度的。前者的例子是波德莱尔,后者的例子是雨果。&/b&&br&&br&最后,换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如果古龙不是个好酒疏狂的浪子,他写字的风格会不会变得规矩些?那么,他的小说会因此好看些吗?未必吧。&br&&br&古龙自己的例子,见《决战前后》:&br&&br&
西门吹雪道:“你知不知道剑的精义何在?”&br&  叶孤城道:“你说。”&br&  西门吹雪道:“在于诚。&br&  叶孤城道:“诚?”&br&  西门吹雪道:“唯有诚心正义,才能到达剑术的颠峰,不诚的人,根本不足论&br&剑。”&br&  叶孤城的瞳孔突又收缩。&br&  西门吹雪盯着他,道:“你不诚。”&br&  叶孤城沉默了很久,忽然也问道:“你学剑?”&br&  西门吹雪道:“学无止境,剑更无止境。”&br&  叶孤城道:“&b&你既学剑,就该知道学剑的人只在诚于剑,并不必诚于人&/b&。”&br&&br&&b&伟大艺术家们,就只诚于剑,而不诚于人。&/b&&br&&b&大致如此。&/b&
谢邀。先回答问题:一个艺术家的道德水平是否会必然影响其艺术高度?答:是的,一定会。但是:这影响,不一定是负面属性的。第一个例子。1654年,伦勃朗被教廷传讯,他不去;教廷只好传讯他的女佣兼情人亨德克里琪,逼迫亨德克里琪承认“我犯了妓女的罪行”…
回答建议修改:不友善内容
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会重新显示。如果一周内未得到有效修改,回答会自动折叠。
不请自来。非常不认同题主在说明中表露的观点,依我的浅见,回答如下:&br&&b&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贫民窟?&/b&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情况有所不同。&br&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形成,和快速的城市化有关。人,总是会向收入高的地方迁移,而总体上而言,农村中的工作机会,收入不如城市。&b&城乡收入差距这导致了大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在不少国家,这些移民在城市空地搭建起临时建筑,形成了棚户区。&/b&比较著名的有印度孟买的达拉维,以及巴西里约附近的贫民区等。&br&&img src=&///75c60a035fb01aba86bdf3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5c60a035fb01aba86bdf3a_r.jpg&&达拉维,亚洲最大贫民窟,《贫民窟里得到百万富翁》取景地。这里的居住条件非常恶略,但是还是不断有人涌入。为什么?因为获取更高的收入,获取更高的地位,然后离开。如果拆掉这片棚户区,也许市容整洁了,治安也会改善,但穷人在城市立足之地也就没有了,他们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也没了。《地球的法则》一书中就提到了贫民窟的正面作用。&br&发达国家的的贫民窟,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且大多位于城市市中心。形成原因主要由于郊区城市化,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富人和中产阶级会搬家到环境较好的郊区。而市中心就成了低收入者的聚集区。比如说纽约的哈雷姆区。&br&&img src=&///82a141a1b48e7ce23d623ec1a0e4725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82a141a1b48e7ce23d623ec1a0e47250_r.jpg&&&br&说是贫民区,但是居民生活水平其实并不低。在美国单人收入在10830美元以下就叫穷人,43%的穷人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平均每个家庭住宅内有三间卧房、有家庭室、会客室和厨房餐厅,住宅中平均配有1.5个卫生间。四分之三的美国穷人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31%的穷人家庭拥有2辆以上汽车。&b&发达国家的贫民区形成,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中出现贫富差距,并且穷人聚集在某些区域形成的。&/b&&br&&b&第二个问题,国家对贫民不闻不问吗?&/b&没有,大多数国家对贫民是有各种各样的救济措施的,如免费教育、食品劵供应、医疗保险等。即使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最近的义务教育免费,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低保、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也在密集出台。而美国这个本来最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也已经变成了十足的高福利国家。欧洲更是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国家。请问何来的对贫民窟不闻不问只说?&br&&b&第三个问题,既然如今经济如此发达了,为什么不平均分配资源呢?&/b&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想过,苏联、东欧、中国、红色高棉实践过,但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原因无非两点:&br&&b&1、如果平均主义,干多干少都一样,知识多少都一样,聪明愚笨都一样,那么人进取的动力在哪里?&/b&&br&&b&2、如果资源平均由政府支配,如何避免资源的分配者不中饱私囊呢,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呢?&/b&&br&苏联、东欧那些社会主义国家,终其一生都没解决这两个问题。&br&你是否知道当时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东德,他们的首都人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不要呆在社会主义的天堂,而要去腐朽堕落的西柏林吗?你知道波尔布特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饿死了柬埔寨足足四分之一的人口吗?&br&走向地狱之路往往是由强推走向天堂的信念造成的,就我而言,宁可看到贫富不均的国家,也不愿看到绝对平均的社会。
不请自来。非常不认同题主在说明中表露的观点,依我的浅见,回答如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贫民窟?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情况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形成,和快速的城市化有关。人,总是会向收入高的地方迁移,而总体上而言,…
&b&浮躁&/b&。&br&&br&&br&所谓“浮”,就是下无根基,上不求索。&br&与其讨论成年人和年轻人的区别,不如说是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的区别。人活着,不论混得好不好,都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自己走下去:不成熟的人靠“自己比别人强”维系生活,成熟的人从“自己与偶像/目标尚有差距”中汲取力量。&br&这种差别,表现为“上不求索”——看不到自己和高层次人的差距,没有更高的、能为其不断探索的人生目标,而根源在于“下无根基”——不成熟的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来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为自己提出合适的人生目标。&br&上面说的太空洞,举栗子好了。我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大多看四娘、安妮宝贝的书,稍微大一些,开始读韩寒,然后翻过头嘲讽四娘幼稚,认为韩寒简直是天才,堪比古往今来的大家耆宿。因为, 年轻人根本&b&看不出区别&/b&啊!看韩寒,新奇啊,原来他懂这么多我们不懂的道理;看《论语》,也是我们不懂的道理——有什么区别?韩寒的语言还诙谐,不是比孔老二强上百倍?!&br&只有读的书多了,有了&b&根基&/b&,才能发现,“伏波娃”原来是“波伏娃”——而不是“法文那么假文艺,Beauvoir是个什么东西?”&br&我一向喜欢把西方哲学史拿来与人生做类比,人长大的过程和哲学发展的过程真的很相似。随着科学的发展,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积累,到了康德这里,根基足够了,才意识到了“理性”的局限性,才开始走向成熟。人生这个过程也在所难免。借用海德格尔的表述就是,视点决定标尺。&br&&br&因为“浮”,所以会“躁”。&br&突出表现在容易自大又容易自卑。惟我独尊,不肯认真听完别人说的话,不肯认真思考前人留下的经验;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遇到比自己强很多的人,先是会酸溜溜,然后马上开始自我保护,把那些归于“装逼”的行为,一并开始批判。“中二”少年们无条件地反对大人,是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是好的;但由于还是“浮”着,对自我还没有认识,因而几乎不可能对自我之外的人和物表现出合理的尊重,“躁动”不安,不但不肯听父母老师的话,而且经常对所有外人都嗤之以鼻。&br&家长们对这个现象很头疼,太在意孩子们的“躁”,而忽略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浮”。&br&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经历过这个过程。不要以为这说的只是年轻人,其实有多少人,活了一辈子都躁动不安,看不起和自己社会地位相当的人,百般鄙夷以显得自己高贵,面对高层的人又阳奉阴违,扶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使劲儿把喷薄的酸水压回胃里,终于面色平静地说:“我家里没条件啊,年轻的时候没有人家那么钻营,当然比不上人家。”&br&你看,这就是“浮”啊——没有根基,因此看不出差距所在,才会显得粗鄙躁动。&br&&br&&br&怎么改进呢?虽然“浮”是本,“躁”是末,但和所有改革一样,倘若一开始就从最根基开始,不但很困难,而且往往很危险。不妨从末开始做起。&br&首先,强迫自己学会尊重,对于自己不&b&够&/b&了解的东西,哪怕内心极端鄙夷,也不要在行为上作出判断。选择自己还算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文学,哪怕对经典名著有着“韩寒式”的不屑,也别停留在这个阶段:拿起来读吧,告诉自己,如果要批判对手,先要了解对手,不是么?&br&慢慢地,就会发现,原来大人说的话,前人写的书,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嘛!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后来,你就会觉得恐惧,我TM什么都不知道啊!!!再后来,就不会恐惧了,我在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我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缺什么——这大概就告别了“浮躁”,算是走上成熟的路了吧。&br&这个时候,也就不会“&b&看不惯&/b&”年轻人的行为了,反过来对比你年轻的人就会有一种尊重——我们只不过比他们多吃了两年饭,等到他们过了这个坎儿,成就很可能不可限量。这大概是教育过程中最应该有的互相尊重吧,然而要打心眼里互相尊重,就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浮躁。所谓“浮”,就是下无根基,上不求索。与其讨论成年人和年轻人的区别,不如说是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的区别。人活着,不论混得好不好,都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自己走下去:不成熟的人靠“自己比别人强”维系生活,成熟的人从“自己与偶像/目标尚有差距”…
我们学校每年进清华北大50个左右。高中同班同学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是前1%。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br&&br&楼上的回答我都不赞同。&b&这是个伪命题。能够努力学习也是智商的一种。&/b&生活中不难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很聪明的,只是不愿意努力学。’潜台词就是瞧不起努力的人,觉得人家是书呆子。殊不知,他们远远做不到别人那样努力。&b&学霸属性绝对也是智商的一种!&/b&&br&&br&&br&同班的既有不怎么学习,经常考年级第一,每年都拿竞赛一等奖,早早保送北大的大神A。&br&也有三年如一日,每门课坚持预习(大家知道这有多难吗?),每晚复习到两点,最后保送清华的大神B。&br&我实在不知道哪一个智商更高。因为这两种我都做不到。&br&&br&也许有人要问能努力学习怎么也算智商。那我解释一下,所谓的智商,无非就是大脑中的神经活动。有的人的大脑能更快建立神经通路并保持很长时间,就有‘照相机记忆力’。有的人大脑对于疲劳的耐受度高,能够支撑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就有能力‘头悬梁,锥刺股’。有的人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活跃,擅长天马行空的思维。&br&&br&说白了,不努力(其实是无法努力)就是注意力集中程度,对高强度学习的耐受强度,多线程任务处理能力比不上别人。同样,这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加强的,基因给了一个初始值,但后天的训练绝对有很大作用,我所表达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能努力也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学霸,注意培养这种能力,也能有进步。但以后不要再嚷嚷着’某人只是比我努力,我比他聪明,我要努力起来,分分钟爆他。‘&br&&br&以上。欢迎讨论。
我们学校每年进清华北大50个左右。高中同班同学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是前1%。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楼上的回答我都不赞同。这是个伪命题。能够努力学习也是智商的一种。生活中不难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很聪明的,只是不愿意努力学。’潜台词就是…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和以下问题放在一起来看待和回答:&br&&br&&ol&&li&为什么男人普遍对穿黑丝的女人有好感?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55&/span&&span class=&invisible&&814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为什么在海边女性穿比基尼泳装大家觉得很正常,但是在大街上的姑娘如果露出内衣,就会让路人产生很大的反应呢?&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8&/span&&span class=&invisible&&371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女性喜欢穿高跟鞋是源于它的美还是它所能提供的高度?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1&/span&&span class=&invisible&&420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为什么蕾丝代表性感?&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5&/span&&span class=&invisible&&762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为什么蕾丝边的裙子、丝袜等穿在女人的身上时会显得很性感?&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6&/span&&span class=&invisible&&778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为什么非裸体的情色照片比裸体照片让人更感到性感?(目前还没有)&/li&&li&为什么有人觉得有码片比无码片更有吸引力?(目前还没有)&/li&&li&等等。&br&&/li&&/ol&我认为这些问题即使与心理学有关,也必然要放到社会心理学这一层。我尝试从视觉上的传达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是从人对视觉获取的信息进行评判和选择的。&br&&br&那么是站在观察者角度来看还是站在被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呢?如果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那肯定会受制于淫者见淫,如果将这些问题再一般化一点,观察者的评判和选择是继承自被观察物的所含意义的范围内的。&br&&br&概括一点,我觉得两个词能描述“制服、黑丝、蕾丝、高跟鞋、性感内衣”这些物传达意思的内容和路径,这两个词是 &b&present &/b&和 &b&represent&/b&,在此我不作单词和词跟上的探究,用简单的中文词语来替代,就是&b&呈现&/b&和&b&代表&/b&。&br&&br&呈现是表象,代表是表意。比如渔网丝袜,它的形状,颜色,材质和依附于腿上的形状,刻画出丝袜下皮肤的肌理,近看的立体感和远观的纹理感,以及它对肉体的遮蔽和反衬裸露部分等等,这些都是呈现,是指这些物品在所处位置传达出的直接的信息。而代表是指传达的信息,超过表面(surface)这一层信息,它甚至于和这些表面信息是不相关的,而是被人附加之后传达而出的,它可以是对他者的信息的传达,比如一张情色照片上的性感内衣不是指这件内衣本身如何,而是这件内衣在传达内衣里面景象的信息,虽然观察者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一种代表。&br&&br&性感、诱惑、美等是观察者体会到的,那么从观察者的视角同物品本身角度对应起来,呈现和代表激发人的评判和选择是混合的。比如,看到黑丝,或者就是听到黑丝这个词,就马上同性感和诱惑联系起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本能反应,其实是黑丝的代表含义激发的,它并不是一种本能反应,而是通过代表的迅捷将意义连接。而高跟鞋本身的颜色材质,高跟的形象,以及衬托出人的踝、膝、臀、脊、胸、颈、头的形态,它是这个物品的呈现。&br&&br&呈现和代表意义是相通的,即可以转换的,像鲁迅写的“一看到白胳膊,就想到全裸体,一想到全裸体,就会想到生殖器,一想到生殖器,就想到性交”,白胳膊是呈现,这种呈现激发人的评判和选择,作出肉体上的反应,白胳膊普遍来说是 universal 的,小孩喜欢,老人也喜欢,年轻人喜欢,年轻男人更喜欢。从白胳膊到全裸体,它就是代表了,因为裸露部分代表了未裸露部分。从裸体到生殖器,那就必须将观察者纳入讨论了,否则这条路径是细微的,对于普遍的人群来说。&br&&br&那么回到制服这个问题,制服呈现的信息包括了它制服单独放置的信息和它独立于其他服装这种状态下所呈现的信息,单独呈现的信息比如形式感,这是服装设计师追求来的,比如军装的直线条和衬托穿戴者的挺拔,护士服装的颜色,白领制服的形状,水管工制服的材质等等。放在与其他服装对立状态下呈现出的信息,那就是它们识别性的部分,制服是将识别性明朗化的,虽然制服代表着职业,但是这种“代表”在此是呈现,因为制服就是将这种“代表”写在表面直接诉诸于人,对于有识别能力的人(通常讨论都在这个范围内)它们都是直接的。良好的识别性是信息传达的基础,这也就是制服和诱惑可以如此轻松的连接起来,因为我明白无误地知道它是什么,它如此的不一般。它的识别性也为其意义的代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br&&br&制服的代表意义,在制服诱惑上无疑是占主要作用的。正因为它的识别性,它可以作为材料被反复应用,所以成人片就有了这一个体裁,一旦被再次创作,那么它的代表意义又被裹上一层。比如我原先觉得“制服诱惑”也就那样吗,但是人人都在谈,就像黑丝一样,人们谈论着将它直接作为一种象征物出现的时候,我也附和了,也觉得确实如此。黑丝为什么这几年如此泛滥,使得肉色丝袜都没人谈论,一个原因就是附和的人多了,“哇,黑丝黑丝”说多了,也就走出“一条路”直接将其符号化了,符号对意义的表达都是通过代表的,它本身甚至不需要呈现什么。&br&&br&对应代表,观察者获取信息作出的评价和选择,这种心理是来自于社会文化。对制度、统一的向往、反抗和虐恋,服装只是作为了一种符号,它甚至可以完全盖过和淹没呈现意义这部分,制服本身怎样并不太在意了。那么,将其放在不同的群体之中,它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不同群体的社会文化基础不同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和以下问题放在一起来看待和回答:为什么男人普遍对穿黑丝的女人有好感? 为什么在海边女性穿比基尼泳装大家觉得很正常,但是在大街上的姑娘如果露出内衣,就会让路人产生很大的反应呢?女性喜…
我觉得首先是心理学上的 &u&光环效应&/u&,即认为某一个人有一个优点,他就有很多其他优点(往往是他本身不具备的),甚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br&&br&比如,A有一些优点(比如学习很好),我在看他的时候,有时候会&u&不由自主地在主观上&/u&对他进行美化,将他的优点扩散,比如从“学习好”扩散到“聪明”、“帅/美”、“沉稳”、“有领导力”、“人品好”、“有智慧”、“是个好朋友”等等等等。虽然这之中有些东西可能跟“学习好”有点相关,但诸如“人品”和“有领导力”其实和“学习好”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孩子学习好,我们会误认为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还有,比如常常班里学习最好的人是班长,但他未必是个称职的班长。这就是光环效应带来的误区。&br&&br&我自己光环效应的亲身体验是,我是《哲学贴》作者张明明的“脑残粉”(戏称而已),张明明《哲学贴》写得特别好,文笔和内容都令我十分钦佩,于是我认为张明明一定是个智慧、温柔、善良的大美女。虽然我完全没见过她本人,完全没跟她说过话,但仅仅看了她几个帖子,就对她产生了非常多的主观正面评价,而这些很可能是完全没有根据的。&br&&br&然后呢,就是 &u&证实偏见&/u&(confirmation bias),即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对自己或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很完美,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现很多他很完美的地方,而忽视了很多他不那么厉害或者很菜的地方。他说的话,你一旦认为他说的是对的,你也会找支持他的论点,而忽视了那些相反的意见和风险。比如,某人今天说“人多力量大”,你就会想,“是呀是呀,人多当然力量大!”,而忽视了人口太多也是一种负担。&br&&br&光环效应和证实偏见两者叠加,会让一个偶像越来越完美(主观上),然后在你眼中变成一个“说什么都对,做什么都好”的人,相应的,你也成了他的“脑残粉”。不过我觉得,这和受过高等教育、是不是会理性思考没什么关系。因为人一旦有了立场,一旦在主观上确定了自己喜欢还是讨厌某个人或东西,那么所谓的理性和知识就只会为这种感情服务,而很难站在感情和立场相反的方向。所以最安全、最不会被洗脑的方式是,没有立场。心中没有正确和错误,没有好和坏,无论谁、无论什么,都按照“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将优点缺点一分为二,这样的确是够理智了。&br&&br&但没有立场的人又很可怕。那意味着不仅没有所谓“错误的是非观”,也没有所谓“正确的是非观”。如果无法去喜欢一件事、一个人,无法把全身的激情投入到一件很可能没有收获的事上,无法为自己坚信的东西而“盲目”奋斗一下,我想,这样的人生恐怕也很可惜。我们大家都是正常人,多多少少会受自己感情左右,会犯光环效应和证实偏见,很可能会变成某人的脑残粉,但这又怎么样?Why so serious? 陆琪、郭敬明、韩寒、罗永浩这些人,又不是希特勒,至于上纲上线到所谓“丧失理智”,“是非观扭曲”的大棒子上吗?&br&&br&所以我觉得,我们既不要没有立场,也不要立场太坚定。人心中需要有些价值观,有些是非,有些好恶,然后以开放的心态看事物,在需要理性的时候保持理性,在不需要理性的时候,感性一点又何妨呢?
我觉得首先是心理学上的 光环效应,即认为某一个人有一个优点,他就有很多其他优点(往往是他本身不具备的),甚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比如,A有一些优点(比如学习很好),我在看他的时候,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在主观上对他进行美化,将他的优点扩散,比如从…
先来抱怨一句:这谁问这么一个蛋疼又累死人的问题啊。问起来容易,考证起来要人命。&br&&br&===========================戾气阻挡线=============================&br&下面是正式回答问题:&br&在“首先”之前先说明一个问题:&br&严格来说“标点符号”是一个并列断语,狭义的“标点”是断句用的,而“符号”则同时代表特殊的意义。&br&传统的“标点”仅包括句读,它仅表明断句(断意思)的位置。如果除了断句之外还有其它的意义则是的“符号”。例如:&br&“这个人好?”和“这个人好。”显然是表达了不同的意思,问号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断句而已。&br&“我读了三年大学。”和“我读了三年《大学》。”所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不同,后者中增加了“大学是一本书”的意思。&br&&br&如果除具体的含义之外不含有断句(断意思)功能的,则不属于标点,例如:&br&“他天々迟到。”中的“々”除了表示重文之外,还有断意思的作用,(表示“天天”是一个词,如“今天天气真好。”就不能使用“々”符号。)属于广义标点的一种。&br&“我很?你 。”其中的“?”是独立的意思,并没有 断句(断意思)功能,所以只是特殊符号,不是广义标点。&br&&br&&br&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不严格的时候,会把“标点符号”简称为“标点”,尽管这和狭义的“标点”的含义并不相同,但通常不至于混淆。因为区分“标点”和“符号”和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不大,所以我在下面也会使用“标点”来代替“标点符号”。&br&&br&首先,古文是有标点符号的,比如:&br&春秋时期的《侯马盟书》中使用一条或者两条短线表示重文,标点的一种。&br&&img data-rawheight=&900& data-rawwidth=&266& src=&///16bd49b9fff022fe94adf01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6&&&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300& src=&///d91850eaa7e4d76e0a742c417d44e6e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上面红圈圈出来的短横就是标点。&br&&br&汉马王堆帛书《老子》:&br&&img data-rawheight=&668& data-rawwidth=&400& src=&///e51ac33cd140e6bf7d0a7f15accc66a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其中的标点以蓝色圈标出,此时的标点系统已经比较复杂,除了之前的单、双短横外,还有拐角符号,三角符号,圆点符号,方块符号等,用法也各异。&br&&br&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图为宋刻本):&br&&img data-rawheight=&701& data-rawwidth=&605& src=&///a12eb942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a12eb942cb_r.jpg&&这里的顿号、句号已经基本具有了现在的形态。&br&&br&宋代《尚书表注》&br&&img data-rawheight=&1234& data-rawwidth=&800& src=&///44fe674f8a7b782bbfe3efd89a9e1d8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4fe674f8a7b782bbfe3efd89a9e1d80_r.jpg&&书中以圆圈、方块、黑三角、扁长条,半圆等图案作为标点。&br&&br&明代《罪惟录》&br&&img data-rawheight=&667& data-rawwidth=&500& src=&///9aa35afccd0f7f97996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aa35afccd0f7f979968_r.jpg&&标点和《经典释文》类似,基本上也是顿号句号两种,另外圆圈也用作着重号。&br&&br&明代《永乐大典》:&br&&img data-rawheight=&667& data-rawwidth=&500& src=&///05f059c0c2d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5f059c0c2d7_r.jpg&&只用句号(圆圈)一种标点,图中小红圈即是。&br&&br&另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不用符号的标点法,例如:&br&空格标点:以空格作为标点的,如宋本《华阳国志》:&br&&img data-rawheight=&667& data-rawwidth=&500& src=&///bb01f43a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b01f43aed_r.jpg&&&br&注疏标点:以注疏作为标点,即到整句的地方再行注疏,如宋本《六臣注文选》&br&&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000& src=&///86de3ec9dd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86de3ec9dd5_r.jpg&&&br&汉字标点:以“句”“读”等汉字作为标点,即在每一句后加上“句”或者“读”字以断句,如清代《四书句读释义》&br&&img data-rawheight=&933& data-rawwidth=&700& src=&///80f9ec84c6fd1c79e17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80f9ec84c6fd1c79e173_r.jpg&&&br&&br&当然,古代也有大量没有标点的书籍,对于这些书籍,往往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表示标点,例如《诗》中用重复的形式、整齐的句子,《骚》中用“兮”表示一句结束,另外如韵脚、语气助词等,樊燕挺老师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注意这些不仅是划分句子的方法,也是当时写文章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文心雕龙·章句》就谈到了写文章时采用虚词协助读者断句的问题:“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于句外。寻兮字承句,乃语助馀声。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耶!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外字难谬,况章句欤。”&br&&br&当然,这些方法仍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古文中才有不少悬案,例如《论语·子罕》篇首句:&br&“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究竟是该断做:“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还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历来总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碰到这些问题,需要参照多家注疏,配合小学功底,仔细鉴别,方能领会其原意。&br&&br&================================再分割=====================================&br&&br&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看得出来,中国古代不但不是没有标点,反而是有大量的有标点书籍存在的。问题在于标点的系统不统一,几乎每家各用一套系统,你用圆我用方,你用实心的我用空心的,你标注在文字左边我标注在文字下面……和其他各种学问一样,问题也是出在没有系统上。没有系统,所以不能流传,进而就会失传。&br&&br&另外一个好玩的问题是从目前的记录来看,春秋战国到汉朝的文字中,标点都比较复杂。而宋代以后直到清代,所用的标点往往仅是句读两种(有时读用顿号表示),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造成了标点符号的匮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情。
先来抱怨一句:这谁问这么一个蛋疼又累死人的问题啊。问起来容易,考证起来要人命。===========================戾气阻挡线=============================下面是正式回答问题:在“首先”之前先说明一个问题:严格来说“标点符号”是一个并列断语,狭义的“…
Hello,我的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咯,回来整理这个回答了,也许大家都忘了,不过还是来了却一桩心事吧~&br&&br&其实现在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好多好多(以下有些矫情),有关于中国成语这10年来发展的感慨,有对编撰词典的前辈的景仰和交流,还有对社会大众使用成语的认同和无奈,很多,其实我做的这个研究并不完全切合问题“名言或熟语滥用”,最多包含于其中,但是误用的原因和实质还是相似的,所以不妨抛砖引玉。&br&&br&比如我对比一个熟语和一个成语的误用来给大家说明:&br&“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初的版本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整个熟语的意思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见“三国志”。由于古代大家口耳相传,“皮匠”和“裨将”音相同,在普通老百姓当中更具普遍性,所以……事实上,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只是谐音讹传。因而,不要真以为三个烙烧饼的,能赛过一个马云。这个熟语成语的基本条件是:同一专业领域,其次是告诉我们要博采众长。&br&&br&同样,成语中这种误用也很多。&br&比如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原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而大多数媒体以及老百姓望文生义,认为一个洞穴凭空怎可来风?于是就误认为是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br&误用之后,恰恰忽视了这其中蕴含的自然科学道理。“空穴来风”出自战国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穴:孔、洞;来:招致。)宋玉之语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br&&br&好了,既然这些误用都已成事实了,哎,也只能长叹一声,并且感慨一句“成语之妙,在于使用”(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的主编吕叔湘前辈说的,很多人引用过去都是来辅证成语的生命力旺盛,现在想来,其实也有些无奈啊。)&br&&br&那么,词典对这种误用的作法有两种:1是静观其变,看是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误用;2吸纳误用的释义,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原形容……现多用于……,空穴来风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无论是形容消息传言有根据,还是没有根据,都是对的。&br&&br&好了,切入正题吧。这篇论文原谅我暂时还不能放到网上,一是导师想让我继续做下去以后拿去发表怎么着,二是答辩结束学院学校最近在审查相似率什么的。所以过段时间我会放上来~(&strong&不知道知乎能否开发一些新功能,比如知乎网盘(当然取名文艺点啦,什么知乎图书馆之类的&/strong&)。不过我一直觉得学术论文真的放上去,大家应该没性子看吧?(3万字,35页)……&br&&br&&br&所以这里我先精简了论文,说一些值得说的话:&br&&strong&真的很有必要强调的改动!!&/strong&&br&&strong&读音部分:&/strong&&br&【箪食壶浆】dānshí-hújiāng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食:旧读sì)(第6版)&br&关于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学界已经讨论好几年好几年,没有定论,但是根据我自己的考察,文献翻阅,想说其实改读第二声是有道理的。&br&【唯唯诺诺】wéi wéinuònuò(旧读wěi wěinuònuò)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他对领导总是~,从不提出任何不同意见。(第6版)&br&我猜很多人原来就读第二声,其实唯的读音一直有两个,第二声和第三声,第三声不常用,一般做应答用,现在大家都用第二声,so……&br&【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òu”,但加注“旧也读xiù”。&br&【一本正经】【正儿八经】【正经八百】“经”,第6版读“jīng”,并加注“口语中也读jǐng”。&br&具体不分析了。&br&&strong&字义字形部分:&/strong&&br&莫名其妙和莫明奇妙意思不一样了,前者意思是不能说出它的奥妙,后者是不能明白它的奥妙。&br&“巴巴结结”和“结结巴巴”是不太一样的,附上词典的解释。&br&【巴巴结结】①凑合,勉强。②勤奋,艰辛。③形容说话不流利。(第4版)&br&
【巴巴结结】①凑合,勉强。②勤奋,艰辛。(第5、6版)&br&
筋疲力尽和精疲力竭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后者形容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br&&br&其实还有很多小地方,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罗列出来,因为不影响大家使用,随便举两个,&br&【走南闯北】形容走的地方多,到过许多省份。(第4版)&br&【走南闯北】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第5、6版)&br&【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去掉了第5版“或办事”的意义)&br&【鸡犬升天】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第5版说“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沾光”)&br&这些变化都不影响我们使用。&br&还有一些推荐词形的变化,就是同样一个意思有两个成语都可以表达,哪个常用、经典,就作为推荐词形,这个变化其实也是人们选择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大家不用太在意,随便举几个例子:&br&注意:后面括号里面的成语是以前常用的推荐词形,现在还是存在的。&br&网开一面(原多用网开三面)&br&梦笔生花(原多用妙笔生花)&br&一曝十寒(原多用一暴十寒)&br&鬼哭狼嚎(原多用鬼哭狼嗥)&br&神采奕奕(原多用神彩奕奕)&br&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这个同义词。也就是前两年你写百废具兴是对的,以后再这么写就错了。&br&&br&想说一下网开三面和网开一面,现在大家多用网开一面,其实这个是脱胎自网开三面,网开三面源于《史记》中的《本纪·殷》,说的是商汤爱惜生灵,将猎捕鸟兽鱼虫的网撤去三面,让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才向网里钻,总之能不入网则不入网。“网开三面”典故由此而来,这里的“开”是“撤去”的意思。&br&&br&随着“网开三面”使用率的增加,“网”从用来猎捕鸟兽鱼虫之用引申到了政治和法律层面,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而人们望文生义,将“网开三面”演化成“网开一面”这里的“开”不同于“网开三面”的“开”,指的是“张挂、张开”意思,即将法网、道德网等网打开一面,从宽处理,给以改过自新的出路。&br&&br&所以说,虽然两个混用了,并且最终网开一面成了主流,但是两个成语的核心内涵有着微妙的区别:包含民主程度不同、自由程度不同,给人们造成的幸福感也不一样。&br&&br&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其实还想说说这部词典。&br&从前我也是个小愤青,会说这个教材编的这么差,这本书怎么还有这么多差错。包括在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小问题。随便说两个。&br&&br&【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第4版)&br&【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第5版)&br&第6版没出来之前,我当时4、5两版对比的论文已经写好了,我就在论文里说道&br&“敬谢不敏”中的“谢”和“敏”古今意义还是有些变化的,今天的学生们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敬谢不敏”是这个意思,其实最关键的是这条成语中“谢”是“推辞”的意思,而非“谢谢”,“敏”是“聪明”之意,而非“敏捷”。理解了这两个词,再带入到整个成语,就能很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了。所以说第5版把这个括注取消是很没有道理的,望下一版能更正。&br&后来第6版出来了,我去翻了一下,发现是这样的:&br&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第6版)&br&&br&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其实任何一本工具书,看似很冷血无情,其实都饱含着编者的良苦用心。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工具书是“死”书,不如其他的文艺的书那么有活力,其实恰恰相反,这些特殊类型的书的编撰者,以牺牲和藏匿自己个性和特征的方式隐身于书中,为的是使书更好地为你所用。&br&&br&所以,请同学们以后再面对网上一些以偏概全,乱吐槽乱讨伐的帖子,请一笑置之。&br&&br&最后,还是有必要重申下:&br&&br&成语的误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有一些是潜义显性化(潜在含有生成新意义的内部机制,通过人们运用显示出来而已),比如:&br&“峰回路转”原来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由于曲曲弯弯的山峰道路容易让人联想起人生之路,所以第5版开始,“峰回路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意义: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br&这个是很正常的语言运用现象。&br&&br&那么,除了潜义显性化的另外情况是纯粹的误用,这种误用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空穴来风等,这些成语一般都有个特点,从古代发展而来,如果可以的话,我首先倡导词典能多些典故、源流的解释,以免误用!(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还没收录七月流火、身无长物、不落言筌等这些成语,因此,前车之鉴在此,下一版收录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像七月流火里面的七月不是我们说的阳历七月,火的古今意义不同,正确的意思是夏去秋来,气温转凉。)&br&&br&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古语被误用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语言文字是服务于时代的,所以它会自己做出选择,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衍变改造过程。不要太谨慎害怕于一些误用,语言学中有个重要的规律就是:词语释义要从俗从简。词典一方面起到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
Hello,我的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咯,回来整理这个回答了,也许大家都忘了,不过还是来了却一桩心事吧~其实现在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好多好多(以下有些矫情),有关于中国成语这10年来发展的感慨,有对编撰词典的前辈的景仰和交流,还有对社会大众使用成语的…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确存在思考方式、价值观、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但这未必是差距。&br&&br&首先提供一组数据。&br&&img src=&///74f708ce68f43b3e5ea265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4f708ce68f43b3e5ea265_r.jpg&&这组数据显示的是,在美国,穷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底部的25%)和富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顶部的25%)获得大学学位的情况。其中,蓝条代表学习成绩好的,而红条代表学习成绩不好的。如你所见,富人家的孩子,如果他学习成绩好,那么他很有可能可以上大学,并获得学位;而穷人家的孩子,虽然他学习成绩好,但获得大学学位的机会,居然和那些笨蛋富人孩子们差不多高,只有不到30%。可以说,富人孩子更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而穷人孩子则更容易被埋没。注意,这还是在标榜“机会均等”并且有大量奖学金机会的美国。&br&&br&穷人孩子的数据为什么这么低呢?美国大学学费很贵,普通的州立大学要一年一万美元以上,而私立大学怎动辄五万美元以上。昂贵的学费负担不起。并且,作为家中的成年子嗣,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被要求去工作养家,或者抽出更多时间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些情况在中国也非常常见。而富人家的孩子没有这些考虑,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发展道路。&br&&br&有鉴于此,社会学教授Kraus提出一个社会学模型,来解释社会阶层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br&&img src=&///321a589de65e017bfb0d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321a589de65e017bfb0dc_r.jpg&&从左到右解释这幅图。&b&资源(Resource)和公认的社会地位(Perceived Rank)决定了这个人所在的社会阶层/阶级(Social Class Context),而社会阶层和阶级决定了你的思想方式:&/b&&br&&ul&&li&&b&对于处在上层的人(Upper Class),他们的思考方式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主义(Solipsism),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感情,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为主要考虑。&/b&&/li&&li&&b&对于处在下层的人(Lower Class),他们的思考方式更注重周围环境,或环境决定论(Contextualism),他们更关心外界因素如社会约束(法律法规道德)、外在隐患和威胁、其他的个体。他们做事情更考虑除自己以外的影响。&/b&&/li&&/ul&&br&这个理论获得了很多证据的支持,比如:(这里的穷和富是相对的,如果非要给个标准,穷泛指工薪阶层以下,富泛指中产及中产阶级以上)&br&&ul&&li&穷人对外界威胁更敏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li&&li&富人更重视自我表现和与众不同,更重视做好自己,有时候为了追求一点点提升不惜代价(当然,这些代价可能在他们看来没什么)。&/li&&ul&&li&我有一个高帅富同学,有一天因为面试要买一套西装,于是去买了。先看上一套$1.5k的西装,试了下不错,正想买下来,突然发现边上有一套好看一点点地西装(据他后来说,他真的觉得只是好看一点点),价值$4.5k,试了一下觉得效果确实不错,就眉头也不皱一下地买下来了。此高帅府并不装B,为人大方,我很尊重他,但平时真看不出来他有钱,只是一到这种时候,立马就能看出来。&/li&&/ul&&li&根据同卵、异卵双胞胎的基因研究,影响富人家庭小孩智力的因素中,基因成分占70%,而影响穷人家庭小孩智力的因素中,基因只占10%。这个数据如何理解?出生在富人家庭中,你可以更方便地做自己,而不会受到什么约束或要求,因此你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的发展;而穷人家的孩子受到了很多外在的约束和要求,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得不依靠勤奋来谋求发展弥补基因上的劣势,或者反过来良好的基因受到环境的限制而缺乏表达,因此基因的影响减少,环境影响增加。&/li&&li&在父母教育方面,穷人家的父母经常会问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好不好,有没有朋友,在学校有没有听话——他们更重视孩子对规则的遵守、对环境的适应;富人家的父母经常会问孩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想法——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成长和主见。(这个在中国可能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比较注重他人的文化,不过,你也会发现一些很富裕的家庭呈现这样的特性)&/li&&li&在情感判断方面,穷人对别人的感情更敏感,判断他人感情方面更准确,而富人家的孩子则在判断别人感情状态方面比较差。&/li&&li&在解释一件事的原因时,穷人更注重外在原因,富人更注重内在原因。&/li&&li&在社交中,穷人更友善,更重视互惠,尤其是惠及他人,而富人更重视关系间的公平,一物换一物。&/li&&li&在道德判断方面,穷人比较注重安全和纯洁,而富人则更重视公平和选择。&/li&&ul&&li&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描述两件事,一件事是一个人抓了一只鸡(真的鸡,家禽),并且干了这只鸡;另一件事是,这个人,把美国国旗撕下来(这是在美国),并用它清理厕所。穷人的反应更多是:这个人该被严惩(因为恶心);富人的反应更多是:他没有伤害其他人,这是他的选择,他愿意这么做,别人管不了(公平和选择)。&/li&&/ul&&li&在婚姻上,(这是一个意大利的研究)穷人离婚的三个主因是: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家庭经济拮据、家庭暴力;而富人离婚的三个主因是:TA不满足我、TA不让我成为我自己、TA跟我没有共同爱好。&/li&&/ul&&br&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思想差异存在(不能说差距,并非一个绝对好一个绝对坏),主要来自于唯我主义倾向和环境决定倾向间的差别(注意,这种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说这两个群体中相对多数是这样的)。&br&&br&最后,富人虽然更自主、更自由一些,但穷人关心他人、对环境敏感的倾向也不错,有时候很有帮助(虽然有时候是负担)。我觉得作为父母呢,肯定是要努力奋斗赚钱,提供给孩子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提升他们的内在价值,但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尊重他人,爱护他人,而不要为富不仁。&br&&br&补充两个注意事项:&br&1. 这个研究,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是:资源+地位 --& 阶级 --& 思想/心态。至于反过来,心态调整能不能变成富人/穷人,这不是这个研究cover的问题,也不是这个题目的重点。&br&2. 这个理论和这个逻辑关系,以及理论中对阶级的定义,为了方便讨论,都做了一定的简化。这个讨论的角度也绝不是全面的,并没有完全囊括所有的情况和影响。但核心思想是,阶级环境的差别会造成思考方式不同。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确存在思考方式、价值观、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但这未必是差距。首先提供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显示的是,在美国,穷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底部的25%)和富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顶部的25%)获得大学学位的情况。其中,蓝条代表学…
谢邀。&br&&br&这也算是经典老问题了……尝试说简单点吧。&br&&br&大体上,随着现代科技发展:&br&人类膳食平衡普遍变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br&体育运动各项世界纪录不断被破。运动员平均身体素质飙升。&br&人类思辨能力,确切说是在提高的——现代人的普遍知识思考水平和15世纪的大众比,绝对是领先的。&br&&br&实际上,每个时代都会感叹“过去的黄金时代”。在传说里,过去的黄金时代最健康,最唯美,最优雅,最知性,大家都崇奉一些古老的艺术,能诗善画、书法古玩、香茶竹舍、文采风流,那是“慢”的时代,“轻”的时代,昆德拉和卡尔维诺都推崇过那个时代。相比起来,现在太机械啦,太快啦,太现实啦,等等。&br& 问题是,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纸醉金迷,却在歌颂19世纪末印象派横行时期。19世纪中期丹纳认为文艺复兴才是完美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认为古罗马才完美。古罗马认为古希腊才完美。然后就一路回去了……问题是:你回到1515年的佛罗伦萨,愿意么?那里有米开朗琪罗有达芬奇有拉斐尔有布拉曼特。但随后你就发现,那时代普罗大众的知识远不如今日,脾气火爆,动不动给你上刑,人身安全毫无保证,到处是命案,吃不着辣椒玉米和咖啡,没有抗生素,人们没受过成型的体育锻炼和卫生训练,医生都是赤脚大夫只知道给你放血。这个时代有伟大的人物,但只有那几个——&b&实际上,所有“过往年代的伟大人物”,都只有历史浓缩的几个而已。&/b&&br&&br&&b&以数千年历史浓缩出来的若干贵族精华,来比拟如今的平民生活,的确很容易获得优势。&/b&就像单看文艺复兴之后的宫廷画,会觉得那时代风雅秀丽,远比今时今日文明。但宫廷画不会告诉你,过去的时代并不全是牧歌。油画里的牧歌唱晚、小说里的沙龙贤达之外,是广大人民的困苦、瘟疫、霍乱、下层民众的苦难、迷信、人身不自由和经济压迫。&br&&br&&br&话说回来,关于“随时间流逝的一切”,一个卖比利时画的商人曾跟我说,要再现佛兰德斯画派时那样,在油画里耐心细致描绘织物、金属、光线的画家,现代的画家并非没有那等技巧,更多是没那份耐心,&b&更确切说,没那份必要了&/b&。&br&同理,书法、铜版画、湿壁画、编竹篮、磨剪刀、木工这些手艺,可能会渐次凋零,&b&但这不是一种退化,而是一种替换&/b&。世界毕竟是以低成本+实用为第一位的,超出实用范畴流水线的艺术,相对而言,永远是奢侈品。成型的技艺大多会被归纳。所以,人类不是失去了这项技艺,而是失去了花多余成本施展这种技艺的必要。&br&每个时代都有人认为,只有自然的才是美好纯真的,所有诉诸于工具的、电脑的、器物的、电子的东西,都是不天然的。问题在于,非要论天然,则油画之于岩壁画、毛笔书法之于刀刻竹、弓弩之于徒手搏击,都是一种“不天然”。工艺美术设计本身,也是随着材质渐进的。精工制作的汽车、手机、玻璃窗比之于木雕、庭院、黑陶们,只是材质不同,凝聚其中的智慧,并无二致。&br&&br&&b&如是,从大局范围来讲——所谓大局范围,是指别拿过去时代的少数精英和如今的普通凡人比,而是最大限度的从平民对比平民,从生活便利、健康状况、人身自由、精神和物质财富、视野广阔、居住条件等每个细节,都对位比较——那么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备,对人类的肉体健康和精神陶冶,是在进步着的。时代总是有得有失,没法周全所有细节。但大体来说,是在越变越好的。&/b&&br&&br&&br&至于人类为什么觉得过去的时光好呢?因为人类更习惯接受&b&与已有习惯类似的事物&/b&,&b&接受与已有习惯不同的事物,意味着你必须更新自己的价值观;你必须接受自己已有的许多习惯都被推翻;你必须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很无知;你必须承认世上不止一种价值观&/b&——对一些人来说,这没事;但对一些略带自卑情绪的人来说,这事非常不妙。所以,下意识的推拒会产生。&b&许多年轻人喜欢宣扬老年代的东西陈腐,许多老年代的人会念叨新生事物荒唐,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不愿意承认”我喜欢的东西可能不是唯一正确的,我在这方面知道得很少“。&/b&&br&&br&&br&&br&&br&大致如此。
谢邀。这也算是经典老问题了……尝试说简单点吧。大体上,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人类膳食平衡普遍变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体育运动各项世界纪录不断被破。运动员平均身体素质飙升。人类思辨能力,确切说是在提高的——现代人的普遍知识思考水平和15世纪的大众…
知乎在大学话题下,已经沉淀了很多精彩回答,我试着做个总结。为了方便阅读,摘录了知友精彩回答片段,并附上深入阅读的链接。感谢提供这些精彩回答的知友。&br&&br&&b&1. 大学的目标是什么?&/b&&ul&&li&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590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li&&li&从迷茫到清晰看到自己要走的路。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0&/span&&span class=&invisible&&497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学会最重要的研究,学术精神;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整体素质,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对所学领域有一定见解和研究。&/li&&li&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7&/span&&span class=&invisible&&216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2. 具体来说,大学培养我们什么能力?&/b&&br&&ul&&li&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项衡量标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590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li&&/ul&&b&3. 除了学习,大学做什么才不遗憾?&/b&&br&&ul&&li&打各种奇怪的工,暑假寒假去旅行,一周两本地看书,交一帮朋友,为将来混饭做点准备。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1&/span&&span class=&invisible&&987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li&&li&如果遇到合适的人,认真谈一场恋爱吧 !&/li&&/ul&&b&4. 大学怎样自强自励坚持学习?&/b&&ul&&li&逃出寝室,逃出本校,逃出空乏的思维,学习上采取主动态度,创造一个学习的世界给自己。&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17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5. 你对大学失望吗?&/b&&br&&ul&&li&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真好!&/li&&li&周围有很多不懂得抓住机会而不断抱怨的同学,给我腾出了很多机会,真好!&/li&&li&周围也有很多懂得抓住机会而不断成长的同学,一起奋斗,真好!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94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6. 大学如何自学?&/b&&br&&ul&&li&获取资源,利用资源,抓住机会,珍惜时间。&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7&/span&&span class=&invisible&&408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7. 怎么看待逃课?&/b&&br&&ul&&li&优秀的大学生,有用的课不逃,逃了的课不挂;逃课多出的时间充分利用,或学习或实践;那些逃课学习的,老师再差也没事;那些逃课打游戏的,老师再好也不会去。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3&/span&&span class=&invisible&&571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中国现在的大学只有图书馆还感觉像是学校。去听听名人讲座。可以逃课,可以挂科,但是毕业的时候要保证能够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四级证书顺利毕业。&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8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8. 在普通学校怎样克服和名校的差别?&/b&&ul&&li&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名校的学生比你努力,人生真的是一场漫长的积累,不会因为你一时的不顺影响你最后的高度。&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14&/span&&span class=&invisible&&879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不要仰视那些所谓“名校”的学生,他们比你接受的教育好不了多少。如果非说有什么差别,他们的主动性好一点,生产自救积极一点。&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14&/span&&span class=&invisible&&879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9. 大学辍学创业靠谱吗?&/b&&br&&ul&&li&gates、jobs、ellison他们退学的时候其实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专业技能的,绝对是该领域的专家级人物,只是边上学、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精力不够,所以辍学,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所以成功了,所以感觉辍学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5&/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0. 不想上大学想现在就工作靠谱吗?&/b&&ul&&li&你要真正去了解大学是什么,而不是做个逃课打游戏还狂发大学无用论的无能者。BTW我真的很想知道才大一才真正开始独立思考半年你就已经清晰明确的知道你要干什么你要工什么作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7&/span&&span class=&invisible&&128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1. 给大学生创业点建议吧?&/b&&br&&ul&&li&大学生创业首先是个奢侈品,真正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天生的,他内心的渴望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伏笔,出来创业只是时间或时机问题。创业都是内心的召唤,是真正热爱,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财,为了脸面,为了融资。创业者没有真正的导师,创业者相信团队的力量,尽快找到你的同类,浸淫进去,找到跟你志同道合并愿意与你一起2逼的那群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97&/span&&span class=&invisible&&1317/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2. 大学生谈恋爱有什么建议吗?&/b&&br&&ul&&li&看到喜欢的姑娘,一定要大胆地追求。&br&&/li&&li&女孩子哦。。不要太把失身失恋当回事。情绪崩溃后,不要放纵自己做明知会后悔的事。别把自己当回事,也别不把自己当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8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3. 大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能力?&/b&&br&&ul&&li&其实如果真的要建立一套自己的世界观,还是要回归到比较原始的方式,比如重回图书馆,重新看博客时代,多和朋友聊聊。&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5&/span&&span class=&invisible&&457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li&&/ul&&b&14. 大学成绩排名对找工作有用吗?&/b&&br&&ul&&li&有些外企500强公司、投行、咨询公司类的招应届生是看成绩的, 而且只招国内特定的某几所学校的人; 好学校的- & 成绩好的- & 实际能力强的 一轮轮的筛选下来, 基本就把智商情商高的人给收走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6&/span&&span class=&invisible&&235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5. 奖学金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大影响?&/b&&br&&ul&&li&如果把大学比作是超级玛丽的游戏环节,那么奖学金就好比于在过关的路上会有的可以顶出金币的金砖。如果你不顶砖,不要那些金币,只要你躲过游戏中类如螃蟹钳子一样的陷阱,你慢慢走也可以安稳过关。如果你在路上的时候很高兴,兴致高昂,不停的勤奋顶砖,一路蹦蹦跳跳,你会在把砖顶破的同时得到很多金币,它不会为你安稳过关增加更多机率,只是告诉你,鉴于你一路勤奋,拿些金币给你做为活跃分子的表彰。&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8&/span&&span class=&invisible&&66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6. 假期做点什么呢?&/b&&ul&&li&读书、旅行、陪父母家人、学英语、交友。&br&&/li&&/ul&&b&17. 独来独往有问题吗?&/b&&br&&ul&&li&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br&&/li&&li&总的说来,独来独往没有什么不好的,你只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而不是去迎合别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65&/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6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8. 孤单正常吗?&/b&&br&&ul&&li&人际交往也算是另外一种重要的能力,所以应该有意识地认识朋友,有意思有个性的你欣赏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6&/span&&span class=&invisible&&7127/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19. 大学应该打工吗?&/b&&ul&&li&实习、兼职。暑假的时候去实习,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争取去过两种公司,大一点的公司和小公司。周末的时候可以去做做兼职,不单单是为钱,而是会让你了解到挣钱的不容易,会理解父母的辛苦。这些都会让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比你的同学有优势,心智也更加成熟。&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8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20. 毕业论文怎么做?&/b&&br&&ul&&li&认真做论文总是会有收获的。&br&&/li&&li&最终获得了优秀毕业设计,也算是是对我大学生涯的一个安慰。一年以后,学弟告诉我,他们开始做毕业设计了,设计室的墙上挂的范图是当初我画的图纸。&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1&/span&&span class=&invisible&&482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21. 怎么确定职业方向?&/b&&br&&ul&&li&职业方向最核心的,是要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兴趣,去寻找你的未来。一般而言,你的兴趣,会导致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方向,而这个方向,一般都能够导致一个profitable的job,career and business。&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1&/span&&span class=&invisible&&216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b&22. 怎样做一个有想法的人?&/b&&ul&&li&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不提炼总结、不应用学习、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反馈,就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11&/span&&span class=&invisible&&450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ul&
知乎在大学话题下,已经沉淀了很多精彩回答,我试着做个总结。为了方便阅读,摘录了知友精彩回答片段,并附上深入阅读的链接。感谢提供这些精彩回答的知友。1. 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从迷茫到清晰看到自己要走的路。 …
个人最爱计时功能,我尽量以最简单的语言,补充一下 @负二 的答案:&br&&br&楼主贴的表,我们叫做 &b&Chronograph&/b&,也就是&b&「计时码表」。&/b&&br&&br&楼下说的「表冠上方键的作用是计时开始/停止,下方键的作用是计时针归零。」是最基础的计时码表的配备。但要注意的是,计时码表中,功能小盘的位置和所有指针的位置是随表而异的,比如最常见的 Valjoux 7750 机芯的机械表,如果未对机芯作改动,秒针盘通常都是处于9点钟位置,计时分钟小盘在12点位置,计时小时表盘则在6点位置,如万国这款Pilot Chrono:&br&&img src=&///dc4c6d0bd2f13f1ee9c7a1a4d74f3ff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c4c6d0bd2f13f1ee9c7a1a4d74f3ff1_r.jpg&&&br&有的比较蛋疼的厂商,会对7750这种满大街都是的基础机芯做自己的改装,还是万国,比如下图的葡萄牙计时,小秒针盘被挪到了六点钟位置,计时小时表盘,和星期和日期功能,都被拿掉了:&br&&img src=&///e825e9ba23ca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825e9ba23ca3_r.jpg&&&br&&br&另一个经典布局,Lemania 5100机芯,号称计时芯中的AK-47,则把计时分针单独用一大针表示,12点位置变成了24小时指示盘:&img src=&///6f4e02f4eb6b97006ad5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随着精密加工业的发展,在最基本的两键计时机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一些个更复杂的计时功能。比如最常见的之一有:&b&fly-back chronograph,法文叫 r&/b&&b&etour-en-vol,我们中文称「飞返」。&/b&&br&&br&飞返的主要作用就是,如果是二次/多次计时,相对于普通码表的 「按二点钟按钮计时 & 按二点钟按钮停止 & 按四点钟按钮归零 & 再按二点钟按钮开始 」这个过程,飞返码表的计时过程则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br&&br&你按下二点的按钮,计时秒针开始跑动计时。再按下四点钟的按钮,计时秒针「飞返」至零--然后立即从零点马上开始计时,中间没有停顿。&br&&br&也就是说,飞返把原本需要再两个按钮上一共按三次的操作,简化成了在一个按钮上按一次就可以了。&br&&br&飞返在制表上,要比普通计时码表复杂很多,价格也贵不少。比如 Blancpain,便是做 fly-back 的大家,上一个月相计时全历GMT飞返潜水款,你们感受下:&br&&br&&img src=&///02c14e53e760a6f83e71bd_b.jp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02c14e53e760a6f83e71bd_r.jpg&&&br&&br&&br&除了飞返,机械表中还有另一个比较有趣的计时功能,&b&叫做 Rattrapante,或者Double Chronograph,或者 Split-second Chronograph,我们中文叫「双追」。&/b&&br&&br&双追的最大特色就是,有&b&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计时秒针,&/b&可以在「第一」计时秒针不间断奔跑计时的时候,反复开始/暂停「第二」秒针。&br&例如,按下第一计时按钮,此时两支秒针同时开始奔跑,此时再按一下,第二秒针「追针」会停下来,第一秒针不受影响继续跑,然后再按一下「双追按钮」,「追针」会瞬间跟上第一秒针的位置,再次并排奔跑。&br&&br&比如下图,就是万国用经典的7750机芯改造后的双追飞行员表,十点钟位置多出来一个按钮,看见没?&br&&img src=&///c102cf95ac0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c102cf95ac06_r.jpg&&需要注意的是,双追码表可并不一定有飞返功能。以朗格 Datograph 为代表的更先进的计时码表,则同时具有双追和飞返的功能,这要求同时断开两支秒针的动力,所以结构复杂程度又上一层,当然价钱也漂亮,一支双追飞返 Datograph,在美国购买一台S500有余。&br&&br&还有一种计时码表,只有一个按键,我们通常称之为 &b&Monopusher,「单冠」&/b& 码表。只有一个计时按钮,按一下开始计时,按第二下停止,按第三下归零,如此往复。&br&&br&比如神表百达翡丽5959,就是单按键+双追按钮组合,当然这个表拥有的机会不多,因为年产十只,公价40余万瑞士法郎:&br&&img src=&///59f7ec8e9bb48a1030ad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9f7ec8e9bb48a1030ad2_r.jpg&&&br&&br&&br&如果想了解机械表里的计时模块是如何运作的,可以读一些基础机芯拆解的文章,比如&br&&a href=&/library/horologium/horologium4257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Valjoux 7750 Chronograph&i class=&icon-external&&&/i&&/a&&br&和其他一些机构的运作原理,比如基础的垂直离合,Column Wheel 导柱轮 机构等,有兴趣的大家自己搜索学习即可。&br&&br&&i&修改:添加Lemania 5100示意图,以及附图的那款 Blancpain 是全历,不是年历。&/i&
个人最爱计时功能,我尽量以最简单的语言,补充一下 @负二 的答案:楼主贴的表,我们叫做 Chronograph,也就是「计时码表」。楼下说的「表冠上方键的作用是计时开始/停止,下方键的作用是计时针归零。」是最基础的计时码表的配备。但要注意的是,计时码表中…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吧。虽然我是天秤座,但我想这个毛病和星座是没有关系的。&br&&br&我以前是一个超级害怕做决定的人,任何一个决定的思考过程都很冗长、缓慢、痛苦,像用一张砂纸在大脑沟回之间搓擦。然而,每天你都需要做出大量的决定,各种尺寸的决定,于是每天都过得非常折磨。八年前,当我试图改变那些令我难以忍受的性格缺陷时,开始审视这些毛病的根源和路径。&br&&br&难以做选择,正如@负二 的回答中所说,是回避后悔情绪。当时的我是一个非常容易为自己的选择后悔的人。换言之,不管选择 A 还是 B,我都容易在选择做完后产生后悔情绪。因为 A 有 A 的好处,但也有不足;B 有 B 的优点,但也可能带来其他危险结果。&br&&br&后来我想明白了,既然我无论如何都会后悔,那么——&br&&br&当我做出比较小、日常琐碎的决定时,只要确定哪些选项属于最优解,则不管选择最优解中的哪一个,我都能接受。&br&&br&1. 有足够的智力去快速判断哪些选项是最优的。如果难以选出一个,那就选出 Top 5 来。&br&2. 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完美的。&br&3. 从 Top 5 最优解中,随便选一个。&br&4. 有勇气承担任何一个决定带来的所有后果。它既包括你能预见、或希望达到的后果,也包括你无法预见、你不希望出现的后果。&br&5. 告诉自己:不会死人的。&br&&br&你足够聪明,并且以这种方法处理过大量日常决定后,上述整个过程是非常快的。&br&&br&如果是比较重大的决定,那么就要看你是不是&b&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这个问题的确更难,但一旦想好了,任何重大决定,都是比小决定更容易做的。因为,越重大的决定,越容易看得出它和你预期的人生轨迹有多大重合或有多大偏差,也就越容易选择是或否。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吧。虽然我是天秤座,但我想这个毛病和星座是没有关系的。我以前是一个超级害怕做决定的人,任何一个决定的思考过程都很冗长、缓慢、痛苦,像用一张砂纸在大脑沟回之间搓擦。然而,每天你都需要做出大量的决定,各种尺寸的决定,于是每…
434 人关注
266 个回答
22162 人关注
838 个回答
4071 人关注
149 个回答
260 人关注
814 人关注
175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朽字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