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电视剧的内心到了那个层次

王阳明的心学到底心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王阳明的心学到底心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因此民国时期陈复开始提出“心灵儒学”做出注解。儒家的学脉自清末已经全然中断,西学东渐的过程里,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张开的贡献。因此,陈复重新提倡心学,并书写《盘古心经》[1]、《子曰大学》[2]、《阳明心学涵养实记》[3],继承阳明学的道朝鲜李退溪·圣学十图·心学图统,再开“盘古心学”,创办书院讲学,教育弟子,并组织“心学联合论坛”[4]、“新人道协会”,从事外王事业的奋勉,这使得心学开始有新的动能,这种心学包容儒释道传统三教思想,兼融新世纪思潮与印度玛家哲学,创造出极其特殊而新颖的儒学面目,目前正在台湾发展中。 《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主张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左派王学)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本论“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凡知觉处便是心”(《传习录》下)。“心”即“我的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同上)。“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紫阳书院集序》)。“先声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同上,《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听言动,即事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上),“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传习录》下)。“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朱熹说“知先行后”,他说:“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传习录》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下)。实质是恪守儒家伦理,成为圣人。 “致良知”的伦理学说和修养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答顾东桥书》)。“是非之心,不滤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大学问》),“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答陆原静书》)。“致良知,不假外求”,“若能向里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为什么?“臂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王文成公全书·紫阳书院集序》)。如何“致良知”?“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上级,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大学问》)然“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门“四句教”的教育观“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阳明夫子年谱》)“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露、雷、电、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只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此。……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二君以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同上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独立人格。圣人权威动摇:“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传习录》中)最后“满街都是圣人”。去恶为善“致良知”学说具有道德实践意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阳明的总体评价;2、王阳明生平主要生活阶段;3、王阳明思想的分期;4、对“五溺说”的批评。
[第2课]心即理: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1、宋代理学的发生;2、理学的三种基本思想形态;3、朱陆之争以及王阳明对陆学的基本观点;4、“心即理”在阳明心学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1、“知”“行”关系问题;2、“知行合一”的思想渊源;3、“知行合一”的具体观点;4、对所谓王阳明“以知代行”观点的批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格物致知”问题的来源;2、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3、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之说;4、王阳明格致新说的理论意义。
“良知”说:本体与主体性的自我建立:1、孟子的“良知良能”说;2、张载的“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3、阳明的“良知”说;4、良知是存在本体,良知是德性本体,良知是知识本体。
致良知说:本心的自我开显与自我表达:1、致良知的现实必要性:阳明对生命现状的忧虑;2、致良知的双向开展:良知的“自知”“自明”与“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3、致良知与个体意义世界的宏观建构。
1、“心”与“物”(存在)的关系;2、事物的两种存在状态:寂和显;3、“心外无物”作为一种生命境界4、“心外无物”与主体价值世界的建构,天下万物为一体。
1、天泉证道的背景:“四句教”问题;2、钱德洪关于“四句教”的理解;3、王畿关于“四句教”的理解;4、“四句教”与王学分化的关系。
1、四句教是否存在内在“逻辑”关系;2、“良知现成”与思相解放;3、心体的自我澄明;4、自我期盼与自我价值实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学校:浙江大学
讲师:董平
授课语言:中文
类型:哲学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课程简介:基于王阳明心学体系之结构的全面把握,本课程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讲解、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或命题,并结合宋明理学发展的整体脉络而予以细致讲解。授课人以其对王学的多年研究为基础,融入其研究的心得,对王阳明的一些主要观点提出了独特新见,对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精髓。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张俪赞男友王阳明真诚:没有丝毫的利欲心
[摘要]自从与王阳明恋情曝光后,张俪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媒体追访的焦点。当被问到近期与王阳明的发展时,张俪表示不愿多谈,说感情是两人的事,她希望多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张俪在中剧照武汉晨报11月23日报道 从《北京青年》中的心理医生丁香,到里烧伤整形外科医生叶文琪,再到安徽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青年医生》中的欧阳雨露,这已经是张俪饰演的第三个医生的角色了。这部由执导的医患题材电视剧中,张俪除了要面对急诊室里争分夺秒的“救命”手术,还得面临在两个好男人之间的抉择。而在生活里,张俪也遇到过不少难题,从岩女郎到宝女郎,张俪一度退出娱乐圈,在赵导的带领下“归队”。今年又接拍了热门《心花路放》,张俪也算是华丽丽的回归了。昨日,张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到自己的演艺路和感情。这是《奋斗》( )加《北京青年》的综合体?“是美剧格蕾也是现实中的于莺”赵宝刚导演在安徽卫视《青年医生》发布会上曾说,该剧是“北京青年”跑进医院后所发生的故事,而有网友讨论到,该剧题材除了加入医疗的背景外,完全就是一部《奋斗》+《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的综合体。有了美剧打底,再加上微博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建立人气,《青年医生》未播就被质疑为中国版“格蕾”,电视剧版“急诊科女超人”。而作为该剧的女一号,张俪饰演的欧阳雨露当仁不让的成了焦点话题。记者:你在剧中的角色是怎样的?张俪:她是一个急诊科女超人,拿得起手术刀、管得了实习生、蹬得起高跟鞋。说话直达痛点,有些不懂人情世故,实际上她是外冷内热。这个角色刚开始是冰镇袋,只精于做事、不关注感情,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暖宝宝,学着开始关心别人,角色的转变很吸引我。记者:早前在《北京青年》中,你饰演的丁香是一名精神科医生,《美丽背后》里又成了烧伤整形外科医生,《青年医生》中你再次走进医院三度挑战医生这个职业,会有雷同的感觉吗?张俪:不,这一次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一次才真正有演医生的感觉,之前在《北京青年》中的丁香,虽然也是一名医生,但这个身份基本上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太多真正展现专业的机会;《美丽背后》算是升级了,是真真实实在医院里拍的,烧伤整形科比精神科的感觉重口味多了。没想到在《青年医生》中我又出演了急诊室的医生。急诊室和别的科室不一样,按照医生自己的话也说,‘急诊救命,专科治病’!太多的生死判断都需要在几秒钟内做出。心理压力极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什么趣事。急诊科医生应该和所有医生一样冷面热心,但是更需要沉着冷静。记者:作为赵宝刚导演的御用女主演,你觉得自己获得认可了吗?张俪:经过、《北京青年》再到《青年医生》,我从无业游民起步,通过心理医生丁香的实习,顺利演绎了急诊医生欧阳雨露,在安徽卫视青年医生发布会上,导演给我颁发了毕业证,获得导演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收获。压力一定会有,但我更喜欢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急诊室女神搞不定办公室恋情?“任何恋情都是先做好自己”在《青年医生》里,除了要在医术上专业升级外,张俪这次挑战的角色将面临她入行以来最大的挑战,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治愈,面对同一科室的程俊“穷追猛打”示爱攻势,和突然留学归来的沈青川的旧情复炽,急诊室女神张俪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张俪表示,播到一定时候大家自然知晓。而在现实生活中,众所周知,张俪与台湾新生代男艺人王阳明因共同参与拍摄某明星相亲真人秀节目而擦出火花,甜蜜恋情备受关注。自从与王阳明恋情曝光后,张俪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媒体追访的焦点。当被问到近期与王阳明的发展时,张俪表示不愿多谈,说感情是两人的事,她希望多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记者:有网友表示你在《青年医生》中把医生演得太完美,不够接地气,你觉得呢?张俪:其实我们想传达的是一种正能量,那艺术也源于生活嘛。你说有没有不好的现象,有没有不好的医患关系,我相信一定有,但我们想表达的是,有这么一股正义的作风在,有这么一股青年医生的朝气在。记者:如果你自己碰到剧中这样的办公室恋情会如何处理?张俪:那我真是一筹莫展,现实中的我还没有完美地经营好生活,就不假想增加心理负担了。不光是办公室恋情,我觉得任何恋情的基础都是先做好自己。好的自己才有机会遇到好的那个人。记者:那你觉得王阳明哪里打动你?张俪:我是个特别真的人,所以也希望对方对我真,王阳明就是演艺圈中很少有的那种很真的人,我们在一起是因为爱彼此这个人,没有丝毫的利欲心,我们相处得也很舒服。栽在剧上退出娱乐圈?“退出娱乐圈会做一名设计师”2007年的张俪从中戏毕业就被海岩看中,接拍了出演女主角夏萱,很快在2008年,海岩又找她拍新版《永不瞑目》( ),张俪出演的是欧阳兰兰,可”欧阳兰兰”却让张俪遭遇了一段低潮,甚至退出演艺圈。后来,赵宝刚导演在拍《男人帮》时重新找到张俪,让她回到演艺圈,并在今年成为张俪演艺事业的高峰。记者:听说你一度要退出娱乐圈?张俪:对,我没自信了,觉得自己当不了演员,我准备退出演艺圈,做一个时尚设计师,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一直在忙去巴黎读时尚设计的事情,学语言,选学校,考雅思,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演戏这件事,离我很远了。记者:拍赵导的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张俪:拍赵导的戏最大的挑战,我觉得就是一种属于赵氏风格的节奏在里面要把握。如果你按照自己的风格来演,会觉得和整个戏格格不入。怎样找到这个感觉,我觉得这是比较挑战的。记者:这次在剧中的角色是高冷系,现实中你的性格呢?张俪:我想在生活中我可能是一个特别幼稚的人,没有特别多的想法,高冷跟我没啥关系,我还是挺开朗的。
来源:浙江电视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责任编辑:jackqi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自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后,一个名叫“王阳明”的历史人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在古人推崇至备的“立德、立功、立业”三方面均有成就、更凭借赫赫武功在有明一代的文臣中,领兵迅疾平定宸濠之乱而名垂青史。纵观阳明夫子,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的成长经历,也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性。  
然而,在王阳明的生命历程中,他究竟领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智慧,竟然使得他的人生变得如此辉煌?这种人生智慧还能为今天的我们所用吗?我想这是大家都想了解的问题。  
记录阳明夫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是《传习录》一书。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看这些文言文可能有些艰涩,不易理解。而且正规学院研究王学的专家教授们写的学术著作,又多讨论王阳明学问与社会制度、文化思想及学术考证方面的问题,对其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人生问题则很少涉及,诚为憾事。  
本人并非“国学大师”,只是在十多年前,因为患神经衰弱,看到一位名人也因患此疾而购得《传习录》一书、按其法静坐而致顽疾痊愈的事迹,而对阳明夫子萌生了浓厚的兴趣,邮购了一套打折的《王阳明全集》,研读至今,多少也有了点感悟。加上随着年龄渐增,更感到王阳明的人生哲学思想,十分值得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学习,并身体力行,获得心灵、智慧的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只限于阳明夫子的人生哲学方面,至于“心学”方面更高深的理论,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本人打算以一部小说的形式来探讨,可能讲得更灵活生动些。下面开始第一篇《前言——发现心灵的智慧》吧。        
发现心灵的智慧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愈来愈和自己的心灵分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又不至于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学所倡导的“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内圣外王”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追求金钱、地位、名利那些东西,导致了心灵过于沉重,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然而牵累太大,做事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目标。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心灵也有一种高度,那是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  乘坐飞机的人们能够体验到: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时,将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往下看去,尽管云层下面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而云层之上却无一丝阴云,充满着朗朗阳光。这时的飞机,丝毫不受恶劣的外界环境影响,平稳地飞行着。  
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层面下,会有种种乌云遮蔽心性的光明,让我们生活在黑暗的阴霾里。然而,当我们的心灵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同样会发现,云层之上,晴空万里,心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而我们带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能发现一些以往不会注意到的细节规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  
早在孟子时候,就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这样一个观点,认为万物的知识和规律,都是人心中所具备的,一个人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就可以把它们都发现出来。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认识并掌握这种良知、良能有什么好处呢?  
王阳明认为,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  
在他看来,人的“心”本来就有着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作出自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  
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全面智慧,正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人本具的智慧潜能的结果。他由普通人到智力“超人”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  
虽然人心中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具备认识万物的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并不是已明明白白地摆放在那里,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一个深藏的宝库,潜力无穷,但由于我们的心灵早已为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表面上人还是愚昧无知的。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现在的人怎么这样无礼,无缘无故地骂人?这个人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其实,那位货车司机是提醒他前面有一群猪,但他却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为别人是骂他,结果酿成大祸。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自我和物欲蒙蔽的话,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  为了获得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需要进行自我思想锻炼,即正心修身。  
正确认识自我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是获得更高智慧的前提。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心灵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心境提高了,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提升。  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付。  
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一种安顿了的感觉,生活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内心平静,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这样做事情更有效率。这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尺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张
  不错,支持
  感兴趣,请允许我MARK一下。
  作者:nancuisky 回复日期: 06:05:15 
    不错,支持    谢谢nancuisky朋友的支持。大家的支持是我爬这种枯燥格子的最大动力。  
  作者:sbyy0108 回复日期: 08:39:09 
    感兴趣,请允许我MARK一下。    谢谢sbyy0108朋友支持。有同道感兴趣,我写这种比较难的哲学贴才会有劲头,不然很难坚持下去的,但愿我能完成它。
这两天去逛了一下王阳明吧,发现不少人都对阳明夫子的哲学感兴趣,但很多人又抱怨《传习录》艰涩难懂,纵使有专家译成白话文,但对一些经典哲学术语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普通人都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讨论阳明夫子的人生哲学,我想换一个方式,我们的生活已经够紧张的了,就不要板着面孔讲大道理了,就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帮我们探讨一下它们背后所寓含的人生感悟吧。   
对那些哲学术语,能讲清楚的就尽量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有时自己理解的也许不是阳明夫子的本意,因为这毕竟是从今天的角度去解读古人的思想,而且我们主要着重于对人生事功的实用角度去讨论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难免的。希望大家能谅解。  
有不足的地方,更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磨难是一种财富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顺生录•年谱二》  
王阳明认为,他对于良知这种学说,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练中得来的,实为古圣代代相传的一点精华。    
实际上,王阳明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要经过许多磨难,只有以顽强的勇气,持之不懈地去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爷怎么这么对待自己,埋怨命运不公平,其实,磨难是一种财富,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它和采取怎样的行动。  
而王阳明正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天资聪颖,家人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充满坎坷,两次参加会试都落第了,难得的是,王阳明以坦然的心境对待这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当有人为两次落榜而感到羞耻时,他淡淡地说:“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更大的理想——成为圣贤,世上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眼前的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呢?  
1505年,已入京为官的王阳明遭遇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一次磨难。当时,身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上疏言事,得罪了权臣刘瑾,结果被逮捕入狱,严刑拷讯。无论古今中外,监狱都是人类最黑暗的地方之一,明朝时的诏狱尤甚。纵然在暗无天日的狱中,王阳明立志成圣的信念依旧未消沉,他静下心来研究学问,还与一同被捕入狱的难友相与讲诵为乐:“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静下心来做学问,以后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住他呢?  
在黑暗的诏狱中关了一个月后,王阳明被判廷杖四十,革去兵部主事的职务,贬到边远地区任杂职。  
终于出狱了,但等待王阳明的并不是自由和幸福,而是更为艰苦的人生考验,他将要到环境十分恶劣的贵州龙场去当驿丞。  龙场在贵州西北方的深山之中,穷山恶水,人迹罕至,住的都是些言语不通的少数民族居民,偶尔遇上几个能听得懂语言的人,却又都是从中原逃来此处的亡命之徒。其生存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但还有更艰苦的环境在等着他们。王阳明到了龙场后,居然发现这里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没办法,顾不上旅途劳累,王阳明强打精神,与随从一起把一座茅草房盖起来。尽管盖的茅草房十分简陋、矮小,王阳明对此还是很乐观,赋诗云:“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他的心中已不以环境的艰难险阻为念了,正如他在来的路途中所写的诗那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其实,所谓的困难只是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当一个人心中有更高的理想和信念时,这时的困难自然就会变得十分渺小了。  
当然,在龙场所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是言语不通和住茅草房这样的事,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当地瘴疠之气弥漫,除王阳明外,跟随他来到龙场的随从们都患病卧倒了,这时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  
王阳明只得亲自砍柴取水煮粥做饭,又怕随从们心情抑郁,则给他们咏唱诗歌;但是他们还是不高兴,又为他们吟着家乡的小曲,杂以诙谐好笑的内容,他们这才愉悦起来,忘记了为疾病和身处荒僻之地所带来的患难。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处境中,他却想到了一个问题:“要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他以圣人为标准,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在王阳明看来,艰难的处境并不是使人堕落的心理负担,而是一个磨砺自己,使心灵得到成长的资本。因此他不管处于如何难堪的环境,也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豁达心态,始终以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心中不着一物,潇潇洒洒,正是由于他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也不忘向上探索的努力,最后终于彻悟心学格物致知的道理,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其实,在王阳明的一生中,那些看似命运对他进行嘲弄的困难,又何尝不是成就了他的机遇呢。正所谓“自古英雄出磨难”,一个人的心灵只有经过重重磨难的考验,才会得到成长,才会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要你能始终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所遇到的磨难就会成为你享用终生的心灵之源。
  知行合一,不过做人态度,
  好文,原文翻译不好,完全借着古文的一张皮漫天空谈也不好,这样不错
  好帖,一直想找篇易懂的哲学文章,希望楼主坚持下去,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顶。
  和王阳明同一年代还有一位大儒学家湛甘泉先生,各立门派,王派至良知,湛门主存天理。良知发于方寸之心,而天理的“理”近乎于孔子的“仁”,又似老子的“道”,存于外又贯通于天地人,如果说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有点玄,那湛的心学比较入世,他提出“随处体认天理”,认为人一定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体认这个理。王和湛当时同朝为官,虽然观点不同但互为良师益友,后世对王的记载较多,相反甘泉先生被严重忽视!
  作者:阿虎159 回复日期: 21:18:04 
    知行合一,不过做人态度,  朋友所见甚是,只是做人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那是少之又少啊。
  作者:ACSF 回复日期: 23:27:50 
    好文,原文翻译不好,完全借着古文的一张皮漫天空谈也不好,这样不错       作者:h006 回复日期: 23:28:30 
    好帖,一直想找篇易懂的哲学文章,希望楼主坚持下去,顶!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
    作者:牛十三哄哄 回复日期: 00:26:4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顶。        感谢三位兄台支持。为了你们这几句话,咱就是累趴下了也要坚持写下去,“士为知己者死”呀。  
  作者:南国枭龙 回复日期: 01:37:51 
    和王阳明同一年代还有一位大儒学家湛甘泉先生,各立门派,王派至良知,湛门主存天理。良知发于方寸之心,而天理的“理”近乎于孔子的“仁”,又似老子的“道”,存于外又贯通于天地人,如果说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有点玄,那湛的心学比较入世,他提出“随处体认天理”,认为人一定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体认这个理。王和湛当时同朝为官,虽然观点不同但互为良师益友,后世对王的记载较多,相反甘泉先生被严重忽视!      感谢兄台发表见解,很有独到之处,欢迎常来赐教。至于甘泉先生被后世忽视,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甘泉先生在事功上不如阳明先生显著。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已有一点资本主义的萌芽了,大家对于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已经越来越看重。  阳明先生以过人的智慧和出神入化的兵法,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平定宁王叛乱;以文臣之身担任地方军政要职,东征西讨,剑锋所指,敌人无不望风披靡;更兼在地方施行教化,惠及四方百姓。如此显赫事功,怎不令渴望在人生建功立业的四方学子热血沸腾,心向往之?  相反甘泉先生只是一心在修身学问上下功夫,在事功上少有建树,名声自然不如阳明先生大了。
  南国枭龙兄所提到的“王派致良知,湛门主存天理”,我觉得很值得推敲其中的细微差别和意义。  不错,无论是“致良知”还是“存天理”,都是要修心养性,洞察自己本心的意思,但其出发点却大不相同。  阳明夫子提“致良知”,强调良知妙用,正是把这种本能智慧建立在“平治天下”的事功上,可说是修“内圣”的功夫是为了学以致用,偏重于“外王”;而甘泉先生提“存天理”,却是强调在各种事上观照自己的本心,以养浩然之气,达成“内圣”的功夫。
  下午去山林凉亭静坐参悟,致一下良知,呵呵。晚上回来敲字更新,欢迎新老朋友光临指导。
  强帖,先马克      
  有那么一点道理
   有实用价值。。。          
  不错学习了  
  一定要做记号,太好了!
  欢迎上面的几位朋友,一并致谢了,你们的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从山林静坐归来,再用凉水淋浴了一遍,神清气爽,暑气尽消。下面该向大家汇报一下思想了。
  摆脱羁绊,发现心的力量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时,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虚静的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而万事也由此而生,因此得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的结论。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说法。  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其实王阳明是强调一种独特的心灵模式,他要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排除杂念,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当下的所做的事中,倾心用整个身心解决现在的问题,而不是纠缠于“自我”的问题。  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的创新活动,也需要一种心灵高度宁静的状态,可以说,在任何领域内,要取得具有创造性的发现,这种能够忘记时空与自我、摆脱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  那么,在这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我们的身心内到底会发生一些什么奇特的变化呢?  现代的脑科学、心理学及生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由于被各种消极心态、消极信息所形成的“自我”压抑着,这些潜能在平时不能显现。一旦到了某种特别的状态,人的心理处于特定的状态下,压抑潜意识的消极因素解除了,内在的无穷潜能便能够激发出来。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一个运动员的握力经测量测出是一百磅,他在常态下调动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指针突破一百磅的标志。  在实验中,由一个高明的催眠师将他催眠至“丧失自我”的深层意识状态,然后告诉他:“你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连你自己也会吃惊。”让他的深层意识接受这个观念后,再一次测量他的握力,这次他非常轻松地使指针突破了一百十磅的标志。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给他增添什么外界的实际力量,更没有给他服用兴奋剂什么的违禁药品,只不过由催眠师将他导引进一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让他心性深处的意识接受一个他拥有强大力量的观念,就让他把自身的潜能大幅度地发挥出来了。实际上,那种完成事情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存在于他的心性之中。  由此可见,排除旧的“自我”意识的干扰,让真正自我的力量显现出来,对于我们自身人体潜能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处理一个当前问题或做一件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整个身心全部投入进去,忘记“自我”,以全部的心力去探究其本质,在问题本身之中去发掘内在联系,这样心性内在的巨大力量,将会帮助我们在问题之中按照其固有规律找出答案。  在大家都看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换算成金钱价值。为了追求物欲,为了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而忽略了认识自我,忽略了心灵智慧的开发的享受。殊不知,心灵智慧的开发,也有利于我们解决人生中的现实问题。  在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看似束手无策的局面,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摆脱外物对自己心灵的束缚,就会发现要解决它实在是轻而易举。  司马光幼年时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突然,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一口装有水的大缸中去了。其他小孩子有的吓得大哭大叫,有的赶紧跑去喊大人来救人。  这时候,司马光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他捡起一块大石块,使劲砸在大缸的身上,“咣当”一声,缸被砸破,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掉进去的小伙伴得救了。  事后,大家对司马光的这一创造性行为都啧啧称奇,认为他脑子灵光,将来一定有出息。而以后司马光的人生发展之路,也证实了大家的看法是正确的。  小伙伴掉进大缸里,为什么别的孩子没有想到可以打破水缸来救人?  这是因为他们的头脑被“人掉到水里就一定得从水面上救出来”这种自我意识所束缚住了,所以只能作出一个在普通人看来合乎常理的反应——或大哭大叫或到处找梯子或者去向大人求救。  而司马光却没有被这种自我意识的干扰,他的反映就特别敏捷——迅速拾起石块把缸砸破,这是一个创造性的举动,也是最正确的行为。  这个例子也说明人类的大脑本来具有奇妙的功能,但由于被后天自我意识的干扰,好象镜子被蒙上尘埃一样,就失去了这种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身陷困境之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老天爷对自己很不公平,其实我们更应该反躬自问一下:我做每一件事时,是不是还牵挂着许多其他事情?我真正做到尽心尽力了吗?我的心灵有没有在自己所做的事业上?    
  作者:依依美人鱼 回复日期: 17:38:38 
    一定要做记号,太好了!    谢谢朋友支持。欢迎常来坐坐。
  不错,做个记号
  作者:长啸如风 回复日期: 23:18:08 
    不错,做个记号    欢迎朋友光临,感谢支持。常来坐坐。
  《传习录》是一本关于阳明夫子与弟子对话及书信来往的语录,今天的版本虽然加了诸如“心即是理”、“格物无分动静”、“知行合一”等标题,但内容是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且其中也没有多大的逻辑性,多是阳明先生对弟子提问的随机回答。现在我们在这里讨论阳明先生的人生哲学,我想也不必过多地考虑如何按一定的格式来进行,而是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看到哪一句顺眼,那就是它了。
  不知大家希望了解阳明哲学的哪方面内容,也可以提出来,本人将根据具体情况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深入浅出,希望lz快快更新。
  一直对阳明先生的心学感兴趣,却苦于不能入门,幸好今天看见楼主的贴子,我会一直关注的,希望楼主继续把王学发扬光大!
  作者:sbyy0108 回复日期: 10:16:23 
    深入浅出,希望lz快快更新。    —————————————————————————————  谢谢朋友支持。  我也想快点更新,但这种事是急不得的。当年明月写《明朝的那些事儿》时,以他那么高的才气,即使写的是故事类的明史,每天也只是写一千字左右。据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写作质量。  本人的才气自然比不上当年明月,差的太远了,而且写的还是这种难写的哲学文章,要把看似高深的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确很难,所以进度不能太快,一天更新一次正文就算不错了。不过写作中间,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阳明哲学的其他问题,这还是可以的。
  楼主何必自谦!当年明月那种口水文章岂能与阁下如此大作相比!速度速度,本人期待不已!
  作者:唯初鱼 回复日期: 10:38:08 
    mark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     ————————————————————————————————  谢谢关注。
      顶楼主,怯怯的感觉到,楼主在知行合一    ^_^  
  我看王阳明全集断断续续也有十几年了,觉得很有益处,个人认为要了解心学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要真正的了解心学更当用心在事上磨练,空洞的理论学习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做个记号
  作者:公孙逸 回复日期: 10:35:26 
    一直对阳明先生的心学感兴趣,却苦于不能入门,幸好今天看见楼主的贴子,我会一直关注的,希望楼主继续把王学发扬光大!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     ————————————————————————————————  谢谢关注。有大家的支持,没说的了,只有一句话,“鞠躬尽瘁,写好而后已!”
  记号!
  呵呵,又说阳明。煮酒里说的人,好像都没说就弃坑了      
  呵呵,又说阳明。煮酒里说阳明的人,好像都没说完就弃坑了    
  学习了,看看不错!
  支持,拜读!
  可惜,高中的学生接受的还是另眼相看的王守仁大师。
  作者:民国文林 回复日期: 18:05:27 
    支持,拜读!    ————————————————————————————————  文林兄光临本楼,真乃蓬荜生辉。拜读过文林兄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文笔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令兄弟好生佩服,有空还要向文林兄讨教一二。  
  作者:fengqy1991 回复日期: 18:36:50 
    可惜,高中的学生接受的还是另眼相看的王守仁大师。    ————————————————————————————————  谢谢关注。所以我们才要奋笔疾呼,希望能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王阳明。  
  作者:tlw925 回复日期: 17:48:37 
    学习了,看看不错!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坐坐。  
  作者:百行皆非万善全 回复日期: 14:41:46 
    我看王阳明全集断断续续也有十几年了,觉得很有益处,个人认为要了解心学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要真正的了解心学更当用心在事上磨练,空洞的理论学习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  感谢兄台发表见解。  您所说的了解心学当用心在事上磨练,的确很有见地。在我看来,阳明夫子的心学,也就是要我们放下自己而已。而放下自己,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其实是很困难的,一定要经过实实在在的艰苦磨练才成,包括在各种事上磨练自己的心,摒弃以往“自我”经验的干扰,这样才能提高洞察力和智慧,达到随机应变的境界。  可以说,心学的境界太高深了,现在我谈的,只能算是对阳明夫子人生哲学观的一点浅薄感悟,以后有可能的话再专门以小说的形式,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心学的奥秘。  欢迎以后常来赐教。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 17:32:43 
    呵呵,又说阳明。煮酒里说阳明的人,好像都没说完就弃坑了    ————————————————————————————————  谢谢发表看法。  这次我准备深挖洞,广积粮,打一场持久战,不写完决不收兵!希望朋友能多来提意见。  
  作者:顶贴不是一种美德 回复日期: 13:58:08 
            顶楼主,怯怯的感觉到,楼主在知行合一        ^_^   ————————————————————————————————  谢谢朋友支持。说到知行合一,本人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是起而行之,不断向这个目标前进罢了。好了,闲话少说,下面更新正文。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  ——《传习录》  在虔州的时候,陈九川和于中、邹守益一块陪伴着老师王阳明。王阳明说:“各人的胸中自有一个圣人,只因为信心不足,自己把圣人给埋没了。”王阳明接着对于中说:“你的胸中原本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不敢当,不敢当。”  王阳明说:“这是你自己所有的,为何要推辞?’’于中还说:“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呢?你为什么却要谦让?谦让也要不得。”于中于是笑着接受了。    王阳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知了这样一个秘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圣人般完美的自我,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个奇迹,只是由于我们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真正自我”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  虽然“真正自我”远比现实中的自我更优秀、更有智慧、更有能力,但我们自出生以来,受各种负面因素影响太深了,这个真正的自我被遮蔽住了,我们看到的通常是不完善的自我,有很多的缺点。诸如心胸太狭窄,受到别人一点冒犯,便会暴跳如雷;遇到些许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生性懒惰,做事拖拉;意志不坚定,易受外面环境干扰……等等。  有时冷静下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的那些缺点,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认为自己能力欠缺、智商不高、不够优秀、不如别人。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年纪大了,想找一个最优秀的人来作自己的衣钵传人。  经过长期观察,哲学家看到有一个学生很不错,但学生自己却浑然不觉,便想点拨他一下。  一天,他对学生说:“我已到人生的暮年,上天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段日子里,我希望能找到一位最优秀的人来继承我的思想,这个人不仅智慧要高,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人很少见,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他?”  学生很尊敬老师,忙答应说:“好的,老师,我一定帮您找到。”  哲学家听了学生的话,点了点头,脸上却闪现过一丝常人难以觉察的失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的学生很快开始了行动,四处物色人选。但令学生困惑的是,他找到许多他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却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有一天,哲学家看着学生那由于到处奔波而显疲惫的神色,再也忍不住了,对他说:“为了帮我找最优秀的衣钵传人,这些天你真是太劳累了。其实,你找来的那些人,我看还不如你。”  听到这话,学生十分惭愧,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人,在老师看来连自己都比不上,他言辞恳切地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继续努力,把最优秀的人找给您。”  哲学家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听了这话,苦笑了一下,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又过了半年,哲学家得了重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而助手还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来继承他的思想,他拼尽全身力气,想从病床上坐起来。  学生赶快扶住老师,难过得不能自已:“老师,我真的尽力了,还是没找到最优秀的人……”  “我知道你尽力了,”哲学家深情地看着他这位忠诚的学生,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学生说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哲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作为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可以说,上天非常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平时不敢想象的智慧和能力。很多人甘于平庸,关键是他不相信自己,回避自己的责任,没想到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才把最优秀的自己给埋没了……”说到这里,他已耗尽了全部的生命能量,终于告别了这个美好的人世。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最优秀的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所以才忙忙碌碌地到处去寻找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去发掘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失去了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生命历程中,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尽力去挖掘内在的潜力,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人生高度。  
  呵呵,还在更新  
  留个记号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 20:23:37 
    呵呵,还在更新     ————————————————————————————————  谢谢关注。任务尚未完成,当然还要努力。    
  作者:牛小冒 回复日期: 20:39:46 
    留个记号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坐坐。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顶
  当年明月中,写王守仁的第一句。     一生俯首拜阳明。     我很想了解关于这个人的东西、 肯请楼主传授、  
  作者:doragon 回复日期: 23:07:04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顶  ————————————————————————————————  感谢支持。有空常来坐坐。  
  作者:doragon 回复日期: 23:07:04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顶    ————————————————————————————————  感谢支持。有空常来坐坐。  
  作者:哥__震撼全城 回复日期: 23:09:27 
    当年明月中,写王守仁的第一句。         一生俯首拜阳明。         我很想了解关于这个人的东西、 肯请楼主传授、  ————————————————————————————————  谢谢关注,我会用心写好的,欢迎常来。
现在才发现,人只有衣食无忧的时候才谈得上修身养性!不知列子老先生被他饿得面黄肌瘦的老婆责备时是何心情,是否真如书中所说那般洒脱,至少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作不到的。    
所以,你没必要、也没资格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大众,你并不比他们高。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喝上一杯啤酒,或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喝上二两,天南地北海吹一通,远比你要快乐!  
所谓的人生哲学,不过是文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    ===================    
既然追求物质利益被你所批判,那么所谓&最优秀&追求又为之何故? 对精神的过度追求难道不也应该是要批判吗?这不从一个圈跳入另一个圈吗?  
为了追求“最优秀”,又将有多少烦恼伴之而来?你故事的本身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  
其实,我行也好,不行也好,顺势而为,不优秀就不优秀,何必要去强求呢?  
一切于我如浮云,不在我心,不入我眼,这才能真正作到内心平静,不是么?  
“水到渠成”是最好的,精神无所谓高下,通了就是通了,不通就不通,无所谓罢了!   
有谁知道傻子的快乐?   
其实只有傻子是最快乐的!
  能用这种方式解读阳明学说,感悟之深,看得出阳光兄定有丰富深刻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会!我有时间一定常来这里学习。
  不过我对阳光兄认为湛甘泉先生“只是一心在修身学问上下功夫,在事功上少有建树,名声自然不如阳明先生大了。”的观点不是很认同,可能很多人对湛甘泉的了解比较少。
  关注ing
    喜欢阳明先生,受教~
  学习了~~~~~~~~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的名字是上政治课的时候,知道了他的只言片语,不甚了解,今天看了楼主的文章,真是受教了,要好好学习下~~~~~  同时也要谴责下以前的教育,国学真是没教多少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 00:05:05 
     现在才发现,人只有衣食无忧的时候才谈得上修身养性!不知列子老先生被他饿得面黄肌瘦的老婆责备时是何心情,是否真如书中所说那般洒脱,至少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作不到的。         所以,你没必要、也没资格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大众,你并不比他们高。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喝上一杯啤酒,或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喝上二两,天南地北海吹一通,远比你要快乐!          所谓的人生哲学,不过是文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  呵呵,公牛先生来本楼咆哮了,看来不辩论一下是不行的了,道理愈辩愈明嘛。咱就一边论战一边写作,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真的不知是从何说起。难道修身养性只是那些衣食无忧的人才配做的事吗?列子是道家中的人物,人家有怎样的志向和价值观,那是人家的事。好象我在文中只是说,一个人在困难中也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尽力完善自我,以等待机遇的到来;并没有提倡在家人饿得面黄肌瘦时,还要不理不问,无动于衷地搞自己的修养吧。  第二个问题。先生在什么地方看到我认为自己比普通大众高人一等了?本人既不是传说中的“大师”,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同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何来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大众之说?难道写一篇文章,阐述一点心得就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了?  第三个问题。忙了一天,喝两杯小酒,海侃一通。的确是一种不错、也很快乐的生活方式。只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你认为这是一种快乐,别人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各人的认知不同,对快乐的看法也不同。就象我们认为蟑螂是一种令人恶心的东西,而在某些地方,它却被当作一种美味佳肴一样。  第四个问题,对于人生哲学,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你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别人当然也可有不同的价值观,怎么可能强求一致呢?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 00:19:14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      ===================         既然追求物质利益被你所批判,那么所谓&最优秀&追求又为之何故? 对精神的过度追求难道不也应该是要批判吗?这不从一个圈跳入另一个圈吗?     为了追求“最优秀”,又将有多少烦恼伴之而来?你故事的本身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     其实,我行也好,不行也好,顺势而为,不优秀就不优秀,何必要去强求呢?     一切于我如浮云,不在我心,不入我眼,这才能真正作到内心平静,不是么?  ————————————————————————————————  对于第一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批判了去追求物质利益。其实一定的物质利益,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所必需的。儒家所强调的,只是正确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而已,并没有让人完全摒弃外在的物质。拿阳明先生做个例子,你给他高官厚禄,他也会坦然接受,但并不是把升官发财当作人生唯一的追求,得到不喜,失去不忧,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至于“最优秀”一说,不知公牛先生作何理解,是否理解为一定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我的理解是,就是要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能力、素质和智慧发挥出来,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在什么地位、官位高低上比,比如一个厨师,如果他真心喜爱厨艺,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发挥出来,他也可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厨师。就象《庄子》中“庖丁解牛”中那个厨师一样,他把解牛当作了道去追求,结果这项工作就成了一种艺术、一种享受,他也就能把这项工作做到了完美的境地。  关于第二个问题,“追求最优秀会带来烦恼”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烦恼是少不了的,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只是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而已。正如禅宗所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和菩提是一体两面,同样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心情不同,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强求自己去升官发财,但不应放弃提升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努力。就象一本书写的,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任何事情,不去追求就不可能得到,正如孔子说:“求仁则得仁。”孔子十五岁志于学,七十岁才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不追求怎么可能达到目标呢?难道整天与别人喝酒海侃就自动实现了?  第四个问题,“一切于我如浮云,不在我心,不入我眼,这才能真正作到内心平静,不是么?”这句话我爱听,但是这种境界决不是顺势而为,自然就能达到的,也要经过一番苦苦追求,甚至刻苦磨练才能获得的。
  阳明夫子的“知行合一”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mark一个 留后学习
  一直也在学习《传习录》!
  作者:随和由夷 回复日期: 11:03:03 
    阳明夫子的“知行合一”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  谢谢关注,把“知行合一”当作座右铭,这很好呀。
  作者:澹台栩 回复日期: 11:21:48 
    mark一个 留后学习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
  作者:黄爱莲 回复日期: 11:44:50 
    一直也在学习《传习录》!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坐坐。  
  十分艳羡楼主能自由支配时间----打坐参悟,思考最本源的东西.写写喜欢的人和事  我等为了应付生活杂务,心虽向往之,而力不足也
  支持楼主,期待更新!顺便凑个小热闹,感觉公牛兄是道家中人哦!
  顶阳明,顶兰州
  作者:咆哮的公牛 回复日期: 00:28:35 
     “水到渠成”是最好的,精神无所谓高下,通了就是通了,不通就不通,无所谓罢了!      有谁知道傻子的快乐?      其实只有傻子是最快乐的!  ————————————————————  看来公牛先生很推崇“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生活方式,其实,水到渠成又隐藏了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的智慧与道的智慧十分接近,应用到人生上,就是一个人把背负在心灵的重负放下来了,不再受外界或内心种种负面因素的束缚,而是按心灵的本来智慧去应事接物,从而达到顺其固有规律而行之的境界,这样做事就容易获得成功,所谓:凡事顺理做去,无不成也。  但是,要达到这种上善若水的境界,让心灵更高层的智慧显露出来,决不可能是什么都不做,仅仅是顺势而为就能达到的,而要下一番挖掘、磨练的功夫才能获得,正如阳明先生所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之语也!    “有谁知道傻子的快乐?   其实只有傻子是最快乐的!”  这句话如果不是调侃的话,倒也道出了人生获得快乐的真谛。  傻子为什么快乐,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我们常人那种时刻计较、分别、牵挂等等心理吧。我们在人生摸爬滚打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什么东西都往心上放,背负了多少重担!如果能把这些东西放下来了,可能就会体验到一种久违的快乐。
  诚所谓“公牛队大战阳光队”!与公牛先生论战三个回合,感到十分痛快,觉得有一个辩论对手真的很不错。自己在辩论中也想到了许多从未想过的问题,更莫名其妙的是,在对如何对待外界物质利益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心中居然浮现出了一篇文章,现在就把这篇文章作为今天更新的正文吧。
  以坦然的心境面对人生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  ——《传习录》  有人问道:“良知恐怕也存在于声色货利之中。这种观点对吗?”王阳明回答说:“当然,但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    事实上,王阳明是强调要以一种以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这是一种具有人生大智慧的表现。  佛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执着,有太多的贪欲。整天惦记着如何才能得到声、色、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心里受尽煎熬,这是求不得苦;假如得到了这些东西,又害怕自己不能永远拥有它们,这是分离别苦。总之,不得也苦,得也苦。人生就在这样一种贪欲的火堆上煎熬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翁整天忙着赚钱,钱多得不得了,但他仍然感觉不到快乐。他的邻居是一位穷小子,不过令富翁感到奇怪的是,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邻居却过得很快乐,每天都能听到他那开心的笑声和歌声。  自己那么有钱都不快乐,而这一穷二白的邻居却十分快乐。富翁十分郁闷,便问他的管家是怎么回事。  管家老于世故,回答道:“这位邻居这么快乐,这是由于现在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能够安贫乐道。不过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法子来让他失去快乐。”  富翁好奇地问:“用什么法子,能让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失去快乐?”  管家说:“很简单,你只要把100块金币送给他就行了。”  富翁当然不相信,他想一个人穷成这样子还能这么快乐,如果凭空得到100块金币,还不把他乐死了?他的钱多的是,这点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便决定用100块金币来做个试验。  第二天,富翁便和管家一道,把100块金币送给隔壁的穷小子,怕他不相信,还特意声明是无偿赠送的,并当场立下了字据。  100块金币对穷邻居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大数目呀。穷邻居简直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等富翁他们走后,他不禁高兴地大声唱起歌来。  隔壁富翁听到他的歌声,苦笑着看看管家,意思是说,瞧,人家还是这么快乐,看来这100块金币是白送给他了。  管家很有信心,淡淡地一笑说:“主人,过两个时辰我们再看看吧。”  穷邻居的高兴劲一过,他便开始犯愁了,他一个一个地数着那金灿灿的金币,心想:“这么多的金币,放到哪里才好呢?放在家里吧,万一被小偷偷去怎么办?存到钱庄去吧,利息又太低不合算。拿去做生意吧,万一亏本了就全完了。……”想了一晚上,他终于决定在床铺下挖一个坑,把金币埋在里面。  这天晚上,富翁只听到邻居家传来叮叮当当的挖地声,第一次没有听到邻居那快乐的歌声了。  第二天,发了财的邻居哪里也不敢去,他守在家里,深怕自己的金币被别人偷走去,又总在为一个问题烦恼:要是自己用完了这100个金币该怎么办?金币可是用一个就少一个啊。他整天想着这些恼人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  其实,聪明的人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态度,那就是王阳明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一种处世风范:“虽处富贵,常有烟霞物表之思。视弃千金,犹如土芥,藜羹珍鼎,锦衣缊袍,大厦穷庐,视之如一。”虽然身处荣华富贵,却能从中超然而出,不为这些名利所羁绊。看待常人所珍视的千金,如同土粒,野菜和美味佳肴、华丽的锦衣和破旧的棉袍,高楼大厦和穷庐草屋,在他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区别,就象是同一样东西似的。  也就是说,一个重视心灵修养和成长的人,对待外物是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拥有了这些东西,这是顺应机缘,也就顺乎自然地使用它们;这些东西失去了,就是事物与自己缘分已尽,自然地而去,自己就应安于时势而顺应变化,悲哀与欢乐都不能进入平静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在人生中活得潇洒些。  那些不能自己摆脱束缚的人,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拴住了他的心。并且,事物不能超越于自然规律,俗话说,世之不如意事者十之常八九,有些事情是人力不可改变的,自己必须超脱些,这样心灵才能得到恒久的自由。  
  马克一下
  作者:南国枭龙 回复日期: 00:41:32 
    不过我对阳光兄认为湛甘泉先生“只是一心在修身学问上下功夫,在事功上少有建树,名声自然不如阳明先生大了。”的观点不是很认同,可能很多人对湛甘泉的了解比较少。  ————————————————————  枭龙兄,在阳明先生和甘泉先生他们那个年代,可能也和现在这样,人们只对那些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感兴趣。  阳明先生在不运用朝廷大军的情况下,仅凭借一些地方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筹划了多年的宁王之乱,自然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而甘泉先生虽然学问好,当的官也大,不过他当的是太平官,好象是历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吧。南京的六部长官,虽然官品高,但一般说来是个闲职,没有什么实权的。所以甘泉先生在事功上,与阳明先生相比,轰动效应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见,枭龙兄有什么高见,还望赐教。  不过甘泉先生的修养功夫高,养生保健的功夫也很高,年过九十还能游南岳,令人佩服。
  阳明先生故居在哪里呢
  作者:2009ggyy 回复日期: 18:39:02 
    马克一下   ————————————————————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
  学习了    -----------------------------  作者:wang9614 回复日期: 22:16:17 
    阳明先生故居在哪里呢        -----------------------------  浙江宁波余姚
  作者:wang9614 回复日期: 22:16:17 
    阳明先生故居在哪里呢  ————————————————————  在浙江余姚。欢迎常来。  
  误会了,俺是来学习的,哪敢砸场子啊!更何况俺才识学浅,一时有感而发,大师面前弄大斧,抱歉,抱歉。。。。    楼主靖继续。。。。
  作者:迷失的流浪狗 回复日期: 09:52:14 
        喜欢阳明先生,受教~  ————————————————————  感谢支持,欢迎常来。  
  作者:南国枭龙 回复日期: 00:29:53 
    能用这种方式解读阳明学说,感悟之深,看得出阳光兄定有丰富深刻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会!我有时间一定常来这里学习。  ————————————————————  枭龙兄过奖了,本人只是有感而发,谈不上其他的。看得出枭龙兄对心学也是有深刻研究的,尤其是甘泉先生一系的心学。能与枭龙兄一起讨论问题,本人也是受益匪浅。
  张居正后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也亏了王阳明了
  楼主说得好啊!要明白“势”为何,如何去“顺”它,是需要深厚的功力的,没有平时的下苦功修炼,根本无法做到“顺势”!
  学习了,受教。
  作者: 回复日期: 09:55:02 
    学习了~~~~~~~~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的名字是上政治课的时候,知道了他的只言片语,不甚了解,今天看了楼主的文章,真是受教了,要好好学习下~~~~~    同时也要谴责下以前的教育,国学真是没教多少  ————————————————————  谢谢支持。说实在的,现在的教育是不教传统国学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阳明蔡诗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