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见习期总结毕业了一定要一年的见习期吗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毕业后,企业用1年的实习期来代替试用期是不是违法的呢?望专业人士指点~_百度知道
大学生毕业后,企业用1年的实习期来代替试用期是不是违法的呢?望专业人士指点~
《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试用期的情况,那么实习期的界定呢?谢谢!
提问者采纳
在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中只有试用期的概念,并没有实习期的概念。所谓的实习期是针对不是采用劳动合同制的国有企业才有的制度。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你们单位现在采取的劳动合同制,那么就不得约定实习期。如果约定了实习期,这个实习期是违法的,应当作为正式的劳动合同期限来处理。浙江东辰律师事务所胡律师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您的解答~只不过我不是单位,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实习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没有 规定,但是实习不算用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学生不重视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实习就是盖个章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大学生不重视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实习就是盖个章
网络卖家称千字报告盖章要价300元。   大三、大四学生毕业实习,大一、大二新生要假期实践,而实践单位的公章成为检验大学生是否落实和完成的标准,然而不少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已经变质,通过各种途径开个证明然后简单印上一个章交差了事,简单的一个公章根本无法成为检验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标准。   2   学生找单位也会挑三拣四   1   实习就是盖个章   老家枣庄的王凯说,要去好的企业实习得有关系才行,不然就是进去了也是打杂。而一般这样的企业不愿意没有毕业的学生去实习和实践,因为有意向招实习生的单位,希望能够通过短暂的工作对大学生简单的了解,然后决定是否是他们所需要或培养的人才,没毕业的学生,时间短,一两个月就走了,实习和实践单位也不会花力气和心思关注你。   王凯说,周围的同学有好多连实习和实践单位也不愿去,因为实习都愿意在离家近或是离学校近的地方,这样可能会造成专业不对口或是对实习方向不感兴趣。去一家好单位可能会很远,吃住往往自己承担,成本过大,相反去一些饭馆打工,反而能挣些钱,反正实践证明很好搞定。   读在滨州读专科的大三学生王蔷说,还有一年她就毕业了,今年5月份在老师的建议下,她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暑期实践活动仍然留在了实习单位实践。结果开学前,她只是在实习证明上盖了章,忘记了暑期实践活动也需要一个章。“其实也没什么事,最后我给同学买了一块雪糕,她帮我在她朋友的单位盖了一个章。”王蔷说,她还是好的,毕竟真的去实践了,她们寝室总共八个人,其中真正实践的只有一半。   不少大学生告诉记者,就算你没有实习,也没有亲朋开公司,还是能够得到你想要的实习证明和实践报告,不过要讲究方法。小黎说如果在淘宝里搜实习证明、盖章等关键词是不会有结果的,很多商家是不会这么明目张胆,通过搜实习报告,然后再和商家聊天才能获得你需要的服务。记者在淘宝网上联系了一个“hxp”商家了解到,如果单单开个实习证明要100元,盖章的话要300元。“hxp”说盖章也是找关系,而且专业相对局限和固定。   3   实习与否不少单位不看重   潍坊医学院毕业2年的刘青学的是卫生事业管理,现在在滨州一家汽车店销售汽车,他告诉记者,就算在医院实习了,毕了业也很难找工作,除非再考研,拿到研究生学历。“自己学的是医学方面,也想找个对口的工作,但是临时工的报酬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我在厂子里干过,也经常下车间,辞了好几份工作,最后干起了汽车销售。”刘青说,“面试的时候,根本不看你是学什么的,更不在乎你实不实习,标准就定在那,你能完成就能养活自己,就算你是研究生,不达标,挣的钱少你自己就呆不住,就会走人。”   作为公务员的杨颖同样有此感受,“所学的经济管理名字很响亮,但是大一就听别人说找工作难,当初临毕业就没打算实习,随便盖了个章,反正就业也未必会是对口专业,就一心扑在公考上面。”杨颖说,“一次不行就考两次,我的运气还是比较好的,当初报的不限专业的职位,一下子就考上了。”   马上就评
  大学生实习造假究竟谁之过   在记者的调查中,毕业不实习不实践,简单的弄个公章交差了事已经不是个例,更谈不上什么秘密。实践与实习的意义已经变质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达到过预期的目的。当舆论对学生行为嗤之以鼻的同时,我们不仅反思,扭曲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大学生一方造成。   简单而言,如果大学是个车间,用人单位算作客户的话,那么大学生就是产品,大学4年所有的大学行为的最终目的无非减少产品的次品率,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成为了学校追求的目标。然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接纳是直观反映大学这个车间的生产状况的市场反馈。我们一直奇怪,每到招生季,大学招生简章上往往都是学校的高就业率,而每到就业季,媒体上“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字眼就会随处可见。那么到底是谁在讳疾忌医?   学校和社会单位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把关人,如果学校把关的成本太大且对学校而言没有必要,而社会单位又没有动力去把关,那么大学生实习多会流于形式。如同你喜欢香蕉,我却拼命生产苹果,我只管卖掉苹果不管贱贵,你却坚持非香蕉不要。双方的冷漠和错位让大学生就业都成了问题,实习和实践就更无关紧要了。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目前却是相反,大学要升级,校园要有湖、操场、设置多少专业之类的标准,这让大学普遍扩招,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严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过多,能找到工作都很难,何谈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大学期间的实践和实习又有什么意义?实习造假绝不是学生一个群体的问题,它仅是整个大学教育问题的一个边缘问题而已。记者 谭正正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AIESEC 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海外实习意义大不大?为什么?
这是一个组织吧,给大学生机会出去做志愿者或者实习的,之前很热衷于这些活动,现在在怀疑这些活动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并不是每个AIESECer都会很狂热,这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参与但是说实话aiesec的组织文化,有点类似于洗脑,会很快让人融入进来
要是在一个大学里问这个问题可能会得罪一票人,于是居然成了敏感的话题。一年前因为Aiesec财务问题在从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你对埃塞克怎么看”简直就像是“你对转基因怎么看”一样,是可以用来站队的。不过借这个问题可以理一理我这两年心态的变化。
我实在不喜欢埃塞克,同时知道这样说会得罪很多人(喻姐姐看到的话轻拍),但不喜欢的程度到了一种如果一个人的故事很精彩,但我知道Ta是通过埃塞克出去的以后就会很难再打起精神来。我大二的时候也想过做Aiesec的Global exchange的EP,并且两次通过了面试,去了他们的RIC(类似迎新party),并且已经走到了最后match programme的阶段,2500的钱也交了。后来因为出国交换当年的exchange没去,再后来就没了什么兴趣。哦,因为已经过了合同上的退款期限的原因,2500也没有退回来。当然,这里面我也有责任。(更正,“已走到match program”的意思是下一步就要match了,但还没有match,因为当时的EPM莫名地quit了,然后我和组里其他三个EP就没有人管了,于是我到底有哪些项目可以供我match我也无从得知。“后来因为出国交换当年的exchange没去”的意思是在同一个学期接到了交换学校的通知,所以没有继续做exchange的事。表述有歧义,特此澄清。)
以上的经历并没有给我任何充分的理由讨厌埃塞克,我只能说,这两年心态改变太大了,从而让我对埃塞克所热衷的价值观产生了抵触。我不喜欢“说走就走”,也不喜欢“不如去闯”。当年想参加埃塞克项目的时候给父母写了一封邮件劝说他们,前几天翻出来简直是黑历史。
——“我不知道自己参加这个项目会收获多少,但如果不参加,我一定会很难过,因为我不想过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
现在看来,简直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吐起。
但这大概是很多人共同的想法,也是为什么“说走就走奋不顾身”之类的鸡汤能够席卷社交网络。我一直觉得埃塞克是一个非常成功、成功到可怕的组织,因为他们sell这种理念,并且sell well,他们对目标人群的定位准得可怕,并且组织文化的建设让他们内部有着扎实的忠诚度。我现在可以说自己当年的想法很蠢,但作为一个“蠢蠢”欲动的大二学生,埃塞克是我会第一个想到的选择。 如今我不相信有什么life-changing experience,也不相信有什么Once in a life time,更不相信“停留在原地的生活就会一成不变”。停留在原地很好,远走高飞也很好,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而你想要的生活,如果发自内心的要去体验,那么你将永远有充足的机会去体验,你的生活会很富足,很快乐,你不会因为丢掉一次机会就失去体验生活的可能性,没有什么是once in a life time的。
而我之所以对埃塞克有意见,大概是因为它鼓吹了太多和我的意见相左的理念,并且把这种理念go commercial,甚至说是“洗脑”。【而且还不退给我钱(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喂!
停止灌鸡汤,说点儿实际的。其实如果你不去埃塞克,而是多花点时间在探寻自己的兴趣和网络资源上,你会发现有太多类似的机会向青年人敞开了,并且也许更充实、更有趣,你完全没必要通过这样的中介机构,通过复杂的网申、投递这样那样的资料和申请费,你会发现自己找到一个项目真的太容易了。省下两千五百块钱,给爹妈买点儿礼物也好。
二十岁以后就实在没有理由让父母为自己的“说走就走”买单了。
至于海外实习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个人。我不主张把海外实习说得多么万能和重要,你在加德满都和金边做的事儿有意义,在中国的城市做就没意义了吗?关于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到处都是,有些是Aiesecer,有些不是,只要别以为不在这个组织就不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了就好。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么大,没有什么组织是救命稻草,你能从A得到的,从B也能得到,甚至自己就可以低成本创造。就算把出国体验的机会当做一种商品,也始终该知道你是那个在挑选的人,别被卖家的糖衣炮弹左右了思考。
总之我不嫌冒犯任何人,而且也在努力”治疗“这种对埃塞克的嫌弃。与其说我嫌弃这个组织,不如说是对”不参加埃塞克我就没有人生“的想法表示异议。
海外实习又怎样呢?它能帮你写完毕业论文吗?
所以我滚去写论文了= =
【Warning:本文或许会引起强烈不适】这篇文章在人人上目前有 分享 4759 | 浏览 25506
虽然不能说是主流看法,但至少也代表一种比较大的声音。不完全代表转发者的观点。
《 社会的“参考答案” 》
来源: 但雨芩的日志我从来没有掩饰过我对现在一些学生社团组织的厌恶。我不止一次地询问究竟是谁,把AIESEC、IDEA、SIFE、联合利华、宝洁、模联带到大学校园里来的。最终,他们超越了诗社,超越了很多的兴趣社团,成为这个校园里面最牛逼的一群人。 我的一位室友对AIESEC有“不能言说”的迷恋。我经常好奇地问她,AIESEC到底是什么那么好。在她不绝如缕地中英文夹杂给我介绍了那里的人的开会效率是有多高(因为会前会有一个时间安排),以及那里有多少大牛(讲话机智幽默、电脑技术一流、或者市场推广极为专业……)。 噢,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你们AIESEC到底是做什么的呀?AIESEC是法语“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Etudiants en Sciences E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缩写,意为“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今天AIESEC的成员不再局限于经济学和商学学生,而容纳更加广泛学科背景的学生。页底的组织角色和核心工作更加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性质。我们的愿景   Peace and fulfillment of Humankind's potential. 和平以及实现人类潜能开发 我们是谁   AIESEC 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领导的组织,致力于提供一个供青年学生发展自身领导力的平台,由此提供给青年大学生参与到跨国商业实习/文化交流,实践性领导力岗位锻炼以及全球学习平台的机会。
  AIESEC 也提供给我们合作伙伴一个与全球不同背景青年人才交流、融合和共同工作的平台。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实现我们的远景和目标,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黑色加粗楷体部分感谢百度提供详细资料:D) 哦,你们真特么牛!你们就是提供给那些有钱又没地方花,留学又过不了托福雅思,旅游又说不太上得了档次的那些好命的人一个出外实习和当志愿者的机会呀。”不如去闯“,一下就横越了太平洋,飞向另一洲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我还是不懂,不就这件事儿,至于你们搭乘飞机飞来飞去,广州上海杭州这样来来回回开会吗。至于要”拿一张纸出来,在左上角写上你的优点,在右下角写上你的不足,然后再怎么连线获真知“这样一种典型的《30天手把手教你怎么成功》上的方法么?
依鄙人之见,AIESEC之类的社团干的事儿与其说是致力于“和平以及实现人类潜能开发”,不如就说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国际接轨,全球化(更多是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咱们在说俗一点,就是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过家家,在这种社会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其实这本没有什么错,但令我抵触的就是你们干嘛要把自己夸得那么牛逼。我还有一朋友,去年去报了宝洁,没什么经验吧,惨遭淘汰。今年又尝试了一下联合利华和SIFE。 AISEC、SIFE和联合利华联合招新,部门之间难免互相切磋切磋,问一“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利华俱乐部”的主管人员,“你们联合利华怎么样啊?”“呵呵,就一群学霸。” 联合利华校园俱乐部是由联合利华公司全权赞助并支持建立的中国高校职业发展俱乐部。俱乐部由联合利华公司支持,校方予以指导,学生独立运营,旨在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专业平台,对其领导力、商业知识、发展潜力等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未来领导人才。 我初中时候因为思想觉悟不够高,只能在初二还是初三的时候去团校学习。记得当时考试我还背了一段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联合利华校园俱乐部(简称U家)是联合利华公司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怎样在世界500强企业混的下去的学校,是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利华公司的人肉广告和后备军。 干嘛把自己说的那么好听呢。 分享一件那位应征SIFE和U家的好友的一件趣事儿。在联合利华的复试单面环节,我的好友居然碰到了这个俱乐部的主席(囧的是她当时完全不知道)。主席问她:“你为什么选择联合利华而不是宝洁呢?”(在我们学校宝洁的影响力专业程度会比联合利华略胜一筹。) 朋友回答说:“我去年去宝洁不是被刷了麽。而且我确实还有一种对弱者的同情,联合利华不是发展的没宝洁好吗,以故我挺想在里面做做事儿的。” 我听她讲了这件事儿后,觉得她回答的极好,这不明摆着的事儿么,要是我能进宝洁我干嘛还来你们这儿啊,但是更深一层的是,虽然你们没有宝洁发展的好,但是要是每个人都只一心奔向强者而无对弱者的一丝恻隐之心,你们招谁啊。 这件事儿的后续报道是,当时面试他的主考官打电话给她,问:“你不是不太想加我们社团啊?” “啊,我怎么不想加了,我是很认真地面对这次面试的呀。” “我们主席都看着你表现呢,我问你那问题的时候你怎么能那样说呢,主席说你根本就不是诚心来联合利华的。” 昨天晚上,我们说起这件事儿,在我大赞她“有种”之后,那位AISEC里的室友讲了这么一件事儿(应该也是在社团里面作为面试典例颂扬过的)。 一位师姐考研考了两年愣是没上人大,第三年,她转身去北大试了一下,这倒好,获得了面试机会。考官又开始发问了:“你考人大考两年都没上,现在我要让你进了北大,是不是感觉有点像人大不要的人我们给捡着,然后也间接说明了我们比人大差呀?” 要是我是这位师姐,这位考官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肯定是这个表情————AUV,您老怎么跟个姑娘似的矫情啊,这报纸杂志还有网络评选结果,还有中国人民心里有的那杆秤,不都是在“北大清华孰优孰劣”上犹豫么,人大有什么资格给您比啊。 我们要再进一步讲,这些学校又不是马又不是人的,可以用时间给计个数,他们这些“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还有“学校声誉”都是怎么用数字算出来的呀。一个人考北大考过了考人大没考过,在排除发挥、RP、生理状况等等因素后不也就说明了她更适合北大不那么适合人大吗,您又是怎么推理得到的人大要比北大好呢。 但是,这考上了北大的师姐就是不像我这么笨,别人说了:“是我考了两年人大都没有考上,这说明了我的学科基础尚有欠缺。我了解到北大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是读三年,而人大只读两年,所以,我想北大是在学术上对我更有裨益的高等学府。” 大家的评价是这位师姐巧妙地避开了将人大与北大作比较的问题,而是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表达对北大的崇敬与向往。 我也只有一句话,要不是这个问题出的太没意思,这个回答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在我们寝室内部对于这几件事儿的态度发生了激烈碰撞之后,那个困扰了我无数次的问题又找上门了——在这个社会里我是不是就是因为三观不正而被边缘化的一种人。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我经常对一些朋友诉说我的无奈。我觉得大学好累啊,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我每天要做好多题,有时连抱着从家里提来的饭桶吃中饭的时候脑袋里还想着只解了一半的题。但是当时我都没有像现在这么累过,因为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努力地去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用自己的付出以求获得一点好的回报。 但是现在的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从小我妈就教育我一定要当个善良的人,当个真诚的人,当个不怕吃亏的人。我是接受着这种教育长大的,所以我一致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 我不会拒绝别人,哪怕是与我非亲非故的人,哪怕这件事情我真的很难办,我也一定会全力以赴。就因为我觉得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只能以孤独为伴,我们是那么的可怜,所以我不想亲自再将这伤害加深一层。 别人不尊重我,我也不会“还治其人之身“,原因还是因为我不想用敌意去对待一个人。但是要是其他人得不到尊重,就算我也不是很赞成他的某些做法,只要是”过了“,我肯定会去打抱不平。 上学期,我很有幸地听了徐之明的一次讲座。他说了一句话:“要是一个人能说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那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了。”我深以为是。所以,就算我再怎么温柔地去对待这个世界,在除去安慰他人的情况,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不相信的话,避开任何一个问题,甚至背叛自己内心。 但是,现如今,我到了这儿,我发现,这样的我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善良、真诚、正直这些我从小在思想品德上看到的词儿已经不太适用于这个社会,但是我也搞不懂有的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途径学到社会的一些“潜规则”的。 我不是不懂说话的艺术。我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故事呢。《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记载,晋国范宣子说咱们的祖祖辈辈都是有名望之人,真可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一寸寸的积累成了今天的晋国,这才叫“死而不朽”。当然,这摆明了就是为难穆叔,但是穆叔回答鲁,国先大夫臧文仲,已经西归,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教导却世世代代影响了鲁国儿女,这才叫“死而不朽”。我可真要为穆叔鼓掌,他已经化解了这场尴尬,但是绝不是靠的微笑或者是躲避,他堂堂正正地摆明了自己的立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现在我们的脊梁真的是越来越软了呢。不过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在说这个世界出的问题不像我高中做的参考书模拟试卷还有个参考答案,是真的完全开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只是选择的不同而已,基本并不存在对错之分。但是就经过昨儿一晚上,那位报了U家的好友开始觉得是应该像这么去回答,我就开始怀疑,这个社会上的大小问题都还是有一个参考答案的。 聪明的,我求求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已经被这张考卷判了零分。源地址:
在aiesec做过一段时间,一生黑。 项目前期联系志愿者联系赞助方,期间要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并且非常传销非常洗脑,以致于洗脑成功之前我就厌恶了。中期就到了收费的阶段,因为无法理解明明外观志愿者来这里体验的项目都找好了赞助商,aiesec不支出什么,但是还要向他们收费。收费之后也不公布资金的走向。所以无法同意,离开团队。以致于现在aiesec一生黑。
非常非常装逼。好好的汉语不用一定要夹杂英文。是啊我们下周去blablabla然后先check in然后会有一个meeting要求所有的member参加,对,所以呢我觉得这个project……就这样。这种程度的词为什么要说英文?你是海归还是ABC。一群自以为特别international的逼格很高其实除了会员没人重视的人。
我在高中时曾经很想参加aiesec。大学时如愿以偿得到“被贩卖”去非洲做志愿者的机会。由于当时很有热情觉得去非洲很特殊很挑战自我很赞。被aiesec贩卖需要缴纳2500RMB的费用。去当地实习需要缴纳项目费,大概800元左右,我去的那个地方,食宿规格都不确定,对方分会的人之管着要钱,大概三周需要缴纳2000人民币左右。当然,来回机票自负。而且如各位所说,低年级的志愿者活动会容易水,多数都沦为观光旅游。我接触到从非洲回来的人,有个别能做成实事的,多数还是以旅游为主,再教教当地小朋友语言。AIESEC一直在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动机:走出comfort zone, 与各国EP合作(diversity),culture exchange……原谅我用英文,AIESECer比较喜欢这样表达。最近两年非洲都是发展的重点,所以在各种宣传大会上他们都在着重宣传非洲项目,因为大学生真的很难做出什么改变,于是最后宣传落实在——哪怕让当地的孩童摸摸中国人硬硬的黑黑的头发,但其实中国EP去的真的很多很多,就我了解的那个国家,每个分会每个假期都有五个以上的中国EP。由于对方要价实在太贵了,我觉得志愿者项目和对方讨价还价非常影响我对我去行为动机的判断——我是去挨宰呢?还是去做志愿者呢?这个价格我问过当地华人,和已经去过的EP,都说是在宰人,负责我的人让我一定要argue,可argue又有什么意思呢?正好家里出了点事,我就放弃去了。听说去的别的分会的有被偷钱的,有被当地LC的AIESECer持刀抢劫的。事情闹得很大,北京没有做出公开反应,只是不再派中国EP去那座城市了。呵呵,以为这事了结了?我原本要去的那座城市违反合同,把合约延续了半年,而不是如合同上说的EP家里有事去不了就自然破裂(谁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负责我的同年级同学和他们一起向我要违约金,2000多元。理由是房子和食物都为我准备好了,现在要不就是换人替我,要不就是我赔钱。也就是我去不去都要缴纳2000多元。只是省了一万的机票费。我相信会有人体验很好,但我也相信会有人打肿脸充胖子,不忍心辜负自己交给AIESEC的2500,交给当地分会的2000,机票1w,还有三周甚至六周的时间,会说好high啊好棒啊,渐渐会自己真的相信。AIESECer最后的说辞就是趁年轻要多出去看看,多历练自己,多锻炼…对于外国项目很水,他们说你可以自己在当地再找项目啊。对于外国LC欺负EP,他们建议说你要去argue要去反抗,毕竟这是你的项目啊。无比强调EP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去哪里,做什么,哪怕是去工地上搬砖,与工友相处都是难得的锻炼。再者,aiesec都推诿责任成这样了,2500不如交给旅行社或者存着,自己飞到某个蕞尔小国自己找个孤儿院打工,吃苦耐劳都是自己的。
我是黑,观感是以近乎洗脑的方式制造精英幻想让一帮大学生有一种自个儿在拯救世界的感觉,回来的同学优秀的还是很优秀,不靠谱的还是干啥啥不行。各种埃塞克出来的人每天在刷屏好像得到了多少意义,但是除了那些刷屏基本还是满脑子没逻辑+阴谋论的样子。以中国大学生目前这样,干那些真不如多读读书能提高一下智商补充一下,什么求职实习的各种“领导力”云云“精英”之类,基本也都是这个样子,让认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开心地得到一个YY的快感,然后觉着组里的人都好优秀啊其实我也很优秀啊。总之一个组织里大多数甚至所有人都只在吹这个组织有多好根本没几个吐槽挑刺儿的,大体上这个组织就是个病态没救了的玩意儿
好吧,作为在AIESEC中间呆过一年的组织成员,写点内部人士看法:AIESEC的工作流程是,在一个在线平台上搜寻合适的internship,然后和对面国家的入境交流部沟通,有的需要面试,然后发确认信(confirmation letter),然后弄好签证就可以出去了。但是经手和了解的数个案例而言,项目参差不齐,好坏都有。曾经有一学长拿到迪拜的渣打实习,期间为1年,每月还有将近3000USD的收入。
这种business intern通常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如果自身能力过硬,而且想体验全球化那种工作感觉,或者只是想在国外呆一段时间。这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今后简历上也会有很亮丽的一笔。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性,存在不少实习项目很水的情况。社会发展类的实习尤其如此,很水的意思就是根本没做什么事情,不过出国玩了一圈,见识了下风土人情。而很多低年级的大学生通常选择这样的项目,因为根本申不到好的项目。通常情况下,国家越发达,项目质量越好,难度越大。西欧&东欧&非洲&亚洲。美国不怎么了解。实习的花费嘛,一个2个月左右的社会发展类实习,不包括机票大概3000—1W左右。有的项目提供食宿,有的没有。地区物价差别大,所以范围很广。至于对职业发展有没帮助这个见仁见智,自己权衡。比较推荐那些独立能力好,又很想出去闯荡的人尝试,在异国他乡呆2个月—1年,本身对自己也是个挑战。
瘦腰一年多前就开始写答案了,中间不知道删删改改了多少次,都没有发出来。因为觉得自己不像分会主席或者全国总会负责人那样对这个组织有深刻见解。后来才想明白,不管我是谁,我的经历和我的思考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参考价值,于是打算好好写这份答案,也把它发出来。「我不止一次地询问究竟是谁,把AIESEC、IDEA、SIFE、联合利华、宝洁、模联带到大学校园里来的。最终,他们超越了诗社,超越了很多的兴趣社团,成为这个校园里面最牛逼的一群人。」
我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被唬到了,心中一阵剧烈的颤抖:是啊!我们的诗社、文学社就被你们这些搞商业的给坑害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何在!底蕴气质何在!
不过说到底,这不是以上任何一个社团的错。兴起与衰落,无非都是供需变化而已。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现实的事情。和没有人一同吟诗作对相比,失业显然更加刺痛众多天之骄子的心。商业化模式运作、职场技能锻炼、扩大社交圈、大公司优秀实习机会……这都是当前社会现实提供给这些社团组织现成的「卖点」,它们不火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经管金融专业大热,而国学哲学专业受到冷遇一样。「哦,你们真特么牛!你们就是提供给那些有钱又没地方花,留学又过不了托福雅思,旅游又说不太上得了档次的那些好命的人一个出外实习和当志愿者的机会呀。」
其实本来是不想对这句话做什么评论的,因为原作者实在是太不了解情况了,但我发现对这个看法认同的人很多,所以也想说一说。
我分会里面的一个学姐,打了8个月工,最后再凑上自己平时的积蓄,成功去到了梦想很久的波兰。我现在的分会主席,计划大学毕业留学读研,托福也是一遍过100+,在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拿奖学金在志愿者协会工作了三年,昨天开始了为自己海外管理实习攒钱打工的征程。我自己去年去了印度,也没花很多钱(虽然不是自己赚的,这点非常惭愧,求轻拍)。
这样的例子很多,也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但在我看到 有钱又没地方花 那句话之后,真是被这王霸富二代之气闪瞎了眼,也不知道是怎么从官方宣传语上面得到这个金光闪闪的结论。「总之一个组织里大多数甚至所有人都只在吹这个组织有多好根本没几个吐槽挑刺儿的,大体上这个组织就是个病态没救了的玩意儿」
说到这个,我又想起了AIESEC内部一个段子,不知道别的分会有没有讲:“不要这么说话,很伤Branding哒~”
说实话我每次想到这句话就会觉得很乐。这句话大意就是:对外的东西不要乱讲,免得被误解砸了我们的牌子。就像上面几个AIESECer给的官方答案一样,说话的语气也都非常相像。其实大家平常都不是这样的,那些没有节操的人不要假正经了……
这个组织有很多很多毛病,像邪教、传销组织、中介机构这种都已经是内部自我吐槽的称呼都还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问题,但一些组织结构资源管理内部发展的问题也一直存在,而且我也能够看见有很多人一直在不懈怠地试图解决问题,但这不是什么能够拿上台面摊开来讲的话,也完全无碍于这个组织的魅力和成员一直向上进取的心。(这话一写搞得我又觉得自己在写软文)
AIESEC让我非常佩服的一点就是它有自己比较完备的内部沟通反馈系统和可供任何内部人员直接发言交流的网络平台,别说一个上千人上万人的学生组织了,就是一百人的学生组织也没几个能做到这么高效。「它的间隔年或者海外实习意义大不大?」
我就不说什么「意义大不大都看你自己」这种话了,因为太废话,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好的事情能做砸,普通的事情也能干的独特干的漂亮。
去海外做志愿者或者实习并不是只有AIESEC这一个方式,但是AIESEC是最可触及的(相对于我所知的范围)。我自己很有体会的一点就是: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我不觉得它有多大意义,但是在我回国后,我开始考虑一些曾经完全不敢想的想法的可行性。
如果一个人独自去国外旅行,你可能见到很多奇妙的人,开阔自己的眼界;如果一个人在国外留学独自生活,你可能就会被摁到那个完全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上,强迫自己开始坚强独立。但我认为海外实习或志愿者与之并不相同。
很多时候,人只有被丢到那样一个陌生的不同的环境里面去,被要求去沟通去传授去帮助同时被善意地接纳之后,才会开始更深的思考一些更人文的问题,才会理解一个外民族的处事原则和一些国际问题的原因。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了解你的过去的地方,你反而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不用再在自己做义工的时候面对「你到底安得什么心」的质疑,你也更有可能发现自己新的一面。 「什么求职实习的各种“领导力”云云“精英”之类,基本也都是这个样子,让认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开心地得到一个YY的快感,然后觉着组里的人都好优秀啊其实我也很优秀啊。」我上次写的答案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怕被喷,所以删着没敢发。我有挺长一段时间非常反感这个组织,浅层的表现在各种中英结合的语句表达上,让人感到非常装逼。当然,装逼现在也是内部自嘲的一个方式了,如果有的校园对AIESEC认知已经脱离“装逼”而上升到“中介”阶段的话,我真是要羡慕一下。
确实,我觉得“领导力”这种东西是没法拿出来“卖”的,尤其是拿“我们很牛逼”这种口号做宣传简直忍无可忍。
AIESEC不适合每一个大学生。不管在怎么宣传说「AIESEC is nothing,but AIESEC is everything」都不能改变这件事。我当时是处在一腔青春热血无处发泄的阶段而进了AIESEC,但我同时在校报任职,我在那里见到了不一样的理想,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见到了很多与“AIESEC牛人”完全不同的校园牛人。有的人天生乐独,也更加能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来丰富自己磨砺自己,他们的卓绝见识不需要通过AIESEC去实践获得,也没有办法通过AIESEC获得。
不管你是不是加入了AIESEC,也不管你在其他的地方取得了如何的成就,都没有可以值得傲慢自满的地方,AIESEC给了我一个与学校其他组织完全不同的窗口,让我看到了更多很不一样的人,通过这些人,我又见到了AIESEC以外的更大的世界。真的,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了。并且,这个组织好,也不能代表你好,不能因为你的leader为了鼓励你干活而夸奖你就洋洋自得。说了这么多,于我而言,AIESEC没有什么了不起,它就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注脚,它给了我一段独一无二的时光,给了我一帮共同努力彼此支持的铁杆朋友,我享受它,就像享受我的生命一样。
你要首先了解aiesec的愿景即human potential&world peace。我想海外实习尤其是发展类实习项目,其意义在于了解不同的文化及社会现状,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如:艾滋病,贫困,性交易,残障认识,幼儿或基础教育,文化传播等。尤其当你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做实习交流时,甚至身边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在感受文化冲击的同时,你也给其他年轻人带来了文化冲击。出去做海外实习,便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我们每做的一点事,也许都能促进世界之间的了解,文化之间的融合。
至于对于间隔年的问题。首先我认为年轻人普遍对间隔年的理解都存在偏差,尤其是中国大学生,你迷茫了累了就说要出去走走,而却不考虑间隔回来之后与现实接轨所要付出的代价。aiesec不是为了你所谓间隔年而设立的海外实习机构,而是带着走入世界帮助世界的愿望出去做了一段时间的实习,在此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无限可能性,甚至找到全新的自己,从而实现了间隔年的意义。
偷懒贴一下在的回答。主要针对于有意义这个问题。什么组织前面回答的很多了。楼主你好,我应该算是赵颖同学所说的两者有体验的人之一。我18岁的时候大二第一次通过AIESEC去了波兰,2014年寒假去了毛里求斯,现在我本科毕业在美国新泽西一个超级无敌小公司实习。楼主的问题很笼统。要回答这个要先知道什么是你所认为的有价值?是对于我升学找工作有帮助这样偏功利的价值,还是我要为社会做贡献,参加NGO,帮助当地儿童妇女改善生存状况,还是我想趁着年轻多走走几个地方,开拓视野这样有利于个人素质提升和经验的积累的价值。当然,一个志愿者活动或者实习可能会达到上面的所有价值,但是真正要达到的价值是取决于参与者本身的愿望。---------------------------------------------------------------------------------------------------------------说一说我个人的经历。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听说AIESEC,非常感兴趣。当时自己抱着一个人闯天下雄心壮志,觉得不自己出去一趟此生有憾。(这属于我上面提到的个人素质方面)大一的时候发现西南部很大的我们学校禁了AIESEC,所以只能找了附近学校去面试。当时一起面试的还有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但是后来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去。而我很幸运的去了波兰在当地中小学校做介绍中国的presentation,做了6周,最后一周去周边国家转了转。可以说,这是我感觉最好的一次志愿者活动经历,当时我们组都住在寄宿家庭。每周一换。当地人都很热情的招待我们,好多好吃的。。。肥了好多。。。也没有花很多钱 但是,对于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就要成熟的我来说,自己感觉遇到了一个新世界。回来的时候特别兴奋的跟爸妈说那边的人怎么怎么好。还在班里毛概课上台演讲来着。。。 最大的感觉是觉得波兰的小朋友们看起来“都有奋斗的目标,会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而不会顾虑太多” (打引号是之后发现国外年轻人和我想象的还是有很大出入)。但是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看开了很多,整个人乐观了很多。所以,这个志愿者活动对于我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观念的提升有很大的价值。后来,我大二三加入了别的NGO,开始有了投身公益事业的“伟大”志向。当时就希望去非洲保护动物啥的。。后来找项目的时候发现非洲大陆的都没什么新的项目,就去了毛里求斯。非洲的项目因为当地经济状况原因,一般都需要你自己交住宿费什么的,不是很多,一个项目一个多月大概1000块人民币左右。我当时去的这个毛球的项目人特别多,50多人有20个左右中国人。(后来听说去肯尼亚的基本全是中国人)。人一多,项目就坑。刚去就发现在一个旅游小岛上面的项目安排的住宿很差。这还不算啥,过了几天项目开始才发现竟然没有项目了!因为合作的学校报名人数太少,没法上课啥的。后来,另外一个人接管项目,让我们开始自己分组做项目。我们组六个人,四个中国人和两个巴西人,就开始联系当地的NGO。后来真的找到一个环保组织叫“保护我们的地球” TT,是个印度大叔创立的,我们就出去种了几次树还去学校参加了一些活动啥的。其余大部分时间,所有在毛球的志愿者经常出去各个海滩玩。或者去夜店嗨,一堆人私生活很混乱。。。感觉就是来度假的。还上演了两女因为争抢一个毛球小哥反目的狗血剧情等等。。。那时候你就开始质疑,AIESEC这个项目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后来提前回国了,呆在那每天没事情做确实很无聊。这个项目是我参加的最差的一个。但是也不能说什么都没做,我还是为推广当地环保NGO做了一点小贡献的。 也算实现了一点贡献社会的价值吧。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在考虑毕业走向。我曾经一度很纠结要直接读研还是参加AIESEC gap一年。后来考虑再三决定趁着年轻多闯一闯,同时积累一点工作经验,这样对申学校也是有帮助的。所以大四下学期就开始在aiesec的网上找实习项目。发了很多欧美的都没人回我(确实欧美的非常难找)。有很多印度和非洲的项目给我发邮件,我想实在不行我就去非洲银行做吧。后来刚还叫我看到现在实习的公司需要中国人帮他们开拓国外市场啥的,薪水很低只够吃饭,不过公司提供住宿。面试了之后人家貌似很喜欢我。。。然后我就来了。这个实习,唉,唉,实际上非常水。因为我们老板是个喜欢异想天开的逗比,每隔一阵就叫我查这个那个的,最后都没做成啥。上周末刚叫我上阿里巴巴查什么导电塑料要做餐厅电子点餐系统啥的。。。我现在每天上班没啥事做就开始看知乎(楼主你看我写了这么长。。。)。但是,就算是没有事情做,为了体现我得价值我还是要找事情做啊!前几个月,我给公司开了一个博客,开始发些贸易帖子啥的,结果最近浏览量暴跌,搞的我信心大挫。我的计划是在这实习的一年期间需要申请研究生,虽然不知道这个水实习对于申请到底有没有帮助。后来申请的很晚,不过还有几个offer。现在的生活基本属于很闲很闲,每天上上班,然后回去睡觉。----------------------------------------------------------------------------------------------------------------写了这么长,其实我想说的还是最开始的那点,价值因人而异。做决定前,一定要确定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不是一个非常自律上进的人,但是做事心里都会有一个大致的计划,也会给自己留备用计划。aiesec的项目质量有好有坏,在去之前一定要和自己的分会和项目负责人充分沟通,了解当地的情况和项目内容。对于实习的话,大三以上的才可以申请,太小了去也没有意义。实习也许会对你的升学和找工作有帮助,但是要提醒楼主的是,现在各种国外或者500强实习泛滥,像我这样的水实习也一堆。楼主要权衡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未来计划来考虑。个人感觉,参加一下还是有好处的。AIESEC的项目很强调灵活性(至少我参加的是这样),在国外生活也需要独立性和冷静处理的能力。我参加的这些项目不论好坏,都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学习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相处和工作,遇到突发状况如何应变,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等。如果楼主是个好学的人,我相信任何项目都不是毫无价值的。希望我的答案对楼主有帮助。(需要工作一下下去了…… - ^ -)
优点 1.组织结构明确。每个分会有各个专门的部门,各自分工明确。比如有部门负责送志愿者出去有部门、也有接待国外来的志愿者的部门。 2.锻炼英语技能。首先面试是全英文的,然后各种项目匹配的网站,包括项目面试也是全英文。 3.拓宽人脉的平台。我不敢说加入aiesec的将来都会成为成功人士,但是能在这个部门待下去的,大多是满怀热情的(有钱人),这类人,前途不会太差吧? 4.培养时间和计划观念。我并不认同其文化中的“领导力”的培养,这种“领导力”在高校各种小社团当个小官都可以得到锻炼。反而其中对时间、计划观念的执着还是可以借鉴。所有任务都会有deadline,月初要写计划交上去,月末要写总结,这对时间管理还是不错的。 缺点 1.烧钱。就算你不去当志愿者,也有各种七七八八的费用,一下子制作文化衫,一下子做腕带胸章,还时不时去某个城市开个全国大会,还有三天两头的聚餐。大部分活动要以金钱为支持,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实力。 2.看脸。面试第一轮大部分长相不是特别突出的都被刷了。更有各种关于“拼颜值”、“长得好看”的口号(不知道是不是玩笑) 3.洗脑。以其特有的文化洗脑,受众都认为很励志,很有想法,都觉得从AIESEC走出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还有一起跳roll call的时候有一种一起嗑药的既视感=_= 4.把时间花在不想做的事情上。刚进入的时候都是繁琐的任务,联系一个志愿者啦,帮志愿者找项目啦,和谁谁谁谈项目啦,大多要上外国的话,然后大把的时间就对着手机电脑瞎忙个不停。 5.占用各种时间。如果是学霸,慎入。为了某个活动,会让你翘课,又不是学校里特别正式的社团,不会提供假条。至于周末,会有会议、聚餐、甚至竞选……毕竟大学这段时间的机会成本不低。 6.财务不公开。作为一个收取一些费用的(中介)社团,财务方面不是那么透明,说是项目费,但没有明细。 AIESECer别急着喷,也许你们的分会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客观公正地提出,作为一个前AIESECer,我也不想总是听到别人说“你之前加的组织是不是骗人的啊?” 你说是吧?
最近在AIESEC考核,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今天看了这么多,的确觉得自己当初加入前有些冲动,只关注了一些积极的评价,很片面。。先看看再说吧。。他们的口才的确不错,做事也很认真。。但是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忙碌不代表着充实和成长。我现在比高三还忙,但是却没有那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和付出每一分努力之后的那种畅快。我还是更相信书籍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但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浮躁,似乎我必须要强迫自己变成一个外向的姑娘,要侃侃而谈,但是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呢。如果说不要说假话,如果说不了真话就别说话的话,那么很多时候我都要闭口不言了。有时候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是有时候而是很多时候,都让我觉得格格不入。我要表现得和普通人一样,要有着一样的见解,人云亦云的见解,而自己真实的想法却难以被社会和周围的同学接受。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怎么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到浮云之上的飘渺和不真实感。大多数人只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而已。。。。无比怀恋高中时候的两位语文老师,一位温柔中透着坚韧,一位特立独行,是生活中难得的在思考的人。。也只有在那短短的几年里我发现是有人在听我的声音的,在鼓励我发出自己的声音的,除此以外,我的同学,父母,都不能理解我真正的困惑在哪里。我发现大学老师的修养比起他们实在是差太多,这不是大学,不是知识,这只是一个教授技艺的作坊,但是没有教授思考,没有思考就是死水一片。我又想起死亡诗社里的那句台词,大多数人只是活在绝望的平静中。。。有好多人,好多好多人都弄不明白自己忙碌的终点在哪里??好害怕自己也会慢慢的同化成那种人。。我晕,只是写个评论结果越说越远了。。。。。。
AIESEC 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非盈利青年组织,旨在发掘青年潜力和世界和平,这个听上去很大的主题是从点滴中慢慢践行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发掘潜力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不矛盾。我觉得AIESEC在中国是一个比较绝无仅有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看到这个世界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精彩很多。 参加AIESEC海外志愿者项目节省的话总的所有花费可以在1W左右甚至少于,实习项目有工资不同地区很不同。它的间隔年或者海外实习意义大不大?为什么?间隔年和AIESEC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只是有些人为了参加的AIESEC海外项目而选择了间隔年,而AIESEC也有时会以这个概念来做宣传。举一个我朋友在欧洲做交换期间想间隔年去做海外实习的例子,他说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会选择四处走走有的是想做一些公益,有的是去打个随便什么工,可以是为了爱好也可以是为了理想也可以是享受生活,他受到了影响也想尝试一下。后来他寻找了一段时间海外实习,在有些眉目的时候他又因为家人的一些关系先放弃了,打算之后再间隔年。所以我觉得,意义大不大首先是要看你自己怎么想的。AIESEC的项目都是要去到海外,我觉得意义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通过AIESEC项目去到一个国家是真实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当地的AIESEC分会愿意帮助你很多和你交流很多,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给你帮助。无论是志愿者项目还是实习项目一般你都会和其他国家的外国人一起做项目,认识到更多的文化。当然期间你也可以影响很多人。实习项目的话由于工作种类和内容有很多,所以收获很难概括,不过相信在一份海外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情况未必是在国内的实习工作中能遇到的,比如去日本实习,工作时会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和日本国情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吸取一些国外公司做的比较好的方面,然后带到之后自己的工作中。如果要说AIESEC的经历可以对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起到什么影响的话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里就说实习项目,志愿者的意义基本在上面都说到了。也许花了同样的精力你可以在国内找一份相当不错的大公司的实习,可能做完实习可以直接拿到offer。我觉得确实,如果你精打细算,是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和发展前景,反而如果是参加了一个AIESEC海外实习,会导致你找到的工作和待遇没有不参加来的好。国内的很多路已经有很多人走过了,是有一定可靠度的。而参加AIESEC项目这条路的性价比,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将来就是想从事比较全球化或者是NGO的行业,参加AIESEC项目得到的收获估计会比较多。也有可能你天生喜欢尝试新鲜,善于积累人脉,那么你在AIESEC项目期间认识到的人和事可能对你将来帮助很大。等等。如果你以后是打算读研或者出国留学,我觉得在精力有余的情况下参加AIESEC项目对之后发展也是比较有帮助的。也有同学是打算在毕业后先参加一次AIESEC项目,再出国留学。所以回到上文,这要看你自己怎么考虑。同时实际情况是参加AIESEC项目出国回来的人会有极端的两种反馈,有些觉得相当好很有收获,有些觉得相当不值得AIESEC这是什么不靠谱组织。这是一个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现象,我们不是一个像公司一样成熟的组织、所有国家的所有项目不会都同样优秀、出去的学生有积极主动也有怨天尤人的。总的来说,我觉得全球化是一个趋势,「全球移动力」包括融入当地社会、认同多元文化、多文化背景工作能力、心态开放、情绪稳定、保有弹性等,在当下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是有意义,但是意义还不能大到说可以100%保证你将来的温饱。
看完上面的回答,该解释的都解释的差不多了。作为一个AIESEC的老人,我来换个角度答问题。我已经工作三年多,回过头来讲这个,比一群身在其中的小孩客观。 别说这个组织怎么样,来看AIESEC能为你带来什么1 一生的朋友我身边的几个好朋友,都是大学时候做AIESEC认识的。现在分布在不同行业,基本都在500强,是我潜在的职业介绍人。AIESEC可以让你认识到同一大学不同专业的人,全国不同大学里同一专业的人,是你积攒人脉的第一步。我最好的朋友,是做海外实习时的室友,一个美国女孩,两个德国男孩,一个印度男孩,一个墨西哥女孩,我们认识5年,除了在北京的我和另一个,大家每年都见一次面,十分肯定的说,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会各自领域的精英。每当我遇到职业上,生活中的难题,他们的意见往往是最客观而可信的。2 职业的敲门砖09年加入AIESEC,先去土耳其实习,一起实习一起住的有几个香港人英国人,四个月回来后雅思口语拿到7。回来后迅速接手几个AIESEC的项目,送实习生出国,天天和欧洲印度做AIESEC的人邮件电话,参加各种会议,认识了许多人。一年之后,靠手里的人脉找到了去德国的实习。10年大四开始去德国AIESEC实习,在当地政府旅游局,实习结束后老板把我强烈推荐给他以前的导师,一个50几岁的AIESEC校友,做他研究项目的助理,钱很多。实习期间接手当地AIESEC项目,组织过几百人参加的大会,初步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11年回帝都,口语好加上有海外工作经验,顺利进入欧洲某国驻华使馆,面试时候领事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AIESEC怎么样,她在上大学的女儿正准备参加这个。13年换工作到戴姆勒,HR问我有没有做项目的经验,我举例子带5个人的团队,三个月做出500人参加的大会,轻松进第二轮。大老板是AIESEC校友,看我在德国待过两年,秒过。3 游乐场在欧洲旅行全部是联系当地的AIESECer, 住宿导游全部解决。每年全球的各种大会就是狂欢节,几十个国家的青年人在一起,你想象不到的party。只要你想,这是个找到理想男女朋友的好平台。在欧洲,我认识好几个AIESECer,他们的父母也都是AIESEC成员4 对待人生的态度AIESEC让我第一次主动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和不适,当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这些事的时候,身边会有人不断的推你,催眠你,告诉你,直到你生生觉得 fuck it, let's do this. 直到后来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fuck it, I can do this.不管怎样,在年轻的时候,和一大群人一起为某件事奋斗过,那种感觉,无法言说。
===========================3.20 更新aiesec我是大一的时候知道的,当时作为短期的一种海外实践项目,想用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可是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分会,在网上查阅之后,我的学校隶属于人大aiesec分会管理。报了名后坐了1个多小时去人大参加群面。群面的氛围很high,这点确实是我所见过的其他学生组织招新所没有也没能做到的,也是我后来的觉得邪的原因吧。整个群面很长,前半段占了大半部分。在一群partner的围成的通道中跑入面试会场,然后跟着音乐和前面的Leader一起跳舞,还的一边喊着hey! aiesec !
我是大一暑假通过AIESEC的Globe计划,去肯尼亚做了6周海外志愿者。我一共去了5个肯尼亚的学校,其中有4个是贫民窟小学,在学校里教4,5年级的小朋友英语和中国文化;3个NGO,其中一个是艾滋病妇女创办的HIV/AIDS组织,还在小学放暑假了以后,策划了2期 环境与卫生 的项目。非洲之行对我改变非常大,跟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一起工作生活,会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回国后发现真的会珍惜自己已有的生活。现在我是一个AIESECer,在出境交流部,海外志愿者方向~这是一个送实习生去别的国家做志愿者的部门~就是原来我的 实习生经理 为我做的事情~上个周末我作为分会成员,参加了我的第一场本地迎新大会,见到了很多AIESEC 重庆大学分会的老人,听他们讲他们的AIESEC WAY,在这个组织里的心酸和快乐,在这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认识到了那么多令人惊异的人和事,和学到的东西。不知道我在这里可以走多久,但现在在我看来,一个丰富多样又谦虚勤奋的国际化组织,是可以让人很热情很投入的~
我在国内做过两年的AIESEC,现在在柏林做分会。AIESEC的项目主要分为两块,第一块是所谓的global leadership。另外一个就是global citizen,海外实习。我本身没有做过AIESEC的exchange,一直都是做分会的。在国内的时候做的是公益项目(P-BOX)和人力(TM),现在在柏林做ICX。就我在国内和海外分会AIESEC的感觉来看,我确实觉得国内的AIESEC在某些方面有些泡沫化倾向。其实我觉得这个组织成立的初衷和愿景都是好的,但是现在的内部氛围的确很浮躁。记得我们当时的交换部门总是要比较谁Match的项目多,谁Match的TN多等等。这种浮躁倾向也直接带来了很多AIESEC项目的质量大幅度下降。个人觉得作为一个能力锻炼的平台来讲,AIESEC无疑是一个认识外校同学,扩展人脉开拓视野的好机会。但本质上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它也只是一个学生社团而已。我个人还是比较反感那种自我意淫式的精英幻觉的。我也同样从来不认为AIESEC真的能怎么样的改变世界。但它还是不失为一个锻炼能力的好场所。另外说到海外项目。我个人觉得有些经管技术类实习还是不错的。因为这半年一直在做柏林这边的ICX,负责的就是公司关系。我们会在这边找的也是很有质量的经管类实习。但是志愿者项目就我而言,个人觉得如果你想找个旅游的机会那走AIESEC还是很不错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它水的原因。我记得原来我有一个学姐,她在欧洲某小国做英语教学志愿者的实习,然后4周项目结束,她在人人上发了篇日志,大概说她20岁走了20个欧洲国家。在那篇日志受到万千分享的同时我也不禁怀疑,她参加这个为期仅四周的项目,究竟在里面干了什么。说到底,不管AIESEC,还是SIFE,还是MUN,还是其他什么学生组织。说到底,不过是个社团而已。锻炼能力就好了,谁都别把自己当英雄。
好与不好,关键是你的体验,人有人的活法,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在学校里就是个社团的性质,干的是中介的活。
社团性质:举办各种活动。
中介:核心工作就是帮你申请去国外做志愿者或者实习生的机会。并且接纳来中国志愿和实习的人。
作为纯粹的学生组织,中介工作做的质量肯定是良莠不齐。
不过,好处在于它能帮助你解放思想,去想或者做以前没勇气没机会做的事。比如独闯异国,比如在众人面前尽情跳舞。而它们的项目好多都是跟来着世界各国的人一起工作的,对能力和英语的锻炼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暑期学校”甚至是出国做“交换生”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参加aiesec项目对于当地的融入远比前者深入(2者我都参加过)。
总之参加海外志愿,是一个“拆掉思维里的墙”,消除思维定式和狭隘的过程。而国内除了aiesec,个人很难找靠谱的途径。
至于海外志愿意义大不大,我觉得对于保研,成绩这些肯定是不大,很多学校不认可aiesec.不过对于个人的性格塑造和能力锻炼,我觉得意义还是很大的。
我不是@的成员只是参加过他们的项目,我的项目他们成员失误频频配合很差,以至于让我面对了很多困难,在这里不详细说了。但过后回首,觉得这段经历还是很宝贵,是这些经历让我成了现在的自己。现在每次经验分享我基本都会去,客观的来说还是希望后来人能尝试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见习期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