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招生网轻工学院今天招生主要培养什么人材

年广西的大学排名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桂林医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年广西的大学排名
高校名称:广西大学 高& 211 研&
高校代码:10593
高校人气:153310
隶属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高校类型:综合 重点大学 本科 一本
高校网址:www.
联系电话:,3232299
相关高校: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独立学院)
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任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1939年,广西大学成为国立大学。当时,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盛极一时,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8年七十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团结奋斗,努力办好广西大学&。新的广西大学在1999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和广西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
现在的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设有30个学院,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97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6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72人,副教授761人,博士生导师206人,硕士生导师1468人。全校在校生38923人,其中研究生16200人,本科生22723人。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241人,成人教育学历生2万多人。另外,还设有1个独立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有791名教职工,38个专业,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芳草如茵,湖光潋滟,环境清幽。校园占地面积307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133.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07亿元,拥有各类藏书544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32万册,电子图书212万册,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211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经过多年建设,学科的装备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一些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20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学校着力构建&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格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顶天、立地、育人&为宗旨,以&解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以&构筑大平台、集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科技创新模式,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面向国家和广西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承揽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产生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高密度培养生产高活力&-乙酰乳酸脱羧酶&、&规模化高效生物技术转化木薯淀粉生产高纯度海藻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的&顶天&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围绕广西优先、重点和大力发展的工业产业,特别是以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接轨,积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政府、行业与企业的决策与咨询工作,促进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深入各市、县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和实施&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规模与质量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建校80多年来,广西大学培养了近30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有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人,有两院院士,还有许多各行各业的专家、骨干和企业家,他们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自1961年起已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往来关系。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近年来,我校先后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合作建立了素攀孔子学院、塔林孔子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3114.9亩。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18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4600余人,博士生47人,硕士研究生4100多人(含教育硕士),留学生370多人,函授、进修生等约7600人。建校76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6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在76年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承传统,彰显特色,引领和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了广西教师教育的龙头作用。
  文化底蕴深厚 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此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学--桂州学;宋代,曾在此建铁牛寺(元代改称大圆寺);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现成为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这些财富的孕育和积淀,铸就了学校发扬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服务广西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因此而成为&人文强桂&的台柱。
  办学条件完善 学校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良。王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历史、美术、音乐、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学校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亿元;有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全校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56万册。建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各类现代体育设施,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196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就诞生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学校先后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桂林无线电学校和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广西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3月,学校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建校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桂电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学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办大学以来,学校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1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 ,分为西校区、东校区、尧山校区和北海校区。尧山校区规划用地6000亩,一期工程已部分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尧山校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具有桂林山水及桂电学科特色的生态型数字化校园。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17个研究所,1所附属中学。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1.4万册,电子图书143.4万册。中外文现刊280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5320种,学校购买了IEEE/IEE(Ieeexplore)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39个。作为首批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全国百所高校之一,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与合作高校联合培养、招生计划单列&博士点,目前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67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占79.5%,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2.5%,有18名教授被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学术梯队,他们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八桂学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60余人。
  学校现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分中心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近五年,学校共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防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科技攻关项目等地方政府项目361项,横向科研项目366项。&十五&以来,学校主持和参研的科技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36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7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教育,是自治区内除广西大学之外唯一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与美国Microchip(微芯)、TI(德州仪器)等1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学生在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2001年获得唯一最高奖&索尼杯&,一等奖获奖总数列全国第二;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4年参加第三届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排名第五;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0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2007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一等奖、辩论赛二等奖及辩论赛最佳辩手,广西赛区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2007年获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1年来共获全国一等奖33个、二等奖34个、三等奖52个,广西一等奖54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学校成为国防生培养单位。国防生在2007年广州军区暑期军事考核中以总评第一,位居军区九所国防生培养高校榜首,被军区授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文化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英、法、日、澳等国的近3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招收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波兰、韩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并与英国、爱尔兰、法国3个国家的4所大学开展了&2+2&或&1.5+2.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广西医科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占地面积857.47亩,创建于1934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医学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还有48所教学医院和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开设有临床医学(含肿瘤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和药学、护理学、&3+2&形式五年制高职(专科)。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学校设有55个教研室,开设280门课程,其中&十五&期间省级精品课程7门,重点课程9门。学校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7个学科39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6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教职工总数1029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158人,中级职称221人,初级职称67人。四所直属附属医院有医务人员2182人,其中正、副高职称者391人。全校拥有博士学位121人,硕士学位38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者4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者480人。目前在校学生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共1万多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除设备一流的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广西标准实验动物中心和学校信息中心外,还有设备先进的形态学实验室,生理机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及计算机教室,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也一应齐全。学校拥有广西最大的医学图书馆,藏书85万册,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上网查阅国内外有关图书文献信息。学校信息中心宽带网将学校和各附属单位及家庭联成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可进行校内外和国内外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无纸办公。学校还承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双月刊),《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季刊)和《大肠肛门外科杂志》(季刊)等三种杂志.&
  1998年以来,学校承担厅局级以上自然科学研究课题981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部级302项,厅局级468项,横向课题29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其中国家级1项。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各类专著、教材30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00多篇,其中国外杂志发表80多篇,并有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广西高校第一篇)。&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近五年来,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先后派遣500多名教师和专业人员分别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进修,参加国际会议、考察和讲学。&
  2002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面貌焕然一新,教风、学风都上了新台阶。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广西医科大学建设成为学科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医科大学,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校创办于 1952 年 3 月,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 1953 年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 1958 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 2006 年 2 月 14 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 56 年的发展和积淀,广西民族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学科建设与教育质量较好的综合性民族大学。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1958 年在南宁人民公园,毛泽东主席接见学校各族师生代表; 1990 年 11 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陪同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和校园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2001 年 3 月,胡锦涛同志出访东南亚三国时,亲切接见了学校在越南、老挝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朱德、陈毅、阿沛 . 阿旺晋美、赛福鼎、李铁映、尉健行、司马义 . 艾买提、李兆焯、陈至立、刘延东、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2008 年 12 月,刘延东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在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谊与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民族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办好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分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 132.2 万平方米( 1983 亩),其中东校区建筑面积 37715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58.14% ,2006 年 3 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合计 14.0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 10323.51 万元。学校馆藏纸质文献总量 132.91 万册,中外文期刊 11006 种,电子文献资料 149.10 万册(篇、件)。现设有 16 个学院, 56 个普通本科专业, 2 个一级学科和 4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经济学 9 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1 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5 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 4 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5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4 个; 11 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进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 2004 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3 个;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1 项,国家民委教改工程 5 项,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 46 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8 项;获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12 个,自治区级精品、重点课程 16 门。此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学校确定为全国 10 个 & 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 & 之一, &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 & 和& 汉语水平考试( HSK )高等考点 & 。教育部将学校确定为 & 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执行学校 & 。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7531 人,其中研究生 1006 人、本科生 12866 人、专科生 1823 人、预科生 1070 人,留学生 553 人。在校教职工 1193 人,专任教师 723 人,其中正高 119 人,副高 250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280 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52.1% 。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围绕&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 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004 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 40 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 98 项。出版各类著作 146 部,发表学术论文 4229 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收录 129 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进入中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3 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4 年 & 人类学研究 & 栏目被确定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 名栏建设 & 第一批入选栏目; 2006 年成为教育部 & 名刊工程 & 第二批入选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00 年以来,学校先后与 13 个国家、地区的 70 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共派出 6087 名在校学生到东盟国家高校学习,招收来自 26 个国家的留学生 4000 多人;接待国(境)外来访、顺访团组 134 个,共 1436 人次。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能源矿产部长、国家科技与环境部长、国家计划投资委员会主任和司法部部长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我校参观访问。 2006 年 4 月,由我校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批准。多层次的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模式与特色。
  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3 年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 &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 & 称号, 2005 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 & 全国文明单位 & 称号。先后 2 次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 &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 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 称号。 1998 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 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 & 良好 & 等级。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10 万余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 成就的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军领导干部。
  1956年,正值年轻的共和国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的火红年代,为满足祖国建设需要,国家重工业部决定在广西组建桂林地质学校。同年11月,桂林理工大学这颗植根于八桂沃土的庄严生命宣告诞生。
  功崇惟志,天道酬勤。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己任,共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所培养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工作实践能力强而倍受社会称赞。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现设52个本科专业,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在校生16800多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人文、社会学科、农学6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优势凸显。拥有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50多人。其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专家120多人。19名教授被国内重点院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全国优秀教师、优秀骨干教师4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5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优秀专家、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9人,省部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3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22人,八桂学者2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个。学校还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1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其中有多位长江学者和两院院士。
  学校现有4门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重点专业,11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这些具有浓厚&桂工&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及科技创新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可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入校就读。同时,还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36所高校签订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协议。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本校的FGA考点的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
  辉映着世纪的光芒,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新一代桂工人光前裕后,继往开来。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立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把学科建设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作为打造办学特色品牌的切入点,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3700多篇,近400篇被SCI、EI、ISTP收录。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700多项,获专利授权42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色激发活力。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绩卓著,毕业生就业工作捷报频传。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六届比赛总分名列广西高校第一,连续六届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并连续被确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广西唯一发起单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稳居广西高校前列,被连续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声誉不断飚升。被授予国家级&绿化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学校&、&文明小区&、&绿色大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卓尔有大为,出海扬风帆。正确的办学定位、特有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技术水平,使桂林理工大学在科教兴国,服务广西经济的征途上阔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春风化雨,教书育人;沧桑砺洗,与时俱进;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广西师范学院,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谱写一页页辉煌;这是一片骄人的土地,撑起八桂教育的蓝天;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播撒科教兴桂的种子!
  广西师范学院是一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05年、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前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1998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获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5年被自治区列为年广西博士授予权建设单位。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建校56年来,学校凝聚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一所办学底子非常薄弱的师资培训机构,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以学科区域优势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升本后31年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年的转型建设期,学校顺利地完成了从师资培训到普通本科师范教育的转型,办学成效日益凸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二是年的固本提升期,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三是2003年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步入发展壮大期,紧紧围绕&更名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
  学校设有文学院、政法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6个教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师园学院,设有大学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公共体育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机构,36个科学研究机构。现有45个普通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0854人。学校以教师教育为本,适度发展非教师教育;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已形成多种办学层次。学校贯彻&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为广西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学校在一代代师院人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现有明秀、长岗、明阳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有文科综合楼、理工综合楼、体育综合楼、艺术教学楼、新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等教学设施。图书总量(含电子图书)351.54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765.79万元。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宽带校园网络连通所有楼宇,建成高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网络工作平台。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在队伍建设上立足改善结构,培育团队,造就名师,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发展态势好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6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资源与环境科学创新团队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获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
  --教学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1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1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2门、重点课程11门。在全区首次进行的普通本科专业排行评估中,汉语言文学、化学分别排名全区第二、第三。在全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本科专业被评为优秀。学校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年,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9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83项。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
  --科学研究势头强劲&学校注重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挖掘潜力,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评奖、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广西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年,获得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09项,资助经费1562.80万元,2008年,获广西重大课题研究招标课题1项;全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2162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 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有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有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好&1978年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教育战线工作,成为广西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据统计,广西89个市县教育局中,有45个市县教育局的局领导有我校校友,占50.56%;广西9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有56所的校领导有我校校友,占57.73%;我校共有260多名校友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220多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除教育系统外,在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也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以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位于全区高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学校分别2004年和2008年的在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学科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和引领广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有师范类本科专业19个,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全部学科,地理科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师教育学科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以来,承担了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研究课题450多项,其中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项;出版、发表理论成果430多篇(部),其中有114项获奖。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65项,培训人数41875人。我校紧贴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建设相关学科,形成了资源与环境、民族民间文化、应用化学、信息技术等优势学科,成为广西唯一拥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硕士点的院校,竭力服务于广西经济与文化建设。1994年以来,先后承担了自治区和6个市、49个县(市、区)、600多个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承担了20个城镇的基准地价评估、23个县(市)的征地价格研究以及60多项有关工业、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建校以来,利用民族民间文化相关学科优势,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编印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民间故事14部;广西少数民族风俗志与风情录7部,承担20多项文化研究课题,出版20多部专著,在广西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参与起草《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将&那坡彝族跳弓节&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与黑衣壮文化抢救、保护工作,指导尼的亚合唱团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独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专栏,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平台。
  --校园文化形成品牌&学校把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十次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开创师德建设有效载体,凝聚高师院校文化特色--记广西师范学院&师德论坛&》、《大爱无疆,爱满师院--广西师范学院创建&爱心大学&主题实践活动》两项校园文化成果获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2007年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其中&师德论坛&荣获2007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红水河网站的&精神家园&栏目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精品栏目&称号。2004年以来,我校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自治区先进班集体15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9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41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92人,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2人;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单项第五名1项,广西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2项、第二名8项;全国CCTV电视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1人。有5个社团被评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其中2007年陶行知理论研究会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对外交流层次不断提高&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协议,在教师和学生互派、图书资料交换、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路子,与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6所大学联合办学。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在巩固原有的留学生输送点基础上,增加新的合作单位。从短期培训到学历教育,我校留学生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艰苦奋斗,不懈追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和&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成为广西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华经典诵读2006年度全国优秀组织机构&等荣誉。
广西科技大学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成为柳州市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广西第二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确定为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东环、柳石和柳东(规划建设中,规划用地2000亩)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44.85亩,已用地3244.85亩。校舍建筑面积88.13万平方米。设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4个教学部,3所附属医院,14个研究所(中心),有61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900余人、各类研究生1200余人、专科生8500余人,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1990年开始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6年2月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等3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个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此外,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2个理学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建设已通过自治区学位办验收,工商管理、数学等2个一级学科获列入自治区财政资助建设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3年,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等3个一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支撑学科。 学校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53%。学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19%。一批教师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八桂名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柳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广西创新研究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现有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与企业共建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电子图书180余万册。校园网、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学科7个,其中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车辆工程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团队成为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与制造创新研究团队&获得自治区级立项建设。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近两届获广西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近5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4%以上,就业率名列全区同类高校前列,每年被评为&自治区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在全国全省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术论文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嘉奖。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强化科研的先导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工作的激励和引导,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8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鉴定成果等其它科研成果1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8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 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时任柳州市委书记兼任名誉董事长,市长兼任董事长,广西工学院院长任常务副董事长。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0多家。董事会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深化拓展了&校市共建、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后与柳州高新区、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5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国家质检总局检验中心1个,与自治区社科联共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与柳州市、企业共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是&广西汽配联盟技术转移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和合作包括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多项,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越南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留学生教育稳步开展,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12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9次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党的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宗元大讲堂&等平台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前,广西科技大学正站在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科技强校和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全面协调发展、区域特色和办学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国内知名、广西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积极为服务广西&富民强桂新跨越&战略和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她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中医药院校;
  她是广西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之一;
  她是广西高等教育规划重点建设的8所大学之一;
  她还是广西高校中第一所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高校。
  她,就是南疆杏林的一朵奇葩--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 经过5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主,拥有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医疗和药品生产于一体的高等中医药大学。学校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广西民族医药特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和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学校位于素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广西作为中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丰富的中草药和海洋药物资源,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道相通的省区,处于中国与东盟双向交流与合作最便捷的通道。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中医学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西中医学院占地总面积1760.3 亩。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及2个教学部,5 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2所,地方附属医院3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拥有教职工和医务人员2800多人,在校生15000多人。有教师6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家300多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6 %,硕士研究生导师272人,博士生导师6人。
  设有21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及9个高职专科专业。是广西开展研究生教育最早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拥有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培养协作点。是教育部确定招收华侨、港澳留学生和可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至今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00多名中医药专业留学生,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个自治区(省)级重点学科,3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近年来,获国家级项目课题23项,省部级项目课题218项,厅级科研项目242项。鉴定成果近5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项,国内领先水平24项,获奖成果2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7篇。部分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为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所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共有病床 4000张。附属制药厂为国家高新科技企业 ,研制的拳头产品&百年乐&享誉国内外。附属医院、制药厂是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有9所教学医院、24所实习医院以及23家制药企业、药检所、药物研究所、医药公司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着学校各种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任务。
  广西中医学院遵循&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的道路&的办学理念,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大力发展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产业&三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办学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的有关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合作。
 广西财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占地面积1384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电子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等。校园内果树成林、莲湖荡漾、现代建筑与亭台水榭相映成趣,具有浓郁的南方园林特色,是培养现代理财、经商、管理人才的理想之地。
  广西财经学院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文、法、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型、高质量的经济管理类院校。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近300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成人教育在册生12000人。设有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政系、金融系、外语系、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法律系、数学与统计系、文化与传播系、国际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部、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教辅机构17个。开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财政学、税务、金融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保险、法学、文秘教育、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广告学、英语、公共关系学、资产评估学26个本科专业和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国际商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计与审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3个高职高专专业。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现有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四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财经科学实验中心、ERP(企业资源规划)实验中心和广西金融研究中心等三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同时,学校深入推进教学科研改革,近两年获准立项的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7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45篇,主编、参编教材45部,出版专著42部;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3项。
  学校以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好成绩。2004年以来,学生在参加中国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青少年创意传播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分别荣获全国铜奖、&全国十佳社团&、全国一等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并多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越南、英国、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国的11所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交流关系。2006年对外合作办学开始招生,现有中英(英联邦格林威治大学)合作办学、中法(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及留学生近600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和谐建校&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服务为责、厚德为先、尚能为重、创新为魂、质量为上&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每年均有1000多个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毕业生。2004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遍及各行各业。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大学轻工学院校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