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绿树比做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
广西:钦州家家户户绿树环绕 绿色经济互利共赢
广西日报(南宁)&&作者:
陈静 甘剑伟 张雷&&日期:
钦州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8%,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3.84%,山上可造林地只剩下4.16个百分点,约有30多万亩“硬骨头”,不出几年将无地造林……
10月29日消息:庭院前,数棵荔枝,一片草地,几架葡萄,石桌围坐,下棋聊天,老老小小其乐融融。走进钦州市北通镇福多堂村,只见家家户户绿树环绕,荔林与蕉林交错有致,把村庄装点得多姿多彩。钦州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8%,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3.84%,山上可造林地只剩下4.16个百分点,约有30多万亩“硬骨头”,不出几年将无地造林。鉴于此,该市把造林重点区域从山上转向山下,把绿化重点推向乡村;对林地进行再规划,在北部建立生态林带,在南部建设工业原料林区,打造南北两大绿色屏障;对有纠纷的林地,通过造林大户和造林合作社,分别与纠纷双方洽谈,承包时给予双方承包费,互利共赢。1、绿村惹人爱&天人两和谐在浦北县北通镇铺儿村,记者见到,漂亮的小洋楼整齐划一,楼间种着荔枝和龙眼等果树,村庄周围,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郁郁葱葱。2013年,县林业局在该村600米的村道两旁种植了300多株秋枫树,中间穿插三角梅、罗汉松和桂花树等,还在占地300亩的古荔园里修建了凉亭,为铺儿村的绿化“锦上添花”。在福多堂村,村干部说,村里有林面积362亩,四旁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8%,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87%。全村能种上荔枝的地方,几乎都种上了荔枝,“是闻名遐迩的荔枝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9000元,村民安居乐业。2013年初,县绿委办、林业局、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屯,实地走访调查,倾听群众意见,确定村屯绿化规模和物资需求。根据居民住宅的特点和布局,按照园林式的绿化模式详细村屯绿化,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种植包括白、秋枫、小花等绿化大苗,将村屯建设成为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绿地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生态村。2013年,浦北县投入了90多万元,对羌花坡村等11个村屯进行了绿化。种植绿化树3434株、草皮和花灌木3019平方米。其中,米径大于3厘米以上乔木3434株,其它小苗和花灌木314株,主要绿化树种有秋枫、黄槐、桂花、白玉兰、大红花、黄金叶等。2014年上半年,钦州市通过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等系列活动,把绿化重点推向乡村,累计赠送农民珍贵树苗7万株,占计划任务5万株的140%。2013年,全市完成山上造林16.2万亩,超额完成任务24.6%,村屯绿化33个,比原定多出14个,完成海防林工程建设2.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3.24%。今年上半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20.19万亩,占目标任务19万亩的106.26%。全民义务植树415.1万株,占目标任务400万株的103.78%。2、争议先搁置&造林利双方在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板平村委屯窝村,山岭上郁郁葱葱绿意尽显,山脚下绿水荡漾风光旖旎。钦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吴德星告诉记者,这片山地原是一块纠纷地,因为使用权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一直撂荒。2013年,当地一名姓曾的造林大户与纠纷双方达成了协议,采取两边都支付租金的方式种上了桉树。现在,600亩绿油油的桉树林,已有6米多高。据介绍,这块林地每亩支付的租金要比当地的标准略高一些。为此,钦南区林业局利用国家造林项目给予造林户每亩约450元的造林补贴。这一办法成功地将撂荒的纠纷地造上了林。“搁置争议,开发造林”,是2013年钦州市林业局处理纠纷林地的一项重要措施。钦州市林业局局长庞东介绍,对没有达成调解没有最后确权的林地,他们通过一些造林大户和造林合作社,发挥社会的力量,分别与纠纷双方洽谈,给予双方不同程度的承包费,把林地承包下来。庞东说:“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实践。”3、湿地重保护&南北筑绿墙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长坡村,靠近海堤的淤泥滩上生长着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无瓣海桑,树下气根密密麻麻地从泥沙中伸出。沿着水泥板建成的监测桥走到林中,一排排无瓣海桑大多整齐排列。无瓣海桑林外是一片低矮的红树林,大多是秋茄、桐花等本地品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无边无际。据介绍,无瓣海桑是2003年从广东引种的,面积8000多亩,如今树高已达10米,除2008年那场冰冻灾害造成落叶外,目前未发现有其它病虫灾害。红树林是人工种植的,2013年5月,钦州市直工委、团市委、林业局青年志愿者等150多人种植了4000多株红树,现在长势不错。这就是钦州湾茅尾海康熙岭片红树林湿地,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茅尾海红树林湿地由康熙岭片、坚心围片、七十二泾片和大风江片组成,总面积4.05万亩。近年来钦州林业局投入789万元实施茅尾海红树林湿地保护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总额672万元,建设监测桥277米、苗圃53亩,红树林恢复种植2032.5亩,封滩育林1500亩。保护红树林湿地是钦州市建设海防林工程的组成部分,2013年钦州市投入1500万元完成2.5万亩人工造林。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钦州市对林地建设进行了规划,在北部建立生态林带,在南部建设工业原料林区,打造南北两大绿色屏障。据介绍,北部的生态林已由自然生长进入项目规划建设阶段。2013年在位于钦北的十万大山,规划了6.3万亩林地作为自治区级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已通过自治区林业厅评审,正在规划位于六万大山的10万亩连片红椎林种植项目。南部原料林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政府补社会集的方式筹措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工作,利用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力量承包造林。2013年,全市投入造林资金超过1亿元,其中市政府投入1801万元,社会投入资金8583万元。推荐阅读:
(来源: 广西日报(南宁))
造林 绿化 绿色经济 湿地 生态PS里如何将几张同样大小的(透明背景)图片整齐对位排列在一排_百度知道
PS里如何将几张同样大小的(透明背景)图片整齐对位排列在一排
要做个4张图片GIF的幻灯片,4张都是透明背景的图案,如何将4张整齐排列在一排,每张都是精确对位,没有位移?
提问者采纳
将4张图片的图层选中执行对齐命令即可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CTRL+R,调出标尺,使用移动工具,从标尺上拖出一根参考线(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拖出横向和纵向的参考线)2.把图片沿着参考线排列即可,它会自动贴合的。
新建图层,背景内容设置为透明,一张图片的高度、4张图片的宽度,将4张粘贴到新建透明图层即可。
正片叠底。
透明背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条山的风》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请把它们抄下来,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全段如下:我们班就驻在中条山脚下。刚到这,乍一看,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_百度作业帮
《中条山的风》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请把它们抄下来,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全段如下:我们班就驻在中条山脚下。刚到这,乍一看,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
《中条山的风》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请把它们抄下来,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全段如下:我们班就驻在中条山脚下。刚到这,乍一看,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简直像在图画中一样。可是,到了傍晚,一股山风从中条山背后刮过来——开始只飘细雨小尘沙,眨眼间,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的干草落叶被刮得到处乱飞,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势;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刮到山坡下,等我把它找回来,早已成了丑八怪!我揉着被风吹得发疼的眼睛,不禁悻悻地说:“这个鬼地方!”我实在是找不到比喻句了!
1.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简直像在图画中一样.本体:“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所描绘的景色喻体:图画比喻词:像2.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刮到山坡下,等我把它找回来,早已成了丑八怪!本体:脸盆喻体:丑八怪比喻词:成了(此句为隐喻)3.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此句为拟人.)
1.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简直像在图画中一样。本体:“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所描绘的景色喻体:图画比喻词:像2.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刮到山坡下,等我把它找回来,早已成了丑八怪!本体:脸盆喻体:丑八怪比喻词:成了(此句为隐喻)3.大粒的沙石...
一排青石瓦房、几行大叶白杨,背靠巍峨的高山,面临白茫茫的大盐湖,简直像在图画中一样。比喻句式:(………)简直像(………)一样。把青石瓦房、白杨、高山、大盐湖组成的自然风景比作图画。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刮到山坡下,等我把它找回来,早已成了丑八怪!比喻句式:(…………)成了(………)。这句把摔坏的脸盆比喻成了丑八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分别是什么意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分别是什么意思?
09-04-21 & 发布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故人具鸡黍,邀 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前承陈子昂,后启李白、王维。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家,并且开创了田园诗派。孟浩然的田园诗,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不饰雕琢。这首《过故人庄》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这是一首描写田家闲适淡雅生活的作品,写诗人应邀到故人家中做客的情景。 起首两句“故人具鸡黍,邀 至田家”,说的是老朋友准备好了酒菜,请诗人去家里做客。孟浩然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隐居生活,四十岁上到过长安谋取功名,然而除了赢得了在诗坛上的地位,并未踏上仕途。为此,他曾经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写过一首《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诗曰: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中表达了想出为世用的意思。后来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孟浩然作过短期的慕僚。不久,他还是退隐还乡了。 长期的隐居生活,使孟浩然和农人交上了朋友。这里的“故人”,满含着亲切的情感,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黍,就是黄米,鸡黍在过去是农家用来招待客人的饭食,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却体现了农家的本色。据《后汉书》曰:范式与张劭为友,“式约二年后访劭。至期,劭告其母,请杀鸡为黍待之。至期,果至”。由此可见,用鸡黍招待朋友,更表现出关系之亲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高高兴兴地去朋友家赴约,这句描写望到的景色。一排排绿树把整个村庄环抱起来,远处的青山斜立在城郭的外面。合,是合拢、环抱的意思。这里,头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绿树村边合”是典型的乡村景色,而“青山郭外斜”则是诗人的想象。 接下来写相坐对饮,闲话农桑的场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就是窗户;场,指翻晒、碾轧粮食的场地;圃是菜园。打开窗子,便能看到场地和菜园。于是,很自然地就要谈论起农活。桑麻,在这里是借代用法。吃着鸡黍做成的饭菜,品着自己酿的美酒,边饮边谈,这是多么自在闲适的生活。牧歌般的田园风光就这样自自然然地展现在诗人的笔下和读者的眼前。尘世间的喧闹,官场上患得患失的苦恼,怎么能比得上这对酌欢叙之乐呢? 更妙的是最后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等主人再邀,作者就急切地说到:“等到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要到你这儿来赏菊花呢!”这不请自来的话,看起来有些不客气,但它正好说明了作者与主人关系之密切,也体现出了这次欢饮的情绪之好。重阳佳节正是在秋天,人们多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而此时恰值菊花正艳。诗人没有想去登山,却提出要赏菊,足见雅趣之浓。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此处引申为观赏。这句将意犹未尽的怡然之乐溢于字里行间。 孟浩然一生写了二百六十多首诗歌,其中以五言律诗为最多。他的诗格律严谨,声韵和谐。严羽曾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这首《过故人庄》读来琅琅上口。写农家生活,简朴而亲切;写故人情谊,淳淡而深厚。无怪乎杜甫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细品其作,无愧于“清诗”之称,此篇尤然。 有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写出什么样的诗歌。孟浩然正是大半生(甚至一生)都远离宦海,生活于林间乡下,深受大自然的熏陶,故而他的为人和诗作都受推崇。李白曾满怀仰慕之情,写作《赠孟浩然》一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翁方纲《石洲诗话》曰:“读孟公诗且无论怀抱,无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举唐初以来诸人笔虚笔实一洗而空之,真一快也。” 的确,孟浩然的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篇幅短小的诗作,往往也能够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除上面这首《过故人庄》外,另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寥寥二十个字,惜春之意跃然纸上。 孟浩然在写作技巧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明明是寻常言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这首《过故人庄》全诗无一处难解,明白如话,但却是好诗。这种技巧很值得借鉴,而后来的一些大家,如王维、李煜、李清照等,也的确借鉴了这种手法,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好像答太多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村子被成荫绿树包围,滴翠的青山在城郭外斜然屹立。重阳的时候,再来喝着这应景合时的菊花酒观赏菊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是唐代一未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书,30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失意而返回故里。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编辑本段]【朝代】  唐朝   (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中国在唐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及哀帝共二十帝,中间在中宗、睿宗之际曾出现过短暂的武周政权。据开元二十八年(740)户部统计,全国共有三百二十八个郡、府,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止日南;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以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东都,通称&二京&。[编辑本段]【体裁】  五言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如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 ● ● ⊙ ● ● ○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 ○ ● ○ ○ ⊙ ●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 ● ● ⊙ ● ● ○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 ○ ● ○ ○ ⊙ ● △[编辑本段]【注释】  题解:“过”是访问,文题的意思是访问老朋友的村庄。  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叙述到农人家做客的事情,描述了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歌颂了淳朴诚挚的情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 具:准备,置办。  4.鸡黍(shǔ ):指烧鸡和黄米饭。  5. 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指倾斜。  8.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9. 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桑麻指桑树和麻,在文中指庄稼。  11.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就,文言文中很多都有此意,靠近接近,例如&就义&、&持就火炀上(《活版》)&  12.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13.把:拿、端。  14.重阳日:这里指夏历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编辑本段]【大意】  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  村子外围被一片绿树环抱,而郊外则是苍翠碧绿的小山包平斜着。  打开窗户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两个端着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就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畅饮美酒。[编辑本段]【诗文赏析】    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编辑本段]【简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青山郭外斜”,远景。“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告别)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编辑本段]【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编辑本段]【话外音】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编辑本段]【集评】  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云:&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痕。&《唐诗别裁》:&通体清妙。&  沈德潜《唐诗别裁》:《“篇法之妙,不见句法”》;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浑然天成。这种不炫耀奇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显示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排列整齐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