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像中国竹笛子声色那样好听的竖笛怎么吹才好听或者竖着吹的笛子,谢谢

转的技术贴,虽然是说的笛子,箫友们自己借鉴吧!_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963贴子:
转的技术贴,虽然是说的笛子,箫友们自己借鉴吧!收藏
注:本帖是技术贴,是我从千辛万苦的从各网站转载过来的
笛子练习实用篇 作者:胡结续(一)决心“自讨苦吃” 吹笛子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太难不了的事,但是,他和其他各种技术一样,再聪明的人,若不付出辛勤的劳动,不下一番苦功,也难以取得成功的,所谓“红梅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练习笛子有时很累,口干舌噪;初学者累过了头,还可能头昏眼花。如果吹奏者没有决心,就不会有那种“自讨苦吃”的劲头,也不会有长期坚持苦练的意志。这种决心,又要来自正确的思想支持和对笛子的热爱,如果只把笛子当成个人消遣自娱的玩具,那是绝对吹不好的。在旧社会,许多民间艺人,为了吃饭,为了生存,他们在各种情况下苦吹苦练,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功夫。今天我们学笛子,目的不只是为了饭碗,应当把笛子当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熟悉它、精通它,用它来更好地为人民做出贡献,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为了攀登技艺的高峰,就要不怕累、不怕苦、不怕困难、不怕流汗、不怕耗费心血顽强地练下去。 (二)打好功底子 笛子吹得好不好,要看他的功底打的牢不牢,基本功能否过得硬,马马虎虎、差不多,是不行的。笛子的基本功是什么?我想大约包括气功、嘴功、舌功、指功等。其中每一项基本功都有它的明确要求,气功大致的要求是:吸气要足,蓄气要满,抢气要快,呼气要匀。嘴功就是指嘴上的劲能控制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的能力,要求能软能硬,能松能紧。舌功指的是舌头上的功夫,它的大致要求是:灵活、有力、准确、干净、能快能慢、能柔能刚。指功的大致要求是:手指的各种指法要高度灵活自如,快而不短不乱,慢而不跛不断,滑抹无痕,颤动均匀。这些基本功的要求,都有它一定的技巧作为基础:气功主要就是呼吸运气的技巧;嘴功主要是嘴上的控制能力;舌功主要是各种吐奏与花舌的技巧;指功主要是指法变调,叠、打、颤、滑和各种叉角吹法。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所称的基本功、基本技巧,或常规技巧。这些技巧用处最大,在任何曲子里都用得上。吹奏的好坏,固然要看他的素养和表现能力如何等等,但主要的还是要看他的这些常规技巧掌握得怎么样,也就是说要看他的基本功是否能过硬。在日常的基本功训练中,有两种值得防止的现象,一种是,某些人只是为了自娱,每天吹一些“优雅”的小调,越吹越来劲,而不练基本功。另一种是,误认为只要练一两个所谓的“高级”技巧,笛子就会吹得好。因此每天只是练那一两种“高级”技巧,学鸟喧,仿鸡鸣,以及杀猪、宰羊、母鸡下蛋声等,并以些夸耀于人,也不去练基本功,结果技艺迟迟提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工作需要。相反有的人在平日练习中,总是踏踏实实地去练较困难的技巧,但由于他的常规技巧掌握得很好,所以吹得声色优美,有强有弱,有快有慢,干净利落,富有生气,充分表现了乐曲内容,同样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因为任何曲子,较困难的技巧最多在一两处使用一下,而用之最多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那些常规技巧,即基本功的体现。所以,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多练基本功,重点练习那些常规技巧。在保持基本功过硬的基础上,再去练习一些较为困难的技巧。这样,收效一定会很快。在音乐学院一般都有教材和老师指导,但对广大业余吹笛者来说,却缺乏这样的条件。常常就因没有教材,无人指导,每日拿起笛子不知从何处练起,练些什么心里没底。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想每天可以吹吹长音,以练呼吸运气、强弱控制修饰音色,以增强气功。吹吹梆笛,拔拔音高,以增强丹田控制和嘴功。用音阶级进或跳进的办法(*******)。练练单、双吐,以增强舌功。再者就是选一些已出版的、有针对性的独奏曲片段,练习指功、舌功。只要这样坚持练,反复练,也是可以使基本功逐步过硬的。 (三)迎难而练,持之以恒 练基本功有两点必须做到:第一是迎难而练;第二是持之以恒。迎难而练,就是要求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去练。可是有些人碰到一点困难就不想练了,如:天热不想练,天冷也不想练,刮风下雨天不想练;肚子饿了又没劲去练;吃饱胀了也不想练;在室外怕人听见讥笑不敢练。练习时,总想找一个空房子,端上一把椅,热天一把扇,冷天一盆火,这样能练出过硬的功夫吗?
炎热的夏天,往往由于天热出汗、笛身滑滚不易持笛,同时由于天热笛膜变化很快,以致共鸣(音色)不好。但是,这并不是不能克服的,这就要靠在热天练,摸索找规律;适当地选择调换笛膜,正确地根据热度的情况确定笛膜的松紧,或者采取“罩膜法”(用硬纸或钢皮做个罩,罩在膜孔上,以防太阳照晒)等种种手段来解决和适应在谈热情况下吹奏的能力。冬天天气冷,这应是练笛子的好时机,要不怕冷,不烤火,或敢于到室外去练(特别严寒地区例外)。脚冷冻了,就跑上几圈,或跳上几下,手实在冷了,就搓一搓。这样一横心,吹上半小时之后,手指也就灵活了,身上也就热了,吹奏也就逐步得心应手了。我们的文艺是面向人民大众的,要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演出,不会都有舞台、都有礼堂,往往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在艰苦的条件下练出来的功夫,才能适应各种艰苦条件下的演出。俗话说:“夏练三伏热,冬练三九寒。”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一切不愿作艰苦实践,不想付出辛勤劳动下功夫去练,而想长个什么窍门、捷路取得成功,那是不实际的。练习持之以恒,技艺方能精益求精。许多吹笛子者,特别是有些半会不会、半懂不懂的业余爱好者,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持之以恒。有的人听到别人吹得那么好听,心里非常羡慕,也想把笛子吹好,但是一拿起笛子时,却懒得多吹,练了十分钟,口腔稍稍酸了一些就放下笛子休息,吸上一支烟,喝上几杯水,一耽搁就是一阵子。还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情绪来了练几天,练了几天又没有了劲头,因而吹了多年的笛子,功夫还是不过硬。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象个练的样子,拿起笛子至少两个小时不停顿地进行练习,不累不休息。而且还要在口腔最累最酸时,在难以坚持的情况下,尽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这往往是最关健的一分钟,最能长功的一分钟。 (四)风格与特点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笛子。由于每个民族和每个地区人民的各方面条件和自然环境挂一漏万同,所以都具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广大的笛子爱好者也就由于自己所处的地区环境不同,加上各人的文化程度、生硬条件以及个性爱好等方面的某些差异,因而,就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吹奏特点。比如有些人善于吹奏北方风味的乐曲,有些人却善于表现江南的风格;有些人爱用和善用吐奏、历音等,而有些人却善于运气和运用各种装饰手法,。这些不同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演奏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又多体现在各种具体的技巧运用上。所以说各个不同的独有风格,一般多是以对某些技巧的擅长为基础的。比如江南风格,多强调气息运用、强弱控制和手指的各种装饰技巧,笛膜也较松软,多用曲笛吹奏。而北方风格,则多用梆笛吹奏,善用花舌、历音、剁音及滑奏。各种吐奏、南北风格均要运用,但北方用的更广泛。我国的笛子技巧较丰富,一个人一下子要把所有技巧都掌握好运用好,是有些困难的,所以要有重点地去练。去发挥自己的特点或特长。但却不能忽视,任何一技之长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要与其它技巧,特虽是基本功相呼相应。如果不练基本功,基本功还很差,就想搞出一个独具一格的特点来,那是不可能的。如有的人对花舌、双吐根本不会吹,甚至连音符都吹不出来,就一心想要发挥自己的特点,他的特点又在哪里呢?还有一些人,就只善用历音、滑音来吹一些曲子,不论山南海北都一个味道,不但观众不喜欢听,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无味不想再吹了。这样他就把自己死死地限制在一个角落里,难于前进,难于提高,就更谈不上特点了。当然,我们应该在演奏上尽力发挥和施展自己的特点,但是其它方面也要能顾及到。如:他善于吹奏江南竹江,但也能吹奏北京风味的乐曲,只不过在程度上、分量上有所差异和侧重而已。那种只顾及一方,而否认和不顾及其它方面的作法,是不恰当的。在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练习中,重要的是防止混杂并打破习惯。每个人的演奏,或者每种风格的乐曲,都会有一些习惯的指、气方法,如象颤音、剁音、叠打音等。这些习惯指法,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起着很好的效果,但是混杂了,就会四不象(特殊的借鉴、发挥例外)。混杂的原因,是个人原有的演奏习惯手法,服从于新风格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笛子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风格的乐曲,各派不同的演奏人材层出不穷。如:著名的演奏家冯子存老先生的北派风格;陆春龄的浑厚、优美、深情的南派演奏风格;加之藏族、蒙族、朝鲜族、新疆等不同的演奏风格;以及新创作的许多南北派特色的现代乐曲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教材。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去努力练习,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笛技与表现能力,会有助于发挥个人的特点。 (五)统筹安排,技无止境   使用统筹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练习计划,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收效很大。有些人不知道使用统筹法,每天拿起笛子,东吹一句,西藏自治区吹一段,陷入盲目。  我们练笛子,不外乎就是长音、吐奏、手指练习、技巧练习和曲目练习等。而且往往都是先吹半小时的长音,然后音阶、音程、各种吐奏,再吹一吹快速手指练习,接着就是曲目。这样练习当然可以的,但是,如运用统筹法则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练习更多的东西,收到更好的效果。  何为统筹法?即科学地合理地来安排时间,使之能同时进行的练习,不要再分做两步。比如,在练习长音的半小时内,完全可以和循环换气、颤音、花舌、滑音等同步安排练习。当长音吹响后,手指可以同时颤动,也可以上下滑动来结合音的强弱控制练习。在练习吐奏中,又可以同手指练习结合起来。曲目练习时,又可用改变吹法,加快或放慢速度等方法结合基本功练习。这样,平时需要两个小时练习的内容,约在一小时十五分钟即可练完。  统筹法我们应该用,但并不是非用不可,更不是说每时每次都必须统筹,而是根据情况合理安排。比如,在攻难点时,就最好不要统筹,然而在日常的练习中,统筹法无疑是科学有效的。  学笛容易精通难。每一种技巧想要初步学会,并花不了多少力气,但是想要精通它,高度地熟练它,却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今天练的有些进步了,停上几天不吹,又会感到生疏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练,吹一辈子笛子,练一辈子功。  笛子上的吹奏技巧,它的熟悉、精通程度,也不是一直平衡不变的。在每个技巧与技巧之间,都存在着熟练与不熟练,精与不精的差别,这些差别的不断出现,又不断地去解决,就推动着你的笛技不断向前发展。练笛子就是要在全面练习的基础上,又要以主要精力,侧重练习差的落后的那一方面,直到差别暂时不衡或者转化。从新的现象上来看,原来熟练、精通的那一面虽然在原程度上并未下降,但是由于原来差的方面赶上去了,它却变成差的落后的了。练习始终都应是在全面进展的前提下,不断找出你的薄弱一方,侧重练习,求碍平衡与转化,一直这样反复下去,永不满足,永不停止。 (六)练特技,攻难点   吹笛子往往在工作中和日常练习中都会碰到一些难点。有的人不会打花舌,有的人某个手指、某一句曲调,或某一个高音上力不从心,还有一些较难掌握的“高级”技巧,往往练起来也遇到许多困难,怎么办呢?如果任其下去,就容易使一个人对吹笛子慢慢丧失信心,从此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下去;如果勇敢地突破了它,就可以更快前进。难点虽难,但决不是难不可攻,下决心集中精力练他几小时、几天、几个月,就一定能攻克。所谓难点,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比如:甲吹不了花舌,但乙却一练自会,丙的这个手指不灵,丁却可能这个手指很灵。由此可以看出自己所遇到的难点,也正是自己的弱点,如果这个弱点不能得到克服,不能和其它技巧相应地发展,那么,你的笛技就会成为畸形。技艺畸形的吹奏者,是难以演奏出很好的效果的。  笛子上的一些特别的技巧,一般并不常用,能否掌握它,好象也无关大局,但是一个吹奏者基本功很好,再加上掌握运用某一两种特技,这对他的演奏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演奏效果。所以我们在基本功基本过硬和一些常规技巧都能掌握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去练练那些技巧。目前象“循环换气”、“泛音”、“马叫”、“喉音”,以及“双音”、“同音换指”、“包吹法”等特技,已被子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所运用。  练习特技和攻难点最有效的方法:第一是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进行苦练。零打碎敲是不易收到效果的。第二是找出规律,找到突破口进行巧练。比如练“循环换气”,它的突破口主要好象是“换气”,然而“换气”之难,却难在“循环”上。想要气息不断循环,关健又在“呼”与“吸”。“呼”与“吸”相比,难处又在与呼气同时的吸气上。也可以反过来说,难在与吸气同时的呼气上。再分析一下,与吸气同时的呼气从何来?是胸、腔、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这样就找出了焦点在于用鼻吸气的时时,用下颌部的蓄气来吹响笛子。打着了规律,我们就可以分步来练习。第一步,先练习用下颌的蓄气吹响笛子(即舌头往后收之后又向前伸去)。这一步成功了,再练第二步,在吹的同时,鼻子快速吸气。这第二步就是关键的关键,也就是突破口。这一步成功了,那就只剩下扩大成果的问题了。第三步,再练习吸进之气又循环吹出。  再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你在吹一个长音,有时吹得很好听,跑风、漏气声很小,但有时就不是这样,某个音吐得很干净有力,而有些音就差一些。这是什么地质学因就需要动动脑子分析一下,为什么有时好有时不好?是呼吸运气问题,还是风门口风问题?是笛膜松紧问题,还是持笛方法问题?找出好的和不好的原因,然后再照好的方法去吹,每一次、每一个音都是这样用心去吹,收效就会大,就不会走弯路,提高就会很快。  我们提倡苦练、巧练,但苦练不是死练,巧练也不是取巧,而是要开动脑筋,要想着练。如果只是苦练,而不善于思索,就会盲目地练,这样提高就慢。只有练练想想,想了再练,这样才会很快地得到提高。
子基础教程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几个专用名词的解释:   1、何谓“风门”? 风门是指上、下唇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吹弱音时风门要小。  2、何谓“口劲”? 口劲是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演奏中口风、风门、口劲及舌头位置的关系   在演奏笛子的时候,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现象,例如:吹奏高音的时候,嘴唇也闭得紧,吹低音的时候,费气些,吹出的气也不必太冲,吐音的时候,音愈高愈难吐等等,以下仅用表格来分析:  笛子的型制、音域与口风、风门、口劲、舌头的位置的关系: 口风 风门 口劲 舌头位置 高音域或高音笛 略急 略小 紧 前 中音域或中音笛 适中 适中 适中 中 低音域或低音笛 舒缓 略大 松 后   笛子的吐音也因音域或笛子型制的不同而有异:  高音域(笛):吐音口决=TiKi或DiGi(D、G是加重力度)   中音域(笛):吐音口决=TuKu或DuGu   低音域(笛):吐音口决=TaKa或DaGa   
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   1、何谓“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2、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3、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4、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 其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 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其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其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其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其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5、女性吹奏者真不如男性吗?事实上从肺活量看,男性正常值为3656.5ml左右,女性正常值为2511.3ml左右,生理上较男性吃亏些。但是只要经过生理辅助、心理辅助、 技术辅助,女性甚至表现得较男性为佳。在生理上可借助游泳、慢跑来提高肺活量;在心理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女性吹奏乐器较有感情, 音色较优美;在技术上,女性的呼吸方法可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基本上这是西方公认的较科学的呼吸方法。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功力是日积月累的,只要持之以恒,当能日起有功,乐展风华!  6、何谓“抢气”? 抢气一般用于快速乐曲中连续吹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抢气主要是用口吸气且动作要快。  7、何谓“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 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当您在练习过程中,除锻炼手指运用灵活,舌头动作敏捷,音乐强弱有层次,力度变化明显及丰富的表现外,最主要的目标是把笛子的声音吹得漂亮,吹得动听,这就要谈谈如何处理笛子音色的问题了。基本上一般人总以为把笛子音色吹得亮就很捧了, 所谓“二胡贵其柔,三弦贵其暴,笛子贵其亮。”其实不然,要针对乐曲风格、背景及情绪来处理笛子的音色问题,笛子若只求一单一音色,则其不仅限制发展,亦影响表现。笛子的音色变化事实上非常复杂。例如:俞逊发先生演奏的笛子独奏曲“竹迹”、 已故白台生先生演奏的“青竹青”等。而平时该追求怎样的竹笛音色表现呢?应该是明亮且富有穿透力、放松且华丽的音色,低音域部分音色要深沉、要厚,中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饱满、扎实、华丽,高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透明、最忌又暴又噪以又刺耳。 要怎样才能吹出这样的音色呢?  1、全身要放松,呼吸肌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2、颊肌放松,吹笛时切忌鼓腮,唇肌自然闭合,保持适度的松紧。  3、舌头收起,舌根下压,喉头尽量放松,好象含了颗卤蛋似的,这叫做“含气”。  4、风门尽量成圆形,由于上下唇关系,自然略成椭圆形,理论上风门口形愈圆愈好。  5、假想的那一条由风门冲出的空气柱,愈集中成一小束愈好。  6、笛膜尽可能贴得松些,以高音仍能吹出为原则。  如此去调节各个发声部位,得以协调一致,便能求得好音色。  笛子的选择、保养与维修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如笙、手风琴、风琴等)对照试吹。首先以笛子本调的主音和筒音与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的D音A音核对如笛音与标准音同高或形成八度关系,那么,这支笛子的调高是准确的,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同样一种竹制六孔定调膜笛,分为三类,每一类中又有各种不同调的笛子。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笛类E调或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调和F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D调曲笛和一支G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具备了这三支笛子,等到学会了在同一支笛子上转调的方法以后,各种调子的乐曲,大体上都可以吹出来了。   你拥有一支竹笛的时候,用毕最好使用绵花,将笛子水气擦去,而后将笛子挂起,让其自然风干,以免发霉、发臭、掉漆,笛子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笛子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次一孔)从上往下使用适当材料 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位置亦同,从下往上使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偏低的时候,将笛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音偏高的时候,笛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不好吹时,可将吹孔边缘修得钝些,或调整前出音孔, 或修改笛尾管内径大小。泛音不准时,笛子本身的开孔比例或管内径就大有问题,相对音准八成也完蛋了,笛子可说是废了。摔裂了就想办法补,发霉就用药用酒精擦拭,掉漆就重新刷漆,长虫就用樟脑油驱虫,缠线掉了就重做,真的没救了,就干脆换一支新的笛子。回复8楼 16:37举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萧国书生琅琊神韵10伍国忠:竹笛演奏的音色把握中国的竹笛,属于横吹的开管乐器。早在七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如同今天的六孔笛形的骨头制成的笛子。笛子艺术发展至今,涉足音乐领域十分广泛,如独奏、领奏、协奏、伴奏;京剧、粤剧、秦腔、昆剧等戏曲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都离不开笛子。  竹笛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竹笛拥有明亮、清脆、婉转动听的优美音色,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何用笛子演奏出优美和谐的音色,对于笛子演奏者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下面就以作者演奏和教学的心得体会谈谈竹笛音色的把握。  一、气息控制   中国竹笛能够演奏高亢入云的强烈音调,又能演奏细如丝线的纤巧乐章。它能扬能抑,能刚能柔,或激昂慷慨,或如泣如诉。在技巧上,气息控制是赋予竹笛以艺术魅力的重要一环。  要做到气息的自如控制,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作为支撑。竹笛演奏中的呼吸实际上是一紧一松的交替过程。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腹部向四周扩张,完成这个吸气动作后,需要肌肉的紧张来维持这个扩张的吸气状态。然后呼气,主要是靠腹肌的力量把肺内的气体压出来。要使气体有控制地呼出,呼气肌肉群(主要是腹肌)和吸气肌肉群(主要是横膈膜)就要相互对抗,即腹肌收紧,力量向上,横膈膜下沉,力量向下。此时,胸腔保持坚定,腹部缓慢内收,横膈膜缓慢上升。这一个对抗过程肌肉是紧张的,到气息差不多用完的时候,就需要吸气,这时呼气肌肉群(腹肌)突然放松,对抗的力量消失,横膈膜瞬间下沉,马上恢复为吸气的状态。因此胸腔的空间再次变大,大气压就把空气从口压进了肺里,这就是气息控制中呼吸的全过程。  更准确的来说,吸气不是一个主动的的过程,它是一个肌肉紧张后的放松动作,气体是随着这个放松动作自然地被吸进肺里的。放松动作完成后,又进入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的紧张对抗运作。两组肌肉群的力量对比是气息控制的关键当口风需急的时候,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应减弱。由于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形成的不同的力量对比,对肺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就形成了缓急不同的气流了。  呼气要呼得好,首先吸气要吸得好。怎么才能吸得深呢?横膈膜的弹性一定要好,在呼气肌肉群力量消失的一刹那,横膈膜下沉得越快越深,气就吸得越快越深。要想气呼得长,必须吸气肌肉群的力量要足,足以能够和呼气肌肉群形成一个长时间的稳定的对抗力量,这样才能将肺里贮存的气体根据乐段的需要来分配呼出气体的多少和缓急。也就是说,气息保持得稳定,才能够控制得好。所以,平时的练习和演奏中,应多注意对吸气肌肉群,尤其是横膈膜肌肉的锻炼。  平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增强横膈膜的力量,例如“狗喘气”法。身体保持平正,放松,嘴微微张开,利用横膈膜的爆发力量很有弹性地把肺里的气体从嘴里压出来,每做完一次马上放松,恢复原来的状态,紧接着下一次横膈腊的弹动。这种横膜连续跳动的练习,对于增强它的弹性和持久力是很有好处的。横膈膜肌肉的力量强了,就很容易能够体会到呼、吸肌肉力量对抗的感觉,进而把这种呼吸对抗气息控制的感觉运用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了。  气息控制中,口风的缓急是由呼、吸两组肌肉的对抗控制的,而气流的粗细是由口风的出口“风门”控制的,而这个“门”的开关,即留出缝隙的大小出自于口劲。口劲就是风门周围肌肉对口风大小、松紧的控制力量。一般来说,吹奏中音区时,要求风门大小适宜,口风自然适中,给气不急不缓,平稳流畅。吹奏低音时,口劲较松,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稍大,口风转缓,气流粗而有力,低音宽阔饱满。吹奏高音区时,口劲足,风门比中音区略小,口风较急,使气流细而集中,音色明亮圆润。口风的缓急,口劲的松紧和风门的大小在三个音区的变化中要做到自然流畅,没有痕迹,随着音乐作品的需要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音色效果。  二、气流方向、口腔张缩及气波音   竹笛的气流方向有下、中、上之分。气流向下,音高会降低;气流向上,音高会上升。在吹低音时,气流应向下;吹中、高音时,气流逐渐抬高。音越高,气流抬得越高,但要注意,气流再高,其中心点还是不能离开吹孔的外边缘。虽然不同音区,发音的气流方向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气流始终要被吹孔边缘切开才会发出声音。不同音区的音色的气流都会有最佳的切割角度,用耳朵去仔细分辨音色的变化,将会发现其既省力而音色极为透亮的切割点。巩固它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以确立日后灵巧的发音及优美的演奏音色。  吹奏竹笛时的口劲、口风和风门的位置是随着音的高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具体地说,吹低音时, 口风需粗而缓,气流方向应向里一些。随着频率的逐渐升高,口风、口劲、气流方向要朝着细、紧和向外的方向转变。所以,一定要找到平吹、缓吹、急吹、超吹等不同的口劲、口风和气流方向,以求得准确的发音及纯净结实的音色。在正常情况下,风门的位置是唇与吹孔成直角,但在需要的时候,这个角度是允许有所变化的。要演奏强烈的音调,就可以将风门向外一些,使唇与吹孔之间成为略大于直角的钝角,这样发音就更加响亮、结实。回复9楼 16:39举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萧国书生琅琊神韵10要演奏细腻的乐章,可以将风门向里一些,使唇与吹孔之间成为略小于直角的锐角,这样发音就比较净、柔和。调整气流的方向,能使演奏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能够较深刻地表达人和乐曲的思想感情。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低、中、高音区的音准,吹出圆润的音色,除了掌握气息的流速和气流的方向外,还需得到口腔的配合。吹强音时,口腔应打开,吹弱音时,无论是低、中、高音,口腔都应收缩。在吹奏竹笛时, 口腔可以看作是一个加在笛子上的共鸣体,它也是可以伸缩调整的。气流在口腔中回旋再进入笛孔中,能够激发一种和谐的共鸣,同样能够起到美化笛子音色的作用,使音色更加有润泽度。  音乐的优美动听,除了声音的色泽要漂亮之外,还需具备均匀的节律性。在竹笛演奏中,节律性的气波音,使笛音更富于表达乐曲音境的表现力,更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与想象。制造出这种“歌唱性气波音”与美声唱法同理,不是靠喉头的颤动而发出的,而是由横膈膜有节律的弹动而产生的。  三、嘴形及贴笛膜   吹奏笛子的嘴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的关系。同一支笛膜松紧程度一样的笛子,不同的嘴形吹出的音就截然不同。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的气路都要通畅,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劲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像平时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自我感觉是使风门成圆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觉圆形的风门中吹出。此外,要避免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将两嘴角向后收,将唇部肌肉向两边拉紧,使风门扁小窄长,同时引起口腔前后压缩,喉头紧张,有时还造成喉咙发响,这样吹出的气流是挤压、喷发、扁小的口风。  对于竹笛音色的影响,除了气息、角度、嘴形等这些方面之外,笛膜的选贴,也是影响竹笛音色的重要因素。中国竹笛笛管上开孔贴膜,使其发音更加清脆、明亮,这是中国笛子的一大特点,其飘逸流畅的音色特质是其它吹管乐器所不能替代的。笛膜以芦苇膜为最好,不易破且伸缩性适中。芦苇膜是粘附在芦苇杆中的一层薄膜,较嫩的苇膜质薄,光亮有透明感,并有一定的伸缩力,笛膜贴上后,发音明亮结实。  贴笛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笛膜贴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音色的好坏。一般来说,笛膜有两种贴法,一种是笛膜向左右两边拉出的皱纹同笛膜原有的纹路垂直,也与笛身的竹纹垂直,可称为“十字纹”;另一种是左右拉出的皱纹同笛膜原有的纹路平行,这种可称为“粗纹”。这两种笛膜的贴法使笛子发出来的音色是有所区别的。“十字纹”贴法所发出的笛音音色通常较松、透、亮、灵敏度高。而“粗纹”贴法笛子所发出的音色通常易发干、发木、灵敏度差。  另外笛膜贴的松紧也要适当。太紧,发音细窄、呆滞、发木;太松,发音松散、发沙,甚至发不出声音。贴膜的松紧与笛膜厚薄、膜孔大小、笛管长短、粗细、演奏者呼气的缓急粗细,以及乐曲风格、速度、力度等有密切的关系。粘贴笛膜时注意手指一定要干净,不要把膜面弄湿,以免笛膜变质,影响音色、音量及灵敏度。只有把这些细致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竹笛本身所拥有的优美音色。  以上从竹笛演奏把握音色的多个角度,包括气息控制、气流方向、口腔张缩、嘴形及笛膜等方面分别作了阐述。在实际训练和吹奏中,要对每一项在基本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总体协调配合,才能吹出优美动听、浑厚圆润的笛音来。正确地理解以上几点含义,并在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中配合运用,不但能吹出低、中、高不同音区的音高和音色来,还能使低、中、高不同音区的强弱转换得到完美的体现,在音色上真正做到运用自如的境界,随时能够根据乐曲的需要奏出所要求的音色效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又好听的竖笛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