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it行业独占欲螯头,未来十年什么最好

第23期 总第401期
还有卖家在围观、踟蹰、三思而后行?或许,所有的思考早该从“为电而商”的主题上挪开,转而进入“等待黄金时代”的节奏。
Tolly Group企业级无线设备测试结果揭晓 锐捷网络性能独占鳌头
日讯。日前,国际权威测试机构Tolly Group对业界主流的企业级智能天线型无线接入点设备进行测试,中国网络解决方案领导品牌锐捷网络推出的RG-AP530-I、RG-AP330-I以其卓越的性能优势获得了测试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其中,RG-AP530-I在实际测试中速率高达928Mbps(理论速率1300Mbps),成为业界最高性能的802.11ac产品。
图1:Tolly Group针对4大厂商产品的测试数据截图
在为期一周的严格测试中,Tolly Group 对中国市场上主流的3条流企业级无线产品进行了覆盖性能和吞吐性能等测试,产品包括 H3C 3628i、Cisco Aironet 3602E、Ruckus ZoneFlex 7982、锐捷网络的RG-AP530-I和RG-AP330-I。经过 Tolly专家团队的测试,在不同距离的AP测试点,锐捷网络3条流智能天线型设备的性能远超H3C、Cisco、Ruckus的同类产品,测试结果位居榜首。其中,锐捷网络企业级802.11ac产品RG-AP530-I在实际测试中速率高达928Mbps(理论速率1300Mbps),是目前802.11ac产品中当之无愧的冠军。
据了解,参加本次测试的RG-AP530-I,是锐捷网络针对企业网市场推出的首款支持802.11ac协议的无线接入点(AP)产品,单路射频单元可以提供高达1.3Gbps的接入速率,整机提供1.75Gbps的接入速率,真正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速享受。RG-AP530-I同时搭载了业界领先的&X-sense&灵动天线,支持最高多达1677万种组合方案,彻底解决传统天线存在覆盖盲区的弱点,跨越式地提升了AP的覆盖性能,保障了移动智能终端最优的接入效果。
图2 :Tolly Group测试中各产品性能数据截图
[ 作者: ]当前位置: →
为何亚马逊在云市场仍能独占鳌头?
长期以来,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一直是公共云领域开发人员和初创型企业的黄金标准。但是亚马逊的企业表示说,混合云,安全性,数据主权,管理和支持&&标志着其云服务的成熟度,进而得以帮助他们一直在云领域保持其领先地位。
&我收到过许多企业用户主动提供的反馈,表达了他们对于AWS的支持和管理的赞赏。&451研究集团的分析师卡尔&布鲁克斯表示。
&在过去的12个月内,这绝对是属于新的,且值得重视的明显改善。&
&当我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在网站上甚至都没有'联系我们'的页面。&几年前,当亚马逊在销售其云服务甚至都没有列出的相关的售后服务电话号码。但今天,他们已然早已致力于让服务支持团队为其客户提供24 / 7全天候的帮助服务了。
在2014年,他们曾在该公司的重新发明2014会议(re:Invent 2014 conference)上发表了一份强有力的声明,即AWS的企业方针,在该份声明中,其着重强调的不是关于降价和启动案例,而更多的是关于管理,安全性和工作负载的具体功能。
&在此次大会上,他们所推出的几乎所有的新服务均适合于直接进入知名企业,满足他们的IT需要。&布鲁克斯说。
亚马逊推出Aurora数据库
一方面,亚马逊紧随甲骨文、IBM和微软等传统企业的数据库产品之后,也推出了其关系数据库引擎亚马逊Aurora。
&老的关系数据库引擎具有惩罚性的许可条款,没有弹性,他们过于笨重且成本昂贵,不太灵活,会将用户锁定在某些专有性质。&AWS的安迪&雅西在会议上的发言获得了13000名与会代表雷鸣般的掌声。
Aurora允许用户每分钟运行六百万插入和3000万次选择,而每小时的成本仅为29美分。&其将运行速度与高端商业数据库的功能特点进行了结合,但成本价格却只有高端商业数据库的十分之一。&雅西说。
&本质上,AWS所做的是将数据库堆栈的所有层商品化,并以服务的方式来提供给用户。&IDC研究经理拉里&卡瓦略说。&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开源的成本来实现企业级数据库服务,重新定义了关系数据库服务。&
有分析师将Aurora称为来自亚马逊的最重要的企业创新。企业数据仓库产品,亚马逊RedShift已经在诸如金融时报、Omnifone公司、Johnson & Johnson这些企业中非常流行。
独立IT分析师格雷戈&舒尔茨说,Aurora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其使得企业管理关系数据库更容易,而且也更便宜。
亚马逊也在其云服务增加了更多的安全性、管理与合规性等功能,以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
更简单的加密和遵守合规性
雅西介绍了亚马逊的密钥管理服&&这是一款能够提供一键式加密和集中化密钥管理控制台的工具,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的可见性,让用户了解其云计算的使用。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加密和遵守相关合规性管理。
除了密钥管理服务所提供的安全服务,用户可以自行管理云安全,分配给AWS来为他们做或使用硬件安全模块(HSM)服务。
&但是,上述所有三种选项均有着一定的挑战,&雅西说。&当我们就安全性进行管理时,用户表示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和可见性。当他们实施自行管理时,又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相当复杂。HSM服务工作起来的确奏效,但其成本又非常昂贵。&
企业云管理
雅西还介绍了AWS配置&&这是一种服务编码资源,以帮助用户充分掌握他们已经托管在AWS中的资源的情况下。
除了其他的一些企业友好的功能之外,亚马逊在此次会议上还正式推出了免费的应用程序部署服务,其被称为AWS CodeD一款连续的测试和构建服务名为AWS CodeP以及一款用来帮助用户管理代码库的工具,被称为亚马逊CodeCommit。
AWS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介绍了亚马逊的Docker友好的容器服务;新的基于英特尔的Haswell处理器定制的亚马逊EC2实例类型的服务;以及AWS Lambda&&在云中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服务。
&亚马逊一直在变得更加企业用户友好方面不懈努力。他们仍然是云领域的黄金标准,而且,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竞争对手至少一年。&布鲁克斯说。
AWS拥有一百万活跃用户,包括诸如Spotify和Airbnb这样的初创公司,以及超过900家的政府机构&&如海军和情报安全机构,学术机构和大型企业。
将欧洲的数据在欧洲本土保管
一些大型的,传统企业包括壳牌,英国天然气,西门子,GE,联合利华,新闻集团,金融时报,Johnson and Johnson,Sun公司,纽约时报,辉瑞,沃达丰,三星,凯捷和欧洲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一些企业也使用AWS。
为进一步建立企业用户的信心,亚马逊最近在法兰克福建立了区域性的数据中心,以帮助欧盟的用户将他们的数据在欧洲本土的云实施托管。
&我们的企业客户想让应用程序和数据在欧洲本土托管,&雅西在法兰克福数据中心基地新建时表示说。&我们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增长是如此迅猛,这正是我们欧盟新增另一处区域性数据中心的最佳时机。&
对于大型的跨国企业而言,他们对于IT成本较少担心。&更重要的是使用的方便性,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来自供应商和多个区域性的创新,&IDC的卡瓦略表示。
&亚马逊现在对于这一需求有着很好的理解。&
AWS对于混合云方法态度变暖
但专家指出,亚马逊对云的态度的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对于混合云方法的认识。与第一届重新发明会议有着显著的不同,彼时,雅西曾表示说,云计算的真正好处只能在一个多租户实现公有云平台。
这次是该公司第一次展示给企业用户在混合IT环境使用AWS。Johnson & Johnson与亚马逊合作,以在公共云平台运行其非关键任务的工作负载,而将更重要的工作负载放置在亚马逊的虚拟私有云(VPC),保留一些传统遗留应用程序在自己的数据中心。
&保持运行控制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弹性,无缝,并为利用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做好准备。因此,也就是混合的环境。&首席技术官Dan Zalem说。
对于Johnson & Johnson而言,其处在一个高度管制的市场,他们对于AWS的信任展示了企业如何为混合基础设施利用公有云,卡瓦略说。
&我们的目标是使企业用户能够更容易的使用AWS,&雅西说。但是,企业迁移到云计算的速度不同。&虽然有些企业会把全部工作负载迁移到亚马逊的云,但也有的企业只是试用了较小的工作负载,&雅西说。
&我们想让企业用户对我们的新的服务感到称心如意,包括AWS CloudTrail,AWS服务目录,AWS配置,而这些都是我们与企业用户的首席信息官们交流沟通的结果。&
&AWS服务目录是一个真正的大交易,&451集团研究云的经济学家欧文&罗杰斯表示。&它有助于打破企业用户采购和采用云计算的障碍。&
云部署的障碍
根据雅西介绍,云计算是一种&新常态&,这是最大的技术转变。
&但是,企业转向采用云计算最大的障碍是传统的遗留IT。某些应用程序在企业中还在使用非常旧的技术,如大型机。&他说。
&为了构建这些企业内部部署的IT,企业用户曾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和资金,所以,当企业用户决定不将这些应用程序直接迁移到云,我是表示同意的。&
他也承认,虽然没有工作是&不适合&云的,但也有一些应用程序需要低于1毫秒的延迟。&当我们没有数据中心在所托管的应用程序附近时,其可能无法在云中正常工作。&
亚马逊最近已经开发了广泛的功能,以便适合于混合应用。其虚拟私有云(VPC),其中一部分基础设施被用户封锁,作为一个私有云。再有就是其AWS目录服务,允许用户通过企业现有的内部部署的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与他们的AWS资源连接;而AWS DirectConnect是附加的安全性的专用网络连接。
&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客户已经通过VMware vCenter工具和微软系统中心的工具进行了大量的企业内部IT部署工作,所以我们让他们能够使用相同的管理工具以运行混合模式。&雅西说。
亚马逊在企业用户的未来
AWS固然了解企业用户的需求,但他们未来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卡瓦略说。
&目前,他们的企业客户包括诸如通用电气公司和默克公司等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他说,&但并非所有领域的大企业都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或远见。AWS要传播技能,并在企业文化改变中发挥作用。&
&需要告诉和证明这些企业用户云云计算是新的常态,也是有效应对网络攻击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但鉴于亚马逊对于销售人员的缺乏,妨碍了其能够像微软或IBM那样接触到更多的企业用户,有专家表示说。 Gartner公司也表示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的调查发现,64%的Azure客户做出采购Azure选择,就是因为他们与微软的关系吧。&企业用户期望获得很多个性化的援助,但AWS并不具备相关所有资源来实现这一用户的预期&&当然他们已经开始通过一些努力来改变这一状况了。&
另一名独立的分析师Janakiram MSV也同意上述观点。&较之前几届大会,重新发明2014会议显然开始更多的关注企业用户了,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他说。
&他们没有带来我所期望的多项服务。没有电子邮件即服务,或文件共享功能。&
成长的机会
随着大多数的企业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一类工作负载大多数企业仍然在企业内部运行的是电子邮件。亚马逊有机会在云中建立一个可扩展的电子邮件托管服务取代微软的Exchange或IBM的Lotus Domino。他们也可以推出一个文件共享服务,以补充Amazon S3和亚马逊Zocalo文件存储服务。
&他们还有推出CRM作为一种服务的潜在机会,类似于。&Janakiram说。&这将有助于AWS在企业市场的进一步进展。&
亚马逊的创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分析师舒尔茨说。2012年,他们新推出了159项功能特点;2013年增加了280项;而从2014年开始直到重新发明2014会议期间,AWS又新推出了超过454项显着功能特点和服务。
&亚马逊正在用企业的商业语音与企业沟通。&舒尔茨说。&而不是告知企业用户'来学习我们的云语言吧',他们正在逼着自己去适应企业用户,而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根据舒尔茨介绍,AWS的创新功能正在进一步融入市场,使其能够为用户所用。&这不仅仅只是在相应的服务条款上打勾,其真的能带给企业用户成本效益和方便企业使用。&
对于AWS更长期的展望
在雅西的主题演讲中,他表示,该公司正试图建立一个新型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我们不会在季度末向企业用户进行电话推销,兜售我们的产品,以弥补我们的销售目标。& 雅西说。
企业所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的员工仅仅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够轻松的购买云服务,有时会保持该实例的运行,并让企业来买单。&我们会主动接触我们的用户,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何处可以保存相关的工作负载,以及那些实例是处于闲置状态。&雅西说。 &我们已经发出了260万份通知,帮助我们的客户节省了3.5亿美元。&
&想象一下,3.5亿美元对于企业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这表明,亚马逊在云市场中是着眼于长期战略的。&舒尔茨说。
正如Gartner的云计算专家Lydia Leong所总结的那样,亚马逊的数据库引擎可以让中间件供应商服务于传统企业:&AWS正在努力考虑如何打入他们的业务。&
原文链接:/news/.html
关注官方微信
扫一扫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联系我们:
&(发送邮件时,请把#换成@)
投稿信箱:
&(发送邮件时,请把#换成@)
企业网版权所有您的位置:
汉王酷画新时代,Coolpaint独占鳌头
日至20日,第67届南昌教育装备展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届教育展以“展示、交流、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现代教育各类装备。其中,汉王科技在推动中小学电脑美术教学发展同时推出软硬件产品,无疑是本次的最大亮点,让人不禁唏嘘汉王无愧为王。凸显汉王雄霸之气全新的绘画板产品乐画96、21.5寸液晶绘画屏紧紧抓住了观展人的眼球。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绘画走下神坛,不仅是专业绘画人士偏爱的创作方式,还成为社会青睐的青少年现代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在本次会展上,汉王带来电子绘画版最新升级版乐画96,其感应之精准、性能之丰富,让用户在愉悦地创作过程中欣赏得以完美体现的绘画笔迹。而其推出的21.5寸液晶绘画屏更显汉王雄霸之气,将其高端数位板专利技术与时尚液晶屏产品合二为一,给用户带来“所见即所得、手眼同步感受”的全新体验。综观汉王的全新绘画板,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又有无线无源笔技术坐阵,弥补了电脑鼠标单一操作、有变绘图为修图之嫌的劣势,成功将现代电脑技术和传统美术技艺完美结合。汉王柔情为用户量身汉王推出的最新教学软件Coolpaint(中文名酷画)绘画软件,创新地集专业和初级教学功能为一体,为不同阶段的绘画创作者量体裁衣。Coolpaint界面简洁,功能齐全,笔刷使用稳定、色彩逼真且具有高区别度,带给用户创作灵感和视觉享受。这款软件既适用于专业绘画创作,又适合中小学生启蒙、基础教学,正是汉王专注用户体验的服务精神之体现。Coolpaint支持铅笔、钢笔、毛笔、毡尖笔等20多种特效笔刷,兼带色彩记录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色彩反复化需求;画布专业智能,运行软件自动全屏显示画布,兼带旋转和分层功能,画笔绘图时所经功能区域将自动隐藏,最大限度减少用户创作“阻碍”。此外,自带文字输入功能进一步丰富Coolpaint绘画软件功能,使之兼文字创作、绘画于一体。目前,Coolpaint开发PC版和安卓版本,将被平板、电子书包用户广泛应用。刚柔并济掌门现代美术教育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线无源技术的汉王,以“用户”为开发核心,历年来已推出多个系列绘画板,满足了从入门级、爱好者到准专业级、专业级用户的不同需求。从“新星”“高手”“大师”系列,到顶级创艺掌门系列,再到Coolpaint绘画软件的推出,汉王实现了绘画板硬件和软件的双轨道共同发展,在技术创新及用户体验方面,已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
作者的其他文章
关注作者的人IT未来十年枯荣变数:摩尔定律与消费主义_业界_科技时代_新浪网
IT未来十年枯荣变数:摩尔定律与消费主义
  编者按
  每个产业领域都存在发展周期,对于以创新为生命力的科技行业来说,这个周期或许更短,企业的更新换代、新老交替也更为明显。
  有人总结说,过去30年中,科技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衰退―快速发展”的模式。如果以2000年左右的科技泡沫为分界点,现在的科技行业似乎开始进入下一个下行周期。科技行业从高峰到低谷,以及从低谷回归高峰的时间周期大约为10年。
  在上世纪80年代,是以IBM为代表的硬件时代。进入90年代,微软开始崭露头角,电信公司和计算机厂商是最大的科技公司。而新世纪的过去10年是互联网的时代。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拖累下,IT业的颓势难以挽回,巨头们业绩纷纷报亏。
  现在又是移动互联网独领风骚,苹果、三星等公司在这一轮周期洗牌中纷纷崛起。未来十年呢?
  IT未来十年枯荣变数:摩尔定律与消费主义
  徐洁云
  十年一循环,IT业命运如此流转。
  宏观经济的起伏带来泛IT行业的总体冷暖,而行业内部的风水轮换也在一次次冷暖轮回间更替。
  从上世纪80年代看起,PC起步时代的IBM曾经独占IT企业市值总额35%,但PC普及之后,微软成为新霸主,随后是谷歌,继而是苹果、Facebook等上位。
  从细分产业看,过去30多年间的枯荣顺序依次是PC、PC操作系统、互联网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当然我们尤其不能忘记风光无限、软硬一体的苹果。
  梳理过去,并猜度未来十年不得不又一次提起摩尔定律。这个诞生于1965年的神奇定律说,每过18个月,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一倍,而价格不变。
  这一定律提出后的30年间正确地指引着IT业的节奏。但到了新世纪,摩尔定律开始变得有些不太灵光。
  首先它在技术上似乎节拍不准了。摩尔定律最初是用来描述芯片行业的变化,但现在芯片制程技术的提升似乎越发困难,IT业的加工技术在现有技术架构体系中空间看起来越发有限。如果算上功耗因素,则综合效益的提升更有难度。
  同时,性能的提升似乎超过了需求。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对于越来越多的采购者而言,看来已非必要。在现有的商业模式或使用架构下,如果3年前采购的硬件或服务就足以满足日常的商务或娱乐需求时,用户有什么必要为此不断多花费呢?
  看看微软面对Windows XP的窘境就能对这一问题一目了然。十多年前发售的系统如今仍顽强地占据着地球上最多数量的PC,尽管在其之后,微软的新操作系统即将发售到第三代。
  另一个例子或许更震撼人心。苹果在新世纪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家一度曾经濒临被微软收购的企业最近十年内神奇般地登上全球市值之巅。凭借iPod、iPhone、iPad、iTouch等一系列美轮美奂的产品赢得了无数用户疯狂的追捧。
  苹果或许可被视为摩尔定律失效后的一个经典案例。苹果的成功在于依靠一系列设计极为优秀的产品,加上宗教般的营销手段,由一家个人电脑公司变成消费电子巨头,成功激发了全球的消费欲望。
  不过,这一前提是,在没有革命性的应用技术出现,并对性能提升产生巨大需求之前,个性化的体验需求逐渐成为消费者们的关键兴趣点,体验经济开始风行。如此,才有了苹果成功的土壤。
  不难看出,在摩尔定律失效之后,IT业前行的主要驱动力已不再是技术发展形成的推力,而是消费主义盛行形成的拉力。
  如此背景下,不难归纳发现,IT行业的领先者首先是那些与消费行为直接接触,特别是能直接渗透线下个人用户生活,刺激其消费行为的细分行业,如智能终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传统的B2B形态业者或推后成为IT综合服务商如IBM等,实际上惠普、戴尔乃至于如今的联想都在试图走这条路。
  而承接前述两者之间的制造行业则将承受摩尔定律失效之痛,需要忍受低利润或者是亏损。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预测IT行业未来十年的“枯荣”。在可见的未来两三年间,消费主义的拉力仍将是行业驱动的主力,目前的格局也仍将延续。
  晶元加工技术、显示材料更替、电池续航技术等成为了眼下世代的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材料学等其他学科的突破性支持,如果这些技术未来数年有重大改良则或将继续强化消费主义时代的态势;但如果在其他前沿科技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等出现了真正颠覆性的突破,则可能使得摩尔定律复活,让IT业重回年间的技术推力范式。
  摩尔定律是否有机会回归,这或许是IT业下一个十年最关键的话题。
  “经济逆风”袭来 十年轮回IT行业再入下行周期?
  IT巨头们刚刚发布的财报布满愁云。即使是当初坐拥近千亿美元市值的Facebook,也因为发布了巨亏1.5亿美元的二季度财报,股价连续下跌,到7月30日为止,市值跌破500亿美元。23.37美元的收盘价比38美元的发行价下跌了40%,且呈继续下跌趋势。
  标普500指数显示,过去一个季度,十大行业板块中,信息技术(IT)板块表现倒数第三,仅好于金融板块和医疗保健板块。科技股权重较大的纳斯达克指数同期累计下跌1.4%,其中对该指数贡献最大的苹果公司股价一转第一季度的强势表现,第二季度下跌近3%。
  如此大范围低速增长在IT行业中并不常见。“科技行业面临着‘经济逆风’,欧债危机蔓延损害了硅谷企业的海外销售。”杰弗瑞证券分析师罗斯?麦克米伦担忧地说。
  在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看来,实体经济与中小企业的不景气,令企业开始削减IT相关支出,影响到科技公司业绩;疲软的市场需求导致产量和劳动力增长乏力,也令科技行业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变得不再明显。
  投资公司Redpoint Ventures主管、谷歌前产品经理汤姆?汤古兹(Tom Tunguz) 总结说,过去30年中,科技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衰退―快速发展”的模式。如果以2000年左右的科技泡沫为分界点,现在的科技行业似乎开始进入下一个下行周期。
  逆风袭来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依旧存在,预计今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3%。而去年的增幅是11.5%。
  造成全球IT开支放缓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Forrester Research资深分析师曹宇钦表示,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全球企业对于IT支出的投入逐渐开始持谨慎态度。“企业也不会完全为全新的技术去埋单。”
  这种局面让在企业市场呼风唤雨的老牌IT厂商IBM营收下降。从各地区来看,二季度IBM美洲区营收111亿美元,同比降1%;欧洲、中东、非洲区营收79亿美元,同比降9%;亚太区营收同比增长2%,达63亿美元。
  电信行业更加惨淡,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黑莓业绩同时出现下跌。
  即使是在2008年成功战胜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苹果,这一次也未能逃离。苹果公司当季度营收为350.23亿美元,净利润为88.24亿美元,较上个季度净利116亿美元环比下滑24%。
  与此同时,投资大鳄开始不断减持科技股。今年5月开始,“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在英特尔公司的持股从1150万股削减至770万股。乔治?索罗斯旗下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当季出售了25.99万股谷歌公司股票,同时把在苹果公司的持股从9.5万股削减至4万股。
  而在美股市场,自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后,美国股市已经整整四周没有一家企业成功IPO。而此前,中国已经有迅雷、拉手网等中概股公司先后撤销了IPO申请。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0年前后科技股泡沫破灭时的景象――经济好时,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黄金,风投们盲目地追捧科技企业;但随着经济危机来袭,紧接着就是资金停止流动、IPO停滞、上市企业股价跌到谷底,一大批科技企业或许就此落幕。
  “这些公司正在经历剧变,而变化的速度我们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都没有看到过的。”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的互联网分析师本?沙克特(Ben Schachter)说道。
  周期性变革
  科技行业从高峰到低谷,以及从低谷回归高峰的时间周期大约为10年。根据汤姆?汤古兹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约为50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7%。10年之后,科技公司的市值增长了超过两倍,达到1760亿美元。
  随后,科技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值在10年时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0%,到2000年时总市值超过8万亿美元。在巅峰时期,科技公司市值达到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4。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科技公司市值在3年时间内缩水了63%,至3万亿美元。目前,科技公司市值为7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实体总市值的14.7%。
  科技行业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是以IBM为代表的硬件时代。IBM缔造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1990年,电信公司和计算机厂商是最大的科技公司。在当时的前十大科技公司中,IBM市值超过科技公司市值总额的35%,而前四大科技公司则超过75%。
  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当IBM仍沉浸在行业霸主的优越感中时,另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微软出现了。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统领了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风头无出其右。在1996年,微软市值超越IBM ,标志着软件公司超过硬件公司成为市场领先者,而后者的排名甚至跌出了科技公司前十。
  但谷歌的快速崛起又把微软打了个措手不及。它通过免费模式推广在线搜索引擎,短短几年时间实现狂飙式的发展,而微软仍坚持通过简单的买卖软件实现盈利,即价值链模式,无法理解甚至否定谷歌的免费模式。
  业内人士评价说,20世纪90年代是微软的10年,操作系统无人能敌,但在互联网时代汹涌而来时,微软反应迟缓,过强的桌面软件基因,使它无法站到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巅。在雅虎、谷歌、Facebook等新青年面前,微软老态频现,错失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等机会。
  如今,移动互联网正成为新的宠儿,并将深刻改变科技行业。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将速度惊人,未来5年内它的规模将是桌面互联网的10倍,而普及时间仅相当于桌面互联网的1/3。
  IT巨头们已纷纷拥抱移动互联网。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则包括AT&T、Verizon、中国移动和沃达丰;移动终端中,三星和苹果脱颖而出;操作系统上,谷歌Android与微软的Windows phone 平台加入竞争;由几十万开发者创造的“App经济”正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而IBM已经转型为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与微软和甲骨文一同开拓企业软件市场;曾被指责缺失移动互联网战略的Facebook则花10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 ,迎接移动领域的挑战。
  在李玮栋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市场对科技行业的定位更加务实,从代表未来,变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消费;而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关注焦点从技术、产品本身转向了用户,“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 精品报道,犀利观点,请看新浪科技
& 相关报道: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油郎独占花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