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有可削 足见其疏,足见其疏出处哪本书?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经典语句
刘勰经典语录
修改文章名言
名言内容: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名言作者:刘勰
刘勰资料: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名言出处:南北朝 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名言解释:南朝?梁?刘《文心雕龙?熔裁》。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更多 刘勰经典语句
为情而造文。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造文:作文。本句大意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文心雕龙?情采》
物色尽而情有采。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物色:景物。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文心雕龙?物色》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少:指语言简练。总:总括。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这里的“灼灼”、“依依”、。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文心雕龙?物色》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夸:夸张。节:节制。饰:修饰。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文心雕龙?夸饰》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义:道理。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辞:文辞,语言。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文心雕龙?论说》
更多 关于修改文章的经典语句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章:章节。易:变换。代:取代。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
能改州瑕可为喻,瓦砾可为珠玉。清?李沂《秋星阁诗话》。瑕:美玉上的斑点。瑜:美玉。这两句大意是:作诗须经过反复琢磨修改,润色提炼,去掉疵病,方成佳作。作者原文说.“作诗安能落笔便好?~,子美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子美诗圣,犹以改而后工,下此可知矣。”世界上落笔成篇,一字不易的作家是少见的,一首短诗或许有人作到,长篇巨著则断然不能。此句可用于说明修改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也可借以说明坏人经过教育改造可以成为好人。清代诗人 李沂 《秋星阁诗话》
欧阳当日文名重,更要推敲畏后生。清?袁枚《遣兴六首》其四。欧阳:指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更要:还要。畏后生:欧阳修晚年还在不断修改平生所写文章,用思甚苦。他的拂人阻止他说:“何苦这样认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着回答;“不怕先生责怪,只怕后生们讥笑啊!”这两句大意是:欧阳文忠公是当日文坛领袖,名重当世,可他还要认真推敲平日所写文字,怕的是引起后生们的讥笑。袁枚诗句中引了欧阳修一则故事。欧公一代文宗,德高望重,文学成就很高,尚且如此谦逊,如此认真锤炼自已的文章,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清代诗人 袁枚 《遣兴六首》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敷:铺陈,排列。殊:不同。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络裁》。权衡:衡量。掼益:减少增加。斟酌:考虑。芟(shān山):腿除。弛、:解除。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络裁》
本文地址: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号-1求200句名句啊!要说出名句的出处._百度作业帮
求200句名句啊!要说出名句的出处.
求200句名句啊!要说出名句的出处.
我有500句,供你参考古诗词经典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question/9447270.html?fr=qrl
200句,还要说出出处,你 自己看唐诗三百首吧.
纳兰容若,为清朝三大词人之一,所作诗词,细腻婉约。在此摘抄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供大家欣赏。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当前位置: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主要考查你对&&标点符号&&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表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类: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其作用在于: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①句号( 。)②问号( ?)③感叹号( !)④逗号( ,)⑤顿号( 、)⑥分号( ;)⑦冒号( :)标号:其作用在于: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①引号(“ ”)②括号〔( ) [ ] { } 〕③破折号( ── )④省略号(……)⑤着重号( .)⑥书名号(《 》〈 〉)⑦间隔号(·)⑧连接号( — )⑨专名号( ____ )符号:①注释号( * )②隐讳号(×)③虚缺号(□)④斜线号( / )⑤标识号(▲或●)⑥代替号(~)⑦连珠号(……)⑧箭头号( →)&初中语文常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1)引号。①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对所引用的原话不能作任何修改,间接引用即所谓的“转述”,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引用成语、谚语等,用不用引号都可以,以不用为常。②重要的或特定含义的词语,也可以用引号。引号一般用双引号。引文之内又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再用双引号,依次类推。后引号和点号连用的时候,如果引文是完整照录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前,如果是作为引文者文句的一部分,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后。(2)破折号。①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例如:象梦一样,我踏上了联邦德国的旅途,到了海涅的故乡——莱茵河畔的杜赛尔多夫。 ②还可以表示语意的转折、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例如: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转折) “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跃进) “嘟——”火车进了站。(延长)③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也用破折号。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科学: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④破折号还可以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实际上也是一种注释性用法。例如:网络文学的第一声号角——痞子蔡和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注意:如果解释说明的话插在句子中间,就可以在前面后面各用一个,这叫双用。例如: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象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3)省略号。 ①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②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298899168111857176923102509683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见一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