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8岁左右小大腿内侧紫斑脚踝往上10厘米处各长出一块紫斑就这几天.可能是什么原因

[转载]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元)
元瓷在胎、釉、纹饰、造型等方面都较多地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蒙族的特点。元瓷造型古朴敦厚,胎骨厚重,大件器物比较多;另外元瓷的装饰方法,改变了以往以划刻、印为主的技法,而以绘画纹为主。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等器物全部是绘画而成的花纹图案,它的题材除了以往的花草、缠枝花卉、花鸟以外,还出现了八宝纹、云头纹等少数民族的花纹及图案。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元代的瓷器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北方的钧窑、磁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都是比较著名的瓷窑,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规模最大,成果最为卓著。它创造了元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新品种,同时还试烧成功了红釉、蓝釉,促进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元瓷在胎、釉、纹饰、造型等方面都较多地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蒙族的特点。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元 青花花卉纹碗。1978年江苏武进礼河出土,
元青花把莲纹匜。应算是元瓷中的小品。小巧简洁的器形配上简约粗放的纹饰,可谓是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元代民窑瓷器清新活泼洒脱的风格。
元青花折枝梅花纹三足炉。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青花云龙纹罐。
钧窑天蓝釉红斑带盖梅瓶 元
高39.3厘米 口径3.8厘米 足径7.2厘米
瓶小口,短颈,圆肩,体瘦长,圈足。附平顶盖,外壁及盖面均施天蓝色底釉。外壁釉不及底,釉层较厚,釉面有棕眼。通体天蓝色釉面上点缀着玫瑰红色斑块。无款。
龙泉窑青釉凸花尊 元
高72厘米 口径33厘米 足径20.5厘米
尊撇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深圈足。通体施肥厚的青绿色釉,釉层开冰裂纹。外部通体凸花装饰:口外部有凸弦纹十三道;颈部塑贴三折枝牡丹;颈,肩相接处凸起三道弦纹;腹上部塑贴缠枝牡丹,曲枝上结六朵盛开的牡丹花,腹下部至胫部刻长菊瓣纹,足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无款。
蓝釉白龙纹盘 元
高1.1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4厘米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施蓝釉,盘心平坦,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堆起一条矫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底无釉,无款。
红釉印花云龙纹盘& 元
通高3.2厘米& 口径19.4厘米&
足径11.9厘米
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心阴刻云纹三朵,内壁摸印阳文双云龙纹,二龙以两朵云纹相隔。印花处线条凸起,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足内无釉,无款。
青花釉里红镂花花卉纹盖罐 元
通高41厘米 口径15.5厘米 足径18.5厘米
1965年河北保定窑藏出土
罐直口,溜肩,圆腹下渐敛,圈足。盖面隆起,直边,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颈饰缠枝牡丹纹,肩饰青花忍冬纹,并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北江纹之间饰对称折枝牡丹纹。腹贴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内分别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种花卉纹,其中以青花饰叶,釉里红饰花朵及山石。腹下部饰翻卷莲花纹、忍冬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其纹内饰倒垂宝相花纹。盖面饰倒垂莲瓣纹内绘朵云纹。工艺如此复杂的器物目前传世品仅见四件,其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罕见,制作技艺娴熟。菱花式开光内以精湛的镂空技术雕出红花绿叶,衬以壮硕的器型,加上盖钮神态轩昂的狮子,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釉里红地白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
高28.6厘米 口径7.8厘米 足径9.8厘米
瓶撇口,细长颈,垂腹,丰底,圈足。瓶口里涂红,腹饰釉里红地留白刻牡丹纹,上下刻划有两道弦纹。此器造型挺拔清秀,红釉鲜艳而晕散,呈现出元代早期的特点。
釉里红地白兔纹玉壶春瓶 元
高20.5厘米 口径6.3厘米 足径6.8厘米
瓶撇口,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口内涂红,肩、腹刻划弦纹,饰釉里红地留白刻玉兔穿花纹。以流畅的刻花为装饰,曾流行于宋、金明期的耀州窑系。此器红釉浓重,在釉里红器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花白麟凤纹花口盘 元
高7.9厘米 口径46.1厘米 足径26.1厘米
盘菱花口。通体青花地留白花纹饰,盘心饰麒麟及凤纹,空间衬以莲花及云纹,外环饰忍冬纹,里壁饰网纹地缠枝牡丹纹,口沿饰忍冬纹,外壁饰缠枝纹。此盘的青花地白花装饰,颇具特点。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青花穿花凤纹执壶 元
通高23.5厘米 口径4.7厘米 足径7.3厘米
壶口微敛,垂腹,圈足外撇;弯流,如意形执柄,柄上附小圆系。盖饼形,宝珠钮。青花纹饰,腹饰凤穿牡丹纹,杂以竹石纹。足墙饰忍冬纹,柄饰银锭、宝钗、火云纹,流饰火云纹。此器型为元代瓷器的流行样式,除青花器外,还见有龙泉窑青釉制品。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铜器。元代瓷器借鉴这种造型时,注意兼顾当时瓷器自然朴实的风尚,并特别注意吸取蒙古族铜壶粗犷豪放的风格特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高27.5厘米 口径20.4厘米 足径19厘米
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通体青花纹饰,颈饰串枝花纹,肩饰缠枝四季花卉纹,腹饰缠枝牡丹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此器造规整端庄,浑厚饱满,纹饰布局严谨而精致。唐宋以来瓷器上的牡丹纹一般只有正、侧面造型,到元代的青花瓷器上所见,则已是千姿百态。此器上的牡丹俯仰相映,使画面效果自然生动。大件的元代青花器用外来青料,所制青花色泽鲜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在此罐上的牡丹纹最为明显。这种以外来青料制的元代青花大件器还见于伊朗、土耳其的收藏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元
&高46.1 厘米 口径6.2 厘米 足径13厘米
1965年河北省保定元代窑藏出土
瓶有八棱,折沿口,坡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青花纹饰。肩饰斜格锦纹,下饰如意云头纹,纹内饰凤和麒麟穿牡丹纹,腹饰白龙浪花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牡丹纹。此器呈八方形,《大日经疏》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普渡众生。元代时,以藏传佛教为国教,朝廷崇道信佛,影响极大。此器以龙纹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酱釉圆砚盒 元
高五.八厘米、口径八.六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圆形、平底。器外施酱色釉,釉色纯净。器成,水盂腹空有灌水暖砚之用。
景德镇窑红绿彩花卉纹碗 元
高六.三厘米、口径一二厘米
菲律宾出土
撇口,弧腹、外撇圈足,踢门底露胎,底心呈乳突状。釉上绘红绿彩,内心红彩双圈线内绘一枝扁菊纹,以红彩绘成,用绿彩画叶子,内口沿绘红彩水波一周。外壁绘红绿彩花卉纹一周,这种烧造于元代的红绿彩瓷器除了景德镇有碎片出土外,绝大多数发现于海外,以东南亚为最多
景德镇窑卵白釉加彩高足杯 元
高一三.一厘米、口径一一.三厘米、足径六.二厘米
一九九二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郊窖藏出土
乌兰浩特市博物馆藏
撇口,深腹,竹节形外撇高圈足。通体施卵白色釉,内外及圈足釉上均加彩,外壁为金彩牡丹纹,用立粉堆花技法加绘花蕊,花叶,高足外下部堆绘绿彩,内心,内壁花卉纹均有立粉堆花,并绘金彩,绿彩,底足中空。作品工艺特殊,彩绘稀少,是一件十分名贵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珍品。
景德镇窑红绿彩高足杯 元
高八.四厘米
菲律宾出土
撇口,弧腹,下有竹节状把,把下部稍大,宽圈深挖足,足底无釉。内外均绘红绿彩,纹饰笔绘草率,内心绘走兽纹,外壁为花卉纹,这种出土红绿彩瓷器,形制以高足碗和碗类制品为多。
景德镇窑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 元
高四厘米、口径八厘米、底径三厘米
一九六四年保定永华南路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藏
胎洁白緻密,内外满施蓝釉,施釉均匀,釉面柔和滋润。口微撇,深腹,下腹微鼓,圈足。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内口沿饰弦纹一道,内底绘折枝花卉。外壁绘梅花一枝和新月一芽。图案构思精巧,笔法简洁流畅。蓝釉金彩技法独特,在元瓷中极为罕见。
景德镇窑蓝釉爵杯 元
高九厘米、口径六.九-一一.五厘米
一九八二年三月歙县人民银行支行行工地出土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仿古铜器爵,有流、尾、敞口。一端圆,一端尖,以便酌酒,口上有两圆柱,比铜爵杯上所见的要矮些。腹部有圈,高出一围,高尖足呈三角稜形状向外推出,腹底无釉色,整个爵杯胎骨薄,釉腴润,色艳蓝如宝石。具记载:蓝釉与红釉是元代景德镇窑除青花釉里红外的两个创新品种,为明初[宝石红]、[宝石蓝]的前身,蓝釉着色剂氧化钴能适应窑内温度变化,烧制相对成功的多,而红釉卻不同。该器完整无损,属罕见珍品
景德镇窑霁蓝釉白龙盘 元
高一.三厘米、口径一五.八厘米、足径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扳沿,浅壁,坦平底,里外蓝釉,平底无釉。露细砂底。霁蓝釉白龙装饰是元代景德镇工匠创制的新品种,具体做法是,先上一道霁蓝釉,然后剔划出龙的纹样,再以白泥料嵌入,然后罩透明釉烧成。由于这个品种工艺复杂,传艺品极少,见诸著录的仅有梅瓶和匜等少数珍品流传下来,故此盘更显珍罕。
景德镇窑霁蓝釉浅刻白龙纹梅瓶 元
高四三.五厘米、口径五.四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瓶小口圆唇,细短颈,肩部丰满,腹间有接胎痕两道。细砂平底,通体施蓝釉,釉色浓艳匀润,瓶肩与上腹之间浅刻三爪游龙一条,并辅以火珠,上覆白釉,与蓝地形成色彩的强烈对比。白龙小首细颈,形体矫健,仿佛腾游与碧霄之间,富有艺术感染力。此瓶系元代景德镇窑优质产品。目前所知同类器物存世仅三件,而以此件器型最大,保存最完好,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景德镇窑红釉高足杯 元
高八.五厘米
瑞士保尔美术馆藏
撇口,圆唇,直壁,平底,下承高足。杯体外侧自口沿至与高足相接处施红釉,釉色纯正鲜艳,杯内及高足均施青白釉,足端无釉露胎现出火石红。此类仅部分施红釉的高啼杯在甘肃漳县元墓中也曾出土。
景德镇窑釉里红小盖盒 元
高五厘米、直径六厘米
菲律宾出土
圆形直筒状,平沿盖,底部无釉。器外、盖面均绘釉里红扁菊花纹,釉里红呈红褐色,绘画随意,线条自然流畅。扁菊纹常见于明初洪武朝景德镇瓷器上,但元代已见出现,此器即属此例。
景德镇窑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
高三一.四厘米、口径八厘米、足径一零.四厘米
一九六四年北京市丰台塔基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发明的釉下彩瓷器。由于其烧造难度大,因而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数量不多。这件釉里红玉壶春瓶,喇叭形口,束颈,圆腹,圈足。瓶体接痕明显。在颈和下腹两道弦纹之间,绘缠枝花卉。釉里红呈淡雅的暗红色,有晕散现象。胎骨坚硬厚重,釉色青白莹润,绘画粗犷朴实。明显带有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初创时期的特征。
景德镇窑红釉俑 元(后至元四年)
高二零厘米
一九七四年江西景德镇市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俑为模制,实心厚重。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腰系带佩剑,双手执笏拱立。面部、双手及笏施青白釉,帽、靴、袍服施红釉。红釉厚而不匀,浅处鲜红,深则泛紫或红褐色。出土于后至元四年(一三三八年)凌氏墓中。伴出两俑,一为老者,一为壮年,此为老年俑,元代景德镇民窑烧制的红釉俑,迄今仅见此两件,且有绝对年代可考,弥足珍贵。
景德镇窑青花笔架水盂 元
通高八.九厘米、宽一一.三厘米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
笔架由四座耸入云间的海礁组成,顶端有一轮明月,笔架的左面为鱼蛙形水盂,背上有小孔。全器施青白釉,用青花描绘云朵、波浪、鱼蛙的双眼及部分海礁。构图层次复杂,但处理得当,总体看来给人以素雅宁静之感。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双系罐 元
高五厘米、口径三.三厘米、底径三.五厘米
菲律宾莱瑞高图亚可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唇口,短颈,圆腹,平底,底露胎,颈、肩间有圆形双系一对。通体篱青白色釉,器腹釉下绘青花花草纹一周,青花笔绘随意,色泽呈蓝黑色。此类造型作品,较多出土于东面亚地区,系元代贸易瓷器。
景德镇窑青花仕女图小碗 元
高八.五厘米、腹径八厘米
菲律宾出土
唇口,束颈,颈两侧有圆形系;器呈六稜球形,平底内凹。通体施青黄色釉,底无釉。正背面釉下各绘青花仕女图,青花色泽蓝中带黑。此类小件青花器大多数发现于东南亚一带。国内很少出土。
景德镇窑青花盏、托 元
通高九厘米、盏高四.五厘米、口径一零.一厘米 托高五.一厘米、口径五厘米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盏为撇口,小圈足,足内底有乳状脐;托中间凸起为盏座,口微敛,托足较高,底部外撇,内无釉。盏、托满布纹饰,盏内口沿为卷草纹,内底为缠枝牡丹,盏外腹与托盘内主题纹饰分别为缠枝菊与缠枝牡丹,托盘外部为仰莲瓣纹,高足外饰蕉叶纹。全器构图严谨,层次多而不乱,纹饰用笔粗放,线条爽利劲健,胎体轻薄坚硬,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色泽浓艳,黑色斑点明显。从其纹饰风格,造型特征分析,再加之其出土于元大都遗址中,因而可以断定为元代器
景德镇窑青花兽纹碗 元
高七.六厘米、口径一六.四厘米、足径五.七厘米
一九九二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洗特市郊窖藏出土
乌兰浩特市博物馆藏
撇口,深腹,圈足。内外釉下均绘青花,青花色泽青中略偏灰色。内口沿绘草叶纹一周,内心绘一怪兽,作长鼻象首形,身体部分绘成虎豹形体。作奔驰状,此类形象在元青花瓷中十分少见,上有如意形云一朵。碗外上部绘缠枝莲纹一周,下部为变形仰莲纹一周。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 元
高九厘米、口径一八厘米
一九七零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碗口外撇,深腹,碗心微凹。胎质洁白,釉汁肥厚光润,青花呈色浓艳略有晕散,积釉处有黑斑,足风及足端无釉。碗心绘有曲体飞舞的三爪龙。小头、细颈、长嘴、神态活跃。内口周边饰有缠枝蕃莲,外壁下部饰莲瓣纹。造型及纹饰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纹碗 元
高六厘米、口径一八.五厘米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撇口,弧腹,圈足。内外绘青花,内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心绘莲池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莲池纹为常见题材,有的莲池纹往往有一对鸳鸯出现。此碗仅以池为主题,这种题材一直传至明清时期。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纹匜 元
高四.七厘米、口径一四厘米、底径九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匜是西周、春秋时流行的舆洗用具。这件瓷匜形似瓢,圆形,有流,流下有一小环钮。内底绘青花束莲纹,内壁绘一周花卉。外壁为夔体莲瓣纹,瓣内填绘如意云纹。青花料色深处凹下,为标准的苏麻离青料。施白釉泛青色,口沿和底无釉,呈火石红色。造型优美,纹饰工细。青花艳丽,是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卷草纹匜 元
高四.四厘米、口径一二.九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器釉色略泛青,口沿一圈无釉,方槽形短流略低于匜口,流的下部有一卷草形小系。匜的外壁绘开光形卷草纹,口沿下有线一圈,内壁有卷草纹一圈,上下双线勾勒。纹饰都用青料。造型规整,流下的小系,增添了装饰之美,为景备镇窑青花之上品。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盖盒 元
高五.四厘米、口径九.三厘米、足径四厘米
利落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扁圆形体,器盖相合处有子口,圈足。内外均施透明釉。釉下绘青花,盖面为三爪龙纹,盖外沿有卷草纹一周,器外壁绘双勾覆莲纹。青花色泽蓝中略偏灰色,制作工巧,在元青花中较为少见。
德镇窑青花双耳三足炉 元
高一零厘米、口径八.八厘米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此炉口沿似盘口,束颈,腹部鼓出,两耳稍衝,下承三柱状足。内外施釉,器外绘青花纹饰,颈下、三足均绘卷草纹,腹部饰绘梅花纹。此种造型在元代瓷器中属常见,以青白釉、卵白釉为多,但青花器较少。
德镇窑青花龙纹高足碗 元
高九.二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
此高足碗造型、纹饰均与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所藏高足碗相似,但腹部似更深。值得指出的是此器内壁有印花龙纹,并印有一个[玉]字,景德镇元代瓷器上出现[玉]字并不是弧例,在青白瓷、卵白釉瓷上均已发现,但青花瓷器上现出则是十分难得的,仅这一点即可证明此器的名贵
景德镇窑青花[天下太平]高足杯 元
高八.六厘米
杯敞口,深腹,高足,足端微外撇。外壁绘青花缠枝花卉,内口沿绘草叶纹,底心饰圆表方孔钱纹,内书[天下太平]四字。笔法草草,别有生动活泼之趣。为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之作。
景德镇窑青花莲纹梨形壶 元
高十.六厘米、口径二.八厘米
北京安定门外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梨式壶始于元代。溜肩,鼓腹,平底,盖与壶不配套。器身一侧有弯曲长流,一侧有如意形式柄,连于肩、腹、柄上端附有一系,小钮。胎骨坚硬洁白,釉质细润,白釉闪青,釉下用青花绘莲花图案,浪部绘有火珠飞焰纹。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元
高一八.七厘米、底径四.五厘米、口径四厘米
一九七零年北京市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造型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中。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有晕散现象。
扁壶造型新颖独特,将天鸡壶和马蹬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几分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珍品。
景德镇窑青花蕉叶纹出戟觚 元
高一六厘米、口径七.五厘米、底径六厘米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高安市出土
高安市博物馆藏
喇叭口,折肩,圆球腹,腹部出四戟,腹下部呈圆锥形。口沿内饰卷草纹。器外自颈至下腹部饰蕉叶纹、西蕃莲、变体莲纹及如意状卷草叶图案。胎白质坚,白釉闪青,肥厚莹润,青花色泽青翠浓艳。造型古朴,构图严谨,是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中的上乘之作。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扁方瓶 元
高三六.八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
唇口,短颈,圆肩,扁方体。肩两侧各有两条向上爬行状青花螭龙,组成双系。通体绘青花,颈部绘卷草纹,两面上部绘如意状云肩纹,内绘花卉凤纹,下部绘海水三爪云龙,两侧绘如意纹和花卉纹。造型别致,同类形制传世极少,制作精美佳品。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带座梅瓶 元
通高二一.九厘米、口径二厘米
一九七四年江西鄱阳县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瓶小口广肩,腹上鼓下收,底平带座。瓶身饰有六组纹饰;颈部饰垂瓣仰莲纹;肩部饰卷草纹,肩、腹、间饰缠枝菊纹,腹中部主题纹样为莲池鸳鸯图,腹下部饰迴纹,胫中饰仰莲纹。全器纹饰满布,然繁而有序,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底座呈六面镂空花墩式,台面留空承托瓶身,唇沿菱花形,座底足为花瓣式,各部位均以青料勾绘。青花发色沉泛灰,且普遍晕散,为元代景德镇民窑制品。
景德镇窑青花八角形玉壶春瓶 元
高二八.二厘米、口径九厘米、足径八.六厘米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广口外撇,长颈、鼓腹,外撇圈足,足内施透明釉,器口至足均呈八角形,形体造型规整。内外均施透明釉。口沿及器外均绘青花,口沿衣足外沿均绘花草纹一周,颈上部绘蕉叶纹,颈、肩部为覆莲纹,腹下部为仰莲纹。腹部主体纹样为缠枝莲双凤纹。具有元代青花的典型特点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 元
高三十厘米、口径八.四厘米、腹径二五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胎质细腻,白釉泛青。口沿内以青花绘九朵如意云头纹,足部饰卷草。颈腹部主体纹饰为人物故事。在由松树、坡石、篱笆、竹子、芭蕉、花草等自然景物构成的背景中,五位人物展示着一个故事情节:[一佩剑武士手持大旗,旗上书蒙恬将军四个大字,迎风招展,施下椅中端坐一髭须将军,左手前举,当为蒙恬,其前方,一持弓武士左手后指,走来相报,身后不远处,一短衣里腿之人正抓着一位双膝跪地、高冠花袍的文士。此图应取材于当时的戏曲版画故事。蒙恬为秦代名将。]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盘 元
高四.二厘米、口径一五.九厘米
一九七二年林西县繁荣乡元墓中出土
赤峰市林西县文物管理所藏
此盘敛口,圆唇,浅腹,矮圈足不施釉。胎质白而细腻。盘内外壁均匀绘七朵缠枝菊纹,菊瓣和菊叶大小相仿,菊纹上下各有弦线相隔。盘心绘有一条行龙,大眼阔嘴,目视前方。龙角有叉,长舌细颈,三爪税利。身绘网格状麟甲,形似腾云驾雾。通体施釉,釉色洒艳,釉面有黑色斑点,应为进口青花料所绘。给人以富丽、庄严之美。堪称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窑系烧制的珍品。
景德镇窑青花岁寒三友图花口盘 元
口径一六.五厘米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盘较浅,花式口,白釉泛青。盘中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笔觸劲健有力,松图疏而不空,以写实的笔法,藉松、竹、梅凌寒傲立的风姿,表达出一种高洁坚贞的人文精神。此器胎体轻溥坚硬,青花色泽淡雅,是元代青花器中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菱口大盘 元
口径四五.八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
菱花式扳沿口,弧腹,矮圈足,内外绘青花纹饰,扳沿口上绘海水波涛纹一周,内壁绘缠枝牡丹纹一周,内心为缠枝莲花纹。这种大口径的元青花大盘,造型、纹饰及制作工艺均大同小异,绝大多数发现于国外,国内留存较少。
景德镇窑青花鱼藻纹大盘 元
高七.二厘米、口径三九厘米、足径二二.八厘米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扳沿口,弧壁,矮圈足,足内无釉。内外釉下绘青花,主题纹样为鱼藻图,内心双圈丝中心绘鳜鱼一条,上下为水草两丛,鱼与水草笔绘十分流畅,富有动感。内壁绘缠枝莲花纹一周。口沿绘卷草纹一周。传世及出土元青花器上以鱼为主题者较为少见。
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元
高三.六厘米、口径二九.六厘米、足径九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器呈八瓣莲花形,每一花瓣凹凸明显,花瓣中间为一凹线,盘心平坦,底有直圈足。内外均施透明釉,盘内莲瓣均勾青花线,分缠莲花、火珠、珊瑚树、海螺等杂福,盘心绘莲荷纹饰一组。
此器制作采用压印工艺,胎体厚实,釉层肥厚,呈青白色,青花色泽蓝中见黑,笔绘流畅活泼,同类制品传世较为少见。是元青花瓷中的重要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西厢故事图瓶 元
高三五.六厘米、口径五.五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
外瞥小口,短颈,长圆腹,矮圈足。器外釉下绘青花,自肩往下依次为几何形花瓣纹、缠枝花纹、人物故事图,菱格纹,仰覆莲瓣纹。人物故事图为元曲故事《西厢记》中崔老夫人拷问红娘一节,此即有名的[拷红]片段。人物刻画深刻,笔绘精细,青花呈色鲜艳,是十分难得的元青花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高四四.一厘米、口径五.一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沐英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此瓶为我国青花瓷中的上品,虽出自景德镇民窑,但其形态秀丽。瓶体肩部饰杂宝、缠枝莲一周、中部绘人物、松、竹、草、石等,下部饰变形莲瓣纹。瓶中所绘人物神情生动,景物布局适度,富有动感,体现了当时工匠的绘画水平
景德镇窑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
高三七.六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文物商店藏
小口短颈,圆肩长腹,内挖圈足。通体施透明釉,略泛青色。器外绘青花三组,肩部绘如意纹、凤穿牡丹纹、锦地纹等,腹部主题纹饰为四面菱形开光,内依次绘爱莲、爱荷、爱梅鹤、爱菊四组人物。下绘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元
高六三.六厘米
英国伦敦大学亚菲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
瓶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自口至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杂宝莲瓣,层次清晰,繁而不乱。颈部蕉叶纹之间书有纪年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捨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证明此瓶原为寺庙供器。此瓶共有一对,纹饰及铭文均相同,是现存最为重要的、有确切纪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
景德镇窑青花双耳连座香炉 元(至正十一年)
高十厘米、口径六.七厘米、底径六.八厘米
九江博物馆藏
该器平唇,直沿。口沿上饰对称双系,束颈,鼓腹,腹下饰三足,足与平座相连。座呈六方形。座中部内收,底部内凹。炉的颈部用青料绘变迴纹一周。腹部饰折枝菊花纹两组。座中部内收处又绘变形迴纹一周,青花呈色浓艳青翠,料浓处有深色铁锈斑。施青白釉,底部无釉。
景德镇窑青花西王母像 元
高一九.六厘米、底宽一三.五厘米
一九七八年于杭州文三路出土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
西王母端坐中央,左右各立一童子。西王母头带凤冠,身着披肩,下着长裙,双臂自然下垂在前身相握。两侍者均双手托一果盘,身微侧向西王母。左边侍者前塑一立鹤,右边侍者前塑一小鹿,均作仰首状。
西王母、童子的衣领、披肩、头饰、衣[袖及托盘中的供品,均施有青花与褐彩,西王母胸前的青花如意纹清晰明辨。这件纪年墓出土的元青花西王母像,为研究元青花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景德镇窑青花盖罐 元(至正七年)
高一七.七厘米、口径九.二厘米、底径九厘米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四川省雅安市文化路窖藏出土
四川省雅安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直口,矮颈,丰肩,敛腹,圈足,肩上有双系。有盏,盖顶隆起,有宝珠状钮。腹中部接痕明显。器物通体施青白釉,唯圈足露胎,足端较宽,挖足浅。腹部一侧有直书[至正七年置]青花楷书款,青花发色浓艳鲜丽,具元代[苏麻离青]特点。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榖仓 元
通体二九.五厘米、横宽二十.五厘米
一九七四年江西景德镇市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仓呈楼阁式,庑殿琉璃作垂檐顶,覆以筒板瓦,设有勾头滴水。正脊中部塑带叶仰莲一朵,上饰扁平矛头;两端吻兽饰坐狮。楼上周设栏杆,前后各塑有人物。层楼与仓身分塑,有子母口嵌合。仓底座环设栏杆,正面朱门,柱上有[禾黍丰仓禀实]、[子孙盛而福禄崇]青料楷书联语;背面设插入式瓷板,上书青料楷体墓誌文。两侧门楼上,绕以朱栏,各塑两伎乐人;楼下各塑两侍者,分别有[五榖仓所]、[凌氏墓用]题铭。此仓设计巧妙,全器集青花、釉里红、褐彩、青白釉于一身。据仓上墓誌文记,墓主凌氏葬于后至元四年,这尤属目前仅见的一件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神品,使之成为国之宝,世之珍。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元
高二二.五厘米、口径七.七厘米
一九七四年江西景德镇市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罐短颈溜肩,腹上鼓下收,平底露胎。器身堆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其间分饰卷云纹。胫部堆贴仰莲纹一周。颈部以青料横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楷体款。肩部用青料横书[刘大使宅凌氏用]楷体题记。罐带盖,盖面堆塑杂宝,盖顶作塔形,塔身正面设小龛,龛内塑坐佛一尊。塔座呈六方形须弥基座。塔龛门及盖边堆塑串珠纹。全器施青白釉,堆塑处以青料及釉里红加彩。此罐造型奇特,且胎细釉润,工艺精巧,颈部又有纪年款铭。属稀有的景德镇窑元瓷精品。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 元(延祐六年)
高四二.二厘米、口径九.三厘米、底径一零.三厘米
九江市博物馆藏
该瓶由瓶身和盖两部分组成。瓶身装饰以六道弦纹,分肩、腹、下部三组。肩部堆塑狮、象首各一对,兽间绘複线如意纹四朵,右下方又绘小云头纹两朵;腹部饰缠枝牡丹纹四朵,花姿形态各一,或含苞待放、或花绽初开,接下绘仰莲八瓣,瓣内饰蕉叶、蔓草纹。盖呈笠状,上塑柱状七级宝塔,塔顶宝刹作葫芦形。盖面绘十二根荷叶纹。通体施青白釉,青花呈色蓝中略灰,两笔相交处色塊较深,起笔收笔处呈褐色圆珠。
该瓶是目前国内外有纪年可考最早的一件青花器,是元代早期青花代表作品。对研究青花起源、纹饰演变和青花成熟期,都具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景德镇窑卵白釉折方执壶 元
高二六.五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器自颈至足为折方形。方体弯流,折方把手,通体施卵白釉,但釉色稍带青,釉面较匀净。似属卵白釉的早期制品。
宋、元景德镇执壶造型多样,有圆形、葫芦形、瓜稜形、提梁形、还有长颈执壶等。但少兔崽子折方形器。因而这种形制的作品可能在当时制作不多。从造型看,形制横仿当时的金属器制作。此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是元代景德卵白瓷中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褐彩荷叶形盖罐 元
高一零.四厘米、口径六.三厘米
北京丰台金代塔基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器物造型新颖,直口,平底,白胎。荷叶形盖,上刻荷叶茎脈纹。罐体满饰各異褐彩斑纹。釉色晶莹润澈,青白釉彩,相映成趣,是青白釉瓷中不可多得的产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镂雕五峰笔架 元
高一一厘米、长一八厘米
北京元大都遗址新街口城墙下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以五座镂雕的山峰作成笔架,峰顶有浮云环绕,主峰上彩云托月,山崖一侧有藤蔓与青竹,山腳下为浪花飞濺的海水,水中游龙嬉戏。器物造型别致,想像丰富,极富装饰性,胎质坚硬,釉色莹润。胎底白色,泛斑驳火石红色。该器出土于元大都遗址中,可以断定为元代器。
景德镇窑青白釉小船 元
长一六厘米
船首尾窄,中部宽,底平。船体中空,有中舱和艄舱,中舱两侧有横栅栏。通体施青白釉。制作精緻。此类瓷制小船为元代典型器。另有青花及龙泉窑青釉制品。或认为是砚滴,属文房用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匜 元
高四.六厘米、口径一三.三厘米
北京昌平坡关公社元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平唇,口沿和底部露胎,方槽形短流,流下部有一卷云形小系。匜内底饰弦纹一周。此器造型优美,胎薄而坚,釉色青白莹润,为此类器物中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联罐 元
高七.四厘米 通径一五.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两罐撇口,粗颈,扁圆腹,平底。口部一绳纹小系相连,腹相连。通体施青白釉,釉色青白乳濁,有滋润感。元代以后,青白瓷曾一度復苏,碗盏较为常见,也偶然有莲座花瓶和双联罐出现。此罐形制新颖,联口的绳纹小系制作精巧,的确是件少见的精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把杯 元
高三厘米、长九.四厘米
北京昌平旧县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敞口,杯壁斜直,整体呈倒斗笠状,口沿一周无釉,白砂底,中心挖去一塊呈环带状,足跟内颂,切削整齐,碗内心微鼓。一侧有柄。
景德镇窑青白釉浮雕螭龙纹省油灯 元
高一一.七厘米、口径七.四厘米
一九五八年重庆市海弹公路出土
重庆市博物馆藏
敞口,碗形灯身,器壁为夹层,中空,弧形腹,腹上有两小孔,灯碗内有一八字形足支撑的空心柱,用于放置灯芯。两螭龙堆塑在灯碗外壁,呈对称状。竹节灯柱,覆碗形圈足,灯碗,灯座满饰以坚凸稜纹,胎质坚硬,釉色泛黄。省油灯是唐代邛窑创烧的新品种,以后历代继浇。从灯碗夹层边上的两小孔注入冷水,上层注油置灯芯,燃烧时夹层中的水可以降低灯的温度,减少油的消耗。据陶瓷学者实验测试,陶瓷省油灯平均能省油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四,在科学技术上堪称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和创造。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用器和艺术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双鱼纹盘 元
高五厘米、口径一七.五厘米、足径七.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里外施青白色釉,釉层薄而半透明,盘心釉下刻划双鱼戏水图。鱼儿首尾相对,盘旋游戈。鱼纹是景德镇宋瓷中大宗的装饰纹样,元代仍然普遍使用,反映出人们祈盼[富裕]的生活心态。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菊瓣纹碗 元
高五.八厘米、口径九.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敛口,深腹弧壁,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喾灰青而布满开片纹。胎体厚重,碗外壁一周排列整齐的压印菊瓣纹,菊瓣内陷,边缘凸起,形成一条条放射状白色叶筋,向上伸展,充满古拙劲硬的美感。
青白釉印花缠枝菊纹碗 元
高四厘米、口径一四.二厘米
一九六三年江西省南昌市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碗敞口浅腹,圈足宽矮。器内于外圈环饰迴纹一周,内圈主题纹样为缠枝菊纹。印纹清晰,唇沿芒口,属江西地方窑所产。此碗出土于南昌市元代至正八年(一三四八年)纪年墓,有绝对年代可考,属断代标准器。
景德镇窑青白釉[天下太平]执壶 元
执壶体扁,小口带盖,短颈,肩部两侧附把与流,圆腹,小足外撇。腹部中间印线纹。上有[天下太平]四字,线纹外围印双层莲瓣纹一周,纹饰凸起如浮雕状。此咱线纹在元代青花瓷器中亦有所见。
景德镇窑青白釉暗花执壶 元
高一七.六厘米、口径四.三厘米
江苏省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洗口,长颈,鼓腹,圈足。颈、腹间有细长弯把和细长弯流,弯把上有一小钮,上部附宝珠顶盖。腹部暗刻折枝花纹,纹饰纵细流畅。造型精巧工整,釉色青白匀净,制作十分讲究,是一件难得的元代青白瓷上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兽钮盖罐 元
通高一四.八厘米、口径六.三厘米、底径五.九厘米
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老虎洞元墓出土
赤峰市博物馆藏
此器盖面圆隆,平沿下折,母口。盖钮塑成兽形,卷尾蹲坐,扭身回首,神态逼真。罐身子口,直领,丰肩,深腹下收,平底内凹。胎骨坚硬,有杂质,底露浅赭色胎质。盖罐通体施青白釉,细润光洁,白中泛青,较宋青白瓷略显灰色。该罐器型新颖,制作精致,是元青白瓷中的珍品。出土时有形制相同的共两件。
景德镇窗青白釉蒜头瓶 元
高一三.五厘米、口径二.二厘米、足径四.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为蒜头口,溜肩,垂腹,圈足,肩部有弦纹一道。造型仿汉代铜瓶样式。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呈现月白色,釉面润泽,有细小开片纹。
德镇窑青白釉浅浮雕八角形瓶 元
&高二七.二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
器呈玉壶春式,整器呈八角形,通体施青白釉,器腹八角形以缀珠纹组成,腹部有浅浮雕花卉纹八组,釉色白中泛青,纹饰精美,制作十分讲究。口部、底座均为金属镶入,给器物增添了几分富丽色彩,这种金属口、座,在中东地区发现的元、明中国瓷器上有很多,多为十八世纪前期由当地加工
景德镇窑青白釉玉壶春瓶 元
高二八.二厘米、口径七.七厘米、足径五.四厘米
一九六三年北京崇文区龙潭湖铁可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撇口,细颈,圆腹,圈足,轮廓线变化柔和,胎较厚,釉色青白。圈足无釉,采用贴花和串珠式装饰手法,在腹部如意云纹中上下分别环以[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吉祥语。此种串珠式装饰手法在元代青白瓷中很少见,颇有研究价值。因该器出土于元代墓葬中,且有明确纪年可查,因而可以确定其为元代器。
景德傎窑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 元
高一二厘米、口径九.三厘米
一九五二年西南军委管理科移交
重庆市博物馆藏
宽沿,敞口,内敛为短颈,宽带形耳,耳下附贴图形环,鼓腹,平底,兽面足,胎厚洁白坚硬,通身施青白釉,器内施半釉,底心点釉,釉色明澈丽洁,如玉,施釉略显厚,整个器型显厚重、饱满,治体无半透明特征。此器具有元代瓷器的特点。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薰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类哥窑淡青釉带把盏 元。安徽博物馆收藏。1977年安庆市出土。
类哥窑灰青釉葵花口盏 元。安徽博物馆收藏。][]
钧窑碗元,上海博物馆收藏。大口微内敛,深腹小足,圈足外撇,足端面由裹向外倾斜,圈足底心凸起,为元代流行的一种碗式。胎色灰褐,胎体厚重,尤以底部为甚。器内施茄皮紫釉,釉色红中泛紫,器外壁施天蓝釉,器口釉薄处微露胎褐色,釉面气泡、棕眼密集,釉色光亮。碗外壁施釉不到底,胎釉交接处釉垂流呈滴珠状。此种在碗内裹施通体一色的茄皮紫釉在传世的元代钧窑器中是十分罕见的。
钧窑紫斑双耳罐元,故宫博物院收藏。罐侈口,丰腹,腹下渐内收,圈足,肩两侧安双耳,通体施乳濁的天青釉,釉面布满开片纹,腹下部有一月牙形的玫瑰紫斑块,如夕阳映照下的一片红云,分外娇艳。元代钧窑继承了宋钧窑烧造的优良传统,色彩丰富而又千变万化,但釉面更乳濁,胎骨中的颗粒较粗,开细片纹的现象也更多见。
钧窑青釉大碗 元,故宫博物院收藏。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大盆 元,河北省博物馆收藏。
钧窑玫瑰紫斑釉盘 元,首都博物馆收藏。
钧窑天蓝釉荷叶式公道杯元,赤峰市博物馆收藏。杯外观形状为花口荷叶式,颇带动感,敛口,斜腹,露胎缩釉,足露芝麻酱色胎。杯内有一倒置的花口荷叶形杯心,杯心底部有六个对称的孔洞使公道杯心中有心,内外相通,杯心正中有一个直径
钧窑月白釉小瓶 元,故宫博物院收藏。
钧窑月白釉玉壶春瓶 元,大同市博物馆收藏。
钧窑月白釉紫斑钵 元,故宫博物院收藏,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钧窑天蓝釉双耳三足炉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浅盘口,直颈颇粗,扁圆腹,下承兽形短足,附长方形衡耳,形制虽小,但给人以饱满浑圆之感。胎体厚重,胎骨坚硬。通体施天蓝釉,釉面均厚,有气泡棕眼。衡耳炉是元代钧窑流行的一种炉式,器表或素面,或有贴花、加彩斑等装饰,形制有大小之分,大的高近四十厘米,小的仅十厘米左右,此器便是具有元代典型特征的小尺寸炉。
钧窑贴花双耳三足炉 元,故宫博物院收藏。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元,首都博物馆收藏,此瓶一对,式样相同。口沿翻卷呈五瓣花形,细长颈,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连五孔座,座作五壶门。颈肩之间饰对称的摩羯形双耳,腹部两侧饰凸起衔环兽面纹,额头刻
毫斑碗元,1978年四月松山区关家营满族乡哈金沟村元代窖藏出土,松山区文物管理所藏。
碗平口,口沿微敛,深斜腹,矮圈足,足心下凸,垫烧。胎质粗,呈土黄色,较宋厚重。外腹缩釉露胎,施黑釉,碗内黑釉上透出较规则黄棕色细长的条纹状窑变,似兔毫状向外放射,纹理较粗。外壁无毫斑纹,有四道弦纹,碗内多棕眼,外壁无釉处有黑字,似为
景德镇窑青白釉堆塑瓶 元
通高二五.七厘米、口径八.七厘米
一九七五年江西鄱阳县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瓶广口短颈,溜肩瘦腹,圈足外撇。带盖,盖呈笠幅状,钮作圆柱状多级塔式,盖顶塑立鸟。颈、肩部贴塑生肖头像六个,头像下各剔刻简洁线条,象徵蔽体衣衫,墓中出土必是一对,合成十二生肖图像。腹部中线以下,环刻重瓣仰莲一周。江西地区于宋、元时期葬墓盛行随葬堆塑瓶,然多为高大粗器。唯此类瓶矮小精巧,且胎细釉亮,为元代景德镇窑所产堆塑瓶中之佳作。
景德镇窑青白釉揑雕瓷枕 元
高一五.三厘米 长三二厘米
大同市博物馆藏
枕面作花瓣形,饰以阴刻万字锦,四侧分别作殿堂及洞府,以枕面边沿代殿檐,檐下及门楣作流苏连接,四角各有璎珞下垂,下角各有栏杆护绕,前后殿门两侧为透雕花窗。每侧各有故事人物一组,前面为广寒宫,嫦娥坐圆庵中,把镜整容,两女侍拱手立左右,庵边一侧蟾蜍蹲伏,一侧玉免捣药,庵外两女侍立階两侧,一抱团扇,一捧奁盒。左边为老君炬丹图,右边为童子拜观音图。后边的一组,一人坐案后,四侍者分立階上下。故事内容待考。此枕制作精美,实为罕见。
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 元
高四一.三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佛像正面凝视,作趺坐状,身穿袈裟,大袒胸,两手自然下垂,置于腿足之上,通体施青白色釉,袈裟部分呈黄褐色斑,底部无釉。面容端详,衣褶转折线条明晰,人体比例协调,制作十分精美,是元代青白釉瓷中的佳作。
黑釉褐彩碗 元,上海博物馆收藏。
耀州窑白釉褐彩骑马俑元,耀州窑博物馆收藏。1986年陕西铜川黄堡下马村出土,。背负一物(已残失),俑的帽饰及眼、鼻、嘴也用褐彩描绘。人和马的神态,表情均憨厚朴实,惹人喜爱。此俑的装饰方法为釉下彩,即先在胎体上用褐彩料描画,再施白釉入窑烧成。白色釉面乾净光润,褐色彩料凝重。釉下局部施化妆土,座底部无釉。
耀州窑白地黑彩盆,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吉州窑米黄釉碎纹梅瓶 元,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吉州窑彩绘海涛纹小瓶元,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收藏。1984年常州纺机厂工地出土叭小口,细长颈,膽腹,矮圈足略作外撇。瓶体由三载坯胎粘接而成,接痕较明显。施炒米色白釉,配以褐色彩绘。口、颈部饰粗细弦纹数道,间以小蝶纹,主题纹饰为海涛纹,足部以两道弦纹结束。整个器面为纹饰所覆盖,但没有繁乱之感。构图丰满而多变,笔法简洁而酣畅,颇得国画写意之神韵。浓郁的吉州窑彩绘风格与技艺在此充分展露。此瓶器型虽小,但其造型、装饰手法均具元代特征。为吉州窑彩绘瓷之佳品。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瓶 元。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
白釉[内府]瓶 元,内蒙古自治区哲盟开鲁县文物管理所藏。[]
磁州窑白地黑字瓶元,小口外撇,短颈,长圆腹,至底外侈呈圈足,底心凸起。胎骨厚重,尤以底部为甚。胎色米黄,胎质稍粗。器内口沿及器腹上半部施白色化妆土,上罩高温透明釉,由于化妆土不到底,故腹下部无化装土处的透明釉微露浅褐色胎色。器腹自颈至腹下部有两直行呈对称布局的墨书:
磁州窑白釉铁锈花钱纹瓶元。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物管理所藏,瓶小口折沿,短颈溜肩,鼓腹平底。通体施白釉,以黑彩绘出花纹。底部无釉露胎,胎土色黄致密。底及肩部以简笔绘出仰覆莲瓣纹,腹部饰钱纹及菊花纹。该罐纹饰层次分明,笔法简练,构图精巧。极具元代磁州窑器物的特征。为一件难得的文物艺术珍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赭彩人物盖罐 元,首都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青釉刻花带罐炉元。上海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青釉褐彩骑兽水注元,上海博物馆收藏。此兽作卧伏状,昂首张口,内中空,尾端处有一小孔,但巧妙地被蜷曲的尾巴掩盖了,兽背上骑一人像,兽与人像的神情姿态均刻画得虎虎有生气,兽嘴作流,是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文房用具。通体施青釉,釉色粉青,釉面滋润莹厚,兽身上点缀褐斑为饰。这类精巧的动物形水注在元代颇为流行,尤以龙泉与青白釉制品为多见,其形变化多样,除此器外,尚有童子牧牛,鲤鱼、坐俑、滴舟等,俗称砚滴。此类产品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出土最多。
龙泉窑青釉滴舟元,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砚滴汉代以来多为兽形,船形则为龙泉窑所首创。这种砚滴,平底,中部及尾部有篷,一面有一个带草帽、披蓑衣的船夫,两边有镂孔船栏板,船舱下部中空,一端有一小孔可滴水。施青色釉,近底部有烟熏痕,外底无釉,呈灰红色。此器皿,也是了解当时瓯江流域船只形制的珍贵宝物资料。
龙泉窑青釉褐斑器座
元,上海博物馆收藏,口微外卷,短颈,颈部镂四小圆孔,器腹镂空呈五穿格形,平底附五如意形足,底中心镂一圆孔,形制小巧玲珑。通体施青釉,釉面滋润,釉色青翠。器口、足部、底部点加褐斑为饰。此种在青釉上点加褐斑的工艺虽早在西晋至南朝的浙江青瓷上已经流行,但后一度中断,直至元代龙泉窑纔重新恢复了这种装饰技法。
龙泉窑青釉骑犼观音像 元,首都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青釉印花双鱼纹八角碗元,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碗作八角形,撇口,圆圈足。外壁八面各有一开光,开光内不施釉,胎氧化呈赭红色,各印人物、花树。内壁开光内印凤、鹤、孔雀纹,衬以荷花纹。内底印双鱼纹。施粉青釉,翠绿润泽,甚雅观。印花开光不施釉,露氧化红色胎,是元代惯用的技法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 元,上海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青釉龙纹大盘 元,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
龙泉窑青釉葵花形大盘元,赤峰市翁牛特旂元墓出土,赤峰市博物馆收藏,盘呈三十六瓣葵花状,俯视如盛开的葵花,花口折沿,浅腹微曲,盘心凸起,矮圈足。胎色灰白,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绿色釉,釉面肥厚莹润如玉。内壁花瓣出筋,与葵瓣形口沿相对应。盘心刻划两支相背全枝荷花。垫烧,盘底露胎处有橘红色
龙泉窑青釉连座琮式瓶 元,龙泉窑博物馆收藏。
瓶分上小下大两段,上部仿玉琮形式。下作方形座,座面上部饰对称卷草纹,中间饰
龙泉窑青釉铁红斑瓶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
瓶喇叭口,长颈,鼓腹,宽矮圈足,造型优美大方。胎质灰白,粉青釉肥厚光润,足端露胎呈红褐色,足底施釉。通体釉上分布有二十五个铁红斑点,呈黑褐色,盛于东晋,是早期浙江地区窑场创造的装饰技法,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普遍采用这一技法。此龙泉窑青釉铁红斑瓶在同类产品中殊为精美。边缘晕散。系中国青瓷上传统的点彩技法。
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大瓶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1327。
龙泉窑青釉贯耳瓶元。杭州市文物研究所收藏。直口平唇,细长颈,颈上部装贯耳,鼓腹,矮圈足。施粉青色釉,圈足底无釉,呈朱红色。杭州市老东岳元大德六年(
龙泉窑青釉鼓钉炉 元,龙泉博物馆收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踝有紫斑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