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苏轼有哪些是对朋友的不舍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09月27日 16:41水调歌头苏轼的赞歌._百度知道
水调歌头苏轼的赞歌.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水调歌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 课件下载(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课件)
您现在位置: →
课件名称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课件)
作者:孙笑一
这是为省录象课准备的一个课件,美观而实用,适用于初中语文第四册。在这个课件的取材上截取了部分资源网上的东西,这里谨对资源共享的朋友们作以回馈,并感谢我校几位老师的指导帮助。 ()
适用年级人教版 八年级教学课件
友情提示:如果您在点击时出现“找不到网页”或“无法连接服务器”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方法如下:
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一选项,把前面的勾去掉,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本课件是本人上课所用,特别是对学生的训练非常规范,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上传者:phm0804&「下载次数:224」·&&&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知人论世,全面了解风流旷达之苏轼。抓住怀古诗的结构,突出豪放词的特征由来,训练炼字、炼句的赏析,很不错的。.
上传者:zhongqun&「下载次数:164」·&&&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课件言简意赅
内容简练,图文并茂 适合教师课堂教学。制作精致 有内涵.
上传者:&「下载次数:401」·&&&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中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上传者:sunhuayou&「下载次数:71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本课件详细讲解了这篇词的写作背影,作者的感受,讲解了字词,优美的词名。 上传者:wangzhfeng1&「下载次数:175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参阅大量优秀课件,根据新课改要求精心设计改编,既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修炼,思路清晰,好操作。.
上传者:yuwenzu2014&「下载次数:580」·&&&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上片:写景
——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上传者:yzy620&「下载次数:528」·&&&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生平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上传者:chengrong&「下载次数:714」·&&&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苏轼词二首
通过学习两首词,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通过对两首词内容的鉴赏,体会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传者:chengrong&「下载次数:594」·&&&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苏教版《水调歌头》的教学,本文紧扣教学大纲。重点培养学生自读古诗的能力。.
上传者:&「下载次数:607」·&&&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上传者:一蓑烟雨0898&「下载次数:67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苏轼(赤壁赋)通过作者简介、名家朗读、前后赤壁赋的对比来解读文本.
上传者:fangcao919&「下载次数:781」·&&&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中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诵读、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上传者:ygl7752383&「下载次数:1365」·&&&课件简介:flash制作,转发课件, 很实用的公开课课件,制作精良,图文并茂。从背景音乐到课文分析都有独到之处.
上传者:jingfeng
邮箱:&「下载次数:916」·&&&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介绍苏轼生平,有助于我们学习苏轼作品,知人论世.
上传者:qiushuiyin
邮箱:&「下载次数:566」·&&&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邮箱:&「下载次数:704」·&&&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四,内容详尽,讲课实用.
上传者:yinchuan.hk
邮箱:&「下载次数:60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课堂模式完全遵从新课标的课堂模式
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上传者:bxl2926
邮箱:&「下载次数:89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改编课件, 内容很全面,系统,很实用,知识点很全面,图片漂亮,内容很丰富,苏轼词的对比.
上传者:xueyingbaby
邮箱:&「下载次数:49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此课件符合新课标要求,比较实用。包含了课文重难点讲解,解词释句,探究延伸,拓展积累等都比较到位,绝对让您满意。使用时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稍作修改。适合BCD类学校教师教学用。.
上传者:maree107
邮箱:&「下载次数:588」
相关教案··········>>...
相关文摘··········>>...
上一个『』&&nbsp下一个『』
搜索该课相关的课件&
搜索相关的音像素材&
搜索该课相关的教案&
搜索该课相关的论文&
浏览更多语文课件,请访问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doc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68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
备课人:邵秀娟 高景涛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 :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调歌头苏轼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