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草原是哪4个主要描绘了什么。4个

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4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小学教研 && 语文教研 && 课例点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7《草原》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青县教学研究室/孙国/张苹
【教材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17《草原》前置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请给以下带点的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三)解释词语(写在书上)
高歌渲染、勾勒、洒脱、迂回、疾驰、拘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其它需要重点体会的词语:__________(写在书上)
(四)通过阅读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
(五)默读思考
1.草原的美表现在风光美和人情美两个方面,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加以体会。(在书上画出并写感受)
2.请从人情美这一部分找出写人们热情的重叠词,并写出读完重叠词后的感受。
3.提出两个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
4.抄写下列句子,并在书旁写理解批注。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③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六)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描写草原的诗、四字词(加上动作),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课堂实录
(高青县实验小学/张苹)
课前:同学们:课前让大家学唱了关于“草原”的歌曲,现在就让我们也唱起来吧。表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不仅动听,而且动作也非常的优美,今天,我们跟随来老舍爷爷再次走进内蒙古的大草原,去领略那迷人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齐读课题:《草原》
整体感知:
师:预习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1:美丽、辽阔。师评:(你真会概括,两个词,简练。)
生2:美丽、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评:(孩子,你真棒,用书中的词来说,和作者都产生了共鸣。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3:我来补充,我认为他们说的不具体,文章主要是从两方面写了草原的美,第一方面:草原的景美,第二方面是草原的人也美。(师评价:你真会概括,即简练又全面,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加2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师:刚才这位同学谈到了课文主要讲了景美和人美。(课文主要讲了景美和人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方面,用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的同时统计小组得分。)
四、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景美
组长主持: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景美,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草原的景美。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请大家看课文第一段(有我们组的小小播音员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2:当我听到你读“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的时候,语速是那样的缓慢,在我眼前仿佛真的看到草儿在微风的吹拂下跳舞呢,大草原一望无际,真的好美。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台下生:我也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美,好像草儿绿的在流动。
3号同学总结:我也从蔡子涵的读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一望无痕。大家看这是我们小组课前搜集的图片(欣赏图片并简要介绍图片内容)你看这草原的景多么迷人啊,你们喜欢这个大草原吗?(喜欢)
那就让我们和蔡子涵那样有感情的读出草原的美吧。(齐读)(师评价: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也被你们的朗读感染了,看这句话写的这么美,整个草原就像只用绿色“渲染”,&出示范作:渲染和勾勒的区别,让生体会渲染美&我们应该怎样读?读的柔一些,叫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个字深深地记在心里吧,咱们来写一写,(出示前置自学时写的两张不好的进行讲解注意事项,“渲”写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水要写成弧形,尤其是第二个点,长横要伸展,师边范写边讲解。生练习。)
(师评价:同学们写的很好,字的结构比较紧凑,请小组继续汇报。)
组长:刚才我们小组的同学们汇报的非常精彩,我知道了作者把小丘比作了中国画,一个比喻句就把草原描绘的这么美。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大家点评。(你们小组分工明确,还通过图片汇报方式很好,组内同学评价到位,我要向你们学习,同意给你们小组得10分。
(掌声感谢小组同学的精彩汇报)
台下学生:生1:我觉得这一句也写出了草原的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两个比喻句也很形象的写出了草原的大、美,无边无际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多美啊。(把羊群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绿毯)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想到了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到了哪些古诗?
生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评价:能联系资料谈感受值得借鉴)
生3:你们联想到了诗,我喜欢的这句话还联想到了四字词语呢,“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也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碧绿。我想到的词语有:一望无痕、无边无际、草长莺飞、碧野千里、一望无际……
(师评价:同学们汇报的真精彩呀,能联系上下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资料补充的也很及时。)
过渡: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让我们配上音乐再来和作者一起读出草原的美吧。(配乐师生接读)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精彩啊,我也仿佛来到了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么美的草原风光呀,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来到这一碧千里的草原,我既------又--------
来到这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我既------又--------
--------,我既------又--------
师总结:同学们想象真丰富啊,一个关联词让大家想了这么多,难怪连骏马和大牛也被这美景所打动呀。
第二部分:人美:
第2小组汇报:
组长:草原的美景令我们陶醉,草原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我们两个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打算从“迎接、相见、款待”这三方面来汇报草原的人美。我先来汇报第一方面:“迎接”我想在前面加一个词来形容:“热情迎接”请大家看到:“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弛,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了,他们“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来到几十里外迎接,而我们这里到别人家里做客去就是了,而主人也从来不会到几十里外来迎接,我认为这也是蒙古族人民的一个特有的民俗风情。你们有补充的吗?
生2: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请你帮我解答。“为什么这里用‘飞’过来,而不用‘飘’呢?
生1:我来帮你解答,我认为‘飞’字更能体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他们骑着马来到几十里外迎接,恨不得马上见到客人们,心情是急切的,别的字无法体现出人们当时的心情,只有这个字合适。
(师评价:你真会思考,总结到位。这就是作者的用词巧妙之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严谨。)
师总结:同学们,在这里把穿着节日盛装的蒙古族同胞比作彩虹,美丽的彩虹就象征着美丽的蒙古族人民,此刻,客人们终于迎接来了,寂静的草原上热闹起来了,生:“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请继续汇报。
生2:我继续汇报“相见、款待”我想在他们前面加个形容词就是“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大家看:“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团结互助。”大家请仔细看这里有一个重复性的词语,两个‘再’把人们相见时的亲切表现出来了,见面了,多么激动呀,谁能读出这激动、兴奋的心情?(生指名读)(生评价:你读的很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相见的场面。)
生2: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在款待这一部分也出现了许多重复性的词语,谁来汇报?(生汇报)(生评价:你找的很准确,这些词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师总结评价:同学们越来越会思考问题了,重复性的词语就能让我们把文章体会的这么透彻,咱们也来读一下这些重复性的词语吧,男女生分读,读第二个的时候要读的重一些,这样热情好客的感情就出来了。(生读)
过渡:通过你们再次读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你们还知道哪些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很好客的风俗人情?
(生补充资料:生1: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是蒙古人招待客人的上等珍品。生2:跳舞、摔跤是人们联欢时候特有的民俗风情。生3:吃饭的时候边吃边唱。生4:老翁、干部向我们敬酒还体会到我们两族人民的情是深的。生评:大家的资料补充的很好,我们汇报完毕。
师:是啊,多么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啊,人们终于相见了,生齐读: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师:宴会上,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有-------了,--------了(继续从文中找出来汇报)生:鄂温克姑娘们的舞蹈跳起来了;美丽的歌声唱起来了;小伙子们套马、摔跤表演起来了。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师过渡:是啊,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酒逢知己千杯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请同学们接着说-----向我们敬酒,------想我们敬酒……师总结:是啊,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
生评:(同学们这些句子太美了,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再来读一下吧: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师评价:你们真会读课文,能够重读这些重复性的词语。)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大家点评。
生:我认为你们小组派两个人上来汇报这种方式很好,还节约时间,能抓重复性的词语来体会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跟同学们互动的也很好,同意给你们小组加10分。
五、拓展升华:
师:(音乐响起‘草原夜色美’)同学们,就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草原的人更美,草原的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情谊是最深的。正因为如此,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蒙汉人民谁也不肯走,此时,你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想说什么?
此时,我就是蒙古族同胞,我想说--------
此时,我就是汉族兄弟,我想说--------
师:正因为如此,老舍爷爷情不自禁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里有颗颗分不开的心啊,所以老舍爷爷依依不舍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里有深深地情,这里有浓浓的爱啊,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吧:“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总结: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深似海,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大花园,56个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幸福、和谐的新生活,同学们让我们歌唱这幸福的生活吧。齐唱:“爱我中华”(歌表演)
师:同学们,在歌声中,在舞蹈中我们与草原依依惜别了。
六、作业:
我们继续走进草原,现在的草原已经变了模样,搜集资料,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下节课我们汇报交流。当前位置:
>>>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
锡林郭勒草原
&&&&&&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色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本文是以写&&&&&&&&&&&&&&&&&&&&为主的文章。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写在下面,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 &&&&& 作用:&&&&&&&&&&&&&&&&&&&&&&&&&&&&&&&&&&&&&&&&&&&&&&&&&&&&&&&&&&&&&&&&&&&&&&&&&&&&&&&&&&&&&&&&&&&&&&&&&&&&&&&&&&&&&&&&&&&&& &3.文中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各写一句。&&&& 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4.短文结尾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省略&&&& B.列举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5.短文主要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之情。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期中题
1.景&&&2.过渡句: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3.比喻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宝镜一样。&&&&&&& 排比句:鲜红色的山丹丹花……阵阵的清香。&&&&&&& 拟人句: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安闲地嚼着青草。 &&4.A&&&5.锡林郭勒草原是一个既美丽又欢腾的世界&&&& 对大草原的赞美和喜爱(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修辞方法
现代文阅读: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包括:(1)划分段落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3)列小标题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4)归纳主要内容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5)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阅读步骤及技巧: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现代文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1、理解题目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2、阅读文章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1)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2)理清思路: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3、认真读题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记叙文: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根据时间先后划分;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标点符号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9&、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发现相似题
与“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86517475451383811808016607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了草原的 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