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永顺舍巴节什么电视台2015阅兵直播的电视台

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舍巴节召开媒体推介会
&&&&:&& 9:39:52
&&[&浏览字号:&&]&&?热线&&
<FONT face=楷体_GB日,中国网络媒体湖南行(湘西站)媒体推介会在芙蓉镇举行。
彭司礼(州人大原副主任)回答记者问题。
  中国江西网4月25讯(记者 杨涛 道)2012年中国网络媒体湖南行(湘西站)媒体推介会在芙蓉镇举行,参会州领导有:刘路平(州人大主任)、彭司礼(州人大原副主任)、麻建锋(管理会主任)、向宏国(管委会副主任、公司董事长)、钱文科(州旅游局副局长)永顺县委县政府领导:曾维秀(县宣传部长)、向仕连(县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致辞。
  湘西芙蓉镇景点圈旅游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年9月28日,是湘西州人民政府下辖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企业,公司的成立,是实现州委州政府制定的:“将芙蓉镇景点圈整合和培育成为新型旅游品牌,打造和建设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旅游终极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的实施平台。
  新浪记者:舍巴节的来历、舍巴节对土家族的意义、舍巴节是否成为年度性活动?
  彭司礼答:舍巴节的来历。这正是这次舍巴节论坛所研究的课题。总体上说,这是土家族的祭祀性节日,神与祖是两大祭祀对象。神有八部大神、社神,八部大神是祖神,社神是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神。祖有彭公爵祖、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先祖。应该说,舍巴节是土家族因神和祖先的崇拜而产生的。
  舍巴节对土家族有重要意义,一是继承传统,土家族的祖先具有勤劳、善良、爱国、爱家、豪爽、亲和的品德,祭祖能激励人们继承这些优良品德;二是传承文化,舍巴节表演的歌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舍巴节已经是年度性活动,今后将继续发扬光大。
编辑:龚亚琪
新闻热线:&&监督电话:6730687&&&&&&
 相 关 新 闻
10-24v         07-05v            07-05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中国江西”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江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州旅游局-热点话题谈心录o2015
欢迎您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局!
欧道胜:2014年全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2015年展望
作者:&&发布时间:日&&来源:办公室
2014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和20.4%,连续7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GDP的38.2%;共接待境外游客32.1万人次,旅游创汇4408万美元;游客人均停留天数1.55天,人均消费635元,旅游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湘西州进入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一、2014年全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全州在建的26个州重点旅游项目计划投资12.1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在建的14个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投资8.6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近9.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凤凰县三隧一桥竣工、旅游专用通道和城北连接线建成投入使用,古城提质项目加快推进,大山江景区开发启动,尤其是“烟雨凤凰”剧场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州高端演艺市场的空白,全年完成投资4.8亿元;吉首市加快推进矮寨奇观景区、乾州古城、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工文化旅游项目达118个,完成投资近2亿元;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申遗”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芙蓉镇绿化亮化竣工、猛洞河漂流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并开通环保车;龙山县里耶古城保护和开发进展顺利,洗车河流域特色民居改造完成1200多栋,“一镇一城·四区两河”整体开发启动实施,全年完成投资2亿多元。坐龙峡十大景观工程进度良好,红石林二期工程进展顺利,边城茶峒试运营后发展态势良好,浦市古镇及白沙景区建设加快,吕洞山开发稳步推进。
(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生态富民的重要抓手,初步确定了100个左右分批次开发保护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村寨,启动了全州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经过深入摸底,向上积极申报和争取,我州60个村纳入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七部委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全州现有近20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500余家,就业人员达5万人。2014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亿元,实现门票收入3600余万元。吕洞山五行苗寨、金龙苗寨、墨戎苗寨、老家寨等苗族乡村旅游区,惹巴拉、双凤、张家坡、亨章等土家族乡村旅游区游人如织,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
(三)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招商模式,积极参加湖南(上海)投资贸易洽谈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发布重大旅游招商项目30多个。积极对接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加强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成功签订国开行花垣边城旅游开发专项贷款项目,引入资金2.6亿,泸溪县沅江风光带景区开发项目列入湖南省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投资额达3.15亿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招商和选资并重,成功引进了一批大型集团公司我州投资。凤凰县成功引进台湾嘉宝集团投资“凤鸣谷”综合开发;龙山县与重庆汇邦集团签订开发经营合同,并在龙山成立了湖南里耶旅游发展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计划五年内在龙山投入资金30亿元以上;永顺县与新华联集团计划签订开发合同,意向投资40亿元以上;吉首威斯汀五星级酒店、泸溪和一国际大酒店等高端酒店招商项目进展顺利,酒店主体施工稳步推进。
(四)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全州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泸溪白沙景区、浦市古镇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州等级景区达到13个(国家4A级景区8个、国家3A级景区5个);湘西土家族民歌、花垣苗族赶秋节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州国家级“非遗”名录达到26项;泸溪武水、花垣古苗河2个湿地公园成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花垣边城镇和永顺老司城村、龙山捞车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芙蓉镇、里耶、边城、浦市四大古镇全部晋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截至2014年底,全州“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达150个。老司城“申遗”顺利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现场考察评估,有望在2015年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五)营销宣传精彩纷呈。围绕推广“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形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施整体推介。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湖南沪昆高铁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在长沙、武汉开展了“芙蓉镇·猛洞河·坐龙峡·红石林”旅游产品说明会,在重庆举办了神秘湘西旅游推介会,在韩国举行了凤凰古城专场推介会等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在乐途网开展了神秘湘西微博大赛、摄影大赛宣传活动,搭建了神秘湘西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刊发微信40期,改版了湘西旅游商务网。全州共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32场次,参与游客200余万人次。在凤凰县举办了“四月八”、“六月六”、龙舟赛、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等活动;在吉首市举办了2014吉首国际鼓文化节、矮寨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矮寨大桥高空上刀梯等活动;永顺县举办了芙蓉镇猛洞河举办了30周年巡礼活动;龙山县举办了非遗保护节等活动;保靖县举办了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吕洞村”、首八峒山歌会、吕洞山苗族原生态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花垣县举办了樱桃会、过苗年、赶秋节等活动;泸溪县举办了“三月三”、中元祈福节等活动,“神秘湘西”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六)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旅游标准规范工作和精细化管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联手,开展了“旅游满意在湖南、品质旅游看凤凰”专项行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从正面宣传了凤凰的旅游市场秩序。制定了2014年全州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与湘潭、衡阳等地的异地交叉执法检查。全年开展旅游专项整治行动7次,检查旅游团队272个,导游人员300 余人。查获凤凰联合国际旅行社、凤凰阳光旅行社等公司违规案件10起,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依法对3起案件处罚金3万元。纠正5起恶意逃票行为,追补逃票543张,挽回景区损失8万多元,对低价营销、高额回扣的景区关停2处,对古丈县栖凤隧道口1处非法购物点予以取缔。旅游投诉同比下降85%,游客满意率明显提升。《旅游法》知识纳入到全州“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四期(每期三天)的全州处级干部《旅游法》普法培训。组织编印了《湘西导游词》、《神秘湘西旅游歌曲集》等培训资料,成功举办了第四个中国旅游日暨“文明与旅游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和湘西州第三届导游大赛,开展了景区讲解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行社总经理和导游资格培训等培训班15期,全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全州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技能显著提升。全州旅游酒店床位数达6.88万张、星级酒店47家,在建五星级酒店4家,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年无一起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州委召开了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工作上升到州委层面,为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年共召开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工作调度会、工作推进会等4次全州性的旅游工作会议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对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1次专项督查,对8县市进行了年终绩效考核。一年来,旅游系统和各县市主动作为,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凤凰县、龙山县、古丈县被评为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州旅游局荣获了州级文明单位,政府目标管理一等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旅游工作纳入州级领导“三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县市调研,现场推进景区开发工作,人大和政协分别牵头实施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开发建设,形成了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2015年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展望
2015年,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坚持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依托“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老司城、矮寨大桥”四块金字招牌,整合提升四大核心景区,加快精品景区景点和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建设,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为把我州建成生态文化公园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亿元,分别增长15%、20%以上,其中入境游客达到35万人次;来州游客人均消费达到700元,人均停留天数达到1.8天。
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旅游规划。按照“一个龙头、一个集散中心、三块金字招牌、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总体思路,加强旅游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年内编制完成《湘西州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发展规划》、《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湘西州“十三五”旅游规划》、《湘西州“十三五”旅游公路规划》和全州传统村落保护建设规划。
(二)加快项目建设。一是重点推进凤凰城北游客中心、矮寨大桥观光电梯、老司城“申遗”及博物馆建设、猛洞河游客中心等重点工程;二是继续推进里耶古城、边城茶峒、芙蓉镇、坐龙峡及红石林、浦市古镇及白沙景区等十大景区提质工程;三是打造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即以凤凰(老家寨、拉毫、老洞、早岗)、吉首(齐心、小溪、吉斗寨、德夯)、保靖(夯沙、吕洞)、花垣(金龙、板栗、磨老)、泸溪(铁山、红土溪)等苗寨古村落为重点的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沿酉水流域以龙山(洗车、惹巴拉、万龙、长青、隆头)、保靖(首八峒、亨章)、永顺(双凤、老司城、劳庄、小溪)、古丈(老司岩、张家坡)等土家寨古村落为重点的土家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四是加快旅游路网建设,坚持争资上项、社会投资并重,主动超前实施10条重点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张花高速三条连接线建设;五是抓好老司城、里耶、猛洞河、浦市古镇等景区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三)创建旅游品牌。一是突出抓好重点景区创品夺牌,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凤凰古城、矮寨奇观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力争2017年建州60周年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老司城、边城茶峒、里耶古城、浦市古镇、坐龙峡、浦市古镇等景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2家4A级景区。推进高星级宾馆建设,吉首、凤凰分别建设1家以上五星级酒店,其他各县争取招商引资建设1家以上四星级酒店;三是国土、住建、民委、文物、林业等部门积极开展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品牌创建。
(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跟进省发改委湘西办牵头实施的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的工作举措,策划包装旅游项目,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探寻中国土家源、神秘湘西苗家乐”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在州内整合住建、民委、文化、旅游等部门资金,重点抓好60个国家级特色村寨保护开发工作,协调整治300个左右特色村寨。重点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厕所、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示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等项目。
(五)推进依法治旅。一是贯彻旅游法规和行业标准,年内开展2次《旅游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继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我州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乡村旅游区、购物场所等达标升级及复核年审工作。二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诚信旅游专项整治活动。健全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典型案件业内通报制度。与工商部门合作,建立严重违规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旅游市场联合监管,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旅游合同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旅游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核定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实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在旅游旺季落实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建立重大旅游活动安全应急预案,落实省、州、县、旅游企业四级旅游应急管理。
(六)拓展客源市场。一是抓形象宣传。突出“神秘湘西”整体形象宣传,举办“神秘湘西百佳旅游摄影点作品展”和《旅游散文》全国征文大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神秘湘西”旅游形象LOGO及形象宣传用语;在“TOP”旅行杂志、湘西电视台开辟“神秘湘西”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推介湘西旅游;二是抓窗口建设。在铜仁·凤凰机场、怀化高铁站、二广高速沿线服务区、州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设立旅游宣传窗口。三是抓资料编印。制作湘西旅游宣传片和旅游宣传折页,出版湘西民俗文化知识读本及针对游客的湘西旅游“口袋书”。四是抓网络促销。与携程、去哪儿等知名旅游网站链接,加大网络推介力度,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资讯,把湘西特色旅游商品纳入旅游电商平台。五是抓节会活动。把土家族社巴节、苗族赶秋节、吉首国际鼓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节庆品牌。
(七)推进产业融合。一是生态文化融合。建设中国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2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开发,把生态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景区建设中去,建设一批茶叶、猕猴桃、红提葡萄、椪柑、草莓、油菜、花卉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观光游、体验游和休闲养生游。二是村镇开发融合。发挥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作用,启动芙蓉镇、里耶镇、边城镇、矮寨镇、山江镇、浦市镇、奇梁洞等中心集镇的旅游地产开发,建设特色商业示范街、特色美食城和旅游商品销售批发中心,在城市环线、干线公路沿线和重点景区注重彰显民族建筑特色,实现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三是旅游商品加工融合。大力扶持民族旅游商品企业,发展以土家织锦、蜡染、银饰、竹艺、踏虎凿花等为主的民间工艺,以湘西腊味、边城醋业、古丈毛尖、黄金茶、酒鬼酒等为特色的湘西特产,完善我州旅游商品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工业园区建立旅游商品加工区,做大做强湘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加工和销售集群发展。
(八)加大旅游招商。制定完善州、县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认真谋划、包装一批景区整体开发、风情小镇、特色乡村旅游、星级酒店项目,引进一批央企、省企及旅游行业的知名龙头企业、房地产龙头企业,实现重点景区整体招商、整体开发。对龙山县与重庆汇邦旅业、永顺县与新华联集团等旅游招商项目要增强服务意识,构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建立旅游项目州、县市领导挂帮制,解决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促成旅游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九)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型行业建设,深入学习中央、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旅游前沿理论和旅游法规,邀请国内顶级旅游专家举办一次全州领导干部参与的旅游专题讲座。分期分批对旅游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导游、旅游大巴司机等开展培训,年内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提升全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二是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把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与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行业大力弘扬担当意识、强化发展责任,提升工作效能。三是聚集旅游人才,制定出台吸引人才、奖励扶持的政策,将改革发展急需的人才集聚到旅游行业中来,把奖励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项目中。
(十)加快改革创新。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组建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出台州生态文化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州直成员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加强协作配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和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八县市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打破部门、行业界限,相互协作,各尽其责,合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多方筹措发展资金。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争资上项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加大对核心景区、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旅游公路的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建立“绿色贷款通道”,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运用PPP等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多种形式投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模式,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狠抓督查考核。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考评机制。加大对8县市、州直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在州电视台开辟旅游发展专栏,定期宣传和通报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跟踪抓落实的工作常态。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当前位置:
&nbsp>&nbsp&nbsp>&nbsp
节庆如花开四季 民族文化耀湘西
――湘西自治州开展民族节庆活动纪实
发表时间: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如果说哪个民族一年四季都有节庆,甚至月月都有节庆,那么这样的民族一定是极其浪漫和极其热爱生活的。湘西自治州的土家族和苗族便是这样的民族。
迄今为止,湘西的两个民族依然保持着大量的原生性的民族节庆文化,这种民族节庆文化深刻地融入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如涓涓细流,长流不止。如今,这种民族节庆文化还参与到湘西文化旅游发展事业中,成为湘西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党委政府不断提升对民族节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努力营造民族节庆开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民族节庆的导向引领、协调扶持、传承发展及合理利用工作,逐步唤醒了当地的节庆文化,帮助广大群众重拾起珍贵的民族记忆,并塑造出系列节庆品牌,使民族节庆成为外界识别湘西文化的“条形码”。
日前,一则从北京传来的喜讯更增强了湘西州委州政府繁荣民族节庆文化的信心与决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对外公布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湘西州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光荣入选。这也标志着湘西州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正式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至此,湘西州民族节庆活动站上了国家舞台。
以节开道& 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湘西州社科界学者对当地民族节庆文化的大量研究显示,湘西的土家族、苗族两个世居民族保存着100多个具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传统节庆,构成湘西五彩缤纷的文化多样性格局。纪年型、祭祀型、纪念型、农事型、社交型等类型,应有尽有。娱神功能、娱人功能,传承民族文化功能、模塑民族心理等功能,样样俱全。从正月十五的“钢火烧龙”到腊月二十八的“过赶年”,全州各地一年四季甚至每月都有节庆上演,“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可谓是湘西民族节庆的真实写照。
湘西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将民族传统节庆作为撬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金杠杆”,着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节庆文化。2013年,州委州政府提出把湘西建设成国内外知名文化生态公园战略目标,明确把开展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作为重要手段,每年就如何开展民族传统节庆进行专题研究和下发专门文件。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湘西州文广新局组织专家对100多个民族节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和专业的评选论证,最终选择了28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影响较大的民族节庆活动进行重点支持,其中州本级重点组织开展土家族舍巴节、苗族赶秋节活动。每个县市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开展一项民族节庆活动。州县共同支持乡、镇、村开展一批历史文化厚重、群众基础良好、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民族节庆活动。如今,已经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层层开展民族传统节庆的工作局面。
从2013年开始,州财政和八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这28个节庆活动的开展。政府各部门积极搭建有利于广大群众参与节庆活动的各种载体和平台,2014年,湘西州委宣传部、州文广新局及体育局、文明办等就举办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保护节联合发文;2015年,州文广新局就全州开展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发文;各县市区亦分别发文。
在湘西州各级党委政府的给力支持下,如今,湘西的民族节庆活动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据统计,2014年以来,湘西州开展各类民族节庆活动达100余次,参与群众达40万余人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多元性原生性的民族节庆文化构建出湘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胜景,亦成为湘西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重要代表;是神秘湘西的重要支撑,亦是多彩湖南不可缺少的瑰宝。
以节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歌声飘过青石坡,泉水淙淙拨琴弦,苗家赶秋来聚会,十里长街卷波澜……”每年立秋这天,湘西苗族群众都会举行盛大的赶秋节,这是苗族群众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今年立秋这天,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的乡亲们承办了这一年的赶秋节。当天,周边十里八乡的苗族群众纷纷闻讯而来,一个小小的村寨被不断涌进的人潮围得水泄不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山村乡民,无不赶来同庆。出席赶秋节的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亲临现场后感叹:没想到群众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如此之高!
群众是湘西州开展民族节庆活动的基石和落脚点。在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湘西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秉承“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把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始终把活动开展地的老百姓当做活动主导者、参与者、受益者,真正做到群众“自己的节日自己办”。
“构建民族节庆活动公益大舞台,坚持公共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协调发展,让节庆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在湘西州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这种“节庆惠民”思路引导下,全州各县市区、各乡镇、村组纷纷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节庆公共文化事业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他们创新活动内容,将以往的“群众看”变为“群众演”;他们改变活动形式,将以往的“固定办节”发展为“流动办节”;此外,他们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使各类演出都能惠及到更多群众。每一次节庆,无论大小,都有电视台、电台的直播录播,报纸、微信、微博的跟踪报道,丰富了更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无论是刚刚落幕的泸溪浦市中元节,还是即将开幕的吉首鼓文化节抑或是凤凰四月八跳花节,无不集结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文化、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如今,在湘西,民族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认识度高、参与度高、幸福感强的一项重要公共文化项目。丰富的项目内容像一支支粘合剂,粘住了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群众,广大群众在安定团结和谐喜庆的节庆氛围中,放松了心情,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也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了人文素质。
以节聚势& 培育湘西民族节庆品牌
眼下,一年一度的吉首国际鼓文化节正在做最后筹备。“十一”前夕,它将合着国庆狂欢的鼓点奏响湘西旅游的“黄金大戏”。这个集鼓文化国际互动、竞技展演、学术交流和全民参与的狂欢盛会经过连续三年的规模化打造,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文化品牌。
三年来,湘西州文广新局与吉首市委市政府通力协作,把彰显苗鼓文化作为节庆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当地苗鼓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颖创意展示鼓文化的精髓,在全国甚至国际层面推广吉首苗鼓文化,增强吉首鼓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世界鼓舞鼓舞世界”的节庆主题已经享誉四海,吉首也因此获得“天下鼓乡”的美誉。
无疑,吉首国际鼓文化节是湘西州提出打造民族节庆品牌的一次成功实践。从2013年组织专家对100多个民族传统节庆进行整理筛查,到2014年全州民族节庆活动广泛开展,再到2015年在办好常规性民族节庆活动的同时,重点开展以土家族舍巴节、苗族赶秋节为代表的影响大、质量高、效果好的民族活动,不难看出,湘西州走的是一条以特色彰显实力的品牌发展之路。
在湘西众多的民族传统节庆中,之所以选择土家族舍巴节和苗族赶秋节作为重点打造的节庆活动,因为这两大节庆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是湘西两大主体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庆。“丰富和提炼”成为不少活动主办方的法宝。以日在龙山洗车河举行土家族舍巴日为列,活动主办方不仅保留了土家族舍巴节原有的祭祀八部大王、跳摆手舞等传统民俗,还设计了更多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内容,如邀请游客“做客土家寨”,组织“畅游洛塔界”,跳出了单纯进行民族文化表演的传统模式,增强了互动性,使外地游客除了浏览和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表演外,还融入到现实的、具体的、表现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游客参与度,提升了文化产品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以节聚势,旨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湘西州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亚阳表示,湘西民族节庆正在全线向“品牌节庆”升级。以吉首国际鼓文化节、龙山土家族舍巴节、花垣苗族赶秋节等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悠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大的民族传统节庆经过提质升级,已经成为一定区域内乃至国内外具有持久影响力、感召力的品牌节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探索品牌节庆的更高层次,由“品牌节庆”向“城市品牌”升级,让民族节庆活动真正成为城市的名片和形象代言人,比如一说到啤酒节,大家就知道是山东青岛。”罗亚阳局长为湘西民族节庆谋划了更高远的未来。
以节为媒&& 搭建非遗活态传承平台
今年5月3日,湘西州龙山县洗车河镇举行了盛大的土家族舍巴日活动。活动成为展示湘西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大观园”。土家摆手、茅古斯、梯玛歌、打溜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数出现在节庆大舞台上,原汁原味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游客无不为之震撼。活动特邀嘉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乌丙安、周小璞也对当地众多遗存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赞不绝口,并对当地政府通过节庆活动来展示非遗的做法表示肯定。其中刘魁立专家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像舍巴节这样的传统民族节庆,不仅仅是民族群众情感的表达,也应该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湘西,几乎所有的民族节庆都离不开非遗。清明歌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歌是主角;中元节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香是必上节目;溜子汇打节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打溜子是唯一表演。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回应古老的祖先崇拜,呼应宗教的古老神秘,亮出绝美的手工服饰,表达隆重的仪式礼节,展示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几乎是湘西民族节庆的共性。千百前来,湘西本民族的文化,在一个又一个的节庆中得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湘西州党委政府意识到,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宝贵的民族记忆和精神家园,在现代文化全方位渗透的今天,民族节庆无疑是承载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创新和发展繁荣湘西民族文化的最佳平台。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庆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湘西州在节庆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坚持民族文化精髓和价值取向,不断积累办节经验,对节庆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定位,积淀精华,摈弃糟粕,对进入活动的文化展示展演多次考证、反复锤炼,确保节庆“不变味、不走形”,尽可能地保持民族节庆的原生性和非遗项目的本真性。
湘西节庆活动大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不同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表现内容和形式也不一样。根据这一特点,湘西州在开展土家族节庆活动中,注重展现土家族热爱生活、乐于劳动和务实进取的精神。在开展苗族节庆活动中,注重展现苗族崇拜祖先、自强不息、追求浪漫的精神。因此,不同特点不同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被更为准确地运用到合适的展示平台上。如苗族赶秋节,开展苗族武术、苗族舞狮、舞龙、上刀梯等非遗项目,苗族人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取得到最佳呈现,湘西多元性、丰富性及相对完好传承的文化形态亦得到体现。
以节活商& 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日至24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在湘西凤凰隆重举行。短短6天时间,“神秘湘西”原生态民族文化表演、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凤凰国际酒歌节四大主体活动,共吸引50万余人次到凤凰“过节”,使刚刚送走“十一”黄金周的凤凰又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周”。文化生态保护节因此成为集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传统节日。湘西民族节庆再次证明了自身的蓬勃活力。
近年来,湘西州依托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打造出了一块块民族特色旅游的“吸金石”。
今年5月25日,吉首市寨阳乡坪郎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苗族“四月八”节,祭祖、跳花等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甚至贵州、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赏,节庆期间展示的苗绣、银饰均被抢购一空。节庆过后,活动主场地吉首坪郎苗鼓传习所成为了湘西热门的旅游景点,沿线的农家乐、农产品采摘园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节庆文化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文化氛围的同时,又服务了地方经济,如此,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相互推进,融合发展。
7月4日,湘西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随之而来的暑假,是湘西进入“后申遗时代”的第一个假期。这期间,湘西旅游呈现出井喷状态。
作为湘西州委州政府重点打造的土家族、苗族两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土家探源”线路的中心,老司城有着丰富的节庆文化。今年2月11日,当地举行了盛大的土家族调年节,吸引3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沿线的芙蓉镇、里耶古城、惹巴拉等地都是民族文化的富矿地带。暑假期间,沿线各种民族节庆活动精彩不断,共同成就了湘西进入“后申遗时代”的一次大丰收。据统计,单老司城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星期,老司城附近的芙蓉镇景区和猛洞河漂流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10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71%。两景区旅游接待人次及收入实现双量齐升,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天猛洞河漂流已售门票数1万多人,达景区最大承载量,30年来首次停止售票,成为湘西州首个因接待超负荷而停止售票的景区。
实践证明,文化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发展中起先导作用。
事实上,湘西民族节庆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关键。很多人愿意到湘西来,大多是体验多彩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其中,民族节庆是重要引领。据湘西州旅游局调查显示,到湘西旅游观光的游客,70%的是被各种民族节庆吸引来的。
节庆如花开四季,民族文化耀湘西。喜看今日湘西,文化湘西建设如火如荼,文化生态保护区强力推进。如果说湘西的民族节庆是一朵花,那么在众人的辛勤培育下,以节惠民、以节促商,可谓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湘西文化还将乘势而上。
2014年10月,湘西州在凤凰举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全方位展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2015年5月,吉首市寨阳乡坪朗村举行“四月八”节,苗族同胞向祖先献上贡品
2015年9月,吉首鼓文化节开幕式在雨中盛大举行
015年8月,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举行苗族赶秋节,四面八方围满了群众
2015年5月,龙山县洗车河举行盛大的土家族舍巴日民族节庆,活动尾声千人同跳土家族摆手舞。
作者:田凤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阅兵直播电视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