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存在就是被感知感

如何才能提高存在感?
按投票排序
我的经验只有三点,供参考:1、在每一个所处的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我们几个屌丝一起来北京,租了个房子,住在一起,我属于平时从来不下厨房的人,除了泡面几乎什么吃的也不会做。其他人倒是都会做饭,而且还有几个做的不错。我们人多啊,8 个人,每次做饭小厨房就能待 3 个人,于是今天 3 个人,明天换另外 3 个轮流做饭,我和另外一个只管吃,没对我有什么要求。然后,我主动拉着另外一个哥们承包了所有的洗菜,耍碗任务。我平时最烦这种活的,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在一个团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偶尔出去,不回来吃的时候,就都开始想我了,哈哈。2、我属于典型闷骚型的,不会调节气氛,甚至高中的时候有过比较严重的抑郁。但我分析了一下,我们住的 8 个人,都属于比较有特色的,虽然相处的很好,但是总感觉欢乐少了些,缺少一个把大家气氛带动起来的人。就缺这么一个人,我又不是这么个人,学呀。于是,我每天就开始笑啊笑啊,脸都笑抽了,尽量把暴躁的脾气调节好啊,笑着笑着我的脾气也就好了,还真就天天开开心心的了,没事扯扯淡啊,扯啊扯的,我也就会扯了。每次,都在楼下看电视,我往人群儿里一坐,乐呵起来啦。3、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分享资料,但是,资料都比较大,一般都好几个 G,一次性发给班里所有人太慢了,于是老师就经常随机发给几个人,然后让同学共享给所有人。可共享给所有人,等着所有同学都在局域网里下载完就很晚了,一般要走到最晚。我一般是很没分享精神的,有人分享我肯定不会分享。但是没人想走到最后啊,我分析了一下,这事不能没人干,那就我干吧,还能让大家都记住我。于是,每次分享走到最后的都是我,老师一发资料,同学们就说发给我就行了。结果是,毕业了,都认不全班里的人(我也认不全),但是,至少都认识我了,没资料都会来找我,我也很乐意呀。总结下来,也就是在任何时候,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但可以给自己理由去学习,去融入一个群体,多为别人想一点,有时候懂得一点点奉献,那么自然会有很多朋友,也会有存在感。最后,最不济,楼主很想有点存在感,让别人记得你,给你说个我做过一件很二的事情:拉着一个好兄弟理了个光头,申请换坐到第一排,然后所有人都认识我俩了,每天看着第一排两个“电灯泡”. 让大家快速记住我们了,O(∩_∩)O。但是,我和我这兄弟乐在其中,而且这成了我们很值得回忆的一段记忆,每次打电话“秃驴,干嘛呢”,“死光头,说谁呢”,这成了只有我们两个才能彼此心领神会的问候了,呵呵。
让别人需要你。
方法很多,譬如一些人加入知乎,便是寻求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其实现代人大多缺乏一种明确的信仰,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归属感。不记得在哪看过一本书,上面说现在一些人喜欢追各类星,成为某人的粉丝,通过各种方式试图与偶像更接近,其实是一种寻找归属感的方式。个人觉得,要想有存在感,应该有自己信念(不一定是宗教),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好好努力。其次,人只有在与他人交往中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与价值,所以大家应该试图建立自己的交际圈。
you really feel comfortable with yourselfand feel comfortable with others as well
听说要刷存在感?立刻跑去人人传了几张黑丝美女图,立刻跑去QQ空间转了几篇心灵鸡汤,立刻跑去豆瓣参加了几个线上活动,立刻跑去微博转发了几条名人语录,立刻跑去知乎回答了几个情感问题……第二天有人加你人人好友,有人给你QQ空间留言,有人给你豆瓣发豆油,有人转发你的微博,有人在知乎关注你……于是你就有存在感了吗?关了电脑你还是倍感孤独。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二十出头的年纪怎么会懂孔子的豁达?二十岁的时候莎士比亚在做什么、达芬奇在做什么、司马迁在做什么、修女特蕾莎在做什么?千百年后谁还记得你这点存在感?回去好好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用身体力行的行动验证求解一些至理名言精辟见解,这才是存在感。存在感首先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其次是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体现。那些在社交网络上刷存在感的都弱爆了。
我从你的问题里面发现了答案:才能
亲身经历。当你给别人足够的存在感时别人同样也会反馈给你存在感或者说你就会感到存在感。班主任让学生上台以存在感为题演讲,我看之前的同学都把该说的说的差不多了,他们有激情并且真诚,本来是不想发言的,但突然【叮】一下来了个点子——我上台,大家都鼓掌起哄(因为我上次演讲时候的某一句话不小心成为了班级流行语,他们都在喊那句话),我笑着看他们,等安静下来之后,按照座位次序把全班74个同学加上坐在教室后面的班主任的名字全部说了一遍。最后加了一句,我喜欢你们!那种很奇妙的感觉。在我每说一个名字的同时,班级每一双眼睛都汇聚到那个同学身上。被念到名字的那位同学或是默默无闻或是风云叱咤,或回望四周的人或低头羞涩,我说名字的时候也会大脑空白,突然想不起来名字,这时就会有声音告诉我【那是叉叉叉啦!】下来有同学说,我点子很好,给了每个人存在感,但我想说的是——你不知道,当我在讲台上想给予你们存在感时,我同时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存在感和满足感,此时的我是giver,但在我给出之后,也同时没有延迟的收到了回报。当你发觉自己没有存在感的时候,想想你是否给够了你身边的人,那些角落里的人,那些你总忽视的人足够的存在感呢?
让自己能力更强。
存在感其实相对于美貌或者财富来讲,会更加使人具有幸福感~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重视和尊重,感受到被需要,从而能够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那么,如何提高存在感,一个字——刷!!!首先,你可以把你身边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写上一两句心情文字,再配上一两幅优美图片,那就再好不过啦,瞬间赞满满~有木有!不仅可以晒美食、晒美景、晒萌宠、晾鸡汤啥的~还可以炫富、炫时尚、炫恩爱等等各种你认为可以炫的,都可以自恋的炫出来!关注度直线升!另外,你也可以给你朋友圈的好友们点个赞,加条评论,礼尚往来嘛~一来二去,存在感也刷了,而且朋友间的感情也会潜移默化的加深哦~一举多得~~~再次,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多学点东西,这样可以有话说呀,有东西刷呀!!!特别针对一些当前热门的话题、新闻啥的,邀上些许好友,一起能够讨论讨论,当然,对于好友们提出的话题啥的,也可以积极参与,若要是提出一两条独到又深邃的观点、建议啥的,那人气瞬间满血复活哈~那存在感就不用说了吧~至于线下嘛,可以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去健身房健身,或者去打打篮球、踢踢足球、KK歌,看看电影,甚至还可以一起约个短途旅行等等,哈皮的同时既刷了存在感,又增进了友谊,何乐而不为呢~哦,这点很重要,刷存在感的同时,要懂得把握好【度】,这点很重要,不能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后我想要表达下——当我们感动于人性脆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么多被看到的需求,原来我们这么需要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当我们有一天不再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认同的时候,我们内心可以足够强大,我们不再是小baby,不需要被随时看见,当我们明白,我们要做的就是值得被看见的时候,那就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彻底的解放!你在等待被看到的时候,要先做到看到自己!
存在感呢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呀,最好呢是由内而外地充实而不是向外求索。过多的关注周遭的人与事,或者说太把自己在别人的生活里当回事是罪魁祸首。其实呀,谁又是他人生活的主角呢,现实和主观的奢求落差就造成了内心的空虚。内心强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自己而活才是硬道理。所谓的在社交上如鱼得水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
对这个世界的某个事物产生欲望,欲望越强,越会让你留意这个世界,无欲无求的人存在感其实最差。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服地坐着,放松,深呼吸几次,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然后,你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了吗?就这么简单。存在感何必需要别人或社会的见证为基础呢?
贡献价值给他人
现在我就找不到存在感,特别是这种消极的思想已经影响到我的身体健康。我需要被拯救。
说点实际的:养一条狗......不那么蠢的,比如拉布拉多。
活在当下。不要在意有没有人会感知你的存在。千百年后能被记住的人少之又少,这个地球上这样的人不会太多。被别人记住就是好么。贼还惦记人呢。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含金量,做一个有用的人,充满正能量。不要太刻意地去想“怎么提高自己的存在感”,否则你会像一个小丑一样只会哗众取宠。
认同那句无欲无求的人存在感最差,不管哪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加强存在感
你有吸引别人的地方,别人自然会注意你。要么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知道的更多。比如大家一起聊天,谈到最近的热门事件,你了解的多一些,自然能提供别人不知道的有趣的信息,然后就吸引了别人的注意。。要么你注意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能够吸引人。大家聊天,你不在意聊天的具体内容,你注意别的,比如别人说话里面的槽点,然后开始吐,然后别人笑了,那你也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你要给别人一个注意你的理由。。怎么样可以找到存在感?_百度知道
怎么样可以找到存在感?
我感觉自己的生活都被安排好了,就好像从现在一眼可以看到自己20年,30年以后的样子。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没有按照自己的念头活过,从来都没有。第一次想尝试,也失败了。 我没有存在感,好像不是自己活着,觉得自己是个悲剧,什么都做不好。 今天想了很久,很想自杀。 我就那样坐在角落里看别人来找我,我知道他们很急,但是我一点也不想动。 就好像有人推着我往前走,但是我却动不了。 有点灵魂出窍的感觉,怪不得人人都说我呆呆的。 我没有存在感,又害怕死亡。 我想找到存在感。。。谁帮帮我
提问者采纳
恩恩,你现在在寻找你的存在感,说明你已经感到你的存在了 如果你感觉不到你的存在的话,你怎么会想到存在这两个字呢 给你一些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案吧: 1、多出去运动,就算很勉强的出去也要,出去跟朋友或是陌生人一起运动 2、亲自下厨煮东西给自己或是给家人吃,最好煮的东西也是自己去菜市场买的,注意哦,至少要煮三菜一汤 3、想想,你最喜欢干什么,找一件你自己最喜欢干的事去做,好好做,就算失败了也要继续,直到你觉得无怨无悔时才停手 4、养一些小动物,好好照顾它们,或是养一些花草 5、如果你那里离山近的话,就去爬山,然后对着大山大喊自己的名字,让山告诉你,你的存在 如果你那里离海近的话,就去看海,对着大海大喊自己的名字,让海告诉你,世界多需要你的存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存在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存在感不强的人,如何得到存在感。_百度知道
存在感不强的人,如何得到存在感。
存在感不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通过别人给予自己的。只要你有能力,别人总会发现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存在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找到自己的优点,,要自信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创意月怎么刷存在感?---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3版:笔阵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社论
第A03 : 笔阵
第A04 : 独唱团
第A05 : 阳光牌特供
第A06 : 非常新闻
第A07 : 非常新闻
第A08 : 深耕本地
第A09 : 深耕本地
第A10 : 广告
第A11 : 深耕本地
第A12 : 文创
第A13 : 广告
第A14 : 城区
第A15 : 广告
第A16 : 晶财经
第A17 : 中国
第A18 : 中国
第A19 : 体育
第A20 : 体育
第A21 : 体育
第A22 : 体育
第A23 : 体育
第A24 : 体育
第B01 : 综艺
第B02 : 综艺/阳光奖
第B03 : 综艺/阳光奖
第B04 : 综艺/同期声
第B05 : 泛娱乐/名腔名调
第B06 : 人文正刊
第B07 : 人文正刊
第B08 : 影院信息
第B09 : 优悠游
第B10 : GOGO购
第B11 : 撞彩
第B12 : 分类广告
第B13 : 撞彩
第B14 : 晶楼市
第B15 : 天下生活派/万象
第B16 : 广告
创意月怎么刷存在感?
徐丹 12月7日,第二届深圳国际马拉松比赛(深马)与第十届深圳“创意十二月”两大盛事同日开幕,引发社交圈的两轮“刷屏”潮。区别只在于,深马的刷屏可谓一场全民狂欢,创意月的热度则主要来自创意产业各专业领域人士。一个是全民健身题材大热股,一个是全民创意题材潜力股,同城同日发,火爆指数大不同,大众参与度与分享性定江山。 体育从运动到产业,直到如今在国际国内被广泛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概念的变迁伴随着产业链商机的扩容。如果说以前的跑步多为个人兴趣或健身习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跑步则更多地转化为生活方式的展示、社交圈的打造和维系。跑得怎样不是关键,关键是怎么跑、跟谁一起跑?所以从快走到慢跑、夜跑、6公里跑、半马、全马,从小区街坊同路跑到企业文化的员工快走、朋友聚会景点约跑、商界职场同级或越级“应酬跑”、公益慈善义捐义跑,从平日里晒图、晒成绩、晒专业服饰、晒防晒防雨防低血压配套装备到晒专业APP的步数监控数据与心肺等健康指数……跑步这种相对零门槛的全民健身方式,已然从个人行为演变成一种“健身社交”,从运动变成时尚。难怪从医疗、饮料、日用、服饰腕表、银行金融到智能可穿戴科技、数码酷品等领域蜂拥而上,投身体育休闲产业的上下游掘金。毕竟,经济发展越快、大众生活水平越高,对健康的需求和投入就会越大,比如人均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一般碳酸饮料的销量会萎缩,而相对高价的健康饮料如茶的销量会猛增,就是因为大众消费更成熟。 全民健身活动能掀起强劲的大众消费潮,参与度高、分享性强是关键。相比之下,同样需要大众消费的全民创意活动,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领域的设计理念、核心创意等,传统上面对的是购买设计的甲方、掌握渠道的经销商而非直接到达终端消费者——大众,于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传达,往往止步于圈内人、专业人士,而最终买单的大众却对创意设计有何与众不同不甚了了。既然不清楚概念、细节、流程、渊源,分享起来自然底气不足、只好直接点赞转发、难以真实参与、个性化体验,于是文化创意领域的社交圈,专业人士各自在展示,大众难得来点评,唯恐转错了山寨版“新品”、发错了“外行”评论帖,刷屏热度、大众人气自然难井喷。 正因如此,从北京到首尔,国内国际的创意节、设计周无不主推针对大众的创意设计体验之旅,而且通过轻松便利地参与、APP导游、创意集市摆摊淘宝等配套服务,让“很远很神秘”的创意理念可视化、可参与、可体验,关键是便于理解、好转发。 创意月要刷存在感,全民创意是口号,消费设计是表现,大众参与分享才是前提。布丁移动徐磊:非入口级App如何找存在感
作者: 亿邦动力网来源: 亿邦动力网 08:00:08
【编者按】沉寂已久的布丁优惠了?亿邦动力网近日联系到久未发声的布丁优惠创始人徐磊,但这一次,我们基本没有谈优惠券。徐磊强调布丁优惠的业务还在继续,且业绩良好,但他的精力和心思明显已经在新的创业项目“微车”上——一款靠违章查询支撑起来的“一专多能”型App。从到布丁优惠,再到微车,徐磊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一套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已经基本结束,但其它应用依然可以寻找到存在感。用户激活能力、场景发现能力、垂直领域深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是他提到的几个关键点。布丁移动CEO徐磊以下文字由亿邦动力网根据其自述整理:等用户来找你,还是你去找用户?过去两年,对移动互联网我也思考了很多,做了不少探索。我大概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抢入口,今天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地图、微博、浏览器,等等,首页的应用基本上都抢完了,而且基本上都在BAT手里。移动互联网到底存在多少个入口,再多再多不会超过50个。你算算,手机一屏能装多少个应用?而且实际上,如果你已经被摆在手机的第三屏,那已经不能算入口了。但中国只会存在50个移动互联网公司吗?不会。未来还是会有很多后续的机会。我更看重的是产品对用户的到达能力或者说唤醒能力,这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比拼。现在很多移动应用动辄说自己有几千万、上亿的用户,但这些用户是否真的能到达?激活能力是什么?一个重要的判断方法是看日活跃度。而用户是否活跃,有两种情况:让用户来找你、你去找用户。过去的入口级产品(地图、浏览器、微信等),通常是用户主动来找你。而入口以外的产品,靠的是你能不能找到用户。也就是说,对于安装了App的用户,如何让不断发现他的需求,并且在你的App里解决他的需求,让他继续关注你。其实微信也是一个典型的又让用户去找它、同时也在不断激活用户的产品。微信为什么活跃,光靠用户主动发消息是不够的,它还时刻在提醒用户“你有消息”,不断地推送。实际上用户的接收需求是远远大于发送需求的。新闻客户端也是一类主动找用户属性很强烈的产品。因此我认为,推送到达的能力是未来移动产品能解决存在感的一个重要能力。而这个能力其实每个App都能做到,但很少有App的推送能够不被人反感。怎么样才能让推送不被反感?本质是要找对需求和场景。汽车行业,哪两类App是硬需求?决定做汽车行业后,我没打算做、论坛、车友会这样的产品,因为这类在移动端很难做大。汽车行业也还有养车、保险、二手车这一系列的垂直细分类移动产品,但这类的使用频次都太低了,很难存活。养车行业今年关注度高,但肯定不会占据用户的桌面。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过去三四年,多少保险公司也希望能在用户手机里装一个保险类App?但车险一年也只有一次啊,渗透率太低了。还有典型的例子是驾校类App、汽车报价类App,都是不断会有新用户,但几个月后就被卸载。用户量很大,但流失率也很高。移动互联网行业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是“高频带低频、刚需带非刚需”。我再举个例子,租房是特别强的刚需吧,但没有一个租房的App真的起来,人家找到房子就卸载了,或者直接用58、 赶集这种综合型、使用频率更高的应用。代驾类的频次稍微高一点,人群也很集中。但我了解的一个事实是,叫代驾的用户很多是用电话的,所以你会发现,在e代驾,呼叫业务所占的比重还是很高的。你想想,人都喝醉了,还让我在App上操作?打个电话多方便?所以根据我的观察,汽车行业的移动产品还真只有两类基本上是必备的:地图和违章查询,只有这两类是买了车之后一辈子都会用的。我选择了违章查询这个切入点,因为这是一个偏刚需的功能。用户愿意主动接收这一类的信息,不会排斥推送,所以我能不断地激活他、留住他。而且违章查询在移动端是跟在PC端有完全不同的条件。在PC端,今天查完,没违章,但可能明天就违章了。移动端不一样,可以通过推送让用户不错过信息。那导航和违章查询还有区别:第一,导航更大程度上是用户去找它,违章是我们找用户;第二,导航搜集的汽车轨迹通常是不完整的(熟悉的地方是不需要导航的,你总不能每天上班都开导航吧?),但我们的“在路上”能够搜集更完整的数据,用户画像更准确,车辆信息、运动数据、历史违章等。(编者注:“在路上”是微车在2014上线的新功能,通过对手机传感器获得手机的运动状态如静止、行走、跑步和驾驶等,若当前处于驾驶状态,微车可以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例如加减速、路径、速度和危险驾驶行为等。)微车App提供的高发贴条点谁先发现场景,谁就能“拦截”用户找准大方向之后,就是发现场景。如果你能帮助用户发现场景需求,即使你不在入口,也能存活。什么叫发现场景?其实最早做场景发现的是移动运营商:手机用户到了外地,运营商来一条短信:你已经到达哪儿哪儿哪儿,要不要订旅行社等等。今天有更多人来做这个事。拿举例,在携程里,买机票是你找它,但当你买了机票后,它会问你:要不要订车?要不要送机接机?这就是识别场景,并帮你发现需求。通过这种场景发现,携程给带来了多少订单,比易道自己去推广快了很多。再比如航空意外险,以前是到机场买,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买航意险是在机场?大多数都在网上买机票的时候就默认购买了。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所有的服务最后拼的都是谁能先发现并且达到用户,谁先发现,用户就被你拦截了。我们以前做优惠券(指布丁优惠App)一个很大的弱点:由于当时技术不够,不能够在用户到达某个场景的时候告诉它有优惠券,用户都是买完了或者在买的时候才能想起来。这个问题现在也很少有产品能解决。当时做的地理围栏也没有普及。最近微信摇一摇和ibeacon融合了,也不一定能真正普及。那微车怎么发现场景?除了前面提到的“在路上”和违章查询,还有一些周边服务的提供,比如哪些城市限行,我们就在这些城市提供租车服务,再比如根据车辆上次保养的时间,在一定周期内向用户推荐保养服务,再比如未来用户的车有了四五年之后,提供二手车服务,等等。不过坦白说,在代驾方面我们真的很难发现场景,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喝醉了,还真不容易。(所以代驾公司会选择跟餐厅合作,也是一个场景)。还有一个救援场景我们也发现不了。不过救援这块,我觉得还是做得简单比较好,列电话号码就行,谁撞了车还会打开App选半天?服务撮合平台,也需要看“坪效”微车从2013年5月份上线,到目前为止服务了四千万左右的车主。用户从哪里来?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搜索引擎。、360、神马搜索、百度地图、、地图的“违章查询”基本都给了微车,这几个入口每天的查询量90%都发生在微车。实际上违章查询类的App国内也不少,为什么这些搜索引擎愿意把流量给我们?我认为还是把违章查询这个小细节做深做透了。违章查询实际是一个“泥腿子”的活儿,很苦很累。目前违章查询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平台的,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分散、碎片化,所以我们要跟各个城市的各种部门打交道,完成信息的对接。这是大公司不愿意做的,小公司花苦功夫就能做好,做好了,别人就愿意用你的。不过依靠搜索引擎的另外一个情况是:来自我们自己App的流量占比还偏小。目前微车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与自己App的流量占比大概是10:1。我们也在试图把这些用搜索工具的用户导到App上。靠着搜索入口,2014年我们用户量就翻了10倍。用户抓过来后,我们的做法是:从工具到服务,从违章提醒到限行提醒、年检、保险、驾照换本、养车、代驾等等,加强对用户的到达能力。微车提供的部分汽车周边服务在路上、违章查询是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属性,这之后,服务层面会做更多,基本上是一两周上线一个频道的节奏(编者注:目前微车提供的周边服务包括养车、保险、代驾、车贷等)。我们对自己的定义是“数据驱动的服务撮合平台”,也就是说帮汽车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促成交易。为什么说是数据驱动?传统零售有一个概念叫“坪效”(单位面积产生的营业额),在移动端,坪效更加重要。一个手机屏幕,面积就那么大,能卖出多少东西?所以移动端做电商,必须个性化,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就是数据,否则转化率一定很差。没有数据,移动电商一定会烂掉。
移动电商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亿邦动力版权所有京ICP证070369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在就是被感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