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高一了,上的还特么是整个市里面第一第二的那种名校,老高一生物名师讲课视频跟比赛一样快,9科里面就数学最恼火

迷你真皮变牌包
热线【131-】【微信:131-】【扣扣:】▲官网www.wanlongpaiju.cc玩牌赢钱设备▲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你赢,是真正的厂家,为您创造利益是我们的天职,共同创造财富。欢迎您亲临本公司实地考察、免费体验产品或者技术效果、满意再买再学!!跟多信息请拨打我们的电话进行咨询。
Ⅰ:扑克手机语音报牌器,语音报牌器是桌面需要摆放东西的。如:手机,打火机,汽车开关器,水杯等等。适合诈金花,牛牛,五张,三公,九点,等等十几种玩法。牌还没有发出之前就知道各家牌的大小了。准确率百分之百。
Ⅱ:色子产品,感应色子,四门,三门,地雷,无磁色子,旋转色子,黄金色子,高三四色子,密码色子,智能色子,2.6 3.7 6.8 5.9色子,水晶透明色子,麻将机色子,各种型号超薄色子板。空心色子桌子,麻将机高级色子防磁玻璃,等等都有。
Ⅲ:筒子杠手机报牌器,就是和扑克语音报牌器一样的产品,单人操作,简单方便,是推筒子杠的一大科技突破。牌没有发出就知道各家牌的大小了,准确报牌百分百,是推筒子的最好产品。
Ⅳ:麻将牌推筒子语音报牌感应器新品上市,适合一条龙,双龙,平铺,麻将牛牛玩法,硬小九,长小九,大理市筒子等等都可以使用。欢迎光临选购。
Ⅵ:麻将扑克眼镜,新款的扑克麻将眼睛是不限光线的眼睛,在任何灯光或其他光线下,没有任何影响,5米之外都可以看到清清楚楚。另有筒子,麻将牌,扑克牌一对一的眼镜供应,其他的眼镜,扫描等等都是无法看到的。
Ⅶ:各种白光不限光牌具,白光麻将,不限光麻将,2.3.4.5面麻将牌。各种高级进口塑料眼镜扑克、纸牌等等应有尽有。以上产品全国各地可寻求合作代理伙伴,欢迎批发,量大从优,全国各地均可办理货到付款保密邮寄业务。若有不祥请咨询:
Ⅸ:自动语音筒子杠,语音感应小九,有两种:一种是有一块感应板,放在桌子的下面就可以了。玩牌的时候,只要牌从感应板过一下就知道各家牌的大小了,各种硬牌都可以使用。一种是:袖口感应的。不需要板等等任何东西,只要袖口一过,各家牌都知道了,百分百的准确。是硬牌的最新产品。
Ⅹ:新款超薄无磁感应麻将机,超薄无磁麻将机是麻将机的最新产品,美观大方,好看实用。配置进口麻将芯片,上牌快,声音小,超大程序兼容,全方位扫码,全方位可抢庄等。触摸开关,指纹感应开关脚控制开关,手机控制开关等。想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准确率百分之百。突破前任麻将机之各种功能。百战百胜。
Statistics
Times In the Spotlight: 0
Gold Blingees: 0
Silver Blingees: 0
Stamp Contributions: 0
Postcard Contributions: 0
lhvzt82000 doesn't have any Blingee Gifts.
lhvzt82000 doesn't have any Challenge Trophies.tdtvx88048's profile
免费咨询电话-(微信)-加微信看视频演示效果。QQ,官网/---最新普通牌产品,扑克麻将筒子牌九色番滩,纯技术手法,认牌切牌洗牌拿大牌,二八杠,十三水,斗牛,三公,梭哈,化学原料变牌,不多不少不重复,欢迎前来公司看产品试效果。
1.别人从哪里买的都可以快速张张认识,不需要提前加工,不借助任何工具设备;
2.通过自己学控牌,随意洗到自己想要的大牌的,同时出现多家大牌也是可以的;
3.学控牌 的手法绝技,别人学控牌 ,只需要自己学控牌 能发到自己想要的大牌的;多家大牌可以同时出来,给别人大的,而自己更大的;
4.别人学控牌,自己只需切牌,即可得到自己想好的大牌;
5.妙手学控牌,别人任意学控牌,自己均可得到如意好牌的;
6.小牌变大牌,杂牌可以变好牌,任何牌,无需工具辅助,纯手法实现;
7.做庄通吃绝技:自己做庄,别人随意切牌,自己稳杀两门以上或者通吃;
8.做闲技法,别人做庄,自己仍然可以拿到比庄家大的牌,而别人看不出任何破绽;
9.公式赢法:无需练习,靠数学公式获取打庄或者压庄最佳制胜方法,傻瓜化!
10.教学手法,麻将绝技,技术,技巧。
Statistics
Times In the Spotlight: 0
Gold Blingees: 0
Silver Blingees: 0
Stamp Contributions: 0
Postcard Contributions: 0
tdtvx88048 doesn't have any Blingee Gifts.
tdtvx88048 doesn't have any Challenge Trophies.在沈阳二中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欢迎全世界沈阳二中的学子前来作答。
按投票排序
看到票数最高的王剑锋同学的回答被转到朋友圈里 被炸过来了作为一个同样是12届经历却和他几乎相反的同学 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讲自己对二中的看法不 上面这些都是我编的其实我最想说的是 王同学你国旗下演讲的公鸭嗓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现在做梦回到高中还常常笑醒 “生命 在于 勃!!!!!!”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嘲笑同学是不对的 我检讨 不过实在是太好笑了 其实最感谢母校的一点还是 她不光培养出了很多成绩优异上了名校的同学 还给我们这种并不是那么爱学习的同学们较其他同级别高中最大的自由 先占个位 有人感兴趣晚上回来我就讲一讲w先祝15届师弟师妹高考顺利w我来啦 为什么说我的经历和主席相反呢,主席是从平行班进到宏志班,我恰好是那个被踢出宏志班到平行班的。我初中在七中读,由于学习比较好和二中签了保送条约,考成啥样都能上宏志,我当时也没得选。一上高中发现哇靠一个下午都是自习课,也没有老师冲进来讲卷纸也没有老师占课考试,时间都归自己支配,高兴屁了,根本不想学习,那些自习课都拿来看小说补番和跟前后左右唠嗑了。然后发现学校好多社团,我就特开心去报那个钢琴协会,然后就被于宝山骂回来了说宏志班的同学不能参加社团都得好好学习。气屁了。更不爱学习了。整个高一因为成绩不好纪律不好还总迟到被他骂得连办公室其他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以至于后来我在平行班的时候回来站在1201门口找人他都要跟同学说不要和我玩...现在想想那时候也是太混账了,真是没皮没脸。可能于老师从未见过我这样厚颜无耻的女同学。高二到平行班之后我开心得要在天上飞,我去的班级正是主席毫不犹豫离开的11班。11班的老师同学都特别好,后两年高中生活过得非常愉快。当时真的是除了学习我什么都爱干,当机立断报了钢琴协会和cos社团,每天的课余生活都超级丰富,现在跟大学同学讲自己高中的经历,收获的全都是羡慕。在高中时期可以在休息时间在音乐教室和一个玩得好的同学合练一首四手联弹,或者一起排练一个20分钟的舞台剧,只基于兴趣,不图任何东西,也没有什么利益相关,这些记忆是无论过了多少年讲起来都很浪漫的。正是因为我释放了自己的兴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自己天分在哪里,真的比较擅长什么,高二下学期开始我就去学艺术了。在这里跟还在二中就读有意向学艺术的同学们说一下,不要怕自己学习不好,就算你在年级排500多名班级倒数,在艺术生里也算学习很好的,真的,因为二中这个一本率太吓人了,几乎没人在一本线下,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你不学习,和大环境比起来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当年艺考顺利得仿佛是在故意逗我笑,考了三个学校拿了九个合格证。现在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三,读着非常喜欢也非常擅长的专业,以后可能会当录音师或者剪辑师,宿舍条件好,人际关系和睦,身心健康,刚出去吃了好吃的回来写这个问题,回忆起高中,愉快的记忆明显多于不愉快的,这就够啦。最后一句 生命 在于 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评论里看到好多熟人,忍不住想凑热闹。12级文科生,没文采,只是想表达心情。和主席一样,我也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从吉林来了沈阳。不同的是,我感谢这样的调动,让我有了在沈阳二中如此美妙的一段经历。庆幸自己当年中考多答了几道题,来到了随手瞎填的第一志愿沈阳二中。现在想想我为什么这么爱它,大概是爱它的自由。它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我们性格迥异,却如此相亲相爱。即使有个别领导想扼杀我们的不羁,总有老师默默在我们背后撑腰。我们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无论口诛还是笔伐,从来不怕被穿上小小的鞋。就像大家的回答,即使意见不同,也不会粗暴求同,大气成就大器,才是二中人。在二中的一切是自由的。没有人逼着你去学习。没有人逼着你参加社团活动。机会和平台都提供给你,怎么选是自己的事。我们有艺术节、联欢会,那些在二中玩乐队的又在大学组建了更有影响力的乐队;我们有团日活动、团会展示,那些精心编排剪辑视频的小导们在大学拍出了更精彩的作品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而我也是上了大学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用ppt, 有很多人甚至连word要怎么用都不知道。作为二中人,这简直不可思议。你们的高中都干嘛了?宿舍快熄灯了,草草收个尾:它是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进取的。你想要什么,它便给你什么。
下午选修课考试的题目是论英国宪政制度,脑子里浮现的满是高中历史课的场景。而后下课看到朋友圈里炸飞了的知乎回答“在沈阳二中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被热评第一的回复惊呆了,没错就是惊呆了。大概就是“咦我怎么跟你念的不是一个学校”的感觉。你有什么以理科实验班什么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在知乎里胡侃着自己母校的权利,我也有同样发帖说说我眼里的二中并不是那样的权利。当然,作为一个觉得自己对就不低头的女汉子,我想说:不服来撕。并不想就你的所谓辉煌过去说些什么而是没觉得有什么可辉煌的。相反仅仅指出我尚且还记得住的几处进行反驳:什么叫我为什么要来到沈阳这个鬼地方,你觉得不好的话那最好别再回来。什么叫相比之下足球比较可怜没有妹子围观,你踢球就是为了让妹子看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什么叫学生会竟给我添堵我却觉得乐意去做之类,别说没有教会你去选择生活也别说你没因此获得老师更多的青睐,真的觉得影响你的话你怎么还继续干。还有就是分班于原10班和文科生而言的影响和意义不是你几句话就能代表的,你吃着土豆就别去讲述吃地瓜的人的心情。既然说了,就不怕多说些什么。作为一名普通的12届文科生,至今提到母校都会微笑,就像一同窗好友所说“那是一段想起来都觉得冒着彩色泡泡的日子”。我记得高一初分文理意向,两个文科班在月考时做着跟理科班同样的考卷心里暗暗记住了那些数学老师的名字,以至于大学里有老乡说“啊你是二中的时候哎呀你真是不知道当年几校联考的时候你们学校出的数学卷子多变态”的时候接一句“我知道。”我记得张姐,我们更愿意这样叫这个永远很精致的张姓班主任,她总是说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学生快乐而不是想起来高中三年就痛苦。所以她带着我们午休看动画片和喜剧电影,班庆的时候跳上桌子只为了糊淘气的陈同学一脸蛋糕,她可以为了我们用女政治老师擅长的辩论去跟同样身为政治老师的丁主任理论然后凯旋,我更记得她的办公桌永远有饼干和牛奶就怕我们谁偶尔来不及吃早饭。我记得分班的那天我一直呆呆的,直到某个傻瓜轻轻地把我推到了新班级门口我才开始泪如雨下。那是十几岁的我第一次强烈意识到分离,尽管我们还在一座教学楼里。1210,我们更愿意这样叫它。好像莫名在理科班中间插入了一个只有35人的我们,好像那条走廊里多了太多叽叽喳喳的女生。好像莫名其妙大家就相熟起来。我们可以联手把传建问到崩溃,也在课堂上被杨梅调侃,我们在语文课上看着奥斯卡获奖动画片写着脑动大开的作文,也在数学课上谨慎小心认真听讲。此刻脑海里全是那两个熟悉的教室和一群模糊的雀跃着的身影。我们在运动会上自娱自乐,把“十班英豪百战不殆”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也在综合楼六楼各种游戏直到被赶回教室自习。我们是有些疯狂的十班,但是我却深爱这样的疯狂的我们。转眼我们已毕业三年。三年时光太长,已经记不清食堂的饭菜什么味道而年年假期回母校去蹭总觉得更好吃的教工食堂。三年时光不短,我却仍然记得它带给我的一切。前几天有家在外地如今在沈阳工作的朋友提起沈阳二中说是最好的高中,我答它不是成绩最好的高中,却是我认为最好的学校。它并没有压榨我们的天性,而是让我们自由生长。所以才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会慢慢明白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大气成就大器,尽管当时觉得是句玩笑。它提倡素质教育,可能会与这个很多时段很多场合都需要打破脑袋争抢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是让我觉得高中三年是我人生里最重要的三年。这三年里,办过很多班级活动让我在大学里面对着学院的晚会不至于手足无措,听过很多名人故事至少懂得了那么一些道理而在努力过好这一生,吃过很多次酸辣粉到后来可以轻松分辨出死党在里面加了几勺辣椒。每一段经历都值得回忆,每一个故事都记录着青春。那个现在变了模样的母校,是永远最珍贵的宝贝。它陪伴着我们成长,让我懂得了感恩与珍惜。请记得你经历过的所有带给你积极向上的影响,请记得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请记得用你的正能量去影响更多人才是最好的登上热门的方式。本偏絮絮叨叨仅代表个人观点。最后,愿伫立在浑河岸旁看日出东方的母校能够以更强劲的臂膀托起憧憬和希望,愿二中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认为自己永远是二中人的我们可以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拥有值得自己骄傲的不后悔的人生。
沈阳二中12级文科毕业生,09年9月——12年06月在校就读。 转眼已经毕业快3年了,回想起过去20年的时光,在二中的三年是最快乐,最难忘的。 先说收获: 1. 一群优秀的同学、朋友 上高中时,年级主任王爽明(抱歉第三个字没找到,就用明替代一下吧)曾经跟我们说,一位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告诉她:二中的同学,是他/她这辈子遇到的素质最高的一批同学。 当时我有些不以为然,后来我发现事实正是如此。 二中作为沈阳前三的高中,网罗了每年中考成绩几乎最高的一批人。虽然成绩好不一定代表优秀,但成绩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家庭教育和个人素养的优秀。 此外,二中还有一部分借读生。这点在12级文科班尤为明显。很多人觉得借读生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不利于形成好的学风。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的亲身体会是,借读生也有成绩好,学习刻苦的。成绩不好,学习不好的借读生,有很多都多才多艺,见多识广,强于为人处世。这大概和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关。 当年文科班的我们,并没有在籍生和借读生的壁垒,大家一起嬉笑怒骂,其乐融融。成绩好的毫不藏私,有问必达,成绩不好的落落大方,谦虚发问。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了三年,我学会了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相处,也收获了一批真正的朋友。 我想,高中时代的友谊是有很大可能持续一生的,因为我们中的很大一批人将来很有可能回到生源地生活,而不再单纯的我们已经很难再交到当年那样真诚的朋友。这样一批真诚、优秀的朋友,必然会让我们今后的人生更加多彩,更加顺利。 2. 一群优秀的老师 教过我的二中老师,性格各异,但其中99%的人都思想开明,工作认真,品德高尚,教学有方。 高中时的我虽然总是迟到,但很爱上学。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我们都可以自由地向老师发问,老师也会一一耐心解答我们各种稀奇古怪甚至刁钻的问题。那时的课堂 气氛总是那么轻松活泼,老师往往幽默风趣,会和我们一起开玩笑,聊八卦。我的大学同学总是问我为什么这么搞笑,为什么这么喜欢跟老师聊天,这都是我的高中生活留下的印记。 每天下午几乎都是自习课,我们可以去任何一个办公室找任何一个老师问题目,不管认不认识那个老师。曾经的12届学神春哥不就问遍了数学组的老师吗? 17.8岁的我们很奇怪,有时会没有理由的穷开心,有时又会陷入一阵无来由的迷茫,这时我们会选择找自己信任的老师聊天,一般都是去找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老师会开导我们,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记得有一次我很不开心,去找语文老师聊天,大哭一场,心情马上就好了。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很到位,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是班主任去协调解决的。所以家长们对班主任认同感高,学校和家长配合默契。 《虎妈猫爸》里虎外公的学生毕业后从不去看他,要么怕他,要么恨他。而我们班的同学毕业三年后还会相约去老师家里,和她聊聊近况,或者去学校看其他老师,一起八卦。我们感谢老师,也把老师当做可以一生交往,谈天说地的朋友。 3. 一堆丰富的课余活动 校艺术团的新春音乐会,每年一次的耐克篮球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访问,兔子舞比赛,各种主题的团活动......这些当年看来不起眼甚至觉得无聊的活动,现在想来都是美丽的回忆。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 并且,由于班级同学大多家境不错,又“热爱生活”,每逢有感兴趣的新电影上映,好玩的东西出现,我们都会组团去看、去玩。甚至逃课去(我不是鼓励逃课)。在同学的带领下,我高一时就和两个女同学独自计划并成功实施了一次出省游,在长春看了IMAX版阿凡达,终生难忘。 不知是从哪一级开始,也许是从1118班在日放孔明灯那天起,二中的班级名成了班级的生日。每年到了12月,变着花样庆祝生日成了12级最大的节目。直到现在,一到12月,朋友圈就会被连续刷屏,大家共同怀念曾经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怀念那些一起逃课,一起犯错、一起玩耍的日子。 4. 大气成就大器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叙述你一定可以看出,我们的校风是自由的,对自我约束力差的同学而言,甚至是散漫的。 可是这样自由的校风使得我们能够自由地探索,自由地成长,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 而我认为,做人实在是一门最难的学问。 我的高中同学不管去了怎样层次的大学,选择了怎样的发展道路,大多如鱼得水,仍然是同龄人中优秀的那批人。这和高中时期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二中人大多大气,开阔,因为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校训刻在了骨子里:大气成就大器。 再说缺憾: 1. 不合理政策 13级高二要去北校住一年的事一直为人诟病。12级更是唯一在高中前就需要选择文理科的一级。 当时年幼无知的我,在没有调查,对文理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草率地做出了决定。这固然是我和我的家人的失误,学校也要负一定责任。如果我们在学了一年后再分科,或者学校能给我们开个介绍会,我会不会对文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时此刻,我要肯定学文科很适合我,但也常常遗憾没有学理科。 2. 补课成风 其实不光是二中,沈阳市补课风气都很浓,好像每周末上一两节课能胜过学校一个星期的教学。但二中补课现象实在太严重了。 当然老师并没有强制补课,反而是家长求着老师给孩子补。正是因为有这些家长存在,跟风补课成了一种现象。 名校老师收费当然也很高,这对一些家境普通的同学来说就成了负担。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同学在周记里提到这件事,大意是:爸爸涨工资了,这下我有钱补课了。我当时听了觉得很心酸。 我自己也补了数学,是为了让我妈放心。补课后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但和花的钱比起来不太值得。 其实只要自己有自觉性,完全不必补课,有问题随时去办公室问老师就好。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成绩不好,脑子转得慢,经常问地理老师李传健很简单的题,李老师也一直耐心地讲到她会为止。 可惜当时我们白白花了父母那么多钱。========以下与此问题无关===============================
在我写下这篇答案的时候,我想起的是从我们12级开始唱起的校歌,是每周五晚于飞给我们读周记的静谧,是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再也不会看到的丁丁涛涛的联袂出演,是苏联大哥建起的久经风雪依然巍峨的主楼,是食堂5块5一份的锅包肉,是无数个迟到的早上,是每个逃课的下午,是黄昏时马路对面的担担面,是曾经的3家便利店,是绅士幽默的男同学,是爱说爱笑的女同学,是张莹,于飞,李志红,张月影,赵金荣,方慧蕾,杨柳,孙蔓;是杨梅,赵阳,陈玉成,任庆柱,回丽丽,余速,吕凯,李传健;是王娜,老高太太,刘辉,于宝山,王爽明,另一个心理老师,薛峰,Cindy;是王佳琳,孙嘉欣,杨皓童,王xx(第一个男同桌,死活想不起来名字了),马天娇,崔月,王潇逸,李玮琦,王艺璇,王昕璐,李十绯,胡楠,韩雨熹,戴宁,杨子萱,祝家岳,赵海微,于彤,杨明,王珺珊,李知奕(没找到那个字),杨刘思汗,欧阳,于水云,顾博瀚;是任奕桥,刘思思,李明桐,程明鈺,刘芳池,王晨晨,吴经纬,柴佳玮,刘子嘉,刘东明,文钟剑,吴振嘉,乔夙素,金鑫,苏窈,苏畅,赵婕姝(太难打了,随便找一个字吧),田雪婷,张一;是那楚麟,关文,原帅...... 曾经熟悉的名字,渐渐会想不起来;曾经亲密的朋友,有些已渐行渐远。就像大一时第一次语文晚课于飞给我们放的那首歌一样,伤感,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结局。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谨以此答案,献给我的母校沈阳二中,和我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 愿我所有的高中朋友都能平安喜乐,一生静好。
那是我10多年教育经历中最美好的三年。楼上的答主都是12届,13届甚至在读的学弟学妹们,我这个11届的老人也来凑凑热闹吧。2007年的夏天,沈阳二中校园开放日,那是我第一次来二中,气派的校门,恢弘大气的二中主楼,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此下决心不考什么实验育才,就二中了!2008年的中考略超常的发挥,让我如愿进了沈阳二中的大门。第一个学期,在18班,按部就班地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和大家打打闹闹,期末拿了个平行班第一,在寒假的文理分班中顺利进入了传说中的理科宏志班,大神们云集的地方。和大家熟悉起来之后,我真的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那时的我们三观都彼此认同,肆无忌惮的开玩笑,整个班级的心都拧成一股绳,一起向前。现在想想,真是怀念我们一起上体育课,音乐课的欢乐,跳大绳比赛之前的辛苦练习,课余时间打羽毛球,游泳课嬉戏打闹,运动会努力拼搏的那些日子;怀念江涛和丁玉志在周会上的那句“大家早上好”,怀念听了三年的各种波尔卡的新年音乐会,怀念只看了两次的艺术节,怀念中午躲着主任跑去食堂,怀念中午可以自由出入校门,怀念间操时间偷偷看自己喜欢的人的甜蜜。在这里我遇到了讲课最认真,对学生最负责的班主任张亚丽老师,全语文组最帅也最猥琐的全哥,像妈妈一样疼我们的张锐老师,物理组最有魅力的陈阳老师,讲课最为逗比我们最喜欢的刘晓妮老师,还有善解人意的姚兰老师。这六位老师撑起了我对高考六门学科的热爱,课堂上永远伴随着笑声。二中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跟实验、育才不同,确实是在这个体制下更偏向“素质教育”,但是却又说不清楚“素质教育”与不断下滑的高考成绩之间的矛盾。都说11届没考好,确实,理科只有我后桌的大谢上了清华;我也不曾上理想的同济和天大。但是那只是一次高考,二中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会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二中的辉煌。最后感谢陪伴了我三年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度过了这最美好的三年;感谢我的老师们,你们教给我的知识让我终生受用。感谢沈阳二中让我们相聚到了一起,也感谢沈阳二中让我找到了我的女朋友,一个值得我珍惜一生的女孩。时光荏苒,转眼间毕业4年了,我也将迎来下一个毕业典礼。祝我明天毕业答辩顺利,祝福你,沈阳二中!
我主要来夸刘锐老师顺带黑于宝山。刘锐老师在数学方面的功力没得说,上课基本就是一支粉笔一个脑袋给你展现一个数学世界那种感觉。这点十分厉害,至少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没见过比他更会讲数学的老师了。刘老师的说话声音不大,但只要是他在班里说话,就没有第二个人敢吱声。现在想来可能一半是出于尊敬,另一半是由于威严吧。还有就是他每星期都要来班级里训话。板着脸,用十分朴素的语言讲话。偶尔还带点成语误用,句子结构不全之类的错误。但是讲话的层次逻辑实在是清晰,听他讲话就好像在读一道证明题的答案,总结、评价、趋势、展望。步步递进,有理有据。我们成绩好了,他“持谨慎乐观态度”;成绩差了,他仔细分析每个人的成绩走势,分析背后的问题。他是一个能把数学的严谨客观精神贯彻到生活中的人,他可能是我接触过的最具有学者风范的老师了。即使这样一个严谨的老师也有奇怪的萌点。有一堂课他讲到自己上学的时候某一晚宿舍里烧火盆,一不小心整个宿舍煤气中毒了,幸亏有人及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我当时想的是“卧槽刘老师你这命真硬!”然而刘老师话锋一转,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些许傲娇神色:“要是不中毒我还能比现在更聪明一点!”╭(╯^╰)╮………………………………………………………………………………那神态就像“二狗子要不是你中午偷吃了半个西瓜我肯定尿得比你远!”刘老师你真是超脱尘世看淡生死了…………还有一次讲到一个平面几何证明题。他讲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曾立志要在初等数学领域做出成就的。”同时脸上露出些许遗憾神色,那180+的大个子也显得苍老许多。刘老师从来不吹牛逼,能说出这话恐怕是真的为数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感到惋惜吧。能遇到刘老师这样功力深厚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老师真是我的幸运。祝刘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于宝山说话底气很足,声如洪钟大吕。精神状态极佳,满面红光,目光如炬。第一次上课觉得他很有文化。然而跟他上了两年的语文课发现,会讲的段子就那么几个;常引用的典故加起来俩手都能数出来;上课就是读课文加扯犊子,没词儿了就夸夸几个爱学语文的,埋汰埋汰几个他不待见的(必须得埋汰我和候儿);复习就是做卷子加念答案(还真就是个念,一字不差地念);一年到头嘴边挂着那么几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往届学生,“那谁谁都说于老师教得好!”“你看之前那几届谁没夸于老师好!”………您这些学生的G点是有多低,念念答案都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但是毕业了一想,语文教学可能也没什么花样,无非就是背背背写写写,反倒是于宝山那些大连腔的嘲讽给我灰暗的高中生活加上了一抹亮色。“匿名!你站起来!说!这题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啊~~~”“坏人!坐下!坏人就是坏人!永远不会变好!不怪你们刘老师罚你!活该!”(ノ?益?)ノ彡┻━┻还有一次下午上数学大课,我走神被刘老师赶出去罚站。于宝山在隔壁讲课,讲着讲着跑出来透气。看到我站在门外,他好像看到什么了不得的大乐子跑了过来。“你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应该是走神儿了。”“不知道?人家刘老师能没事儿闲得把你撵出来?”“………………”“哈哈哈哈哈哈哈”o(*≧▽≦)ツ┏━┓然后他就欢快地跑回去把这条大快人心的消息讲给1班听。说了这些,没有埋怨于宝山的意思。纯粹觉得他挺逗而已,勿捕风捉影。
在二中的三年对我来说是反差很大的三年,择校进二中的我在分班考试时神经病的考入了理宏志,当时以为自己的理科潜力巨大只是有待挖掘,但在后来的一年中现实给了我答案:理科不是人学的。。。不是我这种人学的。。。我都快忘了在理宏志的一年,我只记得,那几个老师:讲课永远在演戏的于宝山,讲<>时他时而演大王项羽时而演被困的刘邦,那句经典的演"樊无期乌鸡头"一直成为我在二中印象最深刻的十句话之首;永远见到都害怕都又很崇敬的刘锐,每次出题目都不让动笔,用脑子冥想,每次都要皱着眉头装作在深思的样子,上课的45分钟真的很痛苦,不过对于后来转文的我,可以说高中三年的数学全都在高一学完了,去了文科班你就知道了,高二高三的数学课我基本就没听清过老师在讲什么好吗!在理宏志学习的一年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换了无数了代课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都是主任,所以经常要一些年轻的老师代课,每天都是不同的老师学起来也挺爽的,直接导致我物理最低分只有39分。。。理科班的一年除了发成绩其他时间都很开心,最后一天分班的时候全班打扑克被老师抓到,这种经历是再也不会有了。没想到转文科又去了文宏志,真的是最最最最开心的两年,虽然全班只有3个男生,但30多个女生相处的很和谐!!!分座位的时候为了要跟含谷坐在一起而绞尽脑汁,每天偷偷的玩彬彬手机的时候都要斜着眼睛看志红来没来,每天都要跑去问传健问题(其实从未听懂过他的解释),每天课间操的时候都要站在能看到“饮水思源”的地方,每天中午跟大蕊奔跑着去吃饭还要时刻盯着会不会被丁玉志抓到(我竟然能记起这个男人的名字!!!),每天都在讨论谁喜欢谁,谁去偷看谁的问题,还有每天晚上去坐134的日子,那段日子真的好开心,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那时候的学习真的是最简单最单纯的一件事了,这样的日子大学是再也不会有了。在二中读书的那段日子是令我非常难忘的日子,是我时常想回去看看的日子,不是那所学校多么的诱人,而是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很蠢萌蠢萌哒。
我是13级的毕业生,非常神奇的一届,赶上了小班化和北校一年的住校生活。我和母校的缘分来自于抓阄一般的幸运,报考时我只是喜欢它的名字,估计没人相信,我把它写在第一志愿的时候,我也没有打听过它的教学质量和口碑,因为我根本考不上。可是缘分就是如此奇妙,我注定来到这个地方。二中很美,历史的厚重感让我第一眼就喜欢这里的环境,无论是本部还是北校区。我很想说的是二中的老师,我们的升学率不如实验育才我承认,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一定不输他们,不仅是说教学水平,还有人品。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在母校碰到的每一个老师都很棒,尽管我平时多么不乖巧,最后的成绩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还很感谢他们的指导,无论学习还是人生。母校承载了我高中三年的回忆,年少的无知叛逆,青春的青涩情感,还有真诚又执着的心情,还有很多。二中确实不是最好的,确实如前面所说又很多问题,但它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自由而又温柔的母校,它确实很宽容。看到这个话题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好像看起来我是个二中的脑残粉??还是希望我的母校能够越来越好吧。
在朋友圈看到知乎上有这个话题,忍不住过来写点什么。我是13届的文科生,如今也毕业两年了,高考考得有辱母校,考上的大学就不细说了,一年之后去了加拿大的一所大学,今天又逢一年高考日,还是颇有些感慨。我就是沈阳人,小学文艺二,初中七中,高中二中,一直没离开沈河区那一片儿,然而在二中的三年,也是我在国内接受这12年教育中最美好且难忘的三年。之前看过一篇二中校友写的文章,说二中的魅力之一在于传承,有好多二中的老师都是当年从二中毕业的学生。我从来也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人生理想之一就是能回到二中当一名老师,能教语文地理最好,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魅力之二我觉得在于老师,回头想想我经历的这十二年学习生活,最好的老师都是在二中遇到的,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庆幸。首先的要说的就是我的班主任李伟老师,毕业之后每每想起她,就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最好,慈爱。写到这我有些惊讶于我的用词竟然有些肉麻...但是真的是离开高中越久,就越忍不住想念曾经发生的一点一滴。当然还有数学老师大石莹,语文老师齐瞳瞳,年轻但是严谨的程蕊老师,从高一就开始教我的喜怒无常的李新伟老师,年老但是依然迸发活力的秦炜老师,我确实不是跟老师混的关系最熟的学生,但是现在我确实对他们当年的付出很是感激。魅力之三在于同学,每个班级都像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在班级里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是虽然学习枯燥,但生活依然会有许多乐趣的原因。小可不才,当了两年班长,无德无能,就组织了几次班会大伙一起乐呵乐呵,虽然筹备都比较简单,但是我相信这也是大家生活的调剂之一吧。我从来不掩饰我对我的高中的热爱,但是也从来不掩饰我对他现状的担忧。我姥姥也是从二中毕业,在医大二院当了一辈子医生,在旧的教学楼拆掉之前,她还特意过来跟那座老楼合影,虽然我对姥姥的人生经历了解不多,但是可以猜到当她看着这座五六十年的老楼要成为一地烟土,内心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她虽然毕业了多年,但是每次路过,都会看到那座她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如今故地不再,心里的那份想念,便少了份寄托。(有点跑题了...)从我小时就知道二中的在全沈阳的高中的地位,总觉得进了二中好像就离北大清华不远了。随着我一点点长大,对二中的定位越来越客观,但是也没想到它与实验育才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按理说,一个学校的成绩都是学生考出来的,难道说怪我们所有二中人不够努力,或者更笨?就像前面的学长说的,二中的领导从来不正视二中一点点堕落的事实,大气成就大器的校训不是该在这个时候体现的!如此下去,二中早晚要被20赶超,怕无抬头之日。至于那个小班教育,我是没觉得哪好,不要也罢。离开二中两年第一次写这样纪念的文章,完全是出于一个热爱二中的二中人对自己母校的殷切期盼和无尽思念。
大家早上好。
13级,高中毕业也两年了,我妈遍布东北的老同学跟我妈聊天的时候谈的依然是“闺女二中毕业的?那可是好学校balabalabalabala"高中的时候只知道实验育才更屌,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好学校多了去了,好像哪里的二中都棒得掉渣,而跟它们比,我们的沈阳二中只是恒河沙数中的一粒。以我个人角度来看,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师资配备沈阳二中都十分优秀,能考上二中的学生呢相信实力也都很棒。但是就高考而言,二中和实验育才差的绝不仅仅是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更重要的是相比之下少得很的自主招生校荐名额。以我自己来说,理科普通班,语文英语年级前二十数学年级倒一百,自荐申请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自招,而我就在想,自荐都这么顺利说明我们的学校牌子是挺响的,可为什么学校没为大家多多创造这种便利。之后我又参加了艺术类考试,最终以艺术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并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生比普通考生多一个机会也就是提前批,如果提前批未录取,那么完全不会影响你考普通类院校985211,并不是说艺术生就成绩差。在当时,学校完全不宣传艺术类考试,教我的一些老师也根本不知道我忙来忙去在干嘛。二中的学生一直秉持着好好考试的想法,而自招和艺术类,学校不是很重视,同学们也不会知道。在这方面二中和实验育才比差的不仅仅是一截,不知道这两年有没有什么改观。而回顾那三年,在沈阳二中我度过了一段最最最最最难忘的时光,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即使天南海北,到现在也保持着联系;性格也由原先的拘束变得十分开朗和积极。我被老师罚站过周六整个一下午的自习,我也在篮球场边偷偷看过喜欢的男生打篮球,我和最好的朋友狠狠地吵过架之后又痛哭流涕,我也曾经和一众在晚课上悄悄出去看星星,我在数学课上挂过黑板,也跑到过老师办公室忏悔反思。上了大学之后人会丢掉一些感性,也会丢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我现在很难再将记忆里的故事写成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而在当时我却每天都写着情感洋溢的日记。我现在每天早上像赶场一样上课,而当时我每天都按时到校并且要向站在门口的老师问好。勤奋和欢乐的日子充斥着我三年的高中生活,目的明确、无忧无虑。沈阳二中在我心里已经化作了一个符号,与其说在那里就读,不如说在那里生活。高中真的是单纯而美好,那时的我们清澄澈明。为有志于二中的各位和曾经在二中的各位祝福。
快乐的日子
慕名来。13届文科,要是三年全念下去之后,估计也是个失败的小白鼠,但实际上念了两年之后就准备出国了。多谈下在南校的两年。我看好像没人谈军训,这儿说一点。作为高中生活的开端,军训可是很多领导老师给学生下马威的大好机会。就说我吧,第一天晚上用手机,室友(邪恶)给我来了出“羊来了”,这狼是田思明。我倒是死活没给他,第二天自己给了班主任,写了高中以来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检讨。不过倒霉事这也就没了,之后就是和朋友增进友谊、和个别姑娘搭讪的日子了。像看着猥琐其实也挺猥琐但是深情的骚民、多才多艺还特别有意思的孙童…在那个时候既会造笑料,又会说矫情话安慰人。女生更是没想象中的那么死板保守,提几个印象最深的:爱日漫爱撒疯的小鞠、sēn cái火辣又平易近人的嚒姐、能说会道还有点崇洋媚外的三姓。打我看见mol这个单位之后我就坚定了学文的信念,不为别的,就为能学明白。13届高一上学期虽然没分文理班,但是想学文的不用考理综,学理的不考文综。本来文科课讲的就不是特别细,所以我的高一上基本是撒疯。语文是最扯淡的东西,有时候感觉一来分儿也就来了,但我就是那么个一直没感觉的人,语文成绩基本是100左右。想补救却也没法补救。其他科目倒是顺利,在此感谢陈海娇老师那特殊的提问式教学、张岭老师的辛勤辅导还有王磊、阎祎文、栾亚民老师不嫌烦的解答。总的来说,在1323的半年是高中的一个完美开端,同学好老师好事儿少,我爱1323。高一下分文理班了,我去了1317。男女比快到1:4了吧,真·女人堆。1323给我的是我想象中最好的高中生活,那1317给我带来的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有人勤奋,天天埋头于题海;有人撒疯,爱做好事儿但是不爱学习;还有人有时候学习,但更多时候,爱问:“咱中午吃啥啊?”英语课是王英慧老师上的,我很喜欢他,他很负责、讲东西也很有条理,但是管不住人,所以上他课的时候整个班就像个菜市场,在外人看可怕吗?可是半年过去了,这个班英语成绩倒真不错。班里有些同学的未来他们自己另有打算,而大部分人还是要直面高考的,在这样一个相对“杂”的环境里,倒也能认准目标,同学其实都挺赞的。这里想提两个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一个是高一下的语文老师,齐瞳瞳老师。之前有个回答说什么有以前北校的老师过来,师资力量分化,那你纯扯淡,齐老师把你脸打的疼吗?可能真是和人格魅力有关,她上语文课,咱就爱听。她教的、1319和以后的1316也都拿过年组的语文第一名。教学水平如何不多描述,她作为一个03届校友,常谈自己的恋爱历程。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能和一个老师走得这么近,在她的人格魅力驱使下我做了她几个月的课代表,那期间考了高中生涯唯一一次120+。她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是在高一下的期末以后,其实不是课,是她给我们讲她的爱情、她对我们的寄语。那一堂课真是,几分钟以前还看她穿大红袄哈哈大笑,几分钟后就被她的祝福弄得泪腺微崩。虽然一年前因为迭戈科斯塔和另一件让我对她的三观产生质疑的事儿和她就此没联系过,但是她还是我心目中最特别的那个“二中老师”。第二个是张文斌老师。高二以后的班主任,1113的班主任,1113是11届的文科宏志班,文姨(其实没那么老)能在送走文宏之后就来教我们,当时我还是挺震惊的。说实话,我怕我们以后的成绩不配她的名声,但有这样一位老师有幸教我,只能放手一搏了。上过王磊老师课的人都知道,很有意思,但是考试…上文姨的课,有意思,考试也有东西写。那时还写过个“文斌语录”,现在却只记得她调侃拿破仑的身高和慕尼黑协定的段子了。她这个人平日里喜笑颜开,但一到该管事的时候,那表情、那嗓门,可没少被咱吐槽。当然啦,不管多凶,确实都是为学生好。我也很荣幸高中的最后一个班主任是文姨。还要谢谢可爱认真的大石莹老师、日后绝对的精师程蕊老师、还有众多老师…就不一一说了。所以二中于我,就是这样“如同期望般的开始,教会我现实的磨砺,还有见识到些许良师益友”。说这些纯属怀念,毫无学习价值。祝福15届金榜题名。
利益相关:沈阳市第二中学12届毕业生,就读期间:2009年9月~2012年6月。我在二中的经历非常曲折,二中在我就读的三年也正处于变革之中;所以二中给我的感觉是很复杂的,一时反而不知从何谈起。我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初中就读于吉林市第七中学。大多数人第一次长期离开家乡就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以为我也会一样。但因为家父工作调动的原因,在我考入吉林市第一中学,并通过奥班加试之后,全家搬迁至沈阳。我的高中在哪里就读一度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家父单位的屡次许诺最终都没有成真;最后在同龄人开学一个多星期后,我被告知去二中校长办公室面试(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就这样,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进入了一所从未听闻的学校。也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看待二中的方式和角度显得更中立客观,甚至冷冰冰了一点,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于二中是个彻头彻尾的外来者,二中于我也是如此,我们是彼此的过客。渐渐地,我知道了二中的级别和定位,而且我赶上了二中60周年校庆。二中曾经辉煌过,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占据沈阳市的头把交椅;但如今高考成绩常年居于沈阳市第三名,而且与辽宁省实验中学和东北育才中学有很大的差距。但非常有趣的是,在我就读的时候,二中自校长以降的高层领导,似乎从未正视这种差距;在很多的演讲和宣传中自我感觉良好,却回避不了口碑下滑,与省实验的生源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二中屡屡在各项指标上与省实验相比,似乎没有注意到省实验根本没把二中当对手,他们眼里只有育才。我的周围充满了声称中考失常或志愿报错从而没去成省实验的学生;几年后我也释然了,如今我就读的北航也是如此,随便抓一个人问,八成是差几分没考上清北又属意帝都的失意者。有时人就是这样,不甘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确实很优秀,但是相比于内心期望,并不足够优秀。二中高层如此,二中学子亦然,我也亦然。我被分配到了11班,这是一个理科普通班。所以大概可以想见我起初的失落,我放弃了吉林一中奥班的机会,离开了我的家乡,告别了我喜欢的女孩,换来的仅仅是进入了一所高考成绩更差的学校的普通班;尽管如此,因为新家离学校很远,依旧要住校;我觉得很滑稽,也无数次地问过自己,既然也是一个人在校生活,为何要来到沈阳这个鬼地方。外来生融入总是有些困难的,虽然同是东北人没有语言障碍,但与大学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高中的同学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经历;而我在这所城市的过往是一片空白,这让我很难与他人找到共同话题。此外,一个开学一周多才来报到的插班生,总会给人一种“这个人是托关系进来的,凭本事肯定考不进来”的错觉,我也无从反驳。我还能记起第一次月考高居班级第一,周围的窃窃私语。很多人惊讶,也有人觉得让一个外来者拿走第一很没有光彩。好在这种情况随着我持续性拿走班级前两名,而很快转变。大家总是相对善待学习好的人。后面的事情,渐渐变得好了起来。大概半个多学期后,我完全融入了这个班级;而另一个跟我竞争班级第一的伙计大宽 ,成为了我最好的哥们,这是我在这座城池结交的第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们一起牢牢控制着班级前两名的位置,一起拿到了团委学生会的推荐面试名额,一起在一年后的第二次分班中转入同一个新班级。在那个冬天,我通过了两轮面试,在最终一百余人的投票中以最高票数进入团委学生会。那是第一次感受到,我被这所学校真正地接纳和认可了。在我就读的那三年,二中的教育方针处在一个非常摇摆的阶段。二中始终倡导素质教育,开展着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每月的班会、团会、班活动、团活动,还有校园吉尼斯等各类文娱活动。但另一面,二中不重视竞赛,各个竞赛小组常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数学物理根本不存在小组和辅导老师,化学小组天天看视频自学,计算机小组给学C++的学生扔下一本Pascal的教材;历届高考成绩也呈缓步下滑的趋势。某种程度上,育人的理想和唯成绩的现实是矛盾的,我能充分地理解这种矛盾,因为我也在这之中挣扎良久。在二中,几乎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团委学生会的参与,学生会的工作也由此变得非常繁重和忙碌。在二中的三年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完整的班团会,因为我永远在给各个班团会打分的路上;我的手指抹过了二中几乎所有的门窗,也常常因为检查卫生吃不上晚饭。但我乐在其中,我在学生会干得如鱼得水,也结识了一帮后来关系非常要好的人。但相应的,学生工作严重挤占了学习时间,我不得不放弃了化学小组。高一结束后,根据一年的加权排名,位列前列的可以选择进入宏志班,我和大宽毫不犹豫选择go on,幸运地又被分配到同一个班,2班。所谓“宏志班”,只取了百度百科一半的意思,不需要“特困”,只需要“特优”。这次分班异常惨烈,原宏志班绝大多数人因成绩不佳被迫离开,各个普通班本就稀少的尖子生流失殆尽,理科普通班10班甚至被彻底解散,新10班变成了文科宏志班,为此原10班学生曾进行过罢课抗议。我的新班主任刘锐老师德高望重,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但他并不赞成我留在学生会。记得高二刚开学时一次寝室夜聊被值班老师抓住扣分,恰逢第一次月考我发挥严重失常;刘老师非常生气,在全班面前严厉地向我发出了最后通牒,两个选择,要么退会,要么退班。那是我高中三年最难熬的几个月,也是最戏剧性的几个月。彼时的学生会主席听说我有可能要退会,找我聊了三个多小时;她一开始还是极力挽留状,后来画风就渐渐不对了,我花了好久才听出了一些东西。后来期中考试考得非常好,年级第二;一个下午我趁着刘老师心情不错,向老师表明了一下我想留在学生会,同时有信心保持住成绩的态度,并用这次成绩做了证明。老师微微一笑,用看穿一切的眼神瞟了我一眼,悠悠地说好吧;接着话音一转,你有可能当主席么,尽量不要当;我说,呃,现在太早还不知道啊,大概轮不到我吧。我也没有想到那是我在2班的两年名次最高的一次。高二下学期的开学典礼暨升旗仪式上,当我说出“大家好,我是校学生会主席王剑锋……”的时候,在讲台下2班和11班的一片惊呼声中,我没敢把目光投向班主任。高二开始,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二中开始改革,调整了课时安排和晚自习安排,增加了午休时间;从13届开始尝试小班化,每班人数控制在35人左右,课后的习题不再购买市面上的练习册,而是二中老师自行选题形成合集来印发,上课模式也从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举措反响强烈,褒贬不一。12届的两个宏志班也进行了不彻底的小班化,人数在分班后缩减,上课模式和练习资料不变。我们的座位成为单桌,自此提前两年告别了同桌时代。我的学生工作更加忙碌了,无数个自习我被晓钰拉去学生会的小屋,整理和修订着活动策划。在二中的学生组织制度里,团委和学生会是职能相近的组织,做着非常类似的事情,共同筹备所有的大型活动;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也是并列的职位,即便如此晓钰总是开玩笑地管我叫老板,其实她是我最好的拍档。说起晓钰,如今二中每天到午休时间时,广播里总会响起一个温柔到甜腻的女声(“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距离午睡时间,还有三分钟。请没回教室的同学不要在走廊里奔跑、打闹,请保持安静……”),那就是她的声音;她还是彼时广播站的站长。我偶尔会想,二中历史六十余年,印刻在多少人的记忆里,但二中学子无数,皆是过客匆匆,又有多少人能留下痕迹,留存在二中的历史里;但晓钰的声音以这样奇特的方式留下了。也许二中百年校庆之时,我们这帮老伙计重返校园,还能听见这声音在楼间回荡。二中一直以来是个篮球强校,校队隔三差五捧个高中联赛冠军回来,篮球氛围也因此非常浓厚。相比之下,像我这样的足球党就比较可怜,没有妹子围观的日子;但另一方面,因为足球圈子的小众,球友们相互之间也格外熟识。我们组了年级联队,我打过前腰、二前锋、左边锋,我们与10级到14级的年级联队以及教工队都交过手,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但也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我在吉林喜欢的女孩同我断绝了联系。因为要参加省学联的会议错过了期中考试,父亲差点和教务处吵起来;后来这次成绩的缺失也影响到了我的自主招生,二中没有兑现它的承诺。说来学生会的经历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反倒不停给我添堵,影响我的成绩,占用我的时间;但我很享受和这帮人在一起的日子,和晓钰、和春哥、和张帅、和运涛……不像大学时那么多的算计,那些年更像纯粹的战友关系。我想念这帮人。“主席”已经不只是头衔,而是变成了我的绰号。我无数次跟学弟学妹说叫锋哥就好,这帮家伙偏偏一口一个“主席”,死不改口;从而经常有人到班级门口问“主席在么”,同班同学自然地传话“主席有人找”;时间长了,所有人都开始管我叫“主席”,连大宽也不例外,怎么都改不掉。直到现在毕业两年半了,2班聚会时,还是一口一个“主席”。班团活动的时候,检查卫生的时候,艺术节的时候,我不再需要事必躬亲,但我还会习惯性地四处走走。很多时候,我觉得跑跑腿打打杂,要比看团委老师的脸色轻松得多。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心血来潮的主意,想办一些想一想就非常赞的活动,但没有学校的支持,也没有经费。这时的二中就是这样尴尬,它不想放弃素质教育的理想,却又谨小慎微怕担责任,更害怕影响学生的成绩。我和大宽再也没有把持班级前两名的本事,甚至连前10名都有些吃力;但在2班的日子很开心,三观相近,总有无数可以膜拜的人。我在学校里有着广泛的人脉和不错的人缘,老师们大多也对我不错。上午埋首书卷,中午踢场酣畅淋漓的球,下午去学生会办公室处理材料,晚上听着音乐安静自习,回寝室后跟室友胡吹海侃,一天天就这样不经意间过去。也许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吧,没那么美好,但也还不坏。二中的改革在继续,南北校区要合并,以后的学生将有一或两年时间在北校度过,很多中考生为此拒绝填报二中。已入学的学弟学妹也有人高呼被骗。11届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学校从上到下都有着莫大的压力。但感谢这些老师们把12届学生保护得很好,绝大多数人几乎感受不到这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因为他们就要高三了。当11届的住校生们打包好行李准备离去时,我正站在操场的一角,那是一个黄昏,操场回荡着《回家》的萨克斯曲,氛围很唯美。我想到,一年后,我也会这般离去。高三来临了,比前几届都提前的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我们深埋于题海不能自拔,这与其它学校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拜丰富的高二所赐,我的成绩已经从年级平均二三十名跌到了将近百名。我开始了漫长的追逐和爬升之旅,平均每次模考五至十名的速度,朝着遥不可及的目标用坚不可摧的决心前行着。与此同时,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一起准备着各种竞赛,其实我们心里也很清楚,凭自己临时抱佛脚的水平,在省实验和育才面前我们就是个渣;老师们也说,竞赛和高考完全是两套东西,不要投入太大的精力;但谁不想再拼一拼,争取一下呢。人呐,总是不知足,总是抱有无数的侥幸心理,看不清现实,看不清什么才是自己更能把握的机会。两个月时间,我从竞赛零基础到数学省三;春哥非常幸运地拿到了省一。其实一个省三毫无作用,但又不得不无数次地想,倘若我就读于一个重视竞赛的学校,从高二就开始兼顾竞赛,是不是早已是另一番情景。倘若人生可以倒带,也许我会倒带到中考结束,然后拒绝父母的要求一个人留在吉林上学……不,我大概会直接倒带到初二,倒回到那个我喜欢的女孩面前,重新来过。但人生没有如果。冬天,我任期已到,在换届大会上做完了一学年的工作报告后,正式卸任。会议结束后,我正欲推门而出,身后一个学弟叫了一声“主席”,我习惯性地转过头来,看到新一届团委学生会所有人站成一排,“主席再见”。留下一个动容的微笑,转身离去。我周五晚上也不回家了,有时整个周末都不回家。每个周六早晨和张帅或者春哥一起去粥铺吃早餐,然后步行至市图书馆,排队等待自习室开门。一整天就这样充实又恍惚地过去。我依稀清晨凛冽刺骨的空气,依稀记得午后阳光打在书桌上的橘色光晕,依稀记得齐钰轻轻放在我桌旁的一Venti抹茶拿铁。淡淡的不真切了。那段时间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大概是为了减压吧。每晚戴着耳机,绕操场一圈又一圈,跑得很拼命,很惶恐,跑到心脏都要跳出来。然后四仰八叉地躺在操场上,喘粗气,看夜空中不多的星星。但我们的高中岁月终于还是走到了终曲。我记得考数学之前和刘老师沉甸甸的握手,提前20分钟答完卷的志得意满,走出考场和老师的拥抱,以及估分时发现若干低级错误的坠入谷底的心情。人生如戏,匆匆来到这座城池,又匆匆离去。沈城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乎都在这小小的校园里度过。我是二中的过客,二中亦是我的过客。我相信过客并不是没有意义,但过客的意义在哪里,经历的意义在哪里,我还没有想太清。二中给予每个人的感受都完全不同,但至少给予我的,是一种奇特的沉淀。我的人生是断裂的,在吉林的记忆被生生折断,但二中赋予我以另一种完整。来到沈阳,我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很庆幸,我在二中这三年,没有变成一个令自己失望的样子。也许我不会感激它多少,但它也着实铭刻进我的年轮里,打磨不掉。完。后记:在我离开后,二中的变化很多很快,但似乎有了一个更确定的基调。老主楼在12届毕业后被拆掉,新主楼现在已经竣工,设施很新很先进。好多人都在感叹,要是晚上两年学就好了。我前些天潜入校园成功,看到一个又一个活动室,陶艺教室、绘画教室、机器人教室……又听说现在二中的学生强制性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准确。看样子,二中不再游移不定,完全确定了坚持素质教育的方针不动摇。我找到了团委学生会在新主楼的新办公室,看上去似乎很大,门锁着;我试着联系15届的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恰巧当天都不在学校,没能进去瞧一瞧。一年多前刘老师被查出早期胃癌,后来做了肿瘤切除手术,能联系到的天南海北的2班人各自录了祝福的话,合成了一个视频发给了老师;但始终没能见到一面。很多东西都是有缘无分的。——书于日再续:当时恰逢重返校园,触景生情,找到了这个彼时非常冷清的问题写下了长长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又一年高考结束的缘故吧,这个问题不知道被谁再次发现,流传开来。有朋友在朋友圈说,谈谈你的现在吧,谈谈你是怎么从一个文青变成一个程序猿的……其实好多事是并行不悖的;一副工科书呆子模样的我常年混迹酒吧吧台,品尝过数十种鸡尾酒和精酿啤酒,想必你也不太相信的吧。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依旧几近疯狂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然而一年后就渐渐退出了;一官半职的,当够了,抛头露面的,厌倦了;打理人际关系于我渐渐成为一种负担。我幸运地置身于自小喜欢的行业中,专心地熬夜写代码,寂寞中倒也恬然。身在帝都,愈发能够感受到清北与其他学校的巨大差距。相比于育才实验,甚至衡二那一类走极端的学校,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二中确实不能提供给自己一个足够高的平台,这里的足够,是指达到自己的极限。但又何必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为了一丝极限拼个你死我活呢。我是个做事随性又拖延症严重的家伙,尽管如此三年历练,进个BAT也还算绰绰有余。我们的种种失望,仅仅源于不满足。其实我也分不清,高中时养成的一些气质和习惯,哪些是唯有二中能够赋予我的;人生好复杂,复杂到我根本不想去分辨太多。也许,换一所小学,换一所初中,换一所高中,换一所大学,我依旧能结识很多有趣的朋友,依旧会有许许多多终生难忘的经历;只是不是那批人,那些事罢了。彼时更换城市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份疏离感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得以平复。我承认,我对二中的感情并不如许多人那般炽热。三年前,我不知我会来这里;三年后,我不知我还在哪里;三年前,我不知我会离开你;三年后,我不知我会遇到谁。所以不要赋予太多的意义,因为也许本就不存在那么多的依附。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意义是人之选择,而非存在之本质;存在先于本质。这是一个存在主义哲学信众的浅见。三年而已。至于赞同也好,反对也罢,无所谓的。也不必争辩什么,仅举酒一杯,遥寄众人,敬你我逝过的岁月吧。另,现在想来,“生命 在于 勃”真的很好笑= =而且能因一个乐子被大家记住(而非一张严肃的学生干部脸),我还挺开心的。——书于日
我的天啊!!!!!11届10届的都自称老人了!!!!!09年毕业的还让答题吗!!!!!09届毕业理科生,大学算没给母校丢人但也说不上争光,已本科毕业现在暂在土澳继续做学生。毕业太久了记忆都模糊了,首先,回想起来就觉得过的很开心很轻松,在二中的时候好像真的没有感受到什么高考压力,可能是水涨船高,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升学率无比信任,每天更关心中午吃什么,和体活课能不能偶遇下喜欢的男生什么的【现在想来都是小鲜肉了啊……而最后大家的成绩都不会太差的。很为自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觉得自豪,不是很飞扬的那种自豪,但很放在心里。虽然不挂在嘴上,平时也很少说起,但知道自己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就坚信自己差不到哪里去。这种自信在之后人生遇到低谷之类的时候还是很重要的。二中的老师都很有为人师表的样子,这一点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看到前面学弟/妹提到的大气成就大器【话说我好像都不记得这是校训呢,不过有印象】,大概这些老师就会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吧。好像在我的高中记忆里,没有遇到任何一个老师很强调成绩或者排名【也可能是我运气比较好,不过确实没有片面看成绩的氛围】,所以在之后的生活里,我越来越觉得二中的素质教育是很成功的,这种成功并不是说学生们一定要多才多艺或者多领域发展,而是哪怕毕业了很多年,经历了不同的大学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依然坚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趣的人,依然对世界有好奇心,并且始终尊重大家选择的多样性,有一个很开放的态度,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贵的财富。至于校园教室体育馆,还有“大家早上好”之类的,每一届都不一样,就不多说了。简而言之就是,在二中呆过之后,会有种,我还是挺优秀的,但优秀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值得为它牺牲一切,与此同时,我对世界有好奇心,我想体验生活中更多的乐趣,大概这样的体验吧。说句题外话,毕业这么多年,越来越觉得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初中也好,高中也好,甚至大学,都会在之后的人生道路里逐渐变轻,但是记忆淡化了之后,曾经的经历会沉淀在身体里,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看楼上刚毕业的孩子有担心二中被二十超过去什么的,其实这些排名对于你来说,真,的,不,重,要,【可能对母校的老师领导更重要】,我是发自内心的一点都不希望二中变成两周休息一天的那种学霸学校,二中最珍贵的地方不仅仅是她的排名或是她在高考中达到了多高的985率(本科率这种咱都不稀罕提了),还有经历。嗯
利益相关:沈阳二中11届毕业生 沈阳二中团委成员 山东大学毕业生同样被主席同学的回答引到这里,知乎首答。上班闲来无事,接着更。----------------【一句话证明你来过二中】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哪里寻得一片避暑用地?沈阳二中游泳馆劈波斩浪!【原回答】与沈阳二中的缘份源于自己初中时候不切实际的幻想。要知道,那个时候,我脑子不咋灵光,老师都夸我反应慢,说我答卷的时候经常抓头发,还担心我以后变成个秃子。那个时候身体也不好,170的小伙子才100斤。那个时候觉得二中就是个神奇的存在。中考的时候,心理素质还不太好,脸吓得煞白,进考场之前看到班主任,班主任过来握着我的手说鼓励我的话,我一句都没听见,只记得我的手冰凉,似乎还在抖...最后,我如愿考上二中,这个大家口中神奇的一所学校。报到那天是我第一次到二中,感觉那种树木茂密,教学楼古老的感觉很像我心中的名校的底蕴,接下来是摸底考试。阴差阳错,我进了宏志班。在宏志班的半年时间里,是我人生中第二黑暗的时期,那里压力很大,无论是老师给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还是来自自己的压力。每天都学习到很晚,而且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时间。我记得快要中考的那几天,我还每天晚上都玩魔兽争霸,现在真是连碰一下电脑都难。不过越是艰苦,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是深刻。那半年期间,我也见到了我认为教学水平最高的数学、化学、语文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张亚丽老师,每次说一句话就瞪我一眼,刚开始以为这题我不会她生气了,后来才发现,人家就那习惯。那半年期间,我当了班里的团支书,通过竞选加入了学生会。也许我的人生就此改变了。后来,文理分班的时候,我选理科班,由于文科成绩不够,被宏志班踢了出来,就此开启了我平行班的生涯。在平行班的时候,组织过全学校的捐款活动,也跟同学们一起给树刷白浆玩。在平行班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压力小了一些,但是也羡慕那些在宏志班的孩子们,还好他们还跟我一起玩,一起去吃饭。在平行班的时候,虽然感觉学习的氛围没有宏志班那么浓厚,但是我更多的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那份情谊。万恶的高三。高三那年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黑暗,每天照样跟着柏宽(这家伙后来去了天大)一起上学,然后跟着宏志班的小伙伴一直吃午饭(这帮家伙都去了什么浙大,南开啊,北理啊这类的名校),然后就是周而复始的学习工作。还好我是一个逗比。每天跟着大家一起开玩笑,互相嘲笑,谁也不生气,倒是也乐在其中。还好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玩的物理老师,他也是一个逗比。从此我们的物理课堂也充满了欢乐。还好,我在平行班的班主任也是一个逗比,我们的高三生活才不至于太过乏味。高三,其实也就意味着你与各种事情绝缘了,我就是最高票口中的11届,我们那届被学校给于厚望,这个在各个方面我们都感觉得到。也许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不想说这是学校的原因,是老师的原因或者是那年高考很坑。因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一届的人的轨迹都改变了。高考估完分,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这句话好像很熟悉?)由于与自己的目标差距太大,我一开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几次做梦,我都梦见其实我估错分了,我最后考上了我想去的那所学校。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最后我去了我的第三志愿,山东大学。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就丰富了一些,遇到了很多不错的朋友。曾经也因为要期末考试了,一晚上没睡。第二天红着眼睛去考试。曾经也因为一个海报,就去了陕西支教一个月。回到看到肉就流口水。曾经,在盛夏时节留在40多度的济南,住宿舍,晚上热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仅仅是为了要一个实习的经历。曾经,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经历过投简历投到手抖的感受。到现在,我在三星电子中国总部回复这个问题。我想,在沈阳二中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一番怎样的体验。如果你想拼命努力,那么你在二中就会留下一段奋斗史。如果你想有所作为,那么你在二中就会留下你的印迹。我现在很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感激二中给我的那段难忘的经历和这份经历所赐予我的那份坚持与忍耐,以及这段经历中的每件事,每个人。【写在后面的话】其实我在高中毕业后都一起抵触讨论我在二中的生活的,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不愿意回顾那段黑暗的历史,另一方面更是觉得这个结果对不起自己当年的努力。以我的脑子,注定是不可能发现什么学习的捷径的,只有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去获得小小的成就。山东大学这个我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大学真的是很难让我说服自己,努力了三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可以说大学四年都有点活在这个阴影当中。虽然大学生活也活得乐在其中,不过总觉得缺点什么,总觉得羡慕那些高考考得好的同学,觉得他们是Winner直到我来到了三星。我也不想说三星有多么多么好,只不过,三星是我想去的,最好的公司了。这一次,我如愿了。感觉像打了个翻身仗。这一次,我开始主动去回忆我在二中的生活。也许生活曾经苦涩,也许道路曾经泥泞,但是你要记住,正因为泥泞,来时的脚印才更加清晰,正因为苦涩,才让你体会到你所拥有的来之不易。
我们都没有赶上张佩伦校长在任时那传说中的四点半放学不留作业还人才辈出的时代——07届毕业生
作为一个2004届的老人,看到十年后的学弟学妹们自称老人,真的是感慨万千。讲述一下我当年那个时代的二中:因为历史相差实在太遥远,先简单介绍一下当时那个年代的背景——学校背景:在当年,二中的老人们还在自称“我们是沈阳市前三甲的重点高中”。但实际上,对于全市第三的排名,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比竞赛保送,比不过育才,比高考硬成绩,比不过实验。当年我们中考时候第一志愿还是平行志愿,先是两个公费的省重点,然后是指标到校,然后是两个自费的省重点。我中考的时候是一心想去省实验的,本来报的是第一志愿公费的省实验,然后第二志愿公费和指标到校都是空的(指标到校当时只有本区的省重点会留给本区的名额),然后报第一志愿自费的省实验。想想第二志愿公费报着二中也没什么损失(因为公费没考上实验却够了二中的线儿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就多报了一个公费二中的志愿。结果最后分数出来,差实验的公费1分,就这么寸的被二中接走了……导致我整个高一都沉浸在没考上实验的郁闷中。个人背景:当年期中和期末的考试,前两个考场我们还是按照整个年级的排名来分的。全年级8个班级,年级1-35名在第一考场,36-70名在第二考场。高一的时候还沉浸在没有进入省实验的哀痛中,学习不是很用功,一直徘徊在第一考场和第二考场之间,不过最差的成绩也没出过第二考场。高二以后成绩吃了化肥般成绩稳步提升,基本在年级前十名,最差没出过年级前二十名,最好的时候考过年级第三(年级第一第二基本雷打不动,完全的学霸)……当然高考靠的很水,只考了年级三十几名,想到这个就心痛。(不过从小升初没考上育才,到中考没公费考上省实验,自己也就释然了,一到大考考的就垃圾……)高考背景:03,04,05年是辽宁高考历史上奇葩的三年,三加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一张卷,300分)。大综合的制度戕害了一批文理偏科严重的孩纸,比如我的美女同桌,语文英语奇好无比,但物理化学就是死活不及格……如果当年分了文理,绝对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会好一个层次,不夸张)。我当年也是,理科还不错,历史奇差,如果分文理肯定成绩会考的更好。04年的高考,大综合都是基础的知识,完全没有区分度……当然,大综合也成就了一批人,我03届的一个学姐,平时成绩一般,最后03年的数学奇难没有区分度,她语文英语又考的特别高,最后上了清华……(所以高考,某一科特别难或者特别简单,都没有区分度,重要的是在有区分的科目上一定要争取拿高分,这都是命)============================我是愤懑的分割线============================是的,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一堆,只是想说,我曾经打心眼里对二中没有感情。从入校起,我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我高一时候的日记还写着,我的心,属于省实验。另外,我一直认为,我如果当时去了省实验,我是一定会考上清华北大的,我完全被当年所谓的“素质教育”坑害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回过头去看二中时候,才发现自己对她浓浓的感情。在这里埋葬了我青葱时代最青涩的感情。在这里度过了我最快乐的三年学生时光。一个当年直到毕业时还对自己母校愤恨的人,十年之后还能记得的母校的那些好,那这些好,一定是她真正的美好。1.素质教育当年二中所标榜的素质教育,是倍为家长所诟病的。每天四点半放学,如果想上晚自习的可以留在学校和住校生一起从6点开始上自习。整个高一高二,省实验的学生就开始9点才放学,我爸就郁闷地看着我每天6点就到家了……到了高三,才象征性地多留一节自习到晚上六点。之后可以选择跟住校生一起上到晚上九点。可以说我的高中上的比初中还要轻松,没怎么紧张就高三了,刚开始紧张就高考完了……从成绩上来讲,的确是对学生高考成绩的戕害。不过这是整个国内高考教育制度的弊端,如果所有学校都改成和二中一样,该有多好。感谢二中,当年给了我们无数的自由时光。(不过现在,貌似没有这么轻松的时光了??)2.值周制度值周的制度,我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听说,不知道现在还有吗?我们当时,高一高二的学生,每个学期有一周不用上课,是整周的劳动时间。花房,车库,游泳馆,体育馆,主楼的一二三楼,机房,每个点儿两三个学生。一!整!周!不用上课!!!车库花房的兄弟们在早上摆完自行车后在车库里打扑克,输了脱一件衣服……打扫游泳馆更衣室里一坨坨的头发……跟着花房的美女在主楼的海报底下挖土种菊花……每学期最期待的就是这不用上课的一周了,太开心!!!!!!!我觉得值周制度是二中当年“素质教育”的精华。3.住校制度当年我们住校是,只有跨区的学生(家不住在沈河的)才可以申请住校。住校的学生,也是空闲时光最多的学生(每天6点以后就没事儿了,玩游戏,谈恋爱时间大把)。我当时虽然跨区了,但没选择住校,每天骑个捷安特单程四十分钟从铁西骑到沈河……因为住的远,天天早自习都迟到,哈哈。4.外地军训二中当时军训还是拉到外地去军训的,一整周。大概是高一入学后第二周第三周的样子吧,记得是九月底。军训是同学们熟识的最好时机了,当时8个人一个宿舍,基本上同宿舍的也是关系最铁的一帮人……每天吃住训练在一起,真是最快乐的时光。还记得有人嫌衬衫热,把衬衫剪得只剩下一个领子;有人嫌旱厕脏,憋着一周都没有大便;有人在午睡的时候,偷跑进隔壁宿舍把臭鞋放在睡着的人的鼻子边儿上……想想真是满满的欢乐。5.上游泳课当年二中新建的游泳馆,真是大爱啊!!!游泳课真是欢乐的时光,虽然一堆女生都谎报来了大姨妈不下水……在游泳池里还有洗澡的时候一堆人打打闹闹,真是欢乐。后来我们毕业时候游泳馆翻修了我们还觉得遗憾,因为没享受到新设施,结果没想到后来直接给扒了……6.打羽毛球当时主楼对面,还有两块塑胶的羽毛球场。每天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我们都会拿着羽毛球拍狂奔出去占场打羽毛球,中午更是一打球打一中午。不过上次回二中,好像已经没有羽毛球场了……7.热饭盒当时食堂还只有住校的和高三的学生可以去吃,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是带饭盒,然后每天拿个铁筐抬着一堆铁饭盒去锅炉房热,中午再抬回来(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想象不到这些吧)。高三的时候可以去食堂了,不过还是有带饭的,就只能在高三楼一楼的热水炉上面热饭盒了。冬天的时候,只有最下面一层的饭盒是热的,上面都是冰的,于是每天就打响热饭盒大作战……8.化学实验课看到上面有人说才想到这个……每周去科学楼上实验课真的也好哈皮啊!!!还记得当年加热什么试剂,我后座的哥们把试管对着我,结果试管爆沸差点没把我喷毁容……裴涵当年是最爱我的,我当年她最爱的学生啊,化学竞赛跟那帮成天培训的学霸们一起考还获了奖……可惜这个当年她最爱的孩纸,现在化学基本忘光了……不知道裴涵现在还在二中么?我们当年都叫她小罗……二中当年的特殊,主要就是全市范围内标新立异的素质教育。回想起来,真是整个高中范围最大的财富!!!
从不后悔在二中就读,在那里我遇到了值得我珍惜的青春。
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我的时间线上三次了,第一次是因为”主席“回答了这个问题,后两次是“主席”赞了其中的答案。对这种体验类问题我是不感兴趣的,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是无法共享的,只能当做故事来看。我可以说是没有故事的人,至少高中没有故事,而且我也不会讲故事。但我还是决定答一下,就当吐槽了。和“主席”的毫不犹豫离开11班不同,我离开5班是带着惊讶、不舍甚至愤怒的,我从没有像分班那天晚上那样哭的稀里哗啦。如果让我重新选则我绝不会离开,因为那个班级不属于我。不知是老师疏忽还是什么原因,分班前我误以为是在结果出来后可以选择去还是留,结果出来后为此特意去找了王爽旻,但一切都晚了。处在变革中的人并不都那么幸运,在2班的我成绩一直不愠不火,偶尔几次抽风了能考的好一些。但这种状态对于我来说是比较糟糕的,因为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回报,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论哪方面。分班后我生活的圈子仍停留在5班,即使现在和5班的人联系也比2班的多,或许是我不善交友,但2班的氛围绝对不正常。就学习方面来讲,不得不说2班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宏志班,师资力量什么的比较有保证。12届比较好的老师都教过我们,刘锐、于宝山、王淑“铁三角”的实力还是名不虚传的。自习环境相比于平行班不知好到哪里去。不得不说2班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仅此而已。总的来说,在二中的体验就像是正在操场上上着“体活”然后突然让你回去上自习一样,不自在却又没有什么不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生物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