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的一声

& & & & & & & &
第B03版:学与思
&&&&&&&&&&
“霹雳一声暴动”
——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80周年
  ■&沈谦芳  今年是湘赣边秋收起义80周年。1927年9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在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在江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爆发了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是英雄的江西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又一次重大贡献。湘赣边秋收起义是巍巍的历史丰碑,由此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人们去开拓美好未来。  应对时局定决策  1927年春夏之际,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失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在这样严酷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对于饱经忧患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  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断然决定了三件事:将中国共产党所掌握或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在秋收季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新时期的新政策。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群众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土地革命新阶段由此拉开序幕。  中共中央对于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等省秋收起义特别关注。8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宣布了秋收暴动的六条战略,明确而又具体地把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建设革命政权直接结合起来。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提出了在最近的期间农民暴动的十一条口号。  可见,湘赣边秋收起义,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变化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顺应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坚定立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当然,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处在年幼阶段,对于土地革命如何进行、武装斗争怎么搞等问题,都没有现成答案,都要到实践中去探索。因而,对包括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在内的地方工作的指导上,都不免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甚至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尽管如此,我们今天在研究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首先仍然要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仍然要充分肯定中央决策大方向的正确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临危受命开新篇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他临危受命,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指导工作,并被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首次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旗  八一南昌起义,是我们党独立领导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但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毛泽东则在策划和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次提出打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旗。8月20日,他在以中共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湘赣边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亲临江西安源,决定统一整编集结在安源、铜鼓、修水一带的革命武装,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面自己的军旗。这就是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所写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待到起义爆发时,各路部队统一打出了“镰刀斧头”大旗,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为劳苦大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湘赣边秋收起义虽然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要求,初期也以长沙暴动和攻占长沙为目标,但后来毛泽东却另辟蹊径,在进攻长沙受挫后率领部队退向农村,成功地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部队迅速到文家市集中;15日,在毛泽东的强烈要求下,湖南省委决定停止执行毫无胜利把握的长沙暴动计划;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9月21日,起义部队开始南下。这一次的出发,实际上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最早开端。  奠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9月29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主要内容是:整顿组织,将已经不足一千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前委统一领导;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改编,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部队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不良习气和自由散漫作风,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创新性做法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湾改编”后,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以及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又亲自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人民军队制定了铁的纪律。  江西积极做贡献  江西作为起义部队的主要集结地、起义的主要爆发地、起义部队进攻长沙的出发地和战略退却并向农村进军的目的地,在湘赣边秋收起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西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湘赣边秋收起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主要在江西境内部署、指挥湘赣边秋收起义  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接到中共安源市委关于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力量情况的报告后,立即开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湘赣边发起暴动,并且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  9月初,毛泽东赶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湘赣边起义。10日,毛泽东到达铜鼓第三团驻地,立即召开全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报经湖南省委同意的安源张家湾会议部署。同时正式宣布驻铜鼓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要求全体指战员响应湖南省委号召,立即武装起义。11日,三路起义队伍分别从驻地出发,向既定的目标长沙进军。  可见,毛泽东主要是在江西境内直接部署、指挥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当三路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后,经过湖南文家市转兵,毛泽东指挥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行动则全部都在江西境内了。如果说湘赣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军事生涯的起点,那么江西则为他提供了最初的实践舞台。  江西党组织对秋收暴动的积极准备&  在大革命的风暴中,中国共产党于1926年4月在江西建立特委,同年11月改为区委,次年7月改为省委。在中共江西省(特、区)委的领导下,赣西各县先后建立了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创建了富有战斗力的工农武装,为湘赣边秋收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大革命失败后,安福、莲花农军退驻萍乡;永新农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退守宁冈,坚持斗争;在安源,有我们党组织或掌握的工人纠察队、矿警队以及汇聚到这里的萍乡、醴陵、衡山的工农武装。这些革命武装后来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工农红军中的劲旅。  1927年8月间,湖南浏阳、平江农军和卢德铭警卫团等三支革命武装,因未赶上南昌起义,分别进驻赣西北边陲的铜鼓和修水。中共江西省委立即派人联络,及时发出指示,给予多方帮助,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使部队得以安全地保存下来。  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积极贯彻会议精神,拟定了秋收暴动计划和大纲。在毛泽东来到安源、铜鼓之前,中共江西省委实际上是赣西和赣西北革命武装以及秋收暴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毛泽东到来担负起主要领导责任后,中共江西省委则顾全大局,组织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起义。  江西党组织为毛泽东引兵井冈提供决策依据  湘赣边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就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上山”思想。来自江西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信息和建议,为毛泽东引兵井冈提供了决策依据:9月初,在安源张家湾会议上,当讨论到如果起义失利后,部队往哪里撤时,安福农军负责人王新亚说,就往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那里撤。毛泽东会后作了详细了解;起义部队在退往萍乡途中,宋任穷赶上了部队,并将中共江西省委指示部队行动方向的密信交给了毛泽东;9月26日,毛泽东在莲花县召开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证实井冈山确有两支地方武装,并派人送信主动进行联络;10月3日,毛泽东在宁冈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在井冈山“安家”。从此,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转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铸就精神励后人  8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湘赣边秋收起义所铸就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精诚团结、敢闯新路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激励意义。  坚定信念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前提  坚定信念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后那段前程未卜的艰难日子里,面对在革命队伍中弥漫的消极、悲观情绪和存在的逃亡现象,毛泽东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9月20日清晨,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发表充满信心的动员讲话: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30日,毛泽东在三湾宣布部队改编的决定时,又作动员讲话,强调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正是凭着坚强如钢的革命信念,使得当年极其弱小的起义部队得以走出困境,不仅保存下来了,而且使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并铸就了忠诚革命、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  实事求是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情况和形势的变化制定和调整军事部署,渗透在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各个重要环节。大革命失败后,改组后的临时中央开始时指示湖南全省暴动,并划分了四个区域。而实际上要实行这一计划,无论人力与财力均有困难。因此,在中共湖南省委讨论这一计划时,毛泽东认为这个计划不切实际,力主缩小起义范围。经过反复讨论,中共湖南省委最后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只发动湘东各县暴动,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在起义部队受挫后,中共中央继续坚持“进攻长沙”的路线。身负重任的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头脑冷静,不唯上、不唯书,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果断决策,毅然作出向农村退却的决定,为处于困境中的部队找到了一条生路。  精诚团结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力量  湘赣边秋收起义得以走上胜利之路,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湘赣两省通力合作的结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下首次工农兵大联合的结果。湘赣两省的党组织,没有任何利益的争夺,只有共同的目标和协调的行动。从全局而言,湘赣边秋收起义由中共湖南省委领导,而就边界具体情况而言,交叉跨境指导现象普遍。比如,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这里的党组织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工作,接受湖南省委领导;中共江西省委事实上也给予了湘南醴陵、茶陵两县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参加秋收起义的军事力量主要由卢德铭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矿工组成的工人纠察队、来自平江、浏阳及修水等县的农军组成。可见,秋收起义并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最早的工农兵大联合的武装起义。  敢闯新路是成就事业的根本途径  八七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严重的环境之下,又是革命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但是,新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在当时以及随后的几年里,“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迷恋并强制推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给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实践带来桎梏,同时又注定要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实践所冲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及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以湘赣边秋收起义为发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所走出的革命道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完全摆脱了“城市中心论”的羁绊,适合中国的国情,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鲋鱼只得西江水,霹雷一声到九天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或出自_百度作业帮
鲋鱼只得西江水,霹雷一声到九天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或出自
鲋鱼只得西江水,霹雷一声到九天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或出自
鲋鱼只得西江水,霹雳一声到九天 这签是庄周笔下的一个故事:有一条鲋鱼,被困在车轮压成的一个小水坑中,当时的穷途困境,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会明白。但是,假使间,西江水引入,涸辙之鱼能逃过此难,他日重回大海,成龙也是有可能的。 求得此签,是凶多吉少之象,而困境非常艰险,又不能自拔自救,必须要等待时运的大变,或得到大贵人施以援手,方能获得解脱。 鲋鱼实际是指现在的鲫鱼...北美上空的第一声霹雳-美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贝尔 P-59A Airacomet
北美上空的第一声霹雳
-美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贝尔 P-59A AiracometRay
本文已在 SC 论坛电子杂志第二期刊发
  贝尔 XP-59A
“Airacomet”是美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因为这个独一无二的原因,XP-59A 在美国航空史上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一笔。尽管
在二战期间没有任何在战场上服役的经历,但这也丝毫无损于其重要性,因为它为美军提供了喷气式飞机使用、维护和保养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这些经验和数据在那些更先进的喷气式飞机开始服役时更是证明了其无价。
  XP-59A“Airacomet”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历史要回溯如此之久远,为此,我们还必须往回倒退,从贝尔
XP-52 开始谈起。
  XP-52,是贝尔公司一款非传统的战斗机设计,产生于 1939
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发起的一次驱逐机设计选型,当时航空队目的是为了通过竞标得到比当时世界上所现有的驱逐机都要拥有更好的最高速度、爬升率、机动性、武备和飞行员视界的驱逐机,此外,这款驱逐机,还必须成本低和良好的可维护性。
布局独特的 XP-52
  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C)向航空界厂家发布了性能数据 R-40C
的设计要求书,不超过 50 家生产厂家参加了竞争。在这些竞争者中间,贝尔公司已经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在发展了一款战斗机原型,内部代号
Model 16。贝尔公司,在美国航空制造业中,素来以设计非常规飞行器而闻名,Model 16
也不例外。它有一个圆形的筒状机身,飞行员位于机首位置,大块玻璃的座舱赋予其极好的前方和左右视野,两侧各布置一门 20mm
炮,推进方式是一台安装在飞行员后面的 1,250 马力大陆 XIV-1430-5 液冷 12 缸倒 V
型发动机驱动一对逆时针旋转螺旋桨。机翼安装在机身中部,后掠角度约 20 度,一对
尾撑安装在位于机翼距离机身,水平尾翼安装在尾部,连接两个尾撑(这个结构有点类似洛克希德
P-38)。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可收缩回机身,两个主起落架收缩回尾撑内,在每侧的尾撑前部安装有三挺 12.7mm 机枪。
  Model 16
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发动机冷却水箱在机头处,其冷却进气口位于机首最前端,看上去很像后来的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而机头进气的气动布局在以后的早期喷气式飞机中广为使用。
  1940 年晚些时候,陆军采购委员会选中了 6
款候选机型以做进一步发展,Model 16 也跻身其中,并以 XP-52 的编号订购了一架原型机。但是这个订单却于 1941 年 11
月 25 日,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制造出来前被取消了。它被另一个贝尔的设计订单所替代了,一款基于 XP-52
设计的基础上,但是采用动力更强大的普惠 R-2800-52 空冷行星发动机,2,000
马力,驱动一对三叶的逆时针旋转螺旋桨。陆军给它分配的新编号是 XP-59,XP-59 或多或少也和 XP-52
一样有点非常规布局,包括不寻常的机头冷却进气道,其最大速度为 450 英里/小时(在 22,000 英尺高度),最大升限为 38,000
最初的 XP-59
  如果不是发生在英国的航空动力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 XP-59
的命运,也许 XP-59 只是在生产几架原型机之后被束之高阁,成为美国战斗机发展史上那常常一串 XP 编号中的默默无闻的一员。
虽然当时美国没有在喷气式动力上有什么成就,美军军方也还是对欧洲正在发展的这个新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 1941 年 4 月,陆军航空队
H. H. 阿诺德少将决定访问英国,在那里,英国人向他展示了当时最机密的格洛斯特 E-28/39 喷气式飞机,由 1 台弗兰克. 惠特尔
W1 离心式喷气发动机驱动,同样的研究也在当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德国亨克尔公司已经在 1939 年 8 月 7
日把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He 178 送上了蓝天,随后在 1941 年 4 月 2 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He 280
咆哮着飞上蓝天。虽然此时的喷气式飞机相对如日中天般成熟的活塞式飞机来说还显得很稚嫩和不可靠,但是航空动力史上新的一页已经掀开了,喷气式动力的时代即将来到。美国显然已经在这场新动力革命中落后于世界上的主要航空技术国家,阿诺德将军对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种新技术)可以把现有的飞机全扔进垃圾堆”。
Frank Whittle 爵士
  5 月 1 日回国后,他立即要求 NACA(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对惠特尔发动机进行评估,这个任务落到了当时在英国进行
B-17 轰炸机涡轮发动机增压器改进工作的通用工程师洛伊.索尔特身上,而他正巧在当时英国负责 W1 发动机的生产和 W2
发动机改进工作的 BTH 工厂工作。
最初英国人对美国要求提供惠特尔发动机技术和生产许可的要求反应比较勉强,英国人认为美国佬办事不够严密,保密程度太差,“给他们那些技术秘密的话,简直就等于到时代杂志上去发表”。由于当时美国提供给英国的租借法案支持各种战争物资,加上美军军方承诺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英国最终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同时,英国方面建议将通用公司作为生产商。
Gloster E.28/39
  1941 年 9 月 4
日,在怀特.费尔德的一次会议上,阿诺德将军指定通用电气作为英国许可生产喷气式发动的美国总承包商,首批订单为 15
台,整个生产都处于极其严格的保密下。
在次日,纽约州,布法罗市,贝尔公司收到陆军航空队的询问,是否愿意接受制造一种划时代动力的飞行器-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是通用电气的
I-A(英国发动机的美国编号),他们接受了这个合同,于 1941 年 9 月 30 日签约。
挑选贝尔公司来做为美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总承包人是有几分古怪的。有种说法是,当时其他美国的主要飞机制造厂家都忙于生产为战争生死攸关的各型飞机,无暇他顾,而贝尔公司,正好是在这个任务上显得很空闲。还有的说法是,贝尔公司擅长于富有想象力的设计。还有一些说法是贝尔公司靠近通用电气的生产车间,从严格保密的角度来说比较有益。也许这些说法都有起到了作用。
  贝尔接下了这个设计合同,同意制造 3 架。合同规定的最后期限是在 1941
年 9 月 30 日合同签字后的 8 个月制造出第 1 架原型机。这 3 架原型机的序列号是 42-108784 到
42-108786。
  作为严格保密的预备和对项目意图的掩盖,贝尔战斗机设计组给新飞机的编号是
XP-59A,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便是轴心国谍报机构获得了一些关于 XP-59A 项目的风声,他们可能认为这只是活塞发动机飞机 XP-59
的一个改进型号,而与喷气式飞机完全无关。贝尔的工程师们当时还在忙于 XP-59
的设计工程,但这个项目在接下来的那个月里,随着喷气式飞机的上马,就自然放弃了,XP-59 项目在 1941 年 12 月 1
日正式寿终正寝,没有生产任何原型机。
  通用电气的喷气式发动机也被赋予一个掩盖用编号
I-A,目的是为了使轴心国谍报机构误认为这只是一个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设计方案。
  就这样,XP-59A
及其发动机成为“黑计划”的一个早期样板,在其后的岁月里,无数的“黑计划”项目被如法炮制,在各种各样的掩护烟幕下,不为人所知地进行。
  由于 XP-59A
项目被赋予最高优先权,工程进展十分迅速,但由于通用的发动机设计制造是和 XP-59A
项目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贝尔的工程师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了解甚少乃至一无所知,根本无法针对这种新发动机来度身定做,优化设计。所以他们在接受订单后的两个月里,拿出的是一个相对保守和常规的设计方案,悬臂式层流中单翼,前三点式可收缩起落架,由两台
1,400 磅推力的通用 I-A
发动机驱动,每台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两侧翼根部位,高水平尾翼,避开发动机的喷气路径,可增压座舱,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机身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武器舱和座舱,后半部分是半硬壳式机身结构。尽管
XP-59A 主要还是作为新型喷气式发动机的试验平台,USAAF 也一样把它视为潜在的作战平台。它计划装备有 2 门 37mm
炮,各备弹 44 发。
正在安装 I-A 发动机
  1942 年 1 月 9
日,陆军航空队批准了初始设计,并同意建造三架原型机用于测试。
  还没等得及首架原型机试飞,USAAF 在 1942 年又订购了 13 架
XP-59A 用于实用性测试,序号为 42-783。它们的发动机都是经过改进的通用 I-16(稍后更名为
J13),每台额定功率 1,650 磅。
XP-59A 在干湖基地机场
  第 1 架 XP-59A 原型机在 1942 年晚夏准备完毕,于 9 月
日通过铁路运送到加利福尼亚的穆洛克干湖(也就是今天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的试飞中心,这里远离城市,又长又平坦的干湖,很适合实验测试新飞机),一抵达加州,为保密,用帆布将喷气式发动机紧紧包裹上,机首安装了一个虚假的螺旋桨推进器,以防备那些看见这架飞机而好奇询问为什么没有推进装置的人。1942
年 10 月 1 日,贝尔公司的试飞员罗伯特.斯坦利在 XP-59A 上试验了几次高速滑行,其间曾短暂升空,次日,由一名 USAAF
飞行员开始其正式试飞。特德.罗杰斯,通用电气的一个工程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人们看这个没有螺旋的飞机出现时,感觉十分怪异,飞机象个汽油喷灯一样从人群头顶飞过,带着一阵低沉的隆隆声,空气中充满了煤油的味道”。就这样,干湖上空的霹雳声宣告了美国喷气时代的开始。
喷气式发动机被帆布包裹着,机头装着假推进器
  这是一个非常迅速的成就,从签订合同到首次试飞仅仅是只花了 13
个月。XP-59A 空重 7,320 磅,满载重量 1,256 磅,翼展 45 英尺 6 英寸,长度 28 英尺 2 英寸,高度 12
英尺 4 英寸,翼面积 386 平方英尺。
由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推进系统,从一开始就由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陆军航空队沮丧地发现两台发动机相对其所产生的推进力来说太重了,而且动力系统温度过高,导致涡轮叶片时有脱落酿成事故。发动机位置影响气动效率,使得在
25,000 英尺高度时最大速度仅为 404
英里/小时,低于军方的期望值。后来发现发动机位置的布置会导致进气口空气紊乱,以至于在飞行中飞机不稳定,常会产生严重的不受控制的蛇形飞行,使得其很难作为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尽管如此,对
XP-59A 的改进毫不减弱,最后终于修正了一长串的隐患。
  第 2 架 XP-59A 于 1943 年 2 月 15 日首飞,第 3
架在次月飞上了蓝天。
  改进后的第 1 架 YP-59A 于 1943 年 6
月抵达穆洛克干湖的时候,军方给了它一个绰号“Airacomet”,8 月,YP-59A 首飞,它由两台更强大的 1,650 磅推力的
I-16(J31)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驱动。但是在实际飞行中,YP-59A 只是显得比 XP-59A 稍有改善。空重增加到 7,626
磅,在 35,000 英尺高度的最大速度为 409 英里/小时。后 4 架装备定型的 YP-59A 具有更具威力的武器:3 挺
12.7mm 机枪和 1 门 37mm 炮,正式编号为 P-59A。
J31 发动机,43 年到 45 年间,产量 241 台
  第 3 架 YP-59A(序列号 42-22611)被运到英国,用于交换
1 架英国的格洛斯特“流星”MK I,以便互相借鉴和研究。一抵达英国,YP-59A 就被运到位于 Moreton Vallance
的格洛斯特工厂装配起来,在 1943 年 9 月 28 日由贝尔公司的试飞员架机升空。英国皇家空军赋予其序列号 RJ362/G,随后于
1943 年 11 月 5 日它被移交到位于 Farnborough
的皇家航空研究院,此后极少升空飞行。当时的喷气式战斗机系列(格洛斯特
E.28/39,德.哈维兰“吸血鬼”和格洛斯特“流星”)仍然是最高机密,YP-59A
极少升空飞行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上的不可靠性以及缺乏备件。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发现这种飞机严重动力不足,令人难以接受的长的滑跑起飞距离,也如同其它早期喷气式飞机一样,“Airacomet”也受到发动机加速性不足的困扰。
  1943 年 12 月,美国海军得到了第 8 和第 9 架
YP-59A(42-108778 和 42-100779)来做测试作为舰载战斗的可行性,在海军中的编号是 YF2L-1,看起来似乎是贝尔
XF2L 舰载战斗机(从贝尔 P-39
飞蛇陆基战斗机演化而来的)的变型,这也是为了掩盖其真实身份,为了使敌方谍报人员误认为这是一款普通的变型机。海军总共获得了 3 架
YF2L-1。无论如何,YP-59A 由于其座舱视野不佳,加速性低,完全不适合作为舰载战斗机。
  最后一架 YP-59A 于 1944 年 6 月交付。
  在 XP-59A 首飞后不久,USAAF 就向贝尔公司下了 100 架
P-59A 的生产订单,但是,由于 YP-59A
所表现出的不尽如人意的性能指标,甚至还不如陆军现有的传统活塞动力飞机,而且根据评估,也没有任何可以继续提升其性能的可能,到 1943
年,USAAF 不再认为 P-59A 是一款可以考虑的战斗机型,从而是其角色转换成训练和培训喷气机飞行员和地勤维护,1943 年 10
月,P-59A 的订单减少一半,改为 50 架。
P-59A 线图
  量产型 P-59A 和 YP-59A 稍有所不同,只有前 20 架
P-59A 和 YP-59A 是完全一样的,序列号是 44-。绝大多数 P-59A 是装备一对推力 1,650
磅的 J31-GE-3 发动机,后期型号则装备的是推力 2,000 磅的 J31-GE-5 发动机。换装 J31-GE-5
发动以后,P-59A 在 30,000 英尺高度的最大速度达到了 413 英里/小时,5,000 英尺高度时达到了 380
英里/小时,航程 440 英里,配备两个 125 加仑可抛弃副油箱后可达到 520 英里,爬升到 10,000 英尺耗时 3.2
分钟,20,000 英尺耗时 7.4 分钟,空重 7,950 磅,满载重量 10,822 磅,最大起飞重量 12,700 磅。翼展 45
英尺 6 英寸,长度 38 英尺 10 英寸,高 12 英尺 4 英寸,翼展 385.8 平方英尺,装备 1 门 37mm 炮和 3 挺
12.7mm 机枪,全部位于机首。可携带两枚 1,000 磅的炸弹或 8 枚 60 磅的火箭弹。
  后 30 架“Airacomet”(序列号
44-)被命名为 P-59B,全部都改装了 J31-GE-5 发动机,最大航程提升到 950 英里,空重增加到
8,165 磅,正常和满载载重量为 11,049 磅和 13,700 磅,最后 1 架 P-59B 的交付是在 1949 年 5 月。
P-59B 线图
  绝大多数 P-59A/B 都分配在了 14 航空队的 412
战斗机联队,基地位于穆洛克干湖,在那里主要从事训练任务。P-59A/B
给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学习和适应喷气式飞机的特性,这些宝贵的资料最终促进了那些更先进的喷气机的诞生,还有些少量的
P-59A/B 被用来作为靶机。
P-59B Airacomet,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整体布局和武器
  尽管 P-59A/B 从未能像当初所设计的那个战斗机角色那样服役,但它给
USAAF 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使用喷气机的资料,培训了一批喷气机飞行员和维护人员。
P-59B 的机头武器布置
  P-59A/B
还有若干其他重要的影响在航空史上,贝尔的工程师们还设计了一个 P-59A 的单发版本,命名为 XP-59B(和 P-59B
完全不同的),下单翼,1 台通用电气的 I-16 涡轮喷气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部,进气口位于翼根,尾部排气,但是在 1942
年底,由于贝尔公司的布法罗工厂太忙碌了,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再兼顾这个项目,USAAF
就把初步设计图纸资料全部移交到诺克希德公司,在那里,后来成为了著名的 P-80“流星” ,一款成功的战斗机,其教练机型 T-33
则在此后的 50 多年里一直服役。
  最终,P-59A 系列总计生产了 66 架,3 架 XP-59A,13 架
YP-59A(含 3 架海军的 YF2L-1),20 架 P-59A 和 30 架 P-59B。P-59A
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公众对它也知之甚少,但它作为美国空军和航空界喷气式飞机的先行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仅有 6 架 P-59A
系列还留存于世,陈列在博物馆中向后人展示它的风采,1 架 YP-59A,1 架 XP-59A,1 架 P-59A,3 架 P-59B。
P-59B 44-22650 陈列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美国空军博物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霹雳一声震天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