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中描写离别的句子情感的句子,并分析词中描写离别的句子了哪些离别情感

《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
《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体会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 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1.柳词所运用的虚实相济和点染的表现手法&
2.把握柳词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柳永:&&&&&&&&&&&&&&&&&&&&&&&&&&&&&&&&&&&&&&&&&&&&&&&&&
2.写作背景。
(1).《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凝噎(&&&&
天堑(&&&&
)无涯(&&&&
珠玑(&&&&
罗绮(&&&&
豪奢(&&& )
叠巘(&&&&
)&&羌管(&&&&
)千骑(&&&&
&参差(&&&&
2.默写下列词语
留恋&& 兰舟&
沉沉 那堪&&&
参差&& 天堑&
清嘉&& 羌管&
菱歌&& 泛夜
3.解释词语
(1)骤雨:&&&&&&&&&&&&&&&&&&&&&
&&( 2)无绪;
(3)凝噎:&&&&&&&&&&&&&&&&&&&&&&&&&&&&&
& ( 4)去去:
(5).暮霭:&&&&&&&&&&&&&&&&&&&&&&&&&&&&&&
& ( 6)沈沈:
(7).楚天:&&&&&&&&&&&&&&&&&&&&&&&&&&&&&&&
&( 8)经年:
(9.)形胜:&&&&&&&&&&&&&&&&&&&&&&&&&&&&
&&& ( 10)参差:
(11)天堑:&&&&&&&&&&&&&&&&&&&&&&&&&&&&&&&&&
(12)叠巘:
(13)高牙:&&&&&&&&&&&&
&&&&&&&&&&&&&&&&&&&&
(14)图将:
4.填写下列柳永词及其他离别名句
1.&念去去千里烟波,
&&&&&&&&&&&&&&&&&&&&&&&&&&&&&&&
2.& 多情自古伤离别,
&&&&&&&&&&&&&&&&&&&&&&&&&&&&&&&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4.&忍把浮名换了,
&&&&&&&&&&&&&&&&&&&&&&&&&&&&&&&
5.&衣带渐宽终不悔,
&&&&&&&&&&&&&&&&&&&&&&&&&&&&&&&
6.&怎知我倚栏干处,
&&&&&&&&&&&&&&&&&&&&&&&&&&&&&&&
7.&想佳人妆楼颙望,
&&&&&&&&&&&&&&&&&&&&&&&&&&&&&&&
8.&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
9.& 何须论得丧,
&&&&&&&&&&&&&&&&&&&&&&&&&&&&&&&
10.&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西厢记》
11.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
12.海内存知己,
&&&&&&&&&&&&&&&&&&&&&&&&&&&&&&&王勃
13.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
14.&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15.相思相见知何日?
&&&&&&&&&&&&&&&&&&&&&&&&&&&&&&&李白《三五七言》
16.曾经沧海难为水,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还君明珠双泪垂,
&&&&&&&&&&&&&&&&&&&&&&&&&&&&&&&张籍《节妇吟》
1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似此星辰非昨夜,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2.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23.天长地久有时尽,
&&&&&&&&&&&&&&&&&&&&&&&&&&&&&&&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二.感知文本
赏析《雨霖铃》
(一)默写全词(完成下列小题):&&&&&&&&&&&&&&&&&&&&&&&&&&&&&&&&&&&&&&&&&&&&&&&&&&&&&&&&&&&&&&&&&&&&&&&&&&&&&&&&&&&&&&&&&&&&&&&&&&&&&&&&&&&&&&&&&&&&&&&&&&&&&&&
&&&&&&&&&&&&&&&&&&&&&&&&&&&&&&&&&&&&&&&&&&&&&&&&&&&&&&&&&&&&&&&&&&&&&&&&&&&&&&&&&&&&&&&&&&&&&&&&&&&&&&&&&&&&&&&&&&&&&&&&&&&&&&&&&&&&&&&&&&
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5.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
(二)概述词的大意
&&上片:&&&&&&&&&&&&&&&&&&&&&&&&&&
&&&&&&&&&&&&&&&&&
&&下片:&&&&&&&&&&&&&&&&&&&&&&&&&&&&&&&&&&&&&&&&&&&&&&&&&&
鉴赏上片:
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
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
&&&&&&&&&&&&&&&&&&&&&&&&&&&&&&&&&&&&&&&&&&&&&&&&&&&&&&&&&&&&&&&&&&&&&
3.概述景物特点
&&&&&&&&&&&&&&&&&&&&&&&&&&&&&&&&&&&&&&&&&&&&&&&&&&&&&&&&
4.抄写饯别的诗句
&&&&&&&&&&&&&&&&&&&&&&&&&&&&&&&&&&&&&&&&&&&&&&&&&&&&&&&&&&&&&&&&&&&&&&&&&&&&&&
5.抒发了什么情感
&&&&&&&&&&&&&&&&&&
&&&&&&&&&&&&&&&&&&&&&&&&&&&&&&&&&&&&&&&&&&&&&&&&&&&&&&&&&&&&
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
&&&&&&&&&&&&&&&&&&&&&&&&&&&&&&&&&&&&&&&&&&&&&&&&&&&&&&&&&&&&&&&&&&&&&&&&&&&&
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
3.概述景物特点:&&&&&&&&&&&&&&&&&&&&&&&&&&&&&&&&&&&&&&&&&&&
4..抒发了什么情感?&&&&&&&&&&&&&&&&&&&&&&&&&&&&&&&&&
&&&&&&&&&&&&&&&&
赏析《望海潮》
(一)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
&&&&&&&&&&&&&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
湖山的美好:&&&&&&&&&&&&&&&&&&&&&&&&
&&&&&&&&&&&&&&&&&&&&&&&&&&&&&&&&&&&&&&
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
官员的游乐
&&&&&&&&&&&&&&&&&&&&&&&&&&&&&&&&&&&&&&&&&&&&&&&&&&&&&&&&&&&&&&&&&&&&&&&&&&&&&
(二)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
&&&&&&&&&&&&&&&&
下片:&&&&&&&&&&&&&&&&&&&&&&&&&&&&&&&&&&&&&&&&&&&&&&&&&&&&&&
&&&&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你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
&&&&&&&&&&&&&&&&&&&&&&&&&&&&&&&&&&&&&&&&&&&&&&&&&&&&&&&&&&&&&&&&&&&&&&&&&&&&&&&&&&&&&&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
&&&&&&&&&&&&&&&&&&&&&&&&&&&&&&&&&&&&&&&&&&&&&&&&&&&&&&&&
&&&&&&&&&&&&&&&&&&&&&&
点染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
染”的句子:&&&&&&&&&&&&&&&&&&&&&&&&&&&&&&&&&&&&&&&&&&&&&&&&&&&&&&&&&&&&
&&&&&&&&&&&&&&&&&&&&&&&&&&&&&&&&&&&&&&&&&&&&&&&&&&&&&&&&&&&&&&&&&&&&&&&&&&&&&&&&&
三.课堂作业(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
罗绮(q&)&&
&处(ch&)之泰然&&&
&&都会(hu&)
B.相(xiāng)看&&
凝噎(yē)&&
&间不容发(fā)&&
&&&&参(cēn)差
C.应(yīng)届 & &暮霭(ǎi)
&&&良辰(ch&n)景
&叠巘(yǎn)&&&&
D.与(yǔ)会&&&&
&千骑(j&)&&&
珠玑(jī)&&&&&&&&&
&荷(h&)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暮霭&&&&
&&&箫鼓&&&&&
D.嘉宾&&&
&竞无语&&&&嘻笑&&&&
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
重湖叠巘(山峰)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图(描绘)将好景
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 &&&&&&&&&&&&&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
B。乘醉听萧鼓
C.异日图将好景&&&&&&&&&&&&&&&&&&&&
D。念去去千里烟波
6.下列词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东南形势重要,三吴都在这里集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译: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C. 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译: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D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这一离去经过一年,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7.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词的起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
8.对《望海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
9.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10.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雨霖铃》此词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望海潮》本词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雨霖铃》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概括的技法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全词虽为离别诗,但叙事笼统,写景工致,以凝练概括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
(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11~16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 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1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修辞炼字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1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14.“想佳人”一句中的“想”应该理解成“思念”还是“想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抒情方法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7.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
&&&&&&&&&&&&&&&&&&&&&&&&&&&&&&&&&&&&&&&&&&&&&&&&&&&&
&&&&&&&&&&&&&&&&&&&&&&&&&
一.预习参考答案:
注音默写略
1.&骤雨:阵雨。
2.&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3.&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4.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5.暮霭:傍晚的云气。
6.沈沈:深厚的样子。
7.楚天:南天。
8.经年:一年又一年。
9.&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10.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11.天堑: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n
12.叠巘: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13.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14.&图将: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1.&暮霭沉沉楚天阔。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更与何人说。
4.&浅斟低唱。
5.&为伊消得人憔悴。
6.正任凝愁。
7.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8.&烟水茫茫。
9.&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11.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2.天涯若比邻。——王勃
13.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4.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5.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6.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8.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2.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3.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二.感知文本参考答案
《雨霖铃》部分
(一)默写全文
1.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3.时间顺序
4.离别时、离别后
5.描述略。
(二)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1.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
2.参考: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
5.难舍难分& 无限悲痛
6.过渡,由实写转为虚写
1.明确: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
2.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
3.冷清孤寂
4.郁闷& 愁思难断
望海潮部分
(一)填空(依次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二)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
“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四)"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三.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1.C(意为“不知何故久留他乡”)
12.D(柳词中的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
14.从“妆楼望”“识归舟”等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故园佳人登楼远望,盼望游子归来,多次把天边驶回的船帆,误以为是“我”的归舟。这是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盼归之情,这种写法,正突出了词人的用笔之妙。如果理解成“思念佳人”未免太直白。
15.上片的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苍凉冷落,景中寄寓了离别之情;下片是从想像佳人思念自己的角度写,抒情委婉曲折。
16.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17. 如烟碧水如画人家, 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 自然之胜景,
天下之盛世, 心中之圣地。
西湖岸上东风破&&&
莲叶荷花七里香
&&& 青山绿水绕天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4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4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7:53: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雨霖铃》中直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主要考查你对&&诗文默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背诵: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能力。诗词背诵: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的识记背诵能力。 &常考古诗词: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高中必背古诗词: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 释] 暝:晚上。喧:喧动。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听凭。 [简& 析] 诗歌意境高妙,其中寄寓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趣;纯朴的山村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 释] 晖:日光。 [简& 析] 《游子吟》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对于春天阳光般夺取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 释]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五津:四川省泯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全中国。歧路:分手的路口。沾巾:沾湿手巾,意思是哭。 [简& 析]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诗,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创高标。 4、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 释] 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场圃:指打谷场和菜园。就菊花:来欣赏菊花,另一说来喝菊花酒。 [简& 析] 诗的首联只写主人的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颔联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颈联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尾联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整首诗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5、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 释] 龙城飞将:指卢龙镇的“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简& 析] 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的“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出不平凡的意义。首句格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6、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 释] 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不须:不用。 [简& 析] 《渔歌子》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有其一致之处。
发现相似题
与“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54141474171157531363171307611636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离别伤感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