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财妨农妨主是什么意思思怎么解释

旅游新景点--重元寺讲解词 - 苏州|苏州旅游|苏州市旅游局|官方网站|苏州旅游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新景点--重元寺讲解词
发布时间: 14:19:40
重元寺历史概况
寺院,是佛寺的统称,是供奉佛像并为僧尼提供修行佛法的场所。寺院又可以称作梵刹、道场、兰若、伽蓝、丛林、精舍等。我国最早造立的寺院,一般追溯到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的洛阳白马寺。寺院的造立与佛教的传播、流布紧密相关。据有关学者考证,早在1700多年前,当时的苏州地区已开始流行佛教的信仰。历史上的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正是中国佛教传播全面持续高涨的阶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句),从这两居诗文中便可以看出那时江南地区佛教兴盛,寺院众多的局面。重元寺在当时便是其中的寺院之一。
重元寺初名重玄寺,肇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4年),原为尉t卿陆僧瓒的故宅。梁武帝崇佛,一时上行下效,士大夫舍宅为寺蔚然成风。陆僧瓒曾目睹自家府第上空有祥云重叠的奇异景象,便上奏梁武帝,主动要求舍弃他的府第,在原地改建一座寺院,并为寺院取名为“重云”。 梁武帝也欣然同意,并御赐匾额表示嘉许,匾额题为“大梁广德重玄寺”。因为陆僧瓒的奏章书写转抄上递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原寺名“重云”被误为“重玄”。由此开始,重玄寺一直兴盛到中唐时代。270多年后,时任苏州刺使的唐代诗人韦应物(737~792)作有一首《登重玄寺阁》诗,描写的即为重元寺: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曾为重元寺雕刻在石壁上的经文书写了《法华院石壁所刻金字经》碑文。
唐代以后,重玄寺一度易名承天寺、能仁寺,后又恢复重玄寺,清时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易“玄”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延用至今。重元寺是历史上苏州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明•吴宽所作《承天寺重建大雄殿》提到:“萧梁氏好佛,其下化之一时,佛寺江左为盛,然犹莫盛于吴中,若承天亦吴中之特盛者。”意即梁武帝治下的南朝,佛教十分兴盛,寺院规模盛大,然而规模盛大的寺院都集中在苏州地区,重元寺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
籍贯苏州的宋朝宰相范仲淹曾与同僚章岷游览过重元寺,并作诗《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w》: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意烟乖草,秋姿露滴苔,佳f何以伫,云瑟与霞杯。他还将自己发现的未收录于当时刊印的大藏经的《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交给了承天寺人藏于寺内。在宋代,重元寺高僧辈出,产生于宋代的禅宗史上的重要名著&――《景德传灯录》便是由重元寺高僧道原禅师编纂的。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与元、明两代,重元寺曾几次修缮,使得重元寺以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精美而著称于世。“诸殿堂,皆极宏丽,而天下未有与之称者也。”(明•陈继《重修承天寺记》)“观其栋宇之宏状,构缔之精密庄严,丹碧之华缛而明丽,在他方盖不多,而于吴则仅有也。”(《送在别峰序》)这两句古文都是赞美重元寺殿堂建筑的华美,在当时的苏州地区、甚至全国都没有任何一座寺院可与之相媲美。因此,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攻占苏州城,便干脆将重元寺占据为王府。张士诚投降朝廷后,寺院又恢复了原来的身份。
至清代,重元寺的香火依然盛旺,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重元寺的神异传说。近现代,重元寺日益下滑,最终全毁于七十年代。
为弘扬佛教传统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2003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重元寺。2006年底,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苏州市佛教协会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请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兼任重元寺住持。2007年3月,以秋爽大和尚为首的僧团正式进驻重元寺,全面开展佛教法务与寺院佛教文化建设,成就一个佛、法、僧三宝具足的佛教道场。
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一直以为古寺名刹一般都坐落在奇拔雄伟、景色秀丽、古木参天的名山胜景中。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千年古刹重元寺却坐落在方圆百里、碧波荡漾、景色宜人的阳澄湖之中的阳澄半岛上。而且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阳澄半岛休闲区建设时,就把最好的选址――沉雁湾留给了重元寺重建工程,因此可以说重元寺所处的位置是一块相当好的风水宝地。日,沉雁湾湖面曾发生了罕见的“龙戏水” 现象。当日下午,阳澄湖面上还天空晴朗,一片祥和之色,但到了四点半钟时,上空云层却逐步增加。突然之间,沉雁湾水面“嘭”的一声巨响,此时湖水开始旋转,巨浪翻腾,水气弥漫,逐渐形成长约千米的弯曲水柱,斜向插入天空。水柱底盘直径约40-50米,在湖面上作S型曲线缓慢移动,据目击者称水柱中仿佛有条巨龙在吸水上升。这种现象持续了近20分钟才逐渐渐平息,场面十分壮观。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龙戏水”之后,在湖里游水和劳作的百姓未受任何损伤,湖边陆地也无任何水迹。
重元寺全国之最
重建的重元寺采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并创造了十项全国之最。它们分别是:1.最大的观音阁――观音阁高46米,覆盖了全系列的观音像崇拜需求。围绕观音阁的莲花岛呈8朵莲花状,并配以现代化的造雾及光电系统,使整个观音阁及莲花岛冰清玉洁,恍若水上佛国;2.最高的室内观音像―― 33米高的室内杨柳枝观音像慈爱俯瞰众生,这座观音圣像用了纯铜80吨,表面贴了几万张金箔;同一炉铜水同时还浇铸了3.3米高的送子、千手、水月、如意、龙头、普慈等六座观音和9999座33厘米的小观音像3.最长的寺院内桥――连接莲花岛和水天佛国坊的普济桥长99米,共19个孔;4.最大的大雄宝殿――三重檐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高38米,建筑面积2323平方米;5.最大的配殿――围绕大雄宝殿四周的文殊、普贤、虚空藏、地藏四大配殿,高24米(相当于8层楼房那样高),气势轩昂;6.最大的主佛像――用纯铜120吨浇铸而成且表面贴金的横三世佛像及用最先进的铜雕加彩绘工艺而成的十八罗汉像,首屈一指;7.最大的海岛观音雕塑群――海岛观音雕塑群长26米,高11米,栩栩如生的彩绘群雕生动地营造了《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景象,是佛教雕塑史上的一件杰出作品;8.最大的鼓楼和铜腔皮革鼓――直径2.19米的铜腔皮革鼓为中华第一鼓,鼓的两面用的是直径达2.19米的牛皮。铜腔皮革鼓克服了木腔容易蛀烂的缺点,鼓声清脆、洪亮、有气势;9.最大的钟楼和室内铜钟――铜钟重达10吨,粗大的钟杵也重150斤,敲打起来能发出唐朝第一律第一声,馀音可长达2分半钟;10.最大的放生池――寺院内放生池的水面全国第一,放生池与阳澄湖水系相通,水质清澈。
礼佛大道――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墙――七莲祈愿柱
各位游客:在我们进入寺院主体建筑之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长200米的礼佛大道。跨过礼佛大道高大的牌楼,我们便会看到南北两侧刻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大理石壁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提起阿弥陀佛,想必大家会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或在影视作品中,能发现中国佛教信徒之间相逢称颂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四字,以表相互间的祝福,还有就是他们津津乐道并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正反映了阿弥陀佛修行最终成正果及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的经过。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号“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于是就放弃王位,发心出家修行,法号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修行的过程中,发了无上殊胜的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可以分为三类;即(1)摄法身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成佛,一定要庄严佛身,要寿命无量、光明无量等等。(2)摄净土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能成佛,一定要建立美妙乐土,此地万物光丽严净。(3)摄众生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成佛,则众生只要一念自已的名号,愿意投生到自己的国土,都要接引他们。法藏比丘还表示这四十八条愿只要有一条不实现,他就不成佛。因此在四十八愿中,最伟大、与佛教信徒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这摄众生愿,它集中反映在第十八愿中:我成佛之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若听闻了我的名号功德,生起信心,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踊跃称念我的名号,我就会让他们来往生;即使有的众生因故仅能称念十声,如果不能让他往生,我绝不成佛!第十八愿又称为“念佛往生愿”,被尊为“本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众生为首要的救度对象。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各位游客可以在第十八愿前留影纪念,共沾法喜。后来,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个愿都成了现实,他终于成了佛,即阿弥陀佛。他成了寿命无量、光明无边、威力无边的佛;建立起光明美妙的净土,众生只要听闻持念他的名号而起信发誓的,都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这片净土来。因此,佛教中后来形成了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净土的“净土宗”。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所显现的世界,是没有生灭的无为界。这里的“西方”寓为回归,因为在我们看来,西方是太阳和月亮沉没的方位,以此比喻极乐世界是我们生命的归宿。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大经)、《观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小经)──对极乐世界有详细的描述: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地势平坦,大地由柔软的黄金合成,又被无数宝物所装饰,香洁光明,微妙奇丽。极乐世界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清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极乐世界随处可见宫殿、楼观、讲堂、精舍,或在地上,或在空中,全由众宝自然而成,又由各色宝珠和宝铃交络覆盖,富丽堂皇,穷微极妙。极乐世界处处分布着美丽的七宝池,大如湖泊,池底铺着金沙,池边是宝物所庄严的阶道,池中盈满味如甘露的八功德水。水面上开着各色大如车轮的莲花,光艳夺目,微妙香洁。他方世界若有一人念佛,七宝池中就会长出一朵莲花,其人往生极乐后,就会在此莲花中化生。阶道四周,有行行香气芬馥的宝树,树上弥覆着众宝罗网。人们所欲了解的十方佛国景象,都能在宝树间映现,就像照镜子一样清晰。微风吹来,宝树及众宝罗网发出微妙之音,如百千天乐同时演奏,令人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林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儿,色彩斑斓,奇妙可爱,昼夜聚集在一起,用各自的声音宣讲人们心中所欲了解的佛法,令人生起欢喜踊跃的念佛之心。极乐世界时常天乐鸣空,音曲和雅,人们听到这美妙的声音,一切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并生起无上的菩提之心。天空中徐徐飘下奇异的花朵,日夜不停,这些花朵色彩艳丽,香气扑鼻,使人增长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每天清晨,人们用衣襟兜着美丽的花瓣,顷刻间飞到他方无量世界,供养那里的佛陀。极乐世界是一个远离黑暗的世界,大地、楼阁、众生、莲花……一切万物皆放光明,无需日月照耀;极乐世界还是一个远离污秽的世界,万物皆由无量宝香合成,散发着芬芳的气息,香气普熏十方世界。极乐世界处处可见巨大的宝莲花,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端坐其上,为人们宣说微妙的佛法。人们为能够亲闻佛法而欢喜。极乐众生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真金色身,金刚不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通达,辩才无碍,六通具足,“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随意闻法,随意观察他方世界,随意到他方世界弘法度众。衣服、饮食、用具应念即至,想要穿衣则“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想要吃饭“则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一切美景虽然令人身心适悦,却不生起贪著之心。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事,连恶名都听不到。人们与菩萨、圣人时常聚会,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北面慈悲大愿墙画有横三世佛的佛像,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土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此处的“世”即空间之意。横三世代表中、东、西三方空间世界,因为其同时存在于不同空间,所以称为横三世佛。此墙的背面刻有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金刚经》,禅宗五祖弘忍传法于六祖惠能时,宣说的就是此部经典。
南面慈悲大愿墙画有竖三世佛像,竖三世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世界的佛,即过去世佛――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世佛――弥勒佛,此处的“世”即时间之意。此墙的背面同样刻有佛经,是大乘佛教的另一部重要典籍《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
礼佛大道的中间是七莲祈愿柱,由东向西共七根圆雕,七莲祈愿柱采用的是圆雕的艺术造型,每根圆雕都是用一个完整的青石雕琢而成,前六根圆雕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第七根展现的是礼佛的场面。所选取的这六个佛本生故事与大乘佛教的六度修行法门的教义正相符合。佛教讲轮回转生,据说释迦牟尼佛经过累世修行,有过无数次的转生,才得以成佛。本生故事就是讲他过去无数次转生的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在公元前565年(大致相当于我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四月初八降生于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蓝毗尼花园,据传从他母亲右胁降生,是国王净饭王的太子。佛祖降生之时天空出现九龙吐水,花雨缤纷,地下涌出莲花朵朵的奇异景象,他自己目顾十方,周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母亲在生下他7天后就死去了,释迦牟尼就由姨母摩诃波^波提扶养长大。虽说释迦牟尼出生在贵族家庭,过着富裕优裕的尊贵生活,然而由于看透人生难免生、老、病、死,乐极悲来,于是便在29岁那年二月初八日,毅然辞却红尘繁华,出家修道,遍访名师。这样苦修6年以后,由于非但弄得憔悴不堪,亦且无补于修行之道,所以此后便放弃苦修生涯,在伽耶(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北斗七星而豁然悟彻大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迷妄而不能证得!”于是开始转大法轮,创立佛教,当时才35岁。释迦牟尼成道后,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对他的5个侍从说法,接着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地区组织僧团,进行传教。一时间皈依他的人很多,遂有五百弟子之称。此后;释迦牟尼一直住世到80岁高龄,在拘尼那迦城郊娑罗林中右胁而卧,入于涅。
七莲祈愿柱的第一个圆雕描述的是尸毗王救鸽割肉施鹰的故事,表现的是布施法门。布施是指用自己的财力、体力、智力去济助贫困者和满足求索者,是为他人造福成智,也使自已积累功德,以至求得解脱。古印度有一个大国,这个国家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王名叫尸毗王,是一个胸怀宽广,爱民如子的国王。他心好佛法,立誓普救众生。一天,有只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老鹰紧追鸽子不舍,鸽子生命危在旦夕,飞来飞去无处躲藏,最后,飞到尸毗王的腋下,请求国王的保护。老鹰追来抓不到鸽子,就对尸毗王说:“这个鸽子是我的美食,我现在饥饿难忍,请国王把鸽子交给我吧” 尸毗王说:“我曾许愿,拯救一切生灵,现在鸽子寻求保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让它去送死呢?”老鹰冷笑说:“大王既然爱惜一切生灵,如果我吃不到东西,就会饿死,难道我就不该得救吗?” 尸毗王说:“我可拿其它食物给你吃”老鹰答到:“我只吃新鲜血肉,别的食物一概不吃” 尸毗王暗想,我不能救一命,害一命,看来,只有用我的肉来换取鸽子才能同时救下两条生命。于是,他下令手下取来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喂鹰,但老鹰又说道:“国王既然要以自身的肉来代替鸽子,那么我也不敢多要,只要和鸽子一样重量的肉。” 尸毗王传令取来一秆秤,一头放上鸽子,一头放上割下的肉。奇怪的是,国王全身的肉都已割尽,还是不及鸽子的重量,国王十分纳闷,于是他忍着剧痛,奋力坐到秤盘上。这时,天地动摇,众天神都被尸毗王普救众生的善行所感动,齐声赞叹,并撒下无数天花。忽然,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原来是帝释天和大臣化成老鹰和鸽子来试尸毗王的诚意和信心,最后帝释天以神力使尸毗王的身体恢复了原状。这里尸毗王是布施自己的身体来积累功德。
第二个圆雕描述的是须陀素弥王持戒不妄语的故事,表现的是持戒法门。持戒是指受持佛所制定的清净戒法,即持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总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据传有一天须陀素弥王带随从出游,遇见一位婆罗门请求施舍,因为须陀素弥王没有婆罗门所要求的那么多的钱财,便答应一定会满足对他的施舍。但是随后须陀素弥王被吃人的魔王抓住,在魔王正要吃掉他的时候,他因为食言没有帮助那位婆罗门而感到懊悔,因此痛哭流涕,并向魔王诉说自己没有履行对婆罗门的诺言,哀求吃人魔王放他回去在七天之内完成诺言,再回来让魔王吃掉他。七天后须陀素弥王完成了诺言,主动到吃人魔王的处所受死,魔王被他的诚心感动,最后改邪归正了。
第三个圆雕描述的是孱提婆罗忍辱截肢的故事,表现的是忍辱法门。所谓忍辱,就是指忠于信仰,安于苦难和耻辱。孱提婆罗又叫做忍辱仙人,曾在山中修习忍辱。有一天歌利王到山中打猎,遇见了正在修行的孱提婆罗。歌利王说:“你在这里干什么的?”孱提婆罗回答说:“我是在这里修忍辱行的。”歌利王说:“你忍什么?”孱提婆罗回说:“我忍――谁骂我,我也不出声;谁打我,我也不还手;谁把我杀了,也没有关系!”歌利王不相信孱提婆罗的答复,拿出宝剑把孱提婆罗的手剁下来一只,问道:“你能忍不能忍?”孱提婆罗说:“我能忍。”歌利王又把孱提婆罗的另外一只手剁下来,说:“你还忍不忍?”孱提婆罗说:“我能忍。”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专门讲大话,你心里痛得不得了,很痛恨我,你还说能忍。好!你能忍,把你的脚也剁下来。一剑就把脚也剁下来了。”说:“你还能忍不能忍?”他说:“我还能忍。”歌利王就拿宝剑又把另外一只脚也剁下来,于是孱提婆罗的手与脚都被歌利王剁了下来,还不甘心地问:“你能忍不能忍?”孱提婆罗说:“我还能忍”。歌利王却讥讽道:“你能忍又有什么证明呢?”孱提婆罗说:“你剁我的四肢,我若生嗔恨心,我这手足就不能再长出来;我若能忍的话,没有嗔恨心,我这四肢就能恢复如初,还能长出来。”说完这话,孱提婆罗的手脚又都长出来了,没有断,也不用接骨的医生就接上了,也长正了。歌利王就想:“这真是个妖怪呀!手脚都被剁下来,却又接上了,这真是奇怪得不得了!”又想用宝剑把他乱斩一顿。正在这个时候,护法天龙八部都震怒了,又刮大风,又下大雨,又下雹子打歌利王,歌利王一见到这种情形,也生大忏悔了,“哎呀!我真是不对呀!我怎么这样欺侮一位修道人!我真是造罪业了。这么一忏悔,护法天龙八部也就不震怒了。”孱提婆罗就说:“好了!你虽然是剁去我的四肢,但是我不嗔恨你,不但不嗔恨你,等我成佛的时候,我要先度你成佛,如果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所以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先度x陈如尊者,x陈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必须注意:佛教劝人学菩萨修忍辱度,一定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对待善人善事,应该生慈悲心,修忍辱行,对于恶人恶事,应该现威神力降伏魔冤。所以佛教有二句话:“见佛则拜,见魔即降。”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魔王波旬来破坏恼乱,佛便显大威力降伏天魔。
第四个圆雕描述的是萨缚燃臂引路的故事,表现的是精进法门。精进的主旨是通过不懈努力地修善去恶,成就“菩提”、“佛道”的必备条件。萨缚是一位很富有的商人,又一次带领一队500人的商贾队伍外出经商,中途经过一条黑暗的山谷中,因为天黑迷路,这支商队行进非常迟缓,还面临着遭遇强盗拦路抢劫的危险。萨缚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此就用白毡布缠住自己的两个手臂,命令其他人在上面浇上酥油点燃当作火炬,为大家照明引路。经过了七天七夜,这些商人才安全走出山谷,因此他们对萨缚的举动非常感恩。
第五个圆雕描述的是修行者顶鸟不动的故事,表现的是禅定法门。禅定是指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祖的前世是一位苦行僧,来到深山老林里打坐休习禅定。一次,苦行僧已进入了甚深的禅定境界中,完全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次静坐入定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以至于小鸟儿经过,在他的头顶上筑了一个鸟巢,哺育自己的幼鸟,因为在鸟儿的眼中,这位苦行僧就像岩石古松一样,可见他的定力有多么的深厚。
第六个圆雕描述的是端正王智断儿案的故事,表现的是般若法门。般若是修证佛法后所具备的一种大智慧。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端正王却用这般若智慧了断了一桩家务事。话说有两个妇人争夺一个小孩,都说是这个小孩的母亲。并且告状告到了官府里,但是各个官吏都不能处理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判断出谁才是小孩的亲生母亲,于是官司最后打到了国王端正那里。端正王就说,把这个小孩放在中间,每个妇人拉着小孩的一只手,同时向自己的方向拽小孩,如果谁能把小孩拉到自己的身边,就判定谁就是小孩的亲生母亲。结果两个妇人用力将小孩向自己这边拉扯,痛的小孩号啕大哭,最后亲身母亲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痛,手就松开了,小孩就被对方拽了过去。端正王违反了最初的规则,将孩子判给了手主动松开的那位妇人。
各位游客:在我们熏习了六度法门的教法之后,我们来到了最后一根表现礼佛场面的石柱前。它所表现的是众生对释迦牟尼佛安然住于涅磐寂静境界(获得解脱)的赞叹与礼敬。七莲祈愿柱堪称重元寺一绝,各位游客可以在此留影纪念。
水天佛国―普济桥―观音阁
各位游客,在我们欣赏过七莲祈愿柱之后,我们也就来到了重元寺前导区的尽头。看,在礼佛大道的尽头,是一座仿制的古代城门。中间一座城门上的重元寺三字系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而左右两边城门上的“江南大观,萧梁遗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季羡林先生亲笔所题。季先生精通梵文,佛学造诣深厚。现在的汉传佛教典籍大多数都是由梵文译成中文的。我们越过这城门往前走,才算正式来到重元寺的主体建筑群之前。
我们来看,重元寺主体建筑的南面是一座屹立在阳澄湖中人工岛上的观音阁,这是重元寺与一般寺院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多数寺院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一般作为配殿位于寺院内,而重元寺的观音阁却将在寺外,与寺院主体建筑遥相呼应,堪称寺院建筑一绝。
重元寺与观音阁由长99米的普济桥衔接。普济桥通向观音阁的入口处是一座“水天佛国”坊,这也是一处仿古建筑哦。水天佛国四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长老的手迹。这牌坊之后的普济桥(意为观音大士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就是重元寺的全国之最啦,“普济桥”三字是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的手迹。提起观音菩萨的来历,《红楼梦》曾作过有趣的解释。《红楼梦》第五十回写众人猜谜,李纨出了个谜面:“观音未有家世传。要求打四书中的一句话。”结果林黛玉猜到了,谜底是:“虽善无证。”换句话说,观音虽是善神,但其来历却无可考证。在佛教中,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据说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
观音阁地宫侧壁采用传统锻铜工艺,内容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示现图》,讲述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故事。此图版最早出于元至顺二年,后因p印磨灭,至清康熙十九年苏州曹澹溪携此经图示西湖八十二叟孙凤居,乃依之而曹书孙画,时称双绝。观音图共四十幅,依《普门品》内容而作,契理得神,濯醒心目,主题鲜明,图文精妙。地宫正南面供奉着黄杨木雕刻而成的鳌鱼观音。鳌鱼观音身后壁上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刚才我已经介绍过,这观音阁高达46米,是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观音阁所在的莲花岛就是当年龙戏水的地方。为造观音阁,就人工填湖建起了一座小岛。各位游客一定不要错过登上这观音阁,极目远眺四周,阳澄湖的美景可谓尽收眼底,真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啊。另外要登上这观音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33米高的观音圣像的额头中间有一颗从东海采集来的水晶。
观音阁的匾额“观音大士阁”是系当代禅门泰斗,百岁高僧本焕长老的手迹。我们大家来看这座观音像(由南京晨光集团重塑金身),她是一座杨柳观音像,一手持着甘露净瓶,另一手里拿着杨柳枝,神态安详,如慈母一样。观音像的头顶上的是阿弥陀佛像。这观音圣像除了是全国最高的室内铜观音像外,也是国内最重的室内观音像,整个造像共用了青铜88吨。
各位游客,观世音菩萨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如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等,合计关于观世音的别称,共有三十三种,又名三十三身。我们可以看到在观音阁的四周还有六座观音像就是在民间最有影响的观世音菩萨六化身。由西向东分别是送子、千手、水月、如意、龙头、普慈等观音,她们是观音菩萨在民间有重要影响的化身。重元寺的历史上,送子观音还显过灵呢。我介绍过重元寺是官员陆僧瓒捐宅建造的。他有个女儿,笃信佛教,寺院建好后,这位姑娘成了一位护法居士,并且终身未嫁,一生为寺院作了许多事情。她死后,僧众、居士为了纪念她,在寺里为她建立了一个祠堂,接受人们的供奉,名号叫做圣姑。苏州当地的百姓如果有谁不能生育儿女,往往来到圣姑的祠堂里烧香求愿生儿育女,结果拜了圣姑后非常灵验,因此圣姑成为送子观音显灵的事迹就传遍了当时的苏州城了。
有关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在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我国春秋时期,楚庄王有个女儿叫妙善,从小厌世弃俗,到婚配的年龄却不肯出嫁,执意出家修行。她的这个要求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楚庄王屡次劝说妙善也不肯听从,最后楚庄王命令妙善以剑自刎,宝剑非但没能伤害她,反而断为数截,狠心的父王又下令将他活活闷死,使妙善的灵魂堕入地狱。但管地狱的阎王爷却让妙善复活于普陀山附近的一朵莲花上。她在那里生活修行,为人治病。后来楚庄王病了,妙善不记前仇,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用来制药给父亲吃,使父病痊愈。楚庄王为了纪念自己的女儿,让工匠塑一个“全手全眼观音像”,但塑匠听错了,塑了一个“千手千眼观音像”,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像 ”的来历。龙头观音像正是为了纪念2004年阳澄湖所发生的“龙戏水”现象所造立的。我国在唐代以前,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大多以头戴天王冠的男身相出现,唐以后却多见身着女装,脆眉凤目、樱桃小口的女性形象。这一现象的变化,或认为是为了表现男女的平等,或认为是要更好地体现观世音菩萨慈祥柔和的德性。其实,正如佛所:“凡有所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佛菩萨本无定相。男相也好,女相也罢,观世音菩萨随类现形,一切皆为教化的方便,不必执著男女相之别。观世音菩萨的说法道场是在浙江普陀山。
登上观音阁,整个寺院包括阳澄湖的景色可谓尽收眼底。
好,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意欣赏其他几位观世音菩萨像及这莲花岛上的人文景观。
经幢―山门―天王殿―钟鼓楼
各位游客,我们在游览观音阁之后,已经把重元寺的三项全国之最欣赏到了。接下来请跟着我向北行进,去发掘重元寺内另外七项全国之最吧。虽然在普济桥上,我们离重元寺的山门有一段距离,但从这里望去,我们可以感觉到重元寺的外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印象。其实在古人的眼中,当时的重元寺的建筑规模就已无与伦比了。梁武帝治下的南朝,即江南地区佛教十分兴盛,寺院规模盛大,然而规模盛大的寺院都集中在苏州地区,重元寺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与元、明两代,重元寺曾几次修缮,使得重元寺以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精美而著称于世。有士大夫评论在当时的苏州地区、甚至全国都没有任何一座寺院可与之相媲美。
重元寺坐北朝南,寺院的三门前树立着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两座经幢。山门前蹲有两座石狮,以显示寺院的尊贵、威严和神圣。寺院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我们看重元寺中间的一道门叫“空解脱门”,代表佛教的中道智慧;门上的额匾“重元寺”三字是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东边一道门叫“无相解脱门”,代表佛教的慈悲精神;西边一道门叫“无作解脱门”,代表佛教的方便法门。我们看到重元寺的三门殿内两旁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侍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 是佛国的佛法神。金刚原为法意太子,皈依佛门后,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两位金刚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将两位金刚汉化,称他两为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 实质上是佛道两教互相影响的一个结果,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称的。各位游客:让我们现在跨过中间这道空解脱门,进入重元寺的佛教圣境吧。
进入重元寺,首先,我们会看到的是天王殿。重元寺天王殿匾额系已故著名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所题。各位游客:按照佛家的礼节,请沿左手顺时针行走(与我们平时通行右手行走刚好相反)。当我们走进天王殿一眼就会看到那个居中朝南坐的大肚子弥勒佛:胖墩墩,笑嘻嘻,袒露大肚皮,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他在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在佛教中,弥勒的地位比较特殊。弥勒菩萨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菩萨。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他将继释迦牟尼佛后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成佛,所以被称为“弥勒佛”,是著名的未来佛。汉传佛教一般把弥勒佛塑成布袋和尚的形象,是因为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与弥勒佛背靠背,面朝北的是韦驮天,或作韦驮菩萨,他身披甲胄,手持宝杵,威风凛凛,正全神贯注地看守前方的大雄宝殿。忠实地保卫着释迦牟尼佛。韦陀的道场在浙江天目山禅源寺。天王殿中所塑的韦陀,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最好另投山门。
天王殿的两侧就是佛教里有名的四大天王了。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显示“雨”,伞是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使众龙顺从于他。合起来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们看四大天王都是怒目圆睁,面目狰狞,仿佛凶神恶煞一般,往往使人不寒而颤,其实这正表现出了他们的慈悲。因为他们是在加持人们,帮助进入天王殿内的众生,消解其身上的贪嗔痴三毒。
各位游客:天王殿的东西两侧就是钟鼓楼了,也就是发送全寺僧众作息号令的处所。所谓晨钟暮鼓,即指佛家有规律的寺院生活。重元寺的钟鼓楼可是两项全国之最哦,它究竟有哪些出众的地方呢?从建筑外观来说,就是这种钟鼓楼的大气。让我们先走进这西面的鼓楼一瞧吧。它的匾额是由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亲笔题写。鼓,是寺院举行佛教法会时,召集僧众而用的报时法器。重元寺鼓楼所悬放的鼓是专门制造的直径为2.19米的世界最大的铜腔皮革鼓,也就是说这面鼓的鼓身是用铜打造的,而鼓面则用的是牛皮。2.19象征着观音菩萨的圣诞。鼓楼一层供奉的是准提菩萨像。他有三只眼睛,十八只手臂。佛教密宗有准提法门,修持准提神咒。
接下来我们再去欣赏那钟楼的特殊之处。重元寺钟楼的匾额是寒山寺前任方丈,现寒山寺法主性空长老亲笔题写。重元寺大钟的名字十分特别,叫做“唐朝第一律第一声梵音大钟”。 这口钟发出的声音,即为唐朝所使用声律中的第一声第一律。钟声仿唐代十二律,第一律之黄钟;五声,第一声之宫声,铸成黄钟之宫声。佛教认为,钟声圆音妙演,振奋精神,警戒邪恶,开启善根。各位有缘的朋友不妨可以上到二楼试一下哦。当你不知道第一律第一声究竟是什么样时,请敲响这铜钟,你会发现,这声音果然雄浑天厚,余音绕耳,当即也摆脱了许多烦恼。对于我们俗人,三声钟响可谓一家和睦,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九九大寿,十全十美的。钟声响,烦恼清,智慧长,菩提增。每年除夕,重元寺都将举行“听钟声,迎新春“活动,到时欢迎各位嘉宾前来参加。
重元寺钟楼一层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因为钟声一响,不但发人深醒,还会惊动地狱幽冥众生,他们能够在钟声响起时暂时消灭痛苦,获得解脱。地藏王菩萨便是“幽冥教主”,执掌教化幽冥众生的宏伟大业。我们看钟楼里的地藏王菩萨像是一位出家比丘的形象。他头戴毗卢帽,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左手托着摩尼珠,右手执锡杖。
放生池―普贤殿―文殊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放生池就是全国最大的放生池了,与整个阳澄湖相连接。佛教戒杀生、倡导关爱一切有情众生,故通常在佛寺内设有放生池,以供信众放养水族生命。桥上有三座桥分别是能仁桥、智慧桥、福德桥。能仁桥由国学大师、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所题写。智慧桥与福德桥是由寒山寺、重元寺现任方丈秋爽大和尚亲笔题写。智慧与福德都是人生幸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成就佛道的重要资粮。
越过放生池,我们便来到宽阔的花岗岩广场。广场的西边是大行普贤菩萨殿。普贤菩萨殿的匾额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所题写。普贤菩萨像是头戴宝冠,身披法衣,手持如意棒。普贤菩萨的座骑是一头长有六牙的白象。六牙白象是菩萨形象的重要标志,大自然中并没有这种动物。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普贤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象的六牙表菩萨的六度法门,象的四足表示四如意,即佛菩萨所修习的四种禅定。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广场的东边是大智文殊菩萨殿。文殊殿的匾额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所题写。我们来看文殊菩萨的造像,是顶戴五髻坐狮子座的天人形。文殊菩萨左手执的是般若经卷,表示它具备的清静智慧;右手执金刚宝剑,表示他的大智慧能断一切内外魔障;坐狮子座,象征勇猛威严,为法中之王。在佛的众多弟子中,文殊最能契合佛陀的的意境。佛所开演的大乘经典,大多是由文殊菩萨发起的。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殿与普贤殿最为配殿,在全国的寺院中是最大的,也为重元寺之最了。
好,走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大乘佛教的四位大菩萨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参观重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了,其余的几项全国之最都集中在这大雄宝殿中了。我们先不急参观这大雄宝殿,先来看大雄宝殿两侧的P粒ㄒ舯舷#K某は癖钚喂昝玻导噬鲜橇亩印C窦浯盗芯抛樱P猎谡饩抛又信判械谝唬蛭ζ螅1掣撼林氐亩鳌T诟鞯氐墓睢㈧籼谩⒘昴怪芯杉秸馕蝗卫腿卧沟拇罅κ俊H绻ッP量梢愿舜春酶F摹
重元寺“大雄宝殿”四字是赵朴老初会长题写的,“无上清凉”是近代高僧弘一大师的手迹,弘一大师的俗名叫李叔同,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无上清凉”是指最最凉爽的意思,兼有解脱烦恼身心彻底放松之意。因为印度夏季特别炎热,佛陀在世时,当人们听闻了佛法之后,身心非常舒适,立即感到毫无一丝的热意。殿前东西两侧摆放的是石雕施食台,它也称莲花祭台,供大殿做法事时祭饿鬼之用的。大殿内供奉的是横三世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西面的是阿弥陀佛,东边的是药师佛。每一尊佛像总高18.5米,其中佛身高7.5米,为青铜铸造,表面贴金而成的。
大雄宝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像。民间有说法,少年进入寺院,左脚先跨入大雄宝殿的从左数罗汉,右脚先跨入大雄宝殿的从右数罗汉,根据自己的年岁,可以找到象征自己以后命运的罗汉。
大雄宝殿的后部,是取材于善才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的大型雕塑群。这群雕面积近300平方米,是国内之最。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曾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南游110城,参访53位名师(又称“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才“即身成佛”的。他在第二十七参遇到观音菩萨,成道后就变成了观音的右侍者,左边的是龙女,也就是民间称呼的“金童玉女”。中间的是观音菩萨,她脚踩的是龙头,同样映现这里龙戏水的景象。群塑分为天、地、海三层。最上层“三十三天”那尊形容枯槁、瘦骨嶙峋的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状态,又称“饿佛像”。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糜鹿献的奶。
地藏殿―虚空藏殿
给位游客,我们从大雄宝殿的北门出来,是重元寺的最后两个景观,地藏殿与虚空藏殿。地藏菩萨殿的匾额是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大和尚亲笔题写。地藏菩萨是阴间的救苦菩萨。地藏菩萨习惯上称“地藏王”菩萨,是因为唐代有位地藏比丘在九华山弘法传道,圆寂三年后,依然如活人一样;人们根据他生前的容貌行径,认定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又因其出家前的身份是朝鲜半岛上新罗国的王子,故尊以“王”字。地藏菩萨座骑的名字叫“谛听”,相传就是地藏比丘来华时从新罗随身带来的一条狗。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争斗,连观音菩萨也分不清他俩,但谛听还是察觉出来了,只是阴间也拿六耳猕猴没办法,所以也没点明。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虚空藏菩萨是一位出家比丘像,左手托摩尼珠,右手结法印。如果持颂‘虚空藏菩萨咒’可以增长人的记忆力。 相传此菩萨所具之福智二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因此乃有此名。又作虚空孕菩萨。依佛典所载,虚空藏菩萨对一切众生甚为慈愍,常加护持。如果有人赤诚、如法地礼拜过去世三十五佛之后,再别称大悲虚空藏菩萨名号,则此菩萨当会现身加以庇佑。在我国佛教界,‘虚空藏菩萨咒’也是佛教徒常持诵的真言。一般人总以为该咒的特色是增长记忆力。实则虚空藏菩萨的慈悲、方便与愿力,与观世音菩萨都甚为相似。经典曾说他‘为诸众生成就大慈,常化众生而无休息。’可见增长众生的记忆力,只不过是其无量菩萨行愿的一小部分而已。《宿曜仪轨》记载,若人欲求福求智,当归依虚空藏菩萨。我国的佛寺中,将虚空藏菩萨单独安放在配殿里供奉的情形一般是不多见的。虚空藏菩萨殿匾额“诸事圆成”系当代禅门泰斗,百岁高僧本焕长老的手迹。 虚空藏殿刻漆壁画描绘的是虚空藏菩萨出香集世界,布施六道,无遍不照,无求不闻,福德无量的慈悲法相。壁画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色泽均匀、富丽堂皇。
重元寺的讲解就到这里,讲得不周到的地方或讲错的地方请各位游客多多指教。谢谢!
?( 10:04:37)?( 10:58:39)?( 14:19:40)?( 15:06:53)?( 15:06:26)?( 14:59:37)?( 14:44:17)?( 14:30:23)?( 13:52:21)?( 12:45:30)
苏州市旅游局 版权所有 苏州市十全街345号 邮编:215006 苏ICP备号
旅游政务:0 旅游资讯: 旅游投诉:7 旅游网:3 导游考试与培训: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妨子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