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数学总复习复习有什么诀窍?如何才能得高分

2015考研数学二战考生复习如何将时间积累转为高分
来源:  12:02:13 【】 
2015考研数学二战考生复习如何将时间积累转为高分,更多2015考研报名时间、2015考研备考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研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566考研”!
  二战考生在对知识的熟悉程度相较于首战考研的同学来说有着优势,那么有何化这种时间累积起来的优势为考研初试里那最宝贵的得分,就需要有具体的复习策略了。
  一、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战考生一般来说在基本概念方面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需要加强对其理解的程度。举个例子。在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中,极值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么,希望二战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就不仅仅要知道极值说的是什么,更要清楚极值有什么注意点以及考点。这里,注意点和考点就是所谓的理解程度。二战考生只有升级到这个程度,才能算是真正搞清楚了极值的概念。所以,我希望二战考生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清楚概念说的是什么,更要知道概念的注意点和考点。
  二、对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值定理)加强复习。
  这里说的基本理论,主要指的是中值定理相关的一些理论。首先是极限的保号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然后是微分中值定理:费马引理,三大中值定理,泰勒中值定理;最后是积分中值定理和变限积分求导定理。在这里,已经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希望二战考生对中值定理进行理解的时候,不要单独的去理解,应该综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的去理解。这样就上升了一个高度。同时,对这个体系提到的每一个定理,大家都需要去证明,这样才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才能达到我说的熟悉的程度,在后面做相关的证明题的时候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对基本方法进行扩展。
  对二战考生来说,基本方法还是相对比较熟练的。那么,希望大家能对基本方法进行扩展。举个例子。极限的计算是必考的内容。基本的方法有四则运算,等价无穷小替代,洛比达法则,两个重要极限,单侧极限,夹逼定理,单调有界。那么对二战考生来说,你们除了要知道这基本的7个方法之外,还要做如下的工作。首先,要知道洛必达法则在使用前一般都用了等价无穷小替代进行化简。然后,要清楚夹逼定理一般喜欢跟定积分定义结合用。最后,要知道导数的定义,泰勒公式,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微分中值定理都能用来求极限。老师想大家如果能扩展到这三步,极限计算问题才算真正的搞清楚。大家就能够大声说,无论考试考那种极限计算方法,我都会做。其它知识的基本方法都可以参照极限计算来进行扩展。
  二战考生不能让去年的时间白白浪费,希望在经历沉淀后大家都能有更大的升华,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 搜索公众微信号""  编辑推荐: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55:26)?&&( 11:23:39)?&&( 11:21:05)?&&( 15:05:43)?&&( 16:58:33)?&&( 16:57:27)
?智能练习?智能评估
扫描二维码下载
在线名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
在线名师: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美文学硕士。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
在线名师:  
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计算机、数学、金融.....[]
在线名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硕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有哪些考试的蒙题诀窍?
今天朋友跟我聊天,说考研只要考过40分就算是合格了。我说如果选择题都靠瞎蒙,也能拿一些分吧。然后他就给我背了一首口诀:“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选B,参差不齐C无敌。”蒙题这种事情我觉得所有人都做过吧,哪怕是学霸。记得初二的时候,全班70多人都要参加奥数初选,只有一个同学是正儿八经参加过奥数学习的,我那时候甚至都没听过奥数,也没见过奥数到底是什么东西,拿到卷子后看了一遍后发现,没有一题能看懂的。于是,我用不是填“1”,就是填“0”的方法,过了初选。全班只有我跟那个专门学奥数的家伙靠过了。记得老师很震惊,有点屌丝逆袭的感觉,毕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并不突出。据说,新东方啦、环球雅思啦这种机构可以将学生练习到,哪怕看不懂题目,也能蒙对题的境界,当真是出神入化,以至于中国考生的托福雅思成绩闪耀全球。马上就要高考了,虽然我早已经过了需要参加考试的年龄,贡献出一个从没有人问过的问题:“有哪些考试的蒙题诀窍?”,希望可以让你在考试无助的时候,能找到解决方案。无论是从那些出题老师考量,还是从博弈论中找到曲径通幽的妙法,相信这个问题将会成为学渣们的考试宝典,为应试教育增光添彩。
按投票排序
================原答案========================我来说一点自身经验.山东考生.2011年高考数学137.不算惊艳的成绩,但是也算是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基本分数了.高中的时候数学还算比较好的,基本140+,只有少数几次栽跟头,比如圆锥曲线的第一次考试.(呵呵..待会还会说这货...)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高中的教学,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当然...素质教育就先不说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很多老师连应试教育也搞不好.当然不是对这些老师心存不敬.以下是我对数学单科的认识.就那高考来说,只有三个字: 基本功.我们数学老师说的好,三十分钟,最多四十分钟,选择填空,一个不错.最多是错一个.这就是你们高考数学的底线.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你数学没那么好,知道最后两个题基本做不出来的话.前面的填空选择和四个大题就是你的底线.如果你肯扎扎实实的学,心态放好的话,理想情况是这样的.倒数第二题拿到一半分6分(第一问拿下因为很简单,第二问第三问的步骤分) .最后一个题拿到四分之一4分(基本也是第一问,运气好哪一些第二三问步骤分) 这样一共减掉16分.所以134.不算惊艳.但是绝对是个可行的好方法.拿我们那年的高考来说,难度分布差不多是除了最后三个大题前面所有的提基本上是课本习题的难度,对于专注高考真题一年的大部分考生来说前面真是简单爆了.顶多有两道小题有些小技巧.真心不难.最后三个题 难度陡增.并且不按套路出牌.考完之后我知道很多同学最后三个题全砸了.倒数第三题考了个应用题! 从来没有的事! 事后我才知道是 函数求导求最值! 压根没想到! 幸好有点竞赛底子,用柯西不等式解出来,不过貌似扣了几分.倒数第二题是啥忘了..倒数第一题是 圆锥曲线!!!! 当时我看到这个题我就知道我肯定解不出来. 对. 我心态就是这么好.当时到最后一个题差不多还有45分钟左右.对.我做数学特别特别快.当时一看,这题条件太少了.第一问很简单,三五分钟解出方程式.第二题貌似是解直线斜率.一看条件少,肯定一大堆算术,并且指不定哪一步技巧性极强,所以,当时我的策略---猜答案!这个策略是我第三次模考的时候领悟的.其实大家可以想,最后答案肯定不会特别奇葩,题目里面一些如此优美的等式都是出题人找一些很巧的曲线和直线才能推倒出来的.所以斜率肯定不可能是 根下176 这样的奇葩解.后来我才发现,只要求斜率就这么几个答案!斜率平方 = 1,2,3,4,5,8!!! 所以最后答案是 正负1 正负根2 正负根3 正负根5 正负2根2基本是2或者3啊!!! 你们回想以下!!! 于是我大胆猜了 斜率平方=2.带入.和题目一致.当时我就 哈哈哈哈了....于是写了一大堆的式子,然后写了句化简得 斜率平方=2 所以答案是 正负根下2第三问,什么JB证明.一看做不出来.策略.放弃.这个时候我还有30分钟!!!!!!!我长舒一口气,从第一题开始检查. 我检查出来一到填空题 .拯救5分.最后137.考完试和同学交流心得,很多人最后一个题算了差不多30分钟,但是就我所知,没有一个人解出来,最后貌似那年数学140+寥寥无几.而且我们班的大拿们,很多人错了一到两个填空选择.我认为我们班最强的同学最后高考数学124.幸好当年有西交的自主招生(当时还觉得谁她妈去西交)加了二十分选了个鼎好的专业.反倒是几个女生稳扎稳打貌似最后也都是135左右.再次告诉即将高考的同学.你们水平就那样了.你不用在纠结实力问题了.你现在能做的就是 心态和考试策略.高考你如果能把会的都做对,最后的结果肯定会非常好! 不是危言耸听.这个时候不用想着超长发挥了.扎扎实实把会的一个一个都作对,能写步骤写步骤,结果不好算,就光写步骤,不要算了! 时间宝贵,先做简单题.该放弃就放弃.认真审题.自习.化学,语文,生物尤其注意答题技巧.所有的大题排版好看点. 算不出来就把结果空出来.省出时间做别的.心态放平.没事抖抖试卷,从气势上压倒自己旁边的同学.还有不要忘了写名字考号. 至今还记得收卷之后有个女生哭着求老师说我忘写名字了. 老师说,给你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女孩哭成了泪人.难得的是,这个姑娘第二天考试心态很不错 赞.祝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考出自己的水平 :) ==========================update =======================这个答案评论里面碰到了好多老乡! 好开心啊啊~~有老乡说..数学137够好了..哈哈..承蒙老乡赏识,我决定在写一点.....我就是个话唠.....我写的都是我最后一年备考时自己的心得,可能和你们的不一样,如果觉得好,您就点个赞,如果不好,还请大家讨论,希望可以给即将高考或者今后迟早要高考的人一点帮助 :)之所以只详细写了数学是因为数学自我感觉学的最好,加上参加过数学竞赛,所以才斗胆写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现在我希望能把我认为有用的东西全都写出来,以飨后人 :)如果看到帖子的人时间不多了上面写的都适合你们,我再来做下总结:所有科目,先做简单题,心平气和,不会做的一定不要耽误时间,树立拿分意识.数学 如果底子不好 一定要在前面的题上多花点心思 尽可能不失分 注意小陷阱如果是函数题 比如周期什么的首先一定注意!!定义域!!! 选择填空一定会有这样的坑!第二考虑画图 我们数学老师有句名言 "数形结合千般好 一旦不做万事休!"画图直观明了 很多时候不用计算直接能从图上看出结果了选择填空会有2-3个题比较难,俗称技巧性比较强,这样的小题不会有哪个会让你花上10分钟计算的.如果有个题你算了7 8分钟还没做出来一定是方向错了,建议直接放弃,等会再来做. 可以试试画图解决.画图对于 函数题 圆锥曲线 三角形... 等等等等 都很有用 首推!!数学大题 没有任何一个提干条件是多余的.所以假如推倒不出来就看看是不是有哪几个条件没用上.小细节一定不要忘啊! 只要是有函数 先求定义域! 如果最后一个题是 圆锥曲线 更有甚者 如果最后一个题是 数列.... 就可以洗洗睡了...最后一个题是 函数求导 才正常好么???..........希望你们考到正常的数列题 ........希望你们考到正常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话 一直到 算出 x1+x2 x1*x2 都会很简单的. 如果感觉计算麻烦 就不要盲目的算了. 可以试试特殊的直线 比如 斜率为零 或者 垂直的那条没有斜率的 对! 千万别忘了讨论无斜率的这条 这条也算分啊! 更关键的是 这条可以提前帮我们算出答案来!!! 如果没时间了 直接写 "简化得" 就好了 答案基本上和 无斜率那条算出来的一样.最后一个题如果出题人正常的话 会是 函数求导.老实和你们说吧 这道题正常人都做不出来.但是总结出来一个经验. 一般是三问.第一问一般很简单 拿下先 4分.第二问如果...如果你聪明伶俐.....做出来的话 . 第三问往往会用第二问的结论 . 所以如果你能把第二问做出来的话 第三问可以尝试一下 . 一般不需要硬算.三思而后行啊!不过我更希望你们能在前面的填空选择前四道题上足够重视. 争取一分不减.=============================如果你才高二============================以下观点希望你可以建立.老师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对你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自己对自己才最了解.所以你要对自己负责.只是按部就班的人往往只能考一个平庸的分数.知识点是有限的.会一个少一个,然后转战下一个.一个一个攻破.而且是扎扎实实突破.所以平时复习的节奏是 如果真的是太简单的检测 就不要做了. 尤其是不要每天画上2节自习课做数学.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你还有很多其他知识点要拟补.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敢于不跟着老师的节奏, 那里不会我学哪里啊! 马上你们就高三了! 窃以为,那些只知道跟着老师走的人才是最懒的人, 根本就不愿意思考一下 我哪里不行.研究答案很重要!!!树立 踩点得分 的观念. 每道题几分就有几分的要求.数学物理的要求是和答案写的一模一样 不多不少. 美观省时间.生物化学和答案写的一模一样 这种答案很抠字眼的. 实验步骤怎么写 化学方程式一个反应条件都不能落下.以下语文语文 诗词,阅读和答案一模一样. 比如阅读题 举个例子 这样写好不好? 答案一定是 好[观点]运用了什么手法[展开]具体到这句话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这样的好[具体分析] 基本每个答案都是这样的 你们感受下. 还有理解能力真的差的话 阅读就好好研究说明文,这尼玛一点阅读难度都没有啊!! 全是答题技巧.当年看了前面的小说什么jb东西看不懂,果断开始看说明文,做题的时候脑子里想,观点,展开,细节解释.三分到手! 爽到不行!!!老师不让我们做说明文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有个小忠告 不要把大把的复习时间放在 字形啊 拼音啊这上面.... 这个.. 平时找个本子 不会的记录下就好了 真考到变态的就认了吧. 况且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准备.....况且这才几分?作文阅读几分?孰轻孰重?老师你们不好好教阅读不好好教作文是不是因为你们也看不懂是不是你们作文也写得很烂啊???阅读20多分作文60分!!平时多注意和作文好的同学或者作文书上面取经. 多模仿一下.自己最起码有10个左右超级棒的段落.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准备3 4个,历史人物准备几个,外国名人准备几个. 一定是那种150-300字左右的超级惊艳的段落.就是那种行文很棒,有思想的段落,你晓得莫??? 反正就是老师一看作文肯定50分你自己肯定写不出来的那种! 是不是你写的不重要!!! 你写在卷子上就是你的啊!!!!! 作文三观正的不行啊! 所以十几个例子差不多了!! 一定要准备!! 一定要写到本子上反复读,模考反复用!! 作文拼接起来就好啊!!我当年找了本 作文素材 先后准备了一篇超级屌的小小说(模考临摹了下考了52分,乖乖!) 准备了苏珊大妈,几个感动中国人物,几个古代牛逼的人. 作文全用上了!!! 恬不知耻的借鉴你们班回回拿50的,恬不知耻的抄往年哪些满分作文.欧耶!===================哈哈哈哈========== 以下针对高一 ==================我只说一件事. 平时的成绩不重要啊!!! 高考就一次!!! 扎扎实实!!!如果以后还要分理科或者文科的话. 听从你的召唤. 不要听班主任的不要听家长的谁说文科没出路??? 领-导-人-们 习-大-大-李-大-大-都文科生好么??? 你们家长知道物理3 4十分是什么感受么?? 一点都不会学个jb!所以遵从你自己的召唤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文科学习经验......你TM在逗我?????你不是理科生么???? 哈哈哈哈..我文科学的比理科好...当时没有听从内心的召唤....政治最拿手. 一个经验. 每个单元给自己出 1-2个题.然后自己总结答案. 答案呢就来自于老师上课板书.一本书5-10个题.相信我,最后的期末考试范围就在这10个题里面.政治基本没下过90好么?? 当年不分课优势全都在文科好么....只要好好总结.这十个题基本就是全书的骨干. 多让老师帮助整理 :) 老师可愿意了 多套近乎.历史真心建议拿出一段时间看看通识,建立一个大局观,别朝代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明白娱乐可以看看 袁腾飞的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很好玩.严肃点可以看看 全球通史啊 或者文科生课程压力少 历史小说这么多 &唐宋元明清朝 很多事&什么的 多看没坏处的!而且历史小说看的多 语文作文有好处! 据我所知 语文最吃香的作文类型是 装13的历史小小说 . 就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一下一个历史事件 .比如草船[射箭](  ̄ー ̄)——)-=======&--&& 比如项羽自刎什么江 啥的 . 叼的不行 我反正写不出来 也模仿不出来 读书少.地理第一册很理科.ㄟ( ▔, ▔ )ㄏ小心哦!!建议熟看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熟记中国主要地铁线.有大局观才能不迷茫啊!!!!! 自己文科也是学到高二下,备考的话我就没经验了.但是上面的活动我除了不看历史书之外都干了.文科成绩还比较好..o(*≧▽≦)ツ如果你笨,没关系,新课就学到高二,有的是时间追赶你们这些傲娇的人.我知道一个兄弟,每次第一次考试都不会很理想.但是只要大考就考的好. 人家谦虚好学,到期末都补回来了啊.高二下的时候先是选了理科但是有点吃力,果断的转了文科,由于数学底子很棒,秒杀众文科生,当年差点去了北大,最后去了人大金融,叼的不行.所以啊 年轻的人啊 多多思考 未来是你们的 :)===============update ==================我就是个话唠......有个小朋友问数学做题慢的问题.....我粘一下刚刚的回复...感觉还蛮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我的经验来说的话,慢,有三个原因.(其实吧...慢...仅仅是表面现象....................)第一个 解题的基本功太差! 比如我现在问一下 对于 十字相乘法(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直接看出答案) 自己熟练么? 对于三次方方程会求解么? 比如圆锥曲线的 x1 + x2 x1*x2 能熟练的写出来么? 等等吧我说的这些往往会被老师忽略. 认为这些不是知识点,但是解题基本功很重要的好么??. 比如十字相乘法频繁的使用,如果再解函数题的时候花了老半天在这样简单的事情上就把真正应该用于思考如何做题的时间挤占了.所以如果你感觉做题是因为这些慢,那么不用担心丢人去问同学就好了.这些很简单的.但是往往被忽略了.第二个 基本功太差!你可以感受一下下面这个场景.我看到一个选择题,花了5秒钟,就把函数图像,对称轴,峰值,周期标注在了提干的旁边. 然后思考题目的时候,笔在图上画画说不定就能看出答案. 做选择的时候甚至不用画一分钟一个题.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题快. 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 大部分提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些基本功的组合和小技巧而已.问问自己:比如你是否可以熟练的默写所有三角公式?比如你是否能把常见的函数的图像画出来么? 他们的对称性周期性峰值是怎样的?是否对于圆锥曲线里面 a b r (长轴?短轴?焦距?忘记了是啥名字了..好陌生的感觉....)的常见关系敏感?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解决思路就出来了.把所有的函数的性质画个表 填过一次 然后时不时默写.一口气写出所有三角函数.等等. 善于总结所有的知识点, 用表格法. 用图象法. 关键在于对比和直观的展现知识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三个 不善于总结题型.刚刚高一的时候或许所有的题都是新题.但是到高三的时候所有的题都是旧题.但是大部分同学高一怎么错的高三在做还是怎么错.这就是自身的问题了.我的观点是 知识点是有限的. 全都在课本上. 题型也是有限的, 所有的题都有一些母题. 所有的题变来变去好没意思. (当然...局限在大部分题..)所以善于总结这些题型很重要. 但是不要只要错了就总结.... 我很讨厌记笔记的....有针对性. 哪里不会记哪里..要多思考.不知道说这些感觉有没有些头绪.或许真正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其实一切说白了还是知识点不牢.无他. 缺了一个知识点有时候就是少了一个线索,题目解不出来也很正常了.所以可以找本高三的那样的总结书.把知识点和接下来的基础题坐坐. 好好感受下这些知识点是不是都明白了.# 你们都看烦了吧.#.... 哈 ...发现知乎还有好多高中生....你们啊! 好好学习啊不要老是刷知乎啊 !
考研的时候特别研究过近10年考研英语的一些规律技巧(我觉得也适用于国内的一些英语考试):需要蒙的基本上也就是完型和阅读这两类选择题了先说完型1.通常是20道题,那么ABCD四个选项基本平均分布,即每个选项出现5次左右,没有任何一个选项出现频率会低于3次2.基本不会出现三题以上连着选某个选项,如果你的选项分布是“AAAAB”这种,别诧异了,赶紧返回头检查一下(好像有两年出现过,但是概率很低)3.如果一个选项里的词汇都是动词、名词这种实词,那么往往每个词的意思相去甚远,回原文推敲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再选4.如果一个选项里的词汇都是介词、连词这种虚词,那么往往每个词的意思相差不大,考验你人品的时候到了(记得有一年有个选项考turn over 和turn around这两个词组之间的区别,太变态了)再说阅读1.四篇阅读,每篇五题,那么ABCD四个选项基本都会出现一次,如果你发现一篇阅读里只出现了三个或以下的选项,别诧异了,赶紧返回头检查一下2.“话不说死”原则,就是如果选项中含有“may""perhaps”“possible”这种表示可能不确定意思的词汇,那么答案基本选这个(一题中如果两个选项都有这种词呢?对不起,考验你人品的时候到了,不过好歹把正确选项范围缩小了嘛)3.有的阅读最后一题会考文章主要含义或者中心思想,而很有可能这个时候你连文章都没捋顺呢,返回头看前四道题的题干,题干中哪个词汇出现频率最高,这个词可能就是通篇的中心词,那么它本身或者它的近义词就必定会出现在体现中心的正确选项中4.有些题目考文中某个词的含义,那么正确选项一定是这个词的引申义或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比喻象征意义,因此,一眼就能望明白的那种直接的解释肯定不选嗯,蒙题只是考试中的下下策嘛,咱平时还是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勤为径,苦作舟,赶紧练好基本功。
有些答案说的什么选B选C的,压根儿就是在扯淡好么通过有些同学的提醒,我又想起来另外两个超级好用的办法了,等赞过50了,继续写,先去写报告了。6月2号,最新更新!!!在下方,这两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的办法!那就是极值法和特殊值法。这两个办法有时候能瞬间把一些题目瞬间爆掉,举个小小的栗子。像上面这种题目的,什么AB 关于原点对称的,但是其他条件都没有给出啊,那就随便选两个最简答的代入,直接算啊。当然不要嘲笑这道题目太过于简单,特殊值的应用不仅这么一个,还有很多题目,比如说,很常见的一种:像上面这种题目的,什么AB 关于原点对称的,但是其他条件都没有给出啊,那就随便选两个最简答的代入,直接算啊。当然不要嘲笑这道题目太过于简单,特殊值的应用不仅这么一个,还有很多题目,比如说,很常见的一种:对于任何的a 以下的等式都成立,blabla...这个时候a就随便什么1 啊 0 啊 直接上,计算应该会简化。再上一个栗子:解法一:解法一:看到这个题目,好几个都在变的变量啊,先不要急着计算,既然它说了存在m 符合条件,那么就直接让m = 3,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有a1+a2+a3 =s3 = a3,那么就有a1+a2= 0,也就是互为相反数,并且a1&0,这个再来一个特殊值,a1=1,那么公差就等于 -1,那么这个数列就是1,-1,-3.。。。那题目问的是当n&m的时候,就没有其他条件了,那我刚才m取得是 特殊值3,这个时候再用一次n的特殊值,反正只要满足n&m就行,是不是?那么n=4.,代入计算,很快啊!解法二:法克啊,我写完了才发现,我自己弄得这个题目,有更快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自己高中时候的做法。。。都是泪,大家不要喷我,这个题目可能不是最佳的例子,但是大概意思是这样 题目中给出的是a1&0,那么又有累加和 sm = am,那么我们瞬间就知道,公差d&0,不然的话 sm 永远会大于am对不对,因为sm里面永远有一个am,都是正数的话,永远追不上,说明后面是负数,也即是说,到了后面sm是很多负数的相加,就越来越小了。大家别看我写的比较多,其实上面两种做法,在大脑里面想一遍,或者是过一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未完,待续。。。-----------------------------------------------------------------------------------------------------------------------------------------
其他题目不知道,但是选择题真的是有规律的,所有选项都是平均分布的
举个栗子,在数学中,假设有10道选择题,那么肯定是A,B,C,D四个选项,肯定是3 3 2 2,但是这四个数,与ABCD是随机匹配的,就是说有可能是其中3道题的答案是A 三道题的答案是B
,C D各两道,加起来一共十道,以此类推,有可能是C,D各三道,A B各两道,这是我做过的所有的正规的卷子都符合,比如说一些地方的省质检之类的,更不用说高考这种类型的考试。
同理,在英语完形填空的答案中,假设是20道,没错,那就是ABCD 这四个答案各5个。但是,我必须得提醒一下的是,这个方法使用有一个前提,以数学为例子,你要保证其他9道题,完全正确,才行,否则就是有可能错两道。所以相对而言,这个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解答那9道不是非常难的题目,然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最后一道题的答对的可能性。
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我自己做的所有大型正规的卷子,还没有碰到过例外的。-----------------------------------------------------------------------------------------------------------------------------------------
再说一点关于数学填空题的,一般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很难的填空题,他们的答案往往是很正常的一些数字,比如说什么1 2 3之类的,有一些同学帮我指出了,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不是这样的,的确,以正方体为例子,一般来说,边长是整数吧?这样就导致对角线和体对角线什么的,都有带有根号的东西,同时一些大题也是这样的,所以算出一些很奇葩的数字,根号下@#¥#¥%
这种的很有可能是错的,你需要很认真的再算一遍。-----------------------------------------------------------------------------------------------------------------------------------最后,很严肃的说一句,这个东西真的要很慎重,最好不用,还是平时多多做练习,答主以前就是以为猜到这个规律,还自以为很了不起 - -。。。(不要喷我),然后有点产生依赖性了,遇到难题不是想着自己先解决,而是直接开始算选择题的分布情况,最后可想而知,高考考得很不理想,是高二高三考得最差的一次,进不了自己喜欢的浙大,这是血的教训啊,努力和踏实还有智商,这才是王道啊,而不是这种小把戏!!!
这个技巧我称之为【选项分析法】仅针对单选题。出题老师为了让你错,肯定要布置一定的错答点,而同时又要有留存一些正确的部分,让你在几个相似选项的不同部分里纠结。我们就利用这种相似性分析选项。比如有这四个选项:A. B. C. D. 我们分析一下,看前半段,AB两个选项前半段都是1111111,可以着重考虑AB。接下来看后半段,ACD都是00001。AB和ACD交集是A,这样基本就确定是A了,真实情况下再简单检验一下就好了。再比如:A. gainB. gainingC. getD. gain分析法结果是A. 你可以自己试试看。总之,要把各个选项分成几个维度来分析,存在相似的在这个维度上做标记。最后将各个维度相似的做交集。…当然也会有失手或者不适用的,但是正常的题目都没问题。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理智一点,多做一点分析,不要光凭借选项分析。(……学长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_(:3」∠)_
感谢 同学的邀请,诚惶诚恐却也满心得意,让我能在这个大雨瓢泼百无聊赖的日子来吹吹牛,谈谈关于蒙题的一些想法。再次感谢 !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阅历有限,所以抱歉不能对各类考试都做一个万能型的展开。今天我们只谈我个人比较熟悉且从事培训的雅思考试。
雅思考试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前三个一起进行统称笔试,口语部分称为口试。
由于考试形式的设置,写作为命题作文,口语为考官面对面,所以其实不存在“蒙答案”一说,因为这两个部分的答案是开放性的。但是请注意,不能“蒙答案”,并不代表不能“蒙题”: ① 写作部分在业内普遍规则是小作文图形分类+大作文话题分类,通过观察往期考试的大、小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下次考试的图形+话题。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哪一个,但至少是可以确定一个范围的,考题必在这些话题之中。于是,复习便有了侧重;而培训师的水平和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
②口语部分则是PART ONE+TWO+THREE,但这三个PART的问题其实并非完全由考官随口提出,而是由雅思官方事先确定的,口语考官只是用来提问和打分而已。那么既然口语考题是事先确定的,那么只要我们在每次考试之后收集所有考生的口语被提问回忆,就能拼凑出一个口语题库了,这份题库在一定周期内是保持不变的(商业机密,请恕无法细谈),所以后边的考生只需要照着这份题库练习即可,所以小海老师一直说“雅思口语并非真的考口语,而是考谁的prepared presentation准备的更棒”。于是,复习便有了侧重;而培训师的水平和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
口语写作说完,我们再来谈听力和阅读:听力中填空类题型占了全年总题量的65%左右,而填空题在“蒙答案”方面存在先天性劣势,所以,很难得出一个有效的规律总结。如果非要给一个建议的话,那么小海老师建议:当你听不懂且听不出答案单词究竟是谁的时候,请将你刚才听到认识的、属于该题答题区间内的、符合空格处词性判断的单词写下来,蒙对概率在50%以上。听力中剩下来35%左右的选择类题型,规律就太多了,此处稍稍点拨(商业机密,请恕无法细谈):①并列项不选②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不选
③异类选项不倾向选(看懂就看懂了,看不懂的来找我1V1吧(ˇ_ˇ)) 阅读中选择类题型非常多,但全是大体量配对题,例如1-8paragraph配对选项I-XIII(段落细节配对题和list of headings)。好吧,如果非要小海老师透露一点干货的话,那么小海老师建议:①大体量配对题,从原文后半程开始找,考官喜欢大面积交错
②万恶的多选题从来不选A
③T/F/NG中,NG的题数每次不超过两道,如果超过了则要重做。关于蒙答案,暂且至此。最后,更正一下题主所说 据说,新东方啦、环球雅思啦这种机构可以将学生练习到,哪怕看不懂题目,也能蒙对题的境界,当真是出神入化,以至于中国考生的托福雅思成绩闪耀全球。 其实XDF和环雅早已没有教会学生“不用看题直接做对”的能力了,原因非常简单,ETS和CAMBRIDGE考试部变聪明了,而且早已变得很聪明,很了解中国人,有漏洞的题若干年前就已经被补上。 中国学生的托雅成绩(平均成绩)在全球也是倒数的(可以去官网下载数据),只是我们总是会拿取得高分的学员拿出来宣传而已。
从上看到下,并在折叠区看到这个回答的,不是老湿,就是像我一样的真学渣。
数学很差,大学高数上考到大四才过。高考数学127分。最后一面白卷,之前的题目满分。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不要侥幸。人生这样也比较容易幸福的样子。
英语阅读,除非有依据,不要改你第一次的选择……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还有时间的话,好好复习吧……百度高考吧里有个ID为水里的硫化铝的大神有一种叫做“筛法”的学习方法,手机不好贴地址,等换电脑了贴上地址:(网络上的整理版) (原帖,貌似被作者删除了一部分)(问答帖,已经回答的非常全面且不接受问题了,不要点只看楼主看帖啊)*
快高考了,分享一点蒙题心得,希望对高三同学有帮助。高中的时候我英语成绩稳定在130+,根据试卷难度和自己发挥的不同,最低130、最高137。上海卷高考英语考到146。平日里打的基础很重要,但考场上还是有机会在现有基础上做适当发挥,这里以去年上海高考英语真题举例讲点技巧。1. 听力拿到卷子听到开考提示,马上翻开试卷看题,利用播放Directions的时间把Section A读完。根据每个题的答案猜题目会问什么。比如:A. A policewoman.
B. A judge.
C. A reporter.
D. A waitress.那么题目多半是:A: xxxB: xxxC: Who is A/B?跟抓贼有关选A,跟定罪有关选B,跟新闻有关选C,跟点菜有关选D。A和B比较接近,答案很可能从这里出。猜题目的好处是:(1)好比你已经提前做过一遍题目,对平复紧张心情是很有用的。(2)真的出来听力播放的时候,你可以有目的性地去抓取关键信息,一旦关键信息出现,马上就可以选。比如B说完,你就知道选哪个了,然后C那句话对你来说就没用了,可以忽略之,抓紧时间看Section B以及之后的题。再举个例子。Section B的题型是一篇passage对应三个题。比如:1. A. 70
D. 75 2. A. The houses there can't be sold.
B. It is a place for work and holiday.
C. The cabins and facilities are shared.
D. It is run by the residents themselves. 3. A. A skiing.
B. A special community.
C. A splendid mountain.
D. A successful businesswoman.三个题互相佐证,更方便猜题了。这篇文的关键词是cabins, residents, community. 第一题多半问的是村里就多少人/几户人家/几间房。第二题问的是这个地方的特点。第三题问的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带着问题去听听力原文,你会更容易找到答案。2. 翻译&作文听力做完,先做翻译。由于每道翻译题都会给出关键词,比如:我习惯睡前听点轻音乐。(accustom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等于是命题组老师帮你复习了一个词组be accustomed to doing,完全可以把它用在作文里,比be used to doing要好。接下来看作文,给自己5分钟构思,拿中文写outline,看需要哪些素材(词汇、语法、结构),记在脑子里。然后回去做前面的Grammar and vocabulary和Reading Comprehension。你会发现,仁慈的命题组总会在某个地方放置了你需要的素材,只要你懂得现学现用。3. 语法词汇题给自己设立一个时间,比如每题1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法确定选哪个,就pass并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做后面的题。运气好的话你会在后面的阅读理解题里看到灵感,运气不好的话就凭语感选一个,总之不能空着。4. 阅读理解题为了节约时间,请先看题再去文章里找答案,不要从头到尾看完文章再读题。比如:By "Chimpanzees, or chimps, can also be sneaky" (paragraph 5), the author means______. A. chimps are ready to attack others B. chimps are sometimes dishonest C. chimps are jealous of the winners D. chimps can be selfish too不知道sneaky的意思没关系,大概猜到是个贬义词就行。直接去第五段找上下文,而第五段只有三行:Chimpanzees, or chimps, can also be sneaky. After a fight, the losing chimp will give its hand to the other. When the winning chimp puts out its hand, too, the chimps are friendly again. But an animal expert once saw a losing chimp take the winner's hand and start fighting again. 看完就可以选B了。——————————————————————————————————————————小结一下蒙题技巧:1. 尽可能节约时间,多出来的时间方便纠结。2. 尽可能从试卷上前后对照找答案。3. 实在不确定也不要空着,信第一印象、信语感。对高考来说,最重要的是考场上的心态,其次是平日里的心态,第三重要的才是自己的水平。加油~
最终更新:抱歉,仔细思考之后发现评论区
指出的谬误是正确的。在原模型中“排除一个错误答案”隐含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来自外界的(本来属于未知的)信息,而在我的论述里其实这个排除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来源是自己的已有知识,简单的说这属于自己骗自己。所以结论是,本答案是一篇彻头彻尾的一本道。。不过之前码了那么多字我就不删了吧。---------------------------------------以下为原答案-----------------------------------------------------------------------------引子:理论基础铺垫---------------------------------------Monty Hall problem(三门问题/蒙提霍尔问题):以上内容来自另一个问题下的答案:在这里看到已经有@ 回答过类似的内容,但并没有详细展开,所以我还是忍不住想在这个方向继续拓展一下。---------------------------------------直接跳转到结论部分!高能预警!---------------------------------------做选择题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有策略的盲选,可以有效提高蒙对的概率。(一) 请不要看题和选项,直接随便圈一个!(请看完后续内容再质疑答主的智商和精神状况。。)(二) 然后再去读题和选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排除错误选项(注意!请确保排除是有理有据的,或者自己足够坚定,要是在这就把正确选项排除掉了可就神仙难救了)(三)如果之前圈出的选项被排除了,请在没被排除的选项里随便选;如果圈出的没被排除,那么不选它,而是选其它没被排除的选项。---------------------------------------思路详解---------------------------------------前注:本段以常规的4选1的单选题为例,实际上只要是【n选1(n&=3)的单选】都可以套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暂时不讨论多选题的思路。我们按照能够排除的错误选项数量进行分类1.能排除3个错误选项(其实就是这题会做= =)请直接无视掉刚才那个圈圈,该选哪个选哪个。。(观众:尼玛是在逗我么)2.能排除2个选项这里还要再细分成两种情况,即:2.1
圈圈不幸被排除了——那么就在没排除的两个里面蒙一个吧,正确率为1/2(这就和先排除两个再二选一的胜率一样,请无视那个白画了的圈。。);2.2
圈圈没有被排除——那么恭喜你,果断选既没被圈也没被排除的最后一个,蒙对的概率将高达3/4!3.只能排除1个同样要细分3.1
圈圈不幸被排除了(少侠好圈法!)——只好从剩下三个里选一个,蒙对率为1/3(和普通青年直接排除一个然后三选一也一样。。);3.2
圈圈没有被排除——抛弃圈圈和被排除的这两个选项,从剩下的两个里二选一,蒙对率为3/8(略高于1/3)4. 1个都排除不了呃,那就只好随便蒙了。可以选择相信自己之前圈的那个,也可以不信,反正选哪个都是1/4概率蒙对。。以上四种情况里,1和4不用说了,2.1和3.1也都不难理解(废话)。稍微说一下2.2和3.2,即能排除1个或2个选项,且不包含之前被圈出的。再次强调一下两个必要条件:先画圈后排除,以及排除的确实是错误选项。如果在前面看懂了蒙提霍尔问题,那么很容易发现2.2其实就是一样的模型。由于基数从3变成4,因而概率也从2/3变成了3/4,但其它条件完全一致。一开始胡选的那个选项(假设是A)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1/4,剩下B、C、D共享3/4;此后排除其中的两个(假设是B和C),剩下的D将独占这3/4的概率。如果这段话看不懂,我猜还是因为看懂三门问题。请默默地下拉到结尾处打开三个链接中的任何一个,或者直接右上角关闭。。至于3.2则需要多算一步。一开始胡乱圈出的(假设是A)的正确率仍然是1/4,剩下三个(B、C、D)共享3/4;之后排除其中的一个(假设是B),那么刚才的3/4将由剩下两个(C和D)共享。不难算出,在先圈了A,再排除了B的情况下,保持选A的蒙对概率是1/4,选C或者D的概率同为3/8。对比一下,如果改变行为顺序,直接读题,排除了B,之后在A、C、D三个中随便选一个,蒙对的概率是1/3,小于3/8。---------------------------------------后记---------------------------------------今天中午读到了蒙提霍尔问题,惊讶于自己的常识和直觉竟然是错误的。和几个同事分享了之后,被其中一人指责曰:“只是个数学理论而已,在现实中完全用不到啊!比如要是在考试的时候blablablablabla”一个无心插柳的吐槽引发了我的思考,然后便有了上面列出的基于蒙提霍尔问题的应用理论。。(好像有歪门邪道之嫌= =)深深地觉得要是早两年毕业之前就能发现这么个理论该多好。回想当年的各种考试,现实中其实很少有能像这样控制变量的模型来应用这种理论,而且单就蒙答案来说大家也都各有各的高招,参看本楼其它回答就能涨好多姿势。。而且我的方法也只是在理论上提高蒙对的概率而已,重要前提之一还是【必须准确地排除错误选项】这么难以把握的条件,所以很多人还是会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或者RP吧。总而言之这篇回答还是认真严肃客观的,虽然实际作用不一定大,仅给还在校园里和考试做斗争的小朋(xue)友(zha)们一种新的思路,顺便缅怀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涯吧。--------------------------------------参考来源--------------------------------------维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
先上来随便选一个,然后通过其他条件排除掉一个,再在剩下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这样你原本只有25%的正确率,就会上升为37.5%的正确率啦……(光速逃跑)
我来说一个蒙选择题的技巧,但这不是对单个题而言,而是从整个选择题为整体出发的。这个技巧的名字叫『配平』,我想很多人看了名字大概知道我要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听我慢慢说来。首先,举个栗子:在英语的完型填空里,20个空,最终答案出来,一般是5个A5个B5个C5个D,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6464之类的情况,但是四个选项5555平均分配是概率最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平均分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考生靠猜靠蒙的因素,你看,如果出题者把答案弄成了3A5B9C4D,这样一份题,碰上一群所谓的『不懂就选C』之类的考生,肯定很容易让他们占便宜了。这里不得不另外提一下正规考试与非正规考试选择题答案分布的一个小区别(正规考试,比如中考高考。非正规考试,比如你们学校自己的月考)。正规考试一般不会出现连续三个以上的题选同一个选项的情况,3个已经是封顶了。而非正规考试呢,有时候会出现连着四道五道选同一个选项的情况。(花絮:(1)我依然记得当年初中的一次英语考试单选题中,连着9道选D!不过那回我全选对了,因为我对每一道题都特别有把握,倒是身边很多不怎么用功学习的同学会说『我也觉得这道该选D那道该选D的,但是前面已经好几道选D了啊选得我都怕了,最后我还是改成ABC了之类的』 (2)我高考那年,数学选择题最后一题卡住了,感觉B和C看起来都很像正确答案,当时想我们老师说过数学选择和填空最后一题往年的得分率都被控制在三到四成,自己又身处『不懂就选C』为信条的环境中,然后我反其道而行,选了个B,结果错了,泪目。。。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吧)在大家对正规考试的标准化客观题答案分布有一个认识后,我们来说一下使用『配平』技巧的前提,这里的所谓前题恰恰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前提是你的整体答题正确率不低,即在你不靠蒙的情况下,自己选的正确率不低,否则你只会越配越不平。还是拿完型填空当例子:情况1:二十个题里面,你很有把握地做完了其中十九道,假设你选了5A5B5C4D,还有一道你毫无头绪,这时候你就可以尝试一下所谓的配平法,把那道题选上D。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情况2:二十个题里面,你很有把握地做完了其中十八道,假设你选了5A5B4C4D,还有一道你毫无头绪,检验你性格的时候到了,如果你是一个冒险兼完美主义者,你可以给其中一道选C一道选D,这样这两道题你很可能全对,也很可能全错。而如果你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人呢,我建议你两道都选C或两道都选D,这样至少能对一道。也就是说,这个技巧对优秀的学生反而是更有利的,常常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对于二十道题有十道题拿不准的学生来说,该技巧意义不大,反而可能越配越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说的就是这个吧。
如果选A那肯定能选CD肯定错啦所以肯定是B。。。
数学考试中只要不涉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题懵根号三的倍数,选择题都是根号三的懵带分数的,分母为三的。原理:等边三角形有很多很好的性质!不少东西最后都可以化为等边三角形来解。
以下引用同学在【】里面的回,并稍微整理:三门问题(蒙提霍尔问题)简而言之,有三个关闭的门(A/B/C),其中一个后面有奖励,参赛者先选定一个门(如A门),在门还未开启的时候,主持人会开启剩下两个门中的一扇(如B门),表明门后没有奖励,并允许参赛者选择是坚持原来的选择(A门)还是换成选定另一扇仍关着的门(C门)。问题是,换与不换,哪种选择中奖的概率更大?很多人倾向于换不换中奖概率都一样,但经过数学推理与实际试验(),选择另一扇关闭的门(C门)中奖率更高(概率达到2/3)。个人提供的一种理解方法:一开始随机选一个门并且坚持到底的,中奖概率就是铁铁的1/3(没有争议吧?),那剩下的2/3中奖概率在哪里就很好理解了。可能会被忽略的假设,以下是对问题较严格的提法:Mueser和Granberg透过在主持人的行为身上加上明确的限制条件,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含糊的陈述: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他并不知道内里有什么。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有什么。主持人必须开启剩下的其中一扇门,并且必须提供换门的机会。主持人永远都会挑一扇空的门。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空的门,主持人必须挑另一扇有空的门。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奖的门,主持人随机(概率均匀分布)在另外两扇门中挑一扇空的门。参赛者会被问是否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道门。然后是
同学的神评论:我考试一般碰到做不来的选择题也喜欢这么做,先随便选一个选项,然后找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再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选一个作为答案~以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生产力!
不要害人了...我高考的时候(广东地区)各个选项(ABCD)都是接近25%的。而数学(理科)八道选择,两道A两道B两道C两道D,如果最后一题难得不会,而前面比较简单的话就用这个蒙上去。来看看上一年英语的答案来看看来看看选A的题号有4
.26.31.37.39.42.44
选B的题号有2 .10.11.13.28.32.34.38.43
选C的题号有1 .5
.15.29.35.36.45
选D的题号有3 .7
.12.14.27.30.33.40.41共35题恰恰C的概率最低只有22.8%
A.B.D的概率都是25.37%(选C的无情打面)-----------------------------------------------------------------题主想要在完全靠猜的情况下提高分数,我先上一张图
请不要完全瞎猜,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用答案比例接近25%来反猜难题,基础不行的学渣请无视此法。
唉,不喜欢这道题。不过看到了山东老乡余学长2011年数学考137的体会,当时高二的我也顶替别人参加了高考,数学成绩136,比我12年分还高TAT;那年的倒数第三题确实是应用题,但是难度相当小,求导求最值好像吧,分分钟出来呢,因为没见识过高考题,也就没有思维定势,很自然地做了过去。倒数第一题圆锥曲线占14分,三问都不会,连式子都没列啊,于是考了136。非常不赞同蒙题,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有的人可能就觉得,反正我会蒙题,学得差点没啥;有的上来就先用蒙题的技巧,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传授的,但是能用这种方法的只是少数题目,很可能会因此耽误更多时间。而且我想,高考题应该也会竭力避免给考生钻空子的机会,极端一点的,像江苏数学是没有选择题的,大赞。在平时的考试中,这样做题也无非能多考几分,有什么意义呢?掌握了这种方法,对知识点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呢?余学长给高一到高三学生提供了细致的指导,甚至还提出了文科学习的建议,膜拜膜拜~有孩子有问题的话给我留言吧,我…看心情回答……
带“肯定……”、“一定……”之类的大部分是错的选项“D.此题无解”(以及类似情形),十有八九是正确答案
好吧,我来完善一下已经有的答案:绝对词理论:在判断题只有True/False的选项下,若出现绝对词(Only,Impossible,Must等)题干绝大多数为错误;而若也可填Not Given,则要看题干当中该绝对词前后有无人名等大写,若有,则该绝对词作用失效。有时间且能想起其他的再补充(手机慢打字好不开熏ヽ( ̄д ̄;)ノ=3=3=3)
说个自己的趣事吧02年参加的高考,贵阳地区我算是比较喜欢语文的人吧,每次考试基本都是140分左右,作文分数还比较高,当时的女朋友语文一般,主要是作文不行考试的前一天我听见她在哭,一问才知道她对第二天的作文很是担忧。为了开导她我就随便翻了篇以前练习写作的文章给她看,主题大概就是心灵的选择。就这么一篇,多的都没看,从写作的一些技巧上给她说了说。第二天试卷发下来我惊呆了,题目就是《心灵的选择》。我对我之前的作文还是比较有信心,稍稍润色一下应该就能拿一个不错的分数,还可以节约不少构思的时间。可是在准备落笔的时候我犹豫了,万一女朋友照搬了我昨天给她看的作文岂不是有抄袭的嫌疑?心里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另外写一篇算了……交卷后出来遇到她,她抱着我大叫你太神了,作文题目都能猜中!她说她答卷的时候犹豫了半天,害怕我把昨天的文章照搬上去,一来二去耽误了好多时间,再加上先入为主的问题,她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写,最后憋着没办法,写了我的那篇。出成绩后她的分数比我还高一分,这件事情说给同学听谁都不相信,呵呵也许对题主的问题没什么帮助,呵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