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发音相同的邮件主题怎么写写?

8.读树能了解地球的历史,把握现在和明天;读书能掌握人类的智慧,了解自己和人生。
9.树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深藏着岁月的隐秘。
10.作者把树比作“书”,一方面因为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本身就是一部无字的历史;另一方面。因为从树的身上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树就如同一本无言的教科书。(2分)作者将树当作“人”来写,是将树的品格和人的品行作比,同样也为了表现树带给人的人生启示。所以,把树比作“书”和把树比作“人”在文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关系,(2分)从第五段第一句看,由树到人,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1分)
11.①做人要简单而厚实;(2分)②人有了名气之后不要张扬;(2分)③做人要安分,不要无谓折腾。(2分)
12.作家身处逆境时,往往投向大自然的怀抱(2分),他们可以在淡泊名利的短暂平静中,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对历史、对人生进行深度的审视和拷问(2分),写出启人心智的名篇佳作。(2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文中有原句“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词语在文中含义的题目,注意上下文中关键的词语,结合文中的“而树木,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句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的综合概括的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整理,可以得到答案。文中的重要句子“有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特个性”“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通过这些语句概括“树”和“书”的关系以及“树”和“人”的关系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主旨分析的题目,文中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些应该是答题的重点,这样的语句有“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之处”“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也不管怎么样的折腾,鼓捣,翻跟头,跳得天高,最终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苏东坡困厄黄州,于佳山胜水中释放块垒,史铁生身残志坚,于断壁残垣中笔写华章;李国文也是在人与树的静观默察中,写出了堪称经典的《读树》。请你简要谈谈其中的道理(或规律)。(6分)
此题是一道规律探究的题目,要寻找共性特征,“困厄黄州”“身残”可以看出身处逆境,“佳山胜水”“断壁残垣”“人与树的静观默察”可以概括出走进自然,“释放块垒”“笔写华章”“堪称经典的《读树》”可以概括出写出名作。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了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不时抬手看看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这位售票员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与外语,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呢!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就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仇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妒嫉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地独自煎熬。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间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呢?
为什么说:“这辆公共汽车就是这位售票员的监狱” 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中“棋谱和外语”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象棋的故事”和售票员的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说说它们分别表明了什么意思?(8分)
答:①叙述“象棋的故事”是为了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举售票员的例子是为了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开联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物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深刻的主题,使人受到启迪。
B.人进了监狱不要紧,只要能学习一种技能,就会有被减刑的可能。
C.要想为自己减刑,除了自己的争取之处,还得依靠外界的帮助。
D.禁锢思想的监狱比禁锢肉体的监狱更能束缚人。
E.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语言朴实而含义深邃,耐人寻味。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猫的新闻》
&& 我们院子里有一只猫,是半年多以前邻居老刘在市场上从农民手里买回来的。它刚来时确实给久为鼠害所苦的各家带来了一阵兴奋,因为它忠于职守,日夜歼“敌”,且颇有“大公无私”精神,不论是主人家,还是邻居家,哪里有 鼠情,它就 出现在哪里,一时大扬神威,群鼠震慑。晚上,各家 顶棚上再也听不到老鼠 像开运动会似的喧闹奔腾的声音,可以安静 地休息;早起,院子里 也再听不到妇女们 报怨什么东西夜里遭老鼠咬坏了的唉叹了。
&& 于是大家都十分重视甚至尊敬起那猫来,把它看成全院之“干城”,集体安全的“保障”。主人更觉得十分露脸和自豪。唯恐它被什么人窃走,都说要用绳子拴上,别让乱跑 ;全院五家人,谁家买了肉,都要切一点送给它,以示爱 护和慰劳;到它渐渐对普通肉有点吃厌了,主人就专门每天给它找羊肝,全院的人也尽力帮忙;甚至“走后门”,以保证它的“特需 供应”;在住的方面,赵家慷慨 献出个木箱,钱家立即“资助”了一条旧浴巾,弄了个十分绵软舒适的窝;主人怕它晚上冷,特地把木箱放在火炉旁边。总之,从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看,它俨然成了院里的一位“特殊公民”。
&& 谁知这猫在享受上种种“特殊待遇”后,对捕鼠慢慢地不那么认真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而至于成天游玩、睡觉之外,甚至与鼠类“和平共处”起来。一个时期在院里销声匿迹的鼠们,不知又从何处钻出,“重返家园”了。有一天,孙家扫房,发现床 下纸箱里老鼠生了一窝崽,便忙盖了提到院中,捉那猫放进去,满以为群鼠已是“瓮中之鳖”,猫 定会将其一举全歼。哪 料这猫入箱,尖叫一声便逃了出来,反而弄倒箱子,使几只小鼠绝处逢生。这件事震动了全院。是这猫对老鼠陌生了,不认得了,还是认为捕鼠现在已不属于它的职责了?
&&& 全体居民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猫的缺点,对它发泄怨愤。其间也不乏关于对它进行“再教育”或干脆另捉一只新猫以代之的议论。早已退休在家的李大爷,对什么问题 都爱 以不容置疑的权威 口气 发评论。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 ”
&& 大家对他的话,瞪起了眼睛。
猫来到“我们的院子”,先后的不同表现是怎样的?(6分)
& 答:最初:&&&&&&&&&&&&&&&&&&&&&&&&&&&&&&&&& &&&&&&&&&&&&&&&&&&&&&&&&&&&&&&&&&&&&&
&&&&&&&&&&&&&&&&&&&&&&&&&&&&&&&&&&&&&&&&&&&&&&&&&&&&&&&&&&&&&&&&&&&&&&&&&& &
&&&&& 后来:&&&&&&&&&&&&&&&&&&&&&&&&&&&&&&&&&&&&&&&&&&&&&&&&&&&&&&&&&&&&&&&&&&&&&&
&&&&&&&&&&&&&&&&&&&&&&&&&&&&&&&&&&&&&&&&&&&&&&&&&&&&&&&&&&& &&&&&&&&&&&&&&&&&&&&&&&&&&&&&&&&&&&&&&&&&&&&&&&&&&&&&&&&&&&&&&&&&&&&&&&&&&&&&&&&&&&&&&
第二段从四个方面表现了猫享受特殊待遇、地位迅速提高。这四个方面可
&& 以概括为:①保障安全;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冬天保暖。借
&& 此,小说表现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在写法上,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小说这两处对比是:
& ①&&& &&&&&&&&&&&&&&&&&&&&&&&&&&&&&&&&&&&&&&&&&&&&&&&&&&&&&&&&&&&&&&&&&&&
&&&&&&&&&&&&&&&&&&&&&&&&&&&&&&&&&&&&&&&&&&&&&&&&&&&&&&&&&&&&&&&&&&&&&&&&&& &&&&&②&&&&&&&&&&&&&&&&&&&&&&&&&&&&&&&&&&&&&&&&&&&&&&&&&&&&&&&&&&&&&&&&&&&&&&
&&&&&&&&&&&&&&&&&&&&&&&&&&&&&&&&&& &&&&&&&&&&&&&&&&&&&&&&&&&&&&&&&&&&&&&&&&&(2分)
下面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写猫实际上是在写人,小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
&& 的形象。
B、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反映的社会现象却十分沉重,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C、人们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怨恨,其实猫丝毫没有过错,因此人们的指
&& 责、怨愤是不合乎情理的。
D、李大爷一语道破,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的确,人在“这事”上,应
&& 该承担完全的责任, 但是大家却对他的话瞪眼睛,表明大家精神上的不觉
E、最初鼠的横行十分猖狂,它们成群结队,喧闹奔腾,咬坏物品;最后又卷土
&& 重来。小说中的“鼠”也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日前,精工爱普生公司发布了最新研发成果—“终极之黑”OLED系统,解决了长期困扰OLED的使用寿命的难题,成功地将产品使用寿命延长至5万多个小时,突破业界2万~3万小时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扩展了OLED显示系统的应用前景。
“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发光材料与有机结构的先进显示技术,具备对比度高、可视角宽广和反应快速等显示特性,此外,由于OLED是自发光,可以采用前所未有的轻薄设计,这些使OLED成为备受期待的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的典型代表。过去受限于有机材料料寿命等问题,其应用在终端产品的可行性大受阻碍。爱普生通过改善发光材料和开发自有元器件结构,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装置寿命延长的早期亮度衰竭问题。此前,OLED显示系统2万多小时的使用寿命只适合手机等移动装置的使用,爱普生“终极之黑”OLED显示系统的使用寿命突破5万小时,标志著oLED将可以成熟应用于电视等产品。
在OLED技术研发上,爱普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04年,爱普生率先推出世界最大的40英寸OLED显示器。众所周知,OLED技术一直存在三个技术难题:一是产品寿命;二是大屏幕化;三是高清晰度。在前两个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后,“终极之黑”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高质量图像显示是OLED显示器的核心,而黑色是影响整体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终极之黑”在不通电的时候可以显示出100%的全黑,甚至比PDP的表现更好,不管颜色对比、层次均远高于一般的TFTLCD面板,超越了传统平板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质量。&&&
为了加快OLED显示系统商品化的速废,爱普生已经在目本长野县的富士山工厂安装了能进行小规模生产的开发生产线。未来,爱普生还将开发具有不同用途的各种OLED显示屏,进一步推动OLED技术的广泛应用。
&&& 据悉,爱普生决定于10月24日在横滨太平洋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的FPDInlterrlational 2007展览会上展出这款新的OLED显示系统,8英寸OLED面板,分辨率为 W800×H480,亮度为200 cd/m2,对比则达以上。届时,爱普生全新的OLED显示技术将完美地呈现给大家。
(选自《大众科技报)))
下列关于“OLED”的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OLED具备对比度高、可视角宽广和反应快速等显示特性。
B.OLED是自发光,可以采用前所未有的轻薄设计。
C.以前的OLED存在产品寿命、大屏幕化、高清晰度等技术难题。
D.在OLED技术的研发上,爱普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OLED所具备的优异特点,使之成为第二代平板显示技术的典型代表。
B.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OLED的是装置寿命延长的早期亮度衰竭问题。
C.高品质是OLED显示器的核心,黑色是影响整体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D.“终极之黑”不通电的时候可以显示出100 oA的全黑,完全超过.PDP的表现;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突破了有机材料寿命等限制,OLED就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终端产品上。
B.“终极之黑”没有研制成功之前,OLED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只有2万~3万小时。
c.爱普生已经在日本长野安装了开发生产线,以后也会在中国安装生产线。
D.爱普生在OLED的研发上走在前列,是因为它会聚了世界各地一流的科研人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北京市宣武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曹操墓出土?千余年来,关于曹操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2009年末,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发掘2号墓却被认为是曹操墓——高陵。此墓规模巨大,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这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其墓室的规格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虽多次被盗,但仍幸存一些遗物。250余件器物有金、银、铜、铁等多种质地。器类又分铜带钩、铁甲、玉石圭等。这些器物绝大多数非常小,也很粗糙,符合曹操“薄葬”的主张。此次出土的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因为它们上面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铭文。史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在墓室中,人们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人体,其中,年龄在60岁左右的男性遗骨应该是曹操——文献记载曹操终年为66岁。此外,该墓位置与文献、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上”的高陵。调查资料显示,西豹祠当时就在今漳河大桥南行一分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1998年,西高穴村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中也记载了魏武帝陵的位置就在这里。据此,以潘伟斌为首的河南省有关文物考古考家认定这就是迷团重重的曹操高陵。但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却出言谨慎。他说,据《魏书》载,曹操的夫人死时为70岁,并与曹操合葬于高陵,而现在两县女性遗骸年龄最大的才50岁。另外,现在还不能有力地说明到底是同穴还是并穴,如是并穴,帝边就该有他夫人的墓。将来发掘1号墓时如确认有70岁女性的遗骸结论才能充分。而资深考古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也谈到,虽然《吕氏春秋》说“世无不盗之墓”,我们现在考古发掘的古代墓葬九成以上都被盗过,对那些追缴来的器物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比如,收缴过程、如何盗掘等,这样可以减少对于器物真伪的争论。【小题1】潘伟斌等人认定此墓是曹操墓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5个字。(5分)【小题2】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认定墓主身份的比较重要、可靠的方法,就是考察随葬器物和墓中遗骨。B.依靠历史文献可以非常准确地判定墓葬的地点、墓葬的规模以及墓主的身份。C.王巍之说表明“曹操墓”尚不能盖棺论定,因为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还有漏洞。D.蒋赞初希望搞清楚追缴器物的情况,是因为现在假冒古文物的事情时有发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辽宁省鞍山一中四模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5分)马寅初校长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园一条小道上,迎面见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卫相随(当时马寅初还在中央任要职,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别)。马校长走到我面前时,我恭恭敬敬向他问候:“马校长,您好!”他面带笑容用浙江嵊县方言回答说:“侬好。”我也是嵊县人,因此听他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马寅初虽为校长,又在中央任职,但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见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饭厅的讲台和办公楼的礼堂。马寅初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是:大学生不能只读几本教科书,要接触社会,要见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长期间经常请各方著名人士来校演讲。他请过政界要人陈毅、李维汉、胡耀邦、陆定一、刘澜涛等,还请过当时缅甸总理吴努来北大讲佛学。他还请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民族英雄卓娅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苏联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来校作报告。每次演讲会开始,马寅初都有开场白,演讲结束必有他的结束语。他不但请人演讲,自己也经常发表演讲。1956年上半年,我们西语系大三德语专业由一位东德教师教我们“当代东德文学”。这位老师年纪轻,水平不高,但态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同学们向系主任冯至反映,冯先生找这位德国教师谈话,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着。到大三下学期,我们得知可靠消息,说这位教师还要教我们一年。于是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写明我们对这位教师不满的原因,坚决要求更换教师。信寄出后一个多月,马校长才约见我班学生代表。马校长讲的话,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他说同学们的信虽寄出了一个多月,但他却今天刚读到,因为一直搁在校长办公室,读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见同学代表。第二点,他说这样的教师他年轻时也碰到过,这种外国教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一个人讲一大堆,下次上课还要问同学他上次讲的内容,同学回答不出,他就骂学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讲得好不好,是否让人听得懂。第三点,马校长说他完全支持我们不欢迎这位教师再教我们一年的意见。全班同学了解了马校长的态度后,兴奋异常。然而,不久校长办公室主任就到班级来开会了,他说:这位教师明年还要教一年,因为他任教延长一年,已写进了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中方已无法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但不久后,我们的要求被在北大学习的东德留学生知道了,他们听说赫赫有名的马寅初校长也支持我们,就将这事反映到使馆,从而使德方主动提出调换教师的建议。到大四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对东德夫妇,两人都是教师,不仅有学问,课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们授课期间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所教所为使我们终身受益。回想这些,大家首先感谢的,还是当年马校长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他讲人口论不只是谈学术,他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1953年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马寅初在对浙江、江西等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浙江小组讨论。他说建国几年就增加了一个多亿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长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他认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应该有生的权利。1957年,他发表《新人口论》,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设》杂志上宣告:他决不检讨,决不屈从于压服,他不怕丢官,不怕火里烧,不怕油里煎,决心为真理战斗到底。马寅初的直谏遭到了压制,他被毫无理由地剥夺了话语权。1960年初,在有组织的大字报的围攻下,马寅初断然辞去北大校长之职,迁出北大燕南园,赋闲返家。从此马寅初在中国政坛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职务。但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老百姓。季羡林曾说过:他最钦佩的人,就是马寅初!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日《文汇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段中,“我”对马寅初的问候体现了“我”对马校长的尊敬,马校长带有浙江嵊县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B.北大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马寅初的身影,因为马寅初虽然同时还在中央任要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北大的职责,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C.马寅初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这体现了这位学者除了考虑经济学问题,也充满了人性光辉。D.在学生们反对那位东德教师的事情上,由于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马寅初校长只给了学生们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无法真正地帮助。E.本文通过对马寅初对待学生和在人口论方面的记述,刻画了一位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小题2】作为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请简要分析。(6分)【小题3】文章题目为“马寅初校长”,文章主要内容也是记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却说“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寅初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分析。(6分)【小题4】文章结尾说“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积的乘方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培养与测试11.(3分)①强调了岩堆的危险性,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②反衬出大伟“跳水”的鲁莽。& ③创设了悬念,推动了读者的猜疑,为最终结局蓄积了动能,促使读者深入反思。(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12.(3分)①他要在吉尼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气。& ②他不能在城里男孩面前示弱退却。
&&&&&& ③处在叛逆的青春期,他要挑战危险。(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13.(4分)要忍受克林顿笑他怯弱比从岩堆上跳下来难多了(根据下文“两种不同层次的勇气”说明,跳是一种鲁莽,不跳是一种理智。每点2分,“补写”要有具体“比较”,只有抽象论理酌情扣分;意思相近即可)
14.(4分)①他与大伟的对立紧张为情节和人物心理设置了障碍,实现了一种延迟的结构效果。&& ②他的挑战和嘲笑是大伟冒险跳水的原因之一,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
15.(6分)要点示例:任何一个孩子,都可能有胆量从悬崖上往下跳,但只有一个成熟的人,才具备使自己免于荒谬的胆识;挑战需要勇气,但在冲动之中,理智和理性的回归是更可贵的勇气。(联系文本2分,观点相近2分,语言通畅、辩证2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一叶一菩提
&&&&&&&&&&&&&&&& &&&&&&&&&&&&&&&&&&&&&&程子量
&& ①那是个阴雨天。那只无名鸟出其不意地来拜访的时候,我的心境并不好。
&& ②当时我正在读一本关于古人的书,读着一位与我同姓不同名的不幸诗画家的一生,正读到诗画家发疯癫狂的时候,那只无名的小鸟从窗外丝丝缕缕的雨中掠进屋内,轻落在我的书桌上,小小的爪痕印在摊开的书上,印在疯子诗人和画家徐渭的酒桌上。它大大方方地抖了抖身体,旁若无人地用它的短喙啄身上湿湿的羽毛,瘦弱的、粉红的肉身露了出来。其实,它的羽毛实在算不上好看,平常得如同我的模样一样毫不出众。
&& ③我很欣喜地看着这个活脱脱的小生命的出现。它姿态漂亮且很调皮地看着我,清脆的啼叫让我的感觉清新。我伸手去抓它,它跳了几跳,并不恐惧,只是用小小的硬-啄我的手指。
& ④后来的结局是它被我关进我的精巧的鸟笼里。
& ⑤这一方小天地使它的翅膀感到陌生和委屈,但它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依旧很活泼地抖动双翅,自在地啼叫。
& ⑥以后的几天里我并没有过多的注意它。有天晚上夜很深的时候,我去鸟笼边看了看它,它似乎很不安,喉咙里咕咕地发出细碎而低沉的声音,我似乎感到它的眼光有些怪异,我疑心它那暖烘烘的羽毛下的那颗搏动心已经超越了这狭隘的时空。
⑦那天晚上,我的睡眠不断遭到这只小生命的骚扰,脑际不断掠过它飞翔的姿态,缕缕清风吹过,就像一首歌轻轻漫过我。我看见它和它的同族们在美丽的树丛中、岩石上筑巢,按照自己的希望和心愿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飞行,把一些不知名的草籽衔来衔去。即使某一天在某一处草地或是布满陌生石头的地方跌落,它们也会以无声的鸟骨在月光下告诉所有的过往者,这里有过飞翔。
&⑧昏沉的梦境中我放飞了这只难忘飞翔的小生命,在它双翅的缓缓拍动中,我从容无虑地酣然入睡。
&⑨第二天醒来我决定放它远行,而使我感到一生欠债的是这只无名的小生命已经很安详的死去。它躺在这个小巧玲珑的栅栏里,从此无梦。它的灵魂无疑已飞出了困围,掠过蓝天、森林和美丽的原野,飞进了大自然的呼吸里,用自己的歌喉,唱自己喜爱的歌。
⑩生命无多。这只一生一世之习惯于飞翔、习惯于对着天空和大自然说悄悄话的无名小鸟,在被束住双翅后无言死去,这是使一切渴望天空的心灵颤栗和寂寞的时刻。在它无言而去的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想起这只瘦小的长满羽毛的小生命,我会感到有一种声音遥遥地呼唤我。许多关于鸟的故事,关于飞翔、爱和洋溢着太阳气息的梦,都会涌向我,使我遍体长满羽毛,长满天空的魅力,长满诗意和颂歌。
⑾每到天阴的日子里,我的一种心情形成,总以为会有谁飞临我的世界,使我满目清明,使我的身体内充满细小温柔的声音。我记起和这只鸟同样短命的一位年轻诗人的诗句:你的心脏不是为防范而为飞行所生。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围绕一只“无名鸟”来展开,没有说教,没有议论,只有如倾诉般的语言,各种梦幻般的事物,还有一丝丝若隐若现的情感。
B.“一叶一菩提”是佛家语,意思是说2即使一片叶子也有其因果之缘。作者用这句话作为文题,肯定了哪怕是无名小鸟这样的个体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C.本文借一只“无名鸟”的死,鞭-了剥夺别人自由者的可恶行径,表达了,渴望人人自由平等,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D.文章由天阴时小鸟来访入文,又以天阴时渴望有谁飞临结束,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
E.本文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一只“无名鸟”的身上,通过对“无名鸟”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根据文章第2段内容,概括“无名鸟”的特点。(不超过15字)&&&&
&&&&& 答:&&&&&&&&&&&&&&&&&&&&&&&&&&&&&&&&&&&&&&&&&&&&&&&&&&&&&&&&&&&&&&&&&&&&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你的心脏不是为防范而是为飞行所生”这句诗的含意,并说一说作者引用这句诗的作用。
&&&& 答:&&&&&&&&&&&&&&&&&&&&&&&&&&&&&&&&&&&&&&&&&&&&&&&&&&&&&&&&&&&&&&&&&&&&&&&&&&
&&&&&&&&&&&&&&&&&&&&&&&&&&&&&&&&&&&&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鸟虽小,也有生命,也有自己的追求。世上万物,莫不如此。你认为个人应该持怎样的生活态度?对待他人又该如何?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 答:&&&&&&&&&&&&&&&&&&&&&&&&&&&&&&&&&&&&&&&&&&&&&&&&&&&&&&&&&&&&&&&&&&&&&&&&&&&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是化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师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不也是化妆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分析“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为什么是这样?
“精神的化妆”与“生命的化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请谈谈你的见解。(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的梦想 姚明
我有很多很多的梦想,人们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许是不能。但我要去尝试,不管我在哪里都能鱼与熊掌兼得。
我的梦想是去中国的南海度假。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去过那儿,非常优美,但是那时候我没有钱但有充足的时间。现在我有钱却没有时间,这就是生活。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在上海销售汽车。这样我就能拥有很多不同的汽车,而且可以了解每辆车的性能。我把车当成大玩具,也是好玩的工具。当我去印第安那玻利斯参加世界杯赛时,有一天球队去购物。每个人都去看衣服皮鞋之类的。我却去了家奔驰车经销店。当时我口袋里的钱不超过20美金。在我第一个NBA赛季后的夏天,我在国家队比赛时划伤了我的眼睛,他们只好剃光了我的眉毛,我看着伤疤想到:“嘿,这好像奔驰的标志啊。”假如我真成为一个汽车销售员,我会告诉我的客户这些都是二手车,因为我才是第一个开过它们的人。
  我的梦想是美国人能够真正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在我NBA第一年回来后,上海市任命我为官方大使。当然,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或上海不是我的首要任务,却是我乐意做的。
  我的梦想是中国人能够了解篮球。现在他们不在乎你怎么打球,只在乎输赢。如果你赢了,他们说你打得好;如果球员们为了对抗或者为了追球奔跑而摔倒,他们会笑而不是欢呼;或者如果一个个头小的后卫防守大个球员,他们会嘲笑他而不是佩服他的勇气。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没投入的球都是坏球。中国观众应该多看看全场48分钟的比赛,而不仅仅是最后几秒。
  我的梦想是中国篮球能够树立自己的风格。如果你观察韩国人的打球方式,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运球后投三分球,即使是他们的大个子,而且使用全场紧逼战术。你会发现这不是从NBA或者任何其它地方学来的。韩国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球员的风格,中国也应该做相同的事情。
  我的梦想是中国球员不再寻找借口了。我在CBA时候,很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很多球员会说:“上海大鲨鱼队之所以会赢是因为有姚明,如果姚明走了,他们什么都不是。”我觉得他们应该面对我属于大鲨鱼队这个事实。你不能说“如果”姚明不在,事实是我在。查尔斯·巴克利可以说“如果”乔丹离开了,我就能赢得总冠军。没有“如果”,是你错过了自己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中国的运动员能够被当作个人来对待。运动当然是为了国家,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是运动员也应该被允许从中受益。他应该能够自己决定去哪里打球以及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球员。如果一个球员想穿和队伍中其他球员不一样的鞋,他应该可以这样做。即使耐克赞助了国家队,我在2003年亚洲锦标赛上穿的还是锐步鞋。如果我不这样做,制鞋公司就不愿去和球员签约,他们只想与球队签约。我不需要这些钱,但我身后的其他球员也许需要。我在中国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签了一个合同付钱给中国队,在瓶盖上使用了我的照片。可我已经和百事公司签了合同。这对中国的运动员来说是件新鲜事,但我明白不管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都会为我后面的球员开启或关闭大门。我只要求可口可乐赔偿一块钱,相当于大约12美分,因为我不需要他们的钱。我上了法庭,这样某条法律就会被通过,也许可以用来阻止可口可乐,或者其他公司再这么干。
  我的梦想是赢得一次NBA总决赛冠军,这可能和赢得2008年奥运金牌的梦想一样大。我不知道我离哪个梦更近一点。如果我在NBA再打10年或10年以上的球,那我的事业会是很成功。有许多球员曾经做到过。但作为一个中国职业球员,我的意义会更大。也许如果我赢得了一个总冠军或最有价值运动员的头衔,NBA球队会因此而更愿意签下或者选中中国球员。
  这些梦对一个自从来到NBA后就没什么时间做白日梦的人来说,好像太多了点。但我现在是在两个国家用两种语言做梦。
  在美国,人们会说“你不能又想有自己的蛋糕又想吃掉它”,我们中国人也有相同的说法: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许是不能。但我要去尝试,不管我在哪里都能鱼与熊掌兼得。
选自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20):我的梦想》
(搜狐体育日,有删节)
全文说了哪些“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事?试列举两种。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说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我才是第一个开过它们的人”?
(2)为什么要让“中国观众应该多看看全场48分钟的比赛,而不仅仅是最后几秒”?
文章题为“我的梦想”,你如何看待姚明的梦想?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
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
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
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
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
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
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
“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邸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
1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
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
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
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12.简析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6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那一代最具“中国性”的文人?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14.文章说“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二者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述理由。(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河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C.“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B.“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B.“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积的乘方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培养与测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题报告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