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数除法提高应用题学生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孩子升入小学四年级了,可是解答数学应用题却很困难,一般简单的问题也不能理解,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先解答什么,后解答什么,如何一步步地把问题解决,头脑里边没有步骤的概念,该怎样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呢?敬请各位指教。谢了!
08-10-22 &匿名提问
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如71-19=68,(3+3)2=81等,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什么是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什么是记忆?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证数量? ①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②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进入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如71-19=68,(3+3)2=81等,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什么是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什么是记忆?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证数量? ①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②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进入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难的原因在于孩子没弄懂题意,应教给他分析方法,首先应把题读通,读懂,分析题中有哪些已知量,有哪些未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掌握解题步骤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要想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图解法、演示法、消元法、假定法、逆推法、列举法等。在这里介绍这些方法,主要是帮助同学掌握在遇到应用题时,如何去思考,怎样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解题中,往往是两种或三种方法同时用到,而且有许多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析,也可以用那种方法分析。问题在于掌握了各种方法后,可以随着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切不可死记硬背,机械地套用解题方法。  1.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 与其它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应用题。小学数学网  例1.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肉鸡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肉鸡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  综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2)-800    = ()-800    =    =40000(只)  答:三月份运出40000只。  另解:13600×(2+1)-800    =1    =    =40000(只)  例2.工厂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烧煤方法,每天可节煤0.6吨,这样可以比原计划多烧几天?  解答这道题,综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3×96÷(3-0.6)-96    =288÷2.4-96    =120-96    =24(天)  答:可比原计划多烧24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使用一点通视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因此,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关注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然而,作为一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如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小学生数学分析解答能力的提高, 一直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尽管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但还是有不少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我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调查:学生做应用题时解题思路清晰度、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等情况&& 优等生解题思路清晰度& 99G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 98G解答习题的准确率& 98G学生学习兴奋度& 98G 中等生解题思路清晰度 87G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 85G解答习题的准确率 86G学生学习兴奋度 85G 学困生解题思路清晰度 42G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 39G解答习题的准确率 32G学生学习兴奋度 28G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高的学生,解题思路就清晰,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也高,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反之,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低的学生,解题思路就模糊,甚至根本就不会,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自然就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就相当低了。由此看来,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低下,和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正是由于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一些显性的知识,没有把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导致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偏差,降低了我们教师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我们教师如何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内化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他们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保驾护航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用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干瘪无味,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特别是空间观念差的学生,而借助于一些线段图、点子图、模象图、树形图、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图、集合图、直观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便会使问题简明、形象、直观。这种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我们即可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我们来一下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好处。【案例】“红红喝一杯果汁,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一半,第二次喝了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第四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请问:她四次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这道题如果直接让学生列式做,多数学生肯定会无从下手,易发蒙,但如果把这样一个长方形图引用过来,图形结合,学生就会迎刃而解。(附图如下)(矩形图)&&&&&&&&&&&&&&&&&&&&&&&&&&&&&&&&&&&&&& & 第一次喝这杯水的1/2&&&&&&&&&&&&&&&&&&  &&&&&&&&&&&&&&&&&&&&&&&&&&&&&&&&&&&&&&& 第二次喝这杯水的1/4第三次喝这杯水的1/8&&&&&&&&&&&&&&&&&&&&&&&&&&&&&&&&&&&&&&&&& 第四次喝这杯水的1/16&&&从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快速地算出,红红喝了这杯水的1/2+1/4+1/8+1/16=15/16,看出还剩这杯水的1/16。另外,一些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植树问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等都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问题化难为易,调动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发挥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 二、在转化的思想方法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的思想实际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或是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通过转化,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得解法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说,转化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常用的并且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案例1】王爸爸剪一条绳子,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1/4,如果再剪14米,这样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3/5,问这条绳子共有多长?读完此题,我们会发现,如果用方程来解,虽然思路畅通,但解方程会很麻烦;如果用算术法解,我们又会发现虽然题中表示分率的两个条件中,单位“1”的量都是未剪绳子的长度,但是这两个未剪的长度是不统一的,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它们转化为相同的标准量,也就是把“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1/4”转化成“已剪的长度是全长的(1/1+4)=1/5”,同理,把“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3/5”转化成“已剪的长度是全长的(3/3+5)=3/8”,这时“1/5”和“3/8”这两个分率的标准量就都表示绳子的全长了,这样14米所对应的分率就可转化为:(3/8-1/5),至此,我们可求算出绳子全长为:14÷(3/8-1/5=80(米)。如果我们学生在脑中没有建立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这道题恐怕对某些学生来说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案例2】一个合唱队,男演员36人,女演员30人。问题:1、女演员数量是男演员的几分之几?2、男演员数量是女演员的几分之几?3、女演员数量是合唱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4、男演员数量是合唱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5、女演员比男演员少几分之几?6、男演员比女演员多几分之几?&&&& 此题虽然问题在不断变化,但最终都可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的数学问题,这其中不仅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还渗透了比较、对应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变得简便起来。另外,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和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以及分数应用题和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都有着内在联系,他们之间都可以互相转化,使应用题解法更加灵活、简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在比较的思想方法方面  我们知道各种看似相像,又不一样的题型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而后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这种分析比较的数学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也常常用到,特别是在小学中、高年级。【案例】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两种果树,其中苹果树1300棵,占果树总棵树的65G。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2、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两种果树,其中苹果树1300棵,园中35G是梨树。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要解决这两道题,就要充分发挥比较的价值,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加深对不同数量关系的理解,正确解题,否则,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四、在建模的思想方法方面 &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框架,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模型思想在义务教育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到数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案例】1、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慢车时速为70千米|时,快车时速为90千米|时。3.5小时候后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隔多远?2、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有一只长颈鹿高5米,比一头大象还要高2M3。这头大象高多少米?第一题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来轻松解决,第二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大象的高度×(1+2M3)=长颈鹿的高度,用方程法或除法来突破,否则,个别学生就极易列出一个运算相反的算式。以上,我重点介绍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比较的思想和建模的数学思想在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方面的能力方面的运用。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思想,如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对应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统计思想等,也在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可贵的数学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统一体,我们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努力使各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发挥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没有相关文章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春连;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有助于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叙指的是从各种不同的认知角度,依据数量关系去叙述同一试题的教学法。这样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字题&与&应用题&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题可以看成是式题的一种转换形式,它只是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这样训练解决了中、差生对文字题理解的困难。如果我们再把文字题情境化,那就是所谓的应用题。由于简单式题包容着丰富的内涵,就给知识的转移、教学过程的铺垫、教学内容的深化都带来了方便。可见&一题多叙&可以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变就是把一道题目改变条件或改变问题变换成许多题目。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使学生从变化发展中掌握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如当一年级学生学完一步应用题,该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让学生知道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间接条件。由于学生对间接条件的由来不清楚,常常出现解复合应用题时不知从何入手,把两步应用题做成一步,或出现乱做现象。为了改(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5.00元/期全年定价:4.00元/期 共144.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题数量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