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能否用铁代替红磷完全代替传统生产方式

像战机这个级别的产品,别说逆向,拆了还能装回去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基本都是具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国家。逆向和高仿LV完全不一样,不是量量尺寸,做个差不多就可以了,有时候一颗螺丝的热处理工艺就可以全面影响整机的可靠性,美国的航天飞机炸成了大烟花,就是因为一个密封圈的事。就像是家里马桶圈坏了,结果死了一个小区的人,小零件也都是暴脾气。在一千五百度以上,千分之一毫米的级别,任何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做个飞机型的雕塑倒是比较简单,真的飞上天可不是量量零件尺寸就可以了。纪录片《大国重器》里有一段,讲十几年前中国技术人员去德国参观,问可以拍照么?德国人哈哈大笑,你们录下来也可以呀,反正你又做不了~(不过现在我们能做了!就是这么爱打脸!)能逆向工程应该为祖国骄傲,说明我们的技术已经跻身最先进的队伍了。六十年前做自行车都勉强,现在导弹战机满天狂飙,潜艇航母四海巡航,六十年四代工程师科学家呕心沥血,哪是一句逆向工程就能概括的呢。我希望有一天,中国工程师可以自豪的告诉外国人:请告诉我什么中国做不了?(有些人真是见不得说中国一点好,我没说现在中国什么都能做,非让我把“希望有一天”加粗么)
----修改于Mar.27.'15----&br&&br&下班后回家真的被赞数吓了一跳啊,头一次收到这么多赞,原来知乎上真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个行业~&br&感谢各位在回复区的讨论和补充,涨了好多姿势&br&&br&对于大家最感兴趣的这把钻头,我在最初发这个答案时所了解的信息如下:&br&
1.图是百度随便找的,光看图的话材质是应该是钨钢,涂层可能是钛铝氮&br&
2.第一次看到这种刀具是在三菱刀具的样品房。还有幸见到了三菱的刀具设计图,外径8的一把小铣刀,四个底刃,实物上有两个切削液孔,当时带我去的人跟我说这孔是螺旋状的我差点没疯,但是设计图上面除了尺寸什么也没标,甚至没有注明涂层和孔。&br&
3.硬质合金刀具的刃和排屑槽成型方式是磨削&br&
4.国内确实有做这个的本地企业,单价比进口刀具便宜一个数量级,但是质量亲测过,呵呵&br&&br&以上&br&相当于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真的。&br&&br&然后感谢 &a data-hash=&7f28bdcac4a34& href=&///people/7f28bdcac4a3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蒙仁& data-tip=&p$b$7f28bdcac4a34&&@蒙仁&/a&&a data-hash=&b8d0ce82cbbf& href=&///people/b8d0ce82cbb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沈万马& data-tip=&p$b$b8d0ce82cbbf&&@沈万马&/a&&a data-hash=&ae534ec7a8c& href=&///people/ae534ec7a8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林雨翰& data-tip=&p$b$ae534ec7a8c&&@林雨翰&/a&
,还有提出想法的各位&br&以下是本人腆着脸皮从评论中总结的信息,想了解个大概又懒得翻评论的各位可以参考:&br&
1.这把钻叫内冷钻,粉末冶金成型&br&
2.这种孔的加工方式不只一种,主要被提到的有如下两种:&br&
·抽芯&br&
·扭转&br&
具体操作方法的文字太长我就不贴了,总之受教了~真的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翻翻评论区或者自行上网搜索&br&&br&最后挺对不起题主的...不小心把这个题歪成讨论钻头的了......&br&&br&----以下为答案原文----&br&&br&木有人腰~自己跑来答~&br&&br&&br&行业相关。举一个特别不起眼的例子。&br&&br&&br&&img data-rawheight=&643& data-rawwidth=&837& src=&/ad9ae9dcd8e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ad9ae9dcd8eb_r.jpg&&&br&&br&图为一把很普通的钻头。好吧其实它不普通,因为它的底刃,也就是被放大的部分打了两个孔(对称侧也有一个)。再说细一点,这个孔是用来让切削液通过的,可能你不知道什么叫切削液,就当它是润滑油好了。然后最关键的是,这个孔是顺着侧刃螺旋形往上走的,恩,它是个螺旋形的孔。&br&不要问我这玩意怎么加工出来的,我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只要是身处这个刀具制造商的挂着密码锁的车间之外,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敢明确说自己知道这玩意是怎么做出来的,真的知道的人也不会在这里说。商品就摆在这里,500块钱一把,说贵也不贵,十把一百把随你买,买回来随你怎么折腾怎么逆向。&br&&br&事实上这么干的国内企业不在少数。结果呢?还是做不出来跟这个一样的东西,折腾完了还得乖乖再去买。&br&&br&我想告诉答主的是,&b&有些东西要是被做出来了,那就真是做出来了,就是实力达到了,跟逆不逆向抄不抄袭无关。&/b&不要觉得形状长得像,概念接近,就觉得是从别人那借鉴过来的嗤之以鼻。尤其是战机、高铁这类所谓高精尖的东西,如果实力不成熟,就算给你图纸,告诉你工艺,卖给你加工设备,照样无法将其还原,无法作为最终的产品投入使用。
----修改于Mar.27.'15----下班后回家真的被赞数吓了一跳啊,头一次收到这么多赞,原来知乎上真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个行业~感谢各位在回复区的讨论和补充,涨了好多姿势对于大家最感兴趣的这把钻头,我在最初发这个答案时所了解的信息如下: 1.图是百度随便找…
&img src=&/d5ef29e93965fcb27b35c_b.jpg& data-rawheight=&607&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d5ef29e93965fcb27b35c_r.jpg&&&br&&br&发一张日本山寨欧美产品的图,抄作业是必经过程,有些人抄会了,比如日本,比如中国,有些人怎么抄还是抄不会,比如三哥...
发一张日本山寨欧美产品的图,抄作业是必经过程,有些人抄会了,比如日本,比如中国,有些人怎么抄还是抄不会,比如三哥...
高温合金的巨型蒸汽兔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通过学习,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包括数据采集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另外,通过CT扫描技术,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内部结构诊断及量化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7|
上传日期: 21:30: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通过学习,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包括数
官方公共微信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12月24日报道,如果中国能够接触到伊朗手中的美制RQ-170隐形侦察机,那么其很有可能会通过逆向工程学的方法获取美国人的绝密技术。中国将有望借此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并将它们用于自己的航空航天计划,其中包括开发用于探测飞临中国边境的美国隐形战机和无人机的反制手段。在军事高科技领域,根据某一样品整机或者局部反向破解其先进的技术秘密被称为“逆向工程”,一些国外媒体正是看到中国花样翻新的“克隆”或者“山寨”技术,因而将中国捧为“逆向工程大使”。但有关中国专家认为,逆向工程并不像媒体说的那样简单,成本甚至比自己研制还大(但研发时间可能缩短),隐形飞机制造工程尤其复杂,当残片遭到一定程度的物理破坏后,想准确判断材料本身都很困难。何况有些国家的高技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模仿,都采取了反仿制技术,也就是不容许拆开,一旦强行拆开就会自毁或者遭到完全破坏。正因为如此,所谓的逆向工程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具备更加高超的逆向技术,才能胜任或者满足先进的反逆向仿制技术。其实,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间所谓“技术剽窃”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在武器研发领域不存在“绝对的保密”,也不存在没有仿制的先进技术,除非这一技术本身就落伍或者非高技术。可以说,世界各国的高技术武器,基本就是那些相对弱小或技术落后国家仿制的对象。如前苏联曾根据缴获的美国B-29轰炸机,进行拆解、研究分析之后,通过逆向仿制技术造出了图-4轰炸机。据说美国自己也是逆向工程的高手,曾经从缴获的德国机枪中得到灵感制造机枪,也曾通过研究一架坠毁到美国境内的日本“零”式战机,改进研发出了自己的飞机。在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于1960年破裂后,中国开始积极利用逆向工程学的方法来改进其装备的苏制武器,这就是通过秘密渠道获得米格-21战机,而仿制成功歼-7战机,通过在珍宝岛战役中获得一辆苏联T-62坦克,之后中国通过逆向仿制出了国产的69式坦克。近年来,中国许多新型武器装备大批亮相,但他们大都被国外指责为中国是通过逆向技术仿制的。如,红旗-9导弹被认为是仿制俄罗斯的S-300、歼-15是仿制自苏-33、歼-10是仿制自以色列的“幼狮”、歼-16多用途战斗机仿制自苏-30MK2、运-8GX6的反潜机利用了部分获取自美国EP-3电子侦察机的探测技术、歼-20是结合了美国和俄罗斯的隐身技术……其实这都是无端的横加指责,他们根本看不到中国在制造这些武器时所做的巨大努力,更看不到中国自身所具备的高科技知识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且,他们也应该看到,逆向仿制工程也是属于高科技,尽管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在另一个仿制大国——印度,却并不顺利。印度大多倾向于购买外国的武器生产线,且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走样地仿制,多数部件还要进口,等于是在本国建立一个组装线。而其仿制技术一直不过关,仿制的米格-21战机每年坠毁十几架成为了印度的“寡妇制造者”,仿制的T-72坦克事故不断,仿制的苏-30MKI战机短短几年内已连续坠毁了至少3架……这也间接说明,即便是逆向仿制工作,也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可以随便做的。没有自身的技术创新,没有一支可靠有效的掌握高新技术的科研队伍,即便是逆向仿制也是步履维艰。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中国现在研发的先进装备陆续服役,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科研力量发展的结果,不能仅仅因为外表相似就判断某种武器仿自别国。作为军工领域的后来者,虽不能排除中国借鉴和学习国外武器设计思想的可能,但目前中国的装备大都系自主开发,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国基本上是学习西方的体系,几乎与俄罗斯的风格格格不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一些新型装备的研制速度加快,是中国基础工业和整体科技水平提升的结果;现在,很多国产武器元件的设计已不再受制于人,大幅增加的科研资金投入也可让科研人员参与更多的项目,获取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据可靠消息,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就是采用中西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即中国融合了“俄罗斯先进的机械科技工艺并加入了西方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在此技术上经过中方的高度整合,发展出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最新高科技武器。此外,据称,歼-11BS和歼-15及歼-16,也都是这类技术发展的产物,他们都较俄罗斯的原型机在技术层次上提高很多,而不是俄罗斯指责的中国仅是简单仿制。在已掌握的外国高新技术基础之上,再改进创新,并融合进自己的装备发展特色,也许是中国武器装备技术获得巨幅飞跃的秘密之一。外媒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借鉴俄罗斯武器,除了中国数十年年来的巨额军费投入,还有中国对专门人才不拘一格使用的原因。据报道,中国歼-10的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仅为40岁,神舟八号飞船的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为31岁,中国空天飞行器的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正是这些年轻人的高新创意,使得我国的军工高科技在短时间内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一梯队。此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中国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双引战略”,即不仅引进外国军事技术,还引进外国军事人才。“双引战略”的另一层含义是,不仅引进那些早年出国留学而今学有所成但寄居海外的华夏子孙,还引进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专门人才,帮助中国提高武器设计水平。实际上,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研制的一些武器,其技战术性能已经超越了俄制同类产品,直追西方国家当下正在研发或者正在装备的先进武器。当然,在中国积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的浪潮中,也不乏借鉴世界一些比较先进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如果仅凭中国的技术人员来拆解,也许比较麻烦,但在几近掌握同样技术的那些引进人才来看,也许就会是参考或者参照的层次,而且他们也懂得采用了那些反逆向仿制技术,破解也就看起来不费太多时间。特别是这类技术在加进中国年轻而又毫不缺乏创新意识的自己培养的尖子人才的最新设计,就会变成一种属于中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高技术。这一点毫不令人怀疑,也是近年来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特色之一。正如俄罗斯的评论所说,在最近数十年中,中国在军事高科研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已能开发出非常复杂的武器系统。例如,在中国国产的歼-10战斗机的结构中便大量使用现代化的金属合金和复合材料,同时,歼-20隐形战斗机原型机的出现也再次证明,中国已有能力在新型飞机的结构中运用自己独到的隐形技术。而这些高科技技术,尽管外国人对其褒贬不一,但却都是有着中国“血统”的纯正高新科技。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热门评论18楼中国军工永远是个贼,永远剽窃别人的东西。哈哈 就喜欢看到畜生们这样气急败坏的样子17楼中国军工永远是个贼,永远剽窃别人的东西。可以去领狗粮了7楼45楼
点击加载更多当前位置:
逆向工程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合法性研究
16:55:00 ? 来源: 中国仪器超市
  &ReverseEngineering&,在技术领域被称为&逆向工程&,在法学界常被称为&反向工程&、&还原工程&,等等。&逆向工程&在传统制造业以及现代高科技产业中被应用广泛。对逆向工程的理解和界定有很多,常见的是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进行阐述。在工业设计领域,&逆向工程&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是指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出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在软件工业领域。逆向工程常常是指解密或者破译软件;在数字内容产业领域,逆向工程则是指对DVD作品技术措施的规避行为。
  目前,国际上对逆向工程较为一致的定义是来自wikipedia百科全书:&逆向工程是将某物分解并分析它的工作细节,通常的目的是,不对原物进行复制,但能制造出一个具有同样功能的物品&。主要程序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将要实施逆向工程的产品或系统。它也被称为前期选择(Prescreen),其任务是选择那些有逆向工程价值的产品。第二步。观察并且分解原创产品,获取揭示其工作原理的信息。它是逆向工程的核心,最为耗费时间和精力,通过逆向工程获取的数据来解释一个产品或系统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第三步,用逆向工程的信息设计新产品。第四步,生产新产品并投放市场。逆向工程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它在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工业,航天工业以及IT产业等产业中应用广泛。
  从宏观上来看,逆向工程是新型工业国家的一条成长路径。相关研究表明,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学习路径是经由模仿做起。然后进入创造性模仿,直至到最后的创新。以日本为例,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实施赶超战略,走了一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日本企业&把购进的先进机器设备或产品拆卸、分解。对其机理、材料等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技术和工艺。研制出相当于原产品功能或更适用的产品来。通过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和革新以提高原有技术的效率&。近代日本的照相机、汽车等企业,通过实施逆向工程实现了对欧美企业的技术获取和技术赶超。韩国企业的技术学习路径也是如此,都是由模仿进入到该产业。许多国家的企业正是依靠逆向工程从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处获取技术,以达到先进水平,最终实现赶超。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历史时期,对先进技术的需求量很大,通过实施逆向工程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是提高我国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微观来看,拥有某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企业会把这些技术作为企业机密,不为其它企业所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兴的、成长中的企业和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选择逆向工程来破解相关的知识原理和获得先进技术秘密,就成为了这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1、传统制造业与IT产业中逆向工程的合法性研究概述
  本文中所讨论的传统制造业范围较广,是指除了IT产业以外的制造业。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逆向工程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T产业中。具体讲,就是集成电路芯片的逆向工程、计算机软件的逆向工程、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措施等。法律对这些领域的逆向工程行为各有不同的限制。对IT产业逆向工程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主要原因在于: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原创的创新花费很多成本,而对这些创新的逆向工程却成本很低,这样就会挫伤原创研发者的利益,阻碍原创技术的产生,导致全社会的福利损失。而与IT产业中的逆向工程不同的是,传统制造业中的逆向工程花费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因此通过逆向工程获取技术对该技术原创权利人的损害不大。并且可以推进整个社会的合理竞争,有利于打破技术垄断,推进技术进步。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法律对传统产业进行逆向工程的规制应不同于对IT产业的规制。
  2、传统制造业中逆向工程的合法性分析
  逆向工程在现实中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利用逆向工程进行产品的仿制是否合法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的一些文献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有法律风险的。却没有进一步指明法律风险是什么。还有的学者认为逆向工程是不合法的。也有学者在研究商业秘密侵权时指出。逆向工程是获得商业秘密的一种合法途径。或者说是一种合理的例外问。这些研究的缺点在于:第一,没有将逆向工程行为进行细分。也就是说,没有区分传统行业的逆向工程与IT产业的逆向工程。事实上,不同产业内的逆向工程的法律适用是不同的。第二,并没有进一步分析逆向工程是合法获取商业秘密的原因。
  鉴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传统制造业中逆向工程的合法性进行分析。
  2.1 逆向工程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的法律风险分析
  从理论上说,没有必要对专利创新采用逆向工程,因为专利内容都已经被公开了。但事实上,专利技术不可能教会工程师每一件事,因此对专利技术也常常进行逆向工程。当然这不是专利侵权。理由是,根据专利法的首次出售原则,专利产品的购买者可以对专利产品进行拆解使用。另外,也可以主张研究性质的使用来对抗专利侵权的指控。但是要加一个前提:专利创新是合法得到的。如果从事逆向工程的主体不是专利产品的合法用户,那么不管他是否从事了逆向工程,只要是仿制了专利产品,就构成了专利侵权。
  2.2 逆向工程Know-how的法律风险分析
  被逆向工程的产品不是专利产品。或者说被逆向工程的产品部分含有专利,而部分技术并没有申请专利。那么逆向工程行为的合法性又该如何判断?在现代社会,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时候,往往会将易于模仿和跟进的技术实施专利保护,而将其它一些相关技术作为技术秘密(Know-how)不予公开,或者全部核心技术都采用技术诀窍的方式加以保护。这时,通过逆向工程获取的就不是专利技术,而是Know-how。那么对Know-how进行逆向工程是否合法呢?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对Know-how进行逆向工程是合法的。理由有4点:
  第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逆向工程Know-how不是违法行为。Know-how是商业秘密的一种。因此考察逆向工程Know-how的法律性质.应当应用与商业秘密有关的法律。在我国,与商业秘密有关的法律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保护商业秘密部分,以及《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③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目前,国内学界对违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总结,常见的有:①盗窃商业秘密;②擅自跳槽,带走商业秘密;③高薪、利诱、收买,获取商业秘密;利用窃听手段,截获商业秘密;⑤利用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⑥搞联营骗局,套取商业秘密;⑦招聘离退休人员,获取商业秘密;⑧违反保密协议。擅自使用商业秘密;⑨从计算机软件中窃取商业秘密;⑩明知违法所得,还要使用商业秘密;从以上对我国的立法和学术界的分析可知,在我国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不包括利用逆向工程,分析、破解产品而得到蕴含在产品中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也就是说,我国法律对在传统工业中进行逆向工程行为没有限制。因此,判定逆向工程非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第二。传统制造业中的逆向工程过程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投入较高的技术和财物,因此逆向工程行为人为了得到Know-how。付出了合理的劳动。应当对之拥有权利。同时,由于逆向工程耗时、耗财并且要求一定的技术水平的特点。已经能够使得Know-how原创人获得一定时间的技术领先和市场占有。攫取垄断利益。收回研发Know-how所进行的投资。
  第三,逆向工程的合法性也是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一种平衡。商品在公开市场出售,意味着商品所包含的创新的公开化。即创新技术进入到公有领域,除非这些创新已经获得专利的保护。专利法赋予权利人20年使用、出售的垄断权力,作为交换,权利人必须向公众披露创新的细节信息。对创新技术的拥有人来说,选择应用商业秘密保护,可能意味着保护期间比20年短,因为在20年之内有可能有人通过逆向下程获取创新技术。从而打破技术垄断。假设法律不允许逆向工程,那么就意味着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无限期的,这是不利于技术进步的。
  第四,我国法律没有将逆向工程作为非法获取Know-how的行为,也是与国际潮流一致的。在美国相关成文法、判例中,逆向工程的权利得到了明示或默示的同意。美国最高法院已经数次就涉及逆向工程的案件作出判决,认为逆向工程有助于鼓励创新和获取知识,因此在判决中支持逆向工程行为。美国最高法院首次确定这一原则是在KewaneeOilv.Bicron[416U.S.470,476(1974)]一案中,它是关于合成晶体制造技术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庭在此案件中,将逆向工程定义为,&对一个已知的产品进行后向工作(WorkingBackward)以便推测该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诚信而合理的使用&。通过如此界定逆向工程的概念,法庭拒绝了对商业秘密保护的要求。确定逆向工程有利于创新的原则是在BonitoBoats.v.ThunderCraft[489U.S.9)]一案。这一案件涉及到一部关于&禁止对船体模具过程进行逆向工程&的州立法。此案中被告利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复制了原告的产品:被告首先利用原告的产品制作了一副模具,再利用模具生产出与原告产品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地方法院依据佛罗里达州一项法律判决被告的复制行为非法,最高法院却认为地方法院的判决&损害了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决。最高法院这样评述:&模仿和模仿后的改进对发明本身是非常必要的,是竞争经济的血脉&。最高法院认为,&逆向工程行为对创新者是一个激励,也可以激励产生满足专利要求的发明&。美国国会也通过了一些不同行业的法律来认可逆向工程权。scpa明示的包含了允许芯片设计者研究芯片布局。并将研究出的知识应用于新产品的逆向工程权。TheCompetitionofContractingActof1984也允许在政府购买合同中.通过分析和研究市场出售的商品。学习技术来推进竞争。只要是应用诚实信用的方式获取的商品,例如从公开市场上购买的商品,那么对该商品进行逆向工程从而获取商业秘密就是合法的。正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指出的那样,&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没有对商业秘密排他性的占有权,因此对商业的秘密的保护只能是保护不正当的获取、使用和披露商业秘密&。甚至当一家公司已经不正当地使用了商业秘密人的商业秘密,禁制令的时间段也是参考逆向工程破解商业秘密将花费的时间。
  3、结论
  本文讨论了传统制造业中逆向工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传统制造业中的逆向工程不同于IT产业的逆向工程,法律对IT产业中的逆向工程行为有许多限制,但是对传统制造业中逆向工程行为基本没有法定限制。同时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传统产业中的逆向工程相当普遍,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辅助逆向工程的硬件和软件,导致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应用一些技术设施可以使得某些原创技术逆向工程变得非常容易,其过程简单,成本低廉,通过逆向工程得到的仿制品与原创技术高度相似,就好像软件业的软件复制一样,那么这时候的逆向工程行为是否也应当有些法律限制?技术的发展总是先于法律的发展,因此,逆向工程的法律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验证码:<font color="#FF
Copyright & 2008中国仪器超市 .cn 智泰集团主办
南京市六合区中山科技园和鑫路16号南京智泰  服务热线:400-0059117 传真:025-
E-mail:.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能否代替人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