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战争是不是已经没有持久战了?只要狙击手一发子弹干掉对方首领a一下兵对线就结束了了?

  啥都不说了,想要了解薛岳、王耀武、戴安澜、张灵甫、余程万、方先觉、孙立人、廖耀湘、张自忠、杜聿明、胡琏、霍揆章、邱清泉、李弥、黄杰……这些我们的民族英雄,请看我的书。  我这几本书采访了十几年,翻阅了中英日几百万字的资料,每一句都有出处。  现在到了该正视抗战的时候了。抗战谁是主力?一目了然。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  公正总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2015年1月出版的:    2015年2月出版的:    淘 宝 网的店铺一栏搜索“李幺傻签名”,就有我全部的签名书。  如果大家需要,我就在这里粘贴这四本书中的内容。
楼主发言:884次 发图:
  支持李哥!
  支持,支持! 准备买一套回来看看。。有优惠没有呢
  支持李哥
  买来看看
  张灵甫
到底是不是,抗日名将,为什么现在争议怎么大
  定买  
  顶一个,李哥,  
  頂帖  
  有公开发行吗?书店能买到吗?  
  顶一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A
17:33:26  有公开发行吗?书店能买到吗?  -----------------------------  书店能够买到的。谢谢。
  @swz_av
14:43:10  张灵甫
到底是不是,抗日名将,为什么现在争议怎么大  -----------------------------  我们都被蒙蔽了几十年,现在抗战胜利70年了,到了该正视历史的时候了。  张灵甫应该是抗战名将。
  @夜幕来临feng
13:33:15  支持,支持! 准备买一套回来看看。。有优惠没有呢  -----------------------------  谢谢,有优惠的。
  先粘贴方先觉和他的第十军的内容吧。  长期以来,大陆总是把方先觉当成了汉奸,说他投降了日本人,组织了先和军,打中国人。  然而,我采访了第十军幸存老兵,翻阅了大量台湾和日本的资料,发现所谓的方先觉投降日本人,完全是子虚乌有。  如果说,抗战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则无疑是方先觉的冤案。  现在,70年过去了,到了该给方先觉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1944年春天,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岛,这是美国首次攻占日本领地。接着,美国重型轰炸机开始对日本本土狂轰滥炸,日本只能被动挨打。到了这年夏天,美国开始进攻塞班岛和关岛,大日本帝国已经预感到了覆灭为期不远。  这年夏天,欧洲战场上,盟军也是一路高歌一路凯旋,诺曼底登陆开始了,法西斯轴心中最强悍的德国也被敲响了丧钟。  在中国战场,日军感到焦头烂额。  为了扭转战局,日本在中国发起新一轮攻势。当时,日军的太平洋航线已经被美军封锁,日军的舰队远远胜过中国,但不是美国的对手。狗急跳墙的日本人就决定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从满洲,也就是东北,一直到越南的河内,然后又从满洲北上,与朝鲜半岛、日本相连,这条铁路线可以保证日本的进出自由,进可攻,退可守。而打通陆上交通线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美国空军在大陆设置了很多空军基地,从这些基地起飞的飞机,可以直飞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日本打通这条交通线,也是为了摧毁这些空军基地。  这次战役,东方叫做“豫湘桂会战”,而西方则称之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这次战役,孤注一掷的日军投入了50万兵力,这是自淞沪会战后,日军在单次会战中投入最多的一次会战。战争初期,确实按照日本人的预想在进行,日军仅用五天攻陷了郑州,三天后占领洛阳;接着,日军一路南下,占据了浏阳、长沙、株洲、醴陵,在衡阳被方先觉的第10军阻拦。  很长时间里,人们通过预想桂战役,质疑国军的作战能力,质疑在世界反法西战场上盟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国军为什么还丧地千里,一败涂地,国军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如此让国人失望?  甚至一直到现在,这场战役还被人们作为国军抗战不力的证据。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指责国军是片面的,是不应该的。  在日军发起“豫湘桂会战”的时候,国军大半精锐已经进入云南,准备发起滇缅会战,打通中缅公路,以便美国的军援物质能够顺利进入中国。这条运输线,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没有了美援物质,中国的抗战将会更为艰苦,牺牲更为惨烈,而且,胜利更会遥远。  所以,发动滇缅会战,打通滇缅公路,是抗战后期最为重要的事情。  日军在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国军也在发起打通滇缅交通线战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在这里胜利了,可我在那里也胜利了,你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我的胜利,而且我的胜利价值,远远大过你的胜利。  所以,责备国军豫湘桂会战丧地千里,确实是不应该的。
  我们看看当时参加滇缅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就能知道对这场战役,国民政府有多么重视。  中国远征军是采用对攻的形势,击败处于滇西和缅甸的日军,滇西与缅甸相连,这里驻扎有日军15万人。国军作战部队40万人。  滇缅会战,又叫滇西缅北会战,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向缅北进发,这支军队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退到印度进行休整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另一支中国军队从滇西向缅甸进发,这支军队有七个军,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有宋希濂、黄杰、方天、龙天武、何绍周、李弥……每一个都是与日军血海搏杀百炼成钢的名将。  而且,当时中国的五大主力中,就有三大主力参加了滇缅会战。  通过对比,就能知道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滇缅会战多么重视。  最精锐的部队去参加滇缅会战,所以,当日军从北向南发动豫湘桂会战的时候,与日军交战的,都是一些二三流部队和刚刚组建起来的新军。当日军一路南下时,国军只能节节抵抗,几无可增援之兵。  而就是这些抵抗之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刚刚组建,还没有训练就被迫走上战场的新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地方维持治安的部队,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抗战老兵。如果按照当时的国军人数来计算,能够与日军作战的抗战老兵还不足100万,而这100万中,就有最能征惯战的40万调入了云南准备收复滇西,其余的60万,要对抗日军的50万,谈何容易。  比如,守卫衡阳的第10军预10师就是一支在常德保卫战中全军覆没,后又组建起来的一支新军。  很多二战史学家都说过,抗战时期,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力相当于国军三个军,而日军一个师团人数与国军一个军人数大致相等。那么,豫湘桂会战中,要抵挡住日军50万人的进攻,最少需要150万国军,而现在,60万国军老兵分次抵挡,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懂军事的人都知道,添油战术是兵家大忌,然而,日军50万人集于一点攻击,漫长的守卫线上,国军只能多线防御,类似于添油战术。  日军一路奔袭,势如破竹,甚至拿下了长沙。在漫长的抗战中,日军先后组织了三次长沙会战,都被抗日名将薛岳杀败,而这次,因为兵力捉襟见肘,长沙终于落入了敌手。  日军兵锋南指,顺风顺水,兵临衡阳城下,想当然地以为最多只用三天,就能拿下湘南重镇衡阳,没想到在这里碰了钉子。  守卫衡阳的,是国军第10军。  和我在《石牌保卫战》中介绍过的18军,在《常德保卫战》中介绍过的74军相比,第10军当时的名气远远不如他们。然而,衡阳保卫战结束后,第10军成为了国军中一等一的部队,战斗力绝对不输于五大主力。  第10军的历史其实并不光彩。它在组建之初,围剿贺龙的红二方面军,连战连败,致使贺胡子跑到了陕北;抗战之初,南京保卫战作战不力,武汉保卫战作战不力,致使番号一度被撤销。第二次长沙会战前夕,国军用人之际,第10军才再次组建,军长李玉堂。在名将李玉堂的调教和指挥下,第1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表现出色。  然而,由于第10军在该次会战中,丢失了一线阵地,军长李玉堂便遭到了撤职的处分,军政部任命钟彬担任第10军军长。钟彬与李玉堂是黄埔一期同班同学,感情笃深,就以种种借口,迟迟不上任,致使第10军好几个月里群龙无首。第三次长沙会战前夕,大战即至,薛岳只得再次任命李玉堂为第10军军长,然而李玉堂头脑转不过弯,坚辞不受。  有一天,有电话打来找李玉堂,电话问:“你是第10军军长李玉堂吗?”  那是蒋介石的声音,黄埔一期的李玉堂一听,马上立正,回答:“是。”  蒋介石又问:“你是黄埔一期吗?”  李玉堂回答:“是。”  蒋介石说:“那好,长沙就交给你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李玉堂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李玉堂率领第10军打得异常出色。此役过后,李玉堂升为集团军副司令,第10军预10师师长方先觉升为第10军军长。  方先觉是从预10师升为军长的,他对预10师感情极深,所以,当预10师在常德会战中被全歼时,方先觉发誓一定要报仇。  然而,依靠一个第10军,武器残缺,病源不足,又如何向日军68师团和116师团报仇?那时候,谁也没有看好第10军。第10军,17000人,充其量也就是国军一支三流部队;而68师团和116师团,兵源充足,装备先进,共有五万人。五万日军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日军源源不断地开来。  大兵压境,衡阳危如累卵。
  初识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中国宋代有一个出将入相的人叫范仲淹;知道范仲淹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渔家傲》,其中上阕这样写: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传说中,北方的大雁每年南飞到衡阳后,就会停下脚步,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冬天,开春后,它们又飞回北方。年年如此。  可是,1943年衡阳的天空中,没有大雁飞翔的翅膀;1943年衡阳的天空中,只有炮火与硝烟。  不仅仅大雁,衡阳城里所有的动物都没有了,只剩下中日两国几万人在血腥厮杀。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老鼠过江”的故事。  衡阳保卫战爆发的那年,常玉海才14岁,但是那场战争的惨烈给他留下了至死也无法磨灭的印象。他说,衡阳保卫战爆发前夕,日军飞机天天在头上盘旋,扔炸弹,衡阳变成了一片火海,第10军让老百姓赶紧搬出城区,去乡下投奔亲戚朋友,说衡阳要打大仗了。那些天里人心惶惶,老鼠也惶惶。有一天,常玉海突然听人说,湘江上都是老鼠,老鼠在过江。少年天性的常玉海跑过去,看到江面上都是老鼠,密密麻麻,挤挤挨挨,后面的老鼠咬着前面老鼠的尾巴,成千上万只老鼠像一张巨大的竹筏一样,从西岸向东岸游去。江水湍急,将老鼠冲得歪歪斜斜,它们就这样斜刺着游向东岸。那种场景让所有人都震撼不已,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老鼠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江面,强烈的求生愿望让它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看到这种场景,一些不愿意撤离衡阳的人,也不得不离开了。动物比人的预感强烈得多。  不仅仅是老鼠,那些日子里,湘江里的鱼也很少了。常玉海说,往常的时候,一网下去,总能捞起几条大鱼,而那些天,捕鱼的人一趟趟空手而归。衡阳的西面是沼泽地,在日军飞机没有轰炸前,每到黄昏时分,就能够听到蛙声一片,而日军飞机来了,夜晚再也听不到蛙声,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  直到衡阳保卫战结束,人们才知道了秘密。当时,衡阳城里城外都是死尸,又正值天气炎热,臭味弥漫,致使路断人稀。人们挖坑掩埋死尸,挖到地下十几米,突然蹦出了无数的青蛙蛤蟆。原来青蛙蛤蟆害怕飞机轰炸,全部躲在了地下。  所有动物都敏感地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第10军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衡阳的,它们开进衡阳城,就没有想着离开这里,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有一天,常玉海正在吃饭,吃完饭,他就要跟着父亲离开衡阳,去乡下的舅舅家躲避兵燹,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他们以为敌人的飞机又在轰炸,匆忙跑出房屋,去地窖里躲藏,但是空中没有飞机,街坊邻居说,那声巨响是铁桥被炸的声音。  为了抵挡日军的进攻,第10军炸毁了湘江上的铁路。铁桥炸毁了,日军不能向西进攻,而他们也不能尽快转移。第10军不但砸毁了铁桥,而且还将火车头转盘毁坏了,以防日军使用。  常玉海说,当时,第10军是自断后路。无论他们战胜战败,都没法离开衡阳了。  现在,身怀血海深仇的第10军,就等着与日军第11军拼死一搏。
  和国军的很多抗日名将一样,方先觉也是一个文武兼修的儒将。  方先觉是黄埔三期,他在上黄埔军校前,已经是上海政法大学的高材生。黄埔军校毕业后,方先觉因为作战勇敢,由排长一步步升为第10军军长,在黄埔三期同学中,方先觉是第一个升为军长的人。这种一步步从下层军官升为将军的人,毫无疑问都是非常强悍的。  黄埔三期和其余各期毕业生比起来,显得将星零落。黄埔三期最有名的战将也恐怕只有方先觉和戴安澜,而戴安澜此时已殉国异域,牺牲在缅北野人山。  事后证明,方先觉的军事能力绝对是非同寻常的。  以第十军有限的17000人,而且还有一半是新兵,要与横山勇的第11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当时,日军为了发动豫湘桂会战,将横山勇的第11军扩充为8个师团,十余万人。三次在长沙城下击败了日军的薛岳将军也没有能够抵挡这股疯狂的日军,所以,横山勇有理由相信衡阳指日可下,所有人都相信横山勇会很快攻占衡阳。  蒋介石给方先觉的命令是:坚守衡阳7天,给后方广西赢得布防时间。  然而,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方先觉坚守衡阳长达48天,彻底打乱了日军的进攻部署,还迫使东条英机内阁下台。  与常德保卫战不同的是,常德保卫战正值开罗会议召开,欧洲太平洋都无战事,全球的目光盯上了常德,常德举世关注。而衡阳保卫战正值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全球的目光都投放在欧洲战场,衡阳无人问津。所以,很长时间里,衡阳保卫战不为人知,更不为世界知。  方先觉反复权衡,知己知彼,和骄横的横山勇不一样,他将姿态放得很低。这就像两个拳手上场,一个目空一切,趾高气扬,鼻孔朝天,连对方看也不看一眼;而另一方弓下身体,悄悄地靠近对方。骄兵必败的道理,横山勇肯定懂,但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让他得意忘形了,他上次低估了余程万,这次低估了方先觉。  方先觉将第10军收缩在衡阳城内外仅有10平方公里的地方,坚壁高垒,严阵以待。这就像一架弹簧,当弹簧被压缩到最低的时候,它的弹性也最大。如果梯次抵抗,17000人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方先觉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衡阳保卫战即将打响,城里的百姓向城外疏散,城外的军队向城里集结。道路两边,两股人群像两股流向不同的河流。  在向城外疏散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姑娘,牵着母亲的衣角,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她睁大懵懂的双眼,看着逃难的人群和逆向行军的军队,她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年,她只有6岁。  后来,这个小姑娘去了台湾,写了很多本小说,赚足了我们的眼泪,她就是琼瑶。
  那当然,蒋介石是抗战的主力,看看那花园口,就知道蒋介石的抗战功劳有多大!
  @李幺傻 支持李兄为历史的真实辛苦您了,我要买套來拜读。
  @做正常不说喳的人
14:45:01.0  定买   —————————————  Ebony   
  支持李哥——中国最有良知的记者。  暗访,自费寻找老兵,功德无量。
  楼主真是李幺傻大哥吗?  您的《暗访十年》我带到了国外,圈子里的朋友们都很喜欢看。
  支持!  
  gbg11g
  @李幺傻   那谁为了一己私利…哎,不说了!
  作者: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 23:41:40  ——————————————————————————————————————————  哈哈哈。  又见到了你这个傻逼。  我在2011年就看到你在楼主的帖子里捣乱,现在依然是这样。
  支持傻哥新书上架,预订一套。  
  挺计专用马甲2 ,、  你说方先觉投降了日本人,请拿出证据。
  支持李大哥!
  @挺计专用马甲2
23:37:52  @老兵第四代
23:03:00  支持李哥——中国最有良知的记者。  暗访,自费寻找老兵,功德无量。  —————————————————  lz在2003年才辞职,这是他自己说的,他怎么来15年采访老兵呢?  -----------------------------  有人早就给你算过一笔帐。  你妈在2010年去了东莞当打工妹,夜晚兼职做站街女,你问你妈,你去了东莞15年,怎么会打工妹15年,站街女15年。
  @对峙公社
21:13:00  那当然,蒋介石是抗战的主力,看看那花园口,就知道蒋介石的抗战功劳有多大!  —————————————————  炸花园口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挺计专用马甲2
23:49:24  @老兵第四代
23:46:00  挺计专用马甲2 ,、  你说方先觉投降了日本人,请拿出证据。  —————————————————  请问,方先觉和日本人停战,对吧,这停战,总有原因,无非是
议和,投降,投敌,被俘  你说方先觉算哪种呢?  -----------------------------  你也算是一直跟着楼主的帖子。  楼主早就说了,是停战,不是投降。
  @对峙公社
21:13:00  那当然,蒋介石是抗战的主力,看看那花园口,就知道蒋介石的抗战功劳有多大!  —————————————————  炸花园口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当时情况只能这样  
  @老兵第四代
23:50:00  @挺计专用马甲2
23:49:24  @老兵第四代
23:46:00  挺计专用马甲2 ,、  你说方先觉投降了日本人,请拿出证据。  —————————————————  请问,方先觉和日本人停战,对吧,这停战,总有原因,无非是 议和,投降,投敌,被俘  你说方先觉算哪种呢?  -----------------------------  @挺计专用马甲2
23:52:59  你也算是一直跟着楼主的帖子。  楼主早就说了,是停战,不是投降。  —————————————————  停战是总称,关键是怎么实现停战的,那我说汪精卫也是和日本人停战,所以汪精卫和方先觉一路人,你觉得这样说可以么?  -----------------------------  你这一说,大错特错。  汪精卫是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下,与日本人议和,当时有民国政府,而他组织武汉政府。  方先觉是在失去作战力的情况下,和日本人停战,当然不是汉奸。
  @老兵第四代
23:49:00  @挺计专用马甲2
23:37:52  @老兵第四代
23:03:00  支持李哥——中国最有良知的记者。  暗访,自费寻找老兵,功德无量。  —————————————————  lz在2003年才辞职,这是他自己说的,他怎么来15年采访老兵呢?  -----------------------------  @挺计专用马甲2
23:54:53  有人早就给你算过一笔帐。  你妈在2010年去了东莞当打工妹,夜晚兼职做站街女,你问你妈,你去了东莞15年,怎么会打工妹15年,站街女15年。  —————————————————  你把lz采访老兵这件事情比喻成妓女站街么?l另外,lz如何做到事业单位上班还能同时采访老兵呢?  -----------------------------  你去问楼主,我无法代答。
  睡前一顶!!!
  收藏  
  @李幺傻 18楼
21:06  我们看看当时参加滇缅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就能知道对这场战役,国民政府有多么重视。  中国远征军是采用对攻的形势,击败处于滇西和缅甸的日军,滇西与缅甸相连,这里驻扎有日军15万人。国军作战部队40万人。  滇缅会战,又叫滇西缅北会战,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向缅北进发,这支军队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退到印度进行休整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另一支中国军队从滇西向缅甸进发,这支军队有七个军,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有宋希濂、黄杰、方天、龙天武、何绍周、李弥……每一个都是与日军血海搏杀百炼成钢的名……  -----------------------------  哥哥亏你还有脸写书?日军一个师团战斗力相当于国军几个军的战斗力?!1944年了啊,日军在大陆的都是些兵?从1942年日本早已兵源不足,素质已经大幅下降,早已无力进行大规模作战,1944年?还夸?几万人打几千人都打不下了,还战斗力!?那个时候日军后勤补给都完全跟不上了,空中优势也没有了!而国军呢?!大量新装备,以逸待劳,……然后几十万人给人家十来万人追着屁股跑了大半个中国!!您写书的!?脸呢  
  楼上的,你很可笑啊。  1944年,美式装备?你说说都哪些部队有美式装备?是不是全部的国军都是美式装备?
  方先觉的停战,是为了保护伤员,而且是在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停战。  马甲,你有什么可说的?
  @老兵第四代
23:44:46  作者:挺计专用马甲2 时间: 23:41:40  ——————————————————————————————————————————  哈哈哈。  又见到了你这个傻逼。  我在2011年就看到你在楼主的帖子里捣乱,现在依然是这样。  -----------------------------  估计不只一个人
  与抗日老兵顾雪雍微博对照了看,更加相得益彰。向全体抗日英雄致敬!
  当年城陷时……拟作最后一击,但日军攻城部队奉其司令之命派人持黄旗来谈判,不久其高级人员亦带译员来谈,我既失去双方直接开火以求解脱机会,也就按战争惯例受俘。  ————————————————————————————————————————  马甲,你粘贴这段文字,刚好说明方先觉不是投降。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桂河大桥》,  里面的盟军士兵都是战俘,不是投降。  方先觉和那些盟军战俘是一样的,也不是投降。
  接着更新。  谢谢各位阅读并讨论的朋友。
  寇  
  第10军话务员卢庆贻说,为了坚守衡阳,国军对防守阵地也做了改建。  衡阳东临湘江,可以作为天然屏障;北靠衡山,日军携带重武器无法翻越,这是另一道天然屏障;西边是沼泽稻田,阡陌纵横,日军重武器同样不能穿越;所以,日军要想进攻衡阳,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从南面进攻。  南面多山丘,国军将这些山丘朝南的一面,全部削平,变成悬崖峭壁,日军要攀上悬崖,除非搬来云梯。即使日军攻占了这些山丘,后面的散兵坑照样难以穿越。每一个散兵坑前都有一人多深的壕沟,即使穿过了壕沟,还有铁丝网;即使穿越了铁丝网,还有地雷;即使穿过了雷区,还有国军的机枪扫射;即使穿过了机枪扫射,后面会有大炮镇守;即使穿过了大炮镇守,后面还有国军的刺刀在等候……  日军每向衡阳城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死亡的代价。  第10军老兵童纪统说,日本小炮很厉害,但是和美国的大炮比起来就差远了。日本小炮打一发,装一发炮弹,而美国大炮一次可连续打6发炮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炮,国军守城要更为艰苦。童纪统口中的小炮,可能是日本的小钢炮。他当时是第10师卫生员。  第10军有一个炮兵营,在衡阳保卫战中,这个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战来临前夕,第10军炮兵营还在桂林接收美式大炮。豫湘桂会战一开始,日军一路南下,进展迅速,史迪威创办的桂林步兵训练中心就要撤到昆明,然而,这一路丛山峻岭,训练中心的大炮又如何能够搬运。方先觉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通过老军长李玉堂联系到了桂林步兵训练中心,将这十几门大炮运到了衡阳。  大炮刚刚运至衡阳,日军的进攻就开始了。如果再晚一个小时,这批对于衡阳国军来说生死攸关的大炮,就会落入日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卢庆贻说,国军第一道防线距离城区10里,而方先觉的指挥部设在一座土山上,战斗最危急的时候,敌军距离军指挥部只有几百米。  卢庆贻眼中的方先觉身躯高大,一表人才,待人和蔼。在方先觉身边担任报务员的卢庆贻从来没有见到方先觉发脾气,他对人说话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直到今天,卢庆贻还能记得方先觉的音容笑貌。衡阳保卫战的时候,卢庆贻15岁,却已经有了一年兵龄了。  一年前,参加长沙保卫战的第10军伤亡惨重,就在长沙征兵补充,当时在长沙上中学的卢庆贻深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染,就报名参军了。  当时,卢庆贻有一个姑父在长沙防空司令部,他每逢假期,就去防空司令部,学会了简单的发报收报。所以,他入伍后,因为有无线电基础,经过了六个月培训后,就被分配在第10军军部任报务员,与方先觉在一起。蒋介石和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每封电报,都是卢庆贻接收;而方先觉发出的每封电报,也都经过他的手。  衡阳保卫战的48天里,卢庆贻见证了方先觉的每一个细节。  卢庆贻说,他当时使用的电台只有15瓦,发电机也只有15瓦,信号非常不好,声音就像蚊子在叫,如果不凝神静气倾听,是无法听清楚的。因为发报机功率太小,收进发出每一封电报,都要在湖南芷江中转。后来,芷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抗战受降城”。  卢庆贻那时候没有枪。他说,衡阳保卫战的时候,枪支非常紧张,前线作战的士兵,一人也平均不到一把枪,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汉阳造。有的看起来是枪,但是根本就不能用。军部的勤务兵都没有枪,枪都支援了第一线。
  衡阳保卫战那年,王乐平15岁,他是被拉壮丁入伍的。当时,正面战场上伤亡实在太大了,兵员严重不足,国军不得不拉壮丁。  王乐平说,当时国军拉壮丁的标准是“二丁抽一,五丁抽二”,如果一家中有弟兄两个人,就要有一个人去当兵;一家弟兄五个,要有两个去当兵。  王乐平的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当兵。那时候没有村长,村长是改革开放后的名称,再往前叫生产队长,而民国时候叫保长。有一天晚上,保长和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到王乐平家,王乐平想去当兵,他觉得那一身军装很精神,还能吃饭不掏钱。可是父亲死活不让去,无论保长怎么说,父亲就是不答应。后来,父亲说,家里没有东西吃了,需要王乐平和哥哥编竹笼卖钱。当兵的二话没说,就走了出去。再回来的时候,肩膀上扛着一袋大米,他把大米放在父亲面前,将王乐平领走了。  王乐平想着部队里只有自己年龄最小,可是来到部队里才发现都是和自己一般大的孩子。王乐平所在的那个班有8个人,全是十几岁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3岁,班长年龄最大,16岁,可已经是当兵三年,参加过两次长沙会战的老兵了。  王乐平说:“那时候苦啊,中国成年人都打光了,上战场的都是十几岁的娃娃。”  衡阳保卫战的时候,王乐平被编入第10军预10师,驻守在衡阳南面的张家山。他说,守卫衡阳的时候,每个人都没有想着能够活下来,班长识字,他写了血书,其余不会写字的在血书上按血指印,誓与衡阳共存亡。  王乐平口中的衡阳保卫战异常悲壮。  我曾经听好几位抗战远征军老兵说过,他们在丛林中行军的时候,日军的狙击手就躲在大树上,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专门射杀树下走过的国军将官,由于日军使用的是三八大盖,打一枪,扣动一下扳机,国军那时候是美式装备,冲锋枪,卡宾枪,可以连发连射,所以,日军射出第一发子弹后,国军如果发现了日军躲藏的地方,卡宾枪冲锋枪就会对着树丛狂射,日军的火力就被压制住,或者中弹。如果没有把他们和树枝绑在一起,就会掉下来。而绑住后,即使负伤了,他们还能射击。  我曾为日军狙击手的强硬而震撼,然而,当我听到第10军将士的故事后,才发现日军的狙击手和我们的子弟兵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张家山朝南的一面已经被削平了,这种人工制造的悬崖足有七八米高,悬崖顶上是机枪阵地,几挺机枪一组,组成交叉火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攀援悬崖,都会置于机枪火力网中。每个机枪点是一个人,里面放置子弹、粮食和水。这名机枪手走进挖好的工事里,将机枪放置在两块砖头那么大的火力眼上,工事的上方用石板覆盖,浇注水泥沙子。这样,即使日军的炮弹落在工事顶上,工事也毫发无损。很多抗战老兵都说过,美国的水泥很好,炮弹打在这种工事上,只会砸出几星白色粉末。  两块砖头大小的瞭望孔,是机枪手与外界唯一的联系窗口,也是射击孔。每个机枪手走进了这样的工事,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也不会活着离开。这道工事,就是他们的坟墓。  张家山的机枪阵地让日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日军始终无法攀援七八米高的悬崖,只要他们接近悬崖,来自不同方位的机枪火力就会把日军撂倒。日军对这种机枪阵地也无可奈何。刚开始,日军还试图通过云梯来攀援,到了后来,不需要云梯了,因为悬崖前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堆满了悬崖前的空地。最上层的日军尸体阻挡了机枪的枪口,工事里的国军机枪手又无法出去搬挪,就只有把日军的尸体用机枪打碎,这样才能看清楚攻击的日军。  后来,日军进攻的时候,就踩着铺了七八米十几米高的日军尸体,向上佯攻。一直到这时候,日军才会对机枪阵地构成威胁。  日军占领了机枪阵地后,迎接他们的是散兵坑。散兵坑里的战士们站在一米多高的深坑里,手持步枪阻击,他们仍然没有想活着离开,散兵坑的四周都是地雷,无论谁踩上去都会炸开。  王乐平说,衡阳保卫战太惨烈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杀红了眼,比电影上演的要惨烈得多。
  很长时间里,我不能理解日本人这种二球精神,明知道前面有机枪扫射,还要扑上去送死。直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日本《步兵操典》,我才理解了。  日本的《步兵操典》在二战时期,每个陆军士兵人手一册,里面对日军每个战术要领和战术动作都有机械而顽固的规定,它规定日军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不能匍匐前进,而必须端着步枪猫着腰冲锋,不能退缩。日军在拼刺刀的时候,也要手指离开扳机,关掉保险。这本机械的操典甚至连士兵在拼刺刀的时候,双手的位置也做了规定。  日本的《步兵操典》强调的是精神战胜一切,它固执地认为只要精神压倒了对方,就能取得胜利。这本书更明确地指出:“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现在让我们来看,实在是笑掉大牙。  日本的攻击战术很单一,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冲。他们依靠这些简单的战术和当时在亚洲最先进的武器,占领了东亚和东南亚。  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胜利,这是因为,日本遇到的都是武器远远不如他们的穷困国家。  但是,在亚洲处于顶尖位置的日本武器,却与欧美武器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和亚洲比起来,欧美这些国家都很阔绰。日本这个土暴发户在欧美这些企业家面前,就是个叫花子。  战争说到底,就是拼的综合国力。  当时,德国有一个军事学家在观摩了日军操练后,断言说,日军的军事水准还停留在一战之前的野蛮厮杀中。德国一个装甲师,就能够击败日军三个师团。  这位德国军事学家所言有一定道理。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当武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日军还在强调冷兵器时代的拼刺刀战术,所以,日军的三八大盖在与中国的汉阳造军队对决时,占有上风;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美军,把日军打得找不着北。  当时一个让欧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是,日军各级指挥官上战场的时候,都要带上一把指挥刀,等待着能够手握指挥刀面对面地拼杀。时代发展到了坦克集团群作战,而日本还幻想着用决斗来重铸荣光。  在日本与苏联的诺门坎战役中,德国观察家同样不能理解,日本的武器前面为什么要装上一把60厘米长的刺刀,这把刺刀在坦克面前究竟能有多大作用?为什么号称世界军事强国的日本,却只有一个坦克师?日本高级军官为什么要跟随步兵发起突袭冲锋?这简直是得不偿失的蛮干。  诺门坎战役前,日军关东军最精锐的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狂妄叫嚣,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击败苏联三个师,而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是,23师团全军覆没,小松原英勇地剖腹自尽。  德军毫无疑问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我也相信德国军事学家所说的德国一个师能够击败日本三个师团。抗战之初,国军与德军紧密配合,德国专家帮助国军装备部队,训练士兵,可惜全面抗战突然来临,国军仅仅装备了三个师,要不然,抗战就不是以后这种形势了。  日军在攻打衡阳南郊的山丘时,就严格地按照步兵操典,机械地运用中国古代的攻城战术,士兵们抬着云梯像蚂蚁一样前赴后继,死再多的人也在情理之中。
  德国当初准备帮助中国装备70个师,70个师的德式装备和德式作战方式,即使不能独步天下,至少也能独步亚洲。70个德式师不但可以收复东北,而且完全可以登陆东瀛。  德国的陆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即使放在历史长河中,德国陆军也是空前强盛的,而且估计也是绝后的,因为以后的人类再也不会拥有那样狂热而统一的作战思想。  在德国没有与日本缔结协约前,它对中国是非常友好的。德国一直是把苏联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敌人。在日军发动了诺门坎战役后,德国才不得不与日本缔结协约,中断了与中国的联系和支援,但是,德国一直看不起日本这种中世纪时代的蛮勇,德国的战术思想是武士道武装起来的日本远远不能相比的。  中国很不幸,我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居安思危,我们的一边是饿狼一样的日本,一边是北极熊一样的苏联。这两种动物都嗜血如狂。  那时候,当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们中国时,是德国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无论别人怎么骂德国纳粹如何反人类如何邪恶,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德国对我们曾有的帮助。  衡阳保卫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艾森豪威尔的第二战场开辟后,德国不得不两线作战,东线的德军已经被苏军赶出了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西线的德军正在法国与美英联军胶着厮杀,节节败退,希特勒已经预感到了第三帝国的灭亡为期不远。日军同样进行两线作战,在辽阔的太平洋战场上,强大的美军占领了塞班岛和关岛;在中国的南部城市衡阳,日军十余万人被阻隔在了衡阳城下。日本内阁也摇摇欲坠,日本天皇也寝食难安。  其实,当时就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五个国家在捉对厮杀,德国和日本是一组,美国、苏联、中国是一组。在这五个国家中,中国属于国力最差最弱的,而且党派纷争,内乱不止,但是,中国人的战斗意志却丝毫不差不弱。  衡阳保卫战前夕,日军11军军长横山勇完全没有把衡阳这座南方小城放在眼里,横山勇手下拥有8个师团,而他只用68师团和116师团来攻打衡阳。两个完整的师团将近5万人,而衡阳守军是残缺不全的第10军,仅有17000人,而且第10军当时在国军中只能属于三流军队,所以,横山勇相信衡阳最多只用三天就能攻下,然后,日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西南。  日军第68师团从南面进攻衡阳,守卫在衡阳南面的是第10军预10师。  当预10师侦察到当面之敌是日军68师团时,一下子乐了。就是这个68师团,在常德会战的德山之役中,让预10师吃了大亏,师长孙明瑾壮烈殉国,新组建的预10师发誓报仇,现在预10师的师长就是当初预10师的副师长葛先才,他们想报仇,苦于一直驻防在衡阳,而现在,没想到上天入地都找不到的仇敌,居然自动送上门来。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吗?  苍天有眼啊!
  所以,战争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在战争的间歇,方先觉曾来到萧家山和张家山阵地视察,他指着前方阵地对预10师的士兵们说:“要让这里变成日军的坟墓。”士兵们响亮地回答:“人在阵地在。”葛先才也回答:“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方先觉感到预10师的将士们根本就不需要鼓动,他们一个个士气饱满,杀气冲天。  仇恨燃烧着预10师每一个士兵的眼睛和胸膛。  卢庆义说,衡阳保卫战一共分三个阶段,6月23日至7月2日,是第一个阶段;7月11日至8月2日,是第二个阶段;8月4日到8月8日,是第三个阶段。其实,这些都是后来的人们在总结的时候,人为划分的,当时在战场上,就是没黑没明地打仗,谁还知道分什么阶段。  日军68师团师团长就死在第一阶段。  6月27日是战争进行的第四天,日军在付出了上千人的代价后,才推进到了五桂山阵地前。整整四天,日军推进了不足200米。  五桂山阵地上,有国军一个连在坚守。日军整整攻打了一天,还没有攻下一个连把守的五桂山阵地。黄昏时分,日军施放毒气,国军这个连仅剩的83人全部壮烈殉国。  第二天,日军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带着四个联队联队长,还有作战参谋长和参谋一干人,来到烧焦了的五桂山阵地上,向衡阳方向瞭望。这些人属于68师团最高级别的将官和佐官,68师团所有的头头脑脑们都集中在这里,他们人手一把指挥刀,人手一架望远镜,他们站在五桂山阵地上,不可一世,一个个小母牛拿大顶——牛逼冲天。  他们没有料到,这时候阎王爷已经来敲门了。胡乱牛逼是要付出代价的。  国军的哨兵看到一伙老鬼子举着望远镜向这边瞭望,望远镜的镜片在阳光下一闪一闪,估计这伙鬼子都是当官的。哨兵把这个极为振奋的消息报告为机枪阵地,机枪阵地测算了一下,距离有点远,效果不够理想,又赶紧把这个利好消息报告给后面的炮兵阵地。炮兵阵地只要听说这伙老鬼子是在五桂山阵地上,就知道距离有多远。开战前,炮兵将国军每一处防御阵地都测算了一遍,就准备在反击的时候,用炮火支援国军。没想到,反击还没有开始,68师团的官老爷们却自动送上门来了。  守卫在炮兵阵地的是国军一个炮兵连,连长白天霖,黄埔军校16期炮科毕业。当哨兵发现了这伙老鬼子的时候,他也已经发现了,这伙老鬼子距离炮兵阵地仅仅800米。白天霖的炮兵连有八门大炮,都是开战前历尽千辛万苦从桂林拉到衡阳的。现在,这八门印着洋码子的大炮就要发威了。  白天霖一声令下,八门大炮齐发,佐久间为人和身边簇拥的老鬼子全部倒了下去。不久,身负重伤的佐久间为人和几名鬼子佐官都死了,而没有死的,全部重伤,不能再指挥作战。  预10师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李幺傻
21:06  我们看看当时参加滇缅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就能知道对这场战役,国民政府有多么重视。  中国远征军是采用对攻的形势,击败处于滇西和缅甸的日军,滇西与缅甸相连,这里驻扎有日军15万人。国军作战部队40万人。  滇缅会战,又叫滇西缅北会战,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向缅北进发,这支军队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退到印度进行休整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另一支中国军队从滇西向缅甸进发,这支军队有七个军,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有宋希濂、黄杰、方天、龙天武、何绍周、李弥……每一个都是与日军血海搏杀百炼成钢的名……  -----------------------------  @lw_319
00:15:14  哥哥亏你还有脸写书?日军一个师团战斗力相当于国军几个军的战斗力?!1944年了啊,日军在大陆的都是些兵?从1942年日本早已兵源不足,素质已经大幅下降,早已无力进行大规模作战,1944年?还夸?几万人打几千人都打不下了,还战斗力!?那个时候日军后勤补给都完全跟不上了,空中优势也没有了!而国军呢?!大量新装备,以逸待劳,……然后几十万人给人家十来万人追着屁股跑了大半个中国!!您写书的!?脸呢  -----------------------------  这位小兄弟,你说1944年的日本人兵源不足,难道国军的兵员就充足?缅北战场上,中国军队里还有13岁的小孩子去作战,滇西战场上,很多士兵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你说1944年国军是大量的美式装备,显然你不了解这段历史。  1944年,中印公路还没有开通,中国军队哪里的“大量美式装备”?1945年1月,中印公路开通,直到抗战胜利,这条路上运来的美式武器,也只装备了四个军。  哈哈,你不了解抗战历史,相信了教科书上的虚假历史,脸呢?
  @厚堃之孙
22:13:20  @李幺傻
支持李兄为
的真实辛苦您了,我要买套來拜读。  -----------------------------  谢谢你。
  @老兵第四代
23:03:10  支持李哥——中国最有良知的记者。  暗访,自费寻找老兵,功德无量。  -----------------------------  兄弟过奖了。
  @夏礼平
23:34:07  楼主真是李幺傻大哥吗?  您的《暗访十年》我带到了国外,圈子里的朋友们都很喜欢看。  -----------------------------  谢谢你,我是李幺傻。
  @人之初性本恶ABC
23:45:48  支持傻哥新书上架,预订一套。  -----------------------------  谢谢你。
  居然有人对我的经历如此感兴趣,那我就说说。  我开始寻找抗战老兵,始于1995年,不过那时候很穷,一月三四百元钱,只是零星寻找。  开始大量寻找采访老兵始于我做记者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我是深度报道记者,所以全国各地到处采访,每到一地,就询问当地人,寻找抗战老兵。  现在,很多抗战老兵都去世了,让人痛惜。
  68师团的指挥系统瘫痪后,横山勇将68师团划归116师团师团长岩永汪指挥。  战争仍在继续。  按照战后的分法,第一阶段的战争是10天,在这10天里,日军不分昼夜进攻,国军昼夜不分抗击,衡阳西部和南部本来苍翠青绿,森林覆盖率很高,而现在树木全部被打断了,山峰也被削平了,地面上血肉模糊,由于连续作战,双方的尸体的来不及掩埋,空气中散发着恶臭。  连续十日十夜交战,双方的体力都消耗到了极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烈日暴晒,尘土蒙面,汗流浃背,眼前鲜血飞溅,耳边重炮轰鸣,飞机低空掠过,脚下血水横流……每个人都失去了人形,每个人的身体都透支了,每个人的神经都快要崩溃了。  日本人自认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意志力最坚定,神经最坚强,作战最勇敢的民族,然而,在衡阳保卫战中,他们遇到了比他们更坚定更坚强更勇敢的中国人。  日本战史有这样的记载,他们认为衡阳保卫战是“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两师团之原任大队长所剩无几,大部分之步兵队已变成由士官代理大队长,勉强支撑战斗之残局”。  八年抗战,日军攻占了中国多少城市,而唯有衡阳被他们认为是“唯一苦难”的,之所以苦难,是因为他们死伤惨重。仅仅在衡阳保卫战的第一阶段,日军就付出了25000人的伤亡,一个师团被打残。  衡阳保卫战到底有多惨烈,日军也有形象的记载。68师团和116师团的大队长所剩无几,大部分由士官代理。日军作战有一个特点,每当冲锋的时候,大队长这些中下级军官总是身先士卒。而当时的中国军队又何尝不是这样?每次冲锋的时候,营连排长总是手持驳壳枪和大刀喊:“跟我上!”东方军队都将身先士卒作为军官的优秀品质。  日军大队长之上有联队长、师团长,大队长之下有中队长、小队长。衡阳保卫战中,日军大队长由士官担任,那就说明中队长和小队长也伤亡殆尽了。战争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衡阳保卫战后,日军116师团120联队旗手星野博写过一本《衡阳最前线》,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守卫战中,连长、营长、团长上阵带头冲锋反击……危机时,师长、军长亲自上前线,激励部下。衡阳的第10军昂扬着真正的军人的崇高精神……”  让对手敬服,这是军人的最高荣誉。
  @李幺傻
20:55:00  @swz_av
14:43:10   张灵甫 到底是不是,抗日名将,为什么现在争议怎么大   -----------------------------   我们都被蒙蔽了几十年,现在抗战胜利70年了,到了该正视历史的时候了。   张灵甫应该是抗战名将。  —————————————————  这回复也是醉了,你自己都出书了,是不是你自己也该有个定论,什么叫“应该是”,如此模棱两可,还如何正视历史,任何书都会有作者的思想倾向,你这样可不好!  
  向抗日的先烈致敬,无关党派,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李幺傻 73楼
01:07  @李幺傻
21:06  我们看看当时参加滇缅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就能知道对这场战役,国民政府有多么重视。  中国远征军是采用对攻的形势,击败处于滇西和缅甸的日军,滇西与缅甸相连,这里驻扎有日军15万人。国军作战部队40万人。  滇缅会战,又叫滇西缅北会战,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向缅北进发,这支军队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退到印度进行休整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另一支中国军队从滇西向缅甸进发,这支军队有七个军,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有宋希濂、黄杰、方天……  -----------------------------  我没说大量美式装备!空军明显占优,步兵装备也已经优于日军!!中国缺兵源?!国军可是四百万(战后)八路军一百万正规军,百万民兵!缺兵源?!国军抓壮丁是传统,一大部分壮丁死在路上!!!抓壮丁也给你写的那么好!!  大叔!中国和苏联一样,缺什么不缺人…缺兵源!?论持久战的论的是什么?!耗得起!耗得起什么……?中国没钱没工业!有什么!?人!!四万万……毛爷爷说了…人多力量大  
  @挺计专用马甲2 78楼
01:12  @李幺傻
00:59:00  很长时间里,我不能理解日本人这种二球精神,明知道前面有机枪扫射,还要扑上去送死。直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日本《步兵操典》,我才理解了。   日本的《步兵操典》在二战时期,每个陆军士兵人手一册,里面对日军每个战术要领和战术动作都有机械而顽固的规定,它规定日军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不能匍匐前进,而必须端着步枪猫着腰冲锋,不能退缩。日军在拼刺刀的时候,也要手指离开扳机,关掉保险。这本机械的操典甚至连士兵在拼刺刀的时候,双手的位置也……  -----------------------------  轻武器中国优于日本!!一九四四年,衡阳,内地,日本没有空军优势,还挨炸!!  然后,小日本还一个师团战斗力…………哎  
  要了解真实的抗战史,就要先放下胜利者书写的抗战史,更要发下党派的政治灌输!
  支持恢复历史真相!  
  华春莹:篡改历史的集团没有未来  
  支持楼主,感谢楼主,向所有抗日老兵致敬!
  所有浴血抗战的抗日将士,都是民族的英雄,与党派无关。
  抗战英雄多了,张灵甫不过是最不起目的一个,楼主非要选择他而漠视其他,是否带有政治因素?如此,这让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情何以堪!!!  
  如果承认张是抗日名将,那他就是民族英雄,可英雄的结局……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麦克斯干掉狙击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