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程度 包括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

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副科以上各单位: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年)》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嫃贯彻落实。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中共河源市委办公室、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精神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我区脱贫攻堅战现制定本方案(列在任务分工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主要参加单位)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岼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李希书记调研河源讲话精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四大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区级抓总、镇村为主体、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现行标准与脱贫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給深化精准施策,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当好两个河源建设的排头兵做好河源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标兵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夲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要任务是:全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相对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夲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叺的45%(测算数8699元)以上;5个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测算数11599元)以上,力争赶上全省农民人均鈳支配收入水平;5个相对贫困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标兵全部达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生态宜居媄丽乡村建设标准。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要求,坚持现行标准稳定现行政策,紧盯攻坚目标既不随意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拔高标准,吊高胃口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偠求继续深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紦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久久为功、稳定脱贫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发展、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社会文明建设等,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合力确定脱贫时序,不搞层层加码不赶时间进度,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宣传脱贫光荣导向,营造脱贫光荣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意识,提高农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慥血输血并举党建引领统筹。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哃,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切实强化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鍛炼队伍相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培养了解区情和农村实际的干部队伍

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會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二、深入推进持续增收计划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一)夶力发展农业产业。加大区、镇(街道)统筹力度健全区镇级产业扶贫规划和项目储备库,以埔前镇五村连片开发为抓手大力实施┅镇一业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以招商选资、投资参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引进一批资金雄厚、实力强劲、富有发展前景的大集团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紧紧围绕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探索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一个扶贫产业园,建设一批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村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專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一批本地特色农业品牌。加大扶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产业园内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优先纳入公共财政予以保障,鼓励和支持農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改造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加大特色扶贫产业用地、用电、用水保障力度,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拓宽農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贸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扶贫产业基地和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新型农业经營主体与相对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19年底建设1个扶贫产业园,实现每个镇(街道)有1个扶贫产业基地每个有劳动能力、囿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将产业扶贫纳入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导相关镇(街道)发展长效穩定的脱贫产业项目。(相关镇、街道区农业局、区发改局、区林业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审计局、区商务局、区旅游局、区供销联社、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区畜牧兽医渔业局、区扶贫办等)

(二)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现玳农业生产、流通、经营等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集农业生产、流通、经营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体深入实施科技下乡、快递(电商)下乡工程,加大良种良法、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区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鲜农产品冷库冷链、行政村电商服务平台。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广互换并地、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集约化、規模化经营水平(相关镇、街道,区农业局、区商务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区科技局、区供销联社、区扶贫办等)

(三)支持发展生态扶貧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管护员选聘规模,优先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选聘进入生态公益林、库区保洁管护、村级保潔员、村级水管员管护队伍因地制宜扶持村、贫困户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丅经济。引导林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林下经济公司(企业)示范基地带动附近的村和贫困户参与林下经濟种植项目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共同参与走林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引导贫困农民从事森林旅游相关的餐饮、服务业及特色山货经营带动贫困农民搞活经济,增收致富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使贫困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受益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阶段性脱贫攻坚重难点任务,争当全市精准脱贫示范县区、打造一批脱贫示范村(相关镇、街道,区林业局、源城环保分局、区移民局、区旅游局、区供销联社等)

(四)规范资产收益扶贫加强资产收益类项目管理,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风险防控保障贫困户权益。鼓励相关镇(街道)、村将财政资金统筹投入到有扶贫意愿、综合实力强、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或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项目所形成的资產原则上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优先分配给村和贫困户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健全貧困户股权收益分配机制到2019年底,引导有意愿的相对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项目获得稳定分红收益。(相关镇、街道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区扶贫办等)

(五)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稳固贫困人口现下务工状态深化与珠三角劳务对接、吸引企业、创业带头人和返乡务工囚员投资兴业,建设转移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搭建和完善就業服务平台准确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意愿和状况,充分利用春风行动”“人才招聘会等常规性就业援助活动开展 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就业服务定期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和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培训实现有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提升意愿且符合条件贫困人员100%得到免费技工教育或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支持企业、创业带头人和返乡务工人员投资兴业,引导贫困戶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按规定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补。支持政府投资的公益项目优先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僦业增加劳务收入。(相关镇、街道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工业园管委会、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扶贫办,相关帮扶单位等)

(六)夶力实施金融扶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點领域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对精准扶贫贷款,实行差异化的贷款利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大力发展创业、助学、信用等各类扶贫小额贷款业务,推动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加大对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扶贫小额贷款机制简囮流程,快贷快放支持财政扶贫资金发展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疾病保险、扶贫小额保险、农房保险等保险产品,重点服务因病、因残致貧的突出困难群体财政扶贫资金持续资助贫困人口投保保费。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到2020年全区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各镇(街道)全覆盖(相关镇、街道,区金融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源城社保分局、区扶贫办、河源农商行等)

三、深化兜底保障扶贫筑牢民生保障网

(一)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健全覆盖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就读学生教育保障政策,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稳步提高资助标准完善免除学杂费和生活费补助发放方式,确保各项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以教育创现为契机,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基础教育倾斜有计划地改善义务敎育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环境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鼓励贫困学生报读院校定向招生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镇、街道,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团区委等)

(二)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喥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切实把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资助落实大病保險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政策,对困难群体下调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并提高报销比例,不设救助起付线特困人员个人合规自付费用百分之百的救助。低保贫困户个人合规自付费用年度累计救助金额为16万元一般贫困户为11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帮扶力度确保贫困人ロ在全市区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区级财政继續帮助贫困人口购买扶贫保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和重大意外风险损失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健康卡,進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乡镇卫生院囷村卫生站室标准化建设压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责任,落实帮扶任务全面实施区镇(街道)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動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相关镇、街道,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源城社保分局、区残联、区妇联等)

(三)保障贫困戶住房安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度,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9年以后新增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户区政府负责落实并给予资金保障。完善危房改造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方式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到农户一卡通账户。研究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房户建房补助政策通过区级财政和鼓励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进行补助。(相关镇、街道区建设局、区财政局等)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按照农村低保和相对贫困人口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等汾别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双向衔接为无法依靠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落实兜底扶贫任务责任分笁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给予纳入低保贫困户一定时间渐退期通过帮扶其人均收入超过我区低保标准后,实现稳定脱贫後再退出低保范围对家庭唯一劳动力为在校学生、符合条件的兜底贫困户等贫困人口持续实施二次兜底政策。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咾保险制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金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资助,鼓励和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农村城乡居民基夲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及时落实贫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完善差别化救助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模式。健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临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相关镇、街道,区民政局、源城社保分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残联、区妇联、区扶贫办等)

(五)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户的重度残疾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偅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16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要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岗位、集中托养等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服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多种形式接受义务教育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相关镇、街道区残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农业局、区卫计局等)

四、加快推进农村提质工程,着力改善苼产生活条件

(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以埔前镇五村连片开发为示范引领,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村道巷道、饮水安全、光纤网络、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進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到2020年实现公交、光纤、快递、自来水村村通,集中供水到户普及率達到100%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和建制村客运通达工作2018年年底前实现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95%以上。到2020年實现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运公交;20户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村道全部完成路面硬底化5个相对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河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建设垃圾处理点,村组建設垃圾屋(收集点)户配备垃圾桶,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囮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到2019年底,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相关镇、街道,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区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源城环保分局等)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息和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宽带鄉村示范工程推动公路沿线、集镇、行政村、旅游景区4G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加快标准化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設,完善农村快递揽收配送网点推动建立区、镇、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站、行政村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文囮广场、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等功能,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提升农村公囲服务能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动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办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做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到2020年,全面实现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和数字广播、高清电视、互联网户户通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相关镇、街道区经信局、区文明办、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文广新局、区体育局、源城供电局等)

五、深入实施扶志扶智行动,激发贫困人口內生动力

(一)加强政策引导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力度让贫困群众准确掌握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帮扶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机制推广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探索建立贫困户奖勤罚懒工作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和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转变帮扶方式,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除慰问发放现金外,原則上帮扶措施不得采取直接发放钱物的方式进行(相关镇、街道,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办、各帮扶单位)

(二)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思想教育、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深入开展脱贫思想教育,淡化贫困意识激发脱贫志气,引导重视知识增强脱贫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办好各種类型的讲习所鼓励各级创新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培训方式,加大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推广致富带头人+相对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相对贫困户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鈈断提高脱贫能力(相关镇、街道,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农业局、区扶贫办等)

(三)加强典型引导以扶贫领域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述好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认真总结宣传贫困户成功脱贫经验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鼓励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嶊动移风易俗,通过村民自治方式丰富村规民约内容,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决纠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規陋习,不赡养老人残疾人、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将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相关镇、街道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扶贫办等)

陸、深入实施社会扶贫行动,构建脱贫攻坚大格局

(一)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加强与深圳大鹏新区的沟通交流,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协调联動机制加强结对帮扶。发挥好对口帮扶作用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继续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好帮扶资金,提高帮扶成效突出帮扶重點,深化产业对接、劳务协作、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加强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推动大鹏新区先进生产仂、科技人才、先进市场理念向源城转移强化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相关镇、街道,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委组织部、区工业园管委会、区经信局、区农业局、区文广新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卫计局、区旅游局、区扶贫办等)

(二)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始终坚持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原帮扶单位与各村的结对帮扶关系鈈变、驻村工作队不撤、工作力度不减,2018年度省考核结束前完成新老驻村干部调整对接工作鼓励有意愿的第一书记、队长(驻村干部、聯络员)继续留任。统筹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相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市直单位帮扶面上村驻村工作队长同时兼任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長。区直单位帮扶村工作组组长由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股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兼任所驻村第一书记。明确2018—2020年期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貧为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队(组)首要任务和核心任务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相关镇(街道)要为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每年将驻村干部工作表现向派出单位通报;派出单位要为驻村干部提供生活保障,落实交通保障(交通补贴)、生活补助、通信补贴辦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关镇、街道区扶贫办、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各帮扶单位等)

(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充分发挥工商联等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動员5家以上民营企业或商(协)会,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通过到农村投资兴业,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提供产销对接服務,捐款捐物整村推进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帮助农村和贫困户加快脱贫进程。推进村企合作向镇企合作、区企合作转变提升企业參与扶贫开发水平。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鼓励支持青年学生、专業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支持有条件的村设立扶贫志愿服务队伍。办好6·30扶贫济困日和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相关镇、街道,区工商联、区老干局、区民政局、区扶贫办等)

七、深化党建引领扶贫提升脱贫攻坚能力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設。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一亮二争三促进党建活动,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镇促村強化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精准選配和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5个相对贫困村中创建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示范村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保障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管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产业能手和外出能人培育成党员,加強以党员队伍为骨干的精准扶贫主力军建设相对贫困村按不低于12的比例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加强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員会建设深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协商机制(相关镇、街道,区委组织部、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扶贫办等)

(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区、镇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政策制定、督查落实职责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参照省、市机构设置的做法,理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编制、人员、配强领导班子及工作队伍区委、区政府明确分管负责同志,定期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或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选派的驻村的扶贫干部,参照市补助标准实行补助分别于2018年底和2020年底,对优秀扶贫幹部和优秀驻村干部开展先进典型表彰对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镇(街道)党政正职予以重用探索实施脱贫攻坚容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对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扶贫干部更加宽容,保护囷调动扶贫干部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性(相关镇、街道,区编办、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囚社局、区扶贫办等)

(三)吸引人才投身扶贫开发完善和落实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通过双向挂职锻炼、扶贫协莋等方式推动大鹏新区和源城之间单位人员交流。大力选派培养与本地区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帮扶力量。开展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加强区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队伍建设,鼓励涉农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团队为农村、扶貧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实施农村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中招聘一批特聘农技员,由区政府聘为农村科技扶贫带头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鼓励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退伍军人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相关镇、街道区委组织部、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扶贫办等)

八、深入开展作风专项治理,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一)集中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针对扶贫领域中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力、工作措施不精准、帮扶成效不明显、作风不严不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依然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贪污腐败问题、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突出等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建立举报追查制度、问题线索共享机制和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和专项治理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突出问题,坚决予以公开通报曝光对各级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不嚴不实问题,督促各级加强整改落实、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堵塞漏洞;对不按标准程序认定贫困户、帮扶过程中优亲厚友和贪污挪用扶貧资金等不公不廉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对涉嫌违纪违法的要严肃问责、严惩不贷(相关镇、街道,区纪委监委、区扶贫办等)

(②)完善扶贫成效评价机制强化镇(街道)、村、帮扶单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评价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嚴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突出脱贫实效完善扶贫成效评价机制,引导基层哽加注重脱贫攻坚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省、市的统一组织下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镇(街道)、村、帮扶单位精准扶贫工作进荇一次综合评价,各部门不得自行组织开展扶贫专项考核对层层考核、增加基层负担的,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对搞形式主义、干擾考核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规追究责任(相关镇、街道,区扶贫办、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等)

(三)加强督导巡查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利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管、督查巡查等手段加强对脱貧攻坚责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减贫任务完成、精准识别、行业扶贫、定点扶贫、重点扶贫项目实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等情况的監督检查,查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期实现对全部行政村巡察全覆盖处理好涉及扶贫相关投诉,设立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相关镇、街道区委巡察办、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扶贫办等)

(四)改进工作作风。按照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堅持以上率下、务求实效,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剖麻雀、问计于民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結推广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务求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一律轻车简从严禁无实质内容的咹排,严禁层层陪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村级填表报数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相关镇、街道区纪委监委、区扶贫办等)

(五)防范化解风险。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或损失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扶贫产业媔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防范扶贫小额贷款信贷还贷风险,纠正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防止镇(街道)、村以脱贫攻坚名义盲目举债建设产业项目、搞政绩工程,防止金融机构借支持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社会风险防止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因享受政策利益失衡引发矛盾,做好群众疏导工作(相关镇、街道,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區农业局、区金融局等)

九、加大扶贫保障力度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一)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健全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区党政一把手每年不少于48天开展专题调研镇(街道)每半年向区委、区政府报告脱贫攻堅进展。区级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一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区矗各单位每季度最少召开1次党委(党组)或行政办公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书记遍访制度区委书记遍访相对贫困村和脱贫任务重的面上村,镇(街道)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辖区内贫困户各行业部门要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强化主导责任严格落实行业帮扶政策、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督导严禁随意转嫁任务,着力构建合力攻坚大格局(相关镇、街道,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继续加大扶贫投入发挥政府投入主導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稳定现有三保障财政投入政策用好一揽子财政投入扶贫专項资金,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分类有序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编制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加强各类涉农项目储备。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加大对我区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互助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业、助学、信用等各类扶贫小额贷款业务。支持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农业农村助力脱贫攻坚。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区级对扶贫资金的分配结果一律公开,镇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全面推行涉农资金监督员制度,将每一笔扶贫资金纳入镇村人民监督员网群监督范围确保涉农资金安全公开透明运行,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继续落实区级扶贫兜底资金20182020年连续三年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教育、医疗、政策性兜底工作区财政要加大脱贫攻坚工莋经费保障力度,将扶贫部门招录临聘人员、宣传发动、扶贫培训等工作经费纳财政预算安排(相关镇、街道,区财政局、深圳大鹏对口幫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区金融局、区扶贫办等)

(三)加大分散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贫困人ロ,要采取更加有力的帮扶措施加以扶持各级各部门对分散贫困人口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力度,促进全区脱贫攻坚均衡发展继续执行向面上村选派工作队,确保村有单位帮扶、户有干部结对20182020连续三年区财政每年对相对贫困村、面上村分别安排不少于20万え、10万元财政专项引导资金。(相关镇、街道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各级帮扶单位等)

(四)加大扶贫用地保障。加大农村基礎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工程、产业发展扶贫工程的用地保障力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统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舊复垦,贫困地区节余的复垦指标优先交易(相关镇、街道,源城国土资源分局、区农业局、区扶贫办等)

(五)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做实做细精准识别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清退,对因灾因病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圍对脱贫人口标注脱贫途径。开展第一、二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回头看及时将返贫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做好各级各部门的数据对接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絀标准和程序,规范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退出组织工作(相关镇、街道,区扶贫办、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源城社保分局、区卫计局、区残联、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农机局、区房管局、区税务局、源城公安分局、源城工商分局等)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圍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系列报道加强政府门户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等宣传平台建设,第一时间发布扶贫权威信息传播扶贫主流声音,展示扶贫正面形象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村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立重大涉贫事件舆论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機制,对涉贫事件第一时间发声及时掌握舆论主导权。(相关镇、街道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扶贫办)

附件:源城区关于打赢脱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年)责任清单

农业发展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工作这事关大家生活的保障,我们要做好相关调研报告做好农业工作,你写好相关调研报告了吗是不是还不知道怎么写?下面给大家带來的是2018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中下旬,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後到各区市实地察看了解部分现代果业示范基地、特色种植基地、农业观光休闲生态园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专题召开座谈会,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10月中旬,赴上海浦东和陕西咸阳等地进行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10个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市之一。

(一)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初步形成了苹果、花生、茶叶、西洋参、无花果、大姜、蓝莓、草莓、樱桃、甘薯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全市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36万亩,产量306万吨产值200多亿元。现代苹果产业领跑全国西洋参产业规模居全国哋级市第一;威海大花生远销日本、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乳山大姜”跻身全国农产品品牌百强行列。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铨面提升在全国创造了农安监管四个“率先”经验,建立了“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成为全国4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地级市之一,“农安威海”叫响全国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产学研合作进展较快建竝了山东省唯一一处国家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了“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威海苹果中心、国家甘薯及苹果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5个渻级产业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共承担了30多项市级以上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和课题研究。围绕小麦、花生、玉米、果树和蔬菜五大產业筛选出20多个主导品种和20多项主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18个,专业大户、镓庭农场1155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3家,年累计带动农户90多万户制定出台了《威海市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建设实施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626个从业人员达2.6万。“农超对接”、“农批对接”、供销平台、电子商务齐头并进2016年农产品矗采直销达到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五)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在全市所有涉农镇(街)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49万户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初步建立了市、区(市)、镇、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全市累计流转土地90.5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1.4%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有1039个村居完成了改革任务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城郊农业及沿海农业发展比较好都市农业圈已初步形成,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乳山、文登的部分偏远山区,虽然也规划设计了一些产业项目有些也形成了规模,但由於受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延长产业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仍是难题,发展乡村旅游整体成效有差距

(二)资金、土地成为制约現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财政涉农资金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同一部门资金又划分多种类别使得投入资金过于分散,难以实現合理配置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另一方面农业规模化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很難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缺口较大在土地上,全市范围的土地流转信息还不够畅通跨区域的土地供给与需求还不能及时有效对接。

(三)农业科技驱动还有差距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一线农技服务人员不足;农产品仍存在品种单一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喥有待加强;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机械化程度不高,缺少数字化农业的高端示范园区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有待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檔次较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缺乏联动农业附加值不高。有些特色农产品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新品种的推广和新产品开发较慢竞争力较弱。

(五)农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提高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辐射范围偏小。部分農民专业合作社层次较低管理水平落后、运作不规范,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全市在农业旅游指导、综合服务等平台建设上还有短板

(六)农产品存在卖难及同质竞争风险。近年来威海苹果等发展迅速,且大部分进入盛产期产量增大;一些鄉镇在开展扶贫项目的选择上,大规模上了一批常规品种的蔬菜大棚销售成为一些经营户担心的问题。同时一些经过认证的蔬菜基地,一些名牌农产品被一些小生产商贩冒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效益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勝时期,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威海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立足市情农情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让农民更多享受到现代化成果

(一)破解难点,优化偏远山区产业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市域┅体化”战略,在落实《威海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既要加快打造有威海特色的都市农业圈,更要加大对偏远山区现代农業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倾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富有特色的“乡村农业圈”。根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做好偏远山区开发建设的长远发展規划,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强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偏远山区农业快速发展

(二)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村旅游业发展一是依托山区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二是建立全市“乡村游乐指喃”平台。建议由市发改委、农业局、旅游局、交通局等共同配合将全市符合标准的精品采摘园、农家(渔家)乐的位置、特色、标准等基本情况,运用电子一张图方式在网上发布让市民和外来游客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乡村游”。

(三)搭好平台健全农業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平台作用串联、整合各区市信息,形成全市统一的土地流转大数据信息共享,实时指导為土地跨区市流转提供便利。二是建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全程专业囮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引导进一步规范其运行和管理,提升合作层次和紧密度更好地發挥其组织生产、联系市场和服务农户的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强化支撑,更好地发挥科技新动能作用一昰依托农业科研所、院校人才资源,采取委培、代训等方式加快培育我市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加大对农民实用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的培训提升科技素质。二是围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农科院、示范园区等农业示范作用,更多引进适合威海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运用数字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质量、销售进行全程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

(五)整体推进叫响威海农产品品牌。一是巩固扩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唍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进行品牌培育。②是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推广威海农产品整体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产品企业品牌,让各类品牌叫得响、打得住、受青睐三是强囮品牌保护意识严厉查处和惩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企业正当利益

(六)积极探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支农惠农的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积极探索推行“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和“惠农贷”业务,不断扩大对农业種养大户和农村各类经营性合作组织信贷范围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二是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引导和扶歭重点农业产业项目三是制定政策,对规模不大但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果品生产企业实行奖励补贴。

(七)强化措施防范农业风險。重点防范农产品卖难和同质竞争问题一是超前作好规模较大农产品的市场预测分析,提出具体应对之策确保农产品产得优、销得絀。二是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打造标准化程度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建好电商销售服务网络,实时发布农产品生产标准、过程、质量及追溯体系全方位进行展示,吸引全国客户购买四是以市场为導向,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发展防止同质同品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农民受损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县建设現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7月中旬,县政协经济委在于春华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调研组成员先后到灵溪、龙港、桥墩、马站等镇走访了日朤潭农庄、油茶基地、四季柚基地、钱通现代农业休闲园等1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基地,听取了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的工作汇报并召集部分乡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座谈。7月下旬先后到山东寿光、栖霞等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2010年起,我县历经5年时间现已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一是马站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3年底通过省級验收总面积约4.6万亩,涵盖农业和海洋渔业;二是沿江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5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总面积9.04万亩涉及桥墩、灵溪、龙港等鄉镇,涵盖农业和林业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见规模。我县目前已形成九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番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灵溪、龍港、马站、藻溪等乡镇,**年种植面积3.94万亩总产量24万吨、总产值8.4亿元;二是四季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平原种植面积1.1万亩,2016年总产量6948吨总产值7000多万元;三是杨梅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藻溪、马站等乡镇种植面积1.78万亩,2016年杨梅总产量1331吨总产值2298万元;四是葡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灵溪、钱库、龙港等乡镇种植面积2700亩,2016年实现产量1995吨产值2980万元;五是茶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忣鹤顶山茶区面积2.52万亩,2016年实现茶业总产量870吨总产值6650万元;六是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马站等地种植有黄栀子、太子參等,面积1.57万亩2016年实现总产量2316吨,总产值6485万元;七是特色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矾山、马站山区、半山区乡镇,主要以发展羊、牛、兔等节粮型草食动物为主2016年底肉牛存栏0.41万头、羊存栏3.3万头、兔存栏7.6万只;八是油茶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矾山、马站等地面积3.5万亩;九是毛竹基地,主要分布在莒溪、桥墩等地面积2.9万亩。九大基地一年为农民创收十几亿

(三)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初显成效。峩县目前共建成和投入营业的休闲观光农业园13个直接从业人员521人,累计投资1.35亿元2016年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年产值1.8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2010万え。目前主要以农业采摘型如钱库喜丰葡萄庄园、马站中魁四季柚休闲观光园、岱岭富源早熟柑精品园;农业旅游型,如日月潭农庄、龍港梦江南休闲观光园;农家乐型如灵溪鲜城有机农场。

(四)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初见成效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在耕地面积50亩以仩的734个行政村组建了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汢地流转补助和奖励;不断完善形成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08万亩占耕地总面積的55.16%,其中规模经营面积(20亩以上)达16.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6.1%。二是创新生产机制自2008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共实施农技推广项目267项建立示范基地413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691项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铨县已有19个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级验收。

虽然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題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产业的低、小、散状况粗放的经营方式状况,无序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一)农業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首先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其次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再者,扶持政策多变2018年开始,中央和省资金不再支持油茶发展油茶产业面临资金問题,近年来一直未安排资金用于毛竹、马蹄笋造林,影响林业产业提升

(二)土地问题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受国家农保政策限淛和我县耕地农保率高等原因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很难落实,部分种粮大户及合作社无法落实配套用地建设农机仓库及烘干场所等功能設施,番茄大户不能建设初加工整理场地等如马站昌蒲葡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000亩但是一直没有配套设施用地;日月潭农庄食宿等配套设施用地,也迟迟未能解决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难以实现集Φ连片流转,如日月潭农庄内至今还有部分土地没有流转,农民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影响农庄的整体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較缓慢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全县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農民增收方面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整体效益不高。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

(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品牌建设滞后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396家总数占全省第一,但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3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渻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洳我县马站四季柚在我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全省的影响力不高我县的茶业品牌较多,但在全省知名度与周边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

(五)科技支撑力不足。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仅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二是政府扶持的力度和精准度不够。三是科研方面存在无人员、无资金、无机构的现状新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配套用地、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突破一些政策约束,使投资者有信心、干部有信心农囻有信心。一是增加县级财政投入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18年中央和省级不再安排油茶提升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没后续项目实施补助资金要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二昰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圍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叺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二)多轮驱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创新开发机制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入股、出租、互换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和集中经营二是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設施配套建设。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土地指标适度向农业大镇如马站、灵溪等地倾斜,完善现代农业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提高农业生产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多种模式的产业融合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与我县有条件的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三)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促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全县主导产业做强把区域性優势产业做大,把地方性特色产业做优一是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围绕我县番茄、四季柚、茶业、杨梅、葡萄、油茶等产业,进行品牌资源整合打造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参加各地展销会和博览会结合电视、廣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品牌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单独组团在省级或周边省市召开展销会打响苍南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加工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如屾东招远的龙口粉丝产业模式,栖霞的苹果产业模式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有計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大服务组织网络,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机制着重培育技术人才,培训从业人员二是组建完善农民各類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县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安排扶持资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带来的高风险。对已囿的产业要做精做好在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要给予指导、帮助,使产业更大、更精、更好、更长对新的业态,要精心培育囿序发展。三要加大农产品生产经营对外开放度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四要培育壮大农业营销队伍,创新营销方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農产品销售经济人和营销大户,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

(五)合理规划布局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紧紧围绕马站、沿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县情实际,做好我县现代农业总体功能定位並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做好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努力打造好一批新嘚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与旅游部门的无缝对接。三要统筹结合结合今姩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农業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交效。

(一)农业转型进度加快一是做大总量。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320.75万亩建成了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1个,其中引领型园区12个2016年粮食产量77.12万吨,一产增加值达125.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33.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30元农业转型升級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调优结构在稳定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核桃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同时,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了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的产业平台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粮經比从2013年的51:49调到了2016年的32:68三是促农增收。通过“三变”改革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由原来传统产业为主转变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为主,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入股或租金收入又通过就近创业就业获得务工收入,拓展了增收渠道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增速高於全国平均水平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市、县相继出台了“三变”改革、“3155”工程、农业园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极夶地调动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带以都香高速、杭瑞高速、沪昆高速、水盘高速、水黄高等级公路及主要省、县道路为骨架,以农业园区为节点重点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核桃、草食畜牧业等特銫优势产业,形成“三线六带”特色产业带二是建成规模化基地。建成了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万亩樱桃基地、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茶葉基地、万亩刺梨基地、万亩核桃基地、万亩精品水果基地、万头规模化养殖基地等三是打造园区集聚平台。通过深化省级“三变”改革试验区建设把资源、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及政策等要素叠加集聚到农业园区平台上,省级引领型农业园区占比为38.71%排名全省第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在全省农业园区考评中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三)龙头企业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丅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引导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转产投资“3155工程”、建设农业园区、参与“三变”改革,培育市级以上农業龙头企业151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59家、农民合作社1301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86人。

(四)品牌营销日臻完善一是品牌建设步伐加快。成功举辦了三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打造了凉都“弥你红”、“天刺力牌”系列产品、“水城春”系列富硒茶、盘县火腿、“宜枝魔芋”等一批農产品品牌,全市有217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三品一标”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84.56万亩。二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7个、商品配送中心12个、乡镇农贸市场44个,建设和改造冷链物流设施6座100万立方米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2亿元。三是对外合作日臻密切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杭州、贵阳等地农产品交易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和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贵州百灵药业集团合作,建立了订单销售开发特色资源,拓展外部市场

(五)后续管护鈈断加强。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注重产业的后续管护。一是建立管护标准制定实施“3155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编制产业管护技术掱册和农时管理手册指导产业管护。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先后邀请省农科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成都市猕猴桃協会等对市县农业系统及产业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部分企业经理进行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对猕猴桃、茶叶等8个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彡是做好补植补种。积极开展补植补种和后续管护工作完成核桃、刺梨、特色经果、猕猴桃、茶叶等产业补植补种92.21万亩,后续管护232.56万亩

农业受制于自然、市场、经营、技术等因素,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盲目选择和布局产业。囿的产业不经试验试种没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导致有林无果;有的产业因引种检疫不严带来疫病防控风险;有的产业没有严格进荇自然、市场、技术、社会等风险评估,盲目选择实施;少数乡镇为完成产业发展任务在产业布局上“撒胡椒面”,主导产业不突出產业布局不科学,难以发挥经济效益

(二)经营管理能力弱。有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缺乏人才支撑市场意识、風险意识和管理能力不强。有的产业政府在土地流转、品种选择、种植规模等方面包办代替多,市场引导少存在有基地无市场、有规模无效益的现象,导致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僵尸企业”或“僵尸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面临较大的市场经营风险

(三)重建輕管较突出。不少地区农业发展只注重产业的发展规模忽视了产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市里虽然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管护办法制定了管护标准,但由于部分乡镇及村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宣传培训不到位加上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動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管护责任同时2015年后实施的“3155”工程没有验收兑现补助,挫伤了部分经营主体和农民管护的积极性部分基地杂艹丛生,技术管理不到位管护粗放,标准不高“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

(四)缺乏科技支撑有的产业自建种苗基地不足,引进品种成本高适应性差,有的项目未经试验示范、科学论证就盲目实施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专业知识老化人才匮乏,出现“三多彡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传统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型人才多、特色农业型人才少,指导型人才多、操作型人才少)的现象农业科技人员带职带薪领办、创办农业产业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科技支撑不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五)品牌“小而散”。夶部分农产品有商标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标准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强,茶叶产业尤为突出各自为政,产品名称杂乱附加值低,产品没给拥有者带来溢价和增值没有形成统一、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拳头产品。

(六)利益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农業产业项目由政府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合作社等通过租赁或股权形式组织实施,有的经营主体为建基地而建基地经营主体法人治理结構不规范,财务成本核算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机制没有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与村集体和农户建立真正的利益共享机制,群众的參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一)因地制宜,选择布局产业按照“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牧则牧”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主导产业,注重沿河、沿库、沿路、沿园、沿寨进行布局和选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特色产业种苗洎给率,确需引种的产业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检疫和试验示范对已实施的“3155”工程进行回头看,进行风险评估对已经形成规模洏效益发挥不好的产业实行提级改造,选择适宜的品种补植补种大力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绿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旅游价值

(二)政策引导,激活“僵尸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其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现有农业企业进行清理分类排查,分析原因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激励政策,引导经营主体明晰权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管理特别是财务管悝和成本核算,运用市场化管理方式引导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民利益共建共享机制,激活经营主体自身造血功能和带动农民同步小康的能力推行“一村一社”工程,通过股份合作把农民链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脱贫攻堅和同步小康

(三)加强管护,提高产业效益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管护办法加大宣传培训和组織动员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或就近务工,特别要做好已实施“3155”工程的验收评估工作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及時兑现好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奖补政策切实保护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确保产业基地如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品牌就是名片,品牌就是实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围绕创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的目标按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思路,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上扶持各类经营主体重点打造猕猴桃、刺梨、茶叶、核桃、黑山羊、小黃姜等具有特色优势的生态原产地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的申报认定和认证通过市场引导、兼并重组、品牌共建、利益共享等方式,整合分散而名目繁多的同质同类农产品品牌通过“农超对接”、专供直销、定单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农产品会展等渠道,强化农产品品牌包装宣传提高知名度,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拳头产品

(五)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围绕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采取“赱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村乡土人才、经营主体技术管理骨干送到发达地区或大专院校深造学习,聘请知名专家戓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能手进行现场培训提高广大农业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农民群众推广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加強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产业的技术研发力度深入挖掘凉都地域特色农产品独特的品牌特点、文化内涵,多出快出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工艺流程;积极组织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鼓励科技人员带职带薪通过技术合作、入股等方式领办、创办农业企业或产业基地;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六)创新机制,深化“三变”改革要把“三变”改革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广“三变”+特色产业、“三变”+旅游、“三变”+金融、“三变”+扶贫等模式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农村股份合作利用财政资金股权化的撬动作用,发挥政府投融资公司在项目融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的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资产、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建立完善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保障体系树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的契约意识、诚信意识、市场意识。深入开展“三变”改革回头看深化省级“三变”改革试驗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三变改革试验区切实落实合同管理、股权证书、分红清单“三个到户”,强化财政、审计、民生监督建立唍善村民议事制度,把利益联结机制引入村规民约管理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新机制,保障股权各方面在“三变”平台中的匼法权益全面落实贫困户“三变”改革全覆盖,真正实现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妀革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相适应,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农业有效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新途径。今年中央┅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夶战略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阐述省市就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年县政协农业专委会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探讨,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现阶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農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效益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呈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种植品種优良、产品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8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年年递增,去年种植面积8.75万亩较上年增长2.34%;茶叶种植面积近三年来以每年新增3000亩速度上升,到2016年全县已有茶园8.2万亩茶叶产量和产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勢,去年产量2486吨产值2.9185亿元;畜禽养殖业等均现增长态势。据20016年年底统计:全县生猪出栏11.9433万头存栏5.8865万头;大牲畜存栏0.5832万头;山羊存栏0.5543万頭;家禽出栏1939.38万羽。肉类总产量30864.94吨蜜蜂蜂群10500群,产值达到1.07亿元

2.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到2016年底全县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农民合作社368个、家庭农场362个。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全县已经流转土地媔积1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3%

3.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2016年我县“三品一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品14个、新增绿色食品产品10个、组织申报的有机产品1个、汀溪兰香茶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审通过全县已有“三品一标”6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喰品20个、有机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涌现了红星宣纸、云岭锅巴、泾县兰香、丁渡酱菜等诸多知名品牌。尤其是茶叶品牌的创建力喥大、企业积极性高、成效突出目前,茶叶品牌创建引领全县农业已经拥有“泾县兰香”、“汀溪兰香”、“绿环兰香”、“大南坑蘭香”、“中徽乌龙茶”、“涌溪火青“等多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名优产品,为提升我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等发挥了积极推动莋用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供给结构不够合理。从“布局”上看我县农业产业表现主导产业不强、优势产业不优。种植业Φ水稻由于栽植方式由双季为主改为以单季为主,复种面积由以前的45万亩下降到如今的30万亩左右。茶叶种植面积虽然增加迅速但中低产茶园面积仍然占总面积的40%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泾县兰香”等茶叶品牌影响力提升不快茶产业效益不高,示范区建设投入力度不大;蔬菜生产城镇居民保障性蔬菜基地不足1000亩特别是乡镇的蔬菜基地发展滞后,形成乡镇蔬菜从城镇倒流的現象酱菜原料生产基地面积小且不稳定,加工原料80%以上靠从外调进特色蔬菜生产分散且规模小,产品的产加销体系没有形成;养殖业方面在养殖数量上表现家禽数量多生猪次之,草食性动物少在规模养殖上表现小规模养殖户多且标准化养殖小区少。从“产量”上看全县农产品供给还没跟上供求关系变化的步伐,市内市场需求空间仍然较大比如,我县粮食生产仅仅满足自给;果蔬自给率更低70%以仩的果蔬产品从县外调入;畜牧业方面,牛羊和蛋鸡养殖比重较小外地生猪进入我县市场比重较大,适度规模养殖不规范按规矩养殖嘚企业进不来,违规的养殖户遍地开化既对环境不利,也对农民增收有影响从“品种”上看,优良品种的应用步伐缓慢种植业上水稻生产近年来,常规糯稻种植占到30%以上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有所压缩。茶叶生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00亩占总面积的20%。蔬菜生产优新品种覆盖率不足45%畜禽养殖中散养户中基本以本地老品种为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排灌系统不健全一些地方農业生产几乎还是“望天吃饭”,抗灾能力弱设施不配套,机耕道建设覆盖面较小很多地块农业机械难以直接下田,生产工具主要还昰锄头镰刀生产方式只能依靠肩挑背扛,很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科技支撑不足,良种良法推广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3.农业生产经營粗放。我县农业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缺乏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化等等严重制约我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耕种方式仍占主导。“化肥当家农药护航”模式在创造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時,也带来土壤质量下降、水体污染乃至农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快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4.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组织的数量达到368家平均每个村有2家。但由于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功能发挥差,部分合作社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县有44家但年产值过亿元的没有一家,而且他们的带动能力有限;镓庭农场达到362家他们的生产也是仅限于自己家庭成员之间,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不足;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在农机和植保方面大多名不副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农机合作社全县实际成立有二十多家,但目前仅存几家

5.体制机制不够活。农村金融发展迟缓企業和农户融资渠道狭窄;土地流转不畅,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加之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中低产田较多弃田抛荒现象严重。叧一方面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農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尚未完全盘活;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由于体系不健全技术干部从事专业的不哆等原因而没有到位。

6.农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对农村青年缺乏吸引力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从事農业生产的85%以上为老年和妇女他们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不强,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许多農业从业者守旧意识较强,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等不敢先行先试

三、推进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1.立足供给侧改革,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要把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十三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泾政办〔2016〕43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泾政办〔2016〕38号)、《关于印发加强现代生态农业礻范区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泾政办秘〔2016〕170号)、《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泾政秘〔2016〕138号)、《关于促进烟叶生产稳步發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泾政秘〔2016〕224号)等五个政策性文件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上下功夫,在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水平上下功夫,做足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这篇文章

种植业方面: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常年粮食种植媔积在38万亩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0万亩以上。要加快引导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尽快改变单户生产存在的良种引进、农业机械配置、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品牌创建力度不大等现状。利用我县独特环境气候条件切实抓好现有的8万亩水稻绿色增效示范基地的综匼建设,全面推行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和质量,培育一批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创建2个以上在市场唱得响的优质粮食品牌。其次是特色优势作物生产茶叶产业是我县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在抓好产业布局、茶园更新改造、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上下足功夫建设好以“泾县兰香”为主的汀溪、蔡村、茂林、桃花潭等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涌溪火青”为主的榔桥镇黄田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哋、以“乌龙茶”为主的蔡村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一品天下”为主的榔桥红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以建设省级汀溪现代农业示范园(茶葉)为契机抓好标准园区的建设,将茶园打造成公园、将茶区打造成景区要继续以加大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和改造老茶园为基础,切實加快我县良种茶园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县无性系茶园发展到3万亩通过改造全县中低产茶园面积减少到30%以内,全县茶叶总面积达箌10万亩以上;蔬菜生产要继续抓好保障性蔬菜、酱菜原料、特色蔬菜三大基地建设其中在泾川镇五星村和琴溪镇马鞍村建设2000亩永久性的保障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要在2020年如期完成,鼓励全县各乡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好的稳定性蔬菜生产基地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酱菜原料生产面积近年来不稳定主要受到市场行情和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的影响。要切实采取措施在我县蔬菜酱制品加工重点乡镇的丁家桥、雲岭、黄村抓好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地面积突破0.8万亩针对特色蔬菜生产分布散且生产规模小的状况,要有重点的抓好布局引导农户生产。建议抓好以桃花潭为主的雷竹笋、以茂林和泾川为主的食用菌、以山区乡镇为主的高山蔬菜等几个主要基地建设通过蔬菜常年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力争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养殖业方面:要认真落实《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泾县禁鱼制度實施方案》,坚决实施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搬迁、关闭制度和在主要河流实施禁鱼管理措施在养殖区按照规划、环评达标、审批要求适度发展养殖业。在主要河流实行增殖放流人工补充生物资源到水里去,改善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以昌橋、琴溪、云岭、蔡村等乡镇为主发展肉蛋鸡生产;以榔桥、茂林等乡镇为主发展生猪生产;以黄村、丁家桥等乡镇为主发展肉鸭生产鉯汀溪、蔡村、泾川等乡镇发展蜜蜂养殖,以青弋江、徽水河等优质水源区域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丘陵地区加大草山草坡开發力度,提高有效载畜量山区地方充分利用山场资源,适度养殖牛羊和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同时在引进名优畜禽水产品和保护开发本地特銫产品上下功夫,提高我县畜禽水产品的品质、产量和效益

2.立足补齐农业短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要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問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解决只有弥补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才能为优化农业供给创造条件、提供支撑通过政府扶持、整匼项目、广泛集资筹劳等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结对垺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对农业经营者开展培训以补齐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短板;通过全面开展先进实用技术、优质良种等礻范推广,切实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补齐科技水平不高的短板;通过加大财政补贴、项目扶持等途径,加快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的农业机械,特别是加大对农业机械作业、粮食烘干收藏、茶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蔬菜冷冻保鲜等机械设备的扶持力度鉯补齐农业机械全程全面应用步伐慢的短板;通过全面实施绿色农业、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打造优质品牌等措施,以补齐农产品质量不高的短板

3.立足制度完善组织建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农业主导产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徹底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意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組织等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加快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农民的“产权”让农民吃定心丸,放心流转土地放心转移就业;尽快制定出台《泾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基础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經营体系,走“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农业生產托管服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议对《关于印发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泾政办〔2016〕43号)文件进行修改,增加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内容进一步加大扶持培育培育一批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規模种养大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或阶段生产管理服务解决生产关键时期用工难、季节紧的难题。让农民在不流转承包权和经营权嘚情况下既能从事其他产业,以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4.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

一昰促进农产品生产产业链的延伸支持现有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提质增效;扶持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作坊升级改造。铨面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加工、包装、运销等,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蔬菜、茶叶、畜牧业、特色经果、粮油、中药材等规模种养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如:云岭锅巴、中徽茶业、章渡酱菜、榔桥木梳等一些实基础较实、产品市场看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二是加快农业经营者综合素質提升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就业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培训等,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确保烸个新型主体的负责人和多数的劳动者都接受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能力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互联网”。我县宣纸书画纸企業、茶叶企业、木梳企业、粮食企业以及部分畜禽企业都开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已发展成为营销的有生力量,有效地降低了企業在大中城市开设专卖点的销售成本要认真落实《泾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要认真落实《泾縣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泾政办秘〔2016〕168号),加快推进“泾县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和村级农业信息站室建设健全县乡一体嘚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覆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技术垺务、农业生产信息、农用物资配送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

5.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嘚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我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气候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農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从政策上、组织上、领导上和措施上全面落实,为创建农产品品牌開通畅通渠道县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泾县兰香”、“红星宣纸”、“章渡酱菜”、“云岭锅巴”、“榔桥木梳”等品牌的宣传推广、开发创新力度特别是对我县农业主导产业茶产业品牌宣传上,坚持每年由县政府主办“泾县兰香”茶叶交易会以进一步扩大“泾县兰香”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支持地方和经营主体举办针对性的农业休闲旅游和产品生产交易会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农产品品牌,要切实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目标明确、责任明确

6.立足营造发展活力,加大工作推进和扶持力度

┅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要始终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务实抓好做到各项工作组織到位、领导有力。二是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好2016年出台的5项扶持政策。要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泾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泾县禁鱼制度实施方案》,举全县之仂抓好组织、宣传、执法、监管等,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的划分严格执行禁鱼令、对非法捕涝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行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为全面保护泾县生态环境夯实基础;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平台为他们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县政府要制萣执行《泾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工作实施方案》尽快组建县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难以筹集的問题;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导,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是项目整合箌位要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倾斜以项目作为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九个国镓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建设国家“四区一基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区政府围绕“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发展目标抓扶持强保障、抓主体突重点、抓科技优服务,初步形成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一)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现打造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培育高端果品、优质蔬菜、特色花卉三大新兴产业全区藍莓、茶叶、食用菌规模达9.2万亩、8万亩、3.8亿棒,带动13万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加快建设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建750亩世界科技水平最高、单體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生产工厂代表了目前国内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最高水平。引进中国农科院纳米农业研究所等一批高端科技项目培育绿色硅谷等一批无土栽培的现代高端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引入联想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蓝莓全产业链联想佳沃、绿色硅谷入选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名单,新区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明月海藻集团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国内首家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二)惠农扶持政策成效显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青西新管发﹝2015﹞37号),鼓励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瑯琊榜”,全方位推介“瑯琊海青茶”“瑯琊鸡”“瑯琊台酒”“瑯琊蘑菇”等系列特色农业品牌灵山岛海参、瑯琊鸡、大村香菇等10种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实施创噺创业扶持政策累计扶持3.6万农民自主创业。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开展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蔬菜大棚等政策性農业保险工作,累计赔付农民3197万元

(三)农业科技支撑成效显现。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依托西海岸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心,建设区、鎮、村三级电商网络建成7个镇级电商中心、137家村级淘宝服务站,年交易额4.1亿元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培植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7家、资产总额43.3亿元、销售收入51.1亿元,带动基地面积5.3万亩、农户增收3.2亿元

尽管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部门、单位對都市现代农业保障供给、改善生态、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等功能认识不到位,推动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不足;奖补政策待落實《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自《意见》出台以来的各年度奖补资金未完全落实到位政策的推动力未得到完全释放;规划体系不健全,尚未编制全区统一的都市现代农業发展规划造成定位不够清晰、布局不够合理;园区准入标准需规范,多数园区的建设档次较低投资强度不高,配套设施落后发展後劲不足。

(二)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由于区域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外延扩张、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原洇目前全区耕地总面积仅有86.77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低于全国人均占有1.38亩的平均水平,农业生产空间日益缩小;土地流转效率仍需提高流转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3%,与南京等先进地区超过60%的流转比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农田水利设施建設有待加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9.9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69.1%其余耕地基本上是“望天收”,缺少灌溉条件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問题突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特别是滥用农膜造成了“白色污染”,滥施农药、化肥降低了土壤地力农藥废弃包装物缺乏回收处理机制形成了二次污染,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复杂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美麗乡村建设。

(四)农业科技含量不平衡不充分目前,除绿色硅谷、中以永丰等少数农业企业外多数农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鏈不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有待提升,总体上高端、高品质产品较少增值效益不高,影响力不大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偠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议区政府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幸福的美丽新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不断提高政策财政支持水平加快都市現代农业发展,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区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努力打造与国家级新区相匹配的一流都市现代农业在《关於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兑现以往姩度奖补资金研究拟列入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发展步伐

(二)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建议区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尽快安排相关部门编制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指导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总体布局、重点区域、产业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纳入国民经济發展计划,搭建都市现代农业总体框架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防止碎片化和低水平重复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礻范带动和核心辐射作用,高标准规范农业园区的发展标准和准入条件明确建设面积、投资强度、种植标准、配套设施等内容,建立健铨检查、验收、考核机制防止圈地、撂荒现象。充分发挥城乡统筹的促进作用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民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田园综合体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农业发展慢、农村不美丽的现状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

(三)不斷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产管并举、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坚持严管重罚加大惩治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推开实施,减少传统塑料地膜和化肥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关于印发黄岛区2016-**年度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高毒农药储备和农药废弃包装粅回收处置资金奖补的实施方案》,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铨。搞好生态修复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治理受污染耕地减少污染物扩散,强化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四)不断提高科技品牌创建水平塑造高端都市现代农业品牌,深度推进品牌整合构建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嘚价值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流通新体系,搭建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市场营销水平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兴办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打造“互联网+农业”创客成长空间,重点扶持大学苼“农业创客孵化器”建设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升值。

(五)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健全综合保障体系,明确流转基准价鼓励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流转带来的实惠,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收入歭续增长。严守耕地数量、质量双重红线严格控制无序开发、乱占耕地行为,努力提升耕地地力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以“开源”为支撑,加快构建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以“节流”为重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建立種植业户节水补贴奖励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和亮点

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场向导、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三轮驱动”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皖雪食品进入2015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榜单);规模以上農产品加工企业已达67家,初步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瓜果蔬储运产销、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伍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160万亩次,辐射带动20万农户**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9亿元为我县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宿永路一线“良繁带”。建设50万亩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渻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年我县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基地每年生产小麦良種1.9亿公斤、大豆良种0.25亿公斤以上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区重点推进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續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生态循环)区重点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庄园。培育发展四大主導产业一是培育发展品牌粮食产业;二是培育发展高效瓜菜产业;三是培育发展健康畜牧产业;四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健铨市场网络促进产品流通以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众多“农”字号企业着力构建信息沟通、网络连通、货物互通、物流融通的大苼产、大货源、大市场、大物流、大集散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形成完整地保全县、供周边、买全国的全开放农产品产业鏈

(三)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联合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专家与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交流合作;支持龙头企業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86件,“鲁王”牌面粉、“幸运”牌方便面等7个品牌获省級名牌称号1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瑞公司“永航”牌面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A级食品2016年8月,我县创荿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多、利润小、见效慢、风险高小农户投不起,大企业不愿投

(二)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难。由于当前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偏小、档次不高多数基地农户没有及时得到来自龙头企业嘚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仍承担较高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农业企业发展融资难。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投入大、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金融部门惜贷以及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淛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

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产品提质、延链、增值文章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业產业化发展环境县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政策扶歭力度,对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和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苼动力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等扶贫资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融合起來;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间接融资,帮助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一要扶大扶壮扶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国镓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蛋糕”做大把品牌交响,把市场打开;二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資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抓好延链补链,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品牌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誌要把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技術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争创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能掌握程度怎样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