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上朋友的朋友友有意思,从朋友口中知道她对我也有意思,该怎么开口跟她表明呢?求大神指教

253天:黑工、基友性騷擾、見鬼、迷失。感謝我的青春「泰」有意思…(直播中!)
再過幾年,我就奔三了,面對着青春一去不返的事實,只想用文字把他記載下來。即使那些日子已經遠去,已經是幾年前的時光,可是卻一直環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感謝我的衝動,感謝我的泰青春,讓我現在可以坐在這裡打着這篇文章。2009 年 7 月 14 日至 2010 年 3 月 24 日的短短 253 天裡,因為我的泰衝動,所以造就了我的泰青春。雖然在泰國的日子還達不到一年的 365 天,但是現在泰國就好像我的第二個家鄉一樣,基本每年都會回去一趟。最終我還是希望在這把那些泰青春的事與你一起分享。目錄:一 畢業泰大眾二 為什麼是曼谷三 「獨男」的泰新奇過渡期四 不要被泰孤獨的情緒吞噬五 泰陌生還是太熟悉六 我是中國人也是外國人七 忠於自己就要學會拒絕八 泰語粵語傻傻分不清楚九 麻煩會主動找你十 泰國交換生的慢生活十一 大城的無聲吶喊十二 清邁很文藝,也很小清新十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十四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都是騙人的十五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十六 苦澀的榴蓮月餅十七 我發誓不再打摩的十八 一個人總要想辦法養活自己十九 曼谷是基友的天堂作者介紹:小D攝影愛好者,心總在路上的旅行者,港漂中的網絡營銷主任,網絡文案工作者,現就職於香港某雜誌,可腦袋一直都被各種旅行充斥着,努力爲出書而各種寫字,努力爲記錄美妙的事情而攝影……歡迎各出版社聯繫我。一 畢業泰尋常2009 年 7 月 4 日,我的本科生活正式結束,四年的大學生活就這樣畫上句號。在 進大學前,總聽到長輩們說高考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一個轉折點,可是他們並沒有教導我們進入大學後應該如何或者怎樣。大學的大門如今一直敞開着,擴招 的政策削弱了高考的難度,易進易出的門檻也就造就了一大批應屆就業的壓力。即使大學並非由你玩四年,可是不得不承認不少人都是這樣玩過來的。早前看到台灣 新聞在講述一政大博士生畢業後回家賣雞排,引發不少爭論。這又讓我想起二〇〇九年時的自己,作為應屆生在大四的最後一年,開始迷失自己,不懂得畢業後到底 應該干甚麼,倘若說高考是一個重要的決定,那畢業的抉擇不是更為重要嗎?正如日劇《求婚大作戰》一樣,我們總自以為時間有很多,明天過後 還有明天,我們總在後悔着某些事,總想着如果可以從新開始就好了,可是時間不等人,一晃就這樣畢業,有同學很不開心,也有同學很不甘心,也有同學恨不得早 日畢業,到最後我們還是得從校園這個偽社會踏入真真正正的社會。一直以來,我們的生活軌跡也幾乎只是讀書,可是讀書外的世界我們從來沒想過,校園外的世界並不是溫床,在畢業的那一刻,大家都面臨着就業、考研、留學的分岔路,有的人7x24小 時都呆在圖書館,最後還是落榜了;也有的擠破頭通過公務員的筆試,卻又在面試上被鄙視了;還有的人也就選擇了一些野雞大學,繼續假裝永遠不會畢業。現實, 就像從睡夢中醒來一樣,夢中無論出演的戲有多精彩,醒來的那一刻只有呆滯的表情,甚至不知自己身處哪裡。然而畢業這件事卻是如此的普通,普通到現在回想起 來也覺得太尋常,終將有一天我們需要長大,我們將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慢慢蛻變,只是當初的我們不肯去面對這個結果。作為應屆生,我當然也逃不過這種非常時 期,由於朋友的一句話,傻乎乎地也跟着申請香港的學校,毫無準備結果就是吃了個閉門羹。申研的路上,既錯過了找工作的好時機,又讓自己身心上受盡自責,周 遭總瀰漫着那些讓人透不過氣的壓力,昨天你又聽到某某同學找到好工作,今天你又聽到某某朋友申請上不錯的學校,明天你也許會聽到哪個二貨也通過關係內定好 公務員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發生在他人身上,這種時候壓力除了來自身邊外,家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長輩們就更應該多點支持,然而往往事與願違,長時間 沒拿到錄取,當然會有反面的聲音,心的承受能力有限,又如何可以頂得住如此沉重的千斤重呢? 無論是零九年還是現在,我所聽到的那句「今年市場不好,失業率很高。」 幾乎從來沒變過,其實有哪一年市道好過了?只是從前我們在校園裡,沒關注過而已,這就跟樓價下調一樣自欺欺人。在眾多煩擾下,我最終也只有放下心中的一 切,讓自己安靜下來,選擇前往泰國曼谷,對於這個選擇當初有很多人不解,也許我自己也不解,只能說從心出發吧。但是至今曼谷的那段日子還是成為我旅行啟程 的一個轉折點,如果當初沒去曼谷,也許不會有現在的事,也許一切都會不同,但是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如果,我們並不能總活在假想社會中,現實終究毀滅一切假 想。是的,活了二十多年的我,從來沒出過遠門,從來沒坐過飛機,也從來沒有旅行過,頂多也只去過廣州跟香港而已。在去曼谷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第一次坐飛 機一定是前往國內的某個城市,然而第一次坐飛機竟然是去出國去了,從來沒有跨省的我突然變成跨國,匪夷所思的決定實在是毫無先兆可言,也許是當年的年輕, 也許是當年的衝動。青 春,也許是讓我們這批即將奔三之八零後傷感的話題,也是一個一直聊不完的話題,開始我們逐漸懷念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感嘆着那麽的過去,嘟囔着現在不上 不下的狀態,拼命地爲未來而努力,生活猶然只剩下一個累字。越長大我們就越害怕選擇,沒了從前的衝動,沒了從前的生機,在抉擇上可以說是成熟了,也可以說 是算計了。成人的世界,一切都變了,我們的生活重心開始轉變,交友也越來越有目的性。然而曼谷的慢生活跟中國的快速雄起又全然不同,無論是文化上,還是生 活細節上,當然也有所不同。 二 為什麼是曼谷無 論是平時還是工作面試時,我經常被問到為甚麼會去曼谷,其實也許沒有答案,就是想去就去那麽簡單。甚至到現在,我也不能百分百地給你一個答案,不過不得不 承認畢業的季節,有些決定總是不太慎重,不想畢業和不想馬上就業的心情佔據了一大部分,另外的也是因為泰國電影和廣告的影响。事實上,在 來曼谷之前,我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相比現在的泰國影迷,我第一部接觸的泰國電影並不是《暹羅之戀》,而是泰國的鬼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深愛着日 本的鬼片,只可惜隨後的幾年裡日本鬼片開始沒落,取而代之的卻是泰式鬼片,由於日本鬼片的庫存不足,我也就這樣開始接觸到泰國的鬼片,當泰式鬼片也完結 時,備選的就是泰國的青春電影,慢慢地開始逐步對泰國有那麽一丁點認知。另一方面,小弟本科學的是市場營銷,在接觸泰國電影的同時,偶爾也會接觸到泰國的 一些廣告,其中的創意深深地打動了我。最後,脫離不了的還有錢這個因素,相比不少國家,泰幣的匯率很划算,消費比較適中,綜合種種已知的和未知的因素,我 也就開始展開我的泰式曼谷生活。在 畢業季,當身邊的同學皆忙着接工作錄取,研究生錄取,野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我卻選擇了一個泰不尋常的人生旅途。當高中同學 小白聽到我說要去曼谷生活時,先是驚訝,緊接着的是無法理解,最後是冷笑,其實除了小白外,也有不少人的反應如此。一般的畢業生無不選擇英國、澳洲、美國 等熱門國家,之後的是日本或者新加坡,選擇泰國在我身邊來說,還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往往在當大家聽到泰國時,第一反應就是人妖,然後就是變性,還 有就是一句 Sa Wa Dee,之後就沒有了。當然我連去泰國旅行的經歷都沒有,就貿貿然跑去泰國生活,這個事實當時的確存在,然而想出去的心已經決定的話,其實再說甚麼也是藉 口,就跟分手一樣,甚麼性格不合那已經是屁話了,任何一個理由都可以是理由,這點我也承認。除了身邊朋友驚訝外,家人當然也會驚訝,我既 沒申到香港的大學,又沒申到好的工作,宅在家裡已經讓他們有不少牢騷,當我說出我要去曼谷的那一刻,母親也是先驚訝了一番,之後才展開細談。作為一個傳統 的母親,我媽媽總希望孩子在身邊,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危險,並且也會認為一個人在外生活會很不安。而作為她的兒子,我早就知道她的顧慮,因而在告訴她的時 候捏造了有師兄太泰國的偽證,而這個偽造的師兄我母親一直想見見,可是並不存在。不知道為何父母總有這個共同點,一個人去旅行或者出去他們大多不同意,可 是如果說自己是跟朋友出去就會放行,當然我也知道他們擔心危險,擔心不安全,可是外國的孩子不也是早早獨自跑出去背包客嗎?不過我還是很感謝我的母親,雖 然她經常無形得給我一些壓力,但是她總是那麽地支持我,如果沒有她的支持,那我的人生也許不會有旅行這件事的存在。三 「獨男」的泰新奇過渡期在 港語裡,「獨男」是指單身男性,而在這裡,我指的是獨立男生。雖然我已活了二十多個年頭,不過在曼谷的日子才算第一次真正的獨立。雖然在大學時期,我也是 在校住宿生,但是因為我所讀的大學就在我所居住的城市裡,幾乎每周都會回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即使我是住校生也並不等於我獨立了。一個人 的國外生活,不少留學生也有過,想必大家也會有相同的經歷,在國外最讓人頭疼的是英文。不知道為甚麼,明明我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已經學習英文,可是一旦 讓你講的時候卻退縮了。想起那年在深圳考雅思口語時,面對着一直黑臉的考官,即使是學了數十年英文的我也瞬間變成英文啞巴,吱吱唔唔地說不出自己心中想說 的話。不少中國學生都會有這個通病,總以為去到歐美國家就可以學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可是當中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得到呢?一個人在國外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覺 得孤獨,會想找個伴,這種時候我們中國學生大多會選擇加入回中國的圈子。在一年多以前,曾經有個留澳的朋友就跟我提到過在澳洲幾乎都是中國人,完全沒覺得 身處國外,而另一個留美的同學就提到過他們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們都一直忙於參加華人圈子的聚會,十分忙碌,再看看在英國留學的同學,各種開趴,各種歐洲遊。 其實我們中國人的英文並不差,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怕開口,當我們不要臉地去說時,我們的英文可好了。雖然曼谷不是以英文為第一語言主的國家,不過一般曼谷人 以英文交流也沒問題,而他們學英文的方法跟早年的中國很相似,他們的學生並不學音標,而是以音譯的方法學習,所以他們的口音也蠻重的。不過,最後我還是覺 得學英文是環境問題,只要你開口講了,自然就會好。嗯,好像跑題了……初 到曼谷之時,我的血液裡都滲透着興奮的細胞,一切一切都跟深圳大不同,金光閃閃的泰式寺廟,一袋袋的塑膠袋水果,只聽懂 Ka 和 Krpa (泰語尾音) 的泰語,濃妝過度的泰妹,服裝超貼身超窄腳的泰國男生,以及新舊交替的泰國建筑,各種之前我所看不到的東西都讓我興奮不已。泰新奇,泰不一樣,泰……泰國 這兩個字,並不等於人妖跟變性,泰國哪有那麽簡單!曼谷作為泰國的首都,首當其衝的人多,在 BTS 上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外國人,我一邊驚訝着這裡文化的融會貫通,一邊奇怪着為何 BTS 跟 MRT 不能一票通用,那時詢問後才知道 MRT 是日本人建的,並且 BTS 有近 10 年的歷史,感嘆着深圳地鐵的落後。我逐漸沉溺在曼谷泰不一樣的雰圍裡,馬不停地貪婪地奔波於曼谷不同的角落,希望用自己的眼睛記錄下一切,一邊遊走一邊記 錄,現在再看回那時候的流水賬都會大罵我到底在寫甚麼。四 不要被泰孤獨的情緒吞噬如 之前提過一樣,一個人在外難免會有情緒,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剛到曼谷不久後,就是我的生日,雖然在中國我也沒有過生日的習慣,不過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度 過,並且在剛到泰國不久,還沒新圈子時,想找個人吃飯也不行,不禁有點失落。不過在網絡發達的社會下,縱使身處國外,也還是可以即時收到另一國度的祝福。 我們總說越長大越孤單,事實也如此,隨着年齡的長大,我們的生活重心也一直在變化着。如日劇《求婚大作戰》中健三他們一樣,脫離校園生活後的我們,不在同 一個課室後,大家的生活開始變得沒有交集,開始在新的地方展開新的生活。想起高中的語文老師老王曾說過過生日就是給自己的死亡又一個倒數,也想起高中那時 我因被邀請參加某某的生日聚會而想破頭得送甚麼禮物,即使在學生年代時生日已演變成各種奇葩的聚會,不過當一個人獨自在外過生日時,心裡卻十分復雜,也許 這也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不是有另一句話是說我們總在練習習慣自己一個人嗎?是的,回想起來在隨後的日子裡,一直到次年的春節,我也只 是獨自一人,不過經過一個人的生日後,我慶幸自己沒有被泰孤獨的情緒吞噬,在中秋節獨自一人去吃了難吃的榴蓮月餅,一個跨年倒數,一個人宅在中國城假裝過 新年,一個人跑去買湯圓但最終買不到地渡過元宵節,在中國傳統節日裡除新年有跟泰國友人一起聚餐外,似乎都是一個人,可是一個人也並不代表孤單,相反跟別 人一起也並不代表不孤單,孤單與不孤單因心而生。在 生日的那天,坐在電影院裡的我,看着只有英文字幕的泰文版《親愛的伽利略》,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女生獨自的歐洲經歷,當畫面來到小C 的父親爲她送行時,我卻不禁想起自己的母親,小C 深深地擁抱着她的父親,相比自己又有多久沒好好地擁抱過自己的父母呢。在臨走的那天,我並沒有讓母親來送行,因為不想她那麽累奔波到機場,然後又得獨自回 家,也許孩子離開家的那一刻都會懷着興奮的心情,可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他們應該有着許多不舍吧。既然一個人過生日,那就來個自拍吧,首選 地點就是在曼谷的 Silom,也就是 Sala daeng,粵語音譯的話是屎隆和撒拉訂,以粵語音譯的話還是有那麽一點意思的。在粵語裡隆是指洞穴,那屎隆加起來就是菊花(你懂的),而撒拉訂包含了撒 尿拉屎訂房三者的動作,好吧,不得不承認這裡是我腦補了,但是綜合來說 Silom 除了是曼谷的 CBD 跟小夜市外,這裡還是紅燈區,我把它簡稱爲色情街。Silom 的白天跟夜晚全然不同,白天走進這裡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日文廣告牌,一不小心還以往自己在日本,而當夜幕降臨後這裡又搖身一變,Hi 翻天,各種酒吧,各種艷舞,各種乒乓 Show(色情表演,兒童不宜),各種感覺很山寨的夜市商品,反正各種吃喝玩樂應有盡有。並且晚上如果是單獨一個人行走於此的話,一般都會被皮條客跟上, 一直不停地跟我說着乒乓 Show,剛開始我並不知道他講的是甚麼,也許他也意識到,隨即馬上就掏出一本色情相冊,不過之後在網上總看到有遊客在曼谷看這些色情表演時被騙的經歷, 在此還是呼籲大家不要隨便跟皮條客走,因為他們拉你去店裡是有回扣的,如果你被拉走然後又不消費,那結果也許未必會很好,所以在外還是需慎重。那一年,看 表演的話一般在 300 至 350 泰銖左右,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漲價。另外需要注意這種表演很重口味,除非你想突破自己,否則還是算了。不過 Silom 的帶色表演還是很全方位,除了有女性表演外,還有男性表演,偶爾我都會想說如果是一對情侶一起去曼谷遊玩的話,大可男女分開各自各去觀賞,前提是你們怕尷 尬的話,然而其實也有很多情侶以欣賞的角度特意前去觀賞喇。在 女性表演的主幹道後面就隱約隱藏着這個基友的聖地,非基友的男同學們可別走出,因為你一走錯了,大概也出不回來了。在剛接觸曼谷時,泰國偽娘跟基友無處不 在的高頻率讓我震撼,同時也讓我感嘆泰國的開放性,作為一個傳統的佛教國家,他們並沒有歧視同性戀,也沒有歧視異性戀,各種同志,各種拉拉,各種變性人在 往后的日子裡總會與我的生活擦肩而過。 生日在色清街拍照純屬意外,不過在這個燈箱拍攝時,突然有個陌生老外跑過來搭我肩,突如其來的勾搭把我嚇到了,我只能尷尬地表示無法接受,然後趕緊拍完閃人了。其他更新,請看回覆……拼途网友回复:亲爱的伽利略啊,好喜欢这部电影,LL你是09年去的?繁体字看的眼睛都晕了拼途网友回复:不好意思,因為人在香港,所以打的都是繁體,為此造成不便,十分抱歉。是的,我是 09 年時去的。拼途网友回复:哈哈,清楚真好,求详解拼途网友回复:没有不便,呵呵。现在再去一次吧,09年跟现在肯定变化好大啊。拼途网友回复:五 泰陌生還是太熟悉我想任何人在新的環境中,總會想找個圈子加入,在曼谷的我也不例外。在去曼谷前,總會聽到他人說泰國很多潮州人,在中國城用 潮汕話就可以了,然而這只是傳說。相反在曼谷有很多廣西人,當然華人也不少,不過我所見到的還是廣西人居多,這就衍生出究竟我是要加入華人圈子還是泰國人 的圈子呢?一邊是泰陌生,一邊是太熟悉的華人,如果跟泰國人打交道,那我應該可以增加自己對泰國的瞭解;而如果繼續跟華人打交道,那我就不用擔心語言上的 問題。往往在新環境中,我們都會往自己熟悉的人群走去,正如許多留學的朋友最後也跟我說他們在國外的圈子也還只是中國圈子而已。可對於那時剛畢業的我,只 想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盡量去改變一下不濟的現狀,心想着難得出來一回如果還是跟華人打交道,那也沒多大意思,再者不懂泰語的我一直使勁讓自己無時無刻講英 文(原因梢後再解釋)。雖然內心是這麽決定要主動去加入泰國人圈子,但是連華人都不認識又怎樣去接觸泰國人呢?左 想又想,我步入他們當地的校園,恰巧看到大學校園裡的旅行召集,想都沒想我就拿起電話打了過去,用英文表示想加入後,就這樣認識了第一群泰國學生。這次旅 行是大學旅行社團所舉辦的一次常規旅行,兩天一夜跑去大山(曼谷近郊的一個國家公園),在去程的車上,由於他們都是社員,也就是早就認識,而我一個外國人 也不懂泰語,坐在他們的面包車上還蠻尷尬地,他們一個勁不停地聊着泰文,只恨我自己不能明白他們在說甚麼。這時 Jo 竟然用國語跟我打招呼,放空中的我瞬間又被拉回到眼前。看着眼前這位廋廋的男生,我驚訝着為甚麼他會懂中文,一邊笑着回應他的話,後來他告訴我他的中文是 在大學時跟一個北京的老師學的,所以偶爾會出現一些兒化音,不過他說後來北京老師回國了,也就很久沒說中文了,雖然他的中文口音怪怪的,不過基本溝通是沒 問題。Jo 的存在讓我覺得大大地拉近了跟大家的距離,因為 Jo 的關係也就認識了 Bao 和 T 還有其他一些已經不復存在的同學了。他們這一批大多都是大四的學生,而我又剛好大四畢業,年紀上也相差不遠。剛步出校園的我雖然肉體不在校園,可總覺得我 的靈魂還在校園裡,自然而然很快就跟他們打成一片。不 過大學四年裡,我卻從來沒有跟朋友們因為旅行而在外夜宿,想到這裡我的大學怎麽那麽不青春啊!可惡,大學時的我只是一名吃貨,被冠上美食達人的我,根本不 知道旅行的美好,根本不知道我應該把錢拿去旅行。而大學期間,也不知道為甚麼所在的班級會是那麽的黑暗,分班前的非專業班裡發生着各種班幹部內鬥問題;分 班後又因新班長只爲拿獎學金而硬當班長,毫不負責任下最終成為一盤散沙,四年裡毫無班級聚會,毫無班級出遊,畢業旅行也就更不用說了。這次的夜宿雖然身處 國外,雖然相伴的並不是中國人,可是我的內心卻是興奮得無法用言語形容。即使語言不同,可是大家的笑容卻是相通的。半夜裡,與大家玩着紙牌,玩着一些十分 平淡十分無聊的遊戲,笑聲卻一直沒離開過。這 個深夜成為我跟 Jo 和 Bao 相認識的起點,也成為我們生活中產生變化的苗頭。在《蝴蝶效應》這部電影裡,所描述的正是因為一點點小的事件所引發之後一連串的變化,而由於我出現在他們 的生命過程中,Jo 跟 Bao 在之後都有來到中國,Bao 在隨後的一二年跑來廣州留學學習中文,並爲自己取名寶貝(笑);相隔不久後 Jo 也踏出他的腳步第一次前往中國來旅遊。也因為他們出現,曼谷也成為我每年必去的地方之一,仿佛是我的第二個家鄉。拼途网友回复:變了好多喇,我4月剛剛去完拼途网友回复:哈哈 LL头像一看和你本人真相似啊,不错拼途网友回复:六 我是中國人也是外國人想 必曾在國外呆過的朋友也應該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外總會存在身份不明瞭的問題。可是當一般的歐美人知道我不是泰國人後,總會先問我是否日本人、韓國人、台灣 人或者新加坡人,可就是很少問我是不是中國人,也未曾被問過是否香港人。似乎在外國人眼中,亞洲人似乎都是一個模樣,每次被他們問到這種問題時,我總會直 截了當的說我是中國人,來自深圳,偶爾能遇上幾個好聊的,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對中國存在反感的,不過也有一些看好中國的外國人。除了在外國 人眼中存在身份不明瞭的現象,我在泰國人總似乎也出現這種問題。走在曼谷的大街小巷上,經常會遇到一些來問路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十分驚訝地搖頭並感 到無奈,不過後來我發現這件事其實也很有意思,隨後我就微笑着耐心地聽完他們說的泰文,久久才開口回話,但卻是「Sorry, I can't understand Thai.」,每次我講完我都很想笑,在泰國我可是外國人呢。問路的泰國人一般都是先是驚訝,然後又笑着走開。既 然有被外國人跟泰國人問路,那中國人當然也會有,而我在他們眼中又突然成了泰國人,有次在夜市附近被一對長得很好看的情侶問路,他們拿着金光閃閃的旅遊攻 略書。當他們來問路時,我就知道他們是香港人,因為香港人都總拿着那本封面金光閃閃的旅遊書,超好認,也許是書賣得太好了。那對情侶禮貌地用英文問我路, 而我卻用粵語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也是驚訝地看着我,然後我才表明我的身份,知道我不是泰國人後,他們也笑着告訴我他們以為我是泰國人。而這句話,我也並 不是第一次聽到,如某次在 BTS 上遇到一對台灣的母子,他們是跟團來旅遊,因為酒店在機場附近,有點偏僻不懂得回去,剛好又問到我,還好問對人了,因為她也不怎麼懂英文,我又瞬間轉成中 文模式,這她才知道我是中國人。因此,在泰國我即是中國人,又是外國人,也是偽泰國人,這麽多重身份加再一起,那我到底是哪國人?好吧,我們都是地球人。拼途网友回复:七 忠於自己就要學會拒絕曼谷的溫度慢慢地融化了我的心,漸漸地我也就習慣我的「獨男」生活。獨自在外除了語言上的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就是開銷問題,既然已經畢業了,也就不想跟家裡拿錢,但在非英文國家的泰國我又能幹嘛呢?跟不少留學生一樣,我也渴望找到兼職,幫補一下自己的生活費。在曼谷,我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就是 TCDC (Thailand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這個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位於 Prong Phong 站的 Emporium 百貨公司頂樓,除了時不時有展覽外,另一個就是它如圖書館般的雰圍,讓我在悠閒的日子裡總喜歡在那感受外國的創意文化。在 TCDC 宅久後,也就發現他們在洗手間走廊上的公告欄,上面時而會有一些兼職招聘,只可惜大多都是泰文版。最後的最後,我還是經過一個廣西人的介紹,而第一次接觸 到一所中文語言學校,在與台灣的老闆會面後,得知她二十多年前因為在美國留學而邂逅現在的丈夫,還真是嫁雞隨雞,結婚後也就移民到泰國。看着眼前四十有幾 的中年婦女,卻講着滿口超嗲的中文,忽然讓我渾身雞皮,總覺得很不協調。得知他們在招一個中文老師後,我也蠢蠢欲動了,之後又被帶到 Asok 站的一所小孩學校與另一個印度老闆會面,在現場裡除了我之外,還有四五個來應聘的歐美老師(他們教英文),清一色女人。印度老闆讓我們幾個應聘者圍着課室 跳舞跟做一些與小孩互動的動作,並唱着一些英文歌(可那些英文歌我完全不會唱),當歌曲停頓時,我們就要講出一個詞來教小學生。試教後,我才深深地知道自 己並不是教小學生的料,並且對着歐美人瞬間就放不開了。因為是別人介紹的工作,本來也不好意思不去,死盡說服自己挑戰自己忍忍就可以賺到錢了,可是內心還 是一直覺得做這種事會不開心,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做不開心的事。可是我們總是這樣,總是過着一些隨便的生活,我們坦然地接受家裡的安排,就好像許多人都只是在讀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勉強地做着朋友們認為我們應該做的 事情。我們總聽到這麽一句話「我最討厭父母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了。」,那既然如此,為何我們又要過着隨便的日子,又為何我們不能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未來 呢?問題就出在我們總是那麽地不懂得拒絕別人,例如當朋友被問到吃甚麼時,我們總會聽到隨便這個答案,可是許多人明明心裡就想吃某樣東西,卻又不懂得拒絕 朋友的邀請而接受;又如父母所安排的學科,明明自己更喜歡別的專業,卻又不懂得開口拒絕父母的意見,結果就是大學時有不少同學一直在轉科。雖然人有時候真的好矛盾,明明就是說要找兼職幫補生活費,可當有一份兼職放在自己眼前時,又嫌這個兼職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工作,那當初又為何要去嘗試呢?也許 跟林一峰《遊子意》歌詞裡的「每個選擇都會有遺憾」吧,不過後半句卻又是「每個遺憾都有轉機」。是的,也許是獅子座性格爆發的我,最終也不能強忍地去幹自 己不想幹的事,跟廣西人和台灣老闆說了抱歉後,也就沒有接受這份工作。學會拒絕也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拒絕並不等於放棄,拒絕也並不等於否定,拒 絕只不過是忠於自己,只不過是去做另一個選擇而已。在不久後,我就接到另一個教粵語的工作。這次是另一個華人朋友介紹的,雖然之前說過我盡量加入泰國人的 圈子,不混華人圈子,但並不是指不去認識華人,只是想說在外不要天天跟華人宅在一起而已。古語云出門靠朋友,在外在所難免會有需要他人的地方,當他人需要你的時候,也應該伸出我們的手去幫助他人。在畢業的那一年,我也跟許多憤青一樣,覺得動用關 係的人太可惡,當別人拼死拼活地努力着,他們卻走了捷徑一步登天,深深地鄙視着關係。可是多年後的今天,我才知道關係是如此難能可貴,那麽地稀罕,被社會 磨滅到已無棱無角的我才知道關係並不是想要就有,懂得用關係的人真的可以少奮鬥幾年。正如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潔伊在她的《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對關係進行了一番清晰的闡述,往往關係能讓我們得到意料之外的東西。並且她還指出我們不太常聯繫的人也許對我們的幫助更大。拼途网友回复:所以楼主这个比起游记,更是体会哦拼途网友回复:是的,這應該不叫遊記了。拼途网友回复:八 泰語粵語傻傻分不清楚與友人餃子坐在回曼谷的車上,中途突然被一群泰國警察攔下,只見他們要我們出示證件,雖然我也不知道發上甚麼事,但還是 照他們的指示把護照給遞上了,因為餃子懂泰文,所以她跟泰警一直在說話,而當泰警知道她在泰國最好的學校朱拉隆功大學當交換生時,驚訝地竪起拇指,對餃子 說了一聲勁(粵語發音),然後就微笑着表示檢查結束,歸還證件給我們後又離開了。在他們說聊的話中,我只聽懂勁這個字,我就問餃子剛剛泰警是不是說她讀朱 拉隆功大學很厲害,她點了點頭,我也笑了笑,泰國的厲害跟粵語的厲害發音可是一樣呢。之後還發現泰語的雞跟粵語的雞發音一樣,不知道是否從廣東流入的呢, 可是當語言相通後,我又覺得有種莫名的奇妙。坦 白說,偶爾我也覺得泰語的發音跟粵語的有那麽一點像,時常在路上會聽到一些類似粵語的談話,可當我恍過神來,才發現他們是泰國人而不是廣東人,而我聽到的 也只是泰語。是的,出門在外,當聽到自己所相熟的語句後,就會格外地親切。不過相對泰語我還是更喜歡粵語,所以當琳介紹相學粵語的 Ben 給我認識時,我十分樂意接受這個大齡學生。一般來說,在泰國學中文的,幾乎都是普通話,甚少聽到有人要學粵語。在見到 Ben 後,我才知道他是打算到香港發展,那也難怪他不學普通話而學廣東話。作為愛粵語人士,為推廣粵語出一份力,尤為開心,然而原來教粵語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 事。Ben 雖然是泰國人,不過卻從小移民德國,因而他的英語講得不錯,泰語他能說,不過似乎不太會看,近年來因為家族生意又回流到泰國,可是他說泰國的節奏太慢,他 總覺得不太適合自己,這也就是他為甚麼想去香港發展。聽了他的目的後,我就更想把粵語傳授給他。在教他粵語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家教這種東西真的沒甚麼 用,雖然我也在努力的教,可是沒環境就是沒那個環境,一周教一次的效果作用也不大,並且很多時候他也會跟我聊其他事去了。想想大學時,大家都拼命地去做家 教,原來家教的錢真的很好賺,那些年還真的有不少同學去忽悠別家的小孩。Ben 似乎也是出生在富二代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的朋友是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