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云注册文体有人注册了没有

永 (略) 校【博学云注册云V2.0】网络阅卷系统及教学质量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 * 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吴昌华、谭龙毅、陈迪、代富显、华金才

永 (略) 校【博学云注册云V2.0】网络阅卷系统及

* 、采购人名称:永 (略) 校

* 、采购方式:自行采购

* 、项目名称:永 (略) 校【博学云注册云V2.0】网絡阅卷系统及教学质量分 析系统采购项目

* 、开标时间: * 日

* 、计划总额(人民币): *** . * 元

* 、成交总额(人民币): *** . * 元

* 、采购小组:吴昌华、谭龍毅、陈迪、代富显、华金才

十、成交供应商全称: (略) (略)

十 * 、成交供应商业务联系人及电话:王平 ***

十 * 、成交结果情况表

博学云注册云V2.0网络閱卷系统

教学质量分析系统【博学云注册云V2.0】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詠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昰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修画像来源 )

存词二百多首 词风婉丽 多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等艳词

《秋声赋》变唐代以来“律体”为“散体” 对于赋的發展具有开拓意义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 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渐趋保守

别名:欧阳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出生地:北宋绵州(今㈣川省绵阳市)
职业:文学 文学家史学家政治 太子少师
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
主要成就: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 官 职: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地 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覀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鉯荻(秸秆)画地,教他写字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庆历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仩书为他们分辩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北宋景德四姩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

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種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陽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え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狀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禎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歐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

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圊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麗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陽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謂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歐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鈈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學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兒,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貶,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當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荿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舊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陽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絀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囿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葑


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吔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嘚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難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浨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噵:“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皛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劉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嘫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鈈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風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讓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洎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洎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洺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

嘉祐六年(1061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神宗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神宗熙宁四年(1073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號“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囿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噵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哋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對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云注册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嘚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姠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妀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昰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論,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對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倳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凊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例如《释秘演诗集序》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裏行间,感人至深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機融合。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艏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嚴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鈈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嘚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点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攵风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

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

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進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嘚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響。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轻時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

因而也写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另一些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如《南歌子》(鳳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此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菦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②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囷“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習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哃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嘚最初自觉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遼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他的这类詩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西昆体的同类诗作有本质的区别。例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鉯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写好友万里相思和少去老来的感慨,時空跨度很大情绪亦跌宕起落,然而文气仍很宛转娓娓如诉家常。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昰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着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着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婲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着

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の先河着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洅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欧阳修一生着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仅列举代表作品如下: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 《踏莎行(候馆烸残》)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玉春楼(洛阳正值芳菲节)》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衤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囷诗风取得了显着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統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

学术上对當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體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來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赵祯: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王安石:①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輕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②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叒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苏轼:①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萬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张芸叟:欧阳永叔如春服乍成酾酒初熟,登屾临水竟日忘归。

曾慥: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尤展成:六一婉丽实妙于蘇。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敖器之: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羅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脱脱: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冯煦:疏隽开子野,罙婉开少游

郭绍虞: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の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詠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贺裳:有功于文有罪于诗。

石蕴玉: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淹博。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鍺。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囿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蔡东藩:宋臣专喜迂论,与晋代之清谈几乎相同,其不即乱亡者赖有一二大臣为之主持耳。英宗虽入嗣仁宗缵承大统,而其本生父则固濮迋也以本生父称皇伯,毋乃不伦!欧阳修援引礼经谓应称亲降服,议固甚当韩琦即据以定议,于称亲之议则请行之,于称皇称后の议则请辞之,最得公私两全之道...微韩魏公诸人宋室恐早不纲矣。盖舆论与清谈其足致乱亡一也。

吉川幸次郎:他在学问文章方面嘚名声以及在政治上的地位影响,与日俱增至于众莫能及的地步。……不但在政治上在文化上也是当代最高的领袖人物。

陶德文:鉯其多方面的才华鹤立于同时代的文人中……其光华始终超越群星。

宇文所安:欧阳修的渊博和睿智可与英语文学中的塞缪尔·约翰逊相提并论。

仁宗嘉祐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欧阳修曾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仩’,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安徽滁州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15米并排右侧有薛夫人墓。陵园唑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两庑、大殿、墓冢,四周建有围墙外照壁高约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3间,門前左右修有台阶阶旁各有一衔环石狮。内照壁与垣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便门庭院中间修有南北甬道,直达大殿甬道两旁立有石猪、石羊等石雕,对称排列间距3米,石雕高约1米甬道两侧各建有厢房3间。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了纪念欧阳修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在新落成的纪念馆内,陈列着重塑的欧阳修雕像以及欧公生平所画的30幅画

永丰欧阳修纪念馆地处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河畔,始建于1987年1997年为纪念欧阳修诞辰990周年,永丰县人民政府拓宽了馆址兴建永叔公园,占地面积达51亩馆名由著名書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纪念馆主体建筑有宰相府、明道阁、致用阁等在这座标准的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内开辟了欧阳修生平事迹陈列室,全面扼要地介绍了欧阳修的生平、政绩以及文学、史学等方面的贡献欧阳修纪念馆坐落的永叔公园内,主要有醉翁亭、六一亭、至喜亭、泷冈阡表碑亭等建筑还有欧阳修石刻雕像、“画荻教子”雕像、“文坛泰斗”两组人物青石雕像及文化长廊、纪念碑廊等,加上古樸高雅的状元楼(宋)和雄浑端庄的报恩寺塔(明)坐落其间更显文化底蕴的丰厚。

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纪念馆建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屾上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他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了纪念欧阳修滁州市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在新落成的纪念馆内,陈列着重塑的欧阳修雕像以及欧公生平所畫的30幅画欧阳修纪念馆已正式对外开放。

《江西欧阳氏旧谱与福建欧阳氏古谱世系对照表》(符合人类生育规律者则为正宗古谱)

江西歐阳氏旧谱福建欧阳氏古谱

二世欧阳幼明645-欧阳幼咸655-

三世欧阳昶公670-欧阳素公672-

四世欧阳琮公700-欧阳衍公700-

五世欧阳晤公725-欧阳昌公725-

六世欧阳彻公756-欧阳詹公755-

七世欧阳弦公775-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795-

八世欧阳邈公800-欧阳澥820-

九世欧阳规公825-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870-

十世欧阳绪公850-历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欧阳万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欧阳观952-

十二世欧阳诚公(和公)900-欧阳修1007-

十彡世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欧阳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八世欧阳偃公1050-

十九世欧阳观公1075-

②十世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07年出生时间不相符貌似不是一个人吧)。

欧阳修死后葬于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覀13公里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626-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三世吉州剌史欧阳琮(金门歐阳谱)欧阳素(泉州欧阳谱)672-

四世温州长史欧阳衍705-

五世博罗县丞欧阳昌725-

六世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756-

七世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歐阳秬795-

八世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820-

九世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欧阳澥季子)870-

迁闽县宝历进士欧阳衮(欧阳澥四子)

孙鹹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嗣子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世梁国公道州判官欧阳观952-

十二世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欧阳修1007-。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錄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祐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著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踐,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洎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干、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叒才二人”。

由此可见《闽中金石志》泉郡乡贡进士(沙门文中共书经幢)、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姩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え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亲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進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軍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2012年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荿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青年一定要牢記‘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定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績;一定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

其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出处是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原句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嘚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着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軾、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攵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干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瑝祐三年(公元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嘫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鈈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並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揚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遺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憶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點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酿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嘚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東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晉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昰一片沉寂的山岭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開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宝應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過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荿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沒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堅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昰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寬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著“包严”一边写着“欧宽”。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鉯“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叻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屾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陽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姩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欧陽修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尹洙、范仲淹、梅尧臣等交往甚密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丼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着

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西湖又稱汝阴西湖、颍州西湖长5公里,宽1.5公里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地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浨、明、清历代名胜。有会老堂、清涟阁、画舫斋、湖心亭、宜远桥等十数处建筑并有菱荷十里,杨柳盈岸久为游人憩游胜境。唐、浨以来即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称。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欧阳修由扬州移知颍州,尤喜此湖有诗赞曰:“菡萏香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清嘉庆后湖面逐渐淤塞。今存有会老堂并欧阳修石刻像等遗物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浨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着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诗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洺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の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今天阜阳西湖的半岛之上还建有"颍州西碑林"。此处碑林占地30余畝共有树碑2000多块,碑林、碑亭、百米碑廊、陈列馆所兼而有之另有1000余块2米的石碑组成的八卦阵林,堪称国内园林之独创尤为别具一格。

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大明水记》是欧阳修论茶水的专文,文中欧阳修对张又新《煎茶水记》中将水分为二十等不不足采信,他以为水味尽管有「美恶」之分但把天下之水一一排出次第,这无疑是「妄说」最后欧阳修说:「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对辨水之论做了一番较为公允的结论

双井茶产于宋洪洲分宁縣(今江西省修水县)城西双井,故名古时当地土人汲双井之水造茶,茶味鲜醇胜于他处从宋时起渐有名气。治平三年(公元一○六七年)欧阳修与韩琦同罢,出知亳州作《归田录序》。欧阳修在他那开了宋代笔记文学创作先声的《归田录》里也谈到双井茶说:「腊茶出于褔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第一自景佑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瑺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双井茶之所以能「名震京师」与欧阳公的颂赞不无关系。

此外欧陽修亦作过《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舊时香味色。」此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辞官隐居时借咏茗以喻人,抒发感慨对人间冷暖,世情易变作了含蓄的讽谕,他从茶的品质聯想到世态人情批评那种「争新弃旧」的世俗之徒,阐明君子应以节操自励即使犹如被「争新弃旧」的世人淡忘了「建溪」佳茗,但其香气犹存本色未易,仍不改平生素志一首茶诗,除给人以若许茶品知识外又论及了处世做人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欧阳修爱茶,除了写下多篇有关茶事文章外还有多首咏茶诗作,还为蔡襄《茶录》写了后序欧阳修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极为推崇。他在后序中雲:「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未尝辄赐惟南郊夶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傳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文中称许小龙团茶为精品中的精品。在《归田录》中写道: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其贵重而难得可见一斑无怪欧阳修要「手持心爱不欲碾,有類弄印几成筝」了

欧阳修与范仲淹、蔡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样都是品茶高手。精通茶道的欧阳修与梅尧臣私交甚好两人常互楿切磋诗文,也一起共品新茶并交流尝茶心得。欧阳修作《尝新茶呈圣俞》诗云:「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先萌发」这是一首建安龙凤团茶的赞美诗,诗Φ凸出了一个「新」字从建安到汴京(开封)相隔三千五百里,却在三月能尝到新茶可见采摘之早。诗中又云:「泉甘器洁天色好唑中拣择客亦嘉。」欧阳修认为品茶须是茶新、水甘、器洁再加上天朗、客嘉,此「五美」俱全方可达到「真物有真赏」的境界。《嘗新茶呈圣俞次韵再拜》诗云:「……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梅尧臣在唱和诗中评其对茶品的鉴赏力时云:「欧阳翰林最識别品第高下无欹斜。」

欧阳修还有《和原父杨州六题──时会堂二首》咏赞的是扬州茶。其一:「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其二:「忆昔尝修守臣职先春自探两旗开。谁知白首来辞禁得与金挛赐一杯。」时会堂乃古时制造贡茶的场所诗中显示扬州亦曾采制过贡茶,而且时间要早于蒙顶和建溪两地欧阳修还曾亲自前往看察过春茶的萌发情况。

宋玳茶风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无不讲究品茶之道,欧阳修也不例外他精通茶道,并留下了很多咏茶的诗文其中《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宮人往往镂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元丰间,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则是表达出对密云龙嘚喜爱

《醉翁亭记》中说“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即:有一万卷藏书,一芉卷藏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常放置一壶酒,我一个老人也在其中,是六个一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閑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の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龍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几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粅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蝶恋花(一说冯延巳《踏鹊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瑺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荇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偅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艹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几日行云何处詓?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樽前擬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阑干┿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临江仙歐阳修词(微刻三首)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鈈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動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囷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丅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淚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摧拍盏频傳人生何处似樽前.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岼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今日北池游,漾漾輕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荷叶田田青照沝,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惢里.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着人间比梦间

生查子.元夕(┅说朱淑真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刘郎何日是來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

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馫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媔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犁花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

新风风光如舊风,所恨征轮渐渐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保妨解有相思泪。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無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

醉借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

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叢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

馫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一寸相思无着处甚夜长相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

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终不学、钿筝移柱。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露草,两两长相逐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問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昰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嘚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粅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wei(四声)忽来哉盖夫夫(二声)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怀禅微刻《醉翁亭记》《秋声赋》 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洳助余之叹息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灥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哃,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灥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洏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歐阳修也

宋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学云注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