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复杂的教育公正问题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最新当前中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1当前中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张晓亮(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教育公平是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中就蕴含的这一思想,进入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基本要素,教育问题,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我国而言,教育公平问题更是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育必须彰显公平这一理念,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必须得到保障,教育公平能否实现,关系到现代教育制度能否建立、社会贫富差距能否缩小、社会公平能否推进,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要在 2020 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系到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有关数据和新闻报道,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模式不适应人的个性化培养、弱势群体子女难以接受到优质教育以及教师行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瓶颈,以此为基础,结合教育公平的内涵,提出了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应遵循公益性、差异性、补偿性、法定性和科学性原则,认为我国应当尽快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投入结构、扭转应试教育局面、建立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并完善教师行业的相关福利待遇,从多个方面入手,推进教育公平。关键词: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对策建议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结2构不断优化、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教育的服务能力得到发展,但与之伴随的是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逐渐增多、对教育的需求大幅提升、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教育的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的供给现状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阻碍。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即是要求之一,这一要求的具体内容包括: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就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学术界、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象。在现代社会,教育是法律赋予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权的重视,国民的人权意识逐渐增强,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认可、实现向上流动的基础,因此,人们对公平的受教育权的追求成为必然,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为所有问题的核心。而我国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也秉承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使公平服从于效率,认为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教育才有充分的物质基础,教育公平才能实现,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指标主要体现为教育规模、教育投入、学习成绩等,如何实现获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享受到高质量教育机会的均等是世界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难题,对于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加困难,有限的教育资源很难兼顾到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因此,确立合适的教育公平理念就显得更为重要,胡***同志曾这样强调和谐社会中的公平问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上重要地位,又要清醒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其效率,认识到只是有限的相对公平”①。城乡间、区域间、不同种类和级别的学校之间无论是在教学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有明显的差别,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教育质量令人担忧,教育***现象屡禁不止,人才选拔机制公平性不够、教育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都①李君如. 什么是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的初衷在于完善人类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于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推动健康、有序的社会流动,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显然,我国目前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不仅没有缩小差距,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经济社会中不平等程度的急剧扩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而教育公平必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公平,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公平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之间的转化将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关注和研究教育公平问题,一方面可以为完善我国教育公平理论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教育公平,激发人们追求教育公平的意识,同时还能够为我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综述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哲人,他在《理想国》一书中对公平教育的涵义进行了阐述,首先,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为此,必须摆脱社会地位、种族、经济状况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向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其次,个人能力的发挥要有益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妨碍他人的发展。随后,亚里士多德补充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提出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这些朴素的思想都体现着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二战之后,西方国家进入了稳定的和平时期,致力于经济社会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品,而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48年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将受教育权确认为一项基本的人权,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①,这一规定成为此后西方社会追求教育公平的理论和政策基石,在整个教育公平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罗尔斯有关公平和正义的研究对教育公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认为公平可分为“均等性”公平和“非均等性”公平,前者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地对待相同①《世界人权宣言》. 新华网.http://news./ziliao//content_698168.htm者”,是一种横向的、水平方向上的、平均性的公平;后者的核心理念则是“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是纵向的、垂直方向上的、非均等的公平。在此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保证公平实现的三条原则:“第一,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与他人相同的、广泛的自由;第二,平等公正原则,即不均等待遇的获得应该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第三,差别性补偿原则,考虑到个体间起始状况的不同,如占有财富的多少和收入高低的不同,应通过补偿的方法保证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者的利益,只有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正义的社会。”①西方各国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纷纷出台并实施了很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增加,为了真正了解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相关学者和机构对此展开了大规模的、详尽的实证调查。1966年英国的《普洛登报告》、1966年美国的《科尔曼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各国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系列研究报告》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实证调查研究成果。科尔曼提出了判断教育公平的四项标准,即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接受教育的过程均等、受教育的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投入和产出是衡量教育机会均等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如果仅仅把平等的教育资源投入看做是教育平等,那么会最终导致任何一个人都得不到真正的教育,切合实际的教育公平应该是“通过教育这个过程能够降低外部环境因素对不同学生的不平等影响,从而达到减少这些因素对孩子未来的成年生活的不良影响”②,目前应该把衡量重点转移到超脱家庭背景之上的学生学业成就,即“将学生的学业成就引入到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领域,并在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进行综合分析”③,这实质上意味着教育机会均等在内涵上的转变,即“由平等的学校转换为平等的学生,即从平等地得到条件(投入)同等优越的学校转变为在标准化的成绩测验中有平等的表现(平等的结果)”④。后来,他又专门强调教育公平绝对不是平均主义的平等,不是对所有的人实行同样的制度以获得同样的而结果,如果这样,个人的个性就会被抹杀,差异性难以体现出来,这种做法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①参见:张民选. 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②[美]詹姆斯S 科尔曼. 邓方译. 社会理论的基础[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50 页③马晓强. 科尔曼报告述评—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启示[J]. 教育研究. 2006(06)④[美]詹姆斯S 科尔曼. 邓方译. 社会理论的基础[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47 页5的。。真正公平的教育制度英爱充分考虑到个体在天赋、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给予弱者更多的关注和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托尔斯顿胡森对教育公平进行了动态性的界定,他认为教育公平可分为“教育起点的公平;中间性阶段即教育过程的公平;最后目标即教育结果的公平”①。麦克马洪则将教育公平划分为:相同者受同等待遇的水平公平、不同者受不同待遇的垂直公平和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延续至下一代的代际公平。西方学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理论研究,对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西方学者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证调研分析,发现,虽然教育的规模扩大了,受教育人群增加了,人们获得受教育机会更容易了,但是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大范围存在,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理论内容,还为管理当局把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进一步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依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西方学者研究的不足之处,如诸多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说法不一而已,而且提出的观点过于抽象,现实可操作性不足。二、国内研究综述公平和效率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长期关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术界是从多个学科背景、多个维度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的。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四种,第一,社会学视角: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整体出发,关注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具备该学科背景的学者多是将教育视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研究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国家和社会不同阶层对教育平等、教育发展、教育获得的影响方式和教育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影响;第二,经济学视角:这一研究视角关注的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历史上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致经历了权力公平(以个人、家庭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为依据)、能力公平(以个人的能力为依据)和金钱公平(受教育者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三个阶段,目前,大多数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采用的是后两者相结合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②;第三,伦理学视①[瑞典]胡森. 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J]. .参见:张人杰主编. 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 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第 206—217 页②郝文武.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J]. 高等教育研究. 角: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一个正义的社会必须具有公平的教育,表现为各类教育主体在获得、占有、享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而且社会和国家应该保障人们的这种权益得到实现,教育权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社会选拔机制的不公正是其关注的焦点。第四,哲学视角:这部分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应当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它的内涵在于公平地对待和评价每个教育对象,教育公平与效率并非是互相矛盾的,两者可以同时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教育量与质的结合①;第五,法学视角: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教育公平体现为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这里所指的教育公平不仅包括获得教育机会的公平,还包括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过程的公平;第六,公共财政学视角:教育支出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性教育支出平等应遵循五条原则,即“资源分配平等原则、财政中立的原则、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原则、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原则”②,这五条原则同时也是教育财政公平追求的最高目标。其次,从学者们的研究内容来看,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体现和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第一,我国目前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如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差异等导致的不公平;2、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受到的各方面不同待遇导致的不公平;3、教育体制内部存在问题,如教育特权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科学等导致的不公平;4、教育制度和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如户籍制度的限制、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等导致的不公平。也有学者将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前者主要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个体间的差异等,后者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决策不科学、教育者素质不高等。第二,我国目前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教育存在地区差异,主要指农村与城市、东中西部的教育发展不公;2、各个教育阶段发展不公,即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3、不同群体在受教育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主要是指社会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别;4、目前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并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公平①郑晓鸿. 教育公平界定[J]. 教育研究. 1998(04)②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4 页7的表现;5、教师队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以及教师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待遇不公平等。第三,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1、应当树立起科学合理的教育公平评判标准和机制;2、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普及与提高协调发展;3、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4、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弱势地区的教育发展;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6、探索更加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国内学术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进入新世纪,国际社会日新月异、国内各方面发展迅速,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现代化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学者们从多学科、多角度、采用更多种方法对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力的依据,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侧重于对一般事实和对策的讨论,对教育公平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匮乏;2、对国外相关观点的介绍和借鉴比较多,相比之下,结合中国实际问题,进行详尽实地调查和深度挖掘的比较少;3、研究内容、研究维度、研究方法多有雷同,观点也较为相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较少;4、研究选题显得有些宽泛,针对性不强。第三节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针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本文可能存在的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章,教育公平的内涵及特征。立足于本文的需要,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教育公平的内涵、外延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三章,当前中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间、城乡间、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当今仍“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弱势群体的子女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和教师行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四大方面展开分析;第四章,解决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在前文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推进教育公平应遵循公益性、差异性、补偿性、法定性和科学性原则,然后又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投入结构、扭转应试教育局面、建立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和完善教师行业的相关福利待遇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对策8建议。本篇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归纳和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从大体上把握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中西方追求教育公平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同时还运用数据分析法,整理分析了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地区间、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在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针对性措施。第四节创新之处与不足教育公平已是个老话题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属于历史范畴,因此,教育公平也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本文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教育领域矛盾尖锐、问题凸显,教育法制相对健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结合最新的政策法规、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的,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但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有限、知识结构不健全,分析问题的视角比较狭窄;其次,限于英语水平,对国外文献的研究只能参考中文版的二手资料,导致对国外相关内容的分析可能存在偏差;再次,由于数据获得渠道有限,文中的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还不充分。第二章教育公平的内涵及特征第一节教育公平的内涵一、公平和平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我国从传统社会一直流传至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很容易把公平错误地理解为平等或平均主义,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这两个概念在当前仍是我国教育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要正确地区分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有必要先区分公平和平等两个基本的概念。公平和平等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公平,它9以承认并尊重差异为基础,意味着合理的差异,评价的标准(比如“合理”)往往带有很强的模糊性;而平等则是以较为具体的同样的尺度以及标准来进行衡量的,主要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具有很强的矛盾性,也就是说公平并不总是意味着平等,同理,平等的结果往往也并不意味公平。为便于更清晰的阐述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我们引用日本学者高坂健次教授对公平和平等的阐述,在他的研究里,他把“公平”、“平等”、“不公平”和“不平等”两两分组形成 4 个单元,如下表所示:资料来源:转引自:郑杭生. 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 2001(03)根据他对日本社会调查后的材料分析得知①:1 和 2 两种情况是可以被社会所接受的,而 3 和 4 则不能被容忍的。他又进一步以中国社会的分配模式为例,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1 是公平并平等,与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模式相照应,在这种状态达到了真正实现了公平和平等的一致,但还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是无法运用于实际的;2 是公平但不平等,这正是当前中国“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分配模式的体现,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鼓励一部分人以合法劳动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 是平等但不公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采取“平均主义”分配模式的表现,历史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分配模式是极其低效率的,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终将被淘汰的模式;4 是既不平等也不公平,这会导致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畸形发展,并最终走向灭亡。从以上分析可知,公平与平等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正所谓“平等就是均等和平均,但均等和平均未必公平”②,在很大程度上,一味的追求平等不仅不能实现公平,还很可能造成不公平,此外,公平和平等都属于价值观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追求平等和公平还要考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①参考:郑杭生. 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 2001(03)②郝文武.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08)平等不平等公平 1 2不公平 3 410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社会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①,它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自我完善,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当前,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大众愈来愈加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有关个人及每个家庭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更是事关国家发展前途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关于教育公平的内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各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出发,对教育公平内涵的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种典型观点:1、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一种状态,是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富裕和发展状态”②。在这一观点中,“公平”并不等于“平等”,有效率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公平;处于和谐状态中的平等和效率就像矛盾的统一体,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和转化,平等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惠及每个人的效率,而效率就是能够充分调动每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等。而教育平等具体指的就是外在的教育资源投入、接受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均等;教育效率往往通过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来进行衡量,具体是指一定的教育资源投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和财富。教育投入包括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或学校投入到教育领域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教育产出的具体核算比较复杂也不易量化,因为它主要涉及的是学校培养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甚至也涉及到这些劳动者接受教育后参与社会劳动的贡献值的增长。可见,教育效率要准确衡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追求教育公平既要重视教育平等又必须考虑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关系,也即教育效率。2、教育公平是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当今社会里,教育早已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的特权,它已跨越身份等级和阶级差异的限制,成为了普通大众应有的一项基本权利,1948 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③。公平的教育是社会民主发展的产物,是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一国的①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07 年 10 月 25 日②同上③世界人权宣言. 新华网http://news./ziliao//content_698168.htm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最新当前中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1当前中国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张晓亮(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教育公平是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中就蕴含的这一思想,进入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基本要素,教育问题,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201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专题05&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热点训练(第06期)原卷版&Word版缺答案[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热点训练哲学的基本问题1.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①都未能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均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都坚持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④均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如图所示,在中国古代很K-段时间里,人们都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体现了①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③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论语?八佾》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日:“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材料中孔子的观点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④肯定了“鬼”‘神”的存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我思故我在”B.“形者,有生之本”与“水是万物的本原”C.“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与“物是观念的集合”D.“乐极生悲、沧海桑田”与“指鹿为马、盲人摸象”哲学的基本概念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习总书记这样强调是基于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思想智慧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作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作出。这表明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8.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量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告诫广大青年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②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了世界观就能走好人生的道路③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④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9.钱学森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思想出发,吸取现代系统科学的新成就,针对当代面临的解决复杂性问题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系统学。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C.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0.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1.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它们的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这进一步证明了①认识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意识是人脑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12.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会议期间,在京事业单位放假6天,所有工地停工,11月15日这个本是集中供热的常规时间点也被推迟,北京、天津、河北实行道路同步限行,并与山西、山东等省对所有污染企业停产等措施保证了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APEC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应该如何留住APEC蓝?家里没客人的时候,自己还能享受这些“方便”吗?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材料二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必要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3.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实现人工增雨,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可以改造规律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我们可以用拆字法来解读“赢”:“亡”代表危机意识,“口”代表沟通能力,“月”代表时间观念,“贝”代表金钱意识,“凡”代表平常心。可见,要想“赢”,危机意识、沟通能力、时间观念、资金、平常心缺一不可。这启示我们要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条件③不断突破客观条件制约,实现人生价值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②15.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热不减的同时,又兴起了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留学生队伍越来越低龄化。毋庸置疑,国外有着宽松、灵活、务实的基础教育,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受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将来学成后,报国的意识和对祖国的感情可能会淡薄,而对留学国的感情却日益加深。材料二 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出国留学热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挑战,也是在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材料三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这也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评析低龄出国留学热现象。(2)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3)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蕴含的政治学道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6.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是“嫦娥五号”发射前唯一一次大型试验,发射“嫦娥五号”再人返回飞行试验器主要目的是对“嫦娥五号”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其使命就是给“嫦娥五号”探路。这说明①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再入返回试验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③人的认识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完善④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检验人们认识的正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两次志愿者服务……某校这些举措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某校积极开展此类活动是因为A.真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被推翻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的途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18.2015年2月,两种埃博拉疫苗在利比里亚开始进行大规模人体接种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试验由美国和利比里亚合作进行。先前小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埃博拉疫苗可安全使用。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为什么几乎所有软性饮料瓶,不管是玻璃瓶还是铝罐子都是圆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却几乎都是方形的?右图从一个侧面给出了解释。这给我们的认识论启示是A.实践的需要推动企业对产品包装认识的发展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C.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外包装设计的唯一标准D.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我们的大脑如何创建周围空间的地图?它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导航?这是困扰哲学家和科学家数世纪之久的问题。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约翰?奥基夫、迈一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发现了大脑神经元的空间导航机制。20世纪中后期,奥基夫发现了这一定位系统的首个组成部分,他利用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大鼠在房间不同位置时脑内神经元被激活的情况。30年后,莫泽夫妇发现了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将其命名为“网格细胞”,这类神经元令定位和导航更加精确。三位科学家发现的大脑神经元的空间导航机制,可帮助医生理解阿兹海默症患者丧失空间记忆能力的背后机制。对大脑定位和导航机制的研究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真理和认识过程21.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就业率三个变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这表明A.经济增长与就业互不相关B.认识的真理性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C.真理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22.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时间会议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历程蕴含的哲理有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3.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可吸人颗粒物认定为一类致癌物。确认空气污染可致癌,使得目前对癌症病因的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应毫不拖延地采取行动,减少空气污染。材料说明①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善于改造规律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要重视量的积累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4.“抢红包”是2015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反方:冲淡年味“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难免会让他们失落。■正方:回归本质“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谈谈你对“抢红包”现象的认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5.“快下班了,透露点内幕给大家,最近因为卢布贬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有所降低,你们知道就好,莫声张。”近日,中央气象台在其官方微搏上发的这条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围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是客观的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人们可以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强调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因为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2)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化法治思维的必要性。(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提出三条建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8.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历时长、难度大、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该项目申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矛盾是普遍的,要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③要扎实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④要果断地抓住机遇,实现事物的飞跃A.④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种种挑战,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开创未来。某报这一评论中蕴含的哲理有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不断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30.雾霾大范围笼罩中国城市和乡村。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因为雾霾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为改善这种局面,中国一些城市实施禁燃和禁烧等措施,试图阻击雾霾。目前,中国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已有138个,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536个。浏阳某花炮生产商表示,环保型的烟花爆竹虽然燃放效果好,也比较安全,但是其价格偏高,消费者也不愿意购买。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传统习俗,不能一禁了之,事实上也无法禁止,政府应该适时出台政策强化对环保型烟花爆竹的工艺改进和推广力度,要倡导市民不要燃放高污染、巨响、密集的鞭炮,最大限度地减少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地方政府在限制或者禁止燃放鞭炮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其他欢度新年的方式。以长春市为',按照“不放鞭炮过佳节,送春送福暖万家”主题活动安排,在辖区内开展送春联送福字、挂红灯、拍全家福、拜邻里等活动,努力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无论如何,雾霾已经成为中国全国性问题,如果想呼吸新鲜空气,大家都必须行动起来,选择低碳方式过春节,并形成新的文明的过节习惯。(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环保型烟花爆竹的推广面临困难的原因。(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如何处理好传承民俗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31.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的关于2015年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的通知指出,要系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立法工作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依然很重。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③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3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迄今为止,全世界40多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比如,埃及尼罗河、印度恒河、南美亚马孙河等,但在输水线路之长、穿越河流之多、工程涉及面之广方面,还没有哪一项工程能比得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表明A.任何事物都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B.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D.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33.近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再次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针对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既要在全面治理污染的框架下通盘考虑,进行总体设计,又要突出重点,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这一做法遵循了①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主次矛盾的统一③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②◎D.①③3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题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35.苹果公司成功的秘诀是它通常会重新发明一款竞争对手已经放弃的产品。比如,畅销的消费型电子产品-iPad,它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微软Tablet-PC的一种“延续”。这种做法的启示是A.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B.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时指出,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要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这是因为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靠改革来解决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决定作用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37.日,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人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降落。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中国也成为了第三个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国家。这反映了A.创新就是推翻一切旧的东西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C.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行动方案》对今明两年的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实现节能减排降碳目标,离不开创新。关于创新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④B.③④C.②④D.②③39.中国有一种痛,叫“缺芯之痛”。日,在武汉举行的“2014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与石油并列为第一大进口商品。2014年我国生产了16.3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4亿台彩电,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致使行业平均利润仅为4.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面对当前“国际产能饱和,本土产能缺乏”的现状,中国该如何摆脱“缺芯之痛”?(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创新应持什么态度以及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2)结合材料,就我国该如何摆脱“缺芯之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社会基本矛盾40.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关于二战结束7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公开辩论会。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辩论会并担任主席。公开辩论会的主题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只有真实地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把握未来。材料说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史观③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明天的借鉴④历史是循环往复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4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我们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C.社会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存在43.2015年是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完善司法责任制等四项改革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已在一些地方试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①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②遵循了从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认识秩序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特点④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44.贵州省长顺县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把社区网格化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切人点,启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4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考察时工作人员说,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章共有109个,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审批集中到一起,只需盖1个章。李克强赞许道,109个章变1个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材料表明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促进作用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动力人生价值46.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一批澳门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为国家民族救亡图存而战;今天的澳门同胞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落实“一国两制”,践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为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澳门同胞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这表明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杂问题简单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