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记行式怎样写我日记写自己的优点缺点

当前位置: >>>
我的日记教学攻略
日记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方式。指导小学生坚持写好日记,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习作素养,对习作教学大有裨益,而且有利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小学生日记写作状况不容乐观。翻开孩子们的日记,不是三天两头写同一内容,就是找一本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日记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方式。指导小学生坚持写好日记,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习作素养,对习作教学大有裨益,而且有利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但是,小学生日记写作状况不容乐观。翻开孩子们的日记,不是三天两头写同一内容,就是找一本作文书照搬照抄,或者空洞无物,不然就像怨妇一样抱怨写日记的苦恼。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班上开展的日记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关注心灵,畅谈心情
平时,我们教孩子们的就是&写日记就是写生活,写自己在生活中所听、所看、所做、所想&等类似的话语,压根就没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每天的生活都是雷同的,无外乎吃饭、睡觉、上学、放学,周而复始,哪有这么多事可写?哪有这么多情可抒?所以,我们得寻找一个突破点,找到一个小切口,将他们领进日记的大门。
心研究表明:&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情感涌发之时,人的情绪特别兴奋,思维特别活跃,自然就有许多话语涌上心头,不吐不快。因此,我决定由&心情&人手。我要求同学们在日记的正文前面写一个表达当天心情的关键词,如开心、难过、伤心、感动&&也可以用复杂、说不清、无法言说等间接表达的词语,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想开去,将自己当下的心情真实记录下来,作为当天的日记,由于没有习作框框限制,又是&我手写我心&学生欣然命笔,愉快倾吐。几次尝试之后,我欣慰地读到了让我眼前一亮的日记。
12月19日星期一
今天是班会课,黄老师说要竞选&卫生之星&。作为现任卫生委员的我,可是势在必得。众所周知,自从我担任了卫生委员之后,我班卫生从没有被扣分。不仅同学对我心服口服,老师好几次在班会课上表扬了我。我自信这个&卫生之星&宝座,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可没想到我的自信、我的张狂,惹恼了大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廖玲英&&&开始投票,支持俞超的请举手。&我头低低的,不敢看大家,我知道自己太自以为是了。大家一定不会选我的,结果正如我所料,除了十几个&死党&,其他的人都支持廖玲英了。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垂头丧气地走下台,后悔极了&&
写&心情&,就像导航仪,带领同学们一路前行,轻松地找到日记素材,写下生动的日记。从那以后,我又不断变换方法,由写&心情&到写&观察&,到写&见闻&,到写&感受&,一个个&关键词&,延续着由&心情&开创的消除了日记畏惧心理的习作之路,一路前行,不断丰富着这有&米&之&炊&。
二、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之所以一提笔写日记就发怵,原因之一就是素材枯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提笔写日记时总感到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日记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日记的积累空间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
1.走进书本,多采撷。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积累,学生的日记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每天保证读一小时的课外书。把书中的好词妙句摘抄到&采蜜本&中,定期进行评比展览,小结推介,互相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也积累了许多的语言材料。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之中或多或少、潜意识地运用了积累的材料。我想这就是学生在感悟基础上的再次运用吧!阅读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日记素材也就越多。这样,写日记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日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习作的能力才能在读与写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
2.融人生活,重体验。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流个不歇。&要想让学生写出新鲜生动的日记,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我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积累各种日记材料。比如:掰手腕、唱歌、故事会、背诵会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写日记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我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掰手腕比赛。为了增强比赛的戏剧性,我特意选了一个瘦弱的男生和一个高大的女生进行比赛,比赛前让同学们竟猜谁赢,说出自己的看法。比赛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注意观察选手的动作、神态以及观众们的表现。活动结束后,我又让学生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并说出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学生在玩中学,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具体,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经常组织寓乐于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教室里种植了两株牵牛花,花开了。我引导学生观察牵牛花的花形、颜色,组织学生评选班花,追忆同学们是怎么种花的,然后写下来。因为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同学们的日记令我耳目一新。《&班花&的诞生》《神奇的牵牛花》《教室里的花开了》《心像花儿一样绽放》,不说别的,单凭题目就令我眼前为之一亮。
三、有效评价,促进发展
很多教师在评改学生日记时不是留一个&阅&字,就是写上&内容不具体&等几个字。试想教师的评语都没有新意,学生哪能有兴趣写日记呢?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小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对于学生的日记,我们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评语充满浓浓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提升写日记的兴趣。在写日记评语时,我主要抓住这样几点:
(l)回应学生日记中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有的女孩子觉得父母重男轻女,不爱自己。我这样写道:&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看你每天穿得那么干净,老师就知道你的妈妈爱你有多深。请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弟弟还小,当然需要妈妈更多的照顾。你能理解父母亲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在后来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听话,懂事了。
(2)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深入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有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在传阅《查理九世》一书,有学生问我,可以买这类书看吗?我写道:&当然可以,老师也给女儿买了这套书。聪明的人,总能从书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我也在看这本书,有空我们一起交流吧。&而后,我找到合适的时间,把我女儿的读书心得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他们高兴极了。
(3)适时赞美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让他们能更好地改正。如在《有趣的反拍手背》的日记中,我写道:&游戏过程写得真清楚,看了你的日记,老师犹如亲自参与了游戏,如果能写出感受就更好了,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4)呵护学生的秘密,让学生信任你。偶尔在日记中也可以倾诉烦恼,让学生帮助解决,让他觉得你很信任他。有时也在日记中夹杂图片式的小礼物,以鼓励他们把日记写得更好。
总之,日记是师生建立良好情感的一座桥梁,而教师评语则是这情感燃烧的催化剂。如此循环,学生的日记一定会不断进步。
巴金说得好:&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指出:&要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如此这般,又何愁学生不写日记,写不出好日记呢?一个学生在《日记,为我写作捕上飞翔的翅膀》一文中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也爱上了写作。我的感言是:老师为我插上了写作的翅膀,我要用心去飞翔!&我庆幸,我的日记教学攻略,让学生爱上了写日记。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
[m.lw54.com 提供和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我的日记教学攻略相关推荐
------分隔线----------------------------
微信号 biyelunwen说说自己的优点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renren-inc.com&&&&&&&&&&&&&&&&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戝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030500“”——7000200&GDPGDPGDPGDPGDP90211520138411.980020200011200040&竞争优势面临弱化&&&& &45%170%&&“”&——40, ……Ghazi Abu Nahl300……“”“”11“”“”hub“”“”“”&10%2013131040020136%“”“”“”72004000CEO600(2000)50101015%1.52012**100021&
&希望和出路&&&& “”“”78720360&&&& KLM787787…………&TPOTPO (TRADE
PROMOTION AGENCY)CCC13即是明证。&&……&<p class="MsoNormal" style
&& 一篇中英日美德加法七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和大家分享。(转)看过后,很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担忧,中国的学生守则,看起来很美,我们在培养杰出的公民,守则中什么都包括,全部做到了,简直是圣人。但悲哀的是,没有一句告诉学生究竟该怎么做,每一条都足够学一辈子,透出我们的做事风格——混沌和假大空,所以我们的守则等同于无。在假大空的氛围中,你能期望我们的学生遵守些什么?守则可以理解为要求,其实是底线要求,没有底线,或者底线是天空,都不可想象,都不是对人的界定。&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英国某小学提倡,学生提问题时:举起大拇指!英国小学生守则,也是10条: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10.坏人可以骗。&日本学生日本小学生守则7条: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美国小学生入学美国小学生守则的12条: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德国小学生守则1. 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2. 铃响后, 进入教室3. 要有10小时的睡眠, 以保证精力充沛4. 上课时, 不要和同学说话, 有事可举手, 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5. 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6.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帮助。7. 缺席时, 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8. 如果因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9.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10. 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要将书包整理好11. 考试不许作弊。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 请电话通知学校的秘书, 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3. 如若必须提前离开学校, 要有家长和监护人陪伴14. 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15. 注意交通安全加拿大小学生守则1、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和学校财产。2、出色完成我们要做到的和应该做到的。3、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4、互相关心及在乎别人的感受。5、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法国小学生守则》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不应该 -取笑他人 -伤害他人 -侮辱他人 -闲言碎语 -影响他人学习 -玩学习用具 -损害自己,他人和学校学习用品 第二部分:我应该 -上课好好学习,课后认真复习 -认真听讲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举手发言 -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端正姿态 -进教室前安静放置个人物品 -正确使用的学习用具 第三部分:我有权利 -学习 -犯错并寻求帮助 -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 -完成学习后自己支配和管理学习用品(补充:法国小学除书包外所有学习用具均有学校配备) -课间休息时自由放松
父亲,多想您再载我一程
&&&& 清明时节雨纷纷……
在父亲的坟前,默默地祭奠……望着这周围小山的墓地,冷冷清清,竟只有我一人,那么的静谧,但却全然不觉得害怕。我相信,父亲就在我身边,虽然已经离我30多年了……
想起前两日突然做的一个梦:梦中的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如小时候;搂着父亲的腰,一如小时候。就这样,父子俩穿过了中山公园红绿灯路口,一如小时候,在父亲身后,我望着周边的世界,清晰可见迎面而来的公交车,这一切的场景却是当下,而我也是现在的我,但一如童年,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感受着那30多年来遥不可及、久违的父子亲情,体贴着那份30多年来都未感受的父爱的温暖,遗憾的是梦中我始终都没见到父亲一面……
小时候,父亲骑着那28寸高大的自行车,载着我走遍当时小小的厦门市区。
多少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
有一次我牙疼,父亲带着我去看牙医,回来时还买了块热腾腾的糯米糕,在民族路与镇海路口却被警察拦下,父亲跟警察解释了半天,我至今依然还记得当时警察反驳:牙疼还能吃糯米糕?一时竟让我们无语,好似我们撒谎似的。我早已忘了最后警察是否罚了我们,但留在心头难以抹灭的却是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几十年过去了,仿若昨日,依然在心头,想起来总是那么的美丽。
有一次父亲还没上班,那时还没上学的我,突然不辞而别,也忘了如何逃脱了奶奶的严厉监管,竟私自溜出家门,去找爸爸了,我已忘记当时是否走到父亲的单位,镇邦路那一带旧式骑楼建筑今天依然还在,但每幢看上去却都差不多,儿时的我很快就迷路了,最终只好放弃,往回走,也真是父子有缘,父亲正好带着表哥看病回家,路上竟然我们遇上了,几十年过去,我依然记得那是在思明南路海军驻地附近……
&儿时的我,每天总是期盼着父亲回家,因为每次回家他总会带给我们一些好吃的点心,总是令我们十分兴奋。
也许父亲不知道,多少次台风来临风雨交加,奶奶做好饭等父亲回家,我总是盯着窗外,生怕父亲有什么意外,直到父亲穿着雨衣湿漉漉地骑车回家,这颗心才放了下来……
儿时的我,生怕失去父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却真的早早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还是家中的长子……
当我看到父亲最后一面时已是冰冷的父亲,我多么期望着会有奇迹出现,父亲会突然醒过来,即便是当父亲的遗体要推向火化炉的最后一刻,可惜没有……
多少次放学回家,听到熟悉的做饭声,我多么期望着推开门看到的是父亲……多少次看到长得有些像父亲的人,总是会让我黯然神伤……
父亲是在生病昏迷中离开了我们,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几十年,我们间有多少话去向谁诉说……
不远处便是奶奶的坟墓,当年奶奶去世时还是父亲张罗的墓地。记得坟墓新修好时,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地去给奶奶上坟,彼时情景历历在目,仿若昨日,那时候有说有笑,追忆与奶奶的往事,回家后大撮一顿……可惜,没几个月后父亲也走了,甚至都来不及在清明节为他的母亲扫上一次墓,而他的墓地也就在不远处……
我的第一个清明节,一扫就是两个墓……头些年,母亲总要在父亲坟前痛哭一番,我知道那是一种痛苦的诉说和感情的宣泄,那种凄厉的哭声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很多很多年,令我伤心令我恐惧……母亲就这样一直哭了很多年,一直到把我们抚养长大……
父亲其实是草草安葬,当时父亲的一位风水朋友把他曾经看好的一个穴位给了我们,我就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呼喊着父亲的名字安放上去,就这样草草下葬了,没有墓碑,旁边找了块大石头就算是一个坟了,幸好年年都来扫墓,否则早已湮没。一直到七八年前,我们才好好地为父亲修了个墓,也了却我们的一桩心愿。
人生总有遗憾,父亲没有抚育我们成人,早早撒手人间定是其人生最大的悲剧和遗憾;而我此生却无法为父亲尽孝,亦是我的一大憾事。
长大的我,多想开着车载着父亲转遍厦门;多想带着父亲走遍全国、走遍世界,可是今生缘已尽,这一切只好来生再弥补……
我不知父亲在天国是否可以看到写过的怀念父亲的一些文章,是否可以感受到儿子的拳拳孝心,但我相信!心有相通,否则父亲怎么会在梦中再载我一程,是啊,父亲,儿子多想回到儿时,让您再载我一程,走得更远更远……
无奈今生注定缘浅,阴阳两隔,我只能默默地为父亲诵上一部《地藏经》、《阿弥陀经》,祈福其离苦得乐,正如天国的父亲也在为我们儿孙祝福庇佑一样!
&&&&&&&&&&&&&&&&&&&&&&2013年4月5日凌晨于厦门
两个平安夜
今年的平安夜、圣诞节在中国一如往常没有放假,又不逢周末,但路上却依旧车流滚滚,各大商场也竟相打折,酒店大搞昂贵的圣诞大餐,到处是圣诞树和五光十色的圣诞装饰,好有气氛!而我却独自步行前往附近的健身馆,去完成例行的健身游泳任务……
孩子不在身边,此刻的圣诞已显得平淡无奇。
从孩子出生的第一个圣诞就为她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为其准备了圣诞袜,圣诞老人平安夜的礼物也一直是女儿美好的期待,这份童真童趣构成了她一道十分美丽的记忆,一直到上了初中她才终于明白其实平安夜真正的圣诞老人是老爸,但传统依旧,这份美好的憧憬和想像也在心知肚明中继续延续着。
去年女儿上了高中,平安夜却要返校,为了这份美好传统,只好编造各式理由向老师请假了。
今年却遇上是周一,再不好请假,但这也难不倒我,一合计,我们决定提前过得了,于是我们家今年真正的平安夜却是22日周六晚。
今天中国高中的孩子真是伤不起,繁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夺走了孩子们应有的节日快乐。晚上做完作业的孩子居然第一次忘了将袜子放在床头,以致扮演圣诞老人半夜潜入的我不得不自己找出圣诞袜来。
第二天早上虽然我起得晚,但看见在吃早餐的女儿胸前佩挂前英女王皇冠水晶项链,显得十分高兴,戴了一整天直至晚上返校,那是我特意从英国ROYAL COLLECTION SHOP邮购来的,还有许多国外买来的PRETZEL,巧克力等等。礼物是需要煞费苦心的,小时候总是要千方百计从她口中套出她最希望圣诞老人给的礼物再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记得她那年正迷着《情深深雨濛濛》,于是买了整套碟,那天圣诞的早上她兴奋地大叫,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周日就算是圣诞节吧,原本准备到酒店用个自助餐也差点让不堪重负的女儿取消,还好最后时刻我们一家人还是一同前往,虽然略嫌匆匆,只呆了一个多小时,但那些精美的餐食特别是西点依然让女儿泛起短暂开心的笑容。
匆匆回家又接着埋头准备作业,作业无论如何是做不完了。但周一晚平安夜学校外语节要表演,周三周四却又要月考,下月马上还有更重要的会考,难怪孩子们会大叫受不了,孩子们甚至联合签名要求段长取消月考,但似乎无用。孩子的声音是弱小的。
我不知怎么安慰孩子,看着她难过地返校,眼里似乎泛着泪花……只希望早早结束这中国的高中,开启那真正令人向往的自由的大学生活……
24日这天,却是很特别的日子,是母亲和我共同的生日。中午抽空兄妹几位与茹素的母亲在仙岳山上的竹缘阁素食餐馆美美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素菜,餐馆还为会员免费赠送准备了素食生日蛋糕,两位妹妹的生日也恰在本月,一家人还真是太有缘,算是大家共同的生日吧!
&晚上,女儿可能还在表演进行中,突然发来了“HAPPY BIRTHDAY”的短信。从微博上看到她今晚的演出很成功,晚上的圣诞PARTY也十分开心愉快,心里稍稍宽慰,这也许是下来几天十分紧张的考试学习前的难得一次BREAK.
一切都这么匆匆地过去了。想起前几日一位初中老友看到微博上为女儿准备的圣诞礼物,还惊讶,你们这么虔诚佛教徒,怎么会过圣诞呢?
其实圣诞对我们而言早已没有宗教意义了,一个节日而已,正如大多数不信教的国人。一位佛教老居士发来短信:圣诞节的本质不是狂欢的节日,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包容无私,与人分离,仁爱和平,燃烧自己来照耀别人。今天是平安夜,不要忘记在世上的许多角落里,有很多人不但没有圣诞礼物,甚至难以温饱,受着灾难、疾病、战争、饥荒、贫穷的煎熬……愿一切生命吉祥安乐。
&是啊,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可是童年最早知道圣诞节的时候,也深深地写入我的记忆里,比起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女儿还是幸福很多很多!知足常乐,珍惜当下,慈悲喜舍,祈福众生,离苦得乐!
&写到此刻,已是圣诞节凌晨,西方人真正的圣诞节庆开始了,想当年在英国时,平安夜其实街头是冷冷清清,一如中国的除夕夜,都是匆匆往家赶的人们,那是一个家庭大团圆的时刻,真正的庆祝第二天才开始。
但在这中国,对于我,今年的圣诞节其实已经过去了……过两年孩子离开父母上大学,便再也无法在其枕边亲手放上圣诞礼物,这一切也只能渐渐成了一种正在逝去的念想而已……
&&&&&&&&&&&&&&&&&&&&&&&&&&&&&&&&2012年12月25日于厦门&
吴哥的微笑
回到厦门数日,每每沉浸在吴哥之行的回味之中……一边品尝着吴哥的腰果、干果片,欣赏着那七百多张照片和录像,心里总念念不忘巴戎庙那变幻莫测的吴哥的微笑,怀念着高棉美味的咖喱、香甜的芒果以及椰子味、柠檬草味的冰淇淋……
是啊,太多值得回味的吴哥,也留下没看成的日出和日落遗憾,也许哪天我们还会再回来!
从来害怕炎热的夏天,夏季总是发愁上哪儿度假,也许是缘分,今年竟然选择了炎热的吴哥,也许因为那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吧。那天,一家人乘坐柬埔寨通里萨航空(Tonele Sap Airlines)从厦门直飞吴哥,开始造访这个微笑的国度。这家航空公司只有三架飞机,我们乘坐了其中两架,去时波音757,回时737,空乘人员制服也很特别,竟是T恤。抵达暹粒机场,已是莅日凌晨,没有预想中的炎炎热浪而竟是一群飞蛾扑面而来,这成了柬埔寨给我们的见面礼。
其实对于天气早有防备,甚至把所有先进的防蚊设备都带上,因此安然无恙。如今正值热带国家的雨季,但其实很幸运,只碰到两场,一次是中午一次是傍晚,都不影响我们的行程。
烈日当空,大汗淋漓,早有防备,出门时将酒店的毛巾带在身边擦汗堪称明智之举,中午回酒店充电冲凉避暑也是必须的。
说起吴哥窑Angkor Wat,其实算是误译,wat在泰柬都是指寺院的意思,准确而言是吴哥寺,但以讹传讹,也就这么用开了。吴哥窑是1200多年前吴哥王朝留下的遗迹,已列入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在暹粒大小遗迹有二百多个,一般游客也就看个几十个,如果要细看,非得住上一周以上不可。遗憾的是大多数还未修复,人们能看到也许多是些断壁残垣。
最知名的当数小吴哥以及巴戎庙。巴戎庙正是以吴哥的微笑而著名,不知那雕塑的几百个微笑究竟是佛是观音还是国王,各取所需吧,我就把它当成佛陀吧。
吴哥虽是婆罗门教和佛教圣地,但没有大陆那般金碧辉煌的寺院和鼎盛的香火,在这些显然曾经辉煌的遗迹,最常见的都是些剥落破损的佛像,前面放个香炉,供奉鲜花和水,也许一旁还坐着一位老尼,把烧好的香分发给善男信女们,礼拜完毕,便帮你在手腕上缠上些五色线,象征着带给你好运,嘴里还念念有词,也许是念些我们听不懂的咒语,临走前总不忘在香火箱里投上点美元,也许出于对佛教的虔诚,也算是对坚守在这里的老尼们的供养。因为没有香火的吴哥,那就彻底成了历史遗迹了……
战后中国也大力援助柬埔寨,周萨神庙、茶胶寺即是中国援助修复的,柬埔寨人也很懂得感恩,在每一个国家帮助修复的项目上都有明显说明和标志,甚至曾经的雷区在何时在哪个国家合作下排除也都立牌为证。
其实还有许多遗迹仍处于原始状态,如列入联合国遗产的崩密列,完全没有修复,掩盖在一片树林中,在这里大树与石头都相生相长,不知先有树还是先有石头,令我想起了《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树精……看着那曾经巍峨的寺院大殿、藏经阁等如今成了一堆乱石堆,心想这有生之年也许都无法看到他们得到修复,柬埔寨自身是绝对无力修复,即便国际援助资金充裕,修复之难亦是可以想像的。但也好,崩密列在这些大树庇荫,倒是最凉快的地方。
其实这里的人民很纯朴,虽然他们很贫穷,据说酒店服务人员一个月也就五十美元左右,于是我们每天都主动地放下几千柬币或者一美元作为小费。一美元似乎很管用,出境时在护照上夹上一美元,看都不看就盖上个章,入境时旅行社给钱办理特别通关,居然长驱直入,如同进了国内机场,直接提了行李就走,护照由旅行社统一交给边移民局,据说第二天还直接送酒店。走了全世界这么多国家,这样的经历还是头一遭。
当地似乎没有TAXI,所以即便是五星级酒店,能帮我们叫的车也就是当地十分盛行的主要交通工具TUTU车,一般可以坐上四个人,从酒店到市区十分钟大概就是二美元,还可以预约接送,他们很守时,来回的车费最后再给他们也都乐意。
在景区,经常有穿着很贫困的小孩在兜售纪念品,你不买的话也不象国内一些景区死缠着你,但看到中国游客知道都有零食,都会主动要求:Give me 糖果,姐姐。也许所有的旅行提示都建议大家带点糖果饼干,因此此风更盛,看到中国人就要糖果。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糖果算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施舍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乐趣远远大于糖果本身,何乐而不为!
吴哥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地,因此暹粒还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我怀疑其他地方更加穷困。我们到过洞里萨湖,这算是他们的母亲湖,住着传说中的水上人家,这里一应均在水上,村庄、商店、甚至教堂、寺院和学校,甚至还可以水上搬家,只不过湖水浑浊甚于黄河,真是跳进洞里萨湖都洗不清。游船一到,当地小船也围将过来,文明地索要糖果和钱,许多都是一家人,孩子身上缠着蟒蛇,因为这里男孩玩蟒蛇,女孩玩鳄鱼似乎再普通不过了,现代的文明他们没有多少机会去享用。没有船的孩子们甚至一人坐一个大盆就在湖面上漂啊漂……
是啊,莫忘世上穷人苦!
民以食为天,不品尝当地风味算不上到过这个地方。可惜旅行社的团餐总是那些大众菜,一点都引不起我的胃口,其中虽然有一次是多国料理的自助餐,但亦不足以让你了解这个国家的美食。于是终于忍不住,在女儿的建议下,最后一天中午全家脱团到市区一家地道的高棉餐厅Khmer Kitchen Restaurant,好好饱食一餐,在服务人员的建议下,我们点了高棉咖喱、AMOK鱼、KOR KOR汤、LOK
LAK炒鸡片、焗南瓜,再加上百香果、芒果、香蕉奶昔、冰淇淋,一餐下来30美元不到,每个菜基本上在四五美元之间,一听ANGKOR啤酒也就一美元,唉,早知应该每个晚上都脱团去品尝,也许我们还将享用更多的美味。
那天夜里,我们冒雨乘坐TUTU车,来到老市场附近最繁华地街市叫酒吧街PUB STREET,这里俨然就是阳朔的感觉,许多外国人光顾,许多餐厅也全天营业,歌舞升平,有高棉菜、意大利菜等等,超市、邮局等等都通用美元,
这是一个完全通用美元的城市。人民币也开始流行,特别是导游兜售的土特产也全部可以按人民币计价,他们也十分乐于接受,当然导游的报价实际上比老市场要贵上一倍以上,对于那些没有亲临老城的游客们自然没有感觉。
这似乎让我想起了刚开放之初的中国,那时的导游可真是大发横财。
这个国家至少比中国要落后了三四十年,上天对他们太不公平。柬埔寨是佛教国家,属小乘佛教,民风纯朴,但是这样的国家八十年代竟是炮火纷飞,在地缘政治大国角逐中,柬埔寨不幸沦为中苏、中越代理人战争的炮灰。数百万人死于战火。每每想到当年中国曾经支持的红色高棉残暴屠杀民众的暴行,总是十分的慨叹,时也,命也,如今中国已与当年对立的洪森政府交好,红色高棉领导人也已被送上了审判台,历史终究是最后的判决!
据说在柬埔寨还有当年大屠杀的纪念馆,如同我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都是死于红色高棉手的冤魂,我不敢去看,也不敢多问。想当年正是大学读书时候这段历史太了解了,不忍回顾,但愿历史不再重演,这不是这个微笑国度所应该得到的回报。
我不知当时的柬埔寨人民怎么看待我们国家,导游说,当时华人很受人们憎恨,华语也不被允许,因为他们的母国选择支持了暴政的红色高棉。俱往矣,希望这一切不复返矣。
战争也造成了许多地雷受害者,记得当年英国戴安娜王妃曾发起关心这些地雷受害者,禁止地雷等活动。现在在暹粒许多景区总是会遇到那些地雷受害者组成的乐队在路边演奏民族音乐,此情此景,几乎所有的中国游客都会上前放上点美元柬币。
在现今社会,外交的角逐常常与保护人权,防止大规模屠杀相关,中国也当反思,我们只有与国际普世价值接轨,尊重人权、保护人权才能真正赢得世人对一个崛起大国的尊重,我们不应与国际暴政为伍,即便这有时常夹杂着国家利益,也应权衡利弊作出取舍,否则我们就将人们视为没有正义感的国度。这个世界在变化,
我们也应当适应世界潮流而变!
短短几日,吴哥的美好令人回味,总也忘不了那吴哥的微笑……闭上眼睛,那洞里萨湖的水上人家、那些地雷受害者以及街边讨要糖果的穷困孩子他们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同样也挥之不去……
是啊,他们不应该如此贫困,如果没有那些战争……
&&&&&&&&&&&&&&&&&&&&&&& 2012年8月27日凌晨于厦门
美加行随想
再次跨越太平洋,登陆美洲,从西岸的温哥华、洛杉矶到东岸的纽约、华盛顿,这片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洲大陆却依然不乏生机。
十几天来,每每总是蓝天白云,空气无比清新。记得那一天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夜晚,深夜大家走到一片僻静处,四周再无他人,默然去感受那久违的大自然的纯净和静谧,头顶上呈现出一幅教科书上的星空图,大家兴奋地认真辨别着北极星、北斗七星……那时只恨自己天文地理知道太少,记住太少了。在这寂静的时刻,似乎已忘却自己身处异国他乡,有的人甚至练起功来,似乎想要好好吸纳下这大自然的灵气。想想在中国,这样的星空已经是遥不可及了……上苍你为何如此眷顾这片美洲大陆?
说起北美的环境,污染的重工业、劳力密集型产业早已外移到亚洲国家,人家如今从事的是高端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即便现在大力鼓励制造业回流,那也绝不是咱所从事的那种劳力密集型、高能耗的产业。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全球产业分工中,咱中国人不幸地沦为“劳力者”而辛辛苦苦为“劳心者“打工,换来外汇却又买了人家国债,供其国人过度消费,到头来经济危机时却又怨到咱头上来,我们俨然就是“冤大头”。
其实,这个现实世界本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可言,强权有时就是真理,因为它掌握着话语权。就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被世人广为接受的观点其实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人强加给世人的历史观点,因为早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美洲早已有数千万印第安人居住,谈何人类发现了美洲大陆?
没有到过美加的国人可能总以为美加发达国家物价十分高昂,其实不然,加拿大的龙虾、螃蟹、帝王蟹等一磅也就十加元左右,一斤不足人民币百元,且是野生的;奢侈品更是比国内便宜许多,美加许多位于郊外的品牌直销店OUTLET,售价更是惊人,LEVIS牛仔裤国内要七八百元,美国也就二三十美元;再以加油为例,一加仑最好的无铅汽油大约是4美元(含税),折合一升也就1美元多,人民币6.7元。而国内早已破七,想想人家赚的可是美元啊!如果考虑购买力平价,差不多一升就是一元多,难怪美国人用起汽油大手大脚。据称美国人一个月200美元就可吃饱,咱中国200元也就够个10天吧,物价、幸福指数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垄断总是造成消费者的损害,我们的中石油、中石化巨头垄断,使我们的油价远高于国际油价,高于国民的消费水平,垄断的巨额利润其实正是建立在压榨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之上。许多垄断行业打着保护民族工业的旗帜,实际上却是让广大消费者为其买单,高额的利润却让其高管分享,而一旦亏损,到头来还不都是全国人民埋单?四大国有银行已有先例。正是凭其垄断地位,他们掌握着不平等的市场力量,永远都是对其有利,同样是取款机出错,多吐了钱,在中国要取款者归还甚至要判刑,而同样的例子在英国却是银行自认倒霉,就连许多闻讯赶来恶意提款的银行也认栽了,这在中国完全不可想象。银行柜台总是放着“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却只是单方面对顾客,而一旦发现银行多给顾客了,则总是要向顾客单向索回。
我们这些国有的企业真的为是国家?广大的消费者不是人民吗?他们其实为的是供其挥霍的私利。任何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不会有太多的国有企业,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今天的美国正遭遇金融危机的危害,失业率攀高,许多地方房价大跌,据说迈阿密、拉斯维加斯等地方一套120平方公寓也就10-20万美元,远比国内要便宜许多,因此有条件的投资者也大胆出手……中国的企业似乎也将手更多地伸向西方,伸向美国,但是许多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使西方国家疑虑重重……
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在中国享受着先天的厚待,我们也只有在危机的时候才会想到发展民营企业,孰不知,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才是中国真正崛起的根基,国有企业如果真能搞好,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心骨,那我们退回三十年前的计划经济得了。
在中国今天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其实我们的实力就其总量仍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不用说人均实力,因此,国人万不可盲目自大,就以奥运会为例,金牌榜固然已经反映了我们国家上升的实力,但其实每枚金牌真正的含金量并不尽相同,一枚举重的金牌能与三大球,能与网球的金牌相比吗?体育我们应该让其更多地回归体育本身,特别是全民健身以及体育的娱乐观赏性,淡化其政治意义。刘翔的再次折戟奥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却似乎过于看重,搅得国人心烦意乱,国人们甚至开始质疑真实的刘翔,开始怀疑这背后的许许多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人们只需要体育竞技带来的乐趣,每个人有其起起伏伏,有其宿命,成功者受到追捧,失利者如陈一冰,如李宗伟也同样值得人们尊重,毕竟每个运动员,每支球队都有权利赢得奖牌,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队员一定要赢,那对其他队是不公平的,这样的比赛有意义吗?比如女排最后二分之差负日本,失去进军四强,反之如此把握住我们可能就能夺牌,巴西女排差点小组出不了线,最终却力克美国卫冕成功。这就是体育,这就是命,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和乐趣。
&我们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应该展现更多的大气,多学点美国人的淡定。奥运赛场奏国歌,美国国旗却飘走了,这要换成是咱国旗,还不知国人要如何义愤填膺呢?其实只要人家不是恶意,大可大度宽容一点,这才是一个自信大国的行为。在国内总有太多航班延误旅客罢机甚至冲上跑道等报道,这当中自然有航空公司服务上的问题,但国人非理性行为也凸显我们国民遇事的不淡定。在美加期间自然也遇到航班上的问题,比如由于航空公司超卖造成的机位候补问题,这在美国应该是常见的,而我们同伴也就十分的不淡定,反观大厅的美国人个个都若无其事地等待……
美国人的守法意识至少很值得国人们学习。在加油站购买瓶啤酒,服务员要求出示护照,有电脑上输入出生日期,这是硬件上的约束;规定加油区不得饮酒,有同事买完一出门正想开瓶,服务员立马跑出来制止,美国人这种守法的意识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在许多卖烟的商店门口都有明显标志要求人们出示身份证明,并且提示为18岁以下青少年购买香烟非但错误而且违法。反观我们国民守法的意识总是很淡漠,公共场合早已禁止抽烟,但在许多地方却成为一纸空文。
美国人在面临金融危机时也在不断寻找新的赢利空间,有些似乎也值得人们借鉴。比如机场国内航班基本上以自助值机为主,减少许多人工成本和排队时间,机场能看到的队伍也只有托运行李(在澳大利亚甚至连托运行李都自助);美国的许多商场现在也推出自助购物刷卡,这在国外也是闻所未闻;美国机场行李车收费、国内航班经济舱行李收费、机上餐食收费近年已是十分盛行,如今发现自助值机时,选择好座位如较前面的靠过道或者紧急出口座位,甚至优先登机都要另加钱,美国人充分利用了价格调节,当然这要消费者买不买账了。
对比中美两国,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比较去深思。为什么许多人说起美国总是带着批判对立的态度,却总是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那儿读书就业?为什么身为部级干部却要寻找美国的保护?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在国内挣了大钱却要把财富转移到美国?为什么许多华人在国外辛辛苦苦打拼世界,在国内却总是困难重重?
&& 中国和美国这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从时间上基本上日夜颠倒,我们的价值观、立场也时常是相左,但愿在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中,两国能够更好学会友好共处,这才是世界的福音。
& &&&&&&&&&&&&&&&&&&&&&&&&&&&&&2012年8月13日晨记于厦门
父亲节追忆父亲
今年的父亲节,阴雨绵绵,老天似乎不给厦门的父亲们一个好脸色。
早起看到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来的一条微博,里头是这样一幅插图。&
是啊,在父亲节里能牵手父亲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但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更多只是童年的回忆;而随着自己的成长,随着父亲的渐老,又有几个真能牵手父亲到老?等到自己为人父,再想牵手父亲,也许彼时父亲已经离去……
父亲节对很多人、很多父亲而言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但对于那些失去父亲,再无法牵手父亲的人们,又是多么感伤……
父亲节,女儿可以牵着我的手到中山路,在雨中去参加今天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的台湾庙会,去重新回味年初举家去台湾自由行所喜爱的台湾夜市小吃;但我,去无法牵手我的父亲,因为在我童年时他就已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前年岳父也走了……父亲节对我们俩而言,更多的是感伤,我们再也无法牵手自己的父亲!
&&&& 记得还是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我的美好童年就噶然而止,也从此背负了一个沉重的阴影,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一直到长大工作以后,这个阴影才渐渐消失……
&&&& 对于父亲的回忆是有限的,但却是深刻的……
&&&& 多少个童年的春节,我总是牵着父亲的手,去工人文化宫看霓虹灯,猜灯谜……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回忆,可惜那个苏式的工人文化宫已经被拆除了……
&&&& & 多少次骑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紧紧搂着父亲,享受着那些父亲才能给予的安全感……
&&&& 记得有一次父亲曾经骑车载我去看牙,回来路上被警察拦住,尽管父亲解释了,但警察发现我嘴里吃着糯米糕,就诘问,牙疼还能吃东西?弄得父亲百口莫辩……事隔几十年了,仿佛就在昨日。
&&&& 眼前的中山路,虽然店铺早已改头换面,但道路依然是当年的道路,两旁的建筑也大体是当时的建筑……依然记得父亲最常带我去吃油葱粿的地方,也许这不一定是厦门最好的小吃,但在我心目中它永远是最好的,因此对油葱粿一直充满感情。台湾的所谓碗粿大体与之相类似,但尝了数家台湾有名的碗粿,我总觉得厦门的油葱粿远胜于彼,也许这当中包含着感情的因素。可惜父亲太早离我们远去,印象中吃的最多的就是糯米糕、油葱粿,其它诸如厦门第一名小吃的沙茶面居然父亲都没机会带我去吃过,直到高中快毕业时我才第一次吃到了沙茶面,虽然沙茶面很美味,但它却没有油葱粿来得亲切。
&&&& 也许哪天我也离去了,女儿是否还记得我们今天吃的小吃?可惜,台湾庙会的小吃与我们在士林夜市等吃到的差多了,价格也贵了一倍以上,士林超大鸡排55台币,也就10来块人民币,而这里小了很多却要价20元,臭豆腐一盘也要20元,很快女儿就很不高兴了,于是在雨中,我们没有逛一半就匆匆打了个的士回家了,女儿还是臭了张脸,回家发微博臭骂了一通这坑爹的小吃。
我不知未来的日子她将如今回忆今天。
&&&& 其实孩子可能还不懂,吃并不是最重要,也许哪天父亲不在了,回想起雨中一起吃庙会即便是那坑爹的小吃,也是一种美好难得的回忆。卷式比萨虽然远远比不上我们在101大楼上吃的美味,但不是也很值得回味吗?雨中打着伞,我为很不情愿的女儿拍了一张照片,我总希望她的人生充满了很多的回忆,特别是在父亲还能陪伴的日子里。
&&&&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一个慈父的形象,对我们的奖赏总是多于责罚。记得每次我获得区三好生,总会带我去照相馆拍张照片,不知有意无意,上面竟写上市三好生,弄得我好尴尬,照片都不敢示人,因为我从来就没获得过市三好生的称号。
其实父亲的责罚也是有的,只是时间的推移,不好的回忆早已被筛选过滤掉了。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学入学那会儿,由于我是年底出生,不符合九月一日切线的入学年龄,父亲好不容易找到杨校长,还带我亲自会会校长,本想给他留下个好印象,让他破格收了我,但我见校长却是一言不发,弄得回家挨了一顿揍,不过很快我就弥补回来了,因为尽管人家已开学了数周,学校勉强让我插读、试读,又没有课本,但很快我的成绩就遥遥领先,一跃成为班上的佼佼者,深受老师喜欢,最后又成为了班长,总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父亲也千方百计托人从上海买回来教材,但是那时候一个学期也都快读完了……
父亲走的太早,在病床上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他的本意,父亲的今生有着太多无言的无奈,有着太多后人无法了解的无奈……
有太多东西父亲还没教会我就走了。父亲是个运动健将,但他还没教会我游泳,没教会我骑车,没教会我打篮球……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在日后一点一滴自己学习,补救回来……
深知没有父亲的苦,从小我就发誓以后我一定让自己的孩子充分享受父爱和父亲给予的教育。
我很高兴,我做到了,女儿的童年是无比快乐,从出生开始就有着人生的录像,各种运动、爱好等等女儿均享受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父亲,在有生之年,对子女不仅要授鱼,而且也要授渔。
人生的一大遗憾是不能尽孝道,因为父亲走得太早,看不到今天长大的我,没有享受过一天儿子的孝敬,但这是命,非我们本愿,实无奈……
前年岳父在我出国期间,在儿女不在身边时,也在家中不幸去世,亦留给一帮儿女无尽的懊悔,儿女们为此为父亲连做49天佛事,持斋吃素49天,诵了49部《地藏经》,希望父亲得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已是无奈的忏悔,因为人死后无论多少都难以弥补生前。正如《地藏经》所言,“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因此诵经佛事更多的功德其实还是在生者。
因此太太也从此加入我们这些失去父亲的行列,那些在父亲节无法再牵手父亲的行列,那些再无法孝敬父亲的行列……
因此,当你还有父亲,还有亲人的时候,要充分珍惜牵手的机会,也许日后哪一天就没有机会了……
一生中没有孝敬父亲一日,这是终生遗憾,虽非我错,亦非我愿,但望来世可报今生养育之恩,望来世再牵手父亲……
&&&&&&&&&&&&&&&&&&&&&&&&&&& 2012年6月18日凌晨于厦门
&夕阳下北大未名湖处处是风景,我不由得拿起相机……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博雅塔,湖中清晰的倒影,与长长的河岸构成了一个十字架,静静地卧在未名湖上,竟会如此诡异!
几近黄昏,未名湖在摇曳的柳树中显然有些阴气逼人,我不知“文革”中有多少人投入这未名湖?希望那个时代永远一去不复返。
&&& &&&&&&&&&&&&&&&&&&&&&&&&&201262
北京记忆(六)墨尔本遇故人
离开墨尔本的最后一天中午,我们相约一见。
自04年来已是二度在澳洲相聚,加上06、09年两次同学会的相聚,屈指算来这竟是跨出校门20多年来的第四次相聚了。远隔千里,四度相聚,算是十分有缘了。
他选择了在CROWN的KOKO日本餐厅,在我们开聊的当儿,一旁他太太早已点好了丰盛的午餐。
时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20多年前的外交学院,那时同寝室,我住上铺,他在下铺,时常我们彻夜长聊,激辩着国家的未来和对时政的看法,几乎搅扰了其他室友的美梦……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像,但是那时候的北京青年学生,身上更多的是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匹夫之职,总是高谈阔论国家大事,不象现时代的学生们更加关心的是个人的前程和挣钱的机会……有时回想起来,觉得多少有些幼稚,但却又是那么美丽,一种青年学生不可复制的浪漫情怀,一种带有时代烙印的特殊记忆……
以为自己早已心死,早已诀别学生时代那种浪漫追求,而今好友相聚,不知不觉话题又依然回到了从前,20多年后,我们依然高声谈论着国家的未来,也许是因为这当下,有着太多新鲜的谈资。
我总生怕一旁冷落了他的太太,但她却未表现出丝毫不适,也许她早已习惯了他的高谈阔论;也许她对今日我们老友相聚早有心理准备,只是默默地听,或者玩弄自己的手机;也许她根本没有兴趣听我们的狂言痴语……
是的,又有多少人能象我们这样相知、相谈甚欢呢……
令人伤感的是,20多年过去了,今天谈论的依然是当年的话题,如同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只不过如今似乎调了个个儿,他也许更显得乐观些,我却变得更悲观些……
青春已逝,年青时的梦想今生想来已无望实现,当年孜孜追求的理想和憧憬的国家的美好未来,却总是与现实有着太大的落差,甚而至于有些今不如昔的感觉。
其实当年他并没有与我们一起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而是在大二时便听取父亲的劝导,毅然辍学赴澳洲留学,因此,我们的同窗生涯其实不到二年。而今一晃近30年,当年他离开时的那份依依不舍仿佛就在昨日,那时的我,很茫然,很失落,记得他走后一段日子,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无奈,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在澳洲一切安好,早日完成学业,成就他的理想。那年的七月七日,也是他的生日,我平生第一次跑了老远路去了卢沟桥,去缅怀国难日,也纪念他的生日,然后将贺卡和香币寄给他,令他感动不已……其实自此,我再也未去过卢沟桥了,只记得那时坐了好长时间的远邻车,如今想必应该是快捷便利多了。
可惜,他的理想更早地结束了,也许自他辍学赴澳的那一刻始。多少年后,当我们首度相聚广州时,在卡拉OK音乐声中,在众人翩翩起舞中,借着几份酒力,他却突然黯然落泪,也许他有些后悔当时的决定,当时的他更多的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从此告别了年轻时从政报效国家的理想。
广东也好,福建也好,人们往海外走似乎在任何时代总是一种潮流。80年代末,身边的一些时代弄潮儿勇敢地闯澳洲、美国和东欧,许多人几乎都不会讲多少外语,而今多少年过去,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在当地扎根,生活也颇为安逸敦实,有些还甚至小有成就。回想过去,他们并不后悔,出来还是对的。也许时光倒流,我也会加入这股潮流。
年轻的时候,总是太眷恋这片土地,就象当年毛泽东不肯去留学一样;而当很多年后跨出国门留学英伦后,我亦自觉自愿地选择回归这片国土……其实,早早跨出国门的他,又何曾知道,我们身在此处,亦是虚耗时光,又能改变了什么?
上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可惜人老了,老花镜今天第一次戴上了,这世界我已模糊了……
年轻时曾有激昂的岁月,他却又太早走了,可惜却错过,人虽在澳洲,当时却心系祖国……他写来鼓励的信,我依然收着……
很多年以后,早已成家立业的我们,有一天他突然要了我的地址,很快便给我寄来的一支钢笔,我一直也都收藏着,竟未舍得使用……
是啊,人生有着太多值得珍藏的回忆让你去收藏……
我早已厌倦豪饮,我们相聚并没有开怀畅饮,虽然澳洲红酒颇为不错,我们只喝着淡淡的开胃酒,似乎刻意保持着那份清醒的思辨,不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吗?是也!
现实是残酷的,多少往事,多少理想都付笑谈……
话题最终还是回到了眼前最现实的美味……日本菜本是我的钟爱,生鱼片也好,软壳蟹寿司、天妇罗、鳕鱼、烤带子……很快一盘盘地从餐桌上消失。
最后的话题是我们的孩子,这也是令我们最为开心和骄傲的话题,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和延续……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前程,彼此祝福吧!
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饭后,他要去接三点多放学的孩子了,他太太驾车,我们在后座依然抓紧最后的时间畅聊着,看着身边的街景,这座他再熟悉不过的城市,他感叹其实呆了一二十年,感觉中的家却还是广州……
我不由想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不知为何也想起了侯德建,想起他当年的歌声……
一切都过去了,挥手相别,希望很快还可以再见面……
&&&&&&&&&&&&&&&&&&&&&& 2012年4月27日补记于厦门
巴恪思笔下的晚清随想
饶有兴趣地一口气读完英国巴恪思爵士(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作于1943年的《太后与我》(Decadence Mandchoue)一书,不禁感慨万千。
巴恪思爵士极具语言天赋,曾是京师大学堂教授,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特别是(自称)作为慈禧太后的情人,与满清朝廷甚至慈禧本人近(零)距离接触所记录了晚清覆灭等一些重大事件细节尤为引人注目,虽然在学术界长期被视为毫无价值的色情小说,以至书稿几十年躺在博物馆无人问津,直至去年方出版面世。
我不是史学家,也无意考证,但我相信,许多事实倘非亲身经历断无法如此完整呈现,因此我倾向于相信该书基本是真实的记录(当然也可能包含一些想像),至少比起当今许多电视剧和小说对清史的胡编乱造要靠谱和严肃,它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揭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
且撇开文中那些有关情欲的细节描写,那些只会博得一时愉悦而留不下多少印象的描述,我更兴趣于其所披露的慈禧、光绪、珍妃等人物和事件。
& 光绪、慈禧之死,因为相隔一日,历来有着诸多猜想,已成为历史悬案。如果巴恪思所述非假,那么我们可以了解慈禧对光绪的真实看法和态度。慈禧对光绪极度不满,认为其不孝,书中还记述了光绪曾几度策划推翻慈禧并差点成功,有一次甚至欲将慈禧与洋人情夫捉奸在床并下诏赐死,但由于泄密慈禧早有防范而流产。书中记述了光绪之死系慈禧下懿旨,派崔德隆太监赐死,光绪临终时只问了谁继任,并提两个要求,一是请慈禧处死袁世凯(光绪对袁是刻骨仇恨,他说袁背叛我,必会再背叛下一个皇帝和太后),二是勿将其牌位从祖庙中移出。光绪的非正常死亡近年来史学界已形成共识,但慈禧之死却从来无人质疑,而巴恪思书中引述了李莲英所言,慈禧竟死在袁世凯枪口下,令人大跌眼镜。当时慈禧赐死光绪后,准备立溥沦为新帝,袁世凯和军机大臣铁良求见,竟要求慈禧再下一诏,宣布退位,任命二人为太师摄政,慈禧大怒欲拿下二人,袁却拔出手枪,连发三枪,击中慈禧腹部。临终之时慈禧后悔饶过袁世凯太久,还痛骂道士骗她还有十年阳寿,最后交待要以太后之礼下葬,并处死袁和铁良。这足以令史学界震惊,也许也将为后人留下一个课题去研究。
&书中还讲述了一些有关慈禧人们闻所未闻之事,例如,慈禧曾去白云观造访一云游道士,通过道士的水晶球看既往人生大事,包括入宫、咸丰驾崩、东宫之死、戊戌政变、珍妃之死,还看到未来大事包括立新帝,甚至看到袁拿手枪对准她,之后便是她的葬礼,但最后一幕慈禧面色大变,惊呼实在恐怖,做梦也梦不到的死相,但一直未曾告诉作者是何景像,作者猜测也许是看到她死后墓地被炸开,赤身祼体抛尸荒野之外。书中还记述另一道士扶乩降神,甚至让慈禧与阴间的荣禄交流,荣禄要她废光绪,清除袁世凯。书中也提到此道士所预言慈禧还有十年阳寿极其不准,事实上慈禧当年即去世。但无论是道士还是荣禄都要其提防袁,因此使慈禧心中十分不安,她调袁入军机处,虽剥夺其军权,但终为其所害,也许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是祸躲不过。
关于珍妃之死,如果巴恪思是诚实的话,我们则有慈禧本人第一手的描述。本来慈禧逃亡时只叫了皇帝和皇后,根本无意带珍妃,甚至不愿见到她,因为珍妃对其相当不敬。当慈禧斥责珍妃无其旨意前来作甚,珍妃竟回答,你爱逃你逃,皇帝不能离开,要与洋人谈判,洋人信他不信你。甚至说,你不是太后,你对咸丰不忠,是荣禄的情妇,更是令慈禧火冒三丈,直接命人将珍妮架起来投入井中,直到她呼喊声止再压上巨石方才离去。慈禧在事后告诉作者时依然是气得火冒三丈。
&也许不尽事实,但该书确是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细节,也许在满清被推翻之时乏人兴趣,但百年之后的今天清宫剧大兴之时,确乎引起人们诸多兴趣。如果巴恪思所言不假,李莲英生前还将其本人记述的清宫几十年的日记交给他保管,但战乱中已去向不明,倘若哪天有重现天日之机,相信对研究清史将是极大的帮助。
由此想到,每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当事者都应该有责任留下一些日记、访谈等资料,为历史负责,为后人负责,这将有助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人能够完整准确地还原历史。近年来,我们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推出一些个人日记,海外也曾出版已故领导人有关上世纪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谈话等等,这种对历史和对人民负责的作法是值得肯定的。
曾经统治中国四十八年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可曾想到,死后不到二十年精心修筑的墓地即被孙殿英部下所炸开,甚至还隐些被奸尸,而其尸体也赤身祼体地暴露在烈日中荒郊野岭之中?根据巴恪思所述,他应邀前去东陵,看到顺治帝的石棺是空的,因为顺治死因是谜,葬礼仅是虚假的仪式;而千古一帝,康熙帝墓地为水所渗,遗体已浸成浆状;乾隆帝脑袋被砍下,衣服被剥尽,只有香妃衣服未被强盗们掠去;同治帝遗骨则支离破碎……
正如《好了歌》所云,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历史无法穿越,无法改写,如果慈禧当年戊戌政变后便处死袁世凯……如果她早行立宪……不知满清是否延长些气数,抑或形成日本或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政体而不是为辛亥革命所推翻?
满清的覆灭其实在乾隆盛世就已埋下祸根,根据基辛格博士On China一书所述,1793年英国派Macartney出使中国欲与大清通商,但大清却自负地大物博(虽然当时GDP可能居世界第一,但其实已经全面落后了),根本不屑一顾,反而纠缠数月在见皇帝的叩拜礼节上,当然清朝的衰败落后和封闭自负也因此被英国使节洞悉,当无法与中国正常通商,他们便贩起鸦片,直至最终发生战争。等李鸿章时代国门被打开时,满清已是明显处于劣势,弱国无外交,只能“以夷制夷”,令人叹息……
晚清开启了中国人耻辱的历史,这是一段国人永不愿再回首重走的耻辱!
倘若当年乾隆能象邓小平那样打开国门融入世界文明,中国也许不会有段屈辱的历史,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在当时根本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中国人民等了近200年,直至上世纪末改革开放的中国加入WTO,中国人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真正主动融入世界新秩序,也正加入WTO,中国才能在21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第三代领导人为中国立下的一大伟业。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诚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改革任务远远未完成,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因此国人切不可沾沾自喜。
其实,国人素有健忘的习惯。今天的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更多的满清盛世的欢喜剧,早已淡忘了晚清那段耻辱的历史。远的不说,30年多年前那场“文革”空前劫难,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创伤,当年邓小平同志“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如今又有多少人记起?因此,温家宝记者招待会上“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的警钟绝不是空穴来风,不啻是给国人及时敲响的警钟!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远远滞后,特别是上世纪政治风波以后更是讳莫如深……今天中国许多地方,权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制约,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没有任何制约,我们苦心建立起来的所谓制度常常是可以让当权者轻易驾驭利用的幌子,领导身边总是奴才多于人才,……林林总总,中国地方有太多“土皇帝”,有些甚至走老路,用不断运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温家宝总理讲,“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紧迫感……因此,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但愿国人能从耻辱的晚清历史,从悲惨的文革教训中,从苏共解体的深刻教训中深刻警醒,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中国要真正强大,建立起现代文明民主的国家,任重道远,只有不断锐意改革进取方是出路……
&&&&&&&&&&&&&&&&&&&&&&&&&&&&&&&&& 2012年3月28日于厦门
台湾印象(下)
&&& 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对她而言,台湾行的意义不在于日月潭那般山水,不在于赤嵌楼那些古迹,只在乎佛光山、中台禅寺、龙山寺这些佛教圣地。
早些年曾去过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到过佛陀当年证悟的菩提迦叶以及当年玄奘取经处的鹿野苑;而今佛教在印度早已式微,而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早已是事实上的世界佛教的中心,试想,若不是玄奘取经,佛教恐怕难于流传至今,因此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玄奘确立下盖世之功。
台湾正如闽南,信仰众多,各种宗教和信仰均得到自由的发展,佛教亦不例外,因此台湾也有不少著名的法师如星云、圣严等等。其实看了台湾的佛寺,方觉得大陆虽然佛寺众多、佛教兴盛却难掩瑕疵。
首先,从南到北无论是规模浩大的佛光山、中台禅寺还是香火旺盛的龙山寺,无一例外都不收取任何门票,这在大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五台文殊道场、峨嵋普贤道场、普陀观音道场、九华地藏道场还是无锡灵山、西安法门、河南少林等等几乎全是收取高价门票,景区内还收取香花券,也许各大名寺中只有厦门的南普陀是唯一的例外,不知是否受台湾佛教的影响,因此应该向厦门南普陀寺致敬。也许差别正在于,台湾的寺院是弘法为主,中国的寺院则是寺院的弘法与景区的赢利的综合体,是寺院与景区利益的妥协。
其次,台湾的佛教提倡的是正信佛教、人间佛教,旨在渐渐启发信徒破除迷信,因此台湾有诸多佛教电视台、讲堂、学院,不断地向信徒弘法,使信徒皈依正信佛教。而大陆各大寺院更多常见的总是烧高香还愿烧金箔,求灵验等迷信之举,亦非正信佛教更非佛陀驻世时所倡导。有些寺院甚至和尚亦参与其中。而在台湾这几大寺院全无此情形,香火均是随喜供养。台湾的寺院和国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宗教场所一样,并不限制香客在佛像前拍照,而在大陆几乎是全禁止的。其实佛教本身并不主张偶像崇拜,之所以立佛寺塑佛像其实亦是使信众心生崇敬之心,但禁止拍照其实是没有任何佛法依据的,从这一点上看,台湾的佛教更接近人间,在星云法师的佛光山道场,到处都是“做好事 说好话 存好心”三好标语,还设有佛化婚礼等等,让佛教真正地走入人的心灵,其实这不正是佛教的真谛所在吗?
再次,台湾佛寺组织完善,拥有一支庞大义工队伍,足见信仰之力量。无论是佛光山还是中台禅寺,均可以提供免费网上预约免费导游,一进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即有许多佛光小姐免费为您介绍,分发资料。以海涛法师在台北生命道场法会为例,法会有大功德主(赞助),整场下来数小时,完全免费,义工服务亦十分到位,免费提供素食套餐,还有许多供品、佛教书籍、光盘资料等免费分发给信众,安排车辆送信徒参加放生、烟供等等,当然信众亦可随喜赞助。当然台湾也有佛教商店,如高雄慧律法师的文殊讲堂就设有AB两店售卖佛事用品,甚至还有佛教春联、往生被等等。
对比大陆的寺院,我们也许只是徒有华丽外表、兴盛的表面,而弘法正信却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也许正是两岸佛教界可以可以进一步增进交往合作的一个机遇。
虽然首度来台,但女儿对台湾特别是台北却印象非常好,绝不亚于北京、上海和香港,虽然刚考完试就出行,甚至在台湾还发烧了几日,多少影响了旅行,但依然对台湾恋恋不舍,以致最后一晚,我们俩人一同前往101,逛到半夜,虽然一点都不饿还是到附近的宁夏夜市最后再光顾一次。
台湾的夜市人山人海却井然有序,最叫座的小吃总是排起长队,很有秩序从不见有人插队;民众的社会公德和卫生习惯亦比我们好得多,夜市垃圾桶虽没有我们的多,但卫生状况却远比我们要强。同为台湾小吃的人和路,我们的卫生状况就不敢恭维,真有一种“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为枳”之感慨。再看看我们许多路边摊贩,SM广场周围,东明路两侧、天桥上等等许多违章占道经营者全然不顾惜这座城市的形象,垃圾乱丢,人行道污垢重重,以致我女儿有一次很不解地问我,我们这样怎么会是文明城市,是啊,我们还是国家文明城市的第一名啊,她很惊讶,那没评上的岂不是不堪入目?
是啊,厦门可能还算好的,其他城市可能还更差。我们的体制确实有问题,我们早已习惯了对上负责,应付检查,而不是对民众负责,常抓不懈。检查组来时,确实不错,无法达到标准的索性就关门几日这早是公开的秘密或者说秘笈。但如果我们能有一个持之以恒真正对民众负责的制度,民众一有投诉就及时处理;如果我们能象台湾那样整几片夜市,低租金甚至零租金把那些违章摊贩集中成市,那绝对是利大于弊,当然要考虑市场需求,不能设置于荒郊野外;那些摊贩们绝大多数也是弱势群体也是生计所迫才占道经营,政府应当给其适当的出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台湾由于开放、发展先于大陆,又未有“文革”十年浩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较好,现代文明水平也较高。以高铁为例,从台南到台北,一路上车厢里静悄悄,让人们完全可以在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环境下安然休息,而在国内的动车甚至飞机上,顾客大肆喧哗已是屡见不鲜,而且随着国人更多地走向海外,我们这种恶习也更多地带往海外,给我们的国家抹黑,最近甚至香港还出现港人对大陆“蝗虫”的抗议,这确实值得国人好好反省一下。当我们开始富裕,我们的文明水准是否也能够与国际接轨,提升一个档次,与我们的财富水平、与我们泱泱文明古国的地位相称?有时真觉得很令人悲观,在国内不文明的行为到处可见,行车不守规则不礼让行人,随意往窗外丢垃圾,电梯内大肆喧哗,公共场所席地打牌,大声叫嚷真令我们的国家蒙羞,更令人悲观的是,这种不良习气甚至在下一代也继续“发扬光大”了,我们的国家怎么啦?
诚然,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文明水准其实也提高了不少,想想开放之初,民众连说声“谢谢”都难以启齿,街上时常可见恶毒的骂街争吵打斗,而今也越来越少了。而今天当我们的国民有更多的机会走向海外,当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不断地加强融合,特别是港澳回归与祖国大陆日益融合进程中,在近年来台海两岸加快交流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从中找到我们的不足,更多地向海外学习,重新寻找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优良价值,寻找那些在“文革”中被摧毁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盲目地从经济的发展中享受那种“暴发户”nouveau riche的满足感,否则我们依然会被人瞧不起,即便人家要拼命从我们身上赚钱。只有当我们文明水准真正普遍提高了,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我们也才会真正赢得香港、澳门和台湾人民的认同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台湾解决问题靠的是制度和办法,不是靠运动和说教,可能因为他们没有“文革”之遗毒。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革的错误和封建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那种一阵风运动式的作法虽然可以带来一时的清明,但终究无法实现长治久安,所谓“重庆模式”这种走老路运动式也绝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我们要进步,必须向前看,借鉴国际,首先借鉴先发展起来的港澳台东南亚等华人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改道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才不会得而复失,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民主自由、统一和谐。
憧憬着这一天……
&&&&&&&&&&&&&&&&&&&&&&&&&&&&& 2012年3月19日于厦门
看央视《对话——走出小岛思维》有感
&& &&一介草民,不敢妄谈国是,更许久未去关注厦门高层次的对话,然微博上终禁不住央视《对话》不断的预告,好奇心驱使我还是晚上抽空回看了央视二套《对话——走出小岛思维》。作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厦门人,初略看完,只觉得意犹未尽,意犹未尽啊……
&&&& 说起“小岛思维”,其实这既不是厦门首创,亦不是中文首创,英文早有此词,叫insularism,大概英文发源地的英国,英伦三岛,人们对岛民心态、岛民狭隘的思维深有体会,一概统统归入insularism,因此,厦门的“小岛思维”其实是外来词,是舶来品。
&&&& 厦门的“小岛思维”自古有之,但其实如今已淡化许多,如今真正的“小岛思维”是在那比较封闭、交通不便的东山、(以前的)大嶝、平潭、金门等真正意义上的岛屿;而厦门自五十年代建起高集海堤,后来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陆续建成,厦门早已不是岛,而是半岛,口头上讲厦门岛也就罢了,英文翻译成Xiamen Island历来都是错的,准确的应该是Xiamen Peninsula (厦门半岛),但我们官方一直这么用,可见这还真是“小岛思维”的残留体现。
&&&& “小岛思维”对应的是封闭、狭隘的心胸,这也许是三十年前厦门的准确写照;而对于一座开放了三十年的经济特区,对于“厦迎五洲客,门泊万里船”的厦门,
如果还说是“小岛思维”那岂不是自我否定吗?因此准确而言,我们今天要走出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潜意识里尚存的“小岛情结”(insular
complex)。因此,如果这档节目称之为《厦门——走出小岛情结》,那或许会更圆满一点。
&&&& 也许习惯了看连续剧,通篇看完,还以为是上集,期待着看下集,却没了。还好主持人陈伟鸿最后的结语倒是画龙点睛,厦门是中国的厦门,世界的厦门(可能不是原话,大体如此)。
&&&& 走出“小岛思维”意味着要有新思维,而新思维离不开新的定位,而遗憾的是厦门的新定位在该档节目并没有得到展现,通篇似乎都止步于岛内外一体化,这显然是较低的一个层面。其实作为省级领导,又是央视的访谈,如果从更高层面的定位去谈,效果会更好。
厦门要真正走出“小岛情结”,应该至少要定位在海西龙头。哪怕讲厦漳泉一体化,也比单纯岛内外一体化定位要高许多。这可能是技术设计上的一个失误。
&&&& 其实岛内外一体化是在厦门现有城市框架无法扩大的情况下的第一步举措,其实也是21世纪初厦门的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岛内确实摆不下了。这是一种被迫行为,而非主动的战略调整,而这确实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厦门走出厦门,拳头无论是握紧还是张开,依然还只是一只手,并没有长大。
&&&& 其实厦门的主动战略调整自从何立峰书记、张昌平市长时代就已开始了,当时许多漳州、泉州的总部都搬到厦门来了,现在省里更是赋予了厦门海西龙头地位,还得到国家战略的认可,厦门也确实在作此调整,可惜却在《对话》中只字未提,这可能也是另一个技术失误,有些令人不解。
其实于书记还是隐约谈到了,厦门面积相当于香港和新加坡的总和。如果从深处上去理解,从城市的定位上去看,这当中隐含了厦门的新定位,但为什么不展开,我很不解。诚然,无论是新加坡还是香港都不是主要依靠其本身的市场,而是面对中国大陆,面对东南亚,否则它们无以成就国际金融、物流中心。厦门亦然,如果只就厦门这只手,无论如何伸拳头都是做不大,只有把拳头伸到外地去才能做大。至少第一步是面向厦漳泉,成为厦漳泉地区的服务业中心,与此同时,抓住国务院出台的厦门综改方案,成为对台交往、产业转移、文化交流、物流的中心;更长远的甚至是胸怀世界的厦门。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厦门主动的战略调整,可惜没对话出来。
&&&& 从节目具体策划上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讲到人口密度说厦门岛是香港的二倍,我想去过香港的人都不会有如此的感觉,我相信这个数字是有依据的,但由于与人们的真实感觉是有差异的,如果不作解释,就会影响节目整体的可信度,因此我善意地猜想应该是不包括游客数。
再者一方面于书记讲到岛内“退二进三”,无疑是正确的,但选择的却不是有代表意义的思明区,而是湖里区,湖里书记来个“湖里区二产60%,三产40%”,这这这,登时令人无语……
再者“拳头”理论节目中也说了是于书记应对香港记者时灵机一动,但严格意义上与于书记对厦门“长大”的表述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拳头伸展开并没有“长大”,反而是拳头握紧时有力量,展开了力量却小了,因此拳头理论虽然很形象,但却需要领导身边那些高人们再去丰富发展一下,所有的思想、思维无一不是要经过反复提炼而成的,但愿一介草民或许能及时给高官们提个醒,我们这个拳头其实是要整体打出去的……
&&&& 不过令我觉得满意的是“喜欢说大”的于书记却讲了“小”,讲了厦门需要“小桥流水,小街小巷”,这我想是此次对话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加分之举,不管是无心插柳抑或刻意提炼,总之不啻是个亮点。其实这也真正是厦门三十年的经验教训之一,厦门的小街小巷保护,诸如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走过误区,走过弯路,我们的保护还远远不够。但凡去过国内外旅游的人们都会发现,一座城市的底蕴不在于崭新雷同的高楼大厦(那顶多只能说是“底气”或者“霸气”),更多的在于其文化和历史,象巴黎所有的高层建筑都在城外,城中老建筑悉数保留。省内的福州,近年来不是也要恢复“三坊七巷”呢?(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文物或者文化,只是一种无奈的补救)。如果厦门当年思明南北路、中山路、大学路等老城能完整保留,那将是一座多么完美的古城,可以让人们去怀旧,让年轻人去探古,让游客们去体验,厦门的魅力也将大增,但事实上老城区早已东一幢西一幢高层建筑,甚至300多米的建筑也要拔地而起,不一而尽,此城非彼城也,惟值得安慰的是总体框架尚在。
&&&& 厦门人是有福气的,一是PX终没进厦门,二是鼓浪屿作为一座真正的小岛,基本上是被完整保留了,如今已成厦门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试想想,没有鼓浪屿的厦门还会有如此魅力吗?即便今天的鼓浪屿早已不是其鼎盛时期,但依然丰韵犹存,在游客心目中,其魅力远远大于近年来着力重金打造的园博苑等新景点,这不是昭然若揭吗?这才是我们这座城市不可失去文化遗产、文化灵魂!
于书记说到了,我们需要这些小街小巷,小桥流水,希望其手下的那些高官们会真正去落实,这就是我们小老百姓们的福了。
&&&&&&&&&&&&&&&&&&&&&&&&&& 2012年3月5日于厦门
北京记忆(五)重回母校
初春的厦门格外阴冷,再次回到北京,享受这北国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
光阴荏苒,当年大学毕业离开这座城市,一晃已有二十三个春秋,南来北往,多少次回京却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懒洋洋地,一片茫然,竟不知何往,内心似乎只有一种冲动,想再回母校去看看,去重走当年学生之路。我相信,无论这座城市发生了多少巨变,她依然会保存着当年的珍贵记忆,她依然承载着那已渐渐模糊甚至远去的年轻时的理想和梦想……
&走出动物园地铁站,眼前便是巍峨的苏联式建筑北京展览馆。23年过去,她依然那么雄伟,仿佛是一座里程碑见证着历史,激活天涯游子多少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
&北展门前的广场小了,因为新设了立交,但却依然有不少地摊兜售着袜子等物,这与当年是何等相似,记得当时这里曾有个集市,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时常充斥着南方贩运来的鲜艳夺目的时尚服装……
过了立交,便是那熟悉而亲切的展览路,这条直通学校正门的道路。两旁的红砖建筑依旧,包括北京建工学院,只不过如今商家变了许多,当年百万庄路口那家饺子馆如今已成了鸿宾楼,记得当年在这里第一次吃到了茴香馅饺子,这南方吃不到的茴香从此令人总也无法忘怀。百万庄大街也宽阔了许多,如今101等公车竟从这里驶过,车公庄路口还在兴建着地铁站,现在的学生可是方便太多了,想当年校门口最常坐的是开往西单、天桥的15路和开往王府井、北京站的103路。
&从学院宿舍区的边门进入,熟悉的校园一下子如同画卷般展现在眼前……
&小小的后花园当年接收CNN的卫星天线依然健在,只不过早已锈迹斑斑,我怀疑这已不可能是当年的那个锅了,虽然大小、位置都没变。沿着环路漫步校园,重新感悟着母校当年的点点滴滴,当年读书散步的小道、坐椅依然如故,只不过看不见昔日同窗故友的身影……
&主楼依然是那座四层苏联式超长建筑,每层好象有近百个房间,如今都已换上铝合金窗了,屋顶上还多了个锅,门前还矗立着首任院长陈毅的塑像。
& 随着三三两两进出的学生再度走入这座陪伴我四年大学生活的大楼,当年除图书馆外,食堂、礼堂、教室、宿舍等全都集中在这座楼内。一楼的食堂尚在,只不过格局变了,成了快餐式,也不见当年排长队的景象……是啊,如今人们的选择多了,供应也丰富了,再不象当年好不容易才能吃上一次既可口又实惠的红烧腔骨(记得是四毛钱),有时甚至第四节课没上完就悄悄地从梯型教室的后门开溜去排队,这种事多数人都干过,不过可别在楼道里碰到老师,那可是再尴尬不过的事儿了……我注意到有几个老外也在里面一起吃饭,记得当年老外的餐厅可是单设,价钱自然也贵了许多,现在算是接轨了吧。
&学校早已建起了学生宿舍楼,当年我们的宿舍已面目全非,改成了教室,令人怅然若失。
窗外是操场,学生们运动的场景仿若时光穿越。
&如今也许受NBA的影响,场上篮球场最多,打的人也最多,而当年受女排精神的感召,我们总有一群人围着圈儿打排球,如今却已难觅踪影。
& 学院太小(以致于很快要搬到昌平新校区了),至今依然仍缺乏一个标准或象样的足球场,学生们依然蜷缩在那个大大缩水的水泥地上玩足球,与当年毫无二致,不过也许如今外国学生比先前多,踢球者竟有几个老黑。
&也许是与时俱进,倒是建了一片标准的灯光网球场,但不见有人打,只有几个学生在附近敲墙,看那水平是上不了场的。好想哪天在母校的网球场上能打场网球,或者相约再回母校踢场球什么的,但篮球就算了,自从入学第一学期在一次篮球赛中磕伤了时和平老师的眉骨,还缝了几针,从此再也不碰篮球了,即使姚明、林书豪在NBA有多么耀眼,也总引不起我的兴趣。
&走入图书馆,大楼依旧,甚至我惊讶地发现23年了,当年的综合阅览室的门和总体设置还保持着原样,我不由得怔住了……当年多少漆黑的夜晚,踏着月光从宿舍来这里看《大参考》、英文电讯等,那种场景仿佛就在昨日,只不知现在的学生们都看些什么……
图书馆一楼成了校史图片展,从王毅到黄健翔、芮成钢、张璐等等诸多各界校友名人,甚至学弟学妹,想着自己无所成就,不觉得多少有些愧对母校。
不知不觉一个人竟在这小小的校园中呆了一个多小时,久久都不愿离去……
今日离去不知何时再来,谁又可知,也许下次来时母校早已搬迁,新的校区自然承载不了学生时代的回忆,正如前些年参加厦门双十中学校庆时去了枋湖新校区毫无感觉一样,昌平的新校区对我们而言也一样是毫无意义的。而当学院离展览路而去时,这些失去灵魂的建筑也许也将再难以唤醒年轻时的记忆,因此抓紧多拍些照片,多留下些录影。
&多么羡慕现在的学生,那时候四年下来也没拍多少照片,录影更甭提。学生时候经历过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却毫无资料更是一大缺憾。
&时代进步了许多,当年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连打字都是用传统的机械式打字机(与其说是打不如说是敲,用的力度不一样打出来的字则深浅不一),现在的学生能否想像我们当年的毕业论文竟是那样机械式地敲出来,出错时还得用涂改液。还好我的打字水平比较高,当年低年级时还经常偷偷溜进机房偷练,老师看我打得还不错也就放任我了,记得我还友情赞助帮同学打论文,得到了一顿小炒(一元)的回报。也许学校的档案依然保存着……
&回到学校正门,门口虽然大变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外交学院”四个大字如今成了金字横排,英文也改为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当年的白底黑字木质校牌亦不知何去了,如今已换成灰底黑字的金属校牌,但门口的格局却依旧,一边是岗哨,一边是信报箱,这可是当年每天等着看《人民日报》和家书的地方。
&记得那时心里甚是惦记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总让家人在每次家书中都捎来《厦门日报》有关剪报。依稀记得88年元旦赵紫阳总书记视察厦门,宣布厦门将实行计划单列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还为此兴奋不已。
&校门口见证了多少次离别的场景,当年大二时有一好友中途辍学去澳州留学,当时心中有多少不舍。多少年过去我们在澳洲、在广州、在北京重逢,谈起当时的选择时,他竟然哭了起来,也许是因为无法实现年轻时候报效国家,改变国家的宏图大志,我深知他的苦,但他何尝知道,我们这些身处国内又何能真正去改变了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呢?
&&&& 当年阴差阳错,决定告别这座城市,从这个校门走出,与同学握手相别,回到家乡——当时四大特区之一的厦门。
&&&& 八十年代的厦门空有特区之名,而其实远远不及深圳、珠海,甚至亦比不上汕头。
&&&& 二十多年亲身经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许多可喜变化,九十年代中期厦门终于觉醒并开始向江浙、广东取经,厦门终于起步,也开始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甚至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
&&&& 但不幸的是九十年代末却又遭遇远华特大走私案查处,甚至还经历了四十年一遇的特大台风,厦门经历了严竣的考验,彷徨了几年但终究不象汕头那样一蹶不振。很快厦门先后迎来了张昌平市长和何立峰书记大刀阔斧地跨越式发展,厦门再次耀眼闪亮起来,甚至成为福建甚至东南沿海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厦门的今天其实很多还得益于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许有起则有伏,这几年厦门的步伐又开始变慢了……但我已不再象年轻时那般焦虑,早已过不惑,心中亦早已放下,这座城市的未来似乎也越来越不与我相干了。如同北京一样,我何尝不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过客,只不过停留的长了点罢了。
&&&& 人的一生在这大千世界亦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夫复何求?
&& 踏上崭新的103电车,重走当年的老线路,母校渐渐远去,她所承载着的年轻时的梦想和理想亦渐行渐远……
但在我内心,母校总是那么温馨,她总能给我些许慰介,些许力量!
&&&&&&&&&&&&&&&&&&&&&&&&&&&& 2012年2月27日于厦门
台湾印象(上)
台湾的“大选”日,我却混迹在返乡台胞与投票台商的队伍中首次踏上宝岛自由行。
台湾,曾经是那么遥远,如今却又是近在咫尺。台湾是我最后一片未曾涉足的中国土地,虽然很多年前曾经坐过华航的班机在桃园中正机场作了短暂转机停留,但并未跨出候机楼真正踏上台湾土地,只透过玻璃窗好奇地看着外面插着青天白日旗的世界。前几年虽到访过金门,但毕竟还不是台湾本土。
第一站选择了台中。由于当天厦航台中航线临时取消,所以只好取道桃园机场。从飞机的显示屏可以看出其实厦门台北航线并未真正的直航,或者说未“截弯取直”,飞机基本上是绕道汕头再折返回来,走了个U字形,如果真正地直航,恐怕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无须花上一个小时。
入出境甚是方便,不用填写出入境卡,简单查验下证件和入台证一两分钟就搞掂了。
台湾的交通甚是方便,从机场至台中搭乘客运专线二个小时左右便到了,有建明、统联等多家公司运营。从台南往台北乘坐高铁亦十分方便,大概半个小时就有一班,全程含停靠也就一个半小时。记得那天抵达台南车站时是下午三点二十左右,当即买了三点四十九的票,时间亦绰绰有余。
在台湾数日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再到台北 ,一路上默默地品味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其实对于厦门人而言,台湾是十分熟悉和亲切的。台北咋一看有似香港般热闹,但却没有香港那么浓厚的殖民烙印,亦没有陌生的广东乡音,而更显得都会城市的大气(当然要论起大气,比远不及北京)。在台湾,厦门话可谓畅行无阻,口音上差别并不大,人们总把我们当做台湾人,只有最后一趟计程车司机以为我们是新加坡人。在淡水甚至还有老阿婆用闽南话向我问路,我也很坦然地用闽南话告诉她,全然成了台北人。讲普通话夹杂点闽南话或反之更是台湾人讲话的一个习惯。
驱车走过台南,俨然就是小时候的厦门,那成片的骑楼看上去就是往日的厦禾路,只不过在大拆的年代,这些旧建筑已日渐消失,渐成记忆,如今恐怕只剩下开禾路、八市、思明南北路或者同安等为数不多的片区了。也许哪天我们要怀旧时,却要到台南来。而在台南,这恐将永久地存在下去,因为几乎整座城市都是连绵不断的骑楼群,相信当地政府无力也无意去拆迁。在淡水闻名的老街,更是仿若时光倒流,穿越到小时候,厦门大学路那拥挤的市场,包括市面的吆喝声、年货、过年的习俗等等,令人十分怀旧,只不过街道过于拥挤,孩子们很不喜欢,直后悔浪费了太多时间在老街上。老街对于老外也许很有吸引力,但对于闽南人再熟悉不过了,亦不新鲜了。
如果说台南是旧时的厦门,高雄可能更象现在的厦门,街道、规划现代多了,比起台南,城市亦显得时尚、摩登了许多。
说起台湾的“大选”,自96年李登辉、连战,2000年、2004年陈水扁、吕秀莲、2008年马英九、萧万长到今年2012年马英九、吴敦义当选,台湾采用西式民主选举已制度化了,渐趋成熟,此次亦波澜不惊,再没有什么“奥步”出现。由于中国大陆、港澳、台湾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实践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中国而言,台湾的“大选”确实十分值得关注。近者而言,涉及两岸关系;长远而言,涉及未来统一的政治制度和路线图。
其实“大选”前还真为马英九捏把汗,特别是宋楚瑜再度食言出山竟选,徒增变数,令蓝营多少有些紧张,因此天天关注着蓝绿两边不同阵营电视的不同论调。但是从大局而言,从在厦多数台湾人眼里,马的赢面还是更大些,蔡英文是注定要出局的,在台湾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更加依赖大陆市场的形势下,维持与大陆良好的互动其实已成为岛内有识之士,至少是企业界的共识,“九二共识”这个此次“大选”焦点之一,其实也渐为国际所接受,而蔡英文恰恰在“九二共识”上反复未定甚至否定,自然无法为美国和大陆、台商所接受,失败也是可预期的。但一位没有多少高层执政经验的单身女子却能够短期内整合民进党,还赢得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记写自己的优点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