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方第一场大雪夏天北方大雪

你在北方大雪纷飞 我在厦门阳光热辣
昨天的厦门犹如进入夏季,阳光热辣。  明天就是立冬了,不过据气象部门预计,最高气温将达30℃左右。这将是自2010年以来最热的一个“立冬”。  北京昨天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厦门似乎还滞留在夏季。“你在北方的寒风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艳阳里,满头汗水。”网友改编《南山南》的歌词,正是近日厦门天气“实景”。  文/记者 王东城 图/刘东华  现象  夏日重现,岛外气温频频突破30℃  昨天的天气,热得网友们纷纷吐槽,特别是午间,晴空,火伞高张,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感觉皮肤发烫,浑身冒汗,不少人开起了空调。  网友“洞啪”在上说“热得想裸奔”,网友“方卜”则说“已经热哭在蒸炉里”“分分钟要热晕的节奏”,网友“Love-You199747”调侃:“我没有哭,只是阳光太刺眼,眼眶热出了汗。”  从气温来看,最近几天厦门确实是夏天的节奏,5日最高气温28.7℃,6日最高气温29.9℃。岛外更有“夏天范”,特别是集美,5日和6日多个站点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30℃,昨天后溪站点更是高达33.4℃,完全就是盛夏。  忽冷忽热,才凉爽几天又重返夏季  最近一段时间,厦门的天气忽冷忽热,干燥和闷湿交替上演。11月5日之前,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厦门有4天又干又冷,连续多天最高气温只有22℃左右。5日开始,随着暖湿气流兴盛,厦门又重返夏季,气温高、湿度节节攀升。  天气忽冷忽热,时干时湿,实在是很折腾人。网友“Meet-cr”开玩笑说:“忽冷忽热用英文怎么说?答案是Welcome to Xiamen。”  不过,历史上比今年更加反常的11月也不少。比如,从厦门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966年11月出现了31.1℃的高温,那年的11月最高气温平均达到28.5℃,完全是夏天的节奏;2011年的11月6日厦门岛内创下了31.8℃的历史最高记录,排第二名的是日的31.6℃。  记者对比了2010年以来的气象数据,其中立冬这一天气温最高的是2013年, 达26.7℃。  近5年立冬  最高气温  2010年 26.2℃  2011年 20℃  2012年 23.4℃  2013年 26.7℃  2014年 22.3℃  释疑  冷空气“掉棒”,暖湿气流成“霸王”  为什么快要立冬了,还热成这样?首先应该说明,立冬这个节气反映在黄淮流域比较准确,对于厦门来说,此时仍处于秋天。另外,农历十月,南部沿海活跃的暖气团,也给厦门带来阳春般的暖意。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最近冷空气势力偏弱,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没有阻挡,少了冷空气和云层的打压,气温上坡路走得很顺溜。与此同时,近期副热带高压偏强,暖湿气流比较强盛,把冷空气顶在华北一带,无法影响我市。连续多日的燥热,就是受到这双重因素的影响。  虽然昨天北京下雪了,但这波冷空气的影响仅在华北一带。在“霸气”的暖湿气流面前,冷空气南下的“接力棒”掉棒了,没有能力继续南下。华南大片地区都陷入暖湿气流的控制,加上昨天艳阳高照,辐射增温作用明显,气温就更高了。  连续5天气温低于22℃,才算真正入秋  虽说按节气明天是“立冬”,但是厦门不仅没有一点冬季的影子,甚至连气象入秋的标准都没有达到。  气象入秋的标准是连续5天气温要“达标”。进入11月后厦门曾明显降温,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低于22℃,但第5天突然升温,这让厦门入秋的进程“前功尽弃”。  气象专家表示,气象入秋对日常生活只起着参考作用,即使入秋,天气出现短时间反复也是常有的。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今年的入秋预计要到中旬以后。从近年数据来看,大部分年份入秋时间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之间,也有部分年份是11月中旬才入秋的。2000年以来,入秋时间最早的是2003年,为10月14日;最晚的是2000年,为11月17日。  下周起冷空气将南下,燥热天气才会终结  据气象部门预计,今明两天甚至后天白天,暖湿气流依旧霸气十足,厦门将维持夏季模式,甚至会比昨天更热辣。不过,新一股冷空气已经在路上,很快就将终结这种燥热天气。  根据预报,下周一晚间到下周二期间,新一股冷空气将南下。虽然这次降温的幅度不会太大,但是足以带来清新的秋凉。此次降温,还将伴随降雨和大风,出门别忘记备把伞,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具体来看,明天厦门天气为多云,东北风2-3级,气温23℃-30℃;后天为阴到多云,有阵雨,气温23℃-27℃。  分析  “超级圣婴”或带来暖冬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称,今年10月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这意味着自年度“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之后,时隔17年全球再次迎来“超级圣婴”。专家称,今年冬季我国可能受厄尔尼诺影响而迎来“暖冬”。  厄尔尼诺指赤道中东(,)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暖现象。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把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的起始点定为2014年5月。  今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发出“温暖”的信号。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1℃,比常年同期偏高0.7℃。新疆南部、青海、甘肃南部、内蒙古中东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局部甚至偏高2℃到4℃。
(责任编辑:HN666)
11/02 11:3310/28 11:2410/23 15:4210/19 15:3310/19 14:4010/19 13:0810/13 14:2910/13 10:5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大雪寄语短信201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雪寄语短信2015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今天(26日),一股较强冷空气继续东移,将给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东部、江淮西部、江南中西部等地带来6℃左右的降温,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同时,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局部有大雨。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及江南地区 局地降温幅度达10℃  昨天,冷空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山西北部等地。监测显示,今5时较昨5时,新疆东部、青海西部、甘肃、宁夏、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出现4~8℃降温,局地降温幅度有10~14℃;上述地区出现4~6级风。  24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出现降雪,市民在雪中前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随着冷空气进一步东移南下,长江中游、西南东部、西北东部、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一带将进入这股较强冷空气的势力范围。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26日至27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8毫米)。  未来24小时,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北部等地,给上述地区带来6℃左右的降温,其中,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内蒙古中东部、陕西中部、华北北部有4~6级偏北风。中央气象台26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专家提醒,本轮冷空气强度较强,影响范围较广,造成的大风降温和强降雪天气将对内蒙古东部、黑龙江等地的畜牧业、设施农业及群众生活等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相关部门需做好设施农业的温棚保暖、加固工作,抓住冷空气来临前的晴好天气做好秋收作物的抢收工作。同时,黑龙江部分地区易形成风吹雪,需加强防范。  四川湖北等地中到大雨 多地最高气温创下半年新低  25日下午,陕西西安降水持续,落叶纷纷浮在积水上。(图片来源:@卜娜娜娜娜)  昨天,四川盆地、陕西等地出现明显降水。监测显示,25日8时至26日6时,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 河南焦作局地大暴雨(103毫米)。在雨水的打压下,各地最高气温也出现2-6℃的下降,局地降幅8-10℃,西安、郑州的最高气温只有14℃,创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  今天,西南地区东北部、黄淮中西部、江汉大部等地区的降水还将持续。中央气象台预计,26日至27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北部、江汉大部、江淮南部有中雨,其中,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局部有大雨(25~45毫米)。来源中国天气网)第A10版:实用资讯&&&&
第A01版第A02版第A03版第A04版第A05版第A06版第A07版第A08版第A09版第A10版第A11版第A12版第A13版第A14版第A15版第A16版
你在北方的冬日里大雪纷飞我在云南的艳阳里四季如春
&&&&昨天凌晨1点59分立冬了,到了这个时节,北方已进入“以风鸣冬”的寒冷天气,南方却还是天气和暖的“小阳春”。从天气预报来看,本周四、五天气会转为阴天间多云有小雨,周一至周三昆明还是晴到多云的天气。气象专家提醒,立冬之后,湿度迅减、风速渐增,要特别警惕森林火险并注意加强蓄水。&&&&立冬虽然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但是气象学上规定,入冬的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而这几天昆明的最高气温在21℃左右,最低气温在10℃左右,平均气温15.5℃左右,显然达不到这个入冬标准。事实上,云南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基本不照这样的标准来判断四季,特别是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让季节只能以月份来划分,每年的12月至2月就是我们的冬季了。&&&&秋冬气候干燥,除了让皮肤和呼吸道不适外,还能导致腰酸背痛?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人体上半身重量的70%都靠储存在腰间盘孔中的水分支撑,所以脱水就会影响脊椎的支撑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各种疼痛。因此干燥的秋冬季节随时补充水分很重要,不要感到口渴后再喝水。&&&&本报记者&陈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新闻爆料热线: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 (R)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input type="hidden" name="PubTime" id="PubTime" value=" YearPh-MonthPh-DayPh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在北方的大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