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ppt读图回答23至25题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
图11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
(2)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3)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5)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1)1000~1200米左右(1分);
(2)250米至350米之间(1分);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隔视线(1分)。(仅回答“不能”,不得分)
(3)坡度缓(1分);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1分)。
(4)地势北高南低(1分)。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1分);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1分)。
(5 ^coog)暴雨山洪(洪涝、洪水)(1分);滑坡及泥石流(1分)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é<<~?,-
& 地球地图高考题解析
地球地图高考题解析
[导读]【考点1】 宇宙中的地球 2009年高考题 (2009·天津文综·T3、4·8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
宇宙中的地球
2009年高考题
(2009·天津文综·T3、4·8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2.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表面上考查的是区域聚落发展条件和流水作用,实质上是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聚落的区位条件和能找到沙金的条件,然后在等高线图上寻求有利于上述地理现象发展的条件。第1题,根据图上等高线特征,可以看出甲地处于两丘陵之间,地形相对平坦开阔,而且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因而形成的聚落规模大,呈多边形。第2题,乙与d处于同一河谷,结合图例,处于河谷上游的乙处有金矿,出露后沙金很有可能在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下被携带到d处沉积。
【参考答案】1.C
(2009·福建文综T5、6·8分)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同时还考查了区域定位能力和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4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参考答案】3.B
(2009·安徽文综·T27、28·8分)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5、6题。
5.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6.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命题立意】本题以"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图为背景,考查某地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精析精讲】解答该题首先能结合图中曲线明确因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等因素不同,不同坡向的坡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与地平面上存在差异;其次,要知道同一坡向的坡面上,坡度不同,太阳高度就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第5题,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结合图例可知,1月份的曲线弯曲度最大,因此D项符合题意。第6题,1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可求得27°N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度,坡度由10度变为15度时,正南坡向的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从60度增加到65度。由此,可求得该地坡面与地平面上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在不断增加。
【参考答案】5.D
7.(2009·海南地理·T1·3分)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1: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命题立意】本题以命题材料为背景,考查时区换算及区时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三方最合适"的理解,即会议要求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即处在当地的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选择项所提供的时间段:西五区东八区
西一区~东三区A14~163~518~24B1~314~165~11C21~D8~
比较表中的时区换算,可以看出选项D提供的时间最合适。
【参考答案】D
(2009·宁夏文综T3、4·8分)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完成8、9题。
8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日(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9.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命题立意】本题以昆仑站开站的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区时计算和经纬网上的距离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结合两站间的经纬度,处理好两地的经度差和纬度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2题,南极中山站的经度为76°22′40″E,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东五区早3小时,应为9时25分+3小时=12时25分。第3题,中山站和昆仑站经度差44′18″,可以近似地把两站看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约11度,其实际距离约为11°×111千米=1 220千米。
【参考答案】8.C
10.(2009·山东文综T4·4分)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命题立意】本题以命题材料和图示为背景,考查时区换算和区时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所给的9月6日6时是世界时即零时区的区时。70小时后世界时为9月9日4时,A市应位于西五区,比世界时晚五个小时,到达A市时,其区时应为9月8日23时。
【参考答案】B
(2009·广东地理T21~23·9分)读图,回答11~13题。(双选)
1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1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1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
C.16时40分
D.20时40分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方时计算、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内容,同时综合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析精讲】根据四地的昼(夜)长判断出各地所在半球及纬度高低是顺利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昼长小于夜长,乙地昼长大于夜长,乙地与丙、丁两地不在同一半球,如果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能是丙、丁两地。第12题,结合上题判断可知甲位于赤道地区,因而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日落地方时为18时,自转线速度最大,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第13题,根据题意可判断甲地位于120°E,乙地为20°W或160°E,当甲地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可求出20°W地方时为20时40分,160°E地方时为8时40分。
【参考答案】11.CD
(2009·福建文综·T10~12·12分)读图,完成14~16题。
14.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15.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6.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命题立意】本题组采用一图多问的形式,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规律及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本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问题设置综合性强,对基本知识的把握要融会贯通。
【精析精讲】第14题,若EF为赤道,PQ线与地轴夹角为20°,P点的纬度为北纬70°;P点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纬70°以北肯定是极昼,但不能确定北极圈与北纬70°之间极昼范围的大小,只能判定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在66°34′N~70°N之间;因此,利用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的规律,可确定直射点的纬度范围为20°N~23°26′N。第15题,当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时,黄赤交角减小到了20°,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第16题,当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时,劣弧HP可能是夜弧,也可能是昼弧。若劣弧HP是夜弧,则昼长远大于夜长,北半球为夏半年,劣弧HP中点的时刻为0时,E点为6时,但日期11月23日与北半球为夏半年不符合;若劣弧HP是昼弧,则昼长远小于夜长,北半球为冬半年,劣弧HP中点的时间为12时,E点的时间为18时,但日期6月22日与北半球为冬半年不符合。故选D。
【参考答案】14.C
17.(2009·浙江文综T11·4分)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计算公式的变式应用。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根据曲线变化规律,可以看出,c值可表示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与c相差20°,则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
【参考答案】B
(2009·海南地理·T7~9·9分)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8~20题。
18.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19.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20.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该月是(
【命题立意】本题以活动观察材料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规律,命题形式较新颖,难度不大。
【精析精讲】第18题,由题干信息可知,∠MON接近直角,表示该地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太阳从正东升起,因而该地应在赤道附近,只有东南亚在赤道地区有分布。第19题,"有两天不存在∠MON",说明有两天正午无影子,即该地一年内有两次直射现象,选项中只有滇有直射现象。第20题,在夏至日时,∠MON达到最大,所以在6月份可能观测到∠MON发生小→大→小的变化。
【参考答案】18.C
21.(2009·天津文综·T5·4分)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0:00
B.正北12:00
C.正南0:00
D.正南12:00
【命题立意】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以太阳照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太阳视运动的观察能力和极昼现象的理解判读。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极昼现象的准确认识和太阳视运动的空间想像能力。根据太阳视运动特点,可以推断该处出现了极昼现象。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地方时应为0时;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因而0时时太阳位于正北方。
【参考答案】A
22.(2009·海南地理·T22·10分)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该题以日照时数等值线为背景,考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填图以及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
【精析精讲】据经纬网首先确定图中所示为我国海南岛的局部,这就可以认定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该地正值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故越往西南日照时数越多。
【参考答案】如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2009·全国文综Ⅰ·T6~8·12分)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2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25.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甲、乙两地点之间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在地形剖面图上,两点之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剖面线高低起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考查"移形换位"的空间想像能力。
【精析精讲】第23题,要计算甲、乙两点的高差,就要知道两点的海拔,两点的海拔可从剖面图中直接判读;根据题意可知,三条剖面线的端点分别是道路的起点和终点,即甲点或乙点,它们的海拔分别约是260米和150米,二者的高差(即相对高度)大致是110米。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剖面线高低起伏,不会是直线,排除选项A;两点之间的最高点的海拔约为375米,在道路③上,排除选项B;三条道路中,①最长、③最短,排除选项C。第25题,题干中的"重型机械设备"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词,说明运输物品属于"粗大笨重"的货物,需要选择相对平坦的运输线路①。
【参考答案】23.B
26.(2009·全国文综Ⅱ·T6·4分)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命题立意】该题以天气系统及其移动为背景,考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相对高度的方法。
【精析精讲】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的确定需要知道两地的海拔,这可以从图中获得。图中有两条已知海拔(1 600米和2 000米)的等高线,它们之间有一条等高线,说明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根据两地的海拔计算:2 000米<H<2 200米、400米<甲<6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可采用"交叉相减"的方法:
即:1 400米<H相<1 800米。四个选项中,只有1 500米符合要求,因此选B。
【参考答案】B
27.(2009·四川文综·T1、3·8分)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形类型的判读技巧。
【精析精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小,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①为干支流交汇处,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河流的流向均是由高向低流,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河流②和河流③流向相同。盛夏晴朗的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水面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水面,从指向标看为偏北风。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的环境,乙地位于山顶,多风少雾;甲地位于谷地且临近水面,多雾。
【参考答案】C
(2009·全国文综Ⅱ·T9~11·12分)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完成28~30题。
28.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2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30.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杭州西湖的著名旅游景观为背景,以优美的词句所提供的情景为话题,考查月相的变化及其与农历历法的关系,重点考查了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析精讲】第28、29题,可绘制简图,根据资料"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和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可知,月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相对于太阳每日向东运动约12°;太阳在其视运动轨迹上,每小时向西运动15°;杭州的经度约为120°E,其地方时可用北京时间表示,据此可绘制不同时间月亮上中天时太阳的位置示意图。
第30题,"18点40分......欣赏......夕照,"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词,说明该日杭州昼长夜短且又未到昼最长夜最短的季节。长江三角洲没菜花盛开应该在春节,松嫩平原稻谷飘香发生在秋季,山东半岛瑞雪迎春的时间为冬季。所以只能选A。
【参考答案】28.B
(2009·重庆文综卷·T1、2·8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
3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公转轨道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季节的判读这一常考点,命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精析精讲】第31题,可采取绘制"示意图"的方式思考。根据上面的分析,重庆市该段时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图示意:
第32题,"蓄清"是指水库蓄水期应选择在汛期过后、泥沙含量较低的时期,避免大量泥沙在水库淤积,缩短水库的使用寿命。三峡水库在汛期6~9月"排浑";汛末10月开始蓄水,实现"蓄清";汛期来临之前排水,增加库容。
【参考答案】31.B
(2009·四川文综·T10、11·8分)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33、34题。
33.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34.图幅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某极点附近部分经纬网图为背景,表面上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长的时空变化规律等知识点,实质上考查日期范围、昼夜分布、自然带的分布等知识和读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精析精讲】第33题,可采取"因果推理"的方法:
第34题,图中有零时出现,所以不可能选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或向南移均不知,所以无法选C;N地为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度,N地南部非洲应该为夏季,其原野应该是植被返青的时候。
【参考答案】33.C
2008年高考题
35.(2008·江苏地理·T6·2分)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命题立意】本题以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和学生审题、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精析精讲】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①②行星相比",所以要求回答地球的自身条件。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个: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原始的大洋(水)的存在。比较题目所给的选项,A答案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A
36.(2008·广东地理T12·2分)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命题立意】本题以河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
【精析精讲】注意题干中的"北半球"的提示信息是解题关键。该地区在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右岸,因而河流右岸侵蚀较严重,同时河水流动过程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图中的①③⑤处。
【参考答案】A
(2008·广东地理T8~10·9分)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37~39题。
3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20°N
B.150°E,20°S
C.30°E,20°S
D.150°E,20°N
38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39.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命题立意】本题以同一经线不同纬度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图切入,考查晨昏线的含义、地方时的计算、不同日期范围的计算。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在于,丁位于赤道上,日出地方时应为6时,而此时东十区区时即150°E的地方时也为6时,可以推出图示"同一经线"就是150°E经线。第37题,由题干"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可知太阳正好直射在150°E经线上,根据图示,该日70°S为0时日出,即恰好发生极昼,可推断出太阳直射点位于20°S上。第38题,根据图中四地的日出时刻,经计算可知,丁地地方时6时日出,丙地地方时20时日落,乙地昼长为20小时,甲地夜长为0小时。第39题,由"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可知30°W为0时,从30°W往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7/12,大于二分之一,东十区即在新的一天范围之中,故D为正确选项。
【参考答案】37.B
(2008·宁夏文综·T3、4·8分)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40、41题。
40.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1.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昼长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精析精讲】对本题示意图的分析,要把握两个变化趋势:一是三地昼长均长于12小时;二是从a月到b月,白昼越来越短。第40题,若①②③三地位于南半球,由图可知,三地昼长夜短,则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可据此排除B、C两项;三地a月份的昼长大于b月份的昼长,12月份南半球三地昼长应大于11月昼长,即12月应对应a月份,11月对应b月份,因此D项可排除。只有A项符合题意。第41题,由图可知,a、b月份②地昼长均在14小时以上,即夜长均小于10小时,A项错误;图示月份中③地的白昼最长,故B错;从b月到a月,三地昼长相差越来越大,且③地昼长增长最快、变化最大,故C项错误,D项为正确选项。
【参考答案】40.A
(2008·海南地理·T13、14·6分)下图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42、43题。
42.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43.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本题的难度在于要对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
【精析精讲】第42题,已知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那么P、Q之间相差7个纬度左右。已知a的纬度为15°,若a为15°N,可求出Q地纬度为11.5°N左右。若a为15°S,可求出Q地纬度为18.5°S。根据Q地5时30分日出,可求出Q地昼长为13时。结合教材知识,20°最长昼长为13时13分,即可判断Q为18.5°S符合题意,因而此时的月份可能是12月份。第4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Q地位于P地南方,而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可判断Q地比P地昼长长且Q地昼长夜短,综上所述可得出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潘帕斯草原降水丰富,绿野千里,选项C正确,A、B、D描述的是北半球春季和夏季景观,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42.A
44.(2008·山东文综·T7·4分)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命题立意】本题从2008年奥运会的材料切入,考查昼长的季节变化规律。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6月22日白昼达全年的最大值。在给出的四个日期中,5月8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和8月8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接近,昼长也最接近。故B项正确。
本题也可采用图解法:
由图示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回归运动中,在5月8日和8月8日这两天的直射纬度最接近,因此这两个日期的昼夜状况最为接近。
【参考答案】B
45.(2008·江苏地理·T9·2分)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地地形简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变式运用。
【精析精讲】抓住题干中"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可用图示法解答,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简图:
冬至日时,M山的正午太阳高度α=90°-(36.5°+23.5°)=30°,按照公式tanα=H/L(α为正午太阳高度,H为M山的高度,L为P、M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知L=H/tanα=288/tan30°≈499米。
【参考答案】C
(2008·全国文综Ⅱ·T1、2·8分)读图,完成46、47题。
46.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47.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5 km2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以及区域面积大小的计算。
【精析精讲】第46题,图中四地段的距离相当,但④跨越4条等高线,坡度最大。第47题,采用"图形转换"法:可将图中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转化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估算:
设表示该图比例尺的线段长度为一个长度单位,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直角边约1.5个长度单位,表示实际距离225米;另一个直角边约3个长度单位,表示实际距离450米,因此,该区域的面积约为0.050 625平方千米。
【参考答案】46.D
48.(2008·天津文综·T7·4分)读冀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把铝土矿石运到火车站,计划修一条公路,合理的选线是a、b、c、d中的(
【命题立意】该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址原则。
【精析精讲】四条线路中,c、d经过的地区相对平坦,修建公路时的桥隧工程较少且线路较短,建设成本及建成后的运营成本最低;但d线路经过居民区。
【参考答案】C
(2008·天津文综·T9、10·8分)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49、50题。
49.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
50.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A.地表水分蒸发
B.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为背景,以陨石坑的保存为话题,考查了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
【精析精讲】第49题,月球表面能保留陨石坑,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水,月面不可能遭受流水和风的外力作用;而地球上有大气和水,受其影响,很多陨石坑在流水或风的作用下就消失了;外力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所以选B。第50题,可用"绘制关联图"法解答:云层→对流层大气水汽含量高→吸收大量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应增加。
【参考答案】49.B
51.(2008·北京文综·T1·4分)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
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阳能
D.太阳能、核能
【命题立意】该题考查月球上的能源,属于识记能力的考查。
【精析精讲】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的条件,故生物能不存在,潮汐能是在地球引力条件下形成的,存在于地球上,风能是由地球上的大气运动形成的。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能量原子和太阳能。
【参考答案】D.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52、53题。
52.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A. 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 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
53.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变形日照图为背景,表面上是考查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实质上是考查日照图的判读技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示范性。
【精析精讲】可采取图形转绘,根据图中晨线和昏线的位置可知,图示部分为昼半球;根据图中赤道向北凸起,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处于白昼的区域小于南半球,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如果将该日照图转绘为常见的侧视图,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第52题,在侧视图中,可以明显看出,X和Y处于晨线上,太阳位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X和Y分属两条相差180°的经线,不可能属于相同时区;X处于极夜期、Y处于极昼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第53题,该图不能反映太阳直射点的确切纬度,因此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运动方向,排除选项A和B;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将向西运动。
【参考答案】52.A
(2008·四川文综·T8、9·8分)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54、55题。
54.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55.图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不同纬度昼长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二分二至日时昼长的空间变化规律。
【精析精讲】第54题,图文结合。
(1)图中五地昼长的时间变化曲线均在a时刻相交,且昼长为12小时→a时刻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第55题,可采用"绘制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法"降低难度。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图中纬线甲和乙纬度数相同,分居南北半球。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相同时刻,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上,一半球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夜长。根据五地昼长的时间变化曲线可知,①和⑤、②和④的昼长曲线以12时为轴对称,说明五地中①与⑤、②与④纬度值相同,③位于赤道上。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值越大,因此纬度值①=⑤>②=④>③。
【参考答案】54.A
(2008·全国文综I·T8~11·16分)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56~59题。
56.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57.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5°
D.60°~70°
58.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59.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局部日照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时间换算、昼长时空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晨(昏)线端点的移动规律,综合性强,难度大,考查了读图、析图和空间想像能力。
【精析精讲】第56题,
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Q地地方时为5:30,得出Q地位于晨线上,由Q地所在纬线上各地日出地方时为5:30,可知Q地所在纬线各地昼长为13时。排除选项A、B、D。第57题,若Q地地方时为2:30,则Q所在纬线各地昼长可达19时,该地最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故选D。第58题,可结合"昼夜长短示意图"用"排除法"分析:
由示意图可知,纬度越低,昼长越接近12时。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6月22日昼
最长、12月22日昼最短,均接近12小时,排除选项C;4月和9月在春秋分日前后,全球昼长均接近12小时,排除选项B、D。
第59题,根据题意,可以把本题中的a经线表示在下图中:
L1、L2表示一年中同一时刻(二至日)的晨线或昏线,阴影区域为晨线或昏线在一年内的变化范围。则b所在经线为6时或18时。一年之中,晨昏线在L1和L2之间变化,则Q点在a经线上集中分布在甲点以北和乙点以南地区(两极点除外)。a经线越接近b经线,则甲、乙两点越接近赤道(但不可能在赤道上),Q点分布范围越大;a经线越远离b经线,则甲、乙两点越接近极圈,Q点分布范围越小,但并不是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故B错,据上述分析,A、C显然错误,选D。
【参考答案】56.C
2007年高考题
(2007·海南地理·T19、20·6分)读图,回答60、61题。
60.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61.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0.11万km2
B.1.1万km2
D.110万km2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某国的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经纬网上方向的判定和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的能力。
【精析精讲】第60题,从经度上看,新加坡为103°50′E,甲在51°E附近,故甲地在新加坡西方;从纬度上看,新加坡在1°16′N,而甲地位于25°N~26°N之间,故甲地在新加坡北方。综合分析,甲地位于新加坡西北方。第61题,首先把该国轮廓近似地看成一个长方形,用刻度尺量出其长和宽,然后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长度和宽度,估算出其国土面积,由于四个选择项数值相差较大,容易区分选择。
【参考答案】60.C
(2007·广东地理·T11、12·4分)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2、63题。
62.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63.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等高线特征和找出指向标。第1题,结合指向标从等高线地图中可以看出,西边地势高,东边地势低,河流自西向东流。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等高线稠密,坡度陡。题目中又指出该地形是由某种地质灾害发生后形成的,很显然是山体的整体滑坡造成的。
【参考答案】62.B
64.(2007·山东文综T5·4分)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根据提速动车组列车时刻表,乘坐表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终点站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动车组车次始发站终点站
终到时间D21北京长春07:南昌长沙08:宝鸡西安11:深圳广州11:1812:28
【命题立意】本题以第六次铁路提速材料和列车时刻表为背景,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析精讲】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即当地的地方时最接近12时。表中所列终到时间及开车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根据四地的经度,计算出四地与120°E的经度差,然后换算出四地的终到地方时。经计算可以看出D776次到达广州时(12:28),当地地方时约为12:01,即该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参考答案】D
(2007·海南地理T3、4·6分)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回答65、66题。
65.该企业于北京时间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66.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命题立意】本题以命题材料为背景,考查区时的计算。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理解题干意境,运用知识来进行计算。第65题,根据圣保罗的经度可知其位于西三区,其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1个小时。当北京时间为日8时时,圣保罗时间为日8时-11时=日21时。第66题,根据各地的经度可知,伊斯兰堡当地时区为东五区,利雅得为东三区,东京为东九区,圣保罗为西三区,底特律为西六区。当北京时间为14~15时时,伊斯兰堡为11~12时,利雅得为9~10时,东京为15~16时,悉尼为16~17时,圣保罗为3~4时,底特律为0~1时,符合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65.C
(2007·广东地理·T22~24·9分)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67~69题。(双选)
67.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68.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69.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命题立意】本题以变式日照图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应用。
【精析精讲】综合性较强,其解答关键是能画出原始日照图,把相关信息反映到日照图上。第67题,由于甲、丙在晨线上,因此,从全球来看,越向北昼弧越长,说明白昼越长,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由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也可判定太阳直射北半球。丙位于晨线和赤道的交点上,因此160°E为6时,那么,时间为12时的经线为110°W,即太阳直射点在110°W经线上,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第68题,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甲地白昼比乙地长;由于甲地在25°N纬线上,因此,太阳不能直射甲地,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到90°;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因此,夜长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由图中可以看出,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甲、丙、乙,因此,日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甲、丙、乙。第69题,由上面得知,160°E的地方时为6时,那么郑州(114°E)此时的地方时应为2时56分,学生应该在家里休息;此时为7月初,南京正处在高温季节;雅库茨克(130°E)此时的地方时为4时,但因该地地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因此,该地已日出;澳大利亚此时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比较小的季节,因此,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的面积接近一年中的最大。
【参考答案】67.BD
(2007·全国文综Ⅱ·T3~5·12分)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70~72题。
70.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71.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72.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运用已知条件判断某点海拔或两点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判断地形类型的能力;并涉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山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的分析,是等高线知识在地形判读和气候综合因素作用下的运用。
【精析精讲】第70题,根据图中已知三条等高线的海拔,可推算出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进而可以判断出R、Q两地的海拔及二者之间的相对高度。
根据两地的海拔计算:1 200米<R<1 300米、200米<Q<300米,采用交叉相减的方法可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为:900米<HR-HQ<1 100米。
第71题,可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先确定M地的海拔,然后再比较海拔可能相等的点:M周围为两条等高线间闭合等高线,且没有标注海拔高度,其海拔可能是500米,也可能是400米,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可知M地的海拔有两种可能:500米<M<600米或300米<M<400米,与N点的海拔可能相同。
第72题,该地位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远离沙漠,冬季气温大于0℃,可排除选项A、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平原,这里是山区,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Q地靠近陡坡,多滑坡灾害。
【参考答案】70.C
(2007·全国文综I·T9、10·8分)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73、74题。
7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7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D.太阳辐射强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某边防站驻防官兵成功种植蔬菜的经历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热量条件的影响,立足于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的基本原理。
【精析精讲】第4题,这里的阳光房与北方地区冬季农村常见的温室大棚类似,都是通过隔绝屋内大气与周围大气热量交换来实现保温效应的,因此改善的是热量条件。第5题,该地海拔4 900米,土壤温度较低,即使有较高的气温,蔬菜也很难正常生长,采取搭架盆栽的方式,避免了地温对蔬菜根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73.A
(2007·全国文综Ⅰ·T6~8·12分)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据此回答75~77题。
75.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76.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77.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值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局部日照图为背景,考查了地方时换算、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日照图的判读等知识点,重点考查空间想像能力和理解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
【精析精讲】可先补全日照图。
第75题,思考时可补全北半球的日照图:
若此时南极附近为极昼,则M点所在的纬线为刚出现极夜的纬线,其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P点位于N点所在经线东45°,时间早3个小时,为15时。第76题,思考时,可根据图甲思考:"若此时为7月份"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M点所在的纬线为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排除选项A和B;此时为7月,夏至日刚过不久,出现极昼的范围距离北极极点还较远,排除选项D。第77题,结合第3题中补绘的日照图可知:若Q点的经度为0°,北京正值日出,则M点所在经线的度数为45°E,地方时不可能是12:00,只能是0:00,即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洛杉矶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此时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枫树属于落叶阔叶植物,不可能出现在长江下游;长城沿线桃红柳绿出现在春季;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为当地的夏季,即北半球的冬季。
【参考答案】75.B
(2007·江苏地理·T15、16·4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 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据此回答78、79题。
78.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C.前一日22时
79.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为背景,考查了时间换算和我国著名景观分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重点考查地理计算和地理景观的判断能力。
【精析精讲】第78题,先计算出达累斯萨拉姆的时区为东3区,11小时后,北京时间为14时;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即可计算出到达达累斯萨拉姆的当地时间为:14:00-5:00=9:00。第79题,乌鲁木齐属于西域名城、敦煌为古丝绸之路重镇、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具有塞上江南之称、历史上我国有很多朝代以西安为都城。
【参考答案】78.B
地球地图高考题解析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高线地形图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