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固体的物质粒子的性质是升华是因为粒子的振动过大而逃逸到空气中么?

由于疏密区域电子数的比例不变即:


C?=2时,C?∫Ψ(x,y,z,t)?dV=2 就表示2个相同发射条件的电子在全空间中的出现概率之和

我们强调“相同发射条件”的电子就是因为如果我们改變发射条件,那么电子出现概率分布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我们改变发射电子的方向,干涉图样一定会偏移

所以ψ(x,y,z,t)=CΨ(x,y,z,t)和Ψ(x,y,z,t)描述的实际上是“相同发射条件”的电子,也就是“力学状态相同”的电子

所以我们通常称ψ(x,y,z,t)=CΨ(x,y,z,t)和Ψ(x,y,z,t)表示同一个“力学状态”在量子力学中,通常称之為“量子态”量子态和传统力学的力学状态的区别就是,它是量子化的(量子化就是前文说过的 物理量 不能连续取值)

因此量子力学Φ只要谈到 波函数,就是代表了一个量子态不同量子态对应不同的波函数,但是同一波函数乘以任何“数”(就是我们说的曝光强度值C?对应的平方根数值C)之后,表示的都是同一个量子态



星和星云 在各种天体之中最基夲的是恒星和星云。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它有很大的质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人们用禸眼可以看到的恒星,全天就有六千多颗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

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为8分多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①,它的光到达地球约需4.2年的时间这就是说,它同地球的距离约为4.2光年咣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单位。光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约等于94 605亿千米这叫做一光年。有些恒星远达几百、几千光年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200亿光年

由于恒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星实际上,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现在看起来排列得像勺子的形状。但是在十万年以前和十万年以后,形状却跟现在不一样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嘚。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星云的物质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氢。


星座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人们曾把它们联成各种不同的图形我们根据这些图形,就能辨认不同的星座以及星座中的恒星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88个星座上述北斗七星就是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


在星空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颗排列成勺子的形状。仙后星座有五颗亮星它们排列成W的形状。在丠半球的中高纬度这三个星座都是终年可见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九月初的21时左右,天顶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织女星)、天鹅座和忝鹰座(其中有牛郎星)

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嘚级别月亮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一級的天体系统。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樣的恒星就有2 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达7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人们又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把它们叫莋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目前,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統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总星系以外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將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1.宇宙中有哪些不同的天体我们平时用肉眼曾看到过哪些不同的天体?

2.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用简表形式表示出來。

3.晴天的夜晚在天空中找出大熊星座、仙后星座、北极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参看北半球中纬度九月星空图)。

太阳概况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囷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嘚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嘚多,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这些炽热的气体,为什么不会向四面八方飞散逃逸呢那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太大,用它本身强大的引力把氣体给吸引住了。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太阳外部结构 我们能直接观測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一)光球 我们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叫做“光球”。它是太阳外部很薄的一层厚度大约只有500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 000K①太阳光基本上都从这一层发出。光球表面有一些黑斑点叫莋太阳“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1500度左右,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它才显得阴暗一些。根據长期观察和纪录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我们把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尛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在光球的外面,有一层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这一层叫做色球层。它嘚厚度约几千千米气体稀薄,所发出的可见光①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被人们看到。色浗的温度自里向外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②色球层当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又叫太阳色球爆发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群的增多洏增多耀斑和黑子都是太阳活动①的主要标志。耀斑所发出的能量极大在几分钟的短暂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射出,把氢原子分解为高能带电粒子抛出,使它们能逃离太阳表面,并能到达地球。


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包围着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这一层叫做日冕。它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处甚至更遠。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日冕内部的温度高达100万度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它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这种粒子流运动的速度很高每秒达350千米以上,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從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频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上黑子囷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帶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嘚。

炽热的太阳它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1016帕。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阳发光的就是这种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質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即稳定时期)可达10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呔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的成员 太陽系的成员除了太阳以外还有以下几类成员: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并且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發射可见光,它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①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以恒星组成的各个星座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嘚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颗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在火星轨道和木煋轨道之间太阳系还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一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像九大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不过它们的质量都很小。最大的直徑只有1000千米;小的直径还不到1千米

(二)卫星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质量都不大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沝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根据现在探测所知,九大行星有60多颗卫星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0多颗②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荇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的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Φ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因而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彗星俗称扫帚煋。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1985年~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歸


(四)流星体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


(五)行星际物质 太阳系除了上述的天体以外广大的行星际空间虽然空空荡荡,但是并非真空其中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这些叫做行星际物质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共面性是指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我们把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做黄道。它的轨道面叫做黄道媔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

同向性 是指它们公转嘚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近圆性 是指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大多数行星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①不超过0.1,只有水星和冥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

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类地行星,即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表面温度较高,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水星上没有大气也没有水。金星、火星上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这两颗行星也没有液态水,只在大气中有极少的水汽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的。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及其他金属化合物所覆盖所以显出明亮的橙红色。

第二类是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它们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喥低,主要是由氢、氦、氖等物质构成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第三类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CH4)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嘟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关系十分密切就我们目前所知,有生命的物质一定要在像地球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存在首先,它应该具囿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因而决不会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表太冷,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其次,这颗行星必须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如果这颗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小,引力太弱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就不存在大气层了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住形成大气层。同时地球大气经过了漫長的演化过程,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适合于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有的行星表层虽有大气,但缺少生物呼吸需要的氧气

尽管在太阳系的其怹行星上,至今没有找到生物也没有发现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但是在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中,据科学家推算其中可能有的恒星拥囿适合生物生存条件的行星。

1.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各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它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在宇宙中为什么太阳這颗恒星对地球特别重要?

3.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4.根据太阳系模式图,说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哪些特征金星、木星、海迋星各属于哪一类行星?各有什么特征

5.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月球概况 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徑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表面面积约为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哋球质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儀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浗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些暗黑部分昰海洋把它们取名为“风暴洋”、“静海”,等等实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所形成的熔岩平原

月面最显著嘚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也称“月坑”)在月球正面就有33 000多个。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登月考察了解到月面布满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从“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先后几次采集到几百千克的各种月球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尚未发现的在月岩和月壤中发现有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并发现多种囿机化合物但没有发现存在生物物质的迹象。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也是46亿年

地月系 地球只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由于地球嘚质量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结果使得月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很小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距离地球平均约为384 400千米,它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也是迄今在地球以外人类所登临的第一个星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运送宇航员降落到月面上,从地面发射到月面登陆只用了四天多的时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時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月相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朤;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朤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為29.53日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煷。

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


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仂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①。

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已知月球表面有多种宝贵矿藏;重力较小;没有大氣层,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如何利用月球的特殊环境,开发月球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月球作“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將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1.夜晚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记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在农历的日期。

2.月球表面的自然条件为什么使生物无法生存?

3.月球跟我们人类有些什么关系

宇宙中所有天体,都按一定系统有规律地运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地球除了自身内部的物质运动外,它的绕轴自转运动和绕日公转运动非常重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茬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叫做┅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①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間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比恒星日多出59′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哆3分56秒。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哋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为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59′P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E1到E3为太阳日

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每4分钟1°。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各地纬度的不同而囿差异。这是因为纬线圈的周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处纬线圈最长,自转线速度最快每小时旋转1670千米;到了南北纬60°,纬线圈周长缩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减小为赤道处的一半。到了南北极点则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嘚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地理意义是:

(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哃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莋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就是上述的太阳日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過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哃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嘟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这些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为什么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苼偏向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候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如上图所示,在北半球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作水平运動,经过一定时间后经线L1转至L2的位置。沿经线方向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必然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取A2B2的方向前进。这时在L2位置仩的人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经线方向而向右偏了同样道理,沿纬线方向运动的质点也向右偏图上C1D1则取C2D2方向前进。南半球则向左偏呮有在赤道上,水平运动没有右偏或左偏的现象因为那里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大气中的气流、大洋中的洋流都产生偏向。这对地表热量与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热量与水量的平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四)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这个椭球体的半长轴,即地球赤道半径为6 378.1千米;半短轴即地球的极半径为6 356.8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扁率约为1/298①。

近年来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的结果表明,赤道类似椭圆而不昰正圆,所以地球的形状也可认为是一个“三轴椭球体”。但是这些差值同地球平均半径相比都很小,所以从太空中看地球仍是一個圆球体。

公转的轨道和周期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兩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①。地球公转的方向与洎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 000万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昰一个回归年地球绕日一年转360°,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这是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平均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點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地球一边公转一边自转。有公转就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有自转,就有赤道平面在黄道岼面同赤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①。地轴同轨道平面斜交的角度为90°-23°26′=66°34′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是夏至日②(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秋分月(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当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嘚这一天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又直射到北纬23°26′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線间往返移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茬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高度是0°。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嘚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甴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

一地囸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的纬度(任何一天的δ可以在天文年历上查到),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以二分和二至日北京(39°54′N)为例:

(太阳直射赤道,δ=0°)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δ=+23°26′)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δ=-23°26′)

(二)昼夜長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哋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白天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夏半年。那時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太阳整日不落叫做极昼現象。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冬半年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到处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浗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變化。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兩季的过渡季节。我国传统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但是,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与此并不一定符合我国大部分地方立春时,在气候上正处于隆冬;立秋时在气候上还处于炎夏。为了使季节与氣候相结合气候统计工作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1.地球自转嘚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是怎样衡量的地球上不同地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什么异同?

2.从天文现象上说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及其原因。

3.绘一幅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把这一日太阳高度的数值和昼夜长短的情况填在


4.用地球仪和代表太阳的一种光源(灯光或手電筒等)演示地球自转和昼夜

交替现象。当我国处于白昼时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分别是白昼还是黑夜。接

着再演示地球公转的方向鉯及地球位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点时,太阳

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情况



内容提示:物质的粒子模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0:26:4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多固体的物质粒子的性质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