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了《我的青春期童年赵闪闪》这部电影,但结尾实在搞不明白,“赵闪闪”进入那个小房子之后的剧情完全无法理解

电影《我的青春期》BD高清下载(百度云)1080P?_百度知道
电影《我的青春期》BD高清下载(百度云)1080P?
提问者采纳
同他的梦想一起被他潜藏在记忆深处,只留下青春陪他一起度过剩下的漫长的一生,在恍惚的成长,他像一不小心踏入幻镜中的少年。而他的初恋,可惜总被打搅的太短暂7sun8赵闪闪还是那个土里土气的赵闪闪
哩嗄人它困呆呐滴呀?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这部电影刚刚上映不久.,再等等吧,只有枪版,暂时还没有高清资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郝杰的电影《我的青春期》?
去年8月份参加《我的青春期》的群演,当时这部电影叫《我的春梦》。
一共两场,第一场是在北影,在电影中包贝尔到北影大门外。因为时间设定在非典时期,我们都带着口罩,而且背对镜头。第二场是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就在小西天。内容是北影的学生并没有因为非典不看电影,大家都带着口罩,在资料馆600人的场里看电影,放的是天堂电影院中被剪掉影片亲吻合集那段。
当时群演都是没有薪酬,没有盒饭,没有水。剧务也就是电影中摄影师的女朋友承诺给大家,留下大家的名字,电影上映后,参与电影拍摄的人的名字都会出现在电影结尾的字幕中。
于是我整整等了一年,在这个过程中,推荐给身边的郝杰的作品,像《光棍》《美姐》,和别人说他拍电影多么不容易,关注他的微博也很久。
昨天,也就是在光棍节,北京下着小雨,我去看了电影。非常失望。但是盼着自己的名字在最后出现,但是一直坐到散场,一直坐到整个影院就剩下我一个人,没有我和我同学的名字。
非常难受,那是被欺骗的感觉。
按投票排序
我看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是张家口人。嗯,光棍节约了表姐和姐夫去看的,今年没光棍,做了次灯泡。电影是在张家口拍的,其中好多方言我们现在都不怎么讲了,比如我们现在说“昨天”,在父母的年纪说的是“夜来根儿”,听到了还是很亲切的。巧的是我表姐和导演应该是同一时候的,01年高考。所以她更有共鸣,住校的通铺,打水洗脸洗澡,抢水房里的水龙头。但是原片在张家口农村,那个时候的高中能给孩子买个电动摩托的家庭条件应该不至于很差啊,一般的都是留给自己家里干活用了。最后赵闪闪爸爸到底怎么死的,是工伤还是车祸?好像每个电影的主角不仅会在台词上区分于配角,还会在衣服上区分,大家都裤子她就是裙子,大家都扎马尾她就是披肩
= =女主长的真美,鼻子以上像李沁,鼻子以下像杨颖。差点要把持不住关注她微博了,哈哈哈哈故事情节,嗯~前半段还是很喜欢的,后半段没怎么看懂,从他打算拍电影开始故事就在跳。那个假的投资方为什么租那些东西来骗他,难道也是为了完成他自己的少年梦?父亲莫名其妙的死;陈浩南一个混混后来去烧烤了,这不合逻辑,一般出来会更混或者变好,怎么甘心烧烤呢?最后那9万拍的电影是《光棍儿》么?结尾小时候的闪闪和女神在雪里冒出来,不负少年梦,忽然觉得要是一切没变,不会长大该多好。我也不奢求你跟我,我也不想你跟别人,就这样就好,什么都不变,无忧无虑的小时候,你笑我看,而父亲还在。张家口那边现在也很少有这么大的雪了,想想也是小时候好,下雪去山里套兔子;在荒废了的房子窗上蒙上布抓麻雀;好像很少打雪仗,天气一冷都钻屋里烤炉子去了 。今年坝上又下了大雪,在外面的人看不到,很美很怀念。可能最后不愿凑合,拿钱拍电影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不是梦想的“梦”是春梦的“梦”,对女神的梦。所以最终到底是还热爱着女神呢还是青春期的不甘心呢?最后欢迎你们到我大张家口玩儿,嗯~跑题了
T.T最后欢迎你们到我大张家口玩儿,嗯~跑题了
电影本身一般般,但是还算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说说值得看的几点。
第一是搞笑。这部电影笑点真是蛮多的(很多演员从长相就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囧),至少在我看的时候,整个厅集体笑出声超过五次。并且有些笑点挺贴合生活的,不低俗也不滥俗。
第二是真实。这里要先为包贝尔点个赞。不同于他在《港囧》中那种刻意夸张的搞笑,这次他做得很自然,很好地演绎了一个普通男屌丝的青春(终于不是男神和女神的“青春”了!)。那种暗恋时的单纯美好,偶尔的心跳害羞,春梦里的青涩悸动,平凡而真实,很多人应该能找到共鸣。另一方面的真实是电影的现实性。青春很美好,也很残酷。“金榜题名,你来娶我”,很励志也很美好。然而金榜不是你想着能上就能上的,等你来娶的人也坐上了别人的摩托车。当年的杠把子,现在也只是个世故的卖烧烤的,一瓶酒把过去都吹了;当年的女神,现在也只是别人的大肚婆,那个别人还是自己曾经的兄弟。时间把青春的轰轰烈烈磨得平平淡淡。
第三是青春。是的,这种朴实的青春打动了我,它的逝去更是打动我。当赵闪闪还活在他的青春里时,周围的人都没变,兄弟还是打游戏的兄弟,女神还是在等自己的女神。当他终于改变,才发现,原来什么都变了,有人混好了,有人离开了。当他看尽物是人非,历经现实的现实。他不再想要女神了,他想要的是他的青春。但是,青春可以怀念,可以写下来,可以拍出来,感觉也许能偶尔找回来,它本身确实无可避免地离我们远去了,最终会被定格,被雪藏。
最后,虽然说了推荐的理由,但还是不得强调电影本身的硬伤还是不少的。比如北漂的情节有些碎;要讲的东西太多,后半部分感觉太杂;主要以男性视角来讲青春,女性没有太多共鸣等等。但是,勉强算瑕不掩瑜吧,那些亮点还是值得去电影院坐一坐的。
这是我的评价
前半段 很不错
后半段 落俗了。。。也许是为了票房?观众的代入感略差,可是看到 儿时女神初恋女友已经怀孕9个月 还是略心酸。。更心酸的是我特么光棍节一个人去电影院看。。。回不去的才叫青春。总有一万种遗憾和可惜。虽然最后还是睡了女神。也许这就是成年人的方式吧。凑合着过 绝不是一个想要的结果。。。
姜文在二十年前也拍了一部《我的青春期》,只不过他觉得名字太俗,就改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前五十分钟还是不错了,剩下的不到点四十分钟就不知所云了。
看了郝杰导演的《我的青春期》总体来说,我觉得从闪闪高考失败后影片就可以分为两部分了。前半段可以归为校园青春题材,小伙子暗恋自己的女神,后半段相比前半段感觉叙事结构比较混乱,可能因为广电总局的原因,后半段删了很多东西,在整体逻辑和情节的衔接上跳跃很大,闪闪的父亲莫名其妙的就死了,闪闪去了一趟北影就要当导演了,找的投资人竟然是个骗子,诸如此类。但是,在我看来,影片在拍摄手法和拍摄技巧上导演也是用了心,在很多地方不排除刻意而为之,小混混一起看女神就是致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同样在北影的电影院,赵闪闪在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自己看着李春霞的交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以及包贝尔多年以后再给李春霞打电话捂着电话无声哭泣,包贝尔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亲吻的细节处理都看出了导演的用心。我喜欢影片最后的一个固定镜头,闪闪和李春霞从雪地里冒出来,和闪闪的父亲一起消失茫茫的雪地里,让我想起来了《红楼梦》里的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多梦想还是会实现不了的,只能活在美好的梦境里,一切都会消失的,最后风轻云淡,了无痕迹。我给女主的颜1分,包贝尔的努力1分,给张家口的雪1分。
不知道现在写还有没有人看了。我替郝杰导演平反一下,电影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看过的都知道,从上映的成片来看他被强制分成了两部分,前半段好得不行,后半段烂的想吐。大家对国产青春好电影印象可能是“那些年”的。可他是拍出光棍这种原生态电影的郝杰。电影主角小时候的地点是在张家口附近的县城里。可以搜索一下知乎的有关“生活在京津冀贫困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里90%都是张家口这个地方的。京城脚下的张家口可是真穷啊。女孩不上学的到了20岁就开始嫁人的比比皆是。学校里的混混们走出学校后很大一部分也真的去干了烧烤工等这类工作。我有次就碰到学校里的一个混混类型的,中学毕业后就不念了,现在在给别人手机店前穿着卡通人物的服装派发传单。影片最后有一部分李春霞和赵闪闪咱俩凑合过吧,赵闪闪说我不想凑合,李春霞问赵闪闪你到底想要什么。赵闪闪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赵闪闪走出去后发现了外面的世界,直到这一刻前他都以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和李春霞有关。最后他才明白努力都是因为自己不甘平凡,和任何人都无关。看下面评论说包贝尔有两段演技还是不错的,就是内段对着镜子亲和在车上给李春霞打电话之后哭。电影说被剪掉了一部分,确实,单从上映的这部来看电影确实不像拍出光棍的导演所拍出的电影。期待未删减版的。最后说一句话,有次看知友评论,电影表现这种小人物不进电影院,进电影院的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穷人。
孙怡很漂亮,别的就没啥可看了。。好想有个又瞎又漂亮的女神
怎么也比堕胎车祸失忆拜金的青春片强吧。牵过手烧过书逃过课挨过揍,被班主任逼着分手,被混混抽巴掌不敢还手,没错。小伙子爱姑娘,姑娘走过的时候就是带着光,带着吹起发梢的风,带着全世界小伙子灼灼的目光。至于女神瞎不瞎…咳咳,就看命了。都告诉你了是春梦女神瞎还有什么可奇怪的。我小时候觉得我怎么也得娶林志玲吧,现在我觉得我们班三个工科女哪个跟我好我也愿意。但是梦里…咳咳。安慰下题主吧,你看都没人安慰题主。当时我的青春期在我的母校取景拍摄,支轨招演,操场的草由黄而绿,由绿而盛,怎么忙活了也有小半年吧。同样在我们学校也招了不少群演,哈哈,管盒饭。有人演水房里的工科男有人演非典时期推担架的医护人员,八月天穿防护服汗流浃背。后来不少同学奔着这点去看电影,几乎倾巢出动。如你所见,电影里都未见丝毫。搜一搜就知道删了这部分赵闪闪上大学的情节,因为…咳咳。总之辜负母校师生。跟题主心情差不多吧,大家都挺无奈悲愤的。人人都知道郝杰似乎仰慕贾导,而如果跟贾导一样刚烈一刀不剪…天注定侬晓得伐?那情节连不上怎么行!为什么剪掉不补镜!看起来确实确实补了镜头。最后一段雪崩之后的戏就是补拍的。摄影风格感觉都很不同…老汉确实是闪闪爸爸,可是闪闪不认识他,在这里和李春霞一起,“我们想回家呢”。都不容易。就这样吧。不过挺有意思,黄粱一梦,逻辑,管他的呢。
烂片无疑。看完这部片子,我真的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尤其是结尾那一段,那是个什么鬼?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表示没看懂。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没看懂的。所以,这就给我一种导演强行装逼的感觉。但这个逼装得我给负分……不知道导演拍这部片子的用意何在,可能是为了纪念他自己的青春期?反正从整体来看,故事狗血没有看点,情节扯淡且毫无逻辑,叙事支离破碎不流畅,男主角猥琐猥琐再猥琐,女主角……很美,笑起来美哭了~为什么说故事没有看点?这两年市场上同类型的青春片很多,大多都是“暗恋→相恋→分手→多年之后追忆”的套路,其间再加上一些打架啊,xxoo啊,流产啊,车祸啊,一部青春片就成了。而《我的青春期》它讲了个什么故事呢,一个中二少年暗恋女神,而女神恰巧也喜欢他(我怀疑女神可能是瞎了),于是两人恋爱,迫于学校压力,也因为男主是个怂比,两人最终分手,多年之后男主貌似牛逼了,回来找寻女主,却发现女主被自己的兄弟睡了,最后经历各种波折男主终于实现了自己导演梦的故事…………是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所以,你告诉我,这样烂俗的故事有什么看点呢。我认为这部影片和其它青春片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情节俗就算了,可是还十分不合理,缺乏逻辑,给人一种跳脱的感觉。就像是我说了一大段话,你卡擦一下剪去一段,观众再看我这段话就会觉得莫名其妙。我也是不明白为什么包贝尔——一个没考上大学的农村瓜娃子——去了一趟北京电影学院突然就产生了对电影深厚的爱,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突然就成了电影导演,回到老家的时候还很是牛逼哄哄的样子。在人物方面,男主就是一个颜值不高的猥琐男屌丝。这种人物设定可能是此片和其它青春片最大的不同吧,毕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等都是靠强刷颜值博存在感……而包贝尔的演技我也是呵呵。女主堪称本片最大亮点。她是影片颜值担当啊,确实长得很有特点,完全不同于网红锥子脸,又高又瘦有气质,感觉有点像倪妮。综上,这片子我给两星,一星给美美的女主,一星给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不懂就不要乱喷,《我的青春期》虽算不上多好,但比前段时间出的某些所谓青春片好多了,这是导演真正经历过的青春,具有比较鲜明的个人色彩,因为上映受审被总局剪了不少,情节凌乱是难免的。但作为一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虽没经历过,但请尊重它,这是最基本的
其实,大家的这些吐槽,我觉得可能不能怪导演。应该是审片的 时候剪了不少吧,导致整个电影有点不知所云。
那些说电影垃圾的知道你们是电影里的谁么?就停电那场戏,教室里右边数第四排左手边那个同学你知道是哪个么我特么也不知道你上高中就是那样子,学习不行,不敢追女生,不敢捣蛋,默默无闻,毕业那么多年以后没人记得你为啥觉得电影垃圾……因为没代入感啊虽然电影名字恶俗,主角还是哈哈哈哈狂魔包贝尔,虽然算不上多好,但是也不至于垃圾对吧,这位右边数第四排左手边那个同学?哎呀你是谁啊?记不住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生从初中开始反复被周围的男生“杠”的故事,而且他心爱的软妹纸竟竟竟竟然和杠他的那群混球跑啦,而且还被轮流上来上去的。“杠”就是被一群人蜂拥围住,双腿大叉开,将其小弟弟撞向教室门框,或者足球门柱的一种青春期特有的群体性自发行为艺术。他们杠的厉害的时候,球门竟然都被跟着拖跑了好远好远!真是厉害极了!后来这货上吊了,没死成,就去上电影学院了!
我看到赵闪闪被打然后去找大哥二哥三哥四哥的时候,,我突然就感觉不太对劲。这四个人应该都是他想象出来的吧,,
有100种方式可以把《我的青春期》拍好看,郝杰偏偏选了不好看的一种。
就像花钱买了一杯屎,吃下去第一口发现是真的屎,但是又舍不得扔,毕竟是自己花钱买的。就抱着会习惯的想法继续吃下去,但是吃到最后,发现还是没有习惯,是真的难吃,想到要是一开始就扔了就好了。
只有五个字————超级大烂片
开不了专栏,借个地方。昨天才看到了这个电影,最近关于青春的电影火热的不行呀。大家的怀旧情怀真的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觉还是蛮好看的,比之前的一系列。 其实真的特别像我的小时候。 首先四大天王还是蛮有意思的,像极了我的小时候遇到的人。开不了专栏,借个地方。昨天才看到了这个电影,最近关于青春的电影火热的不行呀。大家的怀旧情怀真的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觉还是蛮好看的,比之前的一系列。 其实真的特别像我的小时候。 首先四大天王还是蛮有意思的,像极了我的小时候遇到的人。第一眼再看到李春霞,柔弱的让人心里一惊,其实想想现在回老家也是,以前心中那么多的美好,在时间的带领下变得物是人非。第一眼再看到李春霞,柔弱的让人心里一惊,其实想想现在回老家也是,以前心中那么多的美好,在时间的带领下变得物是人非。最关键的点,初恋、像阳关一样,让人无法直视,那么美好。其实这个女主角第一眼看真以为是倪妮,真是好漂亮,感觉要起飞的节奏了!最关键的点,初恋、像阳关一样,让人无法直视,那么美好。其实这个女主角第一眼看真以为是倪妮,真是好漂亮,感觉要起飞的节奏了!总体感觉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管成本怎么样,还是拍出来了。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地方网群:
当前位置:&&&&&&
《我的青春期》:导演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发布日期:日&&&文章来源:凤凰网&&&作者:佚名
【字体大小:
  今天要聊的,是一部电影,名字叫——《我的青春期》。据说这部电影此前的名字叫《我的春梦》,正常人此时都应该表示:后面这个片名我们更喜欢!
  新中国在1954年的时候,根据前苏联的“施舍”,造出一批手枪,取名就叫“五四式手枪”,这把枪不得了,一用用了五十多年,直到现在我广大人民干警还在装备。为什么呢?两点:简单+耐操。说白了就是扣扳机就响,怎么磕都不坏。况且它历史悠久,有感情啊:中印边界战用的是它;对越自卫反击战用的是它;各种维稳消灭打砸抢,用的还是它。虽然在实战中,“五四式手枪”也有很多卡壳的时候,但在军械迷心中,它的地位真不轻。
  郝杰的电影,包括《光棍儿》、《美姐》和现在的《我的青春期》,就像是用这种最古老的手艺造出的一把把“五四式”手枪:简单、粗暴、耐操、有情怀,在影迷心中的位置也不轻,只是之于这个时代,有点卡壳,略显尴尬。
  方言文艺片都快成古董了,您就不能来点“国语”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始有文艺电影,到现在三十年,以方言为主的俯拾皆是,并且成为导演表达地域特征或特定情节的利刃。经典的,比如姜文《鬼子来了》的唐山话、顾长卫《孔雀》里的安阳话。郝杰导演算是深得这类电影的精髓,迄今为止三部片子,都是用方言。
  怎么说呢?这种方言表达的形式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如上,有些特定的情节你必须得说方言,比如电影《疯狂的石头》里“我顶你个肺”,别看字眼简单,但除了表达我、顶你、肺这层意思,里面涵盖的愤怒又不至于撕破脸,生气又很无奈,精准恰当。再比如国外经典电影《阿甘正传》,倘若阿甘不操一口美国南方口音,你怎么能立刻分辨得出这个傻子是个顽固的保守派代表呢?
  但方言的局限在于,你得用那种大家即便学不了,一耳朵听去也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的,这里面东北话、河南话、四川话因为人口占比大,都占了很大便宜,但郝杰电影里的“张家口”话,当地人管这种话叫“此地话”,范围无形中就缩小了许多。
  在《光棍儿》中,讲的是北方农村情事,方言不是障碍;在《美姐》中,讲的是当地的剧种二人台,方言给片子加分;但在《我的青春期》里,方言反而成了拖后腿的存在,为什么?因为你讲青春期啊,没当过光棍儿,没听过二人台,但谁没有过青春期?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管小鸡鸡都叫小鸡鸡,这么大众的题目,偏偏要在一个只有四区十三县的山旮旯里讲述,变普遍为特殊,再加上男主和女主台词功力不够深,成片效果就显得既尴尬又生硬。你想,剁椒鱼头都变青椒鱼头了,能好吃得了吗?
  “老是拿小镇青年说事儿,这举动真的很烦人”!
  “小镇青年”这个词貌似是在某家媒体的某个大策划中被创造出来的,这篇文章原名是“小镇青年撑起中国电影半边天”。打上这么个标签,我并不能理解当时的写作者是何用意,但从它的使用度和传承度来看,贬义多,褒义少,听起来真的很烦人。当然说这话多多少少有点“以小镇青年自居的酸腐心理”,但这并不影响对电影的评价。
  看吧,导演郝杰虽然是在拍青春期,但处处表达的是所谓“小镇青年”的思路:我们荒凉,经济条件不发达;我们闭塞,文化水平不高;我们有梦,希望在大城市飞黄腾达衣锦还乡……可这时候“小镇青年”这个词已经被大家玩儿坏了,它虽然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审美,但郝杰“文艺片”的标签在,这时候电影中把这种审美表达出来,虽然要多真实有多真实,但对一向自认“高于主流审美”的文艺片观众来说,俯视久了,真的是脖子疼,再开其金口夸一夸,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还有一件被文艺电影观众很瞧不起的事儿,那就是《我的青春期》的上映,机缘巧合地抱了《港囧》的大腿。说是机缘巧合,不能打包票,但它确实是在小演员包贝尔借着《港囧》大火,进而余温未散的时候上映的。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个举动无可厚非,但从披着“圣洁”外衣的文艺片角度来说,这个大腿抱得贼丢人,“国际权威电影节咱都趟过了,何必呢,你还真指望24块6一张的票价发财吗?”
  青春期只有性冲动是不够的,还有爹、妈和披着梦想外衣的欲望。
  片子的原名之所以叫《我的春梦》,表面上看是为了表达“性冲动”的描述,就连导演自己也在东京电影节接受采访说:性是我电影永恒的主题。
  但此时导演给自己挖了个坑,或者他忽略了媒体乃至国人对“性”这个字的理解:没别的,就是啪啪啪。其实呢?性不光包括对懵懂爱情的心理冲动,还包括父爱、母爱以及披着梦想外衣的欲望。
  这时候就不得不赞这部片子了。片中赵闪闪高考失利加失恋后,音乐开着大声,对着镜子疯狂地亲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回到北京后站在夜店的高台上声嘶力竭地喊着“爸爸”;假装衣锦还乡后,试图和已经怀孕待产的李春霞接吻……这是只有寂寞到百分之百才能做出的举动。
  相比《光棍儿》和《美姐》里对性的直白描述,《我的青春期》这种隐晦的处理方式,不光是所谓“艺术表达”的需要,也是电影之所以走进影院的必要迎合。郝杰绝对不会告诉你的应该是:在亲完镜子里的自己后,他是顺便撸了一管子才去上吊的;在夜店喊爸爸之前,那声长啸在父亲的坟前是没喊出来的;而在和怀孕的李春霞接吻时,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要跟她啪啪啪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所以在片子结尾,一个青春被雪藏桥段后,少年的赵闪闪和李春霞坐在闪闪爹驾驶的雪橇上,伴着幽远深邃的蒙古长调在冰天雪地里渐行渐远时,不光是对青春的告别,也是对那段过往的尊重、封印和祭奠,就像军械迷看到那把老旧的“五四式手枪”一样,才让人觉得怅然若失,依依不舍。
  我是并不华丽的分割线————————————
  先上几张能代表导演郝杰基本审美的图。
(责任编辑:浮点)
凯风网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59号|||||||||||||||||
《我的青春期》导演郝杰:高速发展的中国就像青春期的孩子(2)
  凤凰娱乐独家专访郝杰
【对话郝杰、包贝尔】
郝杰:中国正处于青春期状态
凤凰娱乐:片中主角赵闪闪是和您有多少相似之处?
郝杰:这部片子是基本上是按照我个人的经历来写的,大概可以说是,有85%左右是我个人真实的故事。
凤凰娱乐:为何舞台选在这样一个很边远的地区作为舞台?
郝杰:本片的舞台是张家口,是我的故乡。我之前的作品(《光棍儿》等)也是在这里制作的。张家口其实距离北京并不是很远,像片中出现的这样的场景其实即便是现在在中国很多内陆地区,边远地区仍然广泛存在。我认为对于这些,是有纪录他们的意义在。
凤凰娱乐:片中后半部分出现主角的父亲讨薪致死和安抚费的内容也是真实故事?
郝杰:嗯,这也是真实的。其实我的父亲也已经故去,和片中所描述的状态很像。在这里我也并不很想太仔细地说什么,这些事是很无奈的事情。中国现在也处于一个青春期状态,对。
凤凰娱乐:片中多次出现了&爬国旗杆&这样一个形象非常鲜明的行为。可以看作是有什么样的比喻含义么?
郝杰:我想说我的创作首先并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爬旗杆其实就是我自己人生,青春期时代我们非常爱玩的一个项目,是很生活很真实的。如果要说他的表现意义的话,我觉得就是,像之前所说的一样,整个中国处在一个青春期的上升状态,小男孩的(生理)成长,和国家的成长,是一致的,这样一种感觉吧。
凤凰娱乐:本片的末尾出现了一段之前从未出现的小男孩的念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
郝杰:那是一段民间的儿歌。我听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儿歌很有意境,不管我们每个个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是有多么不容易和辛苦,时间是不会停止的,人类文明本身的进步也是不会停止的。一代一代的人最终都会死去,人们都将成为过去的故事。对,会有这么一种意境在。
凤凰娱乐:本片与其说是一个青春题材的作品,不如说是一个青春幻灭的作品?似乎更偏向成年之后的感悟。
郝杰:这个作品最初的名字叫做《我的春梦》,想表达的感觉就是,整个人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整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这个可能更加贴切吧。
凤凰娱乐:有种美好的东西都很不真实的感觉。
郝杰:赵闪闪的现实生活是很不完美,现实生活也非常的残酷。他自己的内心里面追求的东西又非常的美好,那么这个美好的追求在现实中又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只能够通过拍电影(尾段剧情),或者说做梦,造梦的这种行为去实现。
凤凰娱乐:结尾段很抽象的表现就是他的梦么?
郝杰:是的。那是他的初心,那种雪白、纯白的初心。
凤凰娱乐:这段的画风确实显得比较不同,还用了蒙古风情的背景音乐。
郝杰:因为现实很不美好,赵闪闪想追求一种美好的意境。在表达这个意境的时候需要跟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对于我们那块土地(张家口)上的人来说,其实我之前的作品中也反复出现过这个点&&走西口。我们那里的人一般不会往东北方向去,反而是蒙古啊,草原啊,那边是我们祖祖辈辈移民的一个方向。爷爷辈开始,就会觉得那边是很美好的。虽然现在蒙古草原的感觉也变了。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或者说追溯到农耕文明的时代,那里就是我们心目中美好的乐土的象征。
凤凰娱乐:基于本片的背景舞台是比较农村的感觉,是否考虑过观众定位?
郝杰:应该说本片表现的应该是二三线城市,或者再往下的小地方,中国绝大部分的小地方人的青春成长经历。距离大都市人的人群的经历可能就比较远了。
凤凰娱乐:同样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依旧选择了爱情主线的原因?
郝杰: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个人的原因,我对爱情这个主线最感兴趣。我的青春记忆里最重要的是爱情。
凤凰娱乐:本片中除了包贝尔之外都是非表演专业的演员。在拍摄的时候有什么问题?
郝杰:孙怡虽然不是专业学表演的,但是她天生就会演戏,是很专业的演员。孙怡和包贝尔他们的系统不太一样,是两个风格。我个人觉得孙怡的那个表演比较高级,更接近生命的本源。所以她和原生态的那些演员更能融为一体。包贝尔的演技就是很能彰显他的特点,我整个拍戏的过程中和包贝尔交流的比较多,所以我一直在让他做演技的减法。
凤凰娱乐:所以并没有太多指导那些原生态演员?
郝杰:是的,我更多的是让他们回归到自己本身的状态,放松的状态。自己生命本身的魅力能够呈现出来就可以了,这个其实并不是表演。
凤凰娱乐:原生态演员的表演都很出彩,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郝杰:审美大家都是一样的,都觉得本真的东西好。我从自己第一个作品开始都在用原生态的演员,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我这些原生态演员很优秀,是我从十万多人里面挑选出来的。张家口四区十三县所有的中学生,初中高中,职教中心的,我全都一个一个的看过。在真的里面挑更有魅力的,挑表现力更强的。人里面挑人,精里挑精,所以工作量也一下子铺开得很大。前后花了得有半年的时间吧,前期大部分工作就是在甄选演员上。
凤凰娱乐:和包贝尔的合作中印象很深的是什么?
郝杰:我和万达影业走到一起的过程中遇到了包贝尔。他是一个特别努力特别认真,很敬业的演员。我在其他地方说得很多了。他的表演风格在别的戏里完全没有问题,其实在我的这个片子里如果完全发挥的话就会显得有点跳戏,因为周围都是原生态演员。我也在反复强调让他收着一些,要生活不要表演。现在成片看来,我觉得他还是有继续做减法的空间的,再收一点。
凤凰娱乐:这部片子之后您有什么新的作品的打算?
郝杰:嗯我接下来想拍一部有关中国留学生的片子。离开我的故乡和我的生活经验,跳出我现在的这个圈,也不再由我自己来写剧本而是和其他优秀的人合作。方向的话,还是以大部分留学生都想去的欧美国家为目标吧。
  凤凰娱乐独家专访包贝尔
包贝尔:《港囧》批评已释怀,将自导电视剧
凤凰娱乐:导演说这是一部85%讲述他个人经历的作品。最初为什么选了您来演他自己呢?
包贝尔:他跟我说,是因为我比较帅,像导演过去一样帅!(笑)后来我听说,他跟别人说的都是&因为包贝尔长得足够猥琐。&应该是像导演过去一样猥琐吧?(大笑)
凤凰娱乐:您之前的作品风格和导演的作品风格相差很大,是什么真正的原因让你们走到了一起?
包贝尔:其实算是半强行的吧(笑),就是我必须想要演这个戏。我很主动,很早之前就很喜欢郝杰导演的作品了。最初我看了导演的作品《光棍儿》,那时候微博上转得很厉害,看完之后就觉得非常激动,非常喜欢。然后就关注他微博了。
我通过一个制片的朋友找到郝杰导演,等到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说&郝杰导演咱们能拍张照片么?&导演很奇怪,我说因为你是我偶像,他说你别闹!我说你翻你微博,三个月前我就关注你了。真是,很久之前就很喜欢导演的作品了。
然而一开始的时候他想找俩村儿里人就演了,说包贝尔你太贵我们请不起。我就说,我还没跟你谈钱呢你怎么嫌我贵?(笑)所以说这个戏我基本没拿钱,就走了个红包。我万达那边的制片朋友也劝他说,郝杰你这个片子怎么也得卖点钱吧?(笑)所以一开始其实他也不是很了解我,通过合作现在导演也觉得我还行,至少跟我表现的觉得我还行吧。(大笑)我相信他如果找全原生态演员的话,应该也会有另外的一种味道,不过我还是觉得,赵闪闪这是一个性格很复杂,值得演绎的角色。
凤凰娱乐:这个片子中除了您是表演系专业毕业的演员之外其他演员都没有这样的专业背景,您是怎样和他们配戏的?
包贝尔:这确实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让我自己去贴进他们,配合原生态的演员。其实整个拍摄过程中一直都是这个感觉。比如我跟&四大天王&,&陈浩南&等等他们演对手戏的时候,会发现几个问题。首先是你不能轻易地更改你的戏,如果临时想到一些好玩的呈现方式,对方是无法回应你的表演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接。再有,不管跟他们说什么,怎么说,他们给你的回应都是一样的。非职业演员会给自己的表演设计一个固定的模式,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更多的是迎合他们做出一些表演。所以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才能说有一点点的发挥我的想法。比如说中间有对着镜子跳舞的部分,比如说哭的部分。很少,所以其实还是很难的。
凤凰娱乐:是否意味着从头到尾都是戴着镣铐表演没有发挥空间?
包贝尔:不,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我反而觉得这样特别好。演戏本身的目的就是还原真实,只是我们作为演员可能会很想去寻找介乎于真实和不真实之间的一个状态,去抒发角色的情绪,或者说引起观众的情绪。其实最难的就是&真实&,什么是&塑造&,这是这个戏里比较难拿捏的部分。
凤凰娱乐:在导演面前演出导演个人的经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哪些是您主导的部分?
包贝尔:其实还挺多的。故事确实是导演自己的故事,但是演绎还是由我主导去演绎的。比如说在真心话大冒险的情节里以那样一种极端的形式来演,这些确实都是我们设计的。我也问过导演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也想过自己亲人去世的时候的感觉,是一种想哭哭不出来,但是又觉得不哭不对的复杂情绪。很微妙,所以现在我再反过头来看自己的表演的部分,是会觉得还有修改完善的空间。比如对着镜子跳舞的段落是我自己的想法,对着镜子亲吻是导演的想法,我们俩一起解读赵闪闪这个角色,由他提出想法,由我去二度创作这个角色。
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观察郝杰导演。观察他生活,吃饭,跟他聊天。其实导演和赵闪闪一样,表面是非常羞涩的,但是内心又有一种狂野的东西在。如果这屋里就少数熟人的话他有时候会表现出很狂野的性格,然而陌生人面前他就会比较羞涩。所以我在塑造赵闪闪这个角色的时候会抓住这个羞涩的微妙感觉,加以放大。用在强吻女神的一场戏的时候,就把他的这种羞涩的感觉格外的放大,以营造一种喜剧的感觉。
凤凰娱乐:这部戏您之后有看过么?
包贝尔:其实只看过一遍,还是粗剪的时候。原来我大学生活那段是说得普通话,但是感觉并不是很好,现在应该是有改回方言。这样感觉更有趣。本来我是东北人,张家口方言我真是听都听不懂更别提说了。开始接戏之后才接触这种张家口方言,包括张家口地方的人,但是也是一点点学吧,希望能够努力为这部戏增加更多的色彩。
凤凰娱乐:对于您自己的表演您觉得能打多少分?
包贝尔:还是60分吧我觉得。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今天你再让我演我觉得还会有很大的改变,可能再过一年你再让我看今天的表演我也还会有更多的想法。我希望自己是一直处在不断的进步当中的状态吧。
凤凰娱乐:关于《港囧》这部片,舆论上对您负面的评价蛮多的。您怎样看待这些评价。
包贝尔:首先我觉得,参加《港囧》对我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当我名气和能力都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的时候,突然出演了《港囧》,还是那么重要的角色。打最初开始,导演和投资方就跟我说,这戏还没上映你肯定就会被骂爆了。果不其然6月份一公布演员名单,9月26日才上映,然而大家就是还没看呢直接从6月骂到9月然后继续骂下去。网上有很多奇怪的言论,比如说,包贝尔有什么后台,走了什么后门之类的&&这种东西本来就很奇怪,都是越解释越乱的。我觉得能做到的就是演好自己的每一场戏。
后来导演说,即便你演好了大家也会骂你,我很惊讶。他说这部戏里你是唯一的突破口,导演还是那个导演,赵薇姐还是加分的,我肯定是短板会挨骂的。加上同期会有其他电影,作为营销手段也需要在我身上找文章来做,所以我必然就变成了众矢之的。《港囧》那时候压力太大,如果戏只卖7,8个亿我觉得对不起徐峥导演也对不起投资方。幸好现在是16个亿,否则我肯定就被骂的狗血喷头,已经有人喷说要不是我能到20呢(笑)。我曾经有一段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后来还是想开了。
一个是我自己也确实还有提升的空间,再说其实圈里很多演员,包括香港那边的老演员,都被人骂过不会演戏,或者更难听的。刘德华都被人骂了那么多年不会演戏呢,作为我自己来说现在调整心态,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部戏,尽自己努力去演每一部,那你(观众)觉得我演得好还是不好,这个我没法左右。我能在每部戏里找到自己地提升空间和快乐就很知足了,我也不可能说因为谁骂我我就不演戏了我不活了什么的(笑)
凤凰娱乐:对于《我的青春期》的表演,上映后也可能会面对来自观众的指责。
包贝尔:《港囧》那时候其实就很努力,坚持每个动作戏都自己来,摔得一身是伤。那对于这部戏也一样,我努力去把戏演好就是了,那我还能怎么办呢?我也不能说去整容什么的啊(笑)。我已经,尽力了,而且是精疲力尽了。郝杰导演是比较容易超时的导演,我每天拍戏20个小时,每天。我觉得我对得起这个戏,也对得起我自己。观众的口味众口难调,我自己喜欢我自己,老婆喜欢,就可以了。
凤凰娱乐:听说您还跟周星驰导演有合作的项目?
包贝尔:本月底我就要进组了,周星驰那边监制的戏。现在具体信息还保密,能说的就是导演是徐克(编者注:《西游2》)。那应该是一个,很爽的戏。12月之后我要开拍一个自己导演的电视剧,源自于3年前的一个想法,和八个编剧一起写了一个剧,一个喜剧,暂定名是《欢喜密探胖佳人》。是想给自己的电视剧作品经历里添加男一号的这么一笔。坚持到现在,这个剧本已经像自己的孩子了,想放弃是不可能了,就努力吧。电视剧这样边剪边拍容错率还是有的,也当是自己的练手。现在签了5,6个演员了,都是看完剧本直接就决定参加了的,没有网络段子,没有网络包袱,没有穿越台词的古装喜剧,希望能拍的有趣吧。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佟亮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青春期童年赵闪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