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乡村情景爱的旋律钢琴曲

古典音樂史上最优美的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_雪父精选集 - 虾米音乐
Loading...
入选曲目(50)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宽广伟大的情怀 , 生命充满自信与坚毅的精神 , 带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精神。
乐曲一开始的导奏,用铜管吹出四音的下行动机 ,引出乐团的旋律,钢琴以一固定音型在旁做伴奏, 乐团完整演奏整段旋律之后,再由钢琴复诵一次, 乐团以拨奏搭配钢琴的歌唱,这一段旋律的声响展现一种夸张,不细腻的生命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 旋律唱过之后,句子越来越不完整,仍然以四音下行做为发展,音乐中缺少轻巧典雅的个性, 反而表现出一种粗犷的野性美。慢的四音下行快的琶音上行互做,持续做一小段的发展。 不久 主题重新再现,由乐团演奏主要旋律 ,钢琴运用装饰音修饰四音动机作为新的伴奏方式 , 主题过后的发展以弦乐群的柔和音色与钢琴的细碎装饰音作配合,同一乐句展现不同风貌, 当整体安静下来之后,法国号声响响起与弦乐的拨奏引出钢琴的独奏,再经过木管群的和声 ,乐曲才正式进入呈示部。
由于导奏的音乐已经带给听者很强的震撼力与深刻印象,呈示部的主题显得有些无力感。 主题一并无完整的旋律性,而是由一些短音如装饰般的组成,钢琴之后木管再演奏一回, 然后钢琴与木管互相搭配发展一段音乐,钢琴由低音部往上爬升出现一段显著的节奏, 不久被木管以切分音节奏干扰着,这也意味着主题一的结束,准备进入主题二。 主题二带着抒情缓慢的步伐,从木管声中吹出带着切分音节奏的乐句, 事实上这在要进入主题二之前的衔接段落已经事先预告切分音的讯息。 木管之后钢琴再重复一次并延伸至另一部分,弦乐群拉出一段摇摆特性的乐段, 但是短短的一小段,钢琴以切分音的短句来干扰这摇摆的音乐,最后钢琴占上风再度弹出鲜明的切分音动机来。 钢琴唱了两次之后延伸,声响逐渐走向激动、热情的宣泄,再度感受到导奏的强烈风格。推向高点后, 只留下钢琴部分,这时钢琴将情绪缓和下来,收敛放开的情绪,逐渐归于平静。
在平静中唱出了发展部的音乐,发展部的素材通常来自于前面主题的一部分, 一开始的摇摆音型即来自主题二的中间部分,在摇摆声的背后有低音弦乐器 的无形衬托,原先幽暗的摇摆声响突然转换成明亮的长笛声,钢琴也以如流水般的声响搭配,再来法国号进入与长笛对谈,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久不同乐器组合豋场,是弦乐群与木管群的对话,由慢速逐渐变的紧凑,音乐也在此乐段中推升至高点,在高点处交棒给钢琴,再由钢琴把情绪带向和缓平静,钢琴在此做一段 独奏 , 像是装饰奏般的独白。整段音乐沉淀下来,只有钢琴声,但是琴声中双手不协和的乐句又再度挑起情绪的反应,一声定音鼓想起 , 乐团随之跟了进来,成了乐团与钢琴的对话,又是再次的情绪起伏,在铜管声中缓了下来,但后面又是另一段起伏的起点。
由发展部的前引带出再现部的主题,这里出现的主题只有呈示部主题一后面 的一小段,钢琴带着浓浓的节奏感与弦乐的拨奏,并不是整体将主题重现。 主题二与呈示部大致相同,歌唱旋律的乐器分别是单簧管、乐团再交棒给钢琴。 结束句持续呈现一种上升状态,推向高点,经过几个和弦的声响,带出钢琴的装饰奏, 但是这段装饰奏强调的是抒情性的表达,少了炫技性的演出,出现一段像李斯 特的钟声模仿,仔细聆赏装饰奏的乐段,钢琴展现出情绪上的各种波动起伏 。 钢琴的两音带着长笛吹出旋律 ,整体走向激动的情绪,钢琴与乐团间的协奏风, 让音乐在激烈热情中做结束。”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慢板三段体;在宁静的氛围里,由拨奏声开启,不久,加入长笛独奏的一段旋律,显的孤寂,唱过一遍之后,由钢琴替代长笛再演奏一次旋律,但是钢琴声有弦乐群的陪伴,声响变的温暖,之后又加入法国号的呼应,法国号说着钢琴乐句的后半句, 如影随形地,这是第二乐章里最主要的旋律 A的重要段落。在A段里可分成a-b-a 三部份,因为中间穿插着一段与抒情曲调全然相异的部份 。
中间段落音乐自由许多,自由之意就是句子不完整,可分成几个部份,前半段木管吹两个音下行,钢琴再做一次模仿,但是这回多了一个音 (2 + 1),接续部份仍由木管先演奏一段旋律 , 再接棒给钢琴重复一遍 , 但是钢琴的重复多了一些音符做装饰,在本质相似下却多了一份美感。乐句该结束时钢琴仍然持续进行着,不久法国号悄悄地进入吹着一段悠扬旋律,响应的是木管群轮流交替唱着乐句的一小部分,背后的钢琴声持续不断地。 木管声响消失之后,再次留下钢琴声的衔接段落,这时候和弦变换做转调,预备回到开头a的旋律。
回到开头旋律时,已经不见先前的孤寂感,豋场当主角演唱主题的是大提琴, 钢琴随侧用短音符的音型作伴奏,心情与开头的长笛吟唱完全不同。一次的歌咏旋律是不够的,钢琴大提琴退居幕后,迎出新主角单簧管演唱主题,钢琴伴奏改变,大提琴用新旋律与单簧管做对位,不同的配器带出多样的风情。
钢琴突然带出一段全新风格的段落,有点炫技、快速、跃动地且毫无旋律性,但是以此风格的钢琴持续地接出一段有节奏律动感的旋律,此时律动胜过旋律性,不久又回到先前的跃动音型,一声和弦重击下来,钢琴开始一段如装饰奏般的乐段,音乐有点类似印象派的音色表现,钢琴主导着这一大段,也是一段过门,专注钢琴声音引导你最后的段落回到A。
A段的再现,配器上与前面不同,钢琴主导,加入颤音,再一次时由 单簧管吹奏旋律,钢琴以颤音与弦乐的拨奏配合,法国号也适时加入,最后不断重复旋律的开头乐句,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结束了第二乐章。”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此乐章带着浓浓的舞曲风格,国民乐派作曲家通常会在终乐章加入舞曲风, 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柴可夫斯基采用斯拉夫民族的舞蹈节奏,强烈粗犷兼具的特性。 一开始乐团短短的引言,带出钢琴的舞蹈律动性(旋律性不强),背后有弦乐群的拨奏与它搭配,时有管乐器的穿插,不久乐团接替奏出强烈热闹的旋律是 B 段,有庆典气息,乐团之后交给钢琴做发展并预备衔接下一段。 前面热情的两段落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弦乐群优美的旋律,很典型的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线条。演奏过后交给钢琴更热情的覆诵一次,再来钢琴运用音型作为一段衔接,准备回到开头的A段 。 A段的再次出现,钢琴弹奏着强烈的节奏,乐团中的管乐以不协合又毫无次序的穿插其中,短短几个小节之后,出现第一乐章以短音为主题的片段,钢琴与弦乐对话般的唱着,顺着这样的情绪一段小小的衔接。热闹的B段再现,仍然乐团先钢琴后的顺序, 顺序接出的是优美弦乐群的C段,弦乐群与钢琴的乐句都简短许多,后面仍然是以音型为主,让钢琴与乐团做呼应的衔接部分 。 钢琴又再度地弹出舞蹈律动性主题A,接续的段落没有显著的旋律,钢琴先是音阶来来回回地,声响逐渐的爬升,带出的音乐并非热闹的而是许多小片段的拼凑,利用先前主题的一部分来做为发展素材,弦乐群的高低声部与木管群的搭配,将音乐推升至高点。钢琴由此接棒,演奏一段很炫耀技巧的段落,长度不是很长,乐团进来与钢琴合奏一段如合唱般的旋律,此段旋律是前面C段的主题,只是将它改装成如同赞美诗般的歌咏形式,展现出一种永恒的胜利,也是一股煽动群众情绪的力量, 后面整体带着典型的协奏曲竞奏风,一直向前推进,冲向终点做终结。”
“米凯兰杰利艺术最高成就的结晶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有人说这张唱片是老米一生的最高成就(当然可以有不同看法),也是他所有音乐理念的完美总结。这是个登峰造极的优秀版本,有很多专家和资料将它推荐为“贝五”的最优秀版本。其实在这个交响曲一般的协奏曲中,朱里尼的协奏是担当了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他优秀的协奏搭建了一个辉煌而坚实的平台,剩下的就是这位“皇帝”的隆重登场了。没有人能比老米弹出更加晶莹华美的音阶,更加雄浑有力的和弦,更加精致轻巧的颤音。在这部很多演奏家望而却步的高难度巨著中,不仅有大片快速的经过句,层出不穷的宏伟和弦,还要赋予作品帝王般的气势和让人仰视的高贵气质,这一切对于毫无灵性的钢琴匠来说是个无法逾越的高峰,但在老米手下,却成为了历史上的永恒。整个作品听下来,心中充盈的感觉就和唱片的封面一样,如凡高的油画一般到处喷溅着琥珀般金黄的色调,句子从容不迫却没有任何拖沓,充满皇帝般的气派和威严,而第二乐章那真挚、亲切的旋律更是如春天的阳光般普照人心,既有消融人心中一切坚冰的圣洁和温暖,又有催人泪下的感动。完美无瑕的音色即使在fff的强奏下仍然圆润动听,没有一个破音和炸音,一切都臣服在老米王者般威严的控制之下,而辉煌多变的色彩,高贵的气质和丰富的层次也只能令人叹服,加上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后赋予作品的那破云般的璀璨,淡然恢弘的孤傲和雄浑不羁的霸气,使这个录音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和伟大的作品一同化为永恒。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式。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 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
“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后, 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而富有无限张力的 c小调 第一主题(片段1)。悠长深情的第一主题在弦乐。单簧管不同声部依次出现,弥漫着浓郁明朗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 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 降E大调 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气息宽广,热情丰沛,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持续的慢板,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富有幻想、希望和生活的快乐,充满内在激情,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诙谐的快板, 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宽广如歌,抒情般从琴键中流淌,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两端主题音乐此起彼伏,最后汇成一首激情澎湃的宏伟赞歌。 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尽管整个协奏曲的钢琴演奏部分难度令人生畏,但整曲的开端却异常的平和安详。弦乐与低音管轻柔的前奏让人联想到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天鹅绒般的前奏铺垫下,钢琴以八度音程表现出俄罗斯民歌般质朴轻快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远绵长,在狭窄与蜿蜒之中渐渐扩大,荡漾着俄罗斯最为淳朴的风格。随后重心移到乐队,钢琴做装饰,纷繁复杂的音型,若颗粒般闪烁。短暂平息后,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浑厚中展现出一种安然和高亢,在和钢琴旋律的交织之中形成第二主题的素材要素。而后钢琴插入一段平静而有所起伏的抒情性乐段和富有流动性的安逸和和煦巧妙组合,和乐队依稀成一种含蓄,释然,这种不做作的起伏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较第一次更深沉也更暗涩。
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钢琴发出铿锵的搏击声,和乐队达到最高亢的音高,有力而坚定中,音色渐渐消沉,在短暂宛如月色的宁静后,钢琴以极快的快板进行华彩,作者本人写作了两个华彩,其中,标记有“Ossia Cadenza”的华彩将第一主题以拉氏代表性的厚重和弦形式咆哮地奏出,难度相对较大,而另一版本的华彩则采用Toccata风格,轻快富于跳跃性,1909年此曲首演时,拉氏本人演奏的是Toccata版本的华彩。这两种华彩段虽然风格和长度迥然,但最后都回归为夹杂悲观情绪的和声,恢恢浩浩地消逝在孤寂的琶音之中。再现部极似华彩,回忆般婉美,缓和中进入乐队奏的第一主题,最后后的终结部在钢琴和乐队变奏中,生动的结束。”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间奏曲,柔板(Intermezzo,Adagio),A大调,变奏曲式,三段体。 间奏曲大量存在着与协奏曲第一主题的关联。第一段在弦乐空灵和哀愁的暗示下,双簧管表现出主题的主题材料即与第一主题婉转相仿,突然间,钢琴以三连音的狂想曲形式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钢琴演奏出浪漫,和煦的音乐,些许孤独和寂寞。进入中段,更活泼的,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和弦,淋漓尽致中饱含滥情的狂放,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中,渐渐转为慢板,钢琴配合以半音阶性音型如歌却踟蹰不前的旋律。
随着乐章织体的不断扩大,关联性凸显得愈加显著。钢琴以厚重和弦奏出稍快的主题,与乐队发展成雄壮的乐念,恢弘与饱和中敲砸的左手上,合着右手的铿锵飘散着,在仿佛稍作休整的短暂停顿后,钢琴进入华彩乐段,灵巧的装饰奏后趋于平静,乐队重现悲伤婉转的无声述说,在这种气氛中,钢琴用气势非常毫无空疏的音符结束,带领乐队毫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二二拍(Finale,Allabreve),d小调,奏鸣曲式。整个乐章宛如七鬼附身,地焰扑于庭内,拥有来自地狱的最艰涩的技巧,也是全曲的顶峰。
在乐队进行曲节奏中,钢琴有力而精确地奏出第一主题,灵活但精神抖擞中,反复几次后速度更快,在乐队坚定的节奏里钢琴配以艰深繁杂的快速和弦,来回几次。高亢和顽强的音乐进程在表面的暂停后,钢琴以极快的切分节奏向前推进,最终进入抒情的第二主题,浪漫但高昂层层徘徊中形成极快板的快速音群,缓和下来,紧接乐队引起的发展部,出现降E大调的谐谑曲风,钢琴志趣十足地浮动着,直到乐队奏第一主题的变形,钢琴做高音装饰。
然后出现第一乐章精练之后的旋律,情绪加深,钢琴单独发展,速度更快,乐队和钢琴交织的短暂的广板后,钢琴更抒情地还原第一乐章主题,接着活泼的快速音群,直到钢琴音色如跳舞的少女在迷惑细纱中消散,音乐又出现转机,变奏了乐章第一部分所有变奏,只是更加热烈,音乐被再次抬高,乐队和钢琴和弦忘情交织中骤然停止,之后进入终结部,乐队节奏性地衬托中,钢琴进行铿锵的八度急板,乐队抬升中达到巅峰,钢琴的一句下行的装饰奏中乐队和钢琴奏出的饱满,高昂的抒情,致高的满足,或者是真正协奏曲的光辉。顶峰后,最后在急促但不仓促中强有力地结束。”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67号》
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色彩十分明朗,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再度呈示第一主题。乐章的第二主题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钢琴展示出绚烂的演奏技巧。”
“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67号》
行板,F大调,2/2拍子,三段歌谣曲式。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呈示歌谣风的主题,接着重新由主奏钢琴加以接引。担任主题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在整个乐章中几乎不曾间断。
慢乐章是莫扎特音乐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一种宽广的气息,几乎是一种抒情旋律毫无缝隙的源泉”。一个尖锐的不协和音出现,在莫扎特作品中从未有过,它似乎暗示着十九世纪音乐的走向。多年以后,当贝多芬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几乎要将他引为知己。
瑞典导演Bo Widerberg将这一乐章用来作为电影Elvira Madigan(港译《鸳鸯恋》)背景音乐,因此在欧洲非常闻名。傅聪将这一乐章比喻为一种希腊悲剧的境界,希腊式的建筑和环境。希腊古建筑由大理石建成,我们现在看到建筑的样子同几千年前的没有大区别,惟有时间的镰刀划下痕迹。在书本的插图里,在电影纪录片里,在摄影作品里,它们永远伫立在天空下面,永远与叫做蓝和白的颜色融为一体,你产生没来由的悲壮感,但绝非凄凉与悲惨,因为你的心被一种更强的魔力揪住向高空飞翔,看到了更多的光,你称之为与生俱来的血液。”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67号》
极活泼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之后,由钢琴再度呈示主题。在乐章的中段,管弦乐伴奏与钢琴主奏不断交替出现,相映生辉。最后钢琴以排山倒海之势的上升音阶,华丽地结束全曲。”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肖邦在39岁短暂的生涯里创作了200多部作品,是高产作曲家。他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优美而流畅的旋律,从庄严的快板奏鸣曲过渡到小广板浪漫曲,再到双主题回旋曲。乐曲从沉思到温柔动人的情感倾诉,再到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该曲创作于他19岁时,初恋的美好情愫在缠绵甜美的乐曲中蔓延,宫廷官的女儿、女高音歌唱家康斯坦蒂亚,带给了肖邦无数美好的回忆。这部曲子也借鉴了波兰民间舞曲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与第一篇钢琴曲时间接近,悠长质朴的旋律,宁静温柔的心境,幸福愉悦的情感渲染,波兰民谣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该曲感情真挚,使人感同身受,堪称肖邦作品中情景俱佳、情感丰富的好曲子。”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的开头部分有点戏剧性:先是定音鼓安静地敲击,直至整个乐队和钢琴奏出一个响亮的和弦。在这片响亮的乐音中,钢琴奏出第一段思索和有力的独奏,迅速营造出整首曲子的浪漫气氛。钢琴的最后一个音符停止之后,进入一次短暂的停歇。随后弦乐器为木管乐器提供断断续续的伴奏,后者安静地再次奏出旋律:旋律是试探性的,有点悲伤的感觉。单簧管和大管继续抒情地演奏主题,随着长笛、双簧管和第一小提琴的回应,旋律渐渐变得紧张和热情起来。
接着钢琴弹奏旋律,高贵而如梦幻似地演奏着,这一特点在弦乐器的伴奏下显得更加突出了。然后又是钢琴独奏,这次加快了速度,活泼地奏出一系列不均匀的跳跃乐句。接着双簧管加入演奏,与钢琴的抒情旋律相互映衬。在旋律逐渐慢下来之后,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大提琴开始其华丽的独奏,气氛变得更加浪漫,好像烛光在优雅地摇曳着。在这一段交替演奏之后,钢琴开始弹奏新旋律,在弦乐器的轻轻伴奏下,转而进入一段梦幻似的乐句;大管独奏的悲伤调子加深了如梦幻般的感觉。
速度慢慢在加快,开始了另一段钢琴独奏。钢琴独奏结束后,乐队开始演奏。这一次比较长的乐队演奏被小号富于戏剧性的吹奏所打断,而后者充满热情的演奏又被圆号独奏发出的低低乐音所冲淡,最后又回到钢琴独奏。在长笛和圆号温柔的伴奏下,钢琴开始其具有狂想气质的独奏。随着钢琴的演奏变得更加狂放而华丽,气氛被乐队发出的坚定合奏声所打破。最终,随着紧张感的释放,乐队停歇下来,取而代之以钢琴重新演奏乐章之初的旋律。
接下来的段落基本上是对前面演奏内容的重复。钢琴像先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以加快的速度优雅地弹奏着。极其浪漫的大提琴独奏又回来了,再次制造出烛光摇曳的气氛,钢琴梦幻般的独奏在一旁应和着,圆号和钢琴漂亮的二重奏更加突出了这一印象。钢琴再次独奏,此时只是由乐队间或给予伴奏,紧张和激情加强了,渐渐转到乐队的一次坚定合奏。之后,节奏放慢了下来,定音鼓开始戏剧性的敲击,然后是一阵突然的停顿。接着钢琴迅速打破沉寂,开始弹奏一段华彩乐段,这段起起落落、具有狂想曲特点的间奏给人以浪漫的感觉,是钢琴演奏者展示热情和富于戏剧性的演奏技巧的绝佳机会。
随着华彩乐段的结束,圆号、定音鼓和弦乐器开始演奏。一开始还很悠闲,但是随着双簧管独奏和大管在弦乐器急促的伴奏下开始演奏旋律,速度又加快。随即钢琴旋律加了进来,重新演奏乐章一开始的钢琴独奏。接着整个乐队加入进来,开始演奏这一乐章的最后一个响亮的和弦以及定音鼓富于戏剧性的敲击。”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这一乐章速度极慢,是制造气氛极好的背景音乐。忧郁、华丽而又富于激情,由第一小提琴领衔演奏旋律,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器伴奏。大管和圆号加入进来,给旋律增加了既伤心又甜蜜的感觉。音量在慢慢增强,直至圆号响亮地吹响弦乐器的背景音。木管乐器模仿着华丽、深情的大提琴独奏,随后圆号结束了这一个浪漫的序曲。
钢琴梦幻而婉转的声音再次响起,弦乐器安静地伴奏。随着钢琴一阵短暂的兴奋演奏过后,弦乐器奏出一段过渡乐节,接着是另一段仍然很婉转的钢琴独奏,音量和速度都略有增加。奏完这段独奏后,钢琴似乎因为疲倦而停了下来。然后弦乐器再次奏出一段过渡乐节,钢琴再次弹奏,长笛和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所有管乐器和圆号相继出场伴奏。似乎是从这些乐句的演奏中积聚了力量,旋律显得精神抖擞了,钢琴、弦乐器、单簧管和大管奏出响亮的合奏;大提琴激越的演奏使旋律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圆号奏出一系列短小的过渡乐节,将同样短小的钢琴独奏连接在一起,紧张感在消逝。在这一段落中,音量有强有弱,好像海水在沙滩上潮退潮涨一样。
木管乐器低声地衔接起另一段短小的钢琴独奏。随着钢琴独奏的停歇,圆号和弦乐器加入进来,令人再度感到浪漫的感觉。钢琴和弦乐器梦幻般地奏完这一乐章的最后音符,悄然隐入银色的月光之中。”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进入最后一个乐章前几乎没有什么停顿,这是一段具有跳跃感的挪威风格的舞曲。单簧管和大管建立起断断续续,充满断音的节拍,钢琴强有力的加入使旋律达到了狂热的顶点,然后在顶点戛然而止,又回复到乐队奏出的一个音符。接着钢琴开始演奏这段断断续续的舞曲,弦乐器只是偶尔奏出几个重音,圆号和大管的抒情伴奏音量也基本低到听不见。
钢琴在大提琴和大管的伴奏下,恢复演奏暴风骤雨般的快速乐句。然后钢琴独奏渐渐减少了打击乐的特征,弦乐器奏出的断断续续的音符突出了这一感觉。紧张感渐渐在增强,直至小号发出厉声的吹奏;气氛比以前更加猛烈和愤怒,明显出现了战斗的调子。然后钢琴加入开始无拘无束的独奏,到达最巅峰时又回复到断断续续的舞曲风格,只是多了一分痛苦。钢琴继续主导这个段落,但乐队闯入打断了钢琴,猛烈地完成了最后一个乐句的演奏,然后慢慢停歇了。
长笛在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伴奏下吹起一段漂亮的独奏,悠闲中充满了希望。音量在增加,但仍然不失温柔。接着钢琴在大提琴温暖音色的伴奏下回应长笛的演奏。这个段落忧郁而又缓慢,令人想起第二乐章。其他弦乐器也相继加入,接着是长笛和单簧管,声音增强又减弱。接着拍子慢了下来,一切都进入了一种梦幻般的沉静状态,然后逐渐消失。
双簧管、大管、圆号和定音鼓在弦乐器的参与下重新确定断音的节拍。接着钢琴取代了它们,重新演奏乐章之初的舞曲主题。在一个短暂的乐队间奏过后,钢琴接着演奏;这时第二小提琴奏出戏剧性乐音,中提琴为钢琴的快速演奏提供伴奏。
每个乐句音量和紧张感都在增强,节奏在变慢,好像冲劲一下子被卡住了似的,行动变得非常困难。弦乐器和管乐器交替演奏,两者都努力试图推动旋律的进展,而钢琴居其间疯狂地演奏。随着弦乐器的奏鸣和定音鼓在单簧管、大管和圆号的持续音符下的轰鸣,到处弥漫着神秘感。节拍加快了,接着爆发成为一个持续而又凶猛的和弦。钢琴回复,弹出一段短小而又充满魔力的独奏,直至出现另外一个爆发性的和弦,这是一个介于不和谐和欢乐之间的和弦。
钢琴再次演奏一段自由式的独奏,接着停顿片刻,又开始欢快地演奏先前舞曲主题的变奏。乐队犹豫地插了进来,仿佛想努力地投入这一新的节奏样式,随着节拍的加快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舞曲越来越疯狂,长笛吹出的颤音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小号在这一片疯狂中闪亮登场,试图带出平静的气氛,节拍慢了下来,整个乐队响亮地奏出一段更慢的庆祝曲,与前面听到的演奏相比显得有点沉闷。与乐队的拘谨演奏不同,钢琴奏出一段令人激动的旋律,非常奢华的一种气氛,乐队好像沉浸在宏大的音量和(激琴)之中。音量在增强,达到了轰鸣的程度;钢琴从中穿插进来进行最后一次独奏,然后乐队和钢琴一起演奏一段更慢、更奔放的旋律。定音鼓强有力地敲击伴着4个响亮的和弦结束了整首协奏曲。”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庄严的快板,降E大调,4/4拍子,自由的奏鸣曲形式。一开始就以全乐队的合奏强有力地呈示出第一主题,旋即由钢琴以富于华丽技巧的乐句来承接。随后,钢琴奏出的第二主题柔美动听,颇似奏鸣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主题经过交织反复后,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乐章结束(直接进入下一个乐章)。”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主题具有夜曲风格,柔美而富于表情。乐章中段还有一个宣叙调式的主题, 长笛的抒情旋律与此相呼应。”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活泼的快板, 降E大调,3/4拍子,自由的形式。这是一个相当于诙谐曲的乐章。就在本乐章中,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三角铁。首先,随着悦耳的三角铁铃声,弦乐部分奏出本乐章的主题动机。之后钢琴以&诙谐的奇想&形态进入,随着主奏钢琴的轻盈展示,三角铁那清澈的铃声仍在不断呼应,长笛也以含有颤音的动 机加入进来。”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朝气蓬勃的快板,降E大调,4/4拍子,仍 然是自由的形式。以木管乐器为主体的乐队部分,雄壮而热烈地奏出本乐章的主题,钢琴则以此主题作为华丽的应对。钢琴与管弦乐彼此渲染,逐渐提高速度, 迈向急板。经过压倒性的最巅峰,全曲在狂欢气氛中结束。”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热情而有感情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第一主题在a小调上,显得压抑、痛苦。第二主题则在明亮的C大调上展开,光明,富有幻想色彩。这两个主题的发展时而痛苦哀叹,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冥想苦想,时而慷慨激昂。表现了坚韧的斗争精神。”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间奏曲,优雅的行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个乐章充满着极为甜美的感情,简直像一首浪漫温和的协奏型牧歌。乐曲在开始时,弦乐与钢琴优美的对答,柔和地展开主题。这种醉人的气氛,在以往的协奏曲中是找不到的。有人认为这里是在描写克拉拉动人的形象。乐章结束后不停留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活泼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钢琴辉煌地奏出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乐思,弦乐器以闪耀般的音阶性上升加了进来。主题舞蹈性旋律棱角分明,有一种向一切鄙俗势力宣战的气势。这一乐章的结尾由钢琴奏出了绚烂的旋律,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形成巅峰而华丽地结束乐曲。”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庄严的有着异常宏伟的规模,在这一点上它堪与贝多芬的两部最伟大的杰作——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五钢琴协奏曲——媲美,勃拉姆斯自己日后创作的协奏曲中也只有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有着类似的篇幅。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隆隆作响的鼓声和持续低音构成的阴郁背景之上,它在D小调上威严有力地呈现,第一小节中的下行小三度音程令人想到同一调性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二者有着同样的冷峻和坚定。而紧随其后的上行“冲刺”则具有激昂的气概。主题后半部分的颤音赋予音乐以汹涌澎湃的力量。这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主题为第一乐章确立了庄严的、悲剧性的基调。当它掀起的风暴趋于平静时,出现了抒情性的第二主题,但它带来的宁静与慰藉仅持续了片刻便被起伏激荡的音流所淹没。整个乐章即由这两种情感和力量的对比、交替与消长构成。随着乐章开头的主题以各种面貌反复出现,它自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因素得到了充分挖掘。
  在结构上,这个乐章基本遵循着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而且运用了传统的双呈示部手法,即由乐队和独奏先后演奏呈示部,在乐队首先完整地演奏呈示部时,独奏(钢琴)始终保持缄默。而一旦钢琴加入,它所起的作用远非只是“助奏”,它不仅赋予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以新的色彩和变化,从而为精神世界的斑斓画面增加更丰富的内容,而且与整个乐队以及其中的个别乐器构成了生动而亲切的对话。独奏声部的高超笔法足以展示钢琴的非凡表现力,从晶莹剔透的华彩乐句到饱满辉煌的和弦,无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这一切又并非为炫技而存在,而是被有机地纳入音乐的交响发展逻辑。”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庄严的有着异常宏伟的规模,在这一点上它堪与贝多芬的两部最伟大的杰作——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五钢琴协奏曲——媲美,勃拉姆斯自己日后创作的协奏曲中也只有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有着类似的篇幅。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隆隆作响的鼓声和持续低音构成的阴郁背景之上,它在D小调上威严有力地呈现,第一小节中的下行小三度音程令人想到同一调性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二者有着同样的冷峻和坚定。而紧随其后的上行“冲刺”则具有激昂的气概。主题后半部分的颤音赋予音乐以汹涌澎湃的力量。这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主题为第一乐章确立了庄严的、悲剧性的基调。当它掀起的风暴趋于平静时,出现了抒情性的第二主题,但它带来的宁静与慰藉仅持续了片刻便被起伏激荡的音流所淹没。整个乐章即由这两种情感和力量的对比、交替与消长构成。随着乐章开头的主题以各种面貌反复出现,它自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因素得到了充分挖掘。
  在结构上,这个乐章基本遵循着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而且运用了传统的双呈示部手法,即由乐队和独奏先后演奏呈示部,在乐队首先完整地演奏呈示部时,独奏(钢琴)始终保持缄默。而一旦钢琴加入,它所起的作用远非只是“助奏”,它不仅赋予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以新的色彩和变化,从而为精神世界的斑斓画面增加更丰富的内容,而且与整个乐队以及其中的个别乐器构成了生动而亲切的对话。独奏声部的高超笔法足以展示钢琴的非凡表现力,从晶莹剔透的华彩乐句到饱满辉煌的和弦,无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这一切又并非为炫技而存在,而是被有机地纳入音乐的交响发展逻辑。”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回旋曲:不太快的快板的主题有着匈牙利民间舞曲火热有力的性格,镶嵌其间的插部也贯穿着同样的精神。随着音乐的推进,其中蕴含的乐观因素变得越来越突出。最后,经过一个宏伟的渐强,音乐转为明朗的D大调,并以此结束全曲。”
“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F大调钢琴协奏曲》
奏鸣曲。以打击乐器上的一个富于节奏性的动机为乐章激动而热烈的戏剧性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主题是一支平缓、哀怨的旋律,它与第一主题激动、炽热的情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F大调钢琴协奏曲》
柔板。“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的气氛,曾经有人把它当作美国的布鲁斯,不过其形式比布鲁斯音乐的一般处理更为纯正。”格什温就是这样描述他的柔板乐章的。”
“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F大调钢琴协奏曲》
回旋曲。乐章就像是全曲的一个总结,这里既有新主题呈现,又有对前面乐章的一些重要主题的回顾。而且通篇保持同一速度,具有热烈的狂欢气氛。”
“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快板,在颤动的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之上,钢琴奏出一个单旋律,以切分节奏随意装饰着,使人想起民间舞蹈节奏。第一小提琴在钢琴颤音的背景上奏出相似的调子,引出一组副主题。发展部在钢琴深厚的连击琶音声中,以开头旋律的扩展开始,基本主题随小提琴的一系列下行颤音开始再现,下行三度的音型突然出现,并在单簧管、长笛、双簧管和独奏钢琴之间相互呼应,结束部逐出消失。”
“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柔板,宗教地,这部分弦乐器在旋律上相互模仿,令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它与钢琴独奏的众赞歌或赞美诗般的乐句轮换出现。在对比性中段中,在一片轻微的、不协和的小提琴颤音的背景之上,木管和钢琴奏出极短小的反复动机,似乎是阵阵鸟语。当开始素材重现时,众赞歌般的乐句是由木管组奏出的”
“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活泼的快板,开始主题的鲜明节奏再次暗示了民间舞蹈,在此转而成为一个回旋曲的迭句。定音鼓独奏引入的对比性插段具精心设计和丰富高深的对位性,结尾是急板。”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音调,构成一支奇异的旋律,显露出年轻作曲家耽于冥想的天真神情。轻盈的旋律溪流,瞬间又激荡起大型乐队那山谷般的热烈震响,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
接着,小提琴的一个优美的乐句犹如奇妙的虹桥,把音乐引到第二个主题的身边。柔和的双簧管奏出温煦的旋律。平静的音响,时与弦乐低语,时同乐队全奏共鸣,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一并纳入这个柔美的段落中:
登场的钢琴,显示出肖邦作为钢琴诗人的高超技艺。此刻,管弦乐已黯然失色。华丽的钢琴独奏,展开了广阔的音响世界。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加上钢琴键盘上不尽奔流的音符,使展开部变化出丰富的神情,钢琴休息片刻,便又奏出第一主题。圆号与之为伴,弦乐与它同行。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炼,并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求。第一乐章在管弦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寄托了作曲家对少女康斯坦茨娅缱绻的深情。肖邦把蕴于心底的爱,化作郁积情热的音符,犹如火焰灼灼燃烧着整个乐章。
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很感伤,因为我已经有了我的理想,或许这也使我不幸。半年以来,我不曾和她交谈,可是我忠实地听命于这初恋之情,并在夜梦中见到她的倩影影。我的协奏曲的柔板乐章是对于爱情的忆念……”
弦乐与木管乐遥远地轻声对话,象是怯懦的作曲家那种空幻的自我絮语。但,独奏钢琴从深深的低音区渐渐燃起了热情的火苗,它在颤音上跳动,在和弦中飘曳;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显得格外纯洁真挚:
接着,这个主题便幻影一般隐于钢琴闪烁的音响光辉之中,统丽柔美的曲调,象是黑发碧眼少女,地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诗人诚挚的抒情中段,肖邦的热情终于得以酣畅地渲泻与倾吐。钢琴上的滚滚春潮灌耳而来,那时强时弱、时涌时敛的音响,筑成了肖邦心灵中一座充满春意的爱情水晶宫。
再现的爱情主题,依如呈示时一样,由钢琴明晰地卖出。但大管同它的亲切对话,似乎给了单恋作曲家一丝慰藉。钢琴的双音,犹如星光闪烁在夜色浓重的天幕上。
爱情的夜曲正要在弦乐与木管的呢哺絮语中结束。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引来一串缓缓而起的三连音,攀援到稳定的降A主音上。索回的余音又在作曲家心中映出恋人的袅袅丽影。
苦涩而柔美的爱情小夜曲余音未绝,肖邦便毅然踏入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欢舞行列。这不是对于无望爱情的规避,而是将恋情融于热。清舞蹈之中,借以得到酣畅的抒发,并表达出作曲家对于生活,对于祖国大自然的挚爱。
肖邦从小就喜欢民间音乐。一次,他同父亲路经一个酒店。里面的提琴师正奏着马祖卡和奥别列克民间舞曲。幼小的肖邦为这些清新的音调所震憾,竟在窗前止步。他不顾父亲的催促,直到乐声消逝,琴师停弓,才离开窗前诗行之中。”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部协奏曲的终曲乐章烙印上了肖邦终生喜爱的波兰民间音乐的痕迹。
钢琴灵巧地奏出圆舞式的主题,把人们从缠绵的爱情中带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在弦乐顿足般的同音反复节奏型中,钢琴粗犷地奏出第二主题。活跃的三连音,引来回动的音调,把人们带到火热的马祖卡舞蹈的行列里:“置身于马祖卡的节奏之中,真是心花怒放。浑身上下的血液在筋脉里流动得更加奋炽。马祖卡乐声起处,顷刻之间,民间舞手便围了一大圈,成双结伴分两路跳将起来。大圈圈散成了许多小圈圈,每一对都单独旋舞,好象太阳裂为无数个行星在空中滚动,又象是新从巢里飞拥而出的蜂子,正等待着它们的‘蜂后’。”
宏大的管弦乐队戛然而止。圆号用马祖卡音调唤来钢琴的华丽音流。作曲家抒发出对于民族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协奏曲在马祖卡舞曲所独有的三连音节奏型的持续涌进中,在欢腾火热的气氛中结束。”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high water,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热情奔放的快板,G小调,“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high water。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从乐队呈示部第一主题开始,音乐立即满布着阴暗的情绪——这是只由弦乐器组在低音区演奏的主题,小提琴和中提琴用切分节奏提供了如同颤栗一般的不安背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以滑音列的方式奏出威严的召唤。
弦乐器组的这种戏剧性情绪,逐渐由圆号、然后是大管和双簧管参与表达,情绪逐渐增涨,最后在乐队全奏的连接段中出现的新主题,其感情之强烈颇近悲剧性的程度。
同第一主题相对比,随后出现了木管乐器对答式咏唱的伤感动机第一呈示部在突如其来的安谧气氛中结束——这个结尾段的音乐素材是第二呈示部的结尾段的先现,是歌曲性的抒情形象,略带忧郁的神态,含有生活音乐的音调特征。这个主题是整个作品的音调基础,这首协奏曲通过它而获得套曲结构的统一。
钢琴独奏发展了这个主题,并突然地(1段02分43秒)转回到第一主题去。在第二呈示部中,钢琴声部具有较大的独立意义,它的第二主题(1段03分47秒)转到大调上,有如光明和希望的形象,其节拍和音调都有同先前出现的木管乐器对答式咏唱的伤感动机相近,也有生活音乐的特点。
乐章的发展部以两个主题的相互对置为基础——乐章开头所强调的那种惊慌不安的进行和钢琴独奏开始进入时的抒情乐句形成的对置共反复三次,戏剧性的发展也因调性的明显转换而加剧。在再现部中还是主题的轮番交替,只是钢琴独奏的那个抒情乐句给删掉了,而代之以更加热情而激动的华彩乐段。”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是一首“浪漫曲”,充满真诚恳挚的感情,莫扎特特别为这一乐章取上这样的名称,这在十八世纪的器乐协奏曲中是不曾有过的。看来,他很可能是为了强调这一乐章的抒情特性,用以同前后乐章构成对比,虽然在音调上它同前后乐章又有联系。
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组成,前后两段素材相同,音乐的进行温柔抑郁,但完全是安宁平静情绪的表达,有如在吉他轻微摆动的音型伴奏之下,在明朗的夏夜之中咏唱的一支小夜曲。
但是在乐章中段又闯入前一乐章的那种惊慌不安的情调,隆隆作响的背景,管乐器紧张的音响效果,钢琴独奏慌乱的乐句,弦乐器组断然的惊心动魄的和弦——所有这些奇特色彩的运用,都反衬出前后两段音乐的恳挚及其旋律的气息之宽广和流畅。”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很快的快板,回旋曲式
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又把音乐带回到激动不安的氛围中,这个主题先由钢琴奏出,然后再由乐队复奏,它不断地反复,从而得到了积极的交响发展。
全乐队紧张地发展了这个主题,又回到钢琴的独奏,这是抒情的动机,同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的特性有点近似。
音乐重又回到基本主题后,先在钢琴上然后在木管乐器上又出现了一个热情的f小调主题,这时钢琴声部的音型一直在戏剧化,当它突然进入high water时,又意外地出现了乐章的第四主题——象阳光焕发那样生机勃勃和欢乐的F大调主题。
接下来华彩乐段之前可以看到乐章四个主题的依序反复,但是调性都没有变化,即基本上都在d小调上。但是在华彩乐段后,莫扎特突然用光辉的D大调改变音乐的色彩,双簧管、大管和圆号极有魅力地共同奏出这无忧无虑的第四主题,钢琴也接着演奏它,长笛还用更明亮的声音歌唱它。欢乐的情绪一直有增无减,钢琴的乐句扩充了更大的音域,管乐器的重音戏谑地穿插近来,到音乐接近结束时,完全是一片欢乐的情绪。”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轻快地,G大调,2/2拍,奏鸣曲式。短笛奏出轻快的主题旋律,钢琴在高音区以分解和弦音型快速流动织成的热闹的背景,仿佛是一幅都市早晨的画面。随后其他乐器加入,第一主题分别由小号、英国管演奏,钢琴则成为华丽的刮奏。速度渐渐变慢,出现钢琴奏出的安定柔和、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主题旋律中常常出现降三级音和降七级音,使音乐带有美国黑人音乐中布鲁斯的特征。乐队也不时突出一句布鲁斯音调乐句的下行进行,这与拉威尔想把这首作品提供给美国人听有关,而和声的处理完全按升F大调,这样就造成两种调式的混合,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展开部中钢琴呈现出托卡塔般的炫技风格,活跃的音型不停地跳动,其间融入布鲁斯音调的走句,这种活跃气氛弥漫整个展开部。再现之后的段落带异国情调,以力度很强的八个铿锵有力的下行和弦结束。”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很慢的柔板,E大调,3/4拍,分三个段落。这个乐章的形式单纯,和声简朴,旋律异常优美,一开始的钢琴独奏,将左手弹奏的伴奏音型的节奏重音安排成6/8拍子的样式,与右手奏出的3/4拍子的旋律形成重要的交错。中段左手的节奏型保持不变,在它之上出现了新的节奏流畅的主题,它的调性多变,使音乐活跃起来。再现部钢琴的低音仍是那不停反复的节奏型,但高音部出现快速细腻的音流,乐队富于表情地奏出第一主题如歌的旋律。””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急板,G大调,2/4拍,具有谐谑曲风格,形式自由。段落的转换都以四个不协和和弦为开始,使人联想到汽车喇叭的鸣叫,给人以现代都市繁忙之感。在弦乐拨奏的背景上,钢琴奏出快速的连续五度进行,间或出现铜管乐器模仿爵士乐的滑奏。接着像乐章开始时那样的四个不协和和弦及大鼓一击,出现新的音乐材料,三和弦的平行进行接之以换了活跃的主题。又是四个不协和和弦,音乐转换成另一番景象。节拍变成6/8拍,引用了某些爵士乐因素,使乐曲更带谐谑性质。上述三个音乐材料交织发展,钢琴的演奏华丽辉煌,最后用那四个特征鲜明的和弦结束全曲。”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
此乐章带给人喜出望外的感觉,并跟庞大的钢琴及乐团构成强烈对比。一般而言,第二乐章皆是独奏及乐团安份合作,且又是较为内敛含蓄的,此乐章跟传统可谓大相迳庭。贝多芬亦曾以油画当中底比斯女皇之遭遇为该乐章之副题材。”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行板
具有萨拉班德舞曲的肃穆庄重和夜曲的柔美,被称作“现代音乐中最美丽的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用虾米帐号
柴可夫斯基加国富论,绝配!
谢谢分享,一直喜欢古典音乐
好听 都很喜欢 很棒的collection
多谢用心的收藏~
存了好久,要严重推荐。雪父认真负责有见解。
激动!太赞了,感谢。
谢谢您的辛劳和用心
好听!!!经典!!!
(第1页, 共29条)
雪父的其它精选集
收藏了这张精选集的人们...
关注虾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忆的旋律钢琴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