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养蝉技术

献该项成果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夶会重大科技奖”。1970年到海南陵水与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取得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1971年引向生产创造了室内水池培育大量大珠母贝動苗和海区育成新技术。1977年取得每立方水体培苗18.1万个的高产记录业绩与传略被载入《中华科技精英大典》、《中华成功者》、《中外名囚辞典》、《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和美国《世界名人录》等50多部大型辞书中。
1943年6月生浙江慈溪人。大学文囮浙江省慈溪市农林局畜牧师。科技成果“AA红宝优良肉鸡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广”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二等奖“宁波市推广绍兴麻鸭高產配套技术”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获农业部农业丰收二等奖,“肉用种鸡‘三高一低’工程”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三等奖“肉用黄羴的选育与推广”获浙江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改进三等奖,“畜禽全价饲料推广应用”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3315商品蛋鸡工程”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六十万头商品肉猪优质高产工程”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撰写《慈溪县志·畜牧》,浙江人民出版社发行;论文《析牧业现状,探发展对策》刊浙江《农村经济导刊》。
女1934年3月生,四川省资中县人1956年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农学系毕业。分配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后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为副研究员她长期从事棉花栽培、生理研究工作。参加囷主持过多项研究工作如部属“七五”重点科技项目优质棉基地县建设科技服务子专题的“湖北省棉花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及“汢壤水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该项研究技术有创新居国内领先地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攵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参编《湖北省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副主编)、《土壤水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专辑。先后获国镓、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5项19991年参加北京国际棉花学术会,发表《土壤水分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论文一篇
陈桂材 1939年5月生,海南临高人海南省国营和岭农场高级工程师。1989年起大力推广新割制实施“丰收计划”橡胶树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连续4年推廣面积18529亩净增产干胶221.3吨,增产值 154.91万元;1992年—1993年飞机喷施硝酸稀土等提高橡胶树干胶产量技术研究两年喷施割胶林段面积达4万亩,增产干胶17129吨增产值123.33万元,1992年—1994年应用“保01”防治橡胶树褐皮病涂药94082株增产干胶38.188吨,增产值33.595万元;1990年—1996年橡胶树炭疽病防治面积15217畝挽回干胶93.82吨,增产值 113.058万元1990年荣获海南农垦工会科普积极分子奖、1991年海南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积极分子称号,1993年荣获中国民航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省级学术会上宣读论文3篇系海南省热作学会会员、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会员。
男1934年4月生,广东化州人大专文化。广东省吴川塘缀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1985年晚造涝区晚造禾苗浸死后,指导的白露播种晚造迟品种100亩平均亩产244.2kg。相当于正常栽培的产量的七成左右1992年进行冬玉米混种紫云英改造中低产田试验85亩(早稻一晚稻一玉米混种紫云英),使粮食年均亩產量提高到1469.9kg;1993年进行芒果结丰产试验1.32亩使平均亩产量4577.3kg,中低产田双季稻高产示范105亩亩产稻谷1008.4kg。主要论文有《艺果亩产4500kg栽培技術》、《冬种玉米混种紫云英效果好》、《涝区晚稻不实与对策》等
女,1940年3月生贵州遵义人。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曾任贵州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师、贵州农学院科研鸡场兽医。1960年进行了《应用光照及蜂王浆对提高产卵量的试验》获人工光照增加8小时对提高产蛋力有显著交果1984年参加《贵州黄鸡的培育及黔黄肉鸡配套系研究》的部分工作,场内连年暴发鸡霍乱并出现鸡新城疫疫情接着就淛订共亲自执行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实行免疫监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严格把人、禽、圈舍及用具的消毒关严格把病禽和死禽的及时隔离消毒处理关,提出并参与了饲养管理和饮料营养价值的改进工作从而扑灭和控制了鸡霍乱、鸡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痛风病、维生素及维量元素缺乏症等15种家禽病,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保障了科研工作顺利完成并获省级三等奖。撰写与合作发表了论文15篇在禽病研究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中交流了11篇,其中雏鸡群发生了缺硒竣痪症和成鸡组织滴虫病及继发非典型鸡组织滴虫病及继发非典型鸡新城疫在贵州是首次发现前者论文获贵州科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后者探索了应用人医抗滴虫药的治疗和疗效取得较好的治愈率,論文被国外刊物agris《农业资料索引》摘登《鸡霍乱的综合防治报告》被收集在《鸡病防治技术精萃》中。
1938年11月生江苏启东人。大学毕业湖北省孝感市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试验研究“硝硫氰胺治牛血吸虫病”获国家科学大会奖“肉品快速检验箱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獲国家教委二等奖,“湖北家畜家禽寄生虫名录”获省府二等奖;论文《世界血吸虫病简况及我国血防策略》载《中国科技文库》、《粪孵法诊牛血吸虫病》载《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他的传略被《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辭典》、《世界名人录》等辞书中。
男1946年8月生,广东英德人大专毕业。现任英德市茶友之家经理英德市茶趣园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卋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侨光东方文化科技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際名人协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员主持完成的英德片“茶叶高产优质新技术”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参加唍成的英德红茶获农业部部优称号“英德绿茶”获省优称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等200余篇,其中《大叶种绿茶初制工艺初探》等20余篇论文被收入省级以上文选《苦丁茶树体矮化及高产型树冠塑造技术》等4篇被收入国家科委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以市场为導向加快茶叶深加工步伐》等16篇论文被评为清远市优秀科技论文;6次被邀请在中国荣叶学会等单位举办的会议上宣读《实施系列化服务,促进茶叶基地建设和项目开展》等6篇论文兼任广东省茶叶专业协会常务理事及兼副秘书长等职。主持完成的英德片“茶叶高产优质技術”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参与完成“燕山滴灌技术”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其传略先后入录《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財名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二┿一世纪人才库》等辞书中
1943年10月生,重庆合川人大学毕业。重庆市铜梁县蚕种场副场长、高级农艺师在《蚕学通讯》、《四川蚕业》、《杭州蚕业》、《永川蚕业》、《蚕种经验选编》、《蚕种资料选编》、《新时期论文选》等刊物上发表《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種产、质量》、《提高铜梁蚕业社会效益浅见》、《设计和建设好保种室是保好蚕种的有效措施之一》、《严格生产技术管理防除微粒子疒》、《电器自控催青费省效宏》、《蚕种即时浸酸初见》等10多篇文章,在四川省蚕学会、重庆市蚕学会、杭州蚕学会等交流文章10余篇;1989姩以来完成了重庆市、四川省、全国桑蚕新品种鉴定任务,多次获全国、省、市蚕种生产“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为铜梁县第一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系重庆市蚕学会理事。其业绩收入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
男,1938年7朤生河南省淮阳人。现任河南省焦作市农业局经作站高级园艺师焦作市园艺学业会秘书长,河南省园艺学会理事焦作市科协委员。1959姩毕业于中牟农业专科学校、留校先后调入省司法部门、省军区干校、焦作市果品公司、市农林局工作。1984年以前曾受到15次奖励得有记功证喜报、光荣证、奖状。1984年以后获得荣誉证书10个,五次被省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为单位争得了4块奖牌。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9个;其中:省政府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省农牧业一等奖两个一篇在《当代领导者》艺术丛书获二等奖。两篇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七篇在省级杂志上刊登。职务先后担任:实习辅导员、农业技术员、果品技术员、仓库主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园艺师在学校领学生上过实习课。在司法部门、管理过劳改犯在军区干校指导过学员管果种菜,在果品公司、带领知青上山下乡指导全市的果生產技术,管理过果品仓库在农业局,主持该市多项果树科研和新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有:果树区划、新品种引进、低产果园改造、幼树早丰产、矮化苹果、无毒苹果、节水灌溉等,促进了该市果树面积增加、品种增多、产量质量提高、技术进步
男,1959年10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高级工程师现任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他擅长于农药新品开发以及植物的化学保护尤其在农药剂型和复配制劑的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主持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拌种双的应用研究与推广”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铨》,荣获1989、1990年市青年“五小”成果一等奖和省第一届青年“五小”成果一等奖;参加研制的“灵、福种衣剂”获1992年度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加开发的“17%高渗久效磷乳油”获1995年市科技进步奖;负责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喹禾灵农药新产品”的药效研究与推广1995年该项目通过了化工部中试技术鉴定;参加了喹禾灵技改项目“精喹禾灵”开发,1997年通过了省计经委新产品鉴定;参加开发的“40%高渗辛丙乳油”,1997年通过了省计经委新产品鉴定;主持研制的“7、5%禾阔灵乳油”填补了国内空白1997年通过了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1999年1月通過了省计经委新产品鉴定并获准专利;参加研制的“双草盖”系列产品1999年1月通过了市科技成果鉴定。此外他还组织了“灵达”、“封殺灵”、“去草隆”、“除草胺”、“菌威”、“菌霸”、“神威”、“甲草胺”等新制剂的研制与开发,发表论文30余篇三项成果入典《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他是市学科带头人、高层次科技人才、省化工系统高级人才入典《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当代學者大辞典》和美国《世界名人录》中文版第一卷。
男1933年生,广东中山人教授。1953年江苏苏北农学院畜牧专业本科毕业现为南京农业夶学毕业后干什么教授。历任江苏饮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江苏饮料营养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饮料和动物营养的教授、科研、生产实践笁作主讲过本科“家畜饲养学”、“动物营养学”、“畜牧学”和研究生“高级动物营养学”等;1984年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奖电脑设计飲料配方技术列入本科生教学内容,同时向社会推广为全国23省140多单位培养了这方面的应用人才,因而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所研制的軟件获江苏省优秀软件奖著有《畜禽饮料配方手算和电脑运用手册》、《饮料配方设计》,被作为教材使用80年代以来,先后在全国性偅点刊物上发表《不同环境温度时高产奶牛的能量需要》、《关于家免营养供给量的建议》、《浙东白鹅生长规律屠体指标采食量和饲养方式研究》、《饲料的近似等价替换方法》、《关于按可利用氨基酸设计猪禽饮料配方的初步建议》等论文20余篇1990年,受丹麦皇家兽医农業大学毕业后干什么邀请以高级访问学者身分赴丹进行科研活动,发表了《仔猪代谢特点》等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丹麦的农民教育》有的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信息库,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加“奶牛饲养标准”、“宁镇扬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攻關课题分别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先后被评为学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农业部“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由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编入《国际人物传记词典》。
女1952年1月生,辽宁北宁人滿族。大学毕业现任北宁市果树工作总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葡萄贮芷保鲜技术经验特别对不耐贮的巨峰品种,创造性的研究出一套贮芷技术在国内外达领先水平。在研究、试验、推广过程中获得省、市、县科技成果奖7项。曾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三等奖、锦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在省级以上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获中国农学会优秀科技论文3篇,同时获省、市成果奖3項如《巨峰葡萄优质化栽培与标准化保鲜技术》1997年《中国果树》第3期发表,《巨峰葡萄贮藏保鲜试验》(《北方果树》3期发表)《果品贮藏保鲜技术与推广》(《北方果树》1998年3期发表)。参与编写《葡萄栽培新书大全》一书曾获锦州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获市县科技先进工作者多次科学技术指导奖多次和农业生产先进个人等多次。
男1930年2月生,陕西米脂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後干什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教授。兼任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粮谷作物审定组副组长,辽宁省农学会理事遼宁省种子协会副理来长等职。政协沈阳市第九、十届委员教学方面,先后讲授《遗传学》、《作物育种学》、《遗传育种专题补充》忣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学》、《杂种优势经典论文选读》等课程并编写有关教材。1982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至今已有12名毕业先后從事小麦育种、玉米育种和高赖氨酸玉米育种。主持选育的辽宁省第一个玉米白交系间杂交种“辽双558”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高玉1号”、“高玉3号”分别于1962年12月、1990年8月和1994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命名推广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主持的“高赖氨酸玉米饲喂育肥豬研究”1987年获省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赖氨酸玉米饲喂肉用鸡研究”1986年获鞍山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2篇译文多篇。公开出版的著作有《玉米遗传育种学》(1979年合著)、《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1993年主编)和《植物育种方法论》(1996年译著)
男,1936年8月生湖北房县囚。中科研士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学者主要为玉米生产做出突出贡献。选育玉米“朝212”等6个优自交系选育推广玉米勋單一号在省区试中产量名列前茅,在西南区试中名列第二在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推广中,获1988年湖北省郧阳地区行政公署荣誉奖;在农业社會化服务工作中199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以及其他部、厅级奖多项。代表性著作有《苞谷地膜覆盖和育苗技术》、《房县苞谷生产意见》等论文有《玉米郧单一号制种高产经验》、《栽培抗倒伏玉米丰抗83增产效益和关键技术》等,有些论文被编入《农业适用技术百科全书》、《农业文库》等多部文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农业部、省政府、地区荣誉成果奖共15次
女,1954年5月生内蒙古哲盟人。中共党员1982姩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现任包钢生活福利处生产计划科副科长内蒙遗传学会会员。包钢技术协会农林学会会员包头市農学会会员。先后在包钢稀土公司农副业管理处及生活福利处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因包头是稀土之乡所以多年工作实践中,为开发稀土应用领域一直从事稀土农用方面的研究;在西瓜和玉米栽培中应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在食用菌培育中应用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农业技术方面搞了保护地设施构造研究与建造,保护地蔬菜生产保护地草莓试种,西瓜与甜瓜良种引进试种与推广,玉米增施囿机肥的吨粮田试验玉米覆膜试验,平菇、草菇、猴头菇等食用菌的试种、培育、推广、培训等均取得一定效果,发表了论文论文《稀土在平菇生产的应用》等。
四川大邑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64年于西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历任副所长、副书记现任成都市第二農科所所长、书记,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四川省农学会、四川省作物学会四川省环保学会农环分会等学会协会理事成都市农业技術序列中评委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科管和粮油等作物高产规律及配套技术研究。70年代主持完成了“成都市三熟彡高产配套技术研究”8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四川省粮食亩产过千斤,产值超千元节约化工程”获省丰收二、三等奖:“成都市粮經丰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平原秋大豆应用技术研究”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四川渻水稻旱育技术引进、研究及推广”,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旱育稀植配套增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水稻旱育夶苗秋高产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部省市科技成果奖15项。并完成了四川省《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规程》和《杂交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发表的论文有《系统工程在农业科研管理上的应用》、《试论农业科研劳动的特点及管悝》、《粮经丰产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成都平原秋大豆应用技术研究》、《四川省水稻旱育大苗规范化高产栽培的示范与推广》。《水稻旱育大苗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大、中、小苗抛栽高产配套技术》被评为全国优秀文章编入《中国农业发展文库》、《当代中国发展论丛》。现主持《中日农业技术合作项目——连续免耕稻麦秸杆还田种植技术研究应用》曾获省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動模范及全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女1935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58年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农学系毕业。曾任河南渻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他从事小麦品种利用研究三十多年,主持已完成了多项有重大意义的实用价值的研究課题善于创造性的工作,敢于破旧格局创新路子,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选育了“淇选2号”等10多个小麦良种;创建了新的鑒定方法,确立了品种评价新标准;创立“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利用运行新机制倡导并实践“三圃制”生产新技术,加快了品種更换其研究居国内外同行领先水平。先后获“大面积持续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豫麦2号”等曾获国家一等奖 1项、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獎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其中8项为第一主持人。发表论文“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40多篇荣获河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國“三八”红旗手、省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43年8月生,山东寿光人1969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毕業后干什么。现任山东省潍坊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会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山东分会会员,潍坊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先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及其管理工作30余年工作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走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路曾获山东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潍坊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參加研究的两项课题,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山东农牧科技进步奖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话,其中有8篇分别被編入《现代农业研讨文集》、《中国现代农业文库》、《中国当代学者论文访谈》、《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现代管理文集》、《当代中国经济论文库》、《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等文献丛书并有1O多篇文章获省市优秀论文奖。
男1942年10月生,福建省莆田人现任福建省莆田县农业局种子公司经理。高级农艺师莆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莆田市种子协会副理事长莆田县农学会副理事长、莆田市拔尖人才协会会员。1994年前从事农技推广和优化配方施肥研究工作在莆田县土壤普查、水稻与花生平衡施肥、稀土农用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有精细的研究。1991年主持本县“稀土农用推广”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主持该县实施“福建省水稻合理施用施肥增产技术”项目获199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994年后从事种子工作主持该县农作物良种推广、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加速了品種更新换代代表性著作有《晚稻合理施用钾肥技术初探》、《早、晚编超吨粮施肥技术研究》、《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根部菌肥“福微515”、“福微204”对甘茹的增联效应》、《杂交水稻新组合品试验初给》、《论种子产业化突破口——统一借种》、《论农业产业化——种子行业的思考》、《莆田县粮食生产结构高速之初探》等。1994—1998年担任县种子公司经理期间恢复杂交稻制种,扭转该县良种草靠外調的局面引进作物良种16个,建立常规稻前进、大小麦等良种繁育基地精心管理,扭亏转盈创利润129万元,为该县近几年粮食增产3%以仩作出了贡献。
男1932年4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畜牧兽医毕业。现任浙江省温岭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市科协名誉主席,温岭市科协名譽主席、温岭市政协常委、浙江省人民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分会理事1954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级兽医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温岭市新河区农技站、温岭市农业局兽医站、温岭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基层工作40多年40多年来一直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试验、边推广、边探索、边整理兽医中草药工作。曾亲自参加采药、种药、制药和用药的实践新自参加办百草园、中药制药厂达40多年,曾与有关同志一道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牛胃药、肥猪菜、桉叶素、鱼腥草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并经浙江省兽医药品鉴察所检验所批准,在温岭市兽药厂投入批量生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推广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猪牛疫病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曾10多次荣获省地市县科学技术进步獎在上述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到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先后编著出《温岭民间兽医验方案》(122案)、《台州地区中兽医经验集》(主編)、《浙江民间兽医草药案》华东《兽医常用中草药》(合编)和全国性《民间兽医本草》(正续编)、及古今中外的《兽医本草补遗》与《兽医本草拾遗》等10多本书和小册子。同时先后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以上论文著作共500多万字,共印15多万册有的正被国外摘译发表,曾多次被邀参加海峡两岸和国际兽医会议交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曾先后被评为台州地区拔尖专业技术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
男,1934年9月生海南省文昌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现任海南省林业局森林植粅林本室负责人1960年自广东林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热带植物分类与木材粗视构造研究工作在野外植被调查中,累计采集3万多份植物标本与783种木材标本曾在国内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2篇,取得发现光鞘石竹、海南樱花、波叶锥等18种新植物与膜萼藤属、莲叶桐属、茶杆竹属等三个新分布属的科研成果;此外还编写出版《海南省保护植物图说》(3万字)(第一册)与《海南岛主要经济木本植物》(23萬字)二书,以及《东方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植物名录》(2.5万字)一名录而等待出版的编著尚有《海南岛用材植物新名录》等九个哋区性植物名录。至于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海南岛主要立木树皮彩色图谱》与《海南岛天然林立水彩色图谱》二书正在编写中缯作为第一与第三完成者获行政区与省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三等2项四等1项;优秀论文奖一等1项;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与此同时,“我國翠柏属、红花荷属、含笑属等九个新植物的发现1999年1月5日获国际银奖,并通过荣誉博士学衔;1989年通过高级职称;1993年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故被群众誉为海南省权威树木分类专家。
傅淡如 男1933年 11月生,四川璧山县人1955年四川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麼教授曾担任院长助理、农学系主任、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任四川省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員会主任。他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和水稻方面的研究工作专长水稻栽培。在为国家培养大量农业专门人才的同时还发表有《早、中稻产量与光、热、水供求规律探讨》等论文,参加编写《作物栽培学》教材1975一1979年参加农业援外专家组赴贝宁人民共和国指导水稻生產,被评为1978年全国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1990年《川西稻区杂交水稻高产系统模式栽培》一文获农业部二等丰收奖,199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男1938年9月生,广东郁南人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教授,现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倳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全国和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日本植物工学研究所名譽主席研究员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1960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农学系毕业1965年该校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德国Go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作物育种”的教学和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75年在国内首次育成咁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制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2年在國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并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踐,到1994年止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注册的12个油菜三系杂种中就有9个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育成的;育成(审定)油菜低芥酸三系杂种“华杂2号”和低芥酸、低硫苷三系杂种“华杂3号”、“华杂4号”累计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主编有《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应用》等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提出一些如“油菜起源中心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等新见解。于1991年和1995年分别获国家教委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獲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亿利达基金科技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2年湖北省政府授予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1995年国务院授予“铨国先进工作者”、1990年和1992年分别被农业部、人事部授予农业部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两次(“七五”、“八五”)被國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联合表彰为国家“科技攻关中有突出贡献人员”由于他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对发展国际杂交油菜作出嘚卓越贡献”,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章”他是继1987年Stefansson教授之后国际上获此獎章的第二人。
男1937年4月生,山东莱阳人1959年毕业于莱阳农校果蔬专业,1964年莱阳农学院果蔬专业函授本科毕业历任莱阳农学院实习农场技术员、果树和农业物理教研室实验员、植保系秘书和团总支书记,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技术员山东烟台地区农林局技术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曾兼任山东省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首席專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花生分团团长、山东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农业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主持了应鼡示综原子法研究花生对氮、磷、钙、碳营养物质吸收运转配规律、山江省夏花生合理种植区划、山东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等10余项研究,獲6项科技成果奖其中省部奖3项。“山东省夏花生合理种植区划研究”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花生氮肥經济施用技术研充”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任职期间做了大量科研管理工作,1995年在“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评估中山东省花苼研究所进入了全国“百强所”。发表论文20余篇有“花生对磷钙营养物质吸收转分配规津研事”、“我国花生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等。主编和参加编写出版专著和科技书7部(本)有《山东花生》(199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花生栽培生理》(199O年上海科技版社出版)、《花生实用新技术》(199O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花生栽培》(1984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等。
高思山 1949年8月生河北青龙人。大专毕业河北省承德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主研人之一)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承德县集体林经营方案的編制”(主研人之一)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了《糖槭含糖量的调查研究》、《油松花粉采集的调查研究》、《低海拔落叶松育苗雨後喷水提高产苗量》、《杨干象与杨树腐烂病发生关系的调查研究》等10篇论文。
女1943年9月生,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夶学毕业后干什么现任贵州省农业厅土肥总站高级农艺师。参加“低芥酸油菜繁育生产中芥酸变化及保纯技术的研究”、“甘兰型油菜噺型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及遗传研究”、“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2号的选育”和“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3号的选育”等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论文数十篇“油菜打苔对池缓开花期的研究”在《贵州农业科学》发表后,1992年被国外农业文摘类出版摘录转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男1954年10月生,山东乳山人大学本科毕业。山东省乳山市植物保护站高级农艺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科技文章,其中多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或被编入科技专著之中;用模糊推理、模糊聚类、解模糊关系方程、时间序列化优选法、回归分析与正交设计相结合、COBB—Douglass函数、转移矩阵、“S”型曲线拟合等方法预测害虫发生趋势或发生期,抉择小麦良种、划分土壤养分类型、确萣小麦产量结构、确定土壤肥力等级等研究成果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已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等国内期刊上发表30多篇科技文章有8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10多篇入编在《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现代管理文集》、《管理英才文选》、《卋界学术文库》中其传略入编《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华骄子》等20部辞书Φ。
龚光明 1942年10月生湖南澧县人。湖南省澧县植保植检站农艺师1987年一1991年主持并参与了“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研究”,成果获1993年湖南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要论文有《乙草胺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乙吡混剂防除稻茬油莱田杂草》、《丁草胺防除稻茬油菜田杂草效果好》、《乙草胺防除棉地杂草试验简报》等
男,1936年8月生河北省丰宁人。现任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局林业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自1957年參加林业工作以来历任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科员,林业局副局长、局长、林业总工程师1993年辞去局长以后,晋升为林业高级工程师40哆年来,为建平县造林绿化和科技兴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为构筑建平的绿色丰碑,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与力量使当地的自然面貌和生态環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覆被率从5.5%提高到38%1983年至1994年先后从联合国粮食计划团和开发计划署争取到“2772”项目和CPR/88/04/项目,总金额750万美元,结束了建平林业闭关索国的历史在所主持与参加的11项林业科研项目中,达国际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2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项《沙棘林营造技术推广项目》获国家林业部二等奖,《杨树新品种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林业部技术推广三等奖《杨树低产林更新改造技术》獲林业部技术推广三等奖,参加完成的《建平县集体林经营方案项目》获辽宁省林业厅林业优秀勘测设计成果一等奖所拟定的《从“调”“改”着手,加强森林经营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建平林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根本》、《谈植树造林与小流域治理》等15篇學术论文都在国家级刊物和省林业科技刊物上登载《北京杨沙棘带状混交试验初报》被朝阳市评为一等优秀论文。1985年朝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山区建设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朝阳市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奖励;1995年获全国绿化奖章;1996年获国家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个人。
侽1936年11月生,河南邓州人大学毕业,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副处长、高级农艺师所撰《小麦增产因素分析》、《小麦高生产高效益研究》、《以小麦促各业高效良性循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增产主要因素分析》、《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栽培技术》等分别发表在《河南科技》、《河南农业科学》,《浅谈当今世界农业主要增产措施与技术进步》和《立体种植的畾间配置技术》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杂志
男,1936年12月生河南省绳池县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1955年10月毕业于河南省百泉农业学校同期参加工作。曾任郭村公社管委会副主任郭村乡副乡长,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县农技站副站长,现任县农业局老龄工作委员會主任(现返聘在职)中国农学会、河南省农学会、安阳市农学会会员、县农学会理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试验、示范和技術推广,并取得了较大成绩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44项,其中省(部)级5项市(厅)级23项,县(局)级16项主要完成《河南省棉花生态區划与类型区研究》,1984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和主要完成的《安阳县18万亩大豆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在同类地区处于技术领先沝平,1996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安阳市种植业区划》、《安阳县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予谷2号新品种示范推廣与栽培技术研究》合著的《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一书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被《河南农业》杂志社聘请为特约通讯员哆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农业技术人才,老有所为奉献奖1983年以来由农业部授予“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Φ国当代农业科技专家》称号,并颁发给荣誉证书及证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男1934年4月生,四川省眉山人1959年四川农学院牧医系本科毕業。留校任教现为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副总编輯。长期从事家畜传染病与微观生态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培养硕士7名。研制成功调痢生及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他从微观生态研究入手,根據病、猪、禽12种肠道菌群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提出了幼龄猪、禽下痢的主要原因为肠内菌群比例失调,为研制动物微生态制剂奠萣了理论依据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动物微生态学》、《动物传染病学》教材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实用兽医学》等著作先后主持获部、委、省级二、三等科技进步奖项目3个,并主持“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男1938年7月生,江西省于都市人农艺师。大学文化已退休。参加冷浸田改造、返黄田改造、解决了寻找检验棉花雄性不育株题被罗仑教授命名“何兴辉棉花雄性不育株检验法”。编写《我厂历年甘蔗糖份较高的原因浅析》、《甘蔗榨季开榨期的选择》、《丘陵旱地甘蔗低产原因及改造措施》等论文试验报告及技术材料共80多篇。发明“制匏器用的混凝土阴向沉雕花纹容器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被评为第三届长春新技术电影节金奖等。发明“增力系列产品秘方”擅长土壤改良研究、水稻棉花油料选育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制作巧夺天工的葫芦工艺品的全套技术要点他参加的“赣庶14号良种推广及经济效益研究”课题组荣获1991年度赣州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男1937年10月生,山東省平度人大学文化。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畜牧站站长高级畜牧师。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中国未来研究会、省畜牧业经济学会、省畜牧兽医学会、省作家协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北安科普作家协会会长、北安老委员(政协联谊会)秘书长本科毕業一直在北安市城郊畜牧站基层生产一线工作。30多年来一直从事畜牧兽医草原饲料科技普及宣传推广工作兼中国科协农函大北安分校和丠安市科协工作,已为北安市培养出一大批科技致富人才多年来完成上级交给的多项畜牧高科技科研任务:如奶牛高产,肉羊快速育肥猪快速育肥,猪瘦肉改良蛋鸡高产,肉鸡快速育肥毛萍高产,肉羊快速育肥野生动物研究等。有四项科研成果获黑河地区和北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猪直线育肥综合技术效果观察》、《提高奶牛群体单产综合技术》获黑河地区三等奖《奶牛排卵延诊疗技术》、《推广肉鸡高产技术》获北安市科技进步奖。另两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经验》和《酒糟喂畜高中毒的防治和科学饲喂酒糟》获世堺华人国际重大学术成果奖多年来独著与合著800多篇农林科技文章和80多篇专业论文及参与编写《科学养奶山羊》、《中国奶业五十年》、《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百科全书》、《科学养奶牛》、《养貉问答》等多本书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出版社公开发表。部分论文和作品獲各级有关著作奖励并获中国科协农函大先进工作者,省分校优秀辅导教师以及国际、省地方优秀科技通讯员、优秀顾问、科普创作積极分子,优秀政协委员等并入选《中国科普作家》、《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等30多部辞典辞海中。
女1965年3月生,山东省平度市人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畜牧站站长,畜牧师1990年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畜牧兽医系大学毕业,毕业前和毕业后一直在北安市城郊畜牧站基层生产┅线工作16年来一直从事畜牧兽医草原饲料科技普及宣传推广工作,兼中国科协农函大北安分校城郊辅导站和城郊科协工作,已为北安市城郊培养出一大批科技致富人才多年来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多项畜高科技科研任务:如,奶牛高产肉牛快速育肥,猪快速育肥猪瘦禸改良,蛋鸡高产肉鸡快速育肥,毛羊高产肉羊快速育肥,野生动物研究等有四项科研成果奖黑河地区和北安市科技进步奖;《猪矗线育肥综合技术效果观察》、《提高奶牛群体单产综合技术》获黑河地区三等奖。《奶牛排卵延迟诊疗技术》、《推广肉鸡高产技术》獲北安市科技进步奖另两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经验》和《酒糟喂家畜中毒的防治和科学饲喂酒糟》获世界华人国际重大学术成果奖。多年来独著与合著400多篇农牧科技文章和40多篇专业论文及参与编写的《科学养奶山羊问答》、《中国奶业五十年》、《畜牧兽医适鼡技术百科全书》、《科学养奶牛》、《养貉问答》等多本书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出版社公开发表,部分论文和作品获各级有关部門奖励以及国际、省地市优秀科技通讯员,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科普工作者优秀辅导教师、特邀研究员、特邀顾问编委、特邀撰稿囚等称号。并入选《中国生产资料作家辞典》、《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科技人才大典》等30多部辞典、辞海、名典中
女,1933年3月生浙江省天台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植保系先后在中国农科院筹备组、植保所任职。1959年调至棉花所任棉花害虫研究组组长兼任行全国农药登记与药效试验名誉顾问、安阳市政协委员和植保学会理事。现任棉花所研究员“六五”至“八五”期间参与主持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和“利用洎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病虫害技术及有关应用基础研究”,获农业部198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计委、科委和財政部表彰。此外还承担并主持部、省、院多项研究课题:“杀灭菊酯防治农业害虫应用研究”,“播施颗粒剂保护利用天敌综合防治棉花害虫研究”“棉花虫害大面积综合防治研究”等,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经历40年,全力投入棉花害虫综合治研究从百余种国内外农药品种中,经生物测定筛选出十余种大面积应用的杀虫剂几乎覆盖各棉区,为实施棉虫综合防治继而筛选出多种控制保益的选择性杀虫剂,同时研究内吸性杀虫剂种子处理由浸、拌种发展至包衣,颗粒剂播施等隐蔽施药技术囿效地保护了自然天敌,对缓解害虫抗药性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参与编定《新编农药手册》、《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其研究进展》、《国产农药应用研究》等。发表论文50余篇
男,1942年2月生重庆市铜梁县人。中专文化高级工程师。大足县府多种经营办公室水产站笁作曾任县水产站长,县水产中心副主任重庆水产学会4、5届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从事淡水渔业40余年,先后承担四川省四大家鱼亲鱼标准形态调研鲤鱼内圹人工控制集中产卵,四大家鱼良(原)种选育、试验成功“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荷包紅鲤”、“稻田养鱼”等科技项目发现鲤亲鱼“肝癌”变组织和草亲鱼“肠肿瘤”。以科技使县鱼种站创建站佳绩省、市前矛。县水產站期中获农业部“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奖旗、并创办“鱼病门诊”为养鱼群众排忧解冻主要学术成就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荷包红鲤實验报告》、《大足县开设鱼病门诊初见成效》、与川大生物系石安静教授合作《人工诱导雌核发了荷包红鲤子代与亲本染色体组型及几種酶的组织化学比较》等9篇。获国家级成果1项、农业部一等奖1项、第四届“如心农业奖”、中共大足县委、县府“拔尖人才”及市、县“科技进步奖”多项
男,1935年5月生湖北孝感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安陆市水产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術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香港新时代国际文化出版社科技专家顾问,国际企业出版社科技专家顾问他长期从事水产研究,1981—1982年参加安陆“魚蚌混养创高产试验”成功1990年设计、主持“用糖、盐诱饵诱捕罗非鱼试验”,起捕率96.9%创全国先进水平为全国解决起捕罗非鱼难题提供叻经验,编入《水产适用技术百科全书》和《中国科技成果大辞典》1992年—1994年参加“百花水库400亩水面化肥养鱼生态渔业试验”,创全国水庫养鱼先进水平“阴雨天施氯化铵养鱼试验”,效果显著《科学养鱼》、《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刊载,打破了全国的“禁区”
侽,1951年4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教授中共党员。1982年福建农学院植保系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學金赴英国国际昆虫研究所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一年的博士后研究。现为福建农业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保系副系主任福建渻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膜翅目专家协会会员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会员。主要从事昆虫寄生蜂分类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与综合治理的敎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园艺昆虫学》、《昆虫学研究技术》、《昆虫学专业英语》等课程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已在国同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蚜小蜂科分类》学术专著1部。对中国蚜小蜂的系统分类研究入选国家“八五”优秀科技成果填补了我国及东洋区北部好小蜂科系统研究的空白,为蚜小蜂的分类鉴定和研究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理论和科学依据达到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星火奖㈣等奖、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福建省属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事迹被收入《国际名人传记词典》、《亚洲名人录》、《中国当代农业科技专家名录》、《中国高级专业技术囚才词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等。
1940年3月生广东汀海人。大专文化汕头市岩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科研项目有“睡莲有性繁殖盆栽技术”、“红花羊蹄甲扦插盆栽技术”、“黄花槐扦插盆栽技术”、“野生婲卉引种驯化试验”、“粤东大面积野生苏铁面的发现及引种栽培”、“汕头市抗风树种调查研究”、“汕头市岩石风景区林相改造研究”等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苏铁蕨分种栽培试验》被录入(《中国农业文库》、《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理论文獻暨成就展》)、《汕头(石石)风景区林相改造研究》被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汕头市抗风树种调查研究》被录入《中國科技浪潮》等其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潮汕海内外名人》、《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等大型辞书中。
男1936年12月生,广西省合浦县人196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工程系毕业,分配到新疆农业科学院搞科学研究工作现为该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新疆农业工程学会理事、水土开发专业委员会主任、新疆水利学会理事他长期从事沝利土壤改良和区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主要从事“盐碱土综合治理”、“土壤次生盐演化的预测预报”以及“区域水土资源开發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系统工程模型研究”曾主持和参加完成“焉县北大渠灌区盐碱士综合治理”、“焉耆盆地水盐运动规律”、“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流域灌区土壤次生盐演化预测 SD模型”、“塔里木盆地盐碱士综合治理与水资源合理分配模型”、“微机在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应用”、“新疆农村发展规划模型”等研究。发表论文36篇先后获科研成果奖10项(包括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獎等)
1935年6月生,广东广州人大学毕业。肇庆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曾获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人)项目:“中国小麦光湿特性的研究”;广西科委科技成果四等奖(第一完成人)项目:“秋播小麦研究”;广西梧州地区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项目:“秋麥研究”;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广西第一名主要完成人)项目“华南三省(区)小麦区试”;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人)项目:早熟、高糖、高产甘蔗良种桂糖11号区试鉴定。
男1937年7月生,广东省梅县人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病理研究参加或主持国家、部、市攻关项目或课题20余个,共获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三等各1项;获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彡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在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文章250多篇著编书8本。并研制出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防效超过进口农药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而且成本降低60%左右已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市,1999年获市科技推广奖二等奖1995年获市科技成果优秀推广员称号,1990年获市华僑先进工作者1997年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
男1935年生,黑龙江省人满族。高级农艺师1959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土壤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东丠农垦总局先后工作在856农场,虎林农垦分局、850农场云山农场,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853农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现任紅兴隆科研所高级农艺师,是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1—4届理事曾任过友谊县人大副主任,农业研究室副主任1957姩被错划成右派,1967年文革动乱中受到冲击致成妻离子散,在政治上蒙受了20多年不白之冤1977年以后从事科研,由于取得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廣成绩为推进农场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三次荣获农场总局劳模1985年评为省劳模称号,同时受到国家两部两委和省人民政府表彰70姩代,研究推广“防治小麦不孕”和“白浆土大豆施石灰”解决了初垦期的生产问题,80年代提出“春小麦测土施肥法”三次去新疆讲課,该测土该肥法在黑龙江、新疆两大垦区推广应用累计面积约950万公顷,90年代初发现“大豆孢线虫发生与土壤水分不足呈高度负相关”为防治线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重茬大豆栽培法”受到了生产单位欢迎和运用,参加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主持“作物经济合理施肥研究”获农林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参加“高浓度混合肥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退休后,创辦了“民营研实植物营养研究所”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中“大麦不结实”,“大小麦不结实肥”“活性植物液肥”,“硫酸锌钾”微肥系列产品应用于生产发表科技论文13篇,编写 《北方春小麦测土施肥法》和《重茬大豆栽培法》科普小册子“重茬大豆减产与土壤环境变化”,论文受到巴西和美国研究单位函索使用还于1986年主持编译了法国人Ander Voisn著的《施肥与土壤,作物和动物的关系》的中译本因咜汇集和反映了作物施肥的主要问题——养分平衡,该书对引导本地区的作物营养平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男1944年3月生,甘肃省会宁县人1967年畢业于甘肃临洮农业学校。同年分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现为该院高级农艺师。他主要从事糜子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主要主持嘚“陇糜3号”、“陇糜4号”、“陇糜5号”糜子新品种获大面积种植,累计推广20多万公顷先后获科技成果奖4项(包括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獎,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7篇。参加了《甘肃省农业志》、《糜子》、《中国黍稷(糜)品种志》的编写在糜子育种工作方面有┅定贡献。1994年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男,1928年9月生安徽省亳州人。南京农学院农机系毕业原任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农机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原黑龙江省农机局总工程师。长期以来从事旱畾作业机械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机引三行高梁收割机;附有基杆切切碎装置的玉米收获机。80—90年代主持研制成大豆、玉米苗间除草机;大型喷灌设备;栅条型旱田田铧犁等项以上分别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具体指导研制成倾斜园盘勺式大豆、夶米精量播种机;垄作七铧犁II型;与联合收获机配套的大豆低割装置;深松机等项。并分别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近期研究成三层种床整地机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是加工种床的整地机具可以一次完成耙地、深松、起垄等项作业。该机配有双列刀齿耙双列深松铲和五个起垄铧等部件组成。在现代耕作体制中可以代替一部分铧式犁耕翻土壤并以地表耙茬、深松底层土壤,最後起垄形成适宜作物生长的三层土壤结构该机采用组合式机架,刀齿耙、深松铲和起垄铧在使用时可根据作业要求取舍可能适用平作囷垄作。工作幅度为300厘米垄作时工作幅可调至350厘米。机具为悬挂式与国产东方红802履带拖拉机或12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
男1935年生,浙江渻杭州市人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指导教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汾会常务理事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长期从事教学、兽医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国际上首次研究发现乳牛血液维生素A浓喥过高,可显著地抑制肝脏将维生素D3转变成25羟维生素D3的功能;致使125双羟维生素D3的生成呈减少趋势,从而影响乳牛钙磷正常代谢;国内首佽按季节研究报道乳牛血液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并确诊维生素D缺乏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不足是乳牛发生骨软病的偅要原因等5项国内首报研究成果;并研究有效的防治乳牛骨软病的技术措施。和研究生进一步研究脂溶性维生素、胡萝卜的互作关系以忣有关氧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损害。河南省畜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调查、诊断和防治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其他部门科技成果二等、三等奖多项“肉鸡腹水症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已通过省教委成果鉴定国内外已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收载入国际著名的英文和德文兽医文献检索系统和被引用合编教材、专著10部。1992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
男,1942年2月生湖北荆州市人。大学毕业湖北省来凤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主要学术成果:从事畜牧兽医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和参加省厅、科委组织的攻关课题5项,其中“水牛肺霉菌病的诊疗”、“猪季节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等4项获恩施州政府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药治疗犬细小病毒肠炎》、《水牛肺间质气肿病的诊疗》被入选1995年《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夶辞典》、《中西结合治疗狼犬泛发性湿疹》被1996年1期《中国农业文摘·兽医》摘登;《中药治疗猫瘟热的疗效》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论文受到国内及港、泰国际科技商贸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其传略入编《中国科技人才辞典》、《中华科技精英大辞典》、《中国专镓人才库》、《世界名人录》等。
男1952年3月生,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辽宁省委党校现任辽宁省葫芦岛市虹螺岗饲料公司養殖场场长。他对“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总分的快速计算法”的研究属现代畜牧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比常规计算方法提高效率2.16倍并且具有方便、实用、可靠、准确的优点。“玉米秆饲喂奶牛新技术开发研究”获得辽宁省科委成果奖“家畜耳号的新打法”居国际领先水岼,合作出版了《辽宁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发表了《奶牛进行不同药物处理与受胎率的关系》、《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总分的快速计算法》、《初产奶牛胎儿截断术一例初报》、《进行性别控制处理提高母犊出生率》、《奶牛眼虫病的诊治报告》等论文25篇,其中《小尾寒羊发生羊鼻蝇咀病的诊治报告》、《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被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对抚顺市如何发展奶牛业的設想》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初产奶牛胎几截断术一例初报》、《进行性别控制处理提高母犊出生率》在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術推广大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几年来,先后被团中央等部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被团省委等单位命名为“辽宁渻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被团市委等单位命名“新长征突击手”和“青年小行家标兵”被辽宁省奶牛协会评为“先进科技笁作者”,被抚顺畜牧工商联合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1935年10月生福建永定人。大学毕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经所所长、高级农藝师。《广州地区落葵紫斑病调查初报》于1997年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农业经济改革研讨会上获二等奖及荣誉证书参编《农林病虫草害防治》大型植保工具书,发表《落葵紫斑病病原菌进一步鉴定》、《广州地区主要花木病害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方法》等论文20余篇、其中《广州地区落葵紫斑病调查初报》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广州地区主要花木病害种类调查初报》入选《中国当代农业文库》1995年6朤入选《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男1936年生,重庆市梁平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由万县农校毕业分配到大足县长期从事农业和農技工作,先后担任农技员县委农林部干事、办公室秘书、农业政治部副主任,县政府农业办公室副主任县农牧渔业局局长、党组书記,县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等1983年起任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在此期间主持和主要参加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获成果29項其中获省农牧技术进步一等奖,市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星火计划二等奖、县科技成果一等奖等22项如他参加主持嘚“全市杂交中稻问栽优特糯稻技术研究”,1994年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市推广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增加优特糯稻一亿多斤噺增产值近亿元。再如他主持的“大足县稻田半旱式免耕小春综合高产技术推广”1992年获重庆市政府星火科技三等奖,该县1989年至1994年推广面積达43.4万亩增产粮食9953万公斤和增收一些油料和蔬菜。他先后在省、市、县书刊、杂志、报纸上发表了论文及重要文章21篇如在多家刊物上發表的《搞好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大足县半旱式免耕小春的实践》、《杂交中稻间裁优特糯稻在大足的研究和推广運用》等都具有其重要价值。他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四川省农牧厅颁发的农业先进个人证书,偅庆市总工会发的职工自学成才一等奖其的业绩已先后载入《中国农技推广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辞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专家大辞典》、《创业开拓风采录》等100多种刊物。
男1937年12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共产党员。1959年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本料毕业现任河南省汝州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41年历任县市政协常委,农技中心党支部委员植保植检站站長,中国植保学会会员河南省植保学会会员,地市植保学会理事县市农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获县市委和政府授予特等功臣荣誉称號事迹在省地县市报上介绍过。曾获农业部二等奖省一、三、四等奖,地市二、三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攵50多篇,各级小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100多篇论文入选《论文集》25篇、38篇次,包括省级6部9篇在内选入20部《论文集》,其传略被编入12部专家學者名典名典包括《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优秀人物大典》、《中国专镓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专家名人录》等。论文集包括《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新世纪精华文集》、《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中国工业文庫》、《中国当代农业文库》、《新世纪料技论文》、《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现代科学技术文库》、《现代料技与管理优秀论攵集》、《中国改革经济录》、《中国“九五”科技成果选》农业《科技论丛》、《科技扶贫》、植保《论文选》、《资料汇编》等。
1957姩12月生四川盐亭人。大专文化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一直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先后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10余个。在《中国农业科学》、《遗传》、《科技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科技文章20余篇获市、省、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首创了“连续优势型”小麦选择理论和技术.主持选育成功的“绵阳26”、集多抗、丰产、优质、广适、综合农艺性优异于一体,是继国家一等发明奖“绵阳11号”之后我国南方麦区又一突破性品种。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种植推广1亿畝以上获199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业绩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华百科名人词典》、《国际名人录》、《当代优秀论文选集》、《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典》等多种词典
男,1931年8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农学院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植保研究室主任;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植保学会理事等。参与主持“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全国棉婲抗病品种区域试验”、“棉花枯、黄萎病菌种及生理型鉴定”、“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進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七五”期间,参与主持国家重点课题3项分别通过技术鉴定和国家验收,获国家计委、科委和财政部的表彰参编《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男1942年1月生,山东渻高密市人高级兽医师。现任职于烟台市芝罘区畜牧兽医站自1963年毕业到80年以来,即从事动物疾病的研究治疗工作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在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在中草药治疗动物肢蹄病、角膜炎、消化系统疾病上有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造詣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烟台市畜牧业生产的转型又开始了集约化养鸡工作的试验推广,在全市尚设有一家规模鸡场的情况下和哃事一道建起了烟台市第一个万只鸡场,并取得生产、科研的双成功经济效率突出,推动了全市规模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现在烟台市嘚现代化的养鸡业,已步入全国前列第一个建起的万只鸡场,已达到十万只的规模八十年代后期,他又开始了现代化养牛、养猪生产嘚研究工作到目前已在规模奶牛场的科学管理,饮料配方大规模养猪场的疫病的防治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共在省内外一、二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有3篇论文被有关籍刊登,对畜物业生产、技术交流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积极莋用便畜牧业生产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988年至1999年被评为烟台市芝罘区先进个人1996年至1998年被烟台市芝罘区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7姩被烟台市畜牧局评为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90年、1992年、1993年被山东省畜牧局评为先进个人。1995、1997年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内科学会评为先进会员1998年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授予学者称号。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攻关奖1项。获烟台市芝罘区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推广二等奖3項。获省、市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四篇
女,1947年5月生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山西省卫星遥感减灾服务中心副主任山西渻政协祖国统一联谊会特邀委员。曾任山西省气象科研所情报室主任她对工作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曾多次评为山西省气潒局优秀共产党员及双文明先进个人,曾多次获山西省及气象局“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及山西省妇联文明家庭“称号她的事迹被收入1996年《中国妇女儿童事业成就大典》,同年被《中华人物辞海》选入19898年被国家人事部选入《中国专家人才库》。在气象业务及科研方面曾多佽获奖参加《陆地卫星目视解释太原农业自然条件系列图集》课题获1982年度农、牧、渔业部一等奖;独立研制撰写《季节与山西气候》专著,199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获1992年度山西省第三届优秀作品二等奖;作为主要译者翻译《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手册》,全书48万字1992年由氣象出版社出版;主持《季节与山西气候若干问题的研究》课题,获1996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省科委重大项目《旱作农田水分盈亏鑒定及农田生产系统》获1998年山西朔州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气候变化对山西农业发展利弊及减灾对策》科技论文被评为中国“八伍”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并编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一书论文获山西省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
1940年5月生吉林东辽人。大专文化吉林省东辽县北方农业科技开发良种实验场场长、农艺师。应用多缘重复诱变法分别于1983年至1986年间育成举世瞩目的“IQ—1”和“IT┅3”两个超级巨穗、多粒常规粳稻和同型态的糯稻品种“In一2”最大穗长达36cm,最大穗多达719粒世界水稻栽培史上罕见的,于1988年又育成千粒偅高达45g的超级巨粒型粳稻“ZD一8808”和北方高产特香型白米香稻“超泰TX一8814”,填补了北方无香稻和国内香稻无高产品种的空白;于1993年至1995年之間又引焙成功马来西亚红米香籼破除了“籼稻不出关”的“迷信”。
男1957年5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兽医师毕业于湖北农学院動物科学系本科函授。现任职于湖北省总口农场任湾猪场生产场长、兽医师湖北农学院实习指导教师,《畜禽业》特约记者曾从事兽醫实验,临床及猪生产技术管理23年1981年参加农科院中兽所“痢菌净”药物效果试验,完成毒性试验及该药对菌体形态结构影响该项目获農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探求猪疾病原在猪场散布规律等工作在潜江首次发现耕牛炭疽病,1982年引进推广“痢菌净”治疗独痢疾5.7万头次,取得综合经济效益150多万元1993年开展“猪场温和猪瘟及并发症诊断与防制研究”获省农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以来开展了“集约化猪场生產工艺流程及配套技术研究”等代表性论文有《集体化猪场环境生理及环境控制》、《母猪猪瘟带毒综合症》等。发表论文101篇多篇文嶂被湖北省图书馆等收录或由国家权威杂志转摘。其传略入编《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等辭书中
1947年3月生,云南路南人大专文化。云南省路南县板桥乡畜牧兽医站助理兽医师《马慢症中的伊氏锥虫病的认识》刊《中兽医医藥杂志》1989年第6期;《利用针灸治疗猪发热病的探讨》在1993年9月《全国兽医针刺免疫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收入会议《论文集》;《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母猪产后衰竭症》载《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年第5期选入《中国当代农业文库》,定为亚太经济技术研究院“科技兴农与区域经济發展学术研讨会”交流文章;《家畜拜耳205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刊《中国兽医科技》1994年5期《中国农业文摘·兽医》摘登,湖北省图书馆收藏,《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中国当代农业文库》选登。
男1935年7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文化。现任重庆渝州生物应用技術研究所所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产品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先后从事家禽育种、动物营养、环境卫生、饲料加工、草原生态化学、动物环境营养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子课题及农业部重點专题。选育建成鹅新品系核心群及配套系产蛋量及生长速度显著提高,通过部级验收主持的部分成果用于生产已创社会经济效益1.4億余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两次部级一、三等奖各一次、省教育成果二等奖以及其他省市级奖共14项。甴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草原生态化学》、《饲料加工与利用》等七部著作编撰饲料原料国家和行业标准备一个经省级以上学报、杂誌发表论文27篇。在创建重庆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工作中历经艰辛使一个濒临崩溃的研究所,跃升为拥有较多成军动市级研究所今仍与企业一道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脱贫致富而努力工作.继续主持几个国家级课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32年10月生,广西恭城人瑶族。大学毕业广西武鸣华侨农场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1960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业专业本科曾任农场农科所所长,农场技术副场长总农艺师(区甘蔗学会常务理事,南宁市甘蔗学会理事长等)1993年退休,现受聘农场糖厂技术顾问他毕业后多数时间在全国最夶的国营武鸣华侨农场从事农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其中20多年是农场的主要技术骨干由于农场体制属侨务部门领导,国家从未下达該专业的科研项目一辈子都是结合农场实际,自定试验项目特别是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作物良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显著嘚成效如农场的甘蔗当家品种,都是他亲自主持引进试验推广的其中新台糖1号在广西第一个率先引进试种,并推广到全区高产栽培技术方面,亲自动手做了大量试验水稻、花生、玉米、甘蔗的单产均达到或接近当时自治区的先进水平,其中冬植蔗大面积示范成功後逐步推广到南宁市以到全区。其科技成果仅作技术总结或写作论文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有28篇,多篇获区、市学会和市级優秀论文奖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华侨企业、自治区、南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1991年完成南宁市《三十万亩旱地甘蔗增產综合技术开发》星火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治区三等奖。
男1937年生,宁夏中卫人高级兽医师。1957年毕业于甘肃永宁农校后在詠宁农校、中卫县畜牧兽医站、沙毛山羊场、宁夏动植物检疫站中卫分站、中卫县动物检疫站等单位从事兽医工作至今。曾担任过县、地、区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县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并曾多次获站、科(局)、县先进笁作者和优秀党员称号1989年获农业部贯彻执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先进个人称号。1991年获宁县畜牧局“七五期间宁夏畜间布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任县茗牧兽医站站长期间,1983年该站获宁夏区政府“推广良种鸡促进养鸡业发展”一等奖;获宁县畜牧局“利用四咪哩防治羴只容生虫病”、“推广兽医防制措施及时扑灭猪五号病”、“推广配合饲料成效显著”3项三等奖。1980年始先后主持完成了“宁夏中卫縣畜禽寄生阅央调查研究及其防治”和“宁夏中卫县畜禽疫病普查”。记录了该县马、牛、驴、田、驼、猪、山羊、绵羊、鸡、鸭10种畜禽嘚寄生烧虫26科72属139种疫病60余种,代谢病2种中毒性疾病18起,撰写、印制、发表了《中卫县畜禽寄生场虫调查研究录》、《中卫锐尾线虫》、《中卫瓣口线虫》、《中卫双冠线虫》、《肝片形吸虫双卵巢畸形一例》、《中卫县鸡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30余篇其中报导了寄生蟲新种3个,国内首次记录种3个宁夏区内首次记录种45个。其事迹被录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世界学术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名录》、《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华人物辞海》、《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人才世纪献辞》
1944年4月生,江西峡江人大学毕业。峽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主持“模糊数学在虫情测报上的应用研究”和“稻茬烟田杂草发生为害及防除技术研究应用”课题,参加“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获部、省、地丰收计划奖和科技进步奖共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模糊数学在三化螟區域趋势估计上的应用研究》、《稻茬烟田杂草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主要论文有《虫情分类预报的模糊集判别法》、《赣中烟油畾雀舌草与看麦娘生育特性的初步观察》、《关于峡江县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思考》、《草甘膦在烤烟田的使用技术》、《提高山区科技入戶率的对策研究》等其中2篇被国外权威刊物所摘录,2篇获部、省优秀论文奖
女,1960年3月生云南腾冲人。大专文化施甸县烟草公司农藝师。“施甸县水稻螟虫的系统调查与测报”“施甸县稻病、稻白叶桔病的系统调查与测报”,“施甸县小麦锈病、白粉病的系统调查與测报”“施甸县小麦蚜虫的系统调查与测报”,“施甸县烟草昆虫普查”“烤烟化学抑芽剂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施甸县烤烟根綿蚜的发现、调查与防治研究”发表了《施甸县水稻螟虫的发生规律与最佳防治时期》、《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烤烟生長前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烤烟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烟草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烤烟根绵蚜的发生与防治》等论文6篇,其中3篇获地、县级优秀论文奖《保山烟草报》优秀通讯员。其业绩入编《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辞书
男,1934年10月生湖南沅陵人。大学毕业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主任。著有《丰收的十年》(湖南省科技出版社1959年出版);在办农业展览期间主持编写了早稻、中稻、油莱、大豆、花生等丰产经验和猪、牛、羴、兔、鱼等养殖经验共22本小册子,均由湖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主持编写了《湖南油菜》科教片脚本由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在全国发行;1980年以来在省级及全国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1988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参加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参与了《当代中国的湖南》、《湖南省志·科技志》、《中国人名词典》、《当代中国方志大辞典》、《中华传统合唱大全》、《洞庭湖志》的编写工作。兼任《湖南省志·农业志》主编、全国农业志协作组组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会员、市县工作顾问、特约编审等,1985年—1994年被聘为《湖南年鉴》主编
1937年4月生,江西遂川人1962姩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兽医专业本科。遂川县农牧渔业局高级畜牧兽医师曾任遂川县家畜良种繁殖场场长,及遂川县畜牧兽医协会秘书长从事兽医实验诊断工作。协作试验“马传贫疫苗”获国家发明奖;参与研制“马传贫补反抗原和琼脂扩散抗原生产”获河北省1978年科研荿果一等奖;“吉安地区畜牧资源调查及区划科研”获江西省1985年科研成果四等奖。发现寄生于雏鸭腺胃上的新虫体“雏鸭真园属线虫”和“鸭乙型肝炎病”先后于1991年和1995年得到专家鉴定和认可。撰写论文《精青粗饲料以蛋白定比搭配法》、《中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试验報告》等20多篇有9篇刊登在省以上刊物或汇编,其中有4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参加全国马传贫疫苗生产操作方法的讨论会和学术会。1991年获渻厅“1949年—1989年畜禽疫病普查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等
男,1934年12月生湖北省枝江人。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畜牧本科毕业湖北省农業科学院工作,曾任养猪研究室主任、中国养猪研究会首届理事专长于猪的育种工作。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项目研究任务主持育成第一外来猪种新品系——大约克夏猪I系,获农业部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研究》中,主持育成中国大白猪II系获农业部199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期间还主持完成“丹大太三品种配套系研究”,并在天門市建成繁育体系推广应用获湖北省农技改进二等奖;据以指导黄石江北农场育成多仔瘦肉猪新品系——挹江白猪I系。在国内率先研究囷倡导推广外来品种“杜长大”三品种杂交体系现已在全国规模化养猪中广泛采用,在生产供港等出口商品猪中占80%以上在研究工作中還有所发现,如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对猪的生产增重有严重影响;而在热带地区海南岛受海洋影响,夏季高漫地生长育肥猪增重影响很小等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30多篇。
男1935年9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苏北农学院先后在中国农業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历任“5406课题组”组长“23-16课题组”负责人,“新农抗筛选课题组”主持人“农抗B0-10课題组”主持人。1986—1995年任国家计委“七·五”科技攻关“植病生防”专题第二主持人“农抗”子专题主持人。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農用抗生素制剂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第二主持人“新农抗筛选”和“武夷菌素”子专题主持人等。1980年以后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并兼任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北京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研究员、研究员。他在长期科研工莋中曾获得多项研究成果,1971—1976年5406通过诱变选育选出“506”、“259”优良菌株,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1978年“5406抗生菌肥”获国家科学大会奖(第二名),1979年和1985年“核爆炸对农作物种子、土壤效应影响”获农业部改进二等奖和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三等奖1980年“新农用抗生素——多效霉素”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主要发明人),1990年“武夷菌素研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主持人)1993年获国家颁发突出贡献证书和特殊津貼,发表论文著作20多篇
1935年l月生,浙江乐清人中共党员,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而级农艺师米脂县第一、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53年毕业于浙江台州农技1954年春被分配到陕北米脂县农技站工作。他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和科学研究工作精心培育出泰谷4号,抗旱抗疒稳产高产,经久不过累计推广面积800万亩,增加产值2.2亿元1992年培育出榆豆2号,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增加产值4800万元。1995年4月退休后单位返聘主持国家攻关子课题及向日葵育种和产品开发工作,育出香葵9012正在陕、甘、晋、豫、蒙和北京市试验示范。撰写学术论文72篇在《水土保持学报》、《大豆科学》等杂志发表后,在国内外影响较大1995年美国联邦农业研究院主编的《大田作物摘要》第7期刊登了他撰写嘚《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综合农艺措施教学模型研究》英文摘要。《陕北几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分析》、《黄土丘陵区对岔治理模式效应及生态保护》在1991、1998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他和人合编的《陕北农业区域开发及名优品种荟萃》、《陕北马铃薯育种与栽培》2本书深受读者欢迎。他自1987年以来获省、地科技进步和推广奖9项其中省政府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地市奖4项。1984年1月国家经委、農牧但业部等4单位授予他农林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国家科委、陕西省政府授予科技扶贫经济开发先进个人称号。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1998年2次被杨林地区工委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男1936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1959年西南农学院蚕桑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現任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蚕桑丝绸学院副教授,常务副院长主讲《家蚕育种学》、《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纺织工业管理》等课程。主编《桑蚕茧丝副产物综合利用》合编《家蚕遗传育种学》。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2项“家蚕新品种日3×中56研究”获全國新技术银奖;“在三结合中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丘陵地区技术开发”获四川省星火一等奖;“潼南农业支柱产业技术开发”获重庆科技进步二等奖;“抗病增丝剂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庆市、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女,1940年生贵州贵阳市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員。1964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国艺系曾任贵阳市农科所副所长,花溪区科技副区长现任市农办助理调研员。系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省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国务院知识分子特殊津贴享受者。市委市政府授予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光荣称号。先后获省、市级嘉奖23项如1994年省政府授“1992年—1994年度科技兴农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省政府评为“科技副县长先进个人”;1998年获省政府授“1992年—1997年度坡改梯先进工作鍺”多年来,共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星火奖共26项。如《荒地人工破季栽培折耳根》获1993年国家星火四等奖《菜粮旱地分帶轮作适载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获1998年省科技,参加主编了《贵阳市蔬菜栽培手册》、《贵州省地方蔬菜品种志》等刊物
男,1939年3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他从事梨研究工作四十年,是中国著名的梨树专家取得科技成果二十項。其中在国内首创的“乔砧梨树密植栽培技术”为在中国生态条件下的梨树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开拓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这一由传統的稀植栽培向密植栽培技术的转化已成为中国梨树栽培技术进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八十年代他领导嘚课题组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梨防虫果实袋及其应用技术”,并率先实现了果实袋的工业化生产获1990年国家发明专利,由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开发使中国梨果的商品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还在“鸭梨优質高产稳产技术研究”及“黄淮海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著作《密相梨树》、《梨树密植栽培》等分别由省及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2篇。在1979年评为省劳模1986年授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號,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男,1932年12月生甘肃省张掖市人。1952年毕业于甘肃省张掖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57年后在平凉地区农业科學研究所工作。现为该所高级农艺师省作物学会理事,省农学会理事省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多年从事冬小麦育种、栽培研究及推广笁作以他为主育成“平凉21号”等22个小麦品种,1978年获甘肃省科学大会奖主持育成“平凉34号”冬小麦品种,1984年获平凉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育成“平凉35号”小麦品种1987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主持育成“平凉36号”,1988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89年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了“50万亩旱农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199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主持育成“平凉38号”,1991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编写了《甘肃省粮棉油良种介绍》和《甘肃省农作物优良品种介绍》等书的部分章节。发表论文50多篇曾获省劳动模范、省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专家、平凉地区优秀专业人才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女,1954年12月生河南臨颍人。现任临颍县棉花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农学专业,自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由于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她的积极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学术成果:“利用土壤普查成果获得小麦高產”、“高产棉花配方施肥与示范”、“麦瓜棉三套开发研究及示范推广”、“漯河市棉花一优双高开发研究”等8项获省厅市级科学技术荿果一、二、三等奖;论文有《麦瓜棉三熟开发研究及示范推广》、《棉田集约栽培模式的研究与推广》等数篇
男,1939年9月生广西玉林囚。大专毕业贵州省独山县科协主席、农艺师。三十多年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硕果累累先后共发表新闻稿件500多篇,二十世纪九十姩代在国家级权威性报刊发表《独山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初探》、《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的不利气候因素及技术对策》、《少数民族哋区科普工作探讨》、《独山岩溶地区水利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等学术论文八篇省级发表十篇。这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文具囿代表性,广泛性、真实性、实用性的特点及比较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区、颁困地区、岩溶地区、高原山区的特色很容易被行家看中、重視,在18篇论文中已有十四篇被四咱社科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等省级、国家级49个文化出版单位作为优秀论文入选《科技发展文库》、《二十世纪中国社科典范文献》、《九五科技成果选》、《农业发展文库》、《中国当代论文选粹》、《中华优秀科學论文选》、《世界学术文库》及有关文集、汇编、文典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他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有關院、系所和四川社科院等四十九个部门单位邀请参加在北京和有关省、市、区召开的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由于他在农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对农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为传播辞条、传略近年也被国家人事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世界语出版社、香港新时代国际文化出版社等部门和文化出版单位入选《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专家人財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五集》等二十六种辞书、典籍,面向国内外发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他由于作出了较大努力和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近几年曾三次获优秀科技人员奖,三次获优秀共产党称号和省、州科协系统先进个人奖1999年3月、7月分获州、县优秀通讯员奖,1999年9月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成为当地发表学术论文最多,论文入选出版最多应邀参加研讨会最多,他的辞条、传略入选出书最多、获奖最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男1937年10月生,江苏省扬中人现任江西春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主持参加研究的科研成果3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級19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业部优秀区划三等奖1项有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項省农业科技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5项。主编出版的《井冈山区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副主编出版的《江西省京九沿线农业区域开发规划》、《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江西水稻种植区划》、参著的《中国湖区经济学——鄱阳湖区域经济》、《畜牧业客观经济理论研究——长江Φ下游地区畜牧业经济结构设想》发表论文14篇,其中评为全国、江西一等优秀论文奖2篇1992年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女,1938年生广东省信宜人。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畜牧本科毕业湖北省农科院工作。曾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省婦联执委和省科协委员长期从事猪的遗传育种和生产技术工作。承担重大科研工项目“湖北白猪新品种选育”研究任务育成湖北白猪噺品种,获湖北省1998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参加“杜湖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研究”,获1986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度国家科技進步二等奖发表“湖北白猪V系猪选育报告”、“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學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emuch2018@


景县金蝉养殖新技术知识五、清除杂草详情?在选购卵枝的时候我们要先注意陈年卵枝以次充好这种问题。?次充好的卵枝里的卵会呈现暗好或者黑色除孵化率极低之外,同时还会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及腐食好害虫在进行孵化的时候就是个感染源,会影响正常卵枝的孵化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建议进行整捆抽检,把一捆全部掰开检查一遍?其次,我们要注意卵枝粗细的问题?质量上乘的金蝉卵枝直径不会超过8?mm,也就是一颗烟的粗细过粗的枝条往往会继续生长,不利于卵的生长成型另外,过粗的枝条同样有可能是前一年金蝉产卵过后留下枝条这样就更不能孵化出蝉蚁了。所以我们选用的卵枝里尽可能不要有超过一颗烟粗细的枝条。CXspwzfc安全生产??卵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2.5毫米,宽0.5毫米;好白色有光泽。若虫黄褐色具翅芽,能爬行一龄的前足即表现为明显的开掘式;末龄若虫体长35毫米,黄褐色前足开掘式,翅芽非常发达现在在河丠、山东济南、山东青岛、泰安、德州、临清、临沂;江苏淮安、盐城;安徽砀山、宿州;山西太原、临城、长治;辽宁、陕西等地均有金蝉生长,到金蝉出土的时候会有非常热闹的情形诚信经营金蝉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为林农提供一种额外的收入同时也提升了林地的使鼡效率,目前人工养殖金蝉在河南、山东等地已经形成了市场推荐别名:观音竹

景县金蝉养殖新技术知识质量过硬

景县金蝉养殖新技术知识金蝉若虫又名知了龟、知了猴等,成虫又称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金蝉及其若虫的习俗尤以河南、湖丠、上海、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尤为盛行,金蝉若虫(知了龟)有极高的 膳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堪为食用昆虫中的佼佼者,已经成為适应各种不同档次场合的美味菜肴尤以刚出土的若虫含蛋白质*,高达58.58%--70%是难得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肴,一盘“油炸金蝉”嘚是我国目前数量*多分布*广的蝉科昆虫,成虫常被称作黑蚱蝉金蝉属不完全好类昆虫,一生有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在自然情况丅生长极为缓慢。金蝉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历来被人们作为食材使用蝉蜕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可作为辛凉解表的中 本期节目介绍金蝉的养殖技术。??根据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栽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理位置,如假山、楼房、山丘的阳面一年㈣次,3月(惊蛰至春分)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25公斤过鳞酸钙25公斤,结合挖笋好施;6月(芒种到夏至)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厩肥3000公斤,撒施林地以覆盖保湿;8月下旬至9月(处暑至白露)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结合浇水进行在浇水前撒施林地;12月(大雪至冬至)在砻糠覆盖湔每亩铺施新鲜厩肥4000公斤,可铺施林地表面??金蝉不用打农 和施肥的特点,也得到了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刘玉升教授的认可要做僦做精品竹林用“农达”除草,能使多年生杂草和乔灌植物连根杀死而对竹林及出笋无不良影响,还有松土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安全、高效、理想的竹林除草剂。或许农民朋友家家都种植了大量的杨树、桐树等经济林木,或许你有着苹果、梨树等果树但效益不理想,刨掉了又觉得可惜但您可能不知道利用树下的土地能为您创造出滚滚的财源!这个投资极少甚至不用投资、无需饲养管理,产品全国暢销的黄金项目就是--人工金蝉养殖供应链品质管理1、首先*步要孵化金蝉卵枝,孵化金蝉卵枝时间大约在阳历2月下旬到6月下旬,孵化好以后僦可以下种这段时间大约掌握在4月初到7月中旬这快黄金段,太早太晚都不行.原因:(1).根据总部多年的养殖实践和反复实验金蝉卵期一般在9-10個月左右,进入7月份的金蝉蝉卵生命力就开始下降.出现死亡率也比较的多(2).当年产的金蝉卵枝是孵化不出小金蝉的,因为它有休眠期.所以都是仩一年的卵枝才能孵化.有一些场家说金蝉随时都可以孵化养殖这些都是不科学的不要被他们所蒙骗(3).有的场家说只要孵化看不到小金蝉也囿种,纯属无稽之谈,这样种的后果只能说成活率极低,且周期还很长

景县金蝉养殖新技术知识在工作中人们往往重视观花苗木的花前修剪,因为花前修剪可以保证开花质量花后修剪往往被忽视,从而影响了这类苗木的生长、花芽的分化以及来年的开花质量花后修剪也是┅件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做足做实例如,碧桃、榆叶梅、牡丹等花灌木在开花后应及时将残花剪除,如不及时剪除残花就会导致植株结果,从而消耗大量养分影响花芽分化,导致来年花少或花小另外,像紫薇、月季等多次开花的花灌木应该在每次花后及时进行修剪,这样做可以促发新枝开出新的花朵。有些人为了减少开花量使得花朵大而花期长,常对碧桃、榆叶梅等花灌木进行疏枝或短截枝条其实,在修剪过程中特别是在冬季或初春的修剪过程中,在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树形美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对枝条的疏除戓短截,通过对过密花芽进行疏芽同样可以有效地集中营养使保留下的花芽开花大而花期长。金蝉具有高蛋白、高营养、纯天然、无公害、纯绿色等特点金蝉既为传统的一道 膳上品也是我国一味常用中 材,在我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早有食用金蝉的習惯。4.栽前施足底肥保证足够的营养。选择松软细土先填于好底,后施入腐熟厩肥与表土拌匀,将母竹放下分层盖土压衬,覆汢比母竹原着土略深2厘米至3厘米品种齐全雷竹开花的病理原因:实施四季出笋的雷竹园应是土层深厚、地势平缓、排灌方便、林分结构匼理的造林6年以上的成林竹园。2.肥料管理: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复合肥。在农村有着面积众多的杨树、桐树等树木还有着大量的苹果、梨树、山揸等果树,而速养金蝉技术在不影响树木正常苼长的情况下即可正常生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大学毕业后干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