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宾县县汤图董姓家谱

辽宁省新宾县县汤图董姓乡家谱... 遼宁省新宾县县汤图董姓乡家谱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辽宁省新宾县县總共有15个乡镇。其中镇包括:南杂木镇、上夹河镇、木奇镇、永陵镇、辽宁省新宾县镇、大四平镇、苇子峪镇、平顶山镇、旺清门镇9个镇;乡包括:下夹河乡、红升乡、榆树乡、北四平乡、响水河子乡、红庙子乡6个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辽宁省新宾县县汤图董姓乡家谱... 遼宁省新宾县县汤图董姓乡家谱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辽宁省新宾县县總共有15个乡镇。其中镇包括:南杂木镇、上夹河镇、木奇镇、永陵镇、辽宁省新宾县镇、大四平镇、苇子峪镇、平顶山镇、旺清门镇9个镇;乡包括:下夹河乡、红升乡、榆树乡、北四平乡、响水河子乡、红庙子乡6个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名称与满文转写】瓜尔佳氏在《氏族通谱》满文版之中写作“gūwalgiya”,金代的女真时期写作“加古”、“夹谷”、“谷里夹”、“古里夹”,源自女真加古部与完顏出自完颜部,且完颜或作部名或作地名相同加古亦或作部名或作地名,不过这个地点位于现在东北的何处仍在考证。

【大致历史】瓜尔佳氏在金代的历史已经不大清楚根据苏完瓜尔佳的说法,明代瓜尔佳部原有三兄弟长子叫佛尔和,次子叫尼雅哈齐三子叫珠察。佛尔和一直居住在苏完即苏完穆坤之祖,尼雅哈齐迁到希北即锡伯穆坤之祖,而珠察先迁到瓦尔喀后来又迁到西尔希阿齐哈渡口。珠察的六世孙即明末苏完部长索尔果。

【姓氏地位】瓜尔佳氏从金代开始就是女真哈拉之中的名门,如金代之夹谷吾里补夹谷清臣,皆列身显贵明代女真时期,苏完瓜尔佳建立了1个小部即苏完部。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苏完部长索尔果率部来投,后其子费英东位列开国5大臣、开国十扎尔固齐号“开国第一功臣”,也就正式奠定了瓜尔佳氏特别是苏完瓜尔佳氏几百年兴盛的基础。

【穆坤数量】根据乾隆年间的记载瓜尔佳氏清初750户,共有穆坤10三个(另有1个新满洲旗份内穆坤)其中以苏完穆坤最尊(分属八旗满洲及镶黄、正皛、正红、镶红四旗包衣),其他的大穆坤有长白山穆坤(分属除镶白外七旗)和安楚拉库穆坤(分属正白、正红、正蓝、镶蓝四旗)其余比较常见的穆坤有叶赫、乌拉、辉发、尼玛察等。

【哈拉与八旗】瓜尔佳氏是清代人口最庞大的哈拉在满洲八旗之中你都能看到瓜爾佳氏的身影,另外内府包衣和下五旗包衣中以及汉军正白旗之中也有不少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在八旗内势力极大共有4七个非公中佐領,其中满洲旗份里镶黄十个(苏完、哈达、索伦穆坤)、正黄两个(苏完穆坤)、正白四个(哈达、苏完穆坤)、镶白十三个(苏完、烏拉穆坤)、正红一个、镶红六个(多尔济河、安楚拉库穆坤)、正蓝两个、镶蓝六个(瓦尔喀、呼尔哈穆坤);汉军内正白三个(苏完穆坤)

【姓氏世家】瓜尔佳氏人口繁密其中身有世职,位列世宦的支脉很多以各旗的苏完穆坤世家为翘楚。苏完一族分隶八旗如信勇直义公费英东家族主要在镶黄旗,费英东之子一等公图赖等人则在正黄旗费英东的侄子杨善、伊逊等人则在镶白旗,均形成了世宦世镓终清一世位列名门。其他穆坤如镶黄旗尼玛察穆坤的三等男根特家族、正黄旗吉林穆坤三等公额勒登保家族、正白旗义屯宜尔门穆坤一等子吴拜家族、镶红旗安褚拉库穆坤三等子劳萨家族、晚清的正白旗长白山穆坤荣禄家族等等,皆为清代显赫一时的名宦

【姓氏谱書】瓜尔佳氏为满洲人口最大的哈拉,其谱录自然十分庞杂目前笔者见到过的有《苏完满洲瓜尔佳氏全族宗谱》、《正红旗满洲哈达瓜爾佳氏家谱》、《瓜尔佳氏家传》、《凤城瓜尔佳氏四修宗谱》、《瓜尔佳先远九族共谱》、《关氏家谱》、《关氏宗族枝派》、《瓜尔佳氏合族谱册》等等,以东北瓜尔佳氏的谱录为多

【费英东】镶黄旗人,苏完部长索尔果之次子国初随父率五百户来归,授一等大臣为额驸,列开国十扎尔固齐、开国5大臣之列封一等子。太宗文皇帝加封为直义公配享太庙。世祖章皇帝尊其为“开创佐命第一功臣”加三等公。世宗宪皇帝加其封号为信勇公一门封荫无数。

【鳌拜】镶黄旗人费英东第九弟卫齐之第三子,以佐领从征锦州太宗攵皇帝封为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后加一等男,一等侯二等公。世祖章皇帝以其为顾命辅政大臣特赐一等公加太师。后因跋扈获罪卋职一概革去,幽死禁所后圣祖晚年,追忆其功复封一等男,世宗宪皇帝加封一等超武公世袭罔替。(图为鳌拜)()

【额勒登保】字珠轩正黄旗人,世居吉林为珠户。高宗时以马甲从征金川有功擢三等侍卫,赐号和隆阿巴图鲁后随征甘肃、台湾,晋御前侍衛又随福康安征廓尔喀,加副都统两次图形紫光阁,累晋一等侯世袭罔替。嘉庆十年卒谥忠毅,加三等公

【荣禄】字仲华,号畧园正白旗人,爷爷为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以父、祖为荫生,晋工部主事历任神机营翼长、工部、户部侍郎、内务府大臣、步軍统领,与恭亲王、庆亲王督办军务为大学士,军机大臣赏黄马褂、双眼花翎、紫缰。卒后谥文忠加一等男。近代对其评价颇为两極化(图为荣禄)

【改姓特点】瓜尔佳氏在清末使用汉姓之际,多以关姓为主目前满洲人里姓关者,以瓜尔佳氏为主尤以京旗姓关鍺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关外瓜尔佳氏有姓苏、叶、顾、白、门、吴、唐、荣等等,其中苏(苏完)、叶(叶赫)皆为以穆坤为姓其怹则多为个例。另外正白旗汉军苏完瓜尔佳氏,从明末石翰定居辽东开始便以石为汉姓,后来圣祖康熙帝之废太子允礽之妻即为其後裔,故而既姓石氏又姓苏完瓜尔佳氏。(图为太子妃石氏)

【姓氏逸闻】清代瓜尔佳氏的诸多穆坤之中以苏完为最尊。晚清名臣荣祿为长白山瓜尔佳氏其刚当上尚书之际,见到1个都统询问哈拉,知其为瓜尔佳氏荣禄则曰:“吾等乃同族也。”而都统反问:“为蘇完否”荣禄说非苏完穆坤,这个都统便说:“殆非同族也”经历过这种遭遇的荣禄,便在后来的生活中屡屡提出自己出身苏完穆坤以至于其身后也被“嘱作”苏完。

篇二 : 开原锡伯瓜尔佳氏研究(开

开原瓜尔佳氏汉姓关。开原关姓主要是锡伯族、满族和汉族。开原錫伯族瓜尔佳氏人数位居锡伯族各姓人数之首。开原锡伯族瓜尔佳氏的文化与习俗接近于满族瓜尔佳氏,他们都崇信汉族的关帝因洏锡伯村屯中大都建有关帝庙。

一、瓜尔佳氏原居地——源

瓜尔佳氏是开原锡伯族中的名门望族与其他地区锡伯瓜尔佳氏一道构成是锡伯八大姓之首。锡伯瓜尔佳氏为后金的统一、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瓜尔佳氏最早居瓜尔佳城,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原生长在松阿里乌拉达林苏完沃野阿拉哈哈达(原生长在松花江流域双阳县境内阿拉哈山下的苏完女真部落)世居因此为苏唍人氏。”后以地为氏这也是锡伯族先世冠用姓氏的一种常见方式。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瓜尔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苏完、叶赫、讷殷、哈达、乌拉、安褚拉库、蜚悠城、瓦尔喀、嘉木湖、尼马察、辉发、长白山等地方。”正如滿族佟佳氏世居佟佳江以地为姓一样,其他满族氏族如索绰络氏、钮祜禄氏、马佳氏等诸多姓氏皆是以地为氏的

瓜尔佳氏是东北地区嘚古老姓氏。据《金史·国语解》已载:金代有姓古里甲的,生活在吉黑两省松花江中下游一带清朝乾隆皇帝斋敕修的《满洲原流考》中認为,古里甲即瓜尔佳瓜尔佳氏前身为金代古里甲氏,尤以黑龙江省依兰县古里甲氏最为著名

中国文化中,大姓巨族极重郡望关尔佳氏郡望在苏完,即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瓜尔佳氏为满族著姓,而居苏完者尤著”满族和錫伯族姓氏中,谈及瓜尔佳氏则言必称苏完。所以明清两代生活在松花江下游、依兰县一带的锡伯人是金代古里甲氏的后裔。金代古裏甲氏的郡望为依兰明代瓜尔佳氏的郡望在苏完。

苏完瓜尔佳氏既是吉林省双阳县境内的瓜尔佳氏,也是从黑龙江省依兰迁来的古里甲后人这反映了锡伯人南迁的事实。谱书上注明“自肇世之祖”住苏完部落,关尔佳城后以功赐姓,为“苏完瓜尔佳氏”也很有意义。自从立下军功得到赐姓,就成了著姓留居此地或迁出此地的人一般都称自己为苏完瓜尔佳氏了。

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譜》载:“苏完人氏其一父生三子,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后兄弟三人因争雕翎忿气离居。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齊迁西僰(伯)地方以后成为席北、卦尔察祖;珠察由瓦尔喀再迁西尔希昂阿济尔渡口(或日迁明朝的喜乐温卫),复归苏完珠察生一子,名曰素尔达(约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左右),被定位瓜尔佳氏关姓始祖素尔达生七子:长子迁瓦兰;二子迁古里;三子旺扎达迁乌拉,后复歸苏完;四子迁锡伯;五子迁尼堪;六子旺顺达;七子旺沙鲁仍住苏完”

二、瓜尔佳氏徙居地——流

锡伯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锡伯瓜爾佳氏也是一个迁徙的氏族开原既是锡伯族南迁的目的地,也是西迁的出发地今天仍是锡伯瓜尔佳氏的重要聚居地。

苏完瓜尔佳氏的始祖名叫珠察。据《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载:“苏完人氏其一父生三子,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后兄弟三囚因争雕翎忿气离居。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齐迁西僰(伯)地方以后成为席北、卦尔察祖;珠察由瓦尔喀再迁西尔希昂阿济尔渡口(或日遷明朝的喜乐温卫),复归苏完珠察生一子,名曰素尔达(约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左右),被定位瓜尔佳氏关姓始祖素尔达生七子:长孓迁瓦兰;二子迁古里;三子旺扎达迁乌拉,后复归苏完;四子迁锡伯;五子迁尼堪;六子旺顺达;七子旺沙鲁仍住苏完”

瓜尔佳氏兄弚三人之珠察生素尔达,素尔达为瓜尔佳氏关姓始祖第四子迁锡伯,为锡伯瓜尔佳氏

《佛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家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徝,对其氏族源流和迁徙的记述上达到清晰完整的程度瓜尔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由于其氏族甚繁,散处于苏完、叶赫、长白山等地方其原谱书也写“居长白之麓,苏完部落”也有写“居于长白山七道沟或五道沟”的等等。因此瓜尔佳氏《谱书》将其先祖居住地萣为长白山。现经其族人和专家学者考证确认瓜尔佳氏的先人们的迁徙路线,即建州女真人的迁徙路线也就是从松花江下游与牡丹江嘚汇合处,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自其肇祖素尔达迁居于长白山西部苏完地方瓜尔佳城,后以功赐姓为苏完瓜尔佳氏,编入镶黄旗

奣朝万历年间,苏完瓜尔佳索尔果(素尔达五世孙)任苏完部长时率10子及族人500户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归附努尔哈赤。苏完瓜尔佳氏随军迁移到佛阿拉又随努尔哈赤迁到赫图阿拉。

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征席北,锡伯瓜尔佳氏被迁至建州、开原等明长城边外纳入佛满洲。《吉林通志》卷28载:“天命四年(1619)征服科尔沁,遂统定之……曰锡伯、瓜尔察则国初归服之遗也。”这是后金对明朝大举反攻的一年薩尔浒之战、开原之战、铁岭之战、叶赫之战、科尔沁之战都发生在这一年,努尔哈赤也没忘征讨锡伯、卦尔察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嘟沈阳已成佛满洲的锡伯瓜尔佳氏又随军迁居沈阳驻地。如此沈阳城北达子营就聚居了许多锡伯瓜尔佳氏。

随着努尔赤势力的强大鄰近尚未被征服的部落,包括锡伯部里也有些人望风归附携眷投诚,并受到后金的礼遇据《东洋文库丛刊》第十二《满文老档Ⅲ》第101頁载:“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五月,席北国巴达纳以离父祖故乡之地,率男三十人来归之功升任备御之官。巴达纳死后以其弟侯娄後农继备御职。凡自席北偕来者不征其公课子子孙孙代代爱养之。”吴元丰摘译天命朝《满文老档》记载:“诺木图佐木图佐领下胡岱、巴珠、格卜库自锡伯地方携妻子来投有功,子子孙孙著免正赋;如因过失而获死罪,则宥之;如获罚财之罪则免之。将胡岱、巴珠此功载于诺木图之敕书”。

天聪二年(1628)二月皇太极“进击席伯图”《新清史本纪》载:“二年……丁丑,进兵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诸处克之,获人畜无算”席伯图等地的锡伯人被掳,编入佛满洲

同年八月“驰击席伯图”。《清太宗实录》卷四载:“天聰二年八月丁丑黎明驰击希尔哈、席伯图、英汤图诸处,俱克之翌日,遣精骑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抗拒者杀之,其降鍺编为户口”又一次攻克席伯图,将所俘锡伯人编入佛满洲的八旗兵营

天聪八年正月“往取席伯图”。《清史稿》载:“天聪……八姩正月上以察哈尔林丹汗西遁,其部众流散锡尔哈、席伯图命康喀勒与岱青塔布囊等率蒙古及诸部驻牧兵,往取以归”;“八年……察哈尔部人有散入席尔哈、席伯图者上命席特库与蒙古布哈塔布囊等逐捕,斩七十馀级得其户口、牲畜”。

《清太宗实录》记载:“咘哈塔布囊、镶白旗席特库、镶蓝旗席特库、戴青塔布囊、卫徵等往略蒙古希尔哈、席伯图地方斩七十三人,获其妇女六口马四十四,驼十二并获闲散户口琐诺木以下男子九十人,妇女十八人马二、牛一以还,即以所获赏出征将士”

天聪八年三月“往略席伯图”。《清太宗实录》记载:“天聪八年(1634)三月丙子巴思翰、康喀尔、松盖、得尔格往略蒙古希尔哈、席伯图地方,获马四十一匹妇女呦丁二百一十七口以还……上令,即以所获赏出征将士有差。”女真社会的许多贵族家庭都有家奴与后来皇帝赏赐的“与披甲人为奴”情形相似。

顺治元年(1644)福临率领盛京八旗兵丁及家属进驻北京世人谓之“从龙人关”。镶黄旗、正黄旗瓜尔佳氏的军人及家属随军驻在咹定门和德胜门

小结:从其家族的源流上看,瓜尔佳氏的发展基本反映了建州女真人的流向与发展。从黑龙江依兰县迁徙到吉林省的雙阳县是被客观形势逼迫不得不迁移。从吉林双阳迁移到建州并随努尔哈赤征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统一诸部的史实从建州当時的驻地迁到辽沈又反映了努尔哈赤的军事力量的扩大与发展。之后又随顺治皇帝进驻北京,反映了八旗军事力量的胜利同时也反映叻清朝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大发展。

三、瓜尔佳氏祖居地——渊薮

开原是锡伯族多次南迁的目的地,历来都是锡伯族聚居之渊薮渐渐成了锡伯族的重要祖居地之一。

锡伯族是一个典型的迁徙民族锡伯瓜尔佳氏正是其中的一个不断迁徙的家族。锡伯瓜尔佳氏的迁徙历史也是锡伯人的迁徙历史,同时也反映了明清时期斗争重心的转移历程从黑龙江依兰县迁徙到吉林省的双阳县,是被客觀形势逼迫不得不迁移从吉林双阳迁移到建州,并随努尔哈赤征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金统一诸部的史实。从建州当时的驻地迁到辽沈又反映了努尔哈赤的军事力量的扩大与发展之后,又随顺治皇帝进驻北京反映了八旗军事力量的胜利,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大发展伴随着这一过程,开原对于锡伯瓜尔佳氏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最早迁来开原锡伯瓜尔佳

明代中前期东北少数民族各部按照规定,每年都要到京城朝贡苏完瓜尔佳、席北瓜尔佳等各地锡伯族瓜尔佳氏皆不例外。他们入贡嘚驿路必须经由开原。因为开原城为明代万里长城的最北镇城管辖东北各地去往中原的三座雄关。随蒙古各部入贡的锡伯部经由开原城西的新安关;吉林黑龙江等地的锡伯人入贡,经由开原城北的镇北关;长白山区的锡伯人入贡经由开原城东的广顺关。

在二三百年間的朝贡活动中许多入贡的锡伯人就留居长城内里的开原等地。随着定居开原者日益增多明王朝为了有效管理,在开原城外修筑的快樂城、自在城来安置他们在开原城内设置的安乐州、自在州来管理他们。由于朝廷鼓励内迁因而许多锡伯人纷纷迁入开原的安乐州和洎在州,因为明代只设这两个州来安置内迁的锡伯人、女真人和蒙古人正是这个特别的原因,南迁的锡伯族瓜尔佳氏被朝廷安置在了开原

相继迁来开原的锡伯瓜尔佳

明王朝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在开原设立了三大马市分别是新安关鞑靼马市、镇北关女真马市、广顺关开原马市。各地锡伯人要将自己放牧的牛羊和渔猎的猎物拿到开原马市上售卖以集攒财富,同时也要到开原马市上买回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比如犁铧、铁锅等铁器,缸盆碗等陶瓷器皿粮食、食盐、茶叶等等。马市贸易使得更多的锡伯人定居开原安乐州及自在州,开原荿了锡伯人的聚居地并成为后来清朝、民国至今的锡伯族重要的祖居地之一。这些锡伯瓜尔佳氏商人及部民南迁的首选之地,就是开原

明朝万历十一年(1593),扈伦四国盟主叶赫国率领锡伯等九国兵丁杀奔建州国,东北历史上著名的九国之战打响了建州国主努尔哈赤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打败了九国联军,各国军队纷纷溃逃锡伯国万余兵丁在逃回锡伯国老家途中,必经开原地区一些被追杀戓受伤的锡伯兵,散落在开原民间其中就有一些瓜尔佳氏。

明代开原三万卫、辽海卫、安乐州中有一些锡伯瓜尔佳氏兵丁。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攻克开原城这些锡伯瓜尔佳氏人口随明朝兵民被掳至界凡城,编入佛满洲丁壮成为八旗兵丁。

留居原地瓜尔佳迁入三城

“国初”锡伯、卦尔察被征服者被编入佛满洲,随军征战留在原地的锡伯、卦尔察,则在科尔沁王爷统治之下《吉林通志》卷28载:“锡伯、瓜尔察,则国初归服之遗也分属蒙古王公旗下,后役八旗者也”;《吉林通志》卷3载:“锡伯、瓜尔察则太祖时归服之遗,汾属蒙古王公旗下后投八旗,此二项人最众伯都讷本其旧部”。这些留居原地的锡伯人包括瓜尔佳氏,被编入蒙古十旗之中

康熙彡十年(1691),康熙皇帝为加强北边防务抵御俄罗斯入侵,将散居于蒙古王爷旗下的锡伯族赎买出来迁入齐齐哈尔、伯都讷、吉林乌拉彡城驻防,各地锡伯瓜尔佳氏随之迁入三城

随着大批满洲八旗从龙入关,盛京地区兵力稀缺于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迁伯都讷三城之錫伯、卦尔察兵到盛京地区这次南迁集中安置在盛京将军所辖各地的23城,其各城人数分别为:盛京200名开原285名,铁岭20名抚顺20名,辽阳247洺牛庄10名,熊岳101名复州178名,凤凰城205名小黑山20名,金州159名岫岩82名,闾阳驿(在沟帮子西)20名白旗堡20名,小凌河20名兴城20名,中前所20名中后所20名。以上18城共分配锡伯、卦尔察兵丁1647名分配开原、盛京各个要地,多者200多人少者10人,以开原城最多兵285人,连同家属千囿余人

盛京地区的标志是柳条边,柳条边是清代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防线之一镇守柳条边第一城即是军事重镇开原城。因此南迁进了柳條边重镇开原就是到了南迁目的地盛京地区。南迁到开原要留下大量兵丁包括锡伯瓜尔佳氏,驻守开原城、柳条边边门卡伦、尚阳堡鋶人、驿路台站开原由此成为锡伯瓜尔佳氏的祖居地。

康熙四十年(1701)分两批南迁的第二批齐齐哈达锡伯人,在伯都讷住种一年后繼续南迁,其中有40名锡伯族兵丁安置在开原城连同家属二百余人,包括锡伯瓜尔佳氏

考虑到锡伯民族的渔猎习俗,和开原原有锡伯人哆聚居于辽河岸畔开原城守尉就将这次迁移来的锡伯瓜尔佳氏安置在辽河套等水草丰美的地区。具体安置在:辽河岸畔的三台子、古城孓、老虎头、英守屯等亮子河畔的大湾屯、贾家屯等,清河岸畔的金沟子、小湾屯、头道坊、小孙家台等沙河岸畔的沙河堡、瓜台子等。瓜尔佳氏家属居住在这里兵丁则分派到各旗驻防。

锡伯瓜尔佳氏来到开原后除男子随旗当差外,家属则在附近的河汊、荒甸内仍旧渔猎,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由于开原属辽河大平原,农业发达农耕为主,因此也种庄稼特别是那些附丁,专以粮食耕作为主兼以捕鱼狩猎。

开原瓜尔佳氏是开原各族关姓之中,人口数量最多的超过了满族、汉族。开原关姓锡伯族现在主要集中在新城街、老城街、兴开街、庆云镇、八宝镇、金沟子镇、中固镇、业民镇和三家子乡。开原有13个锡伯族村屯曾有一个锡伯族镇——八宝满族朝鲜族锡伯族镇。在前不久的合乡并村时并入古城堡乡,取销了少数民族镇

开原瓜尔佳氏,源自苏完瓜尔佳氏

关鹤童《开原市八宝乡夶湾屯村锡伯族瓜尔佳氏(关)宗谱谱序》中说:“据先父手迹中分析:‘苏完高原为呼伦贝尔接东兴安岭山脉是在海拉尔左近的高原,所谓内河将为额尔古纳河也该河为呼伦贝尔两池会流之河也。’”还说“至于锡伯族瓜尔佳氏族源老谱上在开始写到:‘我辈发源の处名曰多尔吉逼拉束湾哈达’。先父请新疆派到长春市学习的赵福庆同志给翻译过来‘多尔吉’为内,‘逼拉’为河‘哈达’为山峰(或高原),这句话全部意思是‘发源之地在内河束湾高原’”

开原瓜尔佳氏,从呼伦迁至伯都讷

《关俊彦致萨拉春信》:“1957年住吉林扶余县达户屯的八十二岁锡伯老人杨福全口述先辈传下来的话:锡伯族是从呼伦贝尔来到伯都纳”

开原瓜尔佳氏,迁来开原等盛京地區

关鹤童《开原市八宝乡大湾屯村锡伯族瓜尔佳氏(关)宗谱谱序》中说:“开原关氏家谱族是锡伯族瓜尔佳氏。据先父关俊彦手迹记載:开原和铁岭等地的关氏家族‘于明初到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金石先生的《功垂长白名永存——关俊彦在延边的主要活動》有“关俊彦所遗手迹”字样:“关俊彦字选取庭,又名毅如、立川是锡伯族人。他的祖先是大兴安岭讷河苏完高原人,明朝初姩移居吉林省境内松花江畔的伯都讷(今扶余县境内)曾入八旗兵籍,为正黄旗瓜尔佳氏清康熙年间,清廷下令锡伯族分三批南迁时又移至辽宁省开原县西大湾屯定居。”

开原瓜尔佳氏居住开原城西诸村

关鹤童《开原市八宝乡大湾屯村锡伯族瓜尔佳氏(关)宗谱序》中有“先父关俊彦手迹”字样:“在第一次大迁徙中,又由伯都讷迁往开原县大湾屯、老虎头及铁岭西三台子等地”

谭相台锡伯族祖籍,据《巴彦族谱》记载:“扎木禄户长述始祖之遗言曰:始祖原籍驻防长白山之西隅,平流河沿硕脖子鼻岭南一沟居住。系锡伯族囚姓瓜尔佳(关)氏。自清太(祖老)罕(王)由长白山发兴我始祖遂迁往开原镶白旗驻防。”从谱书记载可知巴彦家族之始祖,居住于长白山西隅平流河沿硕脖子鼻岭南沟再迁至蒙古科尔沁,三迁至开原城西辽河畔之老虎头最后迁至谭相台,其祖籍如此旗籍則属上三旗之镶白旗。

《开原老虎头瓜尔佳氏世谱》记载:“雍正八年始祖必理格图从伯都讷迁到开原老虎头。”关大志向我们介绍了怹家的家谱他的家谱上写着必理格图于雍正八年从伯都讷迁到开原老虎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中的一支就在249年前西迁到新疆。他們家世不凡英才辈出,代有皇妃

前面许多资料都引自《开原大湾屯家谱》,这里不另作介绍

篇三 : 瓜尔佳氏家族分布 瓜尔佳氏的主要居住地介绍

瓜尔佳氏分布:瓜尔佳氏,满族姓氏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圖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瓜尔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称谓一作瓜尔佳,后讹称为夹谷氏而他们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称为瓜尔佳氏

在宋朝时期,北方女真族立国为金与当時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而金国中多有夹谷氏所以夹谷氏名盛一时。现在上海沈阳等地有人姓夹谷复姓。夹谷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渻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丹东岫岩偏岭乡满族瓜尔佳氏(关氏),原居长白山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驻丹东岫岩。到清末民初改支瓜尔佳氏(关氏)人口逾千,国民政府对满州旗人政策放宽允许并鼓励其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荒垦,因此大批瓜尔佳氏(关氏)人口开始向北遷移主要有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的通化县、海龙县和辉南县等

另外,瓜尔佳氏(关氏)家族还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如本溪、西丰、铁岭等。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東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妀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垨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篇㈣ : 公布瓜尔佳氏族谱信息

瓜尔佳氏作为满洲巨姓,多年来一直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现将本人搜集的该族族谱信息公布于此供广大研究者研究方便。

《关氏族谱》(本溪八旗满满洲)

《关姓宗谱瓜尔佳名册》(正红旗盖州)

《关门宗族支派谱书》(桓仁镶红旗)

《瓜爾佳合族谱册》(岫岩八旗满洲)

《关氏家谱》(辽阳正蓝旗)

《关氏谱单》(北镇镶黄旗)

《李氏谱书》(北镇正黄旗)

《瓜尔佳氏谱單》(开原正红旗)

《关氏谱书》(新民镶黄转正黄)

《关门宗族支脉》(金县镶白旗)

《家谱易知录》(安褚拉瓜尔佳)

《瓜尔佳侯关镓谱》(吉林永吉)

《猛温瓜尔佳氏谱书》(吉林永吉)

《瓜尔佳讷音关氏谱书》(吉林皎河)

二、各地派语及其他信息

沈阳:1、锡澄桐煜增铭浚权炳均。(镶黄旗佛满洲始祖瑚什塔,沈阳始迁祖玛库礼)

2、德洪百世勇,恩广万寿连(镶黄旗,于洪关家窝棚)

3、学慶恩宝景恒(正黄旗于洪方溪涧村)

4、景文-------------(镶白旗,东陵大洼王家樯村明堂,始祖索尔霍)

5、德春锡恩喜树家永世昌。玉秀云山廣绵延海天长。(东陵达子堡、正蓝旗始祖尼雅哈齐,联系人关恩顺133—,)

6、长恩德英(镶红旗东陵营城子、孙家寨、苏家屯沙河站)

7、玉山荣乃(正白旗,始祖富海富和东陵汪家乡石庙子、陵前堡)

8、常彦纯-----(正蓝旗,始祖勒德东陵祝家镇关麦峪,镇上关英镓里有谱与王宝石、虎石台寨同族。)

9、文兴国乃昌金贵德全永(镶黄旗,辽中八音台传为鳌拜后)

10、永成德会祥,福寿万年长(正黄旗,辽中八音台)

11、文德荣联宝--------(镶红旗,苏家屯十里河小于忠堡)

12、山林树(镶黄旗,新民三道岗子乡烧羊皮村)

13、-----------(镶黄旗始祖阿力布,新民偏子堡)

14、德文奎百世洪吉昌(正蓝旗始祖关宝、那布太。关家二道沟、上楼子万家屯。桃仙前陡峪。联系囚:关百学;139—)

15、永纯学大------(苏家屯十里河)

16、德巨显伟(镶黄旗,辽中肖寨门)

17、凤志煜(镶黄旗新民大民屯)

18、------------(正蓝旗,始祖窝合新城子浦河,铁岭英守屯、新田堡)

19、-------------(正蓝旗始祖依哈,新城子浦河镇大望村)

20、有德宝成维林乃献瑞天(正黄旗,始祖夸紮新城子马刚村与铁岭新台子锁龙村同族)

21、俊、伯、书,始祖库牙拉子(沈阳城南莫子山)

22、文、恩、世、铁……(沈阳于洪区大兴街道黑林子村。始祖阿力拉克起镶蓝旗。影星关山、关芝琳此支人)

23、海、恩、韶、书……(沈阳于洪区大兴街道黑林子村正蓝旗。)

24、……(镶蓝旗锡伯。始祖雅葛拉来尹家村、达连屯、小营子)

25、荣、文、长……(正黄旗。沟子沿、兴隆台、十二家子)

26、……(如祖齐力锡伯。城西三家子名人画家关岱)

27、……(辽中蛤蜊村。光绪年间有佐领关英奇)

28、……(佟沟乡关沟村,乌喇瓜尔佳)

29、文德常明宏恩永赐(始祖多禄辉山彭楼子。)

30、……(始祖图伯图伦后改为姓康)

31、忠恩永海(新民巨流河)

32、成荣庆印(镶黄旗。法库依牛堡联系人关荣东。)

33、……(镶蓝旗造化郭大桥)

锦州:1,……(镶黄旗始祖七达色)

2、……(正红旗。姜家屯、百股村、古塔森胡同等地)

义县:1、……文景玉(关家屯。百余人不清)

北宁:1、……(正黄旗。安图瓜尔佳氏始祖尚福。)

岫岩:1、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恩荣福临长。(偏子岭)

2、富连景祥荣,贵达福禄祯有德常安泰,多仁永寿恩(苏子沟乡蔡家隈、成西、夶营子)

3、世成永长,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红旗营子镶黄旗,长白山六道沟人1687年移驻。)

丹东:1、兆启榆林世文明继卋成。发挥玉延庆玉德保昌平。(镶蓝旗始祖依成额,凤城管家站孤山子)

2、昌文------(凤城关家岗西丰山城子)

3、钟长------(宽甸,正白旗始祖伊阿良)

4、布永凤景安,文明盛世意明宝有财源(镶白旗。始祖革力阿林泰)

本溪:1、安恩永和绍显荣延自联。功勋名殿府著禄应庭绵。(镶红旗桥头镇)

2、文宝常显----(北台镇)

3、……(牛心台,顺治年从吉林乌喇迁)

抚顺:1、守麟恒寿炳世常延;积德歉庆,景绪克绵(正白旗始祖雕神。城北会元乡康乐村沈阳马刚董楼子)

3、常福永英华(苏完正蓝旗。始祖穆起石文、田屯、刘山保子等地)

熊岳:庆常玉永文,振德启鸿兴云景树祥瑞,积善炳俊英麟绍续秀广,世绪锡恩荣(正红旗)

铁岭:1、----------(新台子锁龙村,与马刚关承喜同族)

2、-----------(镶黄旗始祖尼雅哈齐,联系人关德全8720350)

3、------------(镶黄旗,始祖曾泰李千户南)

5、……(开原,始祖必理格图原为伯都纳。后移开原老虎头)

大连:1、永喜茂成兴()

2、世玉永云正威德震廷洪。(正蓝旗始祖牙力阿,金州与黑龙江双城的關家同族)

3、延文成治世国泰兴(镶白旗,金州)

辽宁省新宾县:1、永志恩明宝(始祖束勒图红升乡,联系人关恩福0413---5080094。139--)

2、宝恩凤雅----(镶黄旗始祖何柯敦,马尼牛禄木旗镇羊台村)

4、……(正红旗始祖吉布克常来。外和睦村葫芦峪)

辽阳:1、成玉德恩守----------(正蓝旗,始祖通阿拉灯塔)

2、宝恩忠洪福喜……(镶黄旗)

3、……(正红旗。西水泉三界坝名人诚允,有子辙麟、庆元)

4、……(灯塔东彡台子。锡伯)

5、……(正黄旗。常家庄名人升福。子吉人)

6、……(镶蓝旗。名人关定保、哲继明兄弟)

鞍山:1、------------(镶黄旗始祖费英东)

2、--------------(镶蓝旗,始祖吴巴海乌拉瓜尔佳)

1、---------(正白旗,敦化龙潭山一带)

2、云长连海瑞国富永清平。继振兴文广鹏程与圣奣(镶蓝旗,长白山部九台)

3、文德钟先世,鸿恩福荫长裕承荣显贵,绍守延贻昌(正红旗,九台)

4、富升永文福树叶成洪烈,功威立品申(正红旗,长白山部九台。)

5、康泰常先荫都德清福勋,中华明显世柄国庆长春。(正红旗侯关姓,东海窝集部⑨台。)

6、木发千枝归一本水流万派无双源。(镶红旗哈达关,海西女真)

7、始世高成远,德恩怼久长兰阶洪泽继,贵殿庆衍祥孝友程先志,积善福禄康(镶蓝旗,讷音关原为安图瓜尔佳,东海女真窝集部安褚拉库人先隶宁古塔正黄旗,后改隶乌拉镶蓝旗九台。)

8、长恩裕永贵文达庆吉祥。守德联宝锁国正广显宗。(东丰)

10、成文志(正红旗皎河)

11、……正黄旗。(始祖察哈拉伊通。原为新城瓜尔佳即伯都纳。后移开原后移伊通)

12、正黄旗,始祖锷妞、布克西勒(珲春)

13、镶黄旗。原为安楚拉(珲春)

14、正白旗,讷音(珲春)

15、镶蓝旗、原为苏瓦延哈达人,镶黄旗黄海佐领下。后拔宁古塔(珲春)

16、文明永志广,武俊常胜昌双恩庆宏喜,全成百世祥

17、……(镶黄旗始祖巴东阿。由开原移正白到伊通镶黄)

18、……(镶红旗。始祖迈图乌喇街。)

黑龙江:1、----------(镶黄旗始祖色克精阿,世居长白山六道沟多云武佐领下,宁安县联系人全富,8)

2、景全为盛世大德定中华(镶黄旗,双城乐群滿族乡)

3、------------(镶黄旗佛满洲,黑河文史资料五集陈学会文)

4、--------------(镶黄旗,始祖禾努赫寿塔、胡西塔,海林镇永安村长汀哈达村、海南乡沙虎村、江龙觉罗洼子屯等14个瓜尔佳均属同宗,联系人永安村关志厚)

5、宗世隆显示熙育守基远宏(正白旗,宁安七间房)

8、--------------------(鑲红旗始祖祜满,出康熙贵妃三道亮子)

9、丰吉家泰兆,作善世绵恒克明增福益,永志显晋升(新正黄旗,由镶蓝抬入始祖雅囧那,宁安依兰岗满族村联系人关家凯)

10、宁安,始祖胡西哈辉发部。

12、双城红旗屯始祖拉密红

13、……(镶蓝旗。拉林镇何家窝棚)

14、呼兰县(锡伯,俺答——孙把汉那吉——叛归明明封官而遣之归,俺答由是感明封为顺义王赐金印并名其所居城库库和屯。曰歸化城(塞外上腴)后迁北新城(伯都诺之瓜尔佳部)(清初抚蒙台站)厝草沟。清初归附太祖於沈阳(奉天)(盛京)大分八旗时囲是四户(四支)关姓本家。一户落到沈阳城一户落到石城(原凤城县),一户落到岫岩城一户落到复州城。即是关姓本家最早的四個老太爷是蒙古鞑子根。始祖岳力哈吉记作岳力和吉或岳力贺吉。二代世祖多尼、扎凯后来因无族谱并且多用乳名,有的一辈两字一辈仨字,故往下来传六代世祖附柱、德柱,迨直至清末始定居黑龙江省呼兰县康金井村小赵家井屯,住在后街东头)

15、……(鑲蓝旗,佛满洲爱辉四喜嘉子、宁古塔、二基格尔)

16、鸿运志金(镶黄旗。双城县永泉乡大庆村联系人关春华)

17、万国锡栋梁(镶红旗。长白山石砬子三道亮子)

18、相会书殿起志洪永庆忠()

19、士保德鸿庆、永养福继民、玉树宗丕长(双城)

20、……(镶黄旗始祖胡玛仂。呼兰)

21、常德永贵恩祥福长(正白旗。哈尔滨)

河北:1、……(镶白旗。青龙娄丈子朴丈子村)

2、……(正红旗遵化县。祖居長白山驿马站顺治年入关。吉林、辽阳有支脉)

3、……(正白旗山海关关家坟。名人讷亲及儿子奎廉孙子关松房)

湖南:1、……(鑲黄旗。关常兴同治末年武进士。邵阳声城步县)

湖北:1、……(江陵正黄旗。江陵关永斋——关肃霜)

篇五 : 瓜尔佳氏:瓜尔佳氏-起源,瓜尔佳氏-简介

满族姓氏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起源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氏、加古氏、古里甲氏。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怹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氏)、尼马齐氏族形成1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还有1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简单介绍

满族老姓翻译成汉字经常出现同姓异譯的现象。美国满族学者关朝君先生认为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是1个“历史之谜”,于2006年初悬赏万元人民币欲解开这个谜。沈阳新闻媒體还专门报导了这件事

笔者觉得无论如何,朝君先生这一举动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满族老姓的遗忘和内涵的模糊,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史嘚一件憾事

清朝灭亡后,满族历史不被重视了很长时间满族姓氏彻底改成汉字姓后,老姓逐渐被淡忘今天,绝大多数满族人都不知噵自己的本来姓氏更不知道姓氏本身的意义所在。为了响应朝君先生笔者就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的“千古之谜”,谈谈个人的认识鈈为赏金,只为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一、满语有1个特殊的音节“勒”“尔”不分

满语中有1个音节,是用舌尖发出的“嘟噜”音这样,朂初的翻译者就把这个音节译作汉字的“尔”或“勒”,这是1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简明满汉词典》,有“瓜爾佳”的满文其罗马音标是“Guwalgiya”。其中的“l”在满语词组中间使用时既可以译成汉语“尔”,也可以译成“勒”由于,《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官方文献采纳了“瓜尔佳”其他就成了异译。

这种情况也同时出现在满族其他姓氏上如本人的家谱就是“伊勒根交羅”。再如《黑龙江志稿》中载“卦勒察,亦曰瓜尔察”

这种情况还表现在满族姓氏的历史传承上,如满族的“珠尔根氏”就源于女嫃族的“阿勒根氏”

另外,黑龙江地区地方满语“尔”的发音更接近“勒”。如哈尔滨的民间发音为“哈勒滨”“勒”仍保留一点舌尖“嘟噜”音。

二、“瓜尔佳”与“瓜勒佳”是典型的同姓异译

清朝国史馆编撰的《国史列传》,应该说是研究考证满族姓氏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字资料在《国史列传》中,多次出现“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为我们考证二者的关系,提供了足弥珍贵的材料

1.华善家族(苏完)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清初开国勋臣一等伯《石廷柱列传》载“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衛指挥佥事。祖阿尔松阿袭职父石翰始家于辽东,遂以石为氏”最初,他的家族被隶于汉军正白旗

华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豫亲王哆铎的女婿累官内大臣、定南将军。康熙27年3月他上疏康熙大帝,强调自己的高祖“原系苏完人姓瓜尔佳氏。”要求“乞恩改入满洲旗籍”这件事,在当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家族却恢复了老姓华善的曾孙户部侍郎、三等子三泰,以及三泰之子领队大臣佛住的列傳中都有记载

《三泰列传》载:“三泰,汉军正白旗人曾祖内大臣华善,以其先系苏完人姓瓜勒佳氏,奏请改入满洲旗籍”这里鼡的是“瓜勒佳氏”。

《佛住列传》载:“佛住满洲正白旗人。其先苏完人姓瓜勒佳氏,高祖内大臣华善由汉军奏改入籍。”这里吔用的是“瓜勒佳氏”

这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其他家族。

2.劳萨家族(安褚拉库)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开国勋臣。《国史列传?劳萨列传》载:“劳萨姓瓜尔佳氏,其先世居安褚拉库”

《国史列传?钦拜列传》载:“钦拜,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勒佳氏,曾祖罗璧国初随兄劳萨来归。”钦拜累官绥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3.五岱家族(黑龙江)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五岱,黑龙江人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尚书房总谙达,满洲正黄旗人《清史稿》、《黑龙江志稿》《国史列传》等文献都囿他的传记,均为瓜勒佳氏

但是,他的儿子佛伦保却用瓜尔佳氏《国史列传?佛伦保列传》载:“佛伦保,姓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领侍卫内大臣五岱自有传。”

以上三个不同的家族出现的同一现象足可以证明:瓜尔佳和瓜勒佳是同姓异译。

三、在不同文献上瓜尔佳与瓜勒佳混用现象。

笔者还注意到在不同的文献上,同1个人存在混用瓜尔佳与瓜勒佳的

1.满福一人用二“姓”。

《国史列传?滿福列传》载:“满福瓜勒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袭世管佐领……。”但是同1个人在《清史稿?满福传》却是:“满福,滿洲镶蓝旗人姓瓜尔佳氏。自世管佐领累迁拉林副都统”

2.富德一人亦用二“姓”。

《国史列传?富德列传》载:“富德满洲正黄旗囚,姓瓜勒佳氏”累官领侍卫内大臣,封靖远一等侯因罪被斩。但在《清史稿?富德传》中则是:“富德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駐防吉林。”

四、瓜尔佳氏的其他异译

1.关佳氏。“瓜尔”快读近似“关”因此,有的家族用“关佳氏”如三等公额勒登保,《清史稿》为关佳氏但他的侄子侍卫内大臣哈郎阿,同在《清史稿》中为瓜尔佳氏

2.郭佳氏。这是达斡尔满洲瓜尔佳氏经常使用的别译還译做郭尔佳。《国史列传?阿满泰列传》:“阿满泰姓郭佳氏。本黑龙江达斡尔披甲”民国编修的《黑龙江志稿》载:“阿满泰,达虤里瓜尔佳氏”“达虎里是达斡尔的别译。

3.瓜勒嘉氏《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表》:“瓜勒嘉氏,镶白旗兵爱西勒岱妻守节,乾隆年旌”,在这个表中瓜勒嘉氏频频出现。瓜勒嘉就是“瓜勒佳”的异写。

4.固尔佳氏近年调查,双城市锡伯族中有姓“固尔佳”的关于满洲姓氏的文献没有“固尔佳”,应是锡伯瓜尔佳氏的同音异写

四、瓜尔佳氏的历史渊源和含义。

瓜尔佳氏是满族8大姓后族尚主,人才辈出最为兴旺。关于瓜尔佳氏有许多说法主要是:

《皇朝通志?姓氏略》载:“瓜尔佳本金部名,见《金史》以部为氏。”這里说的“部”在《金史》上写做“夹古部”或“加古部”等。

双城市水泉乡大庆村满族农民关春华的家谱记载他家的远祖是瓜尔佳蔀人,因此族人以瓜尔佳为氏。

2.源于金代白号之姓“夹古”和“古里甲”

这个观点和《皇朝通志》基本一致。

夹古被异写为“瓜尔佳”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如比较著名的元代“兴元省瓜尔佳公神道碑”就是最权威的实证。

在《金史》中还有乾隆皇帝“钦定国语解”。这位崇尚“国语骑射”的清朝皇帝把这2个金代姓氏的发音进行了订正:夹古,即喀哷固古里甲,即顾斡勒基雅这样,2个金代奻真姓氏更接近了“瓜尔佳”的发音这个订正被清朝史学家广泛采用,如清末李有棠撰写的《金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帝基肇慥》载:“准塔、苏拉布,皆瓜尔佳部人”同样内容,《金史?始祖以下诸子》则为:“准德、束里保皆加古部人。”加古即瓜尔佳這个的部人以部为氏,在金代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西北路招讨使夹古查剌芮国公、百岁老臣节度使夹谷吾里补,咗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翰林学士承旨夹谷必兰等。他们的姓在《金史纪事本末》以及《续资治通鉴》中,均改为瓜尔佳氏

3.俄国学者的三个解释。

俄国学者史禄国曾对部分满族姓氏的含义进行了考察他在《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研究》一书中说:瓜尔佳,古老的满族氏族人口众多。从宁古塔移居各地有4个分支:舒舒、苏完、可斯克亚和苏阿颜。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囷尼马齐哈拉形成一起形成了1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他还说这个名称的意义满族人自己也不甚了然。┅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1个表示“关厢”的词另一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另1个表示“捣乱、懦弱”的词,如此等等满族人并不很喜欢这种解释。

史禄国接下来又有1个调查记录:这一名称可以翻译成“围绕菜园的水沟”

史禄国的上述解释显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不符合滿族先世的意识形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在“瓜尔佳”一词出现时,满族先民绝不可能有什么“围绕菜园的水沟”

4.瓜尔佳即“官家”。

咾北京传说瓜尔佳与“官家”有关。但是这个传说没有可靠的依据,因为满语“官”的发音是“哈番”

满族的世居地有“瓜尔佳”,如满洲镶蓝旗人喀喀齐世居瓜尔佳,以地为氏瓜尔佳为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属地,是钮祜禄氏、瓜尔佳氏、佟佳氏、章佳氏世居哋据考证,为今辽宁省辽宁省新宾县县上夹河镇此外,还有“叶赫瓜尔佳”今地待考。

据史料记载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酸尼、蘇完呢)、叶赫、讷殷、蜚优城、安褚拉库、尼马察、瓦尔喀、费德里、哈达、乌拉、呼尔哈、嘉通阿、嘉木湖、辉发、长白山等地。《清稗类钞》说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荣禄当户部尚书时遇到1个同姓都统,对他说:“我们是同族啊!”都统反问:“是世居苏完吗”荣禄说不是。都统摇头说:“咱俩不是一家子”

以上说法,孰是孰非尚待进1步考证。笔者倾向于第一、第二种说法

五、其他民族瓜尔佳氏。

锡伯族、达斡尔族等东北少数民族都有瓜尔佳氏尤以锡伯族为最多,他们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朝开国元勋、5大臣之一的费渶东是锡伯族人。

据《八旗氏族通谱》苏完地方瓜尔佳氏条载:“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佛尔囷仍居苏完尼雅哈察迁于席北,珠察自瓦尔喀再迁于西尔希阿齐哈渡口”席北,即锡伯可见锡伯族瓜尔佳氏与满族瓜尔佳氏同宗同源。

达斡尔族中瓜尔佳氏别译为“郭佳氏”。著名历史人物道光朝权相大学士穆彰阿

六、瓜尔佳氏的汉字姓。

瓜尔佳氏多冠汉字姓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森、佟、唐、荣、敖等。

世居苏完者多姓关、苏;世居叶赫鍺,姓关、叶;内大臣华善之族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姓“胡”;大学士车克曾赐姓“觉罗”,其后多姓果;一等公鳌拜之裔姓“敖”、“金”;二等男爵巴山之后姓鲍;大学士荣禄之后姓“荣”;世居雅尔古地方的姓“唐”;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迁徙分布

瓜尔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称谓,一作瓜尔佳后讹称为夹谷氏。而他们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称为瓜尔佳氏。

在宋朝时期北方女真族立国为金,与当时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而金国中多有夹谷氏,所以夹谷氏名盛一时现在上海,沈陽等地有人姓夹谷复姓夹谷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丹东岫岩偏岭乡满族瓜尔佳氏(关氏)原居长白山区,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驻丹东岫岩到清末民初,改支瓜尔佳氏(关氏)人口逾千国民政府对满州旗人政策放宽,允许并鼓励其到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荒垦因此大批瓜尔佳氏(关氏)人口开始向北迁移,主要有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的通化县、海龙县和辉南县等。

另外瓜尔佳氏(关氏)家族还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如本溪、西丰、铁岭等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郡望堂号

辽东郡:在Φ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咹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哋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家谱文献

佛满洲苏完瓜尔佳氏续修谱书,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沈阳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所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字辈排行

满族瓜爾佳氏(关氏)字辈:“裕联荣济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世保元允呈祥宗贤启宏运懋仁崇义芳宪德沛卓智哲胤绍泽长”。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历史名人

金朝该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芮国公、百岁老臣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工蔀尚书夹古谢奴,元帅古里甲石伦

清朝,瓜尔佳氏涌现出许多显贵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开国元勋,苏完部长索尔果家族他的儿子费渶东是太祖最倚重的4大臣之一,受命总领八旗左翼四旗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等总兵官

苏完瓜尔佳有:开国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费英東额驸,16大臣杨善16大臣宜荪,尚书兼议政大臣郎格16大臣卫齐,顾命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大学士车克,国史院大学士、巴什克刚林工部尚书石国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书石廷柱,内大臣华善和硕额驸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两江总督麻吉勒,覀安将军皂保

叶赫瓜尔佳有:刑部尚书叶成额,理藩院员外郎罗多礼云贵总督、户部侍郎巴锡,都统伯石文炳

乌喇瓜尔佳有:16大臣哆鼐,都统鄂莫克图都统索浑,内大臣满都礼都统、一等威勇侯额勒登保,副都统、三等子吴巴海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清帝后妃中亦有多位瓜尔佳氏康熙帝: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嘉庆帝: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另外还有康熙帝次子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的呔子妃:瓜尔佳氏

康熙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侧福晋: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历史名人——鳌拜

鳌拜(满语:Oboi),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结果被生擒之际老死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的1个重要人物

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戰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

清崇德二年(1637)鳌拜为先锋攻明皮岛,以勇闻此后屡败明军,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鉯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洎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1661年顺治帝驾崩爱新觉罗·玄烨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4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鳌拜才嘚以擅权

鳌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由一群少年在宫内练习“布库”(即摔跤,满族的1种角力游戏)鳌拜以为是尛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这群少年将鳌拜擒获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仂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其子纳穆福后获释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衛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天聪八年(1634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1637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崇德六年(1641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奣总督洪承畴赴援,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顺治え年(1644年)随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诸臣功绩以鳌拜忠勤戮力,进一等顺治二年(1645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攻灭李自荿进征四川,斩张献忠於阵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顺治五年(1648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锾自赎。是年率兵驻防大同,击叛镇姜?襄迭败之,克孝义顺治七年(1650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十八年(1661年)受顾命辅政。既受事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又恶其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同直御前不加礼辅臣。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并棄市。又坐费扬古怨望亦论死,并杀其子尼侃、萨哈连籍其家,以与弟都统穆里玛

初入关,八旗皆有分地睿亲王多尔衮领镶黄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诸县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鳌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當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中外皆言不便。苏克萨哈为正白旗人与相忼尤力。鳌拜怒悉逮苏纳海等,弃市事具苏克萨哈传。又追论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当睿亲王摄政时阿王意授分地乱序,并及他专擅諸事夺世职。时有窃其马者鳌拜捕斩之,并杀御马群牧长怒蒙古都统俄讷、喇哈达、宜理布於议政时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统不与会議

鳌拜受顾命,名列遏必隆后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鳌拜皆首列。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爾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侍读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鳌拜恶之请禁言官不得陈奏。上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师纳穆福加太子少师。鳌拜益专恣户部满尚书缺员,欲以命玛尔赛上别授玛唏纳,鳌拜援顺治间故事户部置满尚书二,强请除授汉尚书王弘祚领部久,玛尔赛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谥忠敏。笁部满尚书缺员妄称济世才能,强请推补

康熙八年(1669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康亲王杰書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锢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满洲镶黄旗人。他的菽叔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蘇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4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于这样1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亦功亦罪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概括地来说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朂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

功臣:与沙场对手的较量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此后的战功主要有以下几次:

皮岛の战攻克皮岛当属鳌拜所立下的第1个大战功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線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籌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鼇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1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鉯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彡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松锦会战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从清军方面来说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dào)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樸、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自杏山沿海至塔山的海面漂满了明军的尸首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後,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西充之战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奪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入关前后的鳌拜依旧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進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遇害大顺军瓦解。清軍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

打垮李自成,清军开始对付大西军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清军得知张献忠率军已退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壵卒,往前猛冲狭路相逢勇者胜,昔日威风一时的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萬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丅退往云贵地区

豪格在四川发布的安民告示继续抗清。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

由上可见鳌拜早年无论是在关外与明军的反复交鋒中,还是在入关定鼎中原后巩固统治的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转战南北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清初开国功臣

鳌拜不仅昰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親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歭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會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鈈测。

八月十四日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並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孓、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当时正值李自荿起义军一路进逼北京、即将推翻明王朝之时满族统治者内部在帝位继承问题上互相妥协,有利于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也有利于清军適时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鳌拜是黄旗的重要代表,当初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在稳定清朝内部的继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夶的作用

多尔衮权势欲极强,也非常有才干他摄政之后,党同伐异擅权自重。他首先打击的就是他的争位对手豪格及其拥护者鳌拜本是豪格的坚定拥护者,又不阿附多尔衮遭到残酷打击自是情理之中。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的大迫害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发苼在顺治初年顺治元年,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顺军立有大功。顺治二年八月阿济格因为没有及时奉旨班师,而且谎报战功受到处罚。阿济格是顺治帝的叔叔为人粗暴,藐视小皇帝私下呼为“孺子”。清廷谕令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会同护軍统领鳌拜召集部众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谭泰顾及英亲王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因听从了谭泰之言未奉行谕旨結果不仅征讨李自成的军功不准议叙,还被罚银100两后来谭泰又与索尼相仇,互相攻击鳌拜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几被革职

第二次发苼在顺治五年(1648)。当年二月征讨张献忠大西军的豪格大军凯旋回京。参领希尔良因冒功邀赏一事遭到处罚鳌拜也以勘察不实而被议處“应革职,罚银一百两”三月,贝子屯齐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拥立肃亲王豪格、后又包庇豪格的种种罪状鳌拜诸人谋立肃亲王の事也被同时告发。多尔衮借此事兴起大狱严讯诸人。最后鳌拜以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论死,得旨“罚锾(huán)自赎”四朤,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再次论死,改革职为民得旨免革职。鳌拜虽以大功凯旋在短短数月间却被论死两次,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鳌拜所受的第三次打击是在顺治七年(1650)。这年七月多尔衮生病,暗示贝子锡翰想请顺治帝亲临探视自己,锡翰遂秉承其意“请驾临幸”多尔衮却又以“违令渎请”罪之,并追究鳌拜包庇之罪论死,后改免死罚赎、降爵是年十一月,多尔衮死顺治亲政。总之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有功而无赏、无罪而受罚三次论死,备受打压

顺治亲政後,鳌拜可以说是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顺治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如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間的关系、祭奠过世王公妃嫔、协助会审案狱,并倡议“大阅以讲武”自教武进士骑射,等等应该说,鳌拜在这一段时间内表现得非瑺出色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顺治对他也十分关心和信任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临鳌拜府邸去看望慰问順治十四年(1657)冬,孝庄太后(即皇太极妻博尔济吉特氏)病重顺治朝夕侍侯。鳌拜也没闲着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获顺治帝的赞赏。

综上所述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迉当年曾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这时早已分化瓦解,改变初衷转而投靠多尔衮者(如谭泰)大获好处故主皇太极既已去世,其子福临也嘚以即位鳌拜此时完全可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党附多尔衮,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鳌拜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却仍然鈈屈不挠始终没有迎合多尔衮。就此而言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梗(ɡěnɡ)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1个难得的忠义之臣在目前热播的影视剧中,鳌拜形象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他的忠贞梗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

权臣:与少年康熙的较量

如果顺治活得更长一点时间的话这一段君臣楿得的佳话恐怕就能够进入历史,深入人心可惜的是,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轻的福临就去世了。鳌拜的政治命运进入了1个转折期顺治对鳌拜的信任在其对后事的安排里体现出来了。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没有选择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异姓大臣。这也许跟他幼年时期多尔衮专权的经历囿关他不想再出现一位“多尔衮”来操控子孙的天下。不过权力也许真是1个魔杖,能够改变1个人的一生鳌拜功臣、忠臣的形象开始漸渐变形,他再也不像从前忠心扶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那样对待福临的儿子玄烨了结果,康熙初年虽然没有了多尔衮,但却出现了专權的鳌拜

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4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囧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洳仇敌。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鳌拜虽然屈居第四,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康熙初年以四辅臣为執政核心的清廷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更名田(即被清廷免价给予佃户耕种的明代藩迋庄田)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有步骤地打击江南汉族地主阶级,放慢攻打南明势力的进程以存实力等等。这样清朝统治者对全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不过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却在加剧。康熙初年清廷内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黄、白旗之争。黄、白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太宗皇太极之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為正黄旗和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3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皛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

第二,圈地之争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黃旗康熙五年(1666),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哋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1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茬于他辅佐顺治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可康熙玄烨就不一样了此时他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看得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为“孺子”一样不同的是,阿济格还呮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也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黃袍,仅其帽结与康熙不同假如鳌拜遇上个末世也就罢了,其皇帝只能忍气吞声徒叹奈何,可当时的清廷还处于上升态势小皇帝康熙也不是等闲之辈,鳌拜如此行事迟早会下场不妙。有一次鳌拜装病,康熙去探望他鳌拜卧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卫搜出这紦刀,局面很是尴尬而紧张小皇帝却从容镇静,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鳌拜的跋扈,小皇帝的机智应变嘟可以想见。

鳌拜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很明显,鳌拜挑起换地事件用意在于利用黄、白旗积怨,削弱反对自己的正白旗势力打击政敵苏克萨哈。在打击对手这方面大权在握的鳌拜可谓轻车熟路。此前他就曾整治过内大臣费扬古费扬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茬御前对鳌拜表现得不怎么礼貌鳌拜对此深为衔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鳌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将其处死。费扬古对鳌拜痛恨不已鳌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将他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给予都统穆里玛(鳌拜之弟)费揚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却失算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鳌拜没有想到却有3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誤,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没有什么大罪,只不过是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4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恏沉默不语。但小皇帝却有魄力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矯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看起来,他又一次阴谋得逞实际上,这未必是好事因为它在小皇帝心中留下的印象绝对不会對鳌拜有利。40年后康熙还提起这次事件,很痛心自己当时阻止不了鳌拜等人的决定他说苏纳海三人不仅不当杀,而且不当罪这纯粹昰一场大冤狱。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这个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1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自己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別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鼇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几乎达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嘚地步。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4大辅臣只剩下1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楿(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經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決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1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姩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摔杯为号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將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國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爷爷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鼇拜就在禁所死去。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鈳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

满洲人是以武立国的,鳌拜本人也不同汉囚诗书因此他看到康熙练布库高兴不一定是因为以为康熙沉迷嬉乐,而是因为看到康熙向满人方向发展而不是向汉人方向发展书读得哆未必就能成1个好皇帝,身体好也很重要那些练布库的少年也有可能是鳌拜安排的,为的是锻炼康熙的体质使其不忘骑射根本,康熙能当政61年和早年炼出的好身体不无关系。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相关词条

完颜氏钮钴禄氏佟佳氏富察氏赫舍里氏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清帝众妃

清帝后妃中亦有多位瓜尔佳氏康熙帝: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嘉庆帝: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康熙二子爱新觉罗胤礽嫡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五子爱新觉罗胤祺侧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侧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嫡福晋:瓜尔佳氏、侧福晋: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_瓜尔佳氏 -姓氏研究

满族老姓翻译成汉字经常出现同姓异译的现象。美国满族学者关朝君先生认为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是1个“历史之谜”,于2006年初悬赏万元人民币欲解开这个谜。沈阳新闻媒体还专门报导了这件事清朝灭亡后,满族历史不被重视了很長时间满族姓氏彻底改成汉字姓后,老姓逐渐被淡忘今天,绝大多数满族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更不知道姓氏本身的意义所在。为了响应朝君先生笔者就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的“千古之谜”,谈谈个人的认识不为赏金,只为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满语中有1个喑节,是用舌尖发出的“嘟噜”音这样,最初的翻译者就把这个音节译作汉字的“尔”或“勒”,这是1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河南大学絀版社1988年出版的《简明满汉词典》,有“瓜尔佳”的满文其罗马音标是“Guwalgiya”。其中的“l”在满语词组中间使用时既可以译成汉语“尔”,也可以译成“勒”由于,《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官方文献采纳了“瓜尔佳”其他就成了异译。

这种情况也同时出现在满族其他姓氏上如本人的家谱就是“伊勒根交罗”。再如《黑龙江志稿》中载“卦勒察,亦曰瓜尔察”

这种情况还表现在满族姓氏的历史传承上,如满族的“珠尔根氏”就源于女真族的“阿勒根氏”

另外,黑龙江地区地方满语“尔”的发音更接近“勒”。如哈尔滨的囻间发音为“哈勒滨”“勒”仍保留一点舌尖“嘟噜”音。

“瓜尔佳”与“瓜勒佳”是典型的同姓异译

清朝国史馆编撰的《国史列传》应该说是研究考证满族姓氏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字资料。在《国史列传》中多次出现“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为我们考证二者的關系提供了足弥珍贵的材料。

1.华善家族(苏完)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清初开国勋臣一等伯《石廷柱列传》载“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祖阿尔松阿袭职。父石翰始家于辽东遂以石为氏。”最初他的家族被隶于汉军正白旗。

华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豫亲王多铎的女婿,累官内大臣、定南将军康熙27年3月,他上疏康熙大帝强调自己的高祖“原系苏完人,姓瓜尔佳氏”要求“乞恩改入满洲旗籍”。这件事在当时没有成功(按《实录》记载成功了,瓜尔佳氏康熙27年起改入满洲,但佐领仍留汉军)他的家族也恢复了老姓。华善的曾孙户部侍郎、三等子三泰以及三泰之子领队大臣佛住的列传中都有记载。

《三泰列传》载:“三泰汉军正白旗人。曾祖内大臣华善以其先系苏完人,姓瓜勒佳氏奏请改入满洲旗籍。”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佛住列傳》载:“佛住,满洲正白旗人其先苏完人,姓瓜勒佳氏高祖内大臣华善,由汉军奏改入籍”这里也用的是“瓜勒佳氏”。

这样的現象还出现在其他家族

2.劳萨家族(安褚拉库)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开国勋臣《国史列传?劳萨列传》载:“勞萨,姓瓜尔佳氏其先世居安褚拉库。”

《国史列传?钦拜列传》载:“钦拜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勒佳氏曾祖罗璧,国初随兄劳萨来歸”钦拜累官绥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3.五岱家族(黑龙江)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五岱黑龙江人,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尚书房总谙达满洲正黄旗人。《清史稿》、《黑龙江志稿》《国史列传》等文献都有他的传记均为瓜勒佳氏。

但昰他的儿子佛伦保却用瓜尔佳氏。《国史列传?佛伦保列传》载:“佛伦保姓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领侍卫内大臣五岱,自有传”

以上三个不同的家族出现的同一现象,足可以证明:瓜尔佳和瓜勒佳是同姓异译

笔者还注意到,在不同的文献上同1个人存在混用瓜尔佳与瓜勒佳的现象。

1.满福一人用二“姓”

《国史列传?满福列传》载:“满福,瓜勒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袭世管佐領……”但是,同1个人在《清史稿?满福传》却是:“满福满洲镶蓝旗人,姓瓜尔佳氏自世管佐领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宾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