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2000年8月7日10点30分,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地支如何表示?

Alternative content
农历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与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Spring Commences2月3-5日
雨水Spring Showers2月18-20日
惊蛰Insects Waken3月5-7日
春分Vernal Equinox3月20-22日
清明Bright and Clear4月4-6日
谷雨Corn Rain4月19-21日
立夏Summer Commences5月5-7日
小满Corn Forms5月20-27日
芒种Corn on Ear6月5-7日
夏至Summer Solstice6月21-22日
小暑Moderate Heat7月6-8日
大暑Great Heat7月22-24日
立秋Autumn Commences8月7-9日
处暑End of Heat8月22-24日
白露White Dew9月7-9日
秋分Autumnal Equinox9月22-24日
寒露Cold Dew10月8-9日
霜降Frost10月23-24日
立冬Winter Commences11月7-8日
小雪Light Snow11月22-23日
大雪Heavy Snow12月6-8日
冬至Winter Solstice12月21-23日
小寒Moderate Cold1月5-7日
大寒Severe Cold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有关《择吉皇历》说明
本万年历包含内容:上下200年公历农历对照,本日星宿详解,日出日落,月出月落,全国各地经纬度,每月星座,生肖分析,近代史上每月历史等等。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纯粹的阳历,它只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为依据,完全不考虑月球的变化,月份的设置完全是人为设定的。为了方便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也为了我们生活使用简便,公历现在成了我国通用的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采用阴阳合历,比起其他国家所采用的纯阳历或纯阴历都要精准,这是一门科学必备的条件与精神。
中国古代历法还包括日、月、五星的运动,位置的计算;昏、旦中星和时刻的测定;日、月食的预报等等。就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的历法就是一种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
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是古代科学观察和研究的结晶。宇宙中日、月、星辰的互动,对人可产生什么影响,古今学者都认为,所有的宇宙运动都会不同程度的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日、月、星的运动中,蕴藏着万物消长的规律,寓含着深奥的物候原理。
因此,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离不开日月星的运行,而中国古代的历法正是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时空背景。历法上的吉凶之说虽然充满迷信色彩,甚至于荒诞无稽,但它包含我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并蕴藏着人们如何顺应自然的论述。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否认其中蕴含的心理因素。迷信附会和不加分析的批判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今天以科学态度去深入探究它,对阐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应会有所裨益。
推荐:&&&&&&&&&&&&&&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3:43:30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具体计算,复制的不要解决方案2:天干地支是历法中用来编排夏历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共十个字,其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有十二个字,其排列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历法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即甲子、乙丑、丙寅……等等。因为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六十年后(或六十天后)又要回头一次,就是这个道理。月干支定法 一年中阴历月的地支一字是固定的,即: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但月的天干一字却不固定,须由该年所属的天干推得。推法有歌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即若遇甲或己的,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推知。时干支推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一字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余照推。时的天干却由该日所对应天干遁得,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上配上戊为戊子,丁壬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无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过去中国人怎么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过去中国人怎么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3:43:32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过去中国人怎么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过去中国人怎么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过去中国人怎么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又怎么和生辰八字联系在一起的?解决方案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为农历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农历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农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写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2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6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干地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