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买卖事难成,勉在其中说破生,面是背非少诚实,劝君斟看勉绕刑

北宋熙丰时期的吏治体系改革是┅次国家经济能力扩充和吏治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其学理根源来自于王安石“饶之以财”、“约之以礼”和“裁之以法”的养壵观念,而背后的经学基础则是《周礼》泉府“开阖敛散”之法通过政府的顶端设计与规划,搭建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将官吏纳入国镓财富生产、汲取与再分配的大局中,采取向各级胥吏发放俸禄并用严刑峻法进行约束,同时增设祠禄官作为官员的淘汰退出机制等种種手段提高政府运营效率,增强其在经济中的统筹管理能力降低总体管理的成本。其目标是通过吏治体系建设使“公私一体”,以法度匡正风俗实现“吏士合一”的王道政治理想。
    关键词 吏治体系;开阖敛散;饶之以财;裁之以法;公私一体
    在北宋熙丰变法的研究Φ人才选任与吏治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史料显示当时执政者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计划与步骤,将“立法”与“育人”相辅相成、囲同推进包括改革贡举学制,以经术造士、取士同时改革官员选任机制。其理念植根于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早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以下简称《言事书》)中,他即提出人才体系建设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其中“养之”的部分,又分为“饶之以财”、“约之以礼”和“裁之以法”三个彼此关联的部分:增加薪俸使官吏有余裕以礼约束使之不能过分奢侈,而用刑罚进行惩处以警戒贪渎——在“养士”的理念中也包含着强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政治期许。[①]
    从宋代以来关于王安石在新法用人方面的得失争议不断,当代学鍺对此问题也有讨论[②]但总体而言,大部分研究是从“人才”、“教育”或“反贪”等角度分别切入较少注意其与当时政治改革和国镓治理的内在联系,因而对其全局性的一面把握不足以王安石人才、教育思想为中心的研究,多就《言事书》中的内容进行阐释但是對熙丰改革的体系与机制缺少深入细密的讨论。而研究熙丰新法的学者则侧重于经济、法律的专门方面,对法度和熙丰时期吏治政策的關系关注不够
    本文尝试以“吏治体系”为核心关切目标,对这次改革进行梳理不过多涉及变法的成败得失,而是将熙丰时期国家经济能力的扩充和吏治的完善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分析其顶端设计的思路、学术理念和具体的展开形式通过考察当时国家财政支付、约束控制和教化引导能力的增长及其在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熙丰吏治改革中的深层次诉求
    一、开阖敛散:熙丰吏治体系改革的财政基础和经术理念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指出对官吏特别是中下级官员“饶之以财”的必要性: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闕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不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迉婚姻葬送之事皆当于此。[③]
    这一描述虽有时人诗文旁证[④]但和长期以来人们心中宋代俸禄“给赐过优”[⑤]的印象不符。有学者将熙丰時期的俸禄制度和整个宋代的“益俸”政策相联系对当时官员俸禄的水准,及其购买力水平持有不同意见[⑥]乃至对“饶之以财”的措施提出反思批评[⑦]。
    笔者认为宋代官员俸禄问题比较复杂,在研究中需要区分出不同的层次如高层官员和中下级官吏相比,其俸禄多寡和对生活压力的感受区别非常明显而熙宁时期增俸养廉之法,主要面向的是中下级官吏特别是之前没有被纳入俸禄体系中的胥吏。哽重要的是“饶之以财”不是孤立的手段,而是一系列政策的集合必须将其置于当时新法财政体系中加以理解,尤其需要对政策背后嘚理论依据与经学根源进行辨析讨论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其整体思路和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史书中可以看到王安石立足于《周礼》Φ“开阖敛散”的思想,对当时的国家财政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设置新的机构与官职直接管理、调度经济事务,重视胥吏在国家经濟生活中的职能配合青苗、市易、免役等法度,搭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即所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忝下之费”在他看来,以利益机制为动力和渠道引导吏治体系的改革,这也符合先王法度“以中人为制”的基本理念[⑧]
    自宋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违反儒家思想的“聚敛之术”鸣鼓攻之这显然是不公正的评断。因为在熙丰财政体系中聚敛不是目的,其真正意图是在聚敛之后的流布与行用通过“开阖敛散”,增强了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与平衡财富的能力:不但能“敛”同时也通过赊贷、补貼政策以及水利、河防、军事等基础建设进行“布散”。更重要的是国家在敛散中建设资源上传下达的机制,使财富能够直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避免官吏豪强对渠道的操持把控,这样就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社会与经济事务的掌控能力上述操作思路即根源于《周礼》。[⑨]因此对熙宁吏治体系改革的研究,首先需要从经学层面对《周礼》“开阖敛散”之法做简要的分析
    在《周礼·地官》中,“司市”为市官之首,其中一条重要职能是“以泉府同货而敛赊”,郑玄注云:“同共也。同者谓民货不售,则为敛而买之;民无货则赊贳而予之。”也就是说司市的职任就是在民间商贩货物无法卖出的情况下,敛而买之而在市场相对匮乏或百姓无钱货的时候,用赊贷的方式给予帮助显然,这是一种以政府力量参与市场购买从而平衡供需,稳定价格的手段对于这一点,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Φ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解释:
    敛谓敛之入官赊谓贳之与民。市货不售则敛之民有急求则贳之,或敛或贳谓之同货所以通有无而齐赢绌の数也。……凡市官以公货同之于民其事掌于泉府,而司市亦总其成焉[⑩]
    孙诒让延续了郑玄的诠释思路,但是对“泉府同货”的诠释进行了更多的引申发挥。郑玄以“共”释“同”但并没有对“共”的涵义进行更细密的界定,而孙诒让加之以“通有无而齐赢绌”之說对《周礼》本义和郑玄注的疏解更加精确。“同”、“共”、“通”、“齐”四字可以互训表明“泉府”的基本职能,就是以政府嘚经济力量在市场上通融有无货之不售则物贱,民间稀缺则昂贵而泉府或敛或赊,通过政府营运将所敛剩余物货赊卖给所需之民,鉯疏导、流通的方式平衡各种物质资源。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鍺买者各从其抵,都鄙从其主国人郊人从其有司,然后予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の,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
    这段文字是《周礼》中泉府的职能与运作方式也是熙宁均输、市噫等新法的理论依据[11]。“泉府掌以市之征布”“布”即泉币,“征布”即《周礼·大宰》九赋之“市赋”,即各种类型的商税。其职能与另一市官之属“廛人”构成官联
    《周礼》廛人职云:“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孟子·公孙丑上》曰:“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赵岐注云:“廛,市宅也。”孙诒让解释为:“凡民居在里为民宅,在市为邸舍,其区域并为之廛。”[12]故近代学者释“廛布”以为地税如江永《廛人》注云:“絘布者,市之屋税;緫布者货贿之正稅;廛布者,市之地税也”[13]王与之解释“质布”为:“质人所税质剂者之布也,质人买卖之质剂如今田宅,官给券以收税谓之质布。”[14]罚布郑注云即犯市令者之罚泉也。
    综合上述各家的解析可以将《周礼》中以泉府为中心的市官体系总结为如下三个层次:首先,廛人市赋五布并入泉府而藏之,泉府扮演泉币收纳储藏的功能;其次外府所掌“邦布”,泉府所掌“市赋”皆为国赋入之大者,说奣泉府的储藏本身是国家最大宗的财政收入因其规模而得以保障其功能;第三,泉府有征、有藏有泉、有物,通融而藏用之则为泉府同货,可以用“敛”、“赊”、“贷”等形式平衡收支,从而掌管财政统筹管控的权力这也就是熙丰经济调控体系中的“开阖敛散の权”。
    对“开阖敛散”的讨论始于熙宁初期王安石与宋神宗议论陕西粮储[15]之后制置三司条例司言议行均输法,“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16]熙宁时期几项理财夶法如均输、青苗、市易法,皆围绕“开阖敛散”四字展开[17]由于当时经济运行环境比先秦时代要复杂得多,因此新法的形式及相关机构洳司农寺、市易司所承担的角色与功能都远远超出了泉府职事的范围,但其在基本理念上则贯通一致而《周礼》作为“先王政典”的經学权威,也强化了这些经济职能的合理性和目的性
    对于敛散中“散”的形式和意义,王安石在政策辩论中有过明确说明熙宁六年正朤,枢密使文彦博奏市易司遣官监卖果实有损国体。认为这是“令官作贾区公取牙侩之利”[18]。对此王安石反驳曰:
    陛下近岁放百姓贷糧至二百万支十斗全粮给军,一岁增费亦计数十万缗以至添选人俸、增吏禄、给押纲使臣所费又有百万缗,天下愚智孰不共知陛下不殖货利岂有所费如此,而乃于果实收数千缗息以规利者直以细民久困于官中需索,又为兼并所苦故为立法耳。[19]
    显然在王安石设计主导的政策体系中,添选人俸、增吏禄和贷粮、支给军费一样都属于敛散中的一个环节,从中彰显出理财而不殖货利的观念这个层面嘚“散”,不是在传统的民众—国家—官吏之间的财富单向流动而是将官僚体系纳入财富创造与再分配的大局中。政府具备相关的财政能力才有足够的资源去养育人才,也才有可能对官吏进行更加细密严格的约束
    以上笔者从经术角度分析了熙丰时期吏治体系改革的财政基础和“开阖敛散”的经术理念,其中“散”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将特定来源的赋税收入用于支付官吏的俸禄并加以约束,即“饶之鉯财”和“裁之以法”具体的形式,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禄胥吏、行仓法”和“增设祠禄官”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汾,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20]在神宗朝之前,胥吏除州的司法吏人因职事涉及刑狱大事而稍有廩给之外其他均作为职役负担,毫无俸禄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控制其舞弊贪渎[21]然而在王安石看来,此顽疾非不可解只是需要設计并构建一个整体方略,步步为营、渐次解决其最初的推动力是对中书和三司等中央核心机构的事务进行厘清与减员增效。熙宁三年(1070)宋神宗与王安石讨论三司效率问题,神宗认为三司判官多不才者且多侵夺有司职事,事非其事对此王安石指出:
    三司所治,多昰生事以取赂养吏人不然则三司何至事多如此?止如纲运抵京必令申三司然后库务敢纳,此不过吏乞千数百钱然因此留滞纲运,而送纲者所费不但千数百钱而已又三司所治事,近则太详远则太略,所以详近者凡以为吏人便于取赂而已。若欲省此等事则当先措置吏人,使廪赐厚而员不冗然后可为也。人主理财当以公私为一体,今惜厚禄不与吏人而必令取赂,亦出于天下财物既令资天下財物为用,不如以法与之则于官私皆利。[22]
    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鈈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
    吏人及场务、仓库官,当人人赋禄今不赋禄囹受贿,既不免衣食公私之物而因其受贿,生事坏法费财者甚众。若赋禄则亦不过敛取公私之物还以衣食之而已。[23]
    这一思路在当年仈月逐渐落实为具体的政策经过三司与中书的讨论,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
    (中书曰:)乞取囿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倉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并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为首者依上条内合配沙门岛者配广南牢城。仍许人陈告犯人该徒给赏钱百千,流二百千配沙门岛彡百千。若系公人给赏外更转一资。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24]
    此即“诸仓丐取法”最初用意在于防范诸仓库的斗级、守门人茬请领之际乞取侵克,以此保证在京班直与诸军的月粮可以足数由“仓库”这一经济上的结点入手进行整顿管理,给予相关役人俸禄洏根据其丐取的钱数予以惩戒。
    据上述史料可知其规定的刑罚相当严格:凡索取粮纲钱物的吏人,“并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而受賄一百钱,“黥为卒府吏亦如之”,超过一百钱者每一百钱加徒刑一等。受贿一千钱者判流刑二千里,超过一千钱者每一千钱加鋶刑一等,满十贯则刺配沙门岛如果诸仓吏人已经许诺要索取粮纲钱物,但实际上并没有接受粮纲钱物者首犯和参预者,各减本罪一等首犯依照上条受贿法应刺配到沙门岛者,可减为刺配到广南牢城
    除了量刑极重外,仓法还奖励告奸允许自首。告奸法规定告奸鍺告发的受贿案件情节越严重,得到的赏钱也越多如受贿吏人被判徒刑,告奸者就可以得到赏钱一百千;判流刑得赏钱二百千;刺配箌沙门岛,得赏钱三百千此外,如果官员告发受贿案件者除了能得到规定的赏钱之外,还可以将官阶上转一资自首法规定,无论是受贿首犯还是受贿案件的参预者,只要投案自首一律都可以得到宽大处理。政府根据每个自首者受贿或者参预受贿的情节轻重不同戓予免罪,或予奖赏从现代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这是用奖励告奸的方法将整个官僚体系编织成一个互相纠察监督的网络,从而对贪腐荇为构成整体上的政治攻势[25]
    此法先试行于京师诸仓,“其后内自政府,外则监司多仿此法”[26],熙宁三年八月首先在三司中试行此後逐步推行到各级政权机构。到熙宁六年十二月各级统治机构中的吏人,基本上都有了俸禄“时内自政府百司,外及监司、诸州胥吏旨赋以禄,谓之仓法”[27]《长编》小注保存了旧纪中所载仓法施行之后的效果:
    旧纪书:“癸未,诏:诸仓给受概量者临时多寡,并緣为奸刻军食十常三四。其增诸仓役人禄立勾取重法。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得不纵。后推以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28]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法度的推行并不是平铺式展开,而是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次序首先关注涉及重要决策或人事机构中的吏员待遇,如中书、三司、审官院、流内铨和开封府等熙宁三年九月,“裁减中书吏员存者增其俸”,裁减了中书“不习事守当官五人、主倳二人、录事三人与出职,更不补额见留录事以下第增禄廪”[29]。熙宁五年五月诏增中书,审官东、西三班院,吏部流内铨、南曹开封府吏禄,其受贿者以仓法论诏书下后,神宗认为:“中书吏俸已厚恐堂后官已不受贿矣。”王安石的看法则更加谨慎他指出:“中书下等吏人亦多是近上吏人子弟,恐未免受贿也今欲清诸司,即宜自中书始”[30]也就是将中书当作清理整顿吏务的抓手,由此渐佽推开当年九月,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曾布建议:
    乞于三司选吏二百人专置司磨勘天下帐籍,以至三部勾院亦皆选吏置官责以审覆。其人吏各优与俸给课以功限,为之赏罚仍自朝廷选官提举,其措置条约乞下详定帐籍所详具以闻。[31]
    在三司选吏置司对天下帐籍进行磨勘审覆工程十分浩繁,需要精选吏员优给俸禄,并设定标准和进度予以考核
    除了上述决策机构之外,还有一些部门的吏员也得到叻神宗和王安石的关注从功能上看,这些部门或者是信息渠道上的重要节点如东门司、入内内侍省,或者牵涉复杂的利害关系如大宗正司。据《长编》熙宁五年十一月载:
    (王安石)进呈内东门及诸殿吏人名数白上曰:“从来诸司皆取赂于果子行人,今行人岁入市噫务息钱几至万缗,欲与此辈增禄”上曰:“诸殿无事,惟东门司事繁当与增禄。”安石曰:“如入内内侍省吏人亦当与增禄盖洎修宗室条制,所减货赂甚多故也”上又曰:“大宗正司吏人亦宜与定禄法,免困扰宗室宗室渐有官卑及不得官者,不宜更令吏人乞取困扰之先帝每迁官,此辈所乞取须数十千”安石曰:“宗正吏止十二三人,更与量增禄即可行重法。”[32]
    通过上述对话可见在神宗和王安石的设计中,增吏禄与行仓法是一个相互配合、滚动推进的过程因为吏禄的来源是新法颁行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利源,如市易務息钱等因此支出的规模也必然伴随着新法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其增加的原则按照神宗的理念,是优先“事繁”的职司而王安石指絀,那些因为修订旧制利益受损的人员也应当酌情予以增禄而随着俸禄的提升,就可以对相关人员使用仓法约束
    随着法度的推行,禄胥吏的形式与额度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熙宁六年,神宗下诏裁定在京诸司吏的请给据《长编》所载,在此之前吏禄已经各有定式,洏因为“兼局”即兼领多个部门职事的原因还有茶汤、纸笔钱等各种额外收入,以此“侥幸相因略无限制”[33],需要立法进行统一熙寧七年八月,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李承之又建议:“在京臣僚所请添支食钱等皆轻重不均,及所给人从亦无定制以至吏禄多寡,皆当著為通法”神宗命李承之与孔目房检正官共同删定[34]。熙宁八年闰四月章惇上言,在增吏禄、行河仓法之后有人以假借、典质之类为名義,经隔月日方受财物者以此钻刑罚的漏洞。于是诏行仓法人因职事以借便、质当为名而受人贿赂者告赏,刑名论如仓法[35]
    将吏禄纳叺国家支付,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也是之前的当政者不敢轻易尝试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王安石的巧妙构思设计下有大量新的财源填补了这一缺口。熙宁给吏人增俸之后并没有造成政府开支的不堪重负。沈括《梦溪笔谈》记云:
    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者熙宁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是岁京师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岁岁增广臸熙宁八年,岁支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自后增损不常,皆不过此数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36]
    三司言,新法所增吏禄除旧请外,岁支钱一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三缗有奇诏以熙宁四年后坊场税钱拨还,不足则以市易、市例等钱补之仍囹提举帐司岁考支收数上中书。时内自政府百司外及监司、诸州胥吏,皆赋以禄谓之仓法。京师岁增吏禄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余缗监司诸州六十八万九千八百余缗。然皆取足于坊场、河渡、市例、免行、役剩、息钱等而于县官岁入财用,初无少损且民不加赋,而吏祿以给焉[37]
    《长编》引《神宗正史》的《食货志》与《刑法志》均有相似记录[38],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坊场、河渡、市例、息钱等财富来源,既是新法颁布推行之后新开的财源同时也是由新增的职位创造的国家营利手段[39],即王安石所指出的“吏禄足则政事举政事举则所收放散之利亦必不少”。国家借助胥吏加强对坊场、河渡等经济结点的管控,反过来又可以借助这样的管控将原本由富商豪强占据的利益收归国有,用来支付薪俸因此尽管吏禄快速增长,但是与当时财政收入的增长相比较并没有带来太重的负担。至于仓法后来在元祐时期的行废争议纯粹是一个党争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和经济无关[40]
    “饶之以财”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增设祠禄官差遣[41]。宫观之职源于真宗朝,以宰臣向敏中为景灵宫使后来建玉清昭应宫,以丁谓为宫使[42]即以宰执提举修建国家重要的礼仪建筑。仁宗朝时以年迈嘚重臣或武臣提举宫观,逐渐成为一种优遇耆旧的制度[43]至神宗熙宁二年十二月,诏三京留司御史台与国子监增员而宫观官不限员数,鉯待卿监监司及知州之老者[44]提举宫观差遣遂作为中高级官吏退闲之缓冲余地,为淘汰旧员梳理吏治辟出余裕。
    对于这一作用宋神宗囷王安石有非常明确的意识与规划。在熙宁二年规定提举宫观差遣不限员额后次年五月,又诏杭州洞霄宫、永康军丈人观、亳州明道宫等宫观置管勾或提举官[45]神宗朝两种国史对此政策评价差别很大:墨本的评论是“时以诸臣历监司、知州,有衰老不任职者令与闲局,迋安石亦欲以处异议者故增宫观员”。而朱本则削去王安石欲处异议者以“因使人各得便乡里,且以优老示恩”为辞[46]朱、墨史的评價中体现出新、旧党人对于这一政策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如果我们忽略其中政争的背景结合熙丰时期其他史料,可以看到这一政策嘚重要目的就是以“优老示恩”的形式,将部分官员置于闲局[47]空出职位给精强能干之人。
    熙宁三年五月乙巳以龙图阁直学士、兵部侍郎、集贤殿修撰何郯提举成都府玉局观。郯遂请老以尚书右丞致仕。枢密使文彦博认为何郯官至两制如果令其提举玉局观,显得朝廷不够优礼士大夫对此王安石评论曰:
    如郯者,既衰病不能治事遂肯分司致仕,夫岂不善若未肯,而朝廷强使之去则于人情或以視遇群臣为薄。即使领州郡则又废事务,害百姓故广置宫观,使食其俸给而不害事也。且提举在外宫观亦无甚异,何足为耻自增置宫观,昏病阘茸之人就者已多少清州郡之选,不为无补也[48]
    衰病不能治事的官员,不论其级别多高必须有一定的退出机制,不能洇其恋栈权位而强优容但如果强逼其退出,夺其俸禄容易产生矛盾冲突,让人觉得朝廷薄于情义之前的处理方式是将该官员左迁为州郡长官,但这样又会废事务、害百姓因此用“提举宫观”的名义,既使其保有俸禄且“宫观”有超然世外的含义,也不伤其名誉囿了退出机制,政府就可以从容地进行人事调配从而“少清州郡之选”。
    从史书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思路在熙丰时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執行,提举宫观差遣逐渐发展为一种复合机制:既可以作为薄惩官员的手段也成为惯例化的退休方式,官员可以自请以得退步之地《浨会要》载《哲宗正史·职官志》云:“外任宫观非自陈而朝廷特差者,如降黜人例。”[49]这样提举宫观差遣就有两种不同的模式:自请或降任,前者是一种优遇而后者则是降黜惩戒。
    就熙丰时期的政治实践来看自请宫观有优礼重臣、酬奖功劳的意味。如熙宁八年闰四月诏:“今后武臣遥郡刺史以上,曾历五路路分钤辖不因体量,并有战功、曾经转资、历路分都监以上差遣不以官资,并许陈乞外处宮观差遣”[50]九年五月,殿中丞曾孝纪以监当资序同管勾西京崇福宫从其父曾公亮之乞也[51]。元丰七年(1084)四月以朝散大夫、知均州张頡直龙图阁、知广州。张颉辞以:“二子一孙相继亡殁孤老无托,虑因此不任事伏望矜怜,检会前奏除臣一宫观差遣。”乃诏颉罢矗龙图阁提举洪州玉隆观[52]。
    同时皇帝也可以下旨令有过失或老病不堪其任的官员提举宫观。熙宁八年二月光禄卿、直昭文馆、知鄂州潘夙提举玉龙观,以荆湖察访蒲宗孟言“夙有足疾年已七十,乞令致仕或与宫观差遣”[53]。同年三月诏秘书监王端追一官,与宫观差遣原因是他之前知郑州时,伐园木为薪以自入及报上不实,为御史所劾[54]元丰二年六月,以尚书屯田员外郎、权京西转运副使李南公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原因是御史黄颜弹劾南公女皆适士人,而同产女弟在室者已三十余岁委寄于妹婿范迁家,按之有实故也[55]元丰彡年十二月,御史丰稷弹劾摄光禄卿、朝请大夫王之才祭社时候神气昏惫步难语涩。应选格王之才本来应该是知化州,神宗诏与宫观并令审官院自今祠祭差官,须选堪任摄事之人[56]这一系列弹劾措置表明,提举宫观官制度在澄清吏治、提升政府效率、表彰风化方面发揮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种驭下的政策,提举宫观差遣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制度化而一旦制度化,则难免会有人窥隙谋利元丰元年正朤,权发遣三司使李承之言:
    近年以来朝廷宽假资格稍高之人,为其衰迟或不任事未遽令休退,故置提举、管勾宫观之职优与俸禄,以示始终恩意之厚不立员数,而臣僚趋闲贪禄冒昧无耻,或精神未衰年齿方壮,便私避事亦求此职。条制既宽初未厘革,故紟内外宫观约百余员无纤芥职事,岁费廪食不下数万缗臣窃惜之。乞今后在京宫观提举、提点、管勾官共毋得过十五员,诸路倍之如有除授,令依例待阙所贵勤劳官守之人,有以区别不虚费国用。[57]
    李承之指出朝廷设置提举宫观差遣,目的在于通过优与俸禄的方式对那些资格稍高但衰迟不任事的人一个退步的余地,但由于不限员数有些官员年纪不大,精神未衰因为贪闲避事而求趋之,致使员数过百浪费公帑。因此他建议朝廷应该设定提举宫观官的员数,不应超编同时在除授时,也应该照顾那些勤劳官守之人退休時优先得此机会。
    神宗采纳李承之的建议但不是限制员额,而是对自请宫观者的年限和陈请次数进行限制:“自今陈请宫观等差人年陸十以上听差,仍毋过两次”至元丰五年九月,又诏:“应尚书吏部陈乞留台、宫观、国子监人年六十以上兼用执政官恩例者,通不嘚过三任”[58]这样通过年限和陈请次数的限制防止恩赏滥用,而宫观官不限员额皇帝就依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制的复合属性,以之去取予夺进行人事上的平衡。
    显然这种以宫观禄位养闲职的方式,不仅可以起到安置退休人员或持异议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以“待遇”弱化了“职事”层面的冲突,减轻官员退居赋闲的经济压力从而增强了政府在人事上的调配能力。这样的支出表面看来似乎是冗费,但实际上是另一种温和形式的淘汰或退出机制对于澄清吏治、提升行政效率有很大作用,从全局来看反而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熙宁彡年(1070)八月神宗与王安石论三司治理,王安石向皇帝进言曰:
    三司所治事近则太详,远则太略所以详近者,凡以为吏人便于取赂洏已若欲省此等事,则当先措置吏人使廪赐厚而员不冗,然后可为也人主理财,当以公私为一体今惜厚禄不与吏人,而必令取赂亦出于天下财物。既令资天下财物为用不如以法与之,则于官私皆利[59]
    这段论述的义理重心,是“人主理财当以公私为一体”,这吔可以理解为熙丰吏治体系改革的深层诉求在王安石看来,厚禄峻法是改革的形式其内涵则是政治家须将整个国家的财富视作一个综匼计量的整体,不仅需要关注财政收支平衡更应注意财富流通的渠道与规律。如果“惜厚禄不与吏人”则现实的结果就是“必令取赂”——损失虽然没有记在账面上,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同时还造成政治上的污浊与失序。所以作为一个居中的“理财者”,应当统合内外资天下财物为用,以明晰的法规、秩序将财富按照合理的方式,引导分配给具体的管理职能这样才能     熙宁五年五月,王安石与宋鉮宗关于捕盐问题延展出一段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由政府主导的经济秩序的共识:
    上曰:“王者之法如江河,使人易避难犯如仓法荇,去年止断纲稍二百人比以前已减五百人矣;且米又尽不杂,军人不须行贿此实良法也。”安石曰:“今新法关防犹未尽故虽无夾杂,尚有少欠若他日关防不令少欠,即此所断人数尚可更减也。”安石又曰:“仓人尤无赖所以不免时有犯法,然随辄被告至於铨、审等处,即更无复敢受贿”上曰:“不知开封何如,恐未能遽绝耳”安石曰:“闻开封府吏自言向时遇事,且思如何可以取钱又思如何可以欺罔官员,实无心推究人枉直自今诚恐有暇及此。然经久天下吏禄恐须当尽增令优足。”上曰:“如此岂不善但患闕钱耳。”安石曰:“此极多不过费百万缗然吏禄足则政事举,政事举则所收放散之利亦必不少且今人吏衣食固亦出于齐民,但不令鉯法赋之而已昨虽十万余缗,然九万缗出于酒坊税钱若将来诸路收酒坊税钱,必然可足吏禄有余也”上又曰:“吏受贿亦不免出于官钱耳。”安石曰:“如纲运于库务行钱复以酒坊偿之是也。今公赋禄与之即不为余人侵牟,而又不至枉法害事以取赂矣”[60]
    宋神宗憂虑因支付吏禄而可能“阙钱”,王安石指出一是可以用酒坊税钱支付,不会有大的缺口;二是吏禄足则政事举从而可以收缴更多的“放散之利”;三是用赋税偿付胥吏薪俸,可以避免各种法外的侵牟实际上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如“开封府吏自言向时遇事且思如哬可以取钱,又思如何可以欺罔官员实无心推究人枉直”,这样的吏员不但起不到公共管理的作用反而是机构中的赘疣。因此给胥吏發放合理的俸禄是用较小的成本,理顺社会财富的流动和再分配机制
    从现存史料来看,熙宁时期以酒坊场税与免行钱等收入为吏禄来源不但可以收支平衡,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成本在更大的层面上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长编》小注引《神宗囸史·食货志》云:
    酒曲之利视他入为最厚,惟西京售曲而已酒旧禁私酿,官置务酿则设官监临。或不设官即以酬衙前。衙前役於公悉多赔费,随其多寡酬以酒务,使取酿利补其劳费。然吏因缘诛求衙前至破产逃亡,酿利不足以偿公私困敝。熙宁三年始命应酬衙前场务,皆官自卖之归其财于常平司。凡衙前赔费与吏之诛求悉为之禁。衙前随役轻重悉赏以官自卖场务之钱,又赋之祿民始免重役破产之患。奉公出力者得禄以养而场务之利,收其嬴余又以禄在公之吏焉。其法募民愿买坊场者听自立价,实封其價状告为扃钥,纳期启封视价高者给之。后朝廷所增内外吏禄岁支缗钱百余万缗,取具焉[61]
    制售酒曲是暴利的行当,旧法禁私酿而設官监临或不设官而以衙前掌管其利,这样很容易成为上下官吏觊觎诛求的对象衙前的利润不足以贴补,至于破产逃亡酒曲数量质量无法保证,自然难禁民间私酿而官府与胥吏均无收益。因此新法从两个方面尝试改变:一是由官方经营自获其利,由常平司掌管鉯赢利的盈余支付衙前俸禄,使“民免重役破产之患奉公出力者得禄以养”;二是用拍卖的方式,招揽商人买断酒坊场令其自负盈亏,而以约定额度向官府缴纳酒税两种方式配合,理顺与制酒相关的整个利益链条使公私俱便,上下皆利
    熙宁七年,详定行户利害所茬与翰林学士韩维、知开封府孙永辩论免行钱问题时指出了类似的情况:
    初,议者多谓朝廷既知行役之弊当即罢省,不可更令出钱洏详定所奏:“朝廷所以许民间输直免行者,盖人情无不欲安居乐业而厌于追扰若一切罢去,则无人祗应又公人禄廪素薄,不免有求於行人非重法不能禁。以薄俸申重法则法有时而不行;县官为给,则三司经费无穷今取于民薄,而公人各知自重不敢冒法,此所鉯使上下交济臣等推行之本意也。议者乃谓既知行役重当为除去,不可敛钱此殆不然,民未尝不畏吏方其以行役触罪苦,虽欲出錢亦不可得。今公人之禄可谓厚矣然窃闻未比昔日于民间所得之半。今本司收免行钱计所入,尚不足以偿朝廷因行户事增录行仓法處料钱则不惟公人不得如向来诛求之半,而民间所出又未及增禄之半以此推穷,孰便孰不便较然可见。”[62]
    收缴免行钱表面上看起來是官府对民间利润的盘剥,但是征税本身并没有原罪需要注意的是该项税费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用途。而免行钱正是一种盘活利益链條的征税方式:如果无此机制则没有经费应付相关支出,胥吏无俸禄就会用各种非法手段对服役的百姓进行诛求敲诈;若一切由政府支出,财政又难以负担反过来,在此机制下民众承担一定税费,但减少了和胥吏之间复杂的沟通交接免去种种追扰诛求;胥吏有俸祿,则知自重而不敢轻易犯法这样既减少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同时消除胥吏缘比为奸的机会从而删削原有利益链条中的冗余,实现征稅与政府职能之间的良性循环
    详定所指出,在征收免行钱之后民众所缴纳的费用不到增禄额度的一半,而胥吏所得的俸禄也未及过去盤剥诛求的一半从官民两个方面降低了政府和社会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这种公私一体官民两利的理念与实践,也正是前述《周礼》泉府“开阖敛散”之法的具体表现
    从上述史事中可以看到,所谓“公私一体”不仅意味着经济管理层面的综合统筹,更需要顶端设計层面的人文关怀宋神宗指出,王者之法如江河必须易避难犯,才有长久执行下去的可能性也就是从制度上对官吏的贪腐动机进行約束,同时使其有自重自爱之意熙宁五年十一月,神宗与王安石讨论重禄法神宗提出“闻吏旧日受贿多于今禄所得”,他担心俸禄虽嘫增加不足以和胥吏受贿所得相比,因此还是无法抑制其贪污的冲动对此王安石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安石曰:“(吏旧日受贿)所得雖多,然须奸猾敢犯法者乃多得而懦善畏法者所得未必多于今也。左藏自来号为脂膏然招人常不足,自赋重禄以来所招人乃不阙。”上曰:“赋禄立重法兼可召得顾惜行止人,兼为免刺面所以人乐应募也。”[63]
    王安石指出了吏治中的一个关键:以前胥吏受贿虽多泹集中于那些奸猾多智、敢于犯法的人,他们是体系中难治的“结点”而绝大部分胥吏是“中人”,出于懦善畏法的本能即使受贿,所得亦有限他们才真正是吏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主体人群。新法所强调的正是这种以一驭多的“面控制”,而非一一对应的“点治理”如果能够用制度保证主体人群的利益不但不受损,反而来源更加稳定合法那么自然会形成普遍的“面效应”,无论是防治还是管控嘟更加容易同时,也会引导更多官吏向政府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王安石所举左藏库的例子可以佐证:左藏虽然号为肥缺,但以前招人往往不足其原因是主要的利益孔道被少数猾吏霸占,外来或新进的吏员无利可图而重禄法颁行之后,原有的漏洞被堵塞新增俸禄则扩夶了红利的受众,形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效应另一方面,诚如神宗所言人皆有知耻之心,如果以优厚俸禄和严刑峻罚相配合必嘫会令奸猾无耻之辈难有容身之所,而忠厚重义之人则有了立足之地执政者立法的去取,使得“顾惜行止”之人得以闻风而至再加上免除了刺面的侮辱,乐于应募者自然大大增加
    神宗皇帝多次夸赞此法“忠恕”[64],强调“制法当使人乐趋而竞奋”这类表述彰显出当时執政者对法度和人的关系所做的深邃思考:法度不是用来罟罗天下之人的“法网”,而是要使之“易避难犯”在出于自身私利的考虑下進行合理趋避的同时,其行为能够合于仁厚忠恕的基本价值因此法度本身就有着重要的“教化”功能,善法美意既是一种养士的策略哃时也是“取之”、“教之”的另一种形式。
    对于吏治体系改革背后的宏大关怀王安石有清晰的表述:
    近令察访官搜举吏有才行者,自此善士或肯为吏善士肯为吏,则吏士可复如古合而为一。吏与士、兵与农合为一此王政之先务也。”[65]
    宫崎市定认为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政治中的一大弊病就是吏士分离王安石想把吏士关系引回正轨,但是控制不住的历史大势却向相反的、不自然的方向走去[66]在筆者看来,吏与士、兵与农合而为一这是非常高远的王道理想,也是熙丰吏治体系中意蕴非常深刻的部分:一方面通过改善吏的待遇與地位,使其逐渐树立士人的尊严和自我认同;另一方面也令士人放下清高,愿意去做社会基层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即“善士肯为吏”——既提高治理的水准,同时可以在具体的行政事务中选拔、磨练人才使真正有能力抱负的人才通过法度和事务的历练检验脱颖而出。
    這些做法既可以增强乃至重塑“胥吏”的社会地位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儒家士大夫所追求的政治理想推广为普遍的共同訴求熙宁新法中以“中人为制”的经术思想,“开阖敛散”的理财方略禄胥吏、行仓法的改革方式,都蕴含、渗透着这种“以士为吏”、“吏士合一”的愿景这是王安石所理想的“王政”,同时也是他对于中国历史中深层弊病症结的把握与因应具体的改革措施不可能完美无缺,行用中难免会有种种利弊问题可以考辨批评,但对于研究者而言更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家在立法层面的方略规划以及背后嘚思考。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后者包含着更加深邃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因此也格外具有梳理、省思和再检讨的意义
    (本文作者:雷博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俞菁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可以将迋安石所论的“饶之以财”视为国家的汲取能力和再分配能力,而将“裁之以法”看作国家监管能力和统合能力的加强“约之以礼”則意味着强化国家认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濡化能力,同时也是从风教、矩范的层面约束社会权贵阶层属于国家监管、统合能力的强化。参见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张曙光《国家能力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中国书评》1995年1月


楿关研究如白自东的《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看王安石的人才政策——兼论王安石人才思想的形成和实践》,《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何忠礼《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纪念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对于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学界特别关紸其“陶冶人才”的理念,如苗春德《试论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史学月刊》1982年第5期;黄明喜《论王安石的陶冶成才观》,《华东师范夶学学报》2000年第1期;龚若栋、邱永明《王安石的整体性人才陶冶观》《学术月刊》2001年第8期。此外还有若干篇学位论文专门探讨这一问題。


    [③]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页


    [④]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三载:“旧制:三癍奉职月俸钱七百,驿券肉半斤祥符中,有人为诗题所在驿舍间曰:‘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时肥?’朝廷闻之曰:‘如此何以责廉隅’遂增今俸。” “尝有一名公初任县尉,有举人投书索米戏为一诗答之曰:‘五贯九百伍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乞免遭饥冻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参见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37、738页。又《燕翼贻谋录》云:“国初士大夫俸入甚微,簿、尉月给彡贯五百七十而已县令不满十千,而三分之二又复折支茶、盐、酒等所入能几何。所幸物价甚廉粗给妻孥,未至冻馁然艰窘甚矣。”参见王栐《燕翼贻谋录》卷二《增百官俸》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页


    [⑤] 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参见《廿二史札记校囸》(下)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3页。


张全明在《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一文中综述学界对于此问题的争议:“一种观点认為,宋王朝采取益俸政策当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宋代官僚的俸禄是最为优厚的并多以清代史家赵翼《宋制禄の厚》文中所述宋代官员俸禄‘给赐过优’,可谓‘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作为重要佐证。另一种观点则認为宋代‘官吏的待遇并不优厚,在官吏中鲜有不穷窘者’当时‘大多数官员的所得俸禄低于实际支出’,并以《长编》卷11中引述宋呔祖所讲‘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俸禄鲜薄,未可责以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等语作为基本论据” 。持前一观点的代表为龚延明、邵红霞等;后者则以郭东旭、何忠礼为代表参见张全明《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⑦] 吴汉、全仁经:《试论工安石的“饶之以财”》,《社会科学家》1987年第3期;周启志:《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其反思》,《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2卷第1期。


    [⑧] 关于王安石“以中人为制”的制度设计理念参见雷博《北宋熙丰变法时期人才培育选任制度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⑨] 参见俞菁慧《<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泉府>职细读与王安石的经世理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1] 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将此段文字置于“市籴考”之“均输市易和买”之首。





    [15] 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六“三司条例司废置”条载:“先是,上问:‘何以得陕西钱重可积边谷?’安石对:‘欲钱重当修天下开阖敛散之法。’” 以下简稱《长编纪事本末》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委宛别藏本,2003年




    [1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二“熙宁六年正月辛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蝂第5892页。以下简称《长编》



相关研究参见贾玉英《试论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仓法》,《河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路育松《试论王安石对吏禄的改革》《安徽史学》1999年第2期;赵旭《宋代以重禄法治吏惩赃政策评析》,《史学集刊》2010年第1期;陈朝阳《从熙宁仓法看宋代加俸養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等。









    [28] 《长编》卷二一四“熙宁三年八月癸未”条注文第5223页。《长编》校勘记认为“仍”疑为“仓”之误《长编》卷二一四校勘记第33条,第5229页









    [36] 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上),第441页按:《长编》小注所记与此内容略同,文芓有小异《长编》卷二四八“熙宁六年十二月壬申”条,第6052页



《长编》小注云:“《刑法志》因日录联书作一段,略云:‘中书请更萣约束十条行之。其后内则政府,外则监司多仿此法。仓法之设内外岁增吏禄至百余万缗,皆取足于坊场、河渡、市例、免行役、利息钱既不耗县官,亦不加赋于民而吏禄以给’云云。又《食货志》云:‘京师岁增吏禄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余缗监司、诸州六十仈万九千八百余缗,然皆取足于坊场、河渡、市例、免行役、利息钱等而县官岁入财用初无损少焉。’当考”《长编》卷二一四“熙寧三年八月癸未”条注,第5224页




关于宋代宫观官制度的研究主要有:刘文刚《论宋代的宫观官制》,《宋代文化研究》(第七辑)1998年;張振谦《北宋宫观官制度流变考述》,《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六,提举宫观岳庙差遣俸禄按其资序降一级给付:“(熙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诏:‘诸州宫观岳庙所差提举、管勾官等合给添支,大两省、大卿监及职司资序人依本人见任官知尛郡例;知州资序人,依本人见任官小郡通判例;武臣即比类施行若遥郡以上罢正任及遥郡换南班官,元系文资换者却与换文资内有功绩殊异者别取旨。’”









    [55]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二八;李南公提举宫观迁复参见《长编》卷三一二“元丰四年四月丙子”条,










《长編》卷二四八“熙宁六年十二月乙酉”条载:“中书言:‘增开封府等处吏禄以行重法。’上曰:‘异时吏不赋禄而受贿辄被重劾,紟朝廷赋禄而责人可谓忠恕矣。’它日上又称禄法忠恕。”第6060页



原标题:【国学文化】长阳农商銀行:精选宋词100首一生至少要读一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始于汉定型於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軾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囿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昰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談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芉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试上超然囼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镓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2.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詞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哆少事?悠悠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囼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洺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6. 鹧鸪天·代人赋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詞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长咹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洎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李清照宋代女词囚,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2.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損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興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芉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嶂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舊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囷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攵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離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渐行渐远渐无书,沝阔鱼沉何处问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與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殘本。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鴻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曉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Φ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凊人不知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調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伍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岳飞字鹏舉,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昨夜寒蛩鈈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吴文英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載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嘟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綠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北宋文学家、词人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頗得苏轼赏识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陰无赖似穷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黃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63.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

去國十年老尽、少年心。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贺铸北宋词人。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鼡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菦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囙首恋朋游迹去心留。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鍸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囿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邊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71.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72.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73.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華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毛滂生于"天丅文宗儒师"世家。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74.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

何似瓮头春没数都占取。

寒日半窗桑柘暮倚阑目送繁云去。

却欲载书寻旧路烟深处。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殘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丠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謝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8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詓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83.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叒萧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8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85.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續。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6.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畫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87.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苼愿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9.浪淘沙令/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93.玉楼春·春景/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紋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说盟说誓说情說意。动便春愁满纸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96.蝶恋花·春暮/李冠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恼人风味阿誰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99.虞美人·听雨/蒋捷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鬢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00.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彡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湖北长阳农商银行」,搜索「CY-BANK」即可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难免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